第一篇:“人才”话题作文资料(x)
作文材料:
200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人,而录取率只7.4%。校长说,我们录取的是人才,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又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请看第一个案例——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水污染,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担任多种社团职务:学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还是“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的历史”课题的研究者。
再看第二个案例——中国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向芯,除了成绩优秀,她还同时担任班长、学校学生会公关部部长,执信模拟联合国社团社长,在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获得“最佳风度奖”和“最佳代表奖”,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托福、SAT,同时申请9所外国院校。爱好广泛,为人热情,表达能力强,积极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最终向芯被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同时录取。
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录取学生并非不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但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关于人才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呢?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设计目的】
本次作文以“人才”为话题,只要学生论及人才这个话题都不算偏题,可以探讨什么是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怎么挑选人才,怎么样才能自我发展为真正的人才;也可以写时评,由材料所述时事出发,针对现实社会存在问题或者现象进行类比思考。
【快速审题】
话题是“人才”,我们首先必须直接抓住“人才”做如是思考: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人才”的作用及其发挥;“人才”的培养、识别、任用等等。
什么是“人才”?《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条“人才(人材)”的解释是:①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②<口>指美丽端正的相貌。
今天的人才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引入时代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时代、科技兴国可持续发展时代、生态社会和谐社会时代,人才的本质是什么?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高素质”和“创新”作为人才的标准。
以此为基础,我们沿着“科学的人才观”(包括“人才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才的教育”)“科学的用人观”(包括“人才与时代、社会”)等问题做全方位的思考,以形成比较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写一篇独具见解的议论文。
【素材大观】
(1)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①沦落为杀人犯的大学生马加爵是个人才吗?似乎是的,因为他在同龄人中学业优秀而被高校录取;但是却不是,因为他的心理严重失衡,最后丧心病狂地杀了同学。可见,人才首先必须是有健全人格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千万不能光看重知识。
②不尊重人才的选拔现象比比皆是,而人才错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演戏的偏去唱歌,也不顾忌五音不全;唱歌的却去演戏,哪管他演技拙劣。
③中国象棋中有个特殊的人才——炮。他对外部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必须前面有炮台,才可以发挥他的远程攻击的才能。如果不给他营造一个炮台,他便像一堆废铜烂铁,是动弹不得的。
④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蒋昕捷写的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在29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60分的满分。当时曾有消息传出,香港企业家、古稀老人宋先生在网上拜读《赤兔之死》后深深为蒋昕捷的古文功底折服,他已明确表示愿意奖励作者3万元。而南京大学也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说明蒋昕捷是个人才。
⑤当年钱钟书外文、中文突出,但数学成绩较差,清华大学仍大胆毅然录取他。
⑥上个世纪80年代,孙云晓的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介绍了一群小主人公:十二岁的王瑶参加全国摄影比赛夺得了好新闻照片奖;九岁的马志刚接受国外邀请,成功地指挥日本少年合唱团的大合唱;十一岁的逄勃开创了首都音乐界的先例,举行了她个人的钢琴独奏会;九岁的王昕海在北京举行的个人画展,震服了观众,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以《九岁的孩子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为题发表了评介他的
文章。文集中还有小发明家,小电影演员,小书法家,小经理……这是多么令人敬服的一代新人。这些少年,不受温顺、敦厚、克己、谦恭这样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而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肯定自己;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向长者、权威挑战,富于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与以往几十年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少年儿童形象不太一样的特征,而这正是我们改革时代所需要的可贵的精神品质!⑦人才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一个工业社会中。这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20%或30%。但是,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小的Basic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为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只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
⑧因为人才的可贵,比尔•盖茨先生常常提到,对微软最大的挑战,就是继续快速地发掘和雇用和现在的员工一样优秀的人。针对研究,他也曾说,研究的成功完全靠人才。
⑨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又说“情商不是靠背书学到的”。他认为,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⑩很多年前,在Windows还不存在时,比尔•盖茨去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那位高手一直不予理睬。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死缠烂
打”同意见上一面,但一见面,就劈头盖脸讥笑说:“我从没见过比微软做得更烂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您加盟。”那位高手愣住了。盖茨的谦虚把高手拉进了微软的阵营,这位高手成为了Windows的负责人,终于开发出了世界最普遍的操作系统。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中搜寻典型事例。
①爱迪生是人才,爱因斯坦是人才;李白是人才,杜甫是人才;王安石是人才,黄道婆是人才……朋友,你知道吗?普通的售票员李素丽也是人才。
②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榜,但是却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著作,蒲松龄是个人才。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去开创“微软”,获得了巨大成功,是个杰出的人才吧。
③刘邦击败项羽,不也是靠人才吗?张良,萧何,韩信……那么多的人才,为他效力。相反,项羽不能用范增,不能用韩信,所以虽然他自己是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才,最终却也只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④《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经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自得卧龙孔明以后,广纳贤才以成大事。后来,凤雏来投,而刘备因其貌不扬仅仅委之以小小的县尉之职。一日,领略了庞统于半日不到的时间内将“百里之地百余日之事尽皆断毕”的才能之后,大惊失色,说:“屈待大贤,吾之过也。”于是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这以后刘备似龙归大海,大展宏图,最后建立蜀汉政权。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等。
①成语“千金买骨”,形容统治者迫切招聘天下贤人。《战国策•燕策》
记载: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国。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②成语“毛遂自荐”,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其他关于人才的成语:任人唯贤、量才录用、择优录取、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天生我材必有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
(4)从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寻找材料。
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②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 刘向
③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④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⑤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⑥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 邓小平
⑦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
—— 圣西门
⑧必须让有天才的人独立,而人类应当深刻地掌握一条真理,即人类要使有天才的人成为火炬,而不要让他们放弃真正的使命。
—— 圣西门
⑨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
—— 约里奥•居里
⑨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
—— 克雷洛夫
⑩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
(5)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黄鹂百灵有唱歌的天赋就做歌唱家,棕熊则适宜从事相扑的工作,而大象则无疑是个最合适的搬运工,猎豹可以让它去做田径运动员。如果人才摆错了位置——让猎豹相扑,棕熊长跑,那么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如果让黄鹂百灵与大象互换差事,那么就只有贻笑大方了。
②没有人才的地区,如同平静却没有太阳照耀的村落,不会有前途;没有人才的国家,如同浩瀚却没有鱼类生存的海洋,不会有富饶;没有人才的民族,如同辽阔却没有牧群奔跑的草原,不会有生机。
【题目参考】
《话说人才》 《人才难觅乎? 人才过剩乎?》 《 真的人才》 《乱世出人才》《给他用武之地》 《人才的标准》 《人才的作用》 《人才的识别》 《人才的任用》 《人才的教育》 《人才的储备》 《人才如何不埋没》 《人才如何被尊重》 《假如毛遂不自荐》 《假如毛遂遇见项羽》 《人才与当今教育》 《痛惜人才的扭曲与埋没》 《人才即个性》 《人才与可持续发展》 《不拘一格“将”人才》 《人才的错位》 《摆正人才的位置》 《由龚自珍的“疗梅”说起》 《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小议今日之人才观》等等
【评分参考】
一等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能够正确对“人才”立意。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等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基本上能够做出对“人才”的正确立意。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文: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文: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天南地北乱谈人才,或者乱编故事。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范文】
变化中的“人才”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引发我对“人才”标准的新一轮思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标准界定,早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学业成绩好坏”来决定了。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不会读书识字的人就是文盲。如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盲”的标准定义为:“不会使用电脑的人”。这些定义的变化,恰恰是因为社会时代的改变和人们自身水平素质的提高。那么相应的,如今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我们中国深受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影响,时至今日,仍旧是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大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以及学习的深入程度闻名全球。因此,在各种各样的世界级奥林匹克竞赛中,站在金银铜牌的颁奖台上不乏中国学生骄傲自豪的身影。然而,我们中国人在取得那么多世界级竞赛奖牌后,却始终无一人获得世界最高的科学荣誉——诺贝尔奖。而取得这项最高荣誉的大多是高中时才学习中国学生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学过的知识的美国人。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难道只要学业成绩好就能被称作“人才”了吗?
非也!综观当今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他们不仅拥有敏捷的思维、过人的才艺,还无一不缺卓越的领导才能、乐于助人的服务精
神和较高的情商。时至今日,我依然能回想起六年前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的案件。马加爵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还曾经获得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若单看学习能力,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人才”,可遗憾的是,他缺乏良好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大学同班同学,这种“人才”,不但没有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反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伤痛和灾难,这种“人才”,不要也罢。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他还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学校,白手起家地建立了微软公司。他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以及过人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使微软成为了一个难以打破的业界神话,改变了互联网的格局,方便了人们。尽管他“大学未毕业”,但并不妨碍他被世人津津乐道。他同时也非常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他的母校——哈佛大学最终也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总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提高,我们也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评语】不少同学写议论文大多数容易流于空洞,泛泛而谈,而本文的一大亮点就是内容较充实。由中国教育的现状到马加爵的悲剧,再到比尔〃盖茨的成功,作者紧紧联系现实,用典型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作者应该是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平时对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在作文中把现实中的事例信手拈来,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人才”杂谈
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三次革命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两弹发射撑起了中国的大厦,“神六”遨游显示了华夏的科技创新。这些伟大业绩的取得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两个字——人才。人才是成功是荣耀的坚定基石。当知识经济、网络技术走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终于感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引发我对“人才”标准的新一轮思考。人才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怎样的人才算作是人才呢?我想,不会有绝对的人才标准,因为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其中必定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选拔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汉朝的察举孝廉(贤良方正),唐宋朝以后的科举,以及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不同——由诗词、策论到经学八股。此外,人才还有行业性的特征,古语说:“隔行如隔山。”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呀,爱迪生是人才,他的发明令世界震动;爱因斯坦是人才,他的理论推动历史前进;刘翔是个人才,他的速度令世人惊叹„„可是,李素丽也是人才,她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她的周到的服务、细心的体贴,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令人们折服;妈妈也是个人才,把家务活做得井井有条;扫街的清洁工也是人才,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可见,只要在本职中干得出色,就是可贵的人才。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战国时,楚国幅员辽阔,齐国金银满库,但是秦国凭谋臣商鞅张仪、武将王翦、白起等一大批人才实现了富国强兵,最后把天下手入囊中。可见任用贤明的人才关乎国家的兴盛。当
年刘邦定天下不也是依靠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大批人才吗?而他的对手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因为不能恰当地任用人才,而化优势为劣势,在失去了韩信以后,终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自刎于乌江,真是“斯可痛已”。在今天,回国创业的“海归派”谈到创业艰难时,感慨最多的是国内创业和用人的政策环境问题。事实上,制约人才成长发展并导致人才流失的也主要是这个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表明,引起人才跳槽的十大原因里排在首位的是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可见,人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政策优势的竞争。因此我们的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科技强国”的时代,必然倡导“人才强国”,必然形成“人才竞争”的局面,我们不但要创设人才“乐于效命”的合理的用人制度,用“千金买骨”“三顾茅庐”表示我们对人才的尊重和礼待,我们更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中学教育的模式,实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扭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像龚自所说的那样“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我们作为新一带的青年,则应自觉肩负起时代和社会的重任,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人才。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结构严谨,论述层层深入;选材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二篇:“人才”话题作文资料(X) (500字)
作文材料:
200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人,而录取率只7.4%。校长说,我们录取的是人才,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又是什么样的人才呢?
请看第一个案例——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
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水污染,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担任多种社团职务:学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还是“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的历史”课题的研究者。
再看第二个案例——中国广州市执信中学的向芯,除了成绩优
秀,她还同时担任班长、学校学生会公关部部长,执信模拟联合国社团社长,在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获得“最佳风度奖”和“最佳代表奖”,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托福、sat,同时申请9所外国院校。爱好广泛,为人热情,表达能力强,积极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最终向芯被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同时录取。
哈佛大学校长说他们录取学生并非不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但
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关于人才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呢?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
800字以上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设计目的】
本次作文以“人才”为话题,只要学生论及人才这个话题都不
算偏题,可以探讨什么是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怎么挑选人才,怎么样才能自我发展为真正的人才;也可以写时评,由材料所述时事出发,针对现实社会存在问题或者现象进行类比思考。
【快速审题】
话题是“人才”,我们首先必须直接抓住“人才”做如是思考:什
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人才”的作用及其发挥;“人才”的培养、识别、任用等等。
什么是“人才”?《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条“人才(人材)”的解释是:①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②<口>指美丽端正的相貌。
今天的人才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引入时代精神——知识经
济时代、网络信息时代、科技兴国可持续发展时代、生态社会和谐社会时代,人才的本质是什么?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高素质”和“创新”作为人才的标准。
以此为基础,我们沿着“科学的人才观”(包括“人才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才的教育”)“科学的用人观”(包括“人才与时代、社会”)等问题做全方位的思考,以形成比较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写一篇独具见解的议论文。
【素材大观】
(1)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①沦落为杀人犯的大学生马加爵是个人才吗?似乎是的,因为他在同龄人中学业优秀而被高校录取;但是却不是,因为他的心理严重失衡,最后丧心病狂地杀了同学。可见,人才首先必须是有健全人格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千万不能光看重知识。
②不尊重人才的选拔现象比比皆是,而人才错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演戏的偏去唱歌,也不顾忌五音不全;唱歌的却去演戏,哪管他演技拙劣。
③中国象棋中有个特殊的人才——炮。他对外部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必须前面有炮台,才可以发挥他的远程攻击的才能。如果不给他营造一个炮台,他便像一堆废铜烂铁,是动弹不得的。
④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蒋昕捷写的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在29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60分的满分。当时曾有消息传出,香港企业家、古稀老人宋先生在网上拜读《赤兔之死》后深深为蒋昕捷的古文功底折服,他已明确表示愿意奖励作者3万元。而南京大学也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说明蒋昕捷是个人才。
⑤当年钱钟书外文、中文突出,但数学成绩较差,清华大学仍大胆毅然录取他。
⑥上个世纪80年代,孙云晓的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介绍了一群小主人公:十二岁的王瑶参加全国摄影比赛夺得了好新闻照片奖;九岁的马志刚接受国外邀请,成功地指挥日本少年合唱团的大合唱;十一岁的逄勃开创了首都音乐界的先例,举行了她个人的钢琴独奏会;九岁的王昕海在北京举行的个人画展,震服了观众,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以《九岁的孩子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为题发表了评介他的 文章。文集中还有小发明家,小电影演员,小书法家,小经理„„这是多么令人敬服的一代新人。这些少年,不受温顺、敦厚、克己、谦恭这样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而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肯定自己;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向长者、权威挑战,富于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与以往几十年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少年儿童形象不太一样的特征,而这正是我们改革时代所需要的可贵的精神品质!⑦人才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一个工业社会中。这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20%或30%。但是,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小的basic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为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只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
⑧因为人才的可贵,比尔?盖茨先生常常提到,对微软最大的挑战,就是继续快速地发掘和雇用和现在的员工一样优秀的人。针对研究,他也曾说,研究的成功完全靠人才。
⑨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又说“情商不是靠背书学到的”。他认为,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⑩很多年前,在windows还不存在时,比尔?盖茨去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那位高手一直不予理睬。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死缠烂
打”同意见上一面,但一见面,就劈头盖脸讥笑说:“我从没见过比微软做得更烂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您加盟。”那位高手愣住了。盖茨的谦虚把高手拉进了微软的阵营,这位高手成为了windows的负责人,终于开发出了世界最普遍的操作系统。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中搜寻典型事例。
①爱迪生是人才,爱因斯坦是人才;李白是人才,杜甫是人才;王安石是人才,黄道婆是人才„„朋友,你知道吗?普通的售票员李素丽也是人才。
②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榜,但是却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著作,蒲松龄是个人才。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去开创“微软”,获得了巨大成功,是个杰出的人才吧。
③刘邦击败项羽,不也是靠人才吗?张良,萧何,韩信„„那么多的人才,为他效力。相反,项羽不能用范增,不能用韩信,所以虽然他自己是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才,最终却也只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④《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经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自得卧龙孔明以后,广纳贤才以成大事。后来,凤雏来投,而刘备因其貌不扬仅仅委之以小小的县尉之职。一日,领略了庞统于半日不到的时间内将“百里之地百余日之事尽皆断毕”的才能之后,大惊失色,说:“屈待大贤,吾之过也。”于是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这以后刘备似龙归大海,大展宏图,最后建立蜀汉政权。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等。
①成语“千金买骨”,形容统治者迫切招聘天下贤人。《战国策?燕策》
记载: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国。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②成语“毛遂自荐”,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其他关于人才的成语:任人唯贤、量才录用、择优录取、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天生我材必有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
(4)从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寻找材料。
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 管仲
②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
圣。—— 刘向
③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 欧阳修
④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
强不足谋
孙中山
予他们以必要的援 末。—— 康熙 ⑤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也。—— ⑥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 呀!—— 邓小平⑦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
助。—— 圣西门
⑧必须让有天才的人独立,而人类应当深刻地掌握一条真理,即人类要使有天才的人成为火炬,而不要让他们放弃真正的使
命。—— 圣西门
⑨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 约里奥?居里
⑨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
—
— 克雷洛夫
⑩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
(5)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黄鹂百灵有唱歌的天赋就做歌唱家,棕熊则适宜从事相扑的工作,而大象则无疑是个最合适的搬运工,猎豹可以让它去做田径运动员。如果人才摆错了位置——让猎豹相扑,棕熊长跑,那么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如果让黄鹂百灵与大象互换差事,那么就只有贻笑大方了。
②没有人才的地区,如同平静却没有太阳照耀的村落,不会有前途;没有人才的国家,如同浩瀚却没有鱼类生存的海洋,不会有富饶;没有人才的民族,如同辽阔却没有牧群奔跑的草原,不会有生机。
【题目参考】
《话说人才》 《人才难觅乎? 人才过剩乎?》 《 真的人才》 《乱世出人才》《给他用武之地》 《人才的标准》 《人才的作用》 《人才的识别》 《人才的任用》 《人才的教育》 《人才的储备》 《人才如何不埋没》 《人才如何被尊重》 《假如毛遂不自荐》 《假如毛遂遇见项羽》 《人才与当今教育》 《痛惜人才的扭曲与埋没》 《人才即个性》 《人才与可持续发展》 《不拘一格“将”人才》 《人才的错位》 《摆正人才的位置》 《由龚自珍的“疗梅”说起》 《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小议今日之人才观》等等
【评分参考】
一等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能够正确对“人才”立意。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等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基本上能够做出对“人才”的正确立意。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文: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文: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什么内容,感情虚假,天南地北乱谈人才,或者乱编故事。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范文】
变化中的“人才”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引发我对“人才”标准的新一轮思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的标准界定,早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学业成绩好坏”来决定了。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不会读书识字的人就是文盲。如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盲”的标准定义为:“不会使用电脑的人”。这些定义的变化,恰恰是因为社会时代的改变和人们自身水平素质的提高。那么相应的,如今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我们中国深受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影响,时至今日,仍旧是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大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以及学习的深入程度闻名全球。因此,在各种各样的世界级奥林匹克竞赛中,站在金银铜牌的颁奖台上不乏中国学生骄傲自豪的身影。然而,我们中国人在取得那么多世界级竞赛奖牌后,却始终无一人获得世界最高的科学荣誉——诺贝尔奖。而取得这项最高荣誉的大多是高中时才学习中国学生初中甚至小学时就学过的知识的美国人。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难道只要学业成绩好就能被称作“人才”了吗?
非也!综观当今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他们不仅拥有敏捷的思维、过人的才艺,还无一不缺卓越的领导才能、乐于助人的服务精
神和较高的情商。时至今日,我依然能回想起六年前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学的案件。马加爵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还曾经获得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若单看学习能力,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人才”,可遗憾的是,他缺乏良好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大学同班同学,这种“人才”,不但没有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反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伤痛和灾难,这种“人才”,不要也罢。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他还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学校,白手起家地建立了微软公司。他凭借着自身的才智以及过人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使微软成为了一个难以打破的业界神话,改变了互联网的格局,方便了人们。尽管他“大学未毕业”,但并不妨碍他被世人津津乐道。他同时也非常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他的母校——哈佛大学最终也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总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提高,我们也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才”。
【评语】不少同学写议论文大多数容易流于空洞,泛泛而谈,而本文的一大亮点就是内容较充实。由中国教育的现状到马加爵的悲剧,再到比尔〃盖茨的成功,作者紧紧联系现实,用典型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作者应该是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平时对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在作文中把现实中的事例信手拈来,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人才”杂谈
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三次革命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两弹发射撑起了中国的大厦,“神六”遨游显示了华夏的科技创新。这些伟大业绩的取得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两个字——人才。人才是成功是荣耀的坚定基石。当知识经济、网络技术走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终于感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引发我对“人才”标准的新一轮思考。人才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怎样的人才算作是人才呢?我想,不会有绝对的人才标准,因为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其中必定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选拔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汉朝的察举孝廉(贤良方正),唐宋朝以后的科举,以及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不同——由诗词、策论到经学八股。此外,人才还有行业性的特征,古语说:“隔行如隔山。”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呀,爱迪生是人才,他的发明令世界震动;爱因斯坦是人才,他的理论推动历史前进;刘翔是个人才,他的速度令世人惊叹??可是,李素丽也是人才,她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她的周到的服务、细心的体贴,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令人们折服;妈妈也是个人才,把家务活做得井井有条;扫街的清洁工也是人才,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可见,只要在本职中干得出色,就是可贵的人才。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战国时,楚国幅员辽阔,齐国金银满库,但是秦国凭谋臣商鞅张仪、武将王翦、白起等一大批人才实现了富国强兵,最后把天下手入囊中。可见任用贤明的人才关乎国家的兴盛。当
年刘邦定天下不也是依靠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大批人才吗?而他的对手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因为不能恰当地任用人才,而化优势为劣势,在失去了韩信以后,终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自刎于乌江,真是“斯可痛已”。在今天,回国创业的海归派谈到创业艰难时,感慨最多的是国内创业和用人的政策环境问题。事实上,制约人才成长发展并导致人才流失的也主要是这个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表明,引起人才跳槽的十大原因里排在首位的是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可见,人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政策优势的竞争。因此我们的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科技强国”的时代,必然倡导“人才强国”,必然形成“人才竞争”的局面,我们不但要创设人才“乐于效命”的合理的用人制度,用“千金买骨”“三顾茅庐”表示我们对人才的尊重和礼待,我们更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中学教育的模式,实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扭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像龚自所说的那样“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我们作为新一带的青年,则应自觉肩负起时代和社会的重任,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人才。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结构严谨,论述层层深入;选材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三篇:话题作文 人才
话题作文“人才”训练导引
一、话题材料:
1、清朝康熙皇帝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在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请以“人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自编故事,生动叙述;可以记叙事实(或史实、事件),丰富扩充;可以发表议论,深刻阐述。要求文章血肉丰满、生动鲜明、具体可感。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二、快速审题
话题是“人才”,我们首先必须直接抓住“人才”做如是思考:什么是“人才”,如何成为“人才”;“人才”的作用及其发挥;“人才”的培养、识别、任用等等。
什么是“人才”?《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条“人才(人材)”的解释是:①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②<口>指美丽端正的相貌。什么是“人才”这个问题似乎不是问题,因为日常生活谁都可以说,某某是个人才,或者某某不是个人才。但是,“人才”不是个绝对概念,人才的标准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不恰当的人才标准会造成人才扭曲和经济发展滞后。龚自珍《病梅馆记》中讲到“江浙之梅皆病”的人才局面就是因为“文人画士”有 “孤癖之隐”——病态的审美情趣。所以在《己亥杂诗》中喊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口号。因为到了龚自珍的时代,那种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更是不符合世界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了。这就让我们对评判人才的标准有了更多的思考。只有那些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标准,才能造就或者选出本质意义上的真正的“人才”——那就是人才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今天的人才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要引入时代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时代、科技兴国可持续发展时代、生态社会和谐社会时代,人才的本质是什么?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高素质”和“创新”作为人才的标准。
以此为基础,我们沿着“科学的人才观”(包括“人才的价值评判标准”“人才的教育”)“科学的用人观”(包括“人才与时代、社会”)等问题做全方位的思考,以形成比较深刻而富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写一篇独具见解的议论文;或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铸炼,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来或形象或含蓄地表达你的思考和思想;或者我们记叙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融入时代生活的理念,运用联想和想象,借助细节和场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丰富扩充,写出一篇立意高远、情文并茂的文章。
具体操作:
(1)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比如,①在“人才”前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形容性的“特殊的”“伟大的人才”“不为人所知的”等,诸如动做性的“培养”“任用”等。②在“人才”后,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的标准”“的位置”“的作用”“的成长”“的选用”“的评判”等。通过多角度的添加,我们可以不断明确话题的内涵,迅速形成自己的感情倾向,并找寻到自己所需要的写作内容。
(2)分析材料验证思考。材料①,介绍的是评判人才的标准。材料②,讲了今天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作用的新认识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可见我们的审题思路是正确的。
(3)深入思考细化认识。人才,既然关系到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业的成败,那么人才标准的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使用人才,也必须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可以写在科学或者不科学的人才标准下,那些人才的生成、作用,人才的奋斗、挣扎,人才的痛苦、欢乐,也可以写人们对“人才”的种种认识,种种心态,种种表现。所以,我们审题时,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是如何地对待”“这个”“怎样的人才”以后,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效果”,从而给了我们“怎样的情感体验或者理性思考”。
三、快速立意
(1)对“人才标准”的正确认识。①社会需求。比如,重知识、重技能,重文才、重武艺,重文章、重科技,重个性、重素质,重才能、重品德,重内才、重外观„„不一而足。其实,社会需要“不拘一格”的人才。目前,有一种错误的人才观,重文凭、重职称、重资历。其实文凭、职称、资历仅仅是反映一个人“明确知识”的“间接指标”,人才最重要的“默会知识”,它是不能很好地反映的。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校长理性的人才标准应该是:“不惟资历看能力,不惟文凭看水平,不惟职称看称职,不惟既往看发展。”②自我认识。孙先红说,“我更适合当诸葛亮。” 孙先红原来在中央电视台工作,1994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还把自己的毕业证给烧掉了,发誓再也不找工作,也绝不给自己留后路,他认为自己“有点思想,能够做一些策划”,便成立了先行广告公司,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像蒙牛那样的经典营销案例。③知人善任。“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刘劭《人物志•序言》)④取其所长。古人说:“人之才行,自古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2)对“人才作用”的正确认识。①只要发挥了作用的有益于时代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人,就是“人才”。伟人领袖是人才,五行八作的普通群众,行侠仗义的“侠”乃至鸡鸣狗盗的“士”,也是人才,也在推动着时代前进。②人才要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是有条件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个“毛遂自荐”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人才要发挥作用,就必须给人才一个合适的位置(所谓“锥处囊中”),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3)对“人才尊重”的正确认识。比如,中国有“千金买骨”(《战国策•燕策》)的传说和刘备“三顾茅庐”(《三国志》)诚心延请诸葛亮的故事,国外有比尔•盖茨“死缠烂打”聘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终于开发出了世界最普遍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真人真事,说明了人才需要尊重,需要礼待。
(4)对“人才埋没”的辩证分析。一方面,人才往往被埋没,尤其在封建社会里,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唐代韩愈写了《马说》一文,借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表达了对自己这样的人才被埋没的愤愤不平——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另一方面,人才不能充分展示自己。所以,人才要学习毛遂,勇于自荐。人才还要学习毛遂的自信,会“宣传”自我,“推销”自己。
四、立意误区
(1)思索成功的道路。比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只一条。干吗非走这条路?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比如,成功不一定非得学习文化知识,刘翔跨栏时是用不着牛顿定律的,文章中弥漫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这样的立意,显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抱负水平不高。
(2)赞颂信念的作用。比如,历史长河中那些熠熠生辉的人,无不具有自己的信念。信念具有基础性作用,具有关键性作用,具有成功伟业的作用。这样的立意也是偏离话题的。我们如果转个弯,说成人才的“培养”(或者“成长”)中,应该注意培养他的信念,那是可以的。
(3)阐述人的能动性。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有别于其他动物,具有能动作用。这样的立意是严重偏离话题的。
(4)分析成材与成名。比如,人必须要有才干,没有才干的人只能处于社会的底层;一个人只有成材了,才能出名。文章立意不够高远。
(5)标新立异成怪论。比如,小人也是人才。历史上有清官,也有贪官。有了贪官就必然有小人,而小人成了新贵以后,又会有新的小人。那些小人,在贪官看来也是人才。其实,这个话要是说成我们在用人制度上的种种腐败和不合理,批判人事制度中存在的“裙带”“跑官”“买官”等弊端,以及庸俗的统治者“宁要奴才,不要人才”的市侩思想,那就切题了。
(6)批判个人英雄主义。比如,古代许多悲壮的英雄——商鞅、王安石,他们为什么最终失败,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单枪匹马怎能有所作为?和谐社会,应该学会去寻求帮助(因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会活得很开心;同时,在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还要学会庇护他人。
(7)批判拜金主义和出国热。比如,近年来我们国家培养的许多大学生都出国了,而且大多数人只想在国外谋生,不愿意回国,那是这些人具有拜金主义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我们认为这样的立意是不确切的。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人才自身品德方面的缺陷,还应该看到这种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我们在用人制度方面和人才专业发挥方面存在的缺陷。假如能对此做一点深入的思考和深层次的剖析,那立意就很有积极意义了。
五、快速构思
(1)选定文体。
本话题,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两相比较,写议论文容易平稳。写议论文,关键是要确立一个深刻而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话题,号准生活的脉搏,踩响时代的鼓点,同时,在围绕立意选择论据时注意引入一些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写出反映时代最强音的真实、具体、生动、可感的文章。当然,也可以编写诸如“如此教育”“人才应聘”等故事,或选用几个典型材料,写成记叙文、哲理性散文或者寓言故事等。
(2)谋篇布局。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我们应该首先围绕确定的立意借助想象与联想进行设定:①人物(包括人物的身份、职业、职务人物间的关系);②情节或者场景(包括对比跌宕、反衬烘托、渲染铺垫、象征暗喻、抑扬顿挫);③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神态细节)。然后注意时代和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特征,真实具体生动细腻地去再现生活的本质,写出新时代新青年的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比如,《武汉晚报》(2006年01月25日)刊载的《求职故事:我通过4道干扰测试关》的材料(在应聘考试的30分钟里中,主考官,故意安排了四次“干扰测试”,最后考试方录用了“抗干扰能力最强”的四个人,因为在考试方看来,“作为质检人员,需要100%%的抗干扰能力,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心无二用,目不旁视,否则对公司来说就是100%%的损失”。其他的许多应聘者被认定连决定人生命运的考场上30分钟都做不到全神贯注,在枯燥的流水线上更做不到静坐如钟),我们可以用来构思。
关于议论文的写作,一般还是运用总论、本论、结论三个模块,围绕自己的立意,旗帜鲜明地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多角度地分解出两到三个分论点,采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的结构方式,引经据典,叙事说理,谈古论今,议论纵横。
六、快速选材
(1)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富有说服力的材料。
①沦落为杀人犯的大学生马加爵是个人才吗?似乎是的,因为他在同龄人中学业优秀而被高校录取;但是却不是,因为他的心理严重失衡,最后丧心病狂地杀了同学。可见,人才首先必须是有健全人格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中千万不能光看重知识。
②不尊重人才的选拔现象比比皆是,而人才错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演戏的偏去唱歌,也不顾忌五音不全;唱歌的却去演戏,哪管他演技拙劣。
③中国象棋中有个特殊的人才——炮。他对外部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必须前面有炮台,才可以发挥他的远程攻击的才能。如果不给他营造一个炮台,他便像一堆废铜烂铁,是动弹不得的。
④高考话题作文“诚信”,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蒋昕捷写的古白话作文《赤兔之死》在29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60分的满分。当时曾有消息传出,香港企业家、古稀老人宋先生在网上拜读《赤兔之死》后深深为蒋昕捷的古文功底折服,他已明确表示愿意奖励作者3万元。而南京大学也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说明蒋昕捷是个人才。
⑤当年钱钟书外文、中文突出,但数学成绩较差,清华大学仍大胆毅然录取他。
⑥上个世纪80年代,孙云晓的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介绍了一群小主人公:十二岁的王瑶参加全国摄影比赛夺得了好新闻照片奖;九岁的马志刚接受国外邀请,成功地指挥日本少年合唱团的大合唱;十一岁的逄勃开创了首都音乐界的先例,举行了她个人的钢琴独奏会;九岁的王昕海在北京举行的个人画展,震服了观众,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以《九岁的孩子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为题发表了评介他的文章。文集中还有小发明家,小电影演员,小书法家,小经理„„这是多么令人敬服的一代新人。这些少年,不受温顺、敦厚、克己、谦恭这样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而是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肯定自己;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向长者、权威挑战,富于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与以往几十年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少年儿童形象不太一样的特征,而这正是我们改革时代所需要的可贵的精神品质!
⑦人才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一个工业社会中。这原因很简单。在一个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或许比一个一般的工人能多生产20%或30%。但是,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研发人员,能够比一个一般的人员多做出500%甚至1000%的工作。举一个例子,世界上最小的Basic语言就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写出来的。而为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只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做出来的。
⑧因为人才的可贵,比尔•盖茨先生常常提到,对微软最大的挑战,就是继续快速地发掘和雇用和现在的员工一样优秀的人。针对研究,他也曾说,研究的成功完全靠人才。
⑨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又说“情商不是靠背书学到的”。他认为,在中国传统背考模式的影响下,情商的培养受到了长期的忽视甚至忽略。应试心态造成了不少中国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追求好成绩当做惟一人生目标,没时间交朋友,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情商很低的人。
⑩很多年前,在Windows还不存在时,比尔•盖茨去请一位软件高手加盟微软,那位高手一直不予理睬。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死缠烂打”同意见上一面,但一见面,就劈头盖脸讥笑说:“我从没见过比微软做得更烂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没有丝毫的恼怒,反而诚恳地说:“正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才请您加盟。”那位高手愣住了。盖茨的谦虚把高手拉进了微软的阵营,这位高手成为了Windows的负责人,终于开发出了世界最普遍的操作系统。
(2)从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中搜寻典型事例。
①爱迪生是人才,爱因斯坦是人才;李白是人才,杜甫是人才;王安石是人才,黄道婆是人才„„朋友,你知道吗?普通的售票员李素丽也是人才。
②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落榜,但是却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著作,蒲松龄是个人才。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去开创“微软”,获得了巨大成功,是个杰出的人才吧。
③刘邦击败项羽,不也是靠人才吗?张良,萧何,韩信„„那么多的人才,为他效力。相反,项羽不能用范增,不能用韩信,所以虽然他自己是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才,最终却也只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④《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经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自得卧龙孔明以后,广纳贤才以成大事。后来,凤雏来投,而刘备因其貌不扬仅仅委之以小小的县尉之职。一日,领略了庞统于半日不到的时间内将“百里之地百余日之事尽皆断毕”的才能之后,大惊失色,说:“屈待大贤,吾之过也。”于是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这以后刘备似龙归大海,大展宏图,最后建立蜀汉政权。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等。
①成语“千金买骨”,形容统治者迫切招聘天下贤人。《战国策•燕策》记载: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国。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②成语“毛遂自荐”,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其他关于人才的成语:任人唯贤、量才录用、择优录取、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天生我材必有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
(4)从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寻找材料。
①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②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刘向
③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欧阳修
④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康熙
⑤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
⑥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邓小平
⑦只有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 圣西门
⑧必须让有天才的人独立,而人类应当深刻地掌握一条真理,即人类要使有天才的人成为火炬,而不要让他们放弃真正的使命。—— 圣西门⑨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我们应该注意培养人才。—— 约里奥•居里
⑨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 克雷洛夫
⑩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
(5)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黄鹂百灵有唱歌的天赋就做歌唱家,棕熊则适宜从事相扑的工作,而大象则无疑是个最合适的搬运工,猎豹可以让它去做田径运动员。如果人才摆错了位置——让猎豹相扑,棕熊长跑,那么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如果让黄鹂百灵与大象互换差事,那么就只有贻笑大方了。
②没有人才的地区,如同平静却没有太阳照耀的村落,不会有前途;没有人才的国家,如同浩瀚却没有鱼类生存的海洋,不会有富饶;没有人才的民族,如同辽阔却没有牧群奔跑的草原,不会有生机。
七、快速拟题
(1)记叙性的作文题目
《招贤记》《毛遂新传》《锥与囊的故事》《伯乐与千里马》《当今的伯乐》《千里马的脾气》《千里马的鸣叫》《是驴是马牵出来遛遛》《他是个人才》《行家里手》等等。(2)议论性的作文题目
《话说人才》《人才难觅乎? 人才过剩乎?》《 真的人才》《乱世出人才》《给他用武之地》《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作用》《人才的识别》《人才的任用》《人才的教育》《人才的储备》《人才如何不埋没》《人才如何被尊重》《假如毛遂不自荐》《假如毛遂遇见项羽》《人才与当今教育》《痛惜人才的扭曲与埋没》《人才即个性》《人才与可持续发展》《不拘一格“将”人才》《人才的错位》《摆正人才的位置》《由龚自珍的“疗梅”说起》《人才是这样“炼”成的》《小议今日之人才观》等等。
八、触类旁通
本文针对“人才”这个话题进行的介绍中,着重强调了我们做话题作文时,无论在立意构思还是在选择材料时,都要注意融入时代的和社会生活的新的思想和理念,使文章能够以始终洋溢着的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来感染人、感动人。这个要求适合所有的话题。至于本文中涉及的话题和材料,则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这样一些相关的话题:“尊重”“位置”、“信念”、“自知”、“自信”、“成功”等。
九、范文点评
“人才”杂谈
江苏省海门中学 王 洋
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三次革命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两弹发射撑起了中国的大厦,“神六”遨游显示了华夏的科技创新。这些伟大业绩的取得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两个字——人才。人才是成功是荣耀的坚定基石。当知识经济、网络技术走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终于感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那么,人才到底是一些什么人呢?怎样的人才算作是人才呢?我想,不会有绝对的人才标准,因为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其中必定有时代和社会的因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选拔就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汉朝的察举孝廉(贤良方正),唐宋朝以后的科举,以及科举考试中的“科目”不同——由诗词、策论到经学八股。此外,人才还有行业性的特征,古语说:“隔行如隔山。”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呀,爱迪生是人才,他的发明令世界震动;爱因斯坦是人才,他的理论推动历史前进;刘翔是个人才,他的速度令世人惊叹„„可是,李素丽也是人才,她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她的周到的服务、细心的体贴,同样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令人们折服;妈妈也是个人才,把家务活做得井井有条;扫街的清洁工也是人才,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可见,只要在本职中干得出色,就是可贵的人才。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战国时,楚国幅员辽阔,齐国金银满库,但是秦国凭谋臣商鞅张仪、武将王翦白起等一大批人才实现了富国强兵,最后把天下手入囊中。可见任用贤明的人才关乎国家的兴盛。当年刘邦定天下不也是依靠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大批人才吗?而他的对手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因为不能恰当地任用人才,而化优势为劣势,在失去了韩信以后,终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自刎于乌江,真是“斯可痛已”。在今天,回国创业的“海归派”谈到创业艰难时,感慨最多的是国内创业和用人的政策环境问题。事实上,制约人才成长发展并导致人才流失的也主要是这个问题。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份调查表明,引起人才跳槽的十大原因里排在首位的是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可见,人才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政策优势的竞争。因此我们的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科技强国”的时代,必然倡导“人才强国”,必然形成“人才竞争”的局面,我们不但要创设人才“乐于效命”的合理的用人制度,用“千金买骨”“三顾茅庐”表示我们对人才的尊重和礼待,我们更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中学教育的模式,实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扭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人才的模式,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像龚自所说的那样“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我们作为新一带的青年,则应自觉肩负起时代和社会的重任,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大用的人才。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结构严谨,论述层层深入;选材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四篇:人才工作资料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胡锦涛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们要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胡锦涛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找准了进一步搞好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抓手,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人民日报社论: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
不久前,中央刚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又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人才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出的到2020年“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战略目标,是在对我国人才队伍实力和现状认真分析、科学预测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切实可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是在全面总结我国人才开发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有益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的,对于推动我国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坚持高端引领、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针对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推进人才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贯彻好落实好《人才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颁布实施《人才规划》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宣传《人才规划》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落实人才服务职能;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关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建立《人才规划》的落实和监测督促机制,搞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加强对《人才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我们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大好局面必将形成,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为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惟有人力资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谁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谁就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培育好、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早一天播种就早一天收获,先一步布局就先一步赢得主动。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保证人才投入,优先创新人才制度,是构筑人才优势的必备条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各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放眼长远,培养造就青年英才任重道远。形成急需人才跟得上、后备人才后劲足的良好局面,需要统揽全局、细加谋划、奉力笃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良禽择木而栖”,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要靠创新体制机制去构建。只有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立足实践锻炼培养人才,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才能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才智是人的力量,品德是人的灵魂。培育、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时刻不可放松对人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爱国奉献、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团结协作、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内在素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求我们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迅速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完善的政策,定能迎来“揽得天下英才”的喜人局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快速发展、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所干的事业是前无古人、充满希望的开创性事业。伟大的时代是英才辈出的沃土,伟大的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去开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能够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断,鲜明揭示了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处于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对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历史经验证明,较之于优先积累物力资本的国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国家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能迅速提升,就在于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惟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才保证。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价值理念。在人们的观念和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物质资源、环境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开发,轻视人才资源开发。比较重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以及其他结构调整,轻视人才结构调整。比较重视各个领域、行业、项目中的物质投入,轻视人才投入。比较重视一般管理创新、工作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轻视人才制度创新。这些都制约了我国人才作用的发挥,迫切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把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关键就是坚持“四个优先”: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即是确立人才资源相对其他资源的优先开发地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整体素质和能力。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即是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早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即是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观念,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即是高度重视并优先进行人才制度设计,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必能使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突出工作重点 统筹人才建设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人才工作千头万绪,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是中心任务。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环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加强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离不开一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离不开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对人才队伍建设布局作出了全面安排,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纲要的部署,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人才建设的工作重点,关键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挑战,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发展遭遇瓶颈和短板。只有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占领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只有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才能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奠定最可依靠的人才基础。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突出工作重点的同时,应该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推进。在实践中,要统筹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非公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统筹好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急需人才与后备人才的队伍建设,尤其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做好这些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扎实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我们必将迎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用好用活人才 提高人才效能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我们的人才工作,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换句话说,培养、发现、引进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人才只有用好了,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锻炼,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价值、发挥效能,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现实情况看,在不少地方,人才使用离“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首先是人才“不够用”,主要是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其次是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再者是人才“没用好”,缺乏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合适舞台和条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克服论资排辈、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长、流动、使用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人才的培养开发,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以致用、以用为本。人才的评价和发现,要坚持实践第一、德才兼备,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以贡献评价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坚持民主、公开、择优、竞争,唯才是举、机会均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才的科学配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的作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务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的激励保障,要结合工作业绩、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广大人才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一整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构筑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的使用效能才会不断提高。
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于人才工作始终,克服人才管理中“官本位、行政化”的倾向,进一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就会脱颖而出、不断涌现,全社会的创新智慧就会如清泉出涧、奔流不息。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德才兼备 提高人才素质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必定是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这样的队伍,应该具有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的品格,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队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素质。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重才轻德,历来是用人的大忌。具备良好品德,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具备出色才干,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德才兼备,我们的人才队伍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创造骄人的业绩。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人才工作一贯的要求。从“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德才兼备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培养造就选拔任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国家建设、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人放松了品德修养的要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人才队伍中责任缺失、信念动摇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对多元价值观念、多样利益诉求,如何把握好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是人才工作新的时代考题。
坚持德才兼备,提高人才素质,要进一步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努力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到党和人民需要、任务繁重、条件艰苦、矛盾突出的地方经受考验、积累经验,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激发各类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是人才队伍建设须臾不可放松的重要任务。
国以才立,才以德先。只有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提高人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才能形成一支党和人民信赖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最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的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化武器,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此,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期盼在贯彻落实上动真格、下功夫、见实效。
四项监督制度,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基层探索和创新基础上制定的,形成了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监督链条。《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了责任追究的主要情形,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是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杀手锏”;《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当报告的有关事项和审核程序,前移了监督关口,为选人用人安装了“过滤器”;《“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要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强化了全委会在用人监督上的作用,为评估选人用人效果提供了“度量衡”;《离任检查办法》规定市县党委书记即将离任时,要对其选人用人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是一种“用人审计”。四项制度全面加以实施,将有力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进行。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增强原则性、体现战斗性,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对报告的事项要认真审核,严格入口监督;对民主评议的结果要充分运用,做到奖优惩劣;对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要切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对查实的用人问题要纠正问责,不搞下不为例。要做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宣传,将有关执行情况在党内和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监督、参与监督、支持监督。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检查工作和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硬任务,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有硬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以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整饬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干部人事纪律松懈现象,始终保持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在继续整治拉票贿选问题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买官卖官行为,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要密切关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新变化新动向,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不管风从什么地方来,都要坚决抵制。要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机制,坚持有案必查、鼓励自查、上级督查。坚持实报必查、查实必究、失职追责。既要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更要发挥查处的教育功能,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教育一片。
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担负重大职责,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带头落实制度要求,坚决纠正违反制度行为,用党性原则、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带头遵守四项监督制度,自觉履行用人职责、规范用人行为、接受用人监督。
第五篇:紧缺人才申请资料
紧缺人才申请资料
单位申报材料
1、单位介绍信,经办人员身份证。
2、单位申请报告,内容应当包括单位简介,申请事项和理由。
3、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单位为分公司的,还须提供总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人事授权书。
4、《上海市引进人才申请表》。
5、合同期限3年及以上,且自申办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及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
6、反映政治素质、能力业绩以及无参加非法组织等违法记录的相关材料。
申请人申报材料
7、居民身份证、户口簿(需要外地详细住址页及本人信息页),集体户口的由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户籍证明原件。
8、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包括:
(1)未婚:由户籍地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2)已婚:结婚证书。
(3)离异: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法院调解书、判决书。
9、户籍所在地乡镇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包括:
(1)已婚未育:提供已婚未育证明。
(2)已婚已育: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其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证明材料。
10、学历、学位证书及验证报告。
11、就业期间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和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包括:(1)在沪无工作经历且直接从外省市进沪的,提供外省市就业地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和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在外省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2)已在沪稳定工作的,应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并依法纳税,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由各受理点受理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引进人才需提供本市就业期间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12、本市落户证明,包括:
(1)引进人才本人或其配偶在沪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配偶的租用居住公房凭证。
(2)居住在人才公寓、职工宿舍等的,提供相应集体户口簿复印件或者户籍证明,以及同意落户证明。
(3)落户在本市直系亲属家中的,提供引进人才本人与直系亲属的身份关系证明、直系亲属在沪的居住房屋房地产权证或者租用居住公房凭证、直系亲属的居民户口簿,户口簿上所有登记人员共同签署的同意落户的书面证明。
(4)落户在市或区县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口的,提供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
13、申请人外省市调出单位(或档案保管单位)出具的同意调出证明,如果档案已在沪,提供档案保管部门出具的保管证明原件。
14、配偶随调随迁,包括:
(1)配偶随调的,提供资料与申请人相同。
(2)配偶随迁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及在外地已退休或无业(失业)的相关证明。
(3)配偶暂不调沪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提供由引进人才和配偶双方共同签署的书面承诺证明。
(4)配偶已在沪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工作关系证明。
15、未成年子女随迁材料,包括:(1)提供居民户口簿或户籍证明。
(2)满16周岁以上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的子女随迁的,另需提供就读证明、学籍证明或学籍卡。
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与依据的申报条件相应的证明材料:
◆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会同相关部委共同授予的政府奖励的个人证书。
◆ 国家或本市科技主管部门关于国家及本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和本市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批复证明。◆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或各省、市、自治区和人才主管部门关于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人选的批复证明。
◆ 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批复证明。
◆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批复证明。◆ 国家级或者省部级技能类人才表彰、国家级技能竞赛金、银、铜奖或省部级技能竞赛金奖或一等奖的证明。
◆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特殊人才的认定材料或者相应的专业资格证明材料。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之一:(1)通过考试、评审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评审表及聘任证书;
(2)根据规定实行以聘代评的行业(单位)中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提供单位的聘书;
(3)本市核发的(或外省市核发且通过本市考核复评的)国家二级以上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
(4)经认可由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