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看不见的手”恢复药品的合理价格
让“看不见的手”恢复药品的合理价格
被称作“史上最大规模的药价改革”或将落地。国家发改委拟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这标志着我国药品价格改革将迈出重大步伐。
“取消”定价
近10年来,国家连续20多次降药价。但是,每次降价之后,都会有一批廉价经典药消失,有人戏称“降价死”。由于利润太薄,很多国内企业只能放弃生产,导致一药难求。与此同时,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严重偏低,甚至亏本,医生无法靠技术获得有尊严的收入,药品回扣就成了部分医生的“灰色补偿”。在以药养医机制驱动下,药品价格越高,回扣空间越大,销量也就越好。而药企为了给药品定高价或者避免“降价死”,往往不惜代价打通“关节”,催生了大量的权力寻租行为。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送给医药行业相关协会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到2700余种医保药品;非医保药品本身就属于市场定价。
按照现行的制度,由企业申报、再由发改委审核并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是对药品在终端的零售价的限制,这次取消的就是这个限制。但通常,药品的价格在招标采购环节已经被压低了,是低于最高零售限价的,相当于最高零售限价形同虚设。换句话讲,目前真正对药品零售价起决定作用的是招标采购机制,而不是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
虽然最高零售限价实际起到的作用不是特别大,但毕竟放开政府定价,引入市场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这个方向值得鼓励。
据透露,在药品政府定价的制度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增加药品的利润空间,往往会去做发改委的工作,例如同一原料成分的药品,通过改变剂型等方式提高其最高零售限价。取消这一制度后,这种情况就会不多见了。
从最初的通过管理药品出厂价来约束零售价,到现在的以制定最高零售限价为主,虽然一直在管控,但趋势是逐渐在放宽。其实早在去年,发改委就在讨论计划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一事,只不过最近才下发了征求意见稿。
药品定价“两只手”
其实,在药品定价上,“看得见的手”并不比“看不见的手”更高明。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原料价格、人力成本、规模大小千差万别,政府很难精确估算出每种药品的实际成本,无法定出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同时,政府定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随时调整,难以动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目前,政府对药品价格的干预方式主要是制定最高限价,即“天花板价”。但是,很多“天花板价”定得并不合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产生逆淘汰现象。市场的手虽然灵敏,但因长期被政府的脚踩住而无法动弹。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灯”,发挥市场在药品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使药品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活力,而且有助于约束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减少行政干预和权力寻租。
药品是关系民生的特殊商品。全面放开药价,让市场之手挥舞起来,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袖手旁观。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对药品价格都有管制,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例如,美国的药价主要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在确定药品价格时,保险公司会主动与制药公司讨价还价,以最大限度压低价格。政府不能直接影响药品价格,但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不公平竞争加以限制。英国允许制药公司自行定价,但药品的利润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超额利润返还政府。
政府也要有所作为
那么,药价放开之后,我国政府该如何作为呢?
首先,全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养医,同时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让药企彻底告别“回扣战”。
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严厉查处价格违法和垄断行为,重点做好竞争不充分药品的购销价格监测和信息公开。
第三,实施医保支付价格,建立节约采购成本收益归医院机制,促使医院通过联合采购等方式,主动压低采购价格,这是未来药品降价的主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已经覆盖全民,医保部门具有了较强的谈判和议价能力。
取消政府定价之后,药价会不会暴涨?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不会出现普涨现象。有业内人士也认为,涨价的肯定远远不及迫于竞争而降价的多。即使有品种涨价,也一定是很少的产品具备可能条件,大多数都涨不起来,市场竞争使然;相反肯定会把很多目前享受特殊优待的产品,包括专利药、原研药、单独定价药、优质优价的价格拉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后药品价格由医保管理部门人社部接手的话,医保部门会根据自己口袋里的钱来进行医保控费、医保支付价的制定。而且,药价放开只是游戏规则改变中的一环,其他环节招标规则等仍在制约着药价。
建立医院的药品价格补偿机制,有助于调动医院压低采购价格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收入但不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同时还会减少腐败的现象。在目前大格局不改变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暂时的办法。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第二篇:药品价格问题
药品价格问题
药品价格问题
姓名:饶亚 学号:5801309025 摘要: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反应尤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医药价格秩序混乱,根本原因在于“以药养医”框架下的现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环节同时进行规制,核心措施是废除“以药养医”体制,实行药品价格上限制度。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药品流通中间环节以及医疗机构三方面的通力配合,医疗行业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并尽快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真正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让卫生服务行业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关键词:药品虚高 价格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使用价值是预防和医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因此对其价值的衡量应该是以此为基础来确定。但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反应尤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到处是对药价虚高不满的呼声,医药行业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上至专家学者下到黎民百姓纷纷积极建言献策,然而大多是不明就里地对医生、医药代表的咒骂。我认为认为应该理性对待当前的药价虚高问题。药品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药品价格虚高是指政府规定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企业自主制定的药品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其社会平均成本,使药品最终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目前,我国药品售价基本达到以下比例:中成药出厂价格一般为零售价格的20%-25%,化学药品为10%-20%,极个别在10%以下。也就是说,药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是出厂价格的4-10倍,甚至更多。药品价格虚高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已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造成医药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
(一)“以药养医”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支出预算逐年下降,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利润,把目光转移到药品上,开大处方,提高药价,实行“以药养医”。从2001年至2006年的六年间,我国人均药费占人均医疗费用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2.7%以上,医院本来应依靠医疗服务获取收入、维持运行,而出现药费支出过高的情况显然不合理。国家对“以药养医”的体制基本采取默认态度,在药品定价上直接预留了医院的利润空间,成为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
(二)医药生产企业以给医院高额回扣推动药品销售。我国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多,很多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高。
药品价格问题
而企业研发新药的能力低,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同一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竞争力。最终的后果是药品企业间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企业只能以给医院高额回扣推动药品销售,造成药价虚高。
(三)医药流通企业销售费用高。据统计,我国前10位药品批发商仅占国内医药批发28%的市场份额,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而销售费用率却平均高达12%。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单个企业市场覆盖率低,造成销售环节多,费用高,提高了药价。而不计其数的医药个体代理商规模更小,并且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回扣更隐秘,数额更大。个体代理商经销的药品种类和数量往往有限,无法实现市场覆盖,所以转手频繁。每次转手,都提高药价。值的注意的是,个体代理商合法的经营身份和政府监管的缺失在客观上为哄抬药品价格创造了便利条件。
(四)医患间信息不对称使医院提高药价。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体现在患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方。患者缺乏专业知识,而医生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的绝对优势成为患者用药的决定者,医生与患者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缺乏监督机制和利益的驱使下,基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便大面积产生。医院提高药价,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提供药品,造成药费上升。
(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暗箱操作”。1999年,为改变药品采购腐败和混乱现象,降低虚高的药价,我国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从目前看,上述目标都没实现,相反,药品招标采购却使“中介机构获利,患者和企业受损”。药品招标又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负担,企业为招标成功,不得不拿出一笔可观的“公关”费,进行“暗箱操作”,这些费用都追加到药价上,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药价并未降低,甚至出现越招标药价越高的现象,药品招标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招标增加了一个利益分享者而已。
(六)多头管理的医药管理体制造成药价虚高。我国目前的医药管理体制是: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药品定价机制上,分为非医保品种和医保品种两大类,其中,非医保品种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定价,只需将有关定价资料报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在全国销售。而医保品种则分为甲、乙两类,实行不同的价格管理办法,其中甲类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和调价,全国执行同一价格;乙类由各地物价管理部门分别定价,在生产企业自行定价的基础上有上下15%的调控空间,各地分别执行各地的价格。近年来,虽然发改委屡屡降低药价,但医院、药店和医药企业每次都能迅速地找到替代药,使降价药“消失”,形成“降价死”的现象,将发改委的降价努力化为乌有。替代药品中,药品价格问题
不仅包括疗效相同或相近的药品,更多的是通过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等办法使同一药品改头换面,逃避降价,以高价重新上市。在这一过程中,药监局管理失控,为“四改”大开绿灯,使新药审批达到泛滥的程度。药品生产企业对自行定价药品往往虚报成本,以提高药价。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考虑,对药品生产企业上报的定价资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缺乏真实有效的测算和监管,造成企业自行定价药品和医保乙类药品价格虚高。
二、治理药品价格虚高的措施
由于药品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有必要介入进行规制。从目前的情况看,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环节同时进行规制。
(一)实行全国统一的涵盖全部药品的价格上限规制。在药品定价方法上,取消预留的医院的利润空间,实行价格上限规制,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应以药品的生产和流通费用为依据进行制定。对疗效确切的廉价经典药和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创新药,应适当提高限价,以鼓励企业生产廉价经典药并进行新药研发。价格上限规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最大限度的使企业在关注利润的同时,进一步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创新。将现有的按厂家、按规格、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定价的单一被动的定价方法,改为同一药品按厂家、按规格、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定价和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制定单位数量的价格两种方式并举的复式定价方法,并以单位数量的定价乘药品的规格数量计算得出药品的定价。这样,无论医药生产企业怎样“四改”,都无法躲避规制,摆脱了通过所谓的“新药审批”逃避规制的被动局面,避免“新药”审批的泛滥,便于患者监督药价。同时,在定价药品的范围上,考虑到现有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对全部药品实行定价,这有利于解决企业自主定价所产生的虚报成本问题。
(二)设立专门的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在药品定价的机构设臵和权力分配上,应取消地方政府的定价权,在中央政府内成立药价规制机构,作为全国统一的药价管理机关,配备一定数量药学专家、临床医生专家和经济学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药品进行动态、实时的成本跟踪测算,并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体,实时公布,提高透明度,实行全社会监督。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应建立新药审批的联动机制,将药品定价作为新药审批的一个必要程序,没有进行药品定价的新药一律不得审批。为了规范新药审批程序,严格新药审批管理,可考虑在各省市建立中央药价规制机构的派出机构,承担与当地医药企业的联络工作,但派出机构没有定价权。通过这些机构的设臵,统一全国药价并可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保证所有药品包括新药都纳入药价规制的范
药品价格问题
围内。为防止在药品定价过程中产生腐败现象,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药价规制机构的审计监督,对定价药品进行抽样测算,提出整改意见,使药价规制更透明、更合理、更科学。
(三)全面整合医药流通企业。整合医药流通企业可扩大市场覆盖,减少流通环节,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进而降低药价。我国应由政府出面,推动医药流通企业的兼并重组,培植大型医药公司,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在整合过程中,不宜按行政区划为医药企业指定市场范围,以免造成某一行政区划的市场垄断。应保持全国统一的、完整的药品市场体系,允许所有的医药公司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开展业务,展开竞争。在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应引入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高效率利用人力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实现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少的目的。应取消医药个人代理模式,消除医药个人代理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净化医药流通市场。
(四)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加快推进医药分家。财政预算资金足额投入后,医院已经没有“以药养医”的压力,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大处方的道德风险依然存在。政府部门应完善处方监管制度,加强处方监管。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将职业道德记录作为医生执业资格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出现开大处方等职业道德不良记录,直接吊销医生执业资格,以实现对医生的制度震慑。应改革医院收费标准,明确医院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应是医疗服务收入。应提高目前过低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拉开不同水平医生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差距,作到质价相称,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使医生的价值能通过直接的、正当的收费得以实现,而不再以大处方和高额的设备诊察费用等这些扭曲的形式体现出来。应认真测算设备诊察收费标准,适当降低高额的设备诊察费用。加快推进医药分家,将医院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成为拥有独立产权的实体,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间的利益关系。医院药房的客户群主要是来自医院的患者,医院药房对医院有很深的依赖关系,这就决定即使其独立出去,仍将会与医院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医药分家必须与其他各项措施共同实施,才能发挥作用。
(五)废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代之以药品网上交易平台。药品价格上限规制已为药品规定了合理的价格上限,医药企业的利润已被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医药企业只需在上限价格内展开竞争就可以了。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费用,浪费了资源,有违背药品价格上限规制的初衷,而其现有的种种弊端也为各界所诟病。所以,应予废除。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医院不再成为药品采购的主体,但却仍是药品使用的主体。应搭建药品网上推广交易平
药品价格问题
台,在此平台上,医院可发布药品需求信息,企业可发布药品介绍及参考报价,以此共同推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药品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药品流通中间环节以及医疗机构三方面的通力配合,医疗行业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尽快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真正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而我们也能从根本上认识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遏制医药市场的畸形的利益格局,让卫生服务行业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药品虚高.百度文库 【2】 包胜勇著.药费为什么这么高 当前我国城市药品流通的社会学分析.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3】 孙铮,骆祖望主编.药价缘何“虚高”不下?.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三篇:2013药品价格检查总结
2013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总结
为密切配合我市社保定点医疗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和药店的价格行为,根据*****市发改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在***8市开展了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安民生、促发展”为目标,以“清费、治乱、减负”为着力点,深化医疗改革,加强价费监管,整顿价费秩序,规范价费行为,精心安排,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工作,从2013年1
月21日开始至2013年1月29日结束,此次检查我局共出动检查组6个,检查人员20人次,对****市14家药店和医院2012年的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各医院及药店价格执行情况良好。检查结束后,我局针对医院、药店的不同情况对其提出整改意见。
二、具体做法
1、认真学习了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相关的法规、政策。检查前,检查人员认真搜集医疗系统相关收费的法规、政策,并掌握其精神实质,为检查工作打下基础。
2、采取灵活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通过与被查单位
负责人沟通了解被查单位对有关收费政策采用的依据和标
准执行情况,让被查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心服口服,同时,也规范了明码标价和收费行为。
三、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发现,我市各医疗单位和药店的价格执行情况总体来说比较好,但仍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码标价情况执行的不到位。部分药店药品明码标价价签价目不齐全,字迹模糊、货签没有对位,主要原因是药店小包装药品不好摆放,经常更换位置。另药品因厂家、上货批次等原因销售价格随时变更,但标价签上的价格没有及时调整。
2、个别药品零售价格超过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如华北制药厂生产的阿莫西林片剂(0.5克*20片/瓶)销售价格为11元/瓶,国家最高指导价为10.6元/瓶。
四、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事实,我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并责令其立即整改和纠正。
1、对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的,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规范明码标价行为。对不按规定整改的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2、对超出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药品,要求其将药品价格调整到指导价范围内,并及时更换标价签。
3、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职工进行价格政策的讲解,使其按照规定执行价格行为。
4、将药品价格检查列入我局日常检查工作范围,每年不定期的对****市药店进行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病,看得起病。
总之,经过我局价检人员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此次专项检查任务,检查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断加大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的查处力度,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市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第四篇: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药品价格行为,根据国家药品价格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本医院销售的药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药品价格政策,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
二、对购进药品,要区别挂网药品及单独定价药品,严格分类核实,执行相应价格。
三、对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购入的新药,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该品种的药品价格公示表的价格。
四、对医院自制制剂零售价格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在报经市物价局批准后,按批准价格执行。
五、对集中招标、挂网、备案采购的药品,按照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平台确定的招标、挂网、备案药品最高临时零售价执行。
六、对国家、省市相关物价部门调整的药品价格,按照《四川药品价格》及相关法定调价依据,接到通知后,药库及时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更新药品价格,并将调价品种、数量制表汇总上报。
七、为了增加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除了病区打印每日清单外,门诊和住院部相应位置都应对药品价格实行张榜公示。
八、医生开具处方时应以药品通用名书写,且字迹清晰;划价时应按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药品价格准确划价。
九、所有进入本院各药房销售的药品,其名称、产地、剂型、规格、价格,都应在电子显示屏显示。
十、药品价格管理实行部门负责制,药品价格出现差错,视情况给予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批评和经济处罚。
十一、实行专人专线负责医院药品价格的协调处理。
十二、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1
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物价政策,严格医疗收费制度,增强收费和价格行为的透明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使医疗收费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公开化,特制订本制度:
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有关物价的文件、政策,严格执行《浙江省医疗收费标准》和国家相关药品价格政策。
2.设置物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物价员,加强对价格执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
3.正确对待上级物价部门及主管部的业务检查、考核。
4.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公示制度,在医院内显著位置对常用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常用药品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5.建立收费项目定价、调价、审批、申报、备案制度。涉及收费的新增设备和卫生材料,严格按《新增医疗项目收费管理规定》的程序报审。
6.强化社会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并建立健全投诉接待机制。对投诉问题,由专职物价员及时将调查、解决、处理情况反馈给当事人并记录存档。
7.建立内部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业务科室进行收费执行情况检查,并及时反馈相关检查、整改信息,包括通报对上次检查的整改落实情况、指出本次检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8.认真学习和落实本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