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国际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与借鉴
浅析国际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与借鉴
分析国外药品价格规制背景,研究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主要机构及主要内容,通过对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评价与规制政策的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药品价格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可行建议。
1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
1.1各国药品价格管制机构
第一种模式中负责药品价格规制的机构为国家经济部门和卫生部门,前者负责制定价格,后者提供定价建议,两者协同工作,共同负责药品价格管理。如意大利负责药品事务的官方机构—国家药品委员会(AIFA),卫生部和经济部有权管理AIFA的行为,并在药品价格政策制定、监管药品费用等方面协同合作。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为该模式代表。第二种模式中负责药品价格规制的机构为卫生部或医保管理机构。如加拿大专利药品价格评审委员会负责管理药品出厂价格,但要通过联邦卫生部向议会报告;法国医药由国家健康制品卫生安全局全权监管,与定价委员会、透明委员会、厂商等共同决定药品价格;澳大利亚的PBPA、PBAC在药品定价过程中要结合ESC意见和己方讨论结果上报联邦卫生部,最终由联邦卫生部决定药品价格。此模式被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荷兰等国采用。
第三种模式中非政府机构负责药品价格规制。如德国的医生和保险基金联邦委员会、医疗保险基金领导协会等部门;英国制药行业协会在药品价格规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无专门政府机构规制药品价格,主要由卫生保健管理组织、药品利润管理公司、民间管理式医疗组织等起到规制作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多采用此模式。
1.2各国药品经济评估方式
通常,各国根据生产成本规制药品价格(多指出厂价格),故在价格制定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是经济部门或卫生部门。
如何衡量药品价值是制定药品价格的核心,传统的从生产成本入手的定价方式很难较全面地反映药品价值。随着世界对医疗费用增长原因的不断认识,各国不再局限于对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考察,开始重视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综合考虑疗效、治疗成本及社会经济效益,经济学评价结果也成为了各国制定药品价格的重要参考因素。自澳大利亚首次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以来,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芬兰等国也在药品定价过程中引入经济评价,并建立专门的相关评价机构负责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评价机构通常独立于定价机构,主要负责为定价机构提供待定价药品的经济评价报告作为定价依据。
1.3各国药品价格定价方式
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政府在药品价格制定方面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有很多国家政府直接干预药品价格制定,对药品实行政府集中统一定价。如日本、西班牙等采用政府集中统一定价方式。随着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经济化,采用政府集中统一定价的国家也相继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其作为药品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澳大利亚1993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要求只有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果都达到要求的药品才可进入PBS,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使用的药品价格直接影响到基本药物价格的最终确定。继澳大利亚之后,将经济评价因素作为药品定价的参考因素被很多国家引入。如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等国的药品价格制定中都引入了药物经济评价。
德国药品价格的制定主要由疾病基金会、联邦医生和医药企业协会分别代表疾病基金、医生和药剂师、医药企业就药品的参考定价进行谈判。医药企业虽不能够参与谈判,但在参
考价格制定听证会上可提出意见与建议。英国的医药企业也不直接参与谈判,制药行业协会代表医药企业与卫生部就药品价格制定进行谈判,仲裁委员会解决企业与卫生部发生冲突产生的问题。加拿大采用联邦、省两级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专利药品价格评审委员会(PMPRB)负责专利药品评价和价格制定,非专利药价格则由省/地区卫生署自行决定,PMPRB对非专利药的价格制定进行监督。
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采取市场自由定价政策,政府不干预药品价格。药品采取由市场调节的自由定价原则,而市场价格形成多受到各种医疗保险公司的竞争影响。当然,完全市场不代表政府毫不干预,美国通过《药品报销目录》、主要私人购买者以及更多民间健康组织等来共同影响药品价格的制定。
2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模式比较
2.1参考定价
参考定价方法1993年最先在德国使用,是指国家政府对同类药品制定一个补偿标准,参考价格内的药品费用由政府或保险机构支付,超出部分由患者自行支付的定价方式。参考定价制度是一种间接控制措施,用于控制第三方付费者(政府部门或是保险机构)药品费用支出。德国在实施参考定价的同时还规定了不予报销的药品目录,鼓励平行进口,鼓励使用通用药以及实施通用药替代政策。可见,德国药品价格规制以参考定价为主,辅以其他价格管制措施,如价格冻结、强制削价等。
自德国实施参考定价后,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实施参考定价制度。但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分类参考组标准、参考体系药品种类及定价方式,因地制宜制定了适应本国的参考定价制度。瑞典政的参考价格是每组药品中的最低价格的1.1倍,患者需自行承担超出参考价格的药品费用。意大利以“同等药品制定相同价格”为原则,凡具有相同有效成分且剂型相同的单位剂量药品价格要相同,否则不纳入被药品补偿目录,但价格最低的品种不包括在内。
2.2定价管制
法国、瑞典、意大利和西班牙等OECD国家政府严格控制新药定价和上市药品价格上涨。法国和瑞典新药定价由政府和制药公司围绕药品治疗价值、药品销售国民经济贡献率和替代疗法费用等标准进行谈判确定。法国药品价格一般分出厂价和零售价,前者制定方法有依法协商定价、自由定价、公开招标或竞价、参考定价等,后者包含出厂价、批发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包装费和增值税。上市未满30个月的药品不得涨价,其余药品在规定浮动范围内调整价格。瑞典新药定价还需重点参考药品制造总公司所在国价格及其他国家该药售价。未经政府批准,药品销售价格不得上涨,政府力求控制药品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通胀率。意大利实行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但受通货膨胀影响,药品价格每隔2-3年就上涨一次,价格调控效果不佳,1994年后逐渐转为比较定价体系。西班牙严格监控新药定价及上市药品价格上涨,设定最高价格,控制药品总成本和利润。
2.3比较定价
比较定价体系是指根据其他国家药品价格来确定本国药品价格,一般平行或低于他国药品价格的平均水平。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
意大利比较定价体系主要参照法国、英国、西班牙及德国的药品平均价格水平,规定药品可一定程度自由定价,但不高于欧洲药品平均价格。欧洲药品平均水平是在考虑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四个国家包括通用药品在内的销售量最大的五个药品推算出的平均价格。随着该方法的实施,四个国家的代表性受到了质疑,意大利于1998年将四个国家改成了12个欧洲国家。爱尔兰药品价格一向与英国药品价格相关联,但鉴于价格水平偏高等问题,爱尔兰着手使用新的药品比较定价方法,药品价格取决于五个北欧国家药品价格加权平均。葡
萄牙的比较价格制度在1984年前要求药品价格不能超过法国、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平均价格,1984年后要求不高于五个国家中最低价格。
2.4利润控制
利润控制实质上是各国为控制药品价格而控制医药公司药品利润的措施,主要被英国、西班牙等国采用。英国自1957年对药品价格进行利润控制,要求制药公司在其资本回报率达到17%-21%的基础上自主制定药品价格,允许有25%的调控范围,同时在考虑研发投入基础上限制药品营销费用。一旦制药公司药品价格超出控制范围,就必须降低药品价格或者将超额利润反馈社会。西班牙采取成本加成方法制定药品价格,限制药品营销费用在零售价格的12%-14%,同时要求制药公司将利润控制在12%-18%之间。
2.5全面削减价格
价格削减针对不同药品固定一定的削减比例和削价时间,是控制药品价格异常增长的制度,主要被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采用。德国规定在1993年起的两年内处方药价格下降3%,OTC药品下降2%,通过对药品实施削价或价格冻结来抑制药品费用的上涨。法国的药品削价政策实施时间不固定,其有一套与销售量挂钩的药品价格削减方案,国家每年据新的评估情况选择削价或不削价,一般削价比例在3-20%之间。英国在1993年实施了全面削价政策药品价格下调2.5%,三年内不得变化。意大利在1995年对药品实行2.5%的削价政策。总之,很多欧洲国家都对药品价格采取过削价政策,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作为药品价格规制的辅助手段实施。
2.6自由定价
美国政府只负责低收入人群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其他人员的健康由各大保险公司承担。在药品价格制定方面采取自由市场定价政策,药品价格通过集中采购方式或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与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谈判制定,国家只在某些方面进行监管,如强制性折扣、限价政策等。这种自由定价制度,保障了垄断性药品如专利药、品牌药等的高额利润,从而激励制药厂商致力于新药研发事业,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虽然美国政府对药品价格未采取过多干预,但美国社会还存在如大宗私人购买者、民间组织等来影响药品价格制定。这样自由定价制度对鼓励研发,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却无法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带来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3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3.1明确机构职责
西方国家都明确各个规制机构的责任,使规制措施和效果能够迅速达成。反观我国目前药价规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地集中招标机构都有涉及,而每一部分规制机构均涉及诸多利益方,所以会出现规制措施执行不力、各利益团体相互不买账及地方大行地方保护主义等局面。明确规制机构及各自权利和义务,有助于药品价格规制措施的实施。
3.2明确药价规制范围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根据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来确定和划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来确定这两种政府药品定价范围。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来确定政府定价药品。医疗保险的应用及发展将会影响药品价格政策的制定,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体制建设较为完善、保险机构可以严格约束医疗行为、医院管理公开透明化等有助于高效执行药价政策。但我国尚未成熟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低普及率成为药品价格管理的极大障碍。所以政府应转变药价规制范围,放开非处方药管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加强处方药管制,从而扩大政府定价的药品范围。
3.3科学制定药品价格
西方国家的药品定价一般有多方参与,价格制定过程十分透明和科学,反观我国则有所不及。药品价格制定应有与之相关的所有利益者(药品生产、流通、经营、消费、医保以及
相关的经济学家等)参与。同时应采取科学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优势,完善药品价格规制,药品成本效果比是决定药品是否具有经济性的标准。药品价格制定要全面考虑各因素,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方式。
3.4打破以药养医制度,实行药品流通改革
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实行“医药分业”制度。只有打破我国以药养医制度,才能打破医院垄断地位,实行药品零售业经营多样化,带来市场的有效竞争,从而降低药品价格。发达国家由于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较高,流通环节相对较少,这也是我国欠缺之处。应努力实现批发企业大型化、现代化、网络化、规模化,更好地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国际技术转让价格与支付
国际技术转让价格与支付
一.技术的价格
技术的价格是指技术受方为取得技术使用权所愿支付的、供方可以接受的使用费的货币表现。也可以从供、受双方所处的不同立场和所提供的技术内容出发,把技术的价格称为:补偿(compensation)、酬金(remuneration)、收入(income)、收益(profit),提成费(royalty)、使用费(fee)、服务费(service fee)等。因此,技术价格可理解为上述各种字眼含义的总称。
技术价格的高低是以利用该技术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小为转移的,利用该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大,其价格也就越高,相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小,其价格也就越低。
技术价格基本上是由三部分构成:进行技术转让交易所发生的直接费用(人员往来、准备资料等)、分摊的部分技术研制费和期得的利润。
技术价格的表示方法与一般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不同。一般商品价格多采用固定价格,由买卖双方所约定的一个固定金额。技术价格则是同技术受方利用技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用一种计算方法来表示。
二.决定技术价格的因素
影响技术使用费高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就一项具体技术转让交易而言,影响使用费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直接费用,即供方为达成技术转让交易和完成技术转让过程所实际支出的费用。其内容包括:合同签订之前进行准备工作的费用、派遣谈判人员费用、资料费、接待技术考察费用。2、技术供方的期得利润。
3、使用费高低受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对生命周期短的技术,技术供方索取的使用费高,反之索取的使用费低。在技术的生命周期内,技术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发展阶段和衰老阶段的技术,其技术价值低,索取使用费也低。转让成熟阶段的技术,其技术价值高,索取使用费也高。
4、需要技术供方提供技术协助数量。
5、技术用于何种目的及范围。技术供方对仅将技术用于某一种特定目的,或拟将技术用于一切目的的两种不同要求,索取不同的使用费。一般来说。后者的技术使用费将高于前者。6、技术受方对使用技术独占性的要求程度。如要求独占使用,即排除第三者及技术供方本身对该技术使用和销售产品的权利,技术供方要求的使用费高;如仅排除第三者,仍允许技术供方利用该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使用费亦相应低些;如允许技术供方把该技术同时转让给第三者,且其自身仍保留制造和销售的权利,使用费最低。
7、技术供方承担的担保责任与技术受方对技术的吸收能力影响技术使用费。
8、技术供方之间的竞争。
9、利用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决定着技术受方愿支付使用费的多寡。
10、技术受方国家的政治情况和法律保护是技术转让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技术供方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总之,影响技术使用费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可以肯定地说,技术供方因技术转让的直接费用及最低预期利润,和技术受方因引进技术可能获取的最低经济收益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技术使用费数额的上下限,最终技术使用费将处于两者之间,并且双方都认为是合理的。
三.技术价格(使用费)的估定
使用费应是“技术受方收入或利润的一部分”,应从受方的总收入中支付。国际上通称为“LSLP”(Licensor's Share on Licensee's Profit),即技术供方占技术受方利润的份额。
通过提成率的计算,分技术单元核算以及各项差价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某项技术使用费的大致合理水平。
提成率的计算
技术供方占技术受方利润的份额通常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比表示,该百分数通称为提成率(royalty rate)。提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提成率=供方在受方利润中的份额*(受方的销售利润/受方产品销售价)或
提成率=(支付给技术供方的使用费/产品的净销售额)*100%一般讲,基础工业提成率应为2—3%;
工业中间产品 应为3—4%;
耐用消费品应为4—5%;
非耐用消费品 应为4—5%;
高级技术产品 应为5—6%。
四.支付方式
技术转让交易的支付方式基本分为两类:对具有工业产权或不具有工业产权的专有技术,通常使用总付或提成费支付或入门费与提成费结合方式;对于技术专家的服务或技术协助,通常按提供服务的每人或每一单元时间支付固定的金额。但是各种支付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当结合。
1、总付
总付指技术供方与技术受方谈妥一笔固定的金额,由技术受方一次或分期付清。
总付金额是双方达成协议时商妥的,不随技术受方收益多寡而变动,不论其利用引进技术的效果如何,规定的金额都得照付。因此,技术受方承担了引进技术是否适用的全部风险。而技术供方收益有较确定的保证。鉴于此,国际上认为使用总付方式应考虑以下情况:
1)当技术可以立即全部转移,而且技术受方能够立即全部予以吸收。
2)用在较不尖端的技术或专有技术的转让方面,技术受方不需要技术供方不断提供有关技术进步或产品推销方面的技术情报,也不需要不断提供技术服务与协助。
3)技术受方有较充足的资金,并打算尽快摆脱对技术供方的依赖。
2、提成费支付
提成费支付方式是指技术受方利用引进技术开始生产之后,以经济上的使用或效果(产量、销售额,利润等)作为函数、予以确定,按期连续支付。这种支付方式的特点是:双方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只规定提成的比例和提成的基础,不固定合同期间技术受方应支付的技术使用费
总额,只有当技术受方利用技术供方技术取得实际经济效果时,才根据合同规定计算提成费,按期支付给技术供方。
3、入门费与提成费结合方式
指订约后若干天内或收到第一批资料后若干天内先支付一笔约定的金额,这笔金额称为入门费或初付费,以后再按规定的办法支付提成费。入门费与总付是根本不同的概念,总付是支付技术使用费的全部金额,而入门费仅为技术使用费的—小部分,技术供方要求支付入门费的原因主要是:
1)尽快收回为技术转让交易所支出的直接费用;
2)补偿应技术受方要求提供的某些特殊或专门技术协助所垫支的费用。
3)“披露费”或称“技术公开费”,技术受方决定引进技术之前,需要技术供方对技术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或到技术供方工厂进行考察,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泄露技术秘密,技术供方为弥补可能的损失,要求技术受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4)技术受方吸收消化技术的能力较差,估计在协议初期收益没有确实保证的情况下,技术供方一般要求较高的入门费。
五.使用费的清算
由于技术使用费的各种支付方式均与技术的传授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技术受方利用技术的经济效益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且从技术供方开始提供资料、派遣人员、传授技术到实际将产品售出,又经过运输、交接资料、消化、掌握,制造样品、考核验收、投产、销售等一个较长的过程;再者技术转让交易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支付方式仅解决了使用费如何计算或如何提取,实际支付尚需一个清算的过程。因此它还涉及到支付工具、支付时间、帐册的建立及检查和审核等环节。
1、支付工具
技术转让交易中使用费清算所使用的支付工具主要是货币和汇票。
2、支付时间
在总付的情况下,支付通常采用分期支付,支付的次数和比例,一般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金额大小和传授技术的环节,由双方具体洽商。
在提成费支付的情况下,支付的时间一般规定为季度、半年或一年,然后据此计算每个时期的提成费总金额。
3、使用费的清算办法
1)托收(Collection),技术供方开立即期汇票连同有关单据一起交双方选择的银行,由该行委托技术受方所在地银行向技术受方收取技术使用费。
2)汇付,指技术受方主动通过银行支付给技术供方款项的一种方式。
4、帐目的建立、检查及审核
在按提成费支付的情况下,技术受方支付提成费是与产量或销售额或利润相联系的,因此技术供方要求建立必要的帐目,并保留检查该项帐目的权利,以便核对技术受方计算提成费是否有误。
第三篇:药品价格问题
药品价格问题
药品价格问题
姓名:饶亚 学号:5801309025 摘要:目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反应尤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医药价格秩序混乱,根本原因在于“以药养医”框架下的现行药品价格管理体制。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环节同时进行规制,核心措施是废除“以药养医”体制,实行药品价格上限制度。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药品流通中间环节以及医疗机构三方面的通力配合,医疗行业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并尽快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真正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让卫生服务行业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关键词:药品虚高 价格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使用价值是预防和医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因此对其价值的衡量应该是以此为基础来确定。但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各界反应尤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到处是对药价虚高不满的呼声,医药行业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上至专家学者下到黎民百姓纷纷积极建言献策,然而大多是不明就里地对医生、医药代表的咒骂。我认为认为应该理性对待当前的药价虚高问题。药品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药品价格虚高是指政府规定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企业自主制定的药品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其社会平均成本,使药品最终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目前,我国药品售价基本达到以下比例:中成药出厂价格一般为零售价格的20%-25%,化学药品为10%-20%,极个别在10%以下。也就是说,药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是出厂价格的4-10倍,甚至更多。药品价格虚高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已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一、造成医药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
(一)“以药养医”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支出预算逐年下降,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利润,把目光转移到药品上,开大处方,提高药价,实行“以药养医”。从2001年至2006年的六年间,我国人均药费占人均医疗费用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2.7%以上,医院本来应依靠医疗服务获取收入、维持运行,而出现药费支出过高的情况显然不合理。国家对“以药养医”的体制基本采取默认态度,在药品定价上直接预留了医院的利润空间,成为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
(二)医药生产企业以给医院高额回扣推动药品销售。我国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多,很多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导致成本高。
药品价格问题
而企业研发新药的能力低,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同一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竞争力。最终的后果是药品企业间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企业只能以给医院高额回扣推动药品销售,造成药价虚高。
(三)医药流通企业销售费用高。据统计,我国前10位药品批发商仅占国内医药批发28%的市场份额,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而销售费用率却平均高达12%。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单个企业市场覆盖率低,造成销售环节多,费用高,提高了药价。而不计其数的医药个体代理商规模更小,并且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回扣更隐秘,数额更大。个体代理商经销的药品种类和数量往往有限,无法实现市场覆盖,所以转手频繁。每次转手,都提高药价。值的注意的是,个体代理商合法的经营身份和政府监管的缺失在客观上为哄抬药品价格创造了便利条件。
(四)医患间信息不对称使医院提高药价。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体现在患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需方。患者缺乏专业知识,而医生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的绝对优势成为患者用药的决定者,医生与患者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缺乏监督机制和利益的驱使下,基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便大面积产生。医院提高药价,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提供药品,造成药费上升。
(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暗箱操作”。1999年,为改变药品采购腐败和混乱现象,降低虚高的药价,我国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从目前看,上述目标都没实现,相反,药品招标采购却使“中介机构获利,患者和企业受损”。药品招标又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负担,企业为招标成功,不得不拿出一笔可观的“公关”费,进行“暗箱操作”,这些费用都追加到药价上,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药价并未降低,甚至出现越招标药价越高的现象,药品招标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招标增加了一个利益分享者而已。
(六)多头管理的医药管理体制造成药价虚高。我国目前的医药管理体制是: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药品定价机制上,分为非医保品种和医保品种两大类,其中,非医保品种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定价,只需将有关定价资料报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在全国销售。而医保品种则分为甲、乙两类,实行不同的价格管理办法,其中甲类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和调价,全国执行同一价格;乙类由各地物价管理部门分别定价,在生产企业自行定价的基础上有上下15%的调控空间,各地分别执行各地的价格。近年来,虽然发改委屡屡降低药价,但医院、药店和医药企业每次都能迅速地找到替代药,使降价药“消失”,形成“降价死”的现象,将发改委的降价努力化为乌有。替代药品中,药品价格问题
不仅包括疗效相同或相近的药品,更多的是通过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等办法使同一药品改头换面,逃避降价,以高价重新上市。在这一过程中,药监局管理失控,为“四改”大开绿灯,使新药审批达到泛滥的程度。药品生产企业对自行定价药品往往虚报成本,以提高药价。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考虑,对药品生产企业上报的定价资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缺乏真实有效的测算和监管,造成企业自行定价药品和医保乙类药品价格虚高。
二、治理药品价格虚高的措施
由于药品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政府有必要介入进行规制。从目前的情况看,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环节同时进行规制。
(一)实行全国统一的涵盖全部药品的价格上限规制。在药品定价方法上,取消预留的医院的利润空间,实行价格上限规制,制定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应以药品的生产和流通费用为依据进行制定。对疗效确切的廉价经典药和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创新药,应适当提高限价,以鼓励企业生产廉价经典药并进行新药研发。价格上限规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最大限度的使企业在关注利润的同时,进一步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创新。将现有的按厂家、按规格、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定价的单一被动的定价方法,改为同一药品按厂家、按规格、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定价和按剂型、按给药途径制定单位数量的价格两种方式并举的复式定价方法,并以单位数量的定价乘药品的规格数量计算得出药品的定价。这样,无论医药生产企业怎样“四改”,都无法躲避规制,摆脱了通过所谓的“新药审批”逃避规制的被动局面,避免“新药”审批的泛滥,便于患者监督药价。同时,在定价药品的范围上,考虑到现有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应对全部药品实行定价,这有利于解决企业自主定价所产生的虚报成本问题。
(二)设立专门的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在药品定价的机构设臵和权力分配上,应取消地方政府的定价权,在中央政府内成立药价规制机构,作为全国统一的药价管理机关,配备一定数量药学专家、临床医生专家和经济学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药品进行动态、实时的成本跟踪测算,并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体,实时公布,提高透明度,实行全社会监督。药品价格规制机构应建立新药审批的联动机制,将药品定价作为新药审批的一个必要程序,没有进行药品定价的新药一律不得审批。为了规范新药审批程序,严格新药审批管理,可考虑在各省市建立中央药价规制机构的派出机构,承担与当地医药企业的联络工作,但派出机构没有定价权。通过这些机构的设臵,统一全国药价并可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保证所有药品包括新药都纳入药价规制的范
药品价格问题
围内。为防止在药品定价过程中产生腐败现象,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药价规制机构的审计监督,对定价药品进行抽样测算,提出整改意见,使药价规制更透明、更合理、更科学。
(三)全面整合医药流通企业。整合医药流通企业可扩大市场覆盖,减少流通环节,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进而降低药价。我国应由政府出面,推动医药流通企业的兼并重组,培植大型医药公司,提高药品流通产业的集中度。在整合过程中,不宜按行政区划为医药企业指定市场范围,以免造成某一行政区划的市场垄断。应保持全国统一的、完整的药品市场体系,允许所有的医药公司在全国市场范围内开展业务,展开竞争。在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应引入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高效率利用人力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实现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少的目的。应取消医药个人代理模式,消除医药个人代理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净化医药流通市场。
(四)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加快推进医药分家。财政预算资金足额投入后,医院已经没有“以药养医”的压力,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大处方的道德风险依然存在。政府部门应完善处方监管制度,加强处方监管。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将职业道德记录作为医生执业资格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出现开大处方等职业道德不良记录,直接吊销医生执业资格,以实现对医生的制度震慑。应改革医院收费标准,明确医院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应是医疗服务收入。应提高目前过低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拉开不同水平医生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差距,作到质价相称,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使医生的价值能通过直接的、正当的收费得以实现,而不再以大处方和高额的设备诊察费用等这些扭曲的形式体现出来。应认真测算设备诊察收费标准,适当降低高额的设备诊察费用。加快推进医药分家,将医院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成为拥有独立产权的实体,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间的利益关系。医院药房的客户群主要是来自医院的患者,医院药房对医院有很深的依赖关系,这就决定即使其独立出去,仍将会与医院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医药分家必须与其他各项措施共同实施,才能发挥作用。
(五)废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代之以药品网上交易平台。药品价格上限规制已为药品规定了合理的价格上限,医药企业的利润已被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医药企业只需在上限价格内展开竞争就可以了。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额外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和费用,浪费了资源,有违背药品价格上限规制的初衷,而其现有的种种弊端也为各界所诟病。所以,应予废除。随着医药分家的逐步推进,医院不再成为药品采购的主体,但却仍是药品使用的主体。应搭建药品网上推广交易平
药品价格问题
台,在此平台上,医院可发布药品需求信息,企业可发布药品介绍及参考报价,以此共同推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药品价格是体制、机制和市场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药品流通中间环节以及医疗机构三方面的通力配合,医疗行业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尽快地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真正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而我们也能从根本上认识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遏制医药市场的畸形的利益格局,让卫生服务行业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药品虚高.百度文库 【2】 包胜勇著.药费为什么这么高 当前我国城市药品流通的社会学分析.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3】 孙铮,骆祖望主编.药价缘何“虚高”不下?.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第四篇:药品价格及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公开制度
医疗收费及价格公示制度
1.医务价格公示制度
(1)在门诊大厅收费处上方设置电子滚动式显示屏,各收费窗口设置双向显示屏,公示药品、医用材料、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名称、规格、计价单位、价格及批准文号。
(2)药品价格由药剂科专人负责输入,药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调整。
(3)医用材料由设备科仓库管帐员负责输入,医用材料价格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调整。
(4)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物价科负责输入,如有新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出台,执行市物价局文件,于实施时间按新价格收费。
2.单病种病人平均医疗费用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向全区卫生系统通报公示。
收费票据管理制度
(1)正常情况下, 每使用一张门诊收费票据, 计算机系统就会对已使用的票据实时标注已使用的记号来进行核销,票据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进行监控。
(2)票据管理人员按规定时间打印门诊日收费汇总表, 汇总表附有各个收费人员当日收费金额及当日使用的票据起始号码。收费管理人员将汇总表的明细附件和每位收费人员日报表上的金额进行核对, 并收取当日收入款。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各个收费人员日报表上的当日收费票据起始号码与当日收费票据的存根进行核对,审核票据是否顺号使用,有无跳号,作废发票手续是否齐全,并对所有退费和作废发票逐笔审查核对。核对无误后, 票据管理人员在门诊票据登记簿中登记各个收费人员当日缴收入的票据起始号码。
退费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控制
全程记录患者就诊、交费、检查内容及时间;做到分权限、分账户管理; 所有红冲、作废发票统一按退票处理并准备记录和统计; 不能随意变动系统信息,变更信息系统应全程记录;每张发票只能打印一次; 建立健全药品、检查、治疗等各项执行确认系统,保证其与收费系统的数据交互使用,形成完善的内部信息监控体系,使相关检查、治疗执行后或取药后电脑自动控制不能办理相应退费手续等功能。
2、相关科室控制
相关临床、医技科室要密切配合,对收费情况进行监督; 退费各环节经手人要严格审核退费的真实性及合理性,确认无误后签章认可;对于大金额费用需要科室各级管理层多人签章并作好登记手续;相关职能科室应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医院退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3、退费流程控制
⑴ 认真检查发票、检查治疗申请单或药品处方真实性;仔细核对收费系统相关收费记录,审核姓名、项目、金额是否相符;检查相关执行科室退费说明及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对于大金额退费,要求 患者提供有效证件并在退票上登记,代办退款人则必须附上本人姓名及证件号码,同时收费员应与科室相关负责人电话核实。
⑵ 退费要求回收发票及相关单据,将未退费项目新打印发票及退款交还患者,退票上注明新打印发票号码,同时收款人需在退票上签章认可。
⑶ 坚持收现金的退现金,刷银行卡的退回银行卡。
⑷ 由于操作失误或机打故障造成特殊退费的,退票上要求操作员作书面说明,注明新打印发票号;由于患者钱款不够引起的特殊退费,同时还要求将其检查或治疗申请单或药品处方回收,留作附件证明。
⑸ 交给患者的门诊发票,要求发票号与流水号一致,机打清楚,没有损坏,没有涂改,不允许手工补写;假如有不符合要求,应马上做特殊退费,重新打印发票,退费上注明退费原因及新打印发票号码,并签章。
⑹ 收费员要将当天的退款单据单独整理,核对无误后在每张发票上签章认可,同“退费登记明细表” 统一上交,做到日清日结。
⑺ 发现窗口有患者遗失发票或单据时,应在当天及时上交,由科室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
4、严格审核控制
会计要逐日逐笔审核退费,对私留患者收据、不符合退款手续、舞蔽等违反制度的行为,应及时上报。退费票据必须单独存放,随时备查。
⑴ 审核全科及每个挂号收费员退费总笔数及金额。
⑵通过调用收费系统相关收费记录内容及时间,检查每笔退费的发票和检查治疗单、药品处方真实性、合理性。
⑶ 检查相关单据的医生、患者及经办收费员签字完整性。
⑷ 检查特殊退费原因说明,特殊退费和部分退费新打发票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⑸ 对于大额退费、部分特殊退费,需与相关科室或患者核实。
5、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医院审计人员对医院退费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从医戈系统调出某一期间的退费记录,查对这些退费记录,是否票据齐全,退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并从医技部门报告系统调出相同期间数据,核对已做的检查,有无退费,防止恶意退款。
投诉接待制度
为全面贯彻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投诉,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投诉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投诉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投诉的接待部门为医患沟通办公室,接待时间为正常工作时间。
(二)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在《病人入院须知》中注明投诉部门。
(三)接待病人投诉时,应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尽力缓解病人的不满情绪,并登记。
(四)接待投诉时,应向被投诉科室或个人了解情况或核实投诉内容。
(五)对于因国家政策或医院管理造成的病人不满,接待人应尽力解答,如对政策了解不明确,应先咨询有关部门再向投诉人解答,不得推诿。
(六)对于医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病人误解的,除耐心解答外,还应及时将情况反馈到相关科室,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主动关心投诉人病情,并做好解释工作。
(七)对于因医院服务不到位或医疗过失造成的病人不满,接待人员应代表医院向病人或家属道歉,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参与处理。
(八)如对病人投诉不能立即给予解答的,可以请病人或家属留下联系方式,待详细了解情况后,尽快主动与病人或家属联系解答,必要时给予书面答复。
(九)接待重大医疗过失投诉报告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必要时(如导致病人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病事故的;)在6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十)任何部门接到病人或家属的咨询,应热情接待,不得推诿。如不能解答病人的咨询,应先通过电话询问后向病人解答。
(十一)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投诉由医院值班人员接待与处理,并及时通知医患协调办公室。
第五篇: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药品价格行为,根据国家药品价格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本医院销售的药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药品价格政策,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利益。
二、对购进药品,要区别挂网药品及单独定价药品,严格分类核实,执行相应价格。
三、对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购入的新药,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该品种的药品价格公示表的价格。
四、对医院自制制剂零售价格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在报经市物价局批准后,按批准价格执行。
五、对集中招标、挂网、备案采购的药品,按照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交易监督管理平台确定的招标、挂网、备案药品最高临时零售价执行。
六、对国家、省市相关物价部门调整的药品价格,按照《四川药品价格》及相关法定调价依据,接到通知后,药库及时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更新药品价格,并将调价品种、数量制表汇总上报。
七、为了增加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除了病区打印每日清单外,门诊和住院部相应位置都应对药品价格实行张榜公示。
八、医生开具处方时应以药品通用名书写,且字迹清晰;划价时应按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药品价格准确划价。
九、所有进入本院各药房销售的药品,其名称、产地、剂型、规格、价格,都应在电子显示屏显示。
十、药品价格管理实行部门负责制,药品价格出现差错,视情况给予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批评和经济处罚。
十一、实行专人专线负责医院药品价格的协调处理。
十二、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