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

时间:2019-05-15 06:1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

第一篇: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

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国家《药品政府定价办法》,某省有关部门规定:市场流通药品的零售价格不得超过进价的15%.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降价前,甲乙两种药品每盒的出厂价格之和为6.6元.经过若干中间环节,甲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比出厂价格的5倍少2.2元,乙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是出厂价格的6倍,两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之和为33.8元.那么降价前甲、乙两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降价后,某药品经销商将上述的甲、乙两种药品分别以每盒8元和5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甲种药品每盒加价15%、对乙种药品每盒加价10%后零售给患者.实际进药时,这两种药品均以每10盒为1箱进行包装.近期该医院准备从经销商处购进甲乙两种药品共100箱,其中乙种药品不少于40箱,销售这批药材的总利润不低于900元,请问购进时有哪几种搭配方案?

解:(1)设甲种药品的出厂价格为每盒x元,乙种药品的出厂价格为每盒y元. 则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x+y=6.6

5x-2.2+6y=33.8

解之得:x=3.6,y=3

5×3.6-2.2=18-2.2=15.8(元)6×3=18(元)

答:降价前甲、乙两种药品每盒的零售价格分别是15.8元和18元.(2)设购进甲药品x箱(x为非负整数),购进乙药品(100-x)箱,则根据题意列不等式组得:

8×15%×10x+5×10%×10(100-x)≥900

100-x≥40

解之得:57又7分之一≤x≤60

则x可取:58,59,60,此时100-x的值分别是:42,41,40

有3种方案供选择:第一种方案,甲药品购买58箱,乙药品购买42箱;

第二种方案,甲药品购买59箱,乙药品购买41箱;

第三种方案,甲药品购买60箱,乙药品购买40箱;

第二篇:医疗价格改革 提高诊疗价格 降低药品费用

医疗价格改革 提高诊疗价格 降低药品费用

2016年07月06日 11:23

来源:发改委网站

原标题: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6]14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卫生计生委(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要抓紧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政策衔接,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二、各地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同步实施,确保群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此前有关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规定,凡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2016年7月1日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补偿机制,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医疗服务价格尚未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为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步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衔接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调放结合。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科学核算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总量,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政府定价范围,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医保控费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坚持协同配套。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协同推进、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

坚持统筹兼顾。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正确处理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提高群众受益水平的关系,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坚持稳步推进。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及时完善政策,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主要目标。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

1.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可探索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方谈判形成价格的机制。2.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及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部门,根据本地区医疗市场发展状况、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确定,并在2016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3.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基本医保基金支付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由医保经办机构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与医疗机构谈判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二)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级定价,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制定不同价格,拉开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等政策相互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

(三)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统一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并作为确定医疗机构收费项目的依据。各地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确定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2020年前,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并实行动态调整。坚持鼓励创新和使用适宜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

(四)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到2016年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价格法的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并做好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医疗服务,要按照“管细、管好、管到位”的要求,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区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发挥12358全国价格监管平台作用,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求和职责分工,及时细化落实改革措施。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定价方式,合理确定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在2016年底前建立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总费用、次均(床日)费用、检查检验收入占比、药占比、门诊和住院人次等指标定期通报制度,督促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费用清单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和医疗机构控费意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并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费用控制,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

(二)协同推进改革。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加快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等改革,推动建立经营规范、竞争有序、服务高效的药品流通新秩序和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医疗机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各地价格、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中医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具体方案,出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时,同时公布医保支付和医疗控费等措施。

(三)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地方按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控制医药费用、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商业保险作用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经验,促进改革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第三方在规范医疗服务项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和开展政策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更加客观、公正、规范、透明。

(四)做好跟踪评估。各地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督导、考核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跟踪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推广好的做法。要密切关注改革后医药费用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其他方面未见到实际效果,医疗服务价格却大幅上升,群众和全社会医疗负担加重的问题。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措施。要建立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第一时间研究处理社会反映的问题。

(五)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准确解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措施,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凝聚各方共识,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改革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改革中出现的重大情况,各地要及时报告。

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坚持调放结合,强化政策联动,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就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放开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有力促进了医疗机构新型补偿机制的建立,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服务价格尚未完全理顺,管理方式仍需改进,价格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已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列入价格改革重点任务,并明确了改革目标和实现路径。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要求通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此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医药价格的重要内容,也是2015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通过改革,将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医疗卫生特点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问: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价格机制改革和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价格管理方式,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到2020年,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积极探索建立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任务。一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二是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价格,逐步理顺比价关系。三是改革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国家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各地确定具体收费项目。及时受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促进医疗新技术尽早进入临床使用。四是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的数量。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五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成本监审和价格监测,完善定价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制度。强化医药费用控制和价格行为监管,合理确定医药费用总量,明确控费指标,依法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

问: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情况复杂,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政策的衔接联动,以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一是协同推进改革,形成政策合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薪酬制度、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医疗行为监管等改革衔接配套,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别强调医保支付、医疗控费政策必须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二是明确部门分工,落实改革责任。围绕改革要求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并落实到具体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主要是统筹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和定价方式改革,强化价格行为监管;卫生计生部门主要是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管理;医保部门主要是做好医保与价格政策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监管,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措施。三是稳步有序实施,及时完善政策。要求加强整体谋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加强跟踪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改革平稳实施,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加重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问:如何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答: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服务价格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是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问:如何确保改革后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上不增加?

答:为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意见》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保障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主要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以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二是与医保支付政策进行配套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上不会增加。三是强化医药费用控制,要求各地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明确控费指标,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早在2015年10月,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建立医疗费用监测和考核机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感受会有所不同。

问: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如何有效监管? 答:按照改革要求,医疗服务价格将实行分类管理,对部分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总体上看,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幅的价格波动。一是放开价格的主要是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这部分项目的数量比较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在提供,患者选择面广,市场竞争强。二是已明确要求医疗机构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合理制定和调整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价格监督机制,发挥12358价格监管平台作用,严厉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三是对于这部分服务项目,已要求医保经办机构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从地方实践看,河北、江苏、山东、吉林等省都陆续尝试放开了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第三篇:药品价格及相关医疗卫生政策公开制度

医疗收费及价格公示制度

1.医务价格公示制度

(1)在门诊大厅收费处上方设置电子滚动式显示屏,各收费窗口设置双向显示屏,公示药品、医用材料、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名称、规格、计价单位、价格及批准文号。

(2)药品价格由药剂科专人负责输入,药品价格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调整。

(3)医用材料由设备科仓库管帐员负责输入,医用材料价格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调整。

(4)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物价科负责输入,如有新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出台,执行市物价局文件,于实施时间按新价格收费。

2.单病种病人平均医疗费用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向全区卫生系统通报公示。

收费票据管理制度

(1)正常情况下, 每使用一张门诊收费票据, 计算机系统就会对已使用的票据实时标注已使用的记号来进行核销,票据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进行监控。

(2)票据管理人员按规定时间打印门诊日收费汇总表, 汇总表附有各个收费人员当日收费金额及当日使用的票据起始号码。收费管理人员将汇总表的明细附件和每位收费人员日报表上的金额进行核对, 并收取当日收入款。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各个收费人员日报表上的当日收费票据起始号码与当日收费票据的存根进行核对,审核票据是否顺号使用,有无跳号,作废发票手续是否齐全,并对所有退费和作废发票逐笔审查核对。核对无误后, 票据管理人员在门诊票据登记簿中登记各个收费人员当日缴收入的票据起始号码。

退费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控制

全程记录患者就诊、交费、检查内容及时间;做到分权限、分账户管理; 所有红冲、作废发票统一按退票处理并准备记录和统计; 不能随意变动系统信息,变更信息系统应全程记录;每张发票只能打印一次; 建立健全药品、检查、治疗等各项执行确认系统,保证其与收费系统的数据交互使用,形成完善的内部信息监控体系,使相关检查、治疗执行后或取药后电脑自动控制不能办理相应退费手续等功能。

2、相关科室控制

相关临床、医技科室要密切配合,对收费情况进行监督; 退费各环节经手人要严格审核退费的真实性及合理性,确认无误后签章认可;对于大金额费用需要科室各级管理层多人签章并作好登记手续;相关职能科室应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医院退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3、退费流程控制

⑴ 认真检查发票、检查治疗申请单或药品处方真实性;仔细核对收费系统相关收费记录,审核姓名、项目、金额是否相符;检查相关执行科室退费说明及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对于大金额退费,要求 患者提供有效证件并在退票上登记,代办退款人则必须附上本人姓名及证件号码,同时收费员应与科室相关负责人电话核实。

⑵ 退费要求回收发票及相关单据,将未退费项目新打印发票及退款交还患者,退票上注明新打印发票号码,同时收款人需在退票上签章认可。

⑶ 坚持收现金的退现金,刷银行卡的退回银行卡。

⑷ 由于操作失误或机打故障造成特殊退费的,退票上要求操作员作书面说明,注明新打印发票号;由于患者钱款不够引起的特殊退费,同时还要求将其检查或治疗申请单或药品处方回收,留作附件证明。

⑸ 交给患者的门诊发票,要求发票号与流水号一致,机打清楚,没有损坏,没有涂改,不允许手工补写;假如有不符合要求,应马上做特殊退费,重新打印发票,退费上注明退费原因及新打印发票号码,并签章。

⑹ 收费员要将当天的退款单据单独整理,核对无误后在每张发票上签章认可,同“退费登记明细表” 统一上交,做到日清日结。

⑺ 发现窗口有患者遗失发票或单据时,应在当天及时上交,由科室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

4、严格审核控制

会计要逐日逐笔审核退费,对私留患者收据、不符合退款手续、舞蔽等违反制度的行为,应及时上报。退费票据必须单独存放,随时备查。

⑴ 审核全科及每个挂号收费员退费总笔数及金额。

⑵通过调用收费系统相关收费记录内容及时间,检查每笔退费的发票和检查治疗单、药品处方真实性、合理性。

⑶ 检查相关单据的医生、患者及经办收费员签字完整性。

⑷ 检查特殊退费原因说明,特殊退费和部分退费新打发票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⑸ 对于大额退费、部分特殊退费,需与相关科室或患者核实。

5、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医院审计人员对医院退费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从医戈系统调出某一期间的退费记录,查对这些退费记录,是否票据齐全,退费审批手续是否完整。并从医技部门报告系统调出相同期间数据,核对已做的检查,有无退费,防止恶意退款。

投诉接待制度

为全面贯彻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投诉,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医疗投诉得到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投诉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投诉的接待部门为医患沟通办公室,接待时间为正常工作时间。

(二)病人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在《病人入院须知》中注明投诉部门。

(三)接待病人投诉时,应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尽力缓解病人的不满情绪,并登记。

(四)接待投诉时,应向被投诉科室或个人了解情况或核实投诉内容。

(五)对于因国家政策或医院管理造成的病人不满,接待人应尽力解答,如对政策了解不明确,应先咨询有关部门再向投诉人解答,不得推诿。

(六)对于医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病人误解的,除耐心解答外,还应及时将情况反馈到相关科室,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主动关心投诉人病情,并做好解释工作。

(七)对于因医院服务不到位或医疗过失造成的病人不满,接待人员应代表医院向病人或家属道歉,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参与处理。

(八)如对病人投诉不能立即给予解答的,可以请病人或家属留下联系方式,待详细了解情况后,尽快主动与病人或家属联系解答,必要时给予书面答复。

(九)接待重大医疗过失投诉报告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必要时(如导致病人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病事故的;)在6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

(十)任何部门接到病人或家属的咨询,应热情接待,不得推诿。如不能解答病人的咨询,应先通过电话询问后向病人解答。

(十一)非正常工作时间的投诉由医院值班人员接待与处理,并及时通知医患协调办公室。

第四篇: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工作实施方案

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工作实施方案

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合理控制社会医药费用水平的“德政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中纪委二次、省纪委三次、市纪委四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围绕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和把社会医药费用不合理负担减下来为目标。严肃查处药品和医疗器械购销中给予和收受回扣商业贿赂行为;对药品价格虚高,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虚假药品广告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药品全面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解决医疗服务中索要和收受“红包”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取缔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规范药品经营、使用行为。

二、工作任务

(一)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建立公开、透明、集体决策的监督制约机制,严禁医疗机构主要领导自主购买药品器械,要充分发挥医院药事委员会的作用,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做到程序科学、规范、透明,充分体现“公正、公平、公开、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药品购销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为确保药品质量及价格合理,所有县直医疗机构必须参加药品集中招标,严禁招标以外以低价、回扣等形式搞私下供购。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不得以促销费、开单费、处方费、信息费等各种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全面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科室奖金提成与药品收入脱钩,切断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之间的关系。

(四)严禁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查处无证经营、违法经营等问题。

(五)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政府制定的医疗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各医疗单位要上墙公布药品人格及各种医疗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动员阶段(3月25日——4月25日)

1、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和医务人员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搞好动员,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集中进行整治。

2、根据县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的分工意见的要求,制定《汝南县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和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工作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6日——5月31日)

各医疗单位和药品经营企业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照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三)专项检查阶段(6月1日——6月20日)

县纠风办、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医疗单位和药品经营企业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检查内容是:

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是否落实,组织是否健全,是否发挥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否做到了程序科学、规范、透明。

2、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是否有招标以外低价、回扣等任何形式搞私下采供,是否有以促销费、开单费、处方费、信息费等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各单位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3、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4、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政府制定的医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和各种医疗收费标准上墙制度是否落实。

5、医疗单位是否有药品人格虚高,制售使用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是否进行了虚假药品广告。

6、药品经营企业证照是否齐全,购销渠道是否全法,入库验收是否规范,是否有超范围经营行为,购销制度是否完善。

7、医院制剂是否在市场销售或变相销售现象,是否经营有假劣药品、医疗器械。

(四)整改验收阶段(6月21日———7月20日)

各单位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写出专题报告上报县纠风办、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确保纠风工作落到实处。县纠风办将组织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药品购销中不正之风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提高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松懈情绪,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单位,严肃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县纠风办、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到位,影响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工作任务落实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实行诫勉。

第五篇:浅析国际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与借鉴

浅析国际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与借鉴

分析国外药品价格规制背景,研究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主要机构及主要内容,通过对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效果的评价与规制政策的比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药品价格规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可行建议。

1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比较

1.1各国药品价格管制机构

第一种模式中负责药品价格规制的机构为国家经济部门和卫生部门,前者负责制定价格,后者提供定价建议,两者协同工作,共同负责药品价格管理。如意大利负责药品事务的官方机构—国家药品委员会(AIFA),卫生部和经济部有权管理AIFA的行为,并在药品价格政策制定、监管药品费用等方面协同合作。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为该模式代表。第二种模式中负责药品价格规制的机构为卫生部或医保管理机构。如加拿大专利药品价格评审委员会负责管理药品出厂价格,但要通过联邦卫生部向议会报告;法国医药由国家健康制品卫生安全局全权监管,与定价委员会、透明委员会、厂商等共同决定药品价格;澳大利亚的PBPA、PBAC在药品定价过程中要结合ESC意见和己方讨论结果上报联邦卫生部,最终由联邦卫生部决定药品价格。此模式被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荷兰等国采用。

第三种模式中非政府机构负责药品价格规制。如德国的医生和保险基金联邦委员会、医疗保险基金领导协会等部门;英国制药行业协会在药品价格规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无专门政府机构规制药品价格,主要由卫生保健管理组织、药品利润管理公司、民间管理式医疗组织等起到规制作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多采用此模式。

1.2各国药品经济评估方式

通常,各国根据生产成本规制药品价格(多指出厂价格),故在价格制定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是经济部门或卫生部门。

如何衡量药品价值是制定药品价格的核心,传统的从生产成本入手的定价方式很难较全面地反映药品价值。随着世界对医疗费用增长原因的不断认识,各国不再局限于对药品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考察,开始重视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综合考虑疗效、治疗成本及社会经济效益,经济学评价结果也成为了各国制定药品价格的重要参考因素。自澳大利亚首次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以来,意大利、比利时、法国、芬兰等国也在药品定价过程中引入经济评价,并建立专门的相关评价机构负责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评价机构通常独立于定价机构,主要负责为定价机构提供待定价药品的经济评价报告作为定价依据。

1.3各国药品价格定价方式

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政府在药品价格制定方面都会发挥重要作用,有很多国家政府直接干预药品价格制定,对药品实行政府集中统一定价。如日本、西班牙等采用政府集中统一定价方式。随着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经济化,采用政府集中统一定价的国家也相继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其作为药品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澳大利亚1993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要求只有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果都达到要求的药品才可进入PBS,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使用的药品价格直接影响到基本药物价格的最终确定。继澳大利亚之后,将经济评价因素作为药品定价的参考因素被很多国家引入。如法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等国的药品价格制定中都引入了药物经济评价。

德国药品价格的制定主要由疾病基金会、联邦医生和医药企业协会分别代表疾病基金、医生和药剂师、医药企业就药品的参考定价进行谈判。医药企业虽不能够参与谈判,但在参

考价格制定听证会上可提出意见与建议。英国的医药企业也不直接参与谈判,制药行业协会代表医药企业与卫生部就药品价格制定进行谈判,仲裁委员会解决企业与卫生部发生冲突产生的问题。加拿大采用联邦、省两级药品价格管理模式,专利药品价格评审委员会(PMPRB)负责专利药品评价和价格制定,非专利药价格则由省/地区卫生署自行决定,PMPRB对非专利药的价格制定进行监督。

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采取市场自由定价政策,政府不干预药品价格。药品采取由市场调节的自由定价原则,而市场价格形成多受到各种医疗保险公司的竞争影响。当然,完全市场不代表政府毫不干预,美国通过《药品报销目录》、主要私人购买者以及更多民间健康组织等来共同影响药品价格的制定。

2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模式比较

2.1参考定价

参考定价方法1993年最先在德国使用,是指国家政府对同类药品制定一个补偿标准,参考价格内的药品费用由政府或保险机构支付,超出部分由患者自行支付的定价方式。参考定价制度是一种间接控制措施,用于控制第三方付费者(政府部门或是保险机构)药品费用支出。德国在实施参考定价的同时还规定了不予报销的药品目录,鼓励平行进口,鼓励使用通用药以及实施通用药替代政策。可见,德国药品价格规制以参考定价为主,辅以其他价格管制措施,如价格冻结、强制削价等。

自德国实施参考定价后,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实施参考定价制度。但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分类参考组标准、参考体系药品种类及定价方式,因地制宜制定了适应本国的参考定价制度。瑞典政的参考价格是每组药品中的最低价格的1.1倍,患者需自行承担超出参考价格的药品费用。意大利以“同等药品制定相同价格”为原则,凡具有相同有效成分且剂型相同的单位剂量药品价格要相同,否则不纳入被药品补偿目录,但价格最低的品种不包括在内。

2.2定价管制

法国、瑞典、意大利和西班牙等OECD国家政府严格控制新药定价和上市药品价格上涨。法国和瑞典新药定价由政府和制药公司围绕药品治疗价值、药品销售国民经济贡献率和替代疗法费用等标准进行谈判确定。法国药品价格一般分出厂价和零售价,前者制定方法有依法协商定价、自由定价、公开招标或竞价、参考定价等,后者包含出厂价、批发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包装费和增值税。上市未满30个月的药品不得涨价,其余药品在规定浮动范围内调整价格。瑞典新药定价还需重点参考药品制造总公司所在国价格及其他国家该药售价。未经政府批准,药品销售价格不得上涨,政府力求控制药品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通胀率。意大利实行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但受通货膨胀影响,药品价格每隔2-3年就上涨一次,价格调控效果不佳,1994年后逐渐转为比较定价体系。西班牙严格监控新药定价及上市药品价格上涨,设定最高价格,控制药品总成本和利润。

2.3比较定价

比较定价体系是指根据其他国家药品价格来确定本国药品价格,一般平行或低于他国药品价格的平均水平。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

意大利比较定价体系主要参照法国、英国、西班牙及德国的药品平均价格水平,规定药品可一定程度自由定价,但不高于欧洲药品平均价格。欧洲药品平均水平是在考虑法国、西班牙、德国和英国四个国家包括通用药品在内的销售量最大的五个药品推算出的平均价格。随着该方法的实施,四个国家的代表性受到了质疑,意大利于1998年将四个国家改成了12个欧洲国家。爱尔兰药品价格一向与英国药品价格相关联,但鉴于价格水平偏高等问题,爱尔兰着手使用新的药品比较定价方法,药品价格取决于五个北欧国家药品价格加权平均。葡

萄牙的比较价格制度在1984年前要求药品价格不能超过法国、西班牙等五个国家的平均价格,1984年后要求不高于五个国家中最低价格。

2.4利润控制

利润控制实质上是各国为控制药品价格而控制医药公司药品利润的措施,主要被英国、西班牙等国采用。英国自1957年对药品价格进行利润控制,要求制药公司在其资本回报率达到17%-21%的基础上自主制定药品价格,允许有25%的调控范围,同时在考虑研发投入基础上限制药品营销费用。一旦制药公司药品价格超出控制范围,就必须降低药品价格或者将超额利润反馈社会。西班牙采取成本加成方法制定药品价格,限制药品营销费用在零售价格的12%-14%,同时要求制药公司将利润控制在12%-18%之间。

2.5全面削减价格

价格削减针对不同药品固定一定的削减比例和削价时间,是控制药品价格异常增长的制度,主要被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采用。德国规定在1993年起的两年内处方药价格下降3%,OTC药品下降2%,通过对药品实施削价或价格冻结来抑制药品费用的上涨。法国的药品削价政策实施时间不固定,其有一套与销售量挂钩的药品价格削减方案,国家每年据新的评估情况选择削价或不削价,一般削价比例在3-20%之间。英国在1993年实施了全面削价政策药品价格下调2.5%,三年内不得变化。意大利在1995年对药品实行2.5%的削价政策。总之,很多欧洲国家都对药品价格采取过削价政策,但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作为药品价格规制的辅助手段实施。

2.6自由定价

美国政府只负责低收入人群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其他人员的健康由各大保险公司承担。在药品价格制定方面采取自由市场定价政策,药品价格通过集中采购方式或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与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谈判制定,国家只在某些方面进行监管,如强制性折扣、限价政策等。这种自由定价制度,保障了垄断性药品如专利药、品牌药等的高额利润,从而激励制药厂商致力于新药研发事业,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虽然美国政府对药品价格未采取过多干预,但美国社会还存在如大宗私人购买者、民间组织等来影响药品价格制定。这样自由定价制度对鼓励研发,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却无法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带来医药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3各国药品价格规制政策对于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3.1明确机构职责

西方国家都明确各个规制机构的责任,使规制措施和效果能够迅速达成。反观我国目前药价规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地集中招标机构都有涉及,而每一部分规制机构均涉及诸多利益方,所以会出现规制措施执行不力、各利益团体相互不买账及地方大行地方保护主义等局面。明确规制机构及各自权利和义务,有助于药品价格规制措施的实施。

3.2明确药价规制范围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根据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来确定和划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来确定这两种政府药品定价范围。我国目前主要是根据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来确定政府定价药品。医疗保险的应用及发展将会影响药品价格政策的制定,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体制建设较为完善、保险机构可以严格约束医疗行为、医院管理公开透明化等有助于高效执行药价政策。但我国尚未成熟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低普及率成为药品价格管理的极大障碍。所以政府应转变药价规制范围,放开非处方药管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加强处方药管制,从而扩大政府定价的药品范围。

3.3科学制定药品价格

西方国家的药品定价一般有多方参与,价格制定过程十分透明和科学,反观我国则有所不及。药品价格制定应有与之相关的所有利益者(药品生产、流通、经营、消费、医保以及

相关的经济学家等)参与。同时应采取科学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优势,完善药品价格规制,药品成本效果比是决定药品是否具有经济性的标准。药品价格制定要全面考虑各因素,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方式。

3.4打破以药养医制度,实行药品流通改革

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实行“医药分业”制度。只有打破我国以药养医制度,才能打破医院垄断地位,实行药品零售业经营多样化,带来市场的有效竞争,从而降低药品价格。发达国家由于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市场集中度较高,流通环节相对较少,这也是我国欠缺之处。应努力实现批发企业大型化、现代化、网络化、规模化,更好地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下载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之一。根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