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教育

时间:2019-05-13 08:2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比较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比较教育》。

第一篇:国际比较教育

国际比较教育

——《爱弥儿》读后感

摘要:《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关键词:天性自然教育爱弥儿

一、《爱弥儿》内容: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论述男子教育的改革,揭穿法国封建教育的腐朽荒谬,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借爱弥儿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子女的革新。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至今仍然散发着绚丽的光芒。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围绕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而展开。这本书全面体现了卢梭的教育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而今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6岁时由于不堪师傅的虐待逃离日内瓦,开始了长期的流浪生活,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尔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长年流浪生活使他对社会有了独特的见解。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

而《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二、读后感: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全书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认为人秉有天赋的自由、理性的良心,顺性发展就可成为善良的人,实现善良的社会。所以教育应受天性的指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书中把受教育者的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呼吁教育要适应各时期的年龄特征,同时还要适应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它对于体育、感官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子女教育,都提出了改革的意见和主张。

该书题材新颖,词语锋利,尖锐地批判了法国封建社会及其教育。该书因触怒贵族和僧侣阶级,出版后即被宣布为禁书,在巴黎遭到焚毁,卢梭被迫出走国

外。书中阐述的思想对于康德、裴斯泰洛齐、杜威以及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重要地位。但该书把儿童的天性作为兴办教育的根据,却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对孩子横加干涉,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许多年轻的家长因为自己的遭遇而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担心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最终被社会所淘汰。于是人人便有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从小孩生下,甚至在怀胎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好还是坏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曾在教育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关于神童魏永康的事迹。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而在3年后,却因生活无法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回家,这样一个天才,为何被退学回家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他的教育方式。

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而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已有70多岁,靠发放的补助生活从小天资聪颖过人的他也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生下两三个月母亲曾雪梅就教儿子识字,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尽管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的教育还是取得了效果。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在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基本学完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又已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毕业后考上中科院高等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的生活却无法自理,这一切都与他的母亲有关。曾雪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于是所有的家务都包在了她的身上,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在其读高中时,还要母亲喂饭,读大学时,下岗在家的母亲继续决定陪读,从此母亲仍形影不离的陪在儿子的左右,甚至帮他洗头。智力上的“高能儿”在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他甚至连与人交流都困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早成了这种现象???

没有了童年的欢声笑语,没有了调皮叛逆,从一生下来就被读书的生活所填满,他的人生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除了看书就是看书,母亲的严格教育却最终

造成了孩子的悲剧,这不得不给父母敲响了一个警钟。

而卢梭的《爱弥儿》对此提出了质疑?

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他在第二卷中写道:“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任何违背自然地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孩子并不是任人随便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他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在教育生活中,应该把孩子当做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仁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一切处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因而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让他们在自由中尽情地奔跑,肆意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气的有个性的孩子。

如今,反思我们的教育,夜深人静时,感觉好像是在培养应付考试的机器。卢梭的《爱弥尔》,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

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

因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更大的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会遥远。佛说:人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为有了你的作为,才使得人生变得有意义。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幸福完整的,我们只不过是去奋力追求还他个原貌而已!

一切随着孩子的本性发展,让孩子在自己的环境中舒适快乐幸福地生活、成长!相信只要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拥抱中自由成长,他们才可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三、参考文献:

1、武守志;《爱弥儿》与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2、杨帆;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教育思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3、晏志伟;浅析《爱弥儿》的女子教育思想[J].知识经济 2011年03期

4、孟晖;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5、冯文全;杨瑞;卢梭《爱弥儿》教育思想探析[J].现代农业 2007年11期

第二篇:国际比较教育作业

国际比较教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摘要: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呢?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师的奇迹》,或许便有了答案。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正如雷夫·艾斯奎斯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关键词:56号教室奇迹感想

内容:

一、文章简介: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

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二、我的感想:

翻开此书,首先浏览了所有的目录,给我最初的感觉是:这是一本追求教师完美生涯的著作。里面肯定会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智慧型的优秀教师,这也是许多师范生想知道的吧。可细读了这本书后,并不是这样。书中所写的内容,虽然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但不是每个老师都可以这样去做的。雷夫老师所任教的丛林小学,有一个欣赏他的校长,雷夫老师的个性可以在这样的学校得以张扬,因此他的才华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雷夫老师在丛林学校创造了奇迹,除了学校本身给予他的条件外,缔造这一奇迹的,我想是雷夫老师对教育、对孩子那根植于心的最深厚的爱,以及那“独慎”其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的那份坚持!而这正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雷夫在教育生涯中,以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全身心地扑在教育工作中,并不断反思尝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或许不可能有惊人的成就,但我想,只要痴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本着一切的教育全部是为了学生的观念,我想,即使不能创造奇迹,也终将有一天,簇簇满芳园,桃李遍天下。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这是怎样一部作品呢?能够分享全美国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它究竟涵盖了多少知识呢?才会得到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和欧普拉同时的感到推荐。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封面上印着一句“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稍是吸引读者。书的前言部分是“教

室起火了”,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二部分是“方法”。读完了整本书,只剩下了敬佩和感动。这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全过程。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愈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好奇和惊讶,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一下就对这些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 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叹息和洗礼,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雷夫先生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的确,雷夫老师从教以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付出120分的热忱,面对着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着同样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做一好老师是很难,所以要求我们自己向雷夫老师那样,认真、坚持、有原则。我们中国教育的弊端,保守、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造成我们老师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是那么的困难。

“无论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么,都必须先学会在没有老师陪伴和指导下自行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校时作业整洁、干净,正确率高,家庭作业却龙飞凤舞、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我们的孩子,是在为老师学习吗?我们老师(包括我),常常为了能看到学生干净整洁的作业,就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陋习。应当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高效地学习。“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任何教学的决策都必须谨慎小心,务必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考虑。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师的任务为何?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你自己要坚强,才有资格期待学生不被挫折或失败击倒!只有你自己勤奋不懈,才能要求学生努力用功!愿明天更美好!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个人觉得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他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我想,我们教师应像他一样用我们的教育智慧、责任感和不断地学习能力,建立我们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有独特思想,他虽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但却是一个通才,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热爱学习;他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让教室变的温暖,他用爱,获得了教育的成功与精彩;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困境与难题有认真的审视;他用智责任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参考文献:

[1] 漆新贵;李才俊;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服务体系的建构[J].教育导刊 2010年03期

[2] 漆新贵;蔡宗模;特色学校建设:内在生成的理念[J].中国教育学刊 2010年02期

[3] 漆新贵;论顾客满意度导向的高校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9年03期

[4] 王蕾;漆新贵;对大学通识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0年06期

[5] 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6] 孙泽平;漆新贵;论地方本科院校校长办学理念的锤炼[J].中国高教研究 2009年07期

[7] 漆新贵;蔡宗模;产品质量观、服务质量观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09期

第三篇: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预告:10月28日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

作者/来源: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日期:2011-10-11 浏览:111

对于教师专业地位、专业知识和专业培养的方向,学界一直未有统一的认识。新时期各国教师教育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曾提出的“为了21世纪培养教师”已然成为过去式,而“如何在21世纪培养教师”(How to Prepare Teachers in the 21st Century)则成为东、西方教师教育领域共同的议题。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诚邀全球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会,以促进东、西方同仁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之路!

本次会议承蒙田家炳基金会支持,特设立“田家炳-第一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青年学者专项奖金”,为参与本次论坛的青年学者提供参会资助,并颁发获奖证书。本项计划资助名额为50名,详情请登录会议网址进行查询。

会议主题:如何在21世纪培养教师

分主题 :在21世纪培养何种素质的专业教师:目标

在21世纪设置何种课程培养专业教师:课程

在21世纪培养教师如何安排教育实习:教育实践

在21世纪谁来培养教师:教师教育者

在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师教育体系:标准

特邀嘉宾:

顾明远(中国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A.Hargreaves(美国波士顿学院讲座教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知名学者)

C.Day(英国诺丁汉大学讲座教授,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

J.Clandinin(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讲座教授,“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主编,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知名学者)

K.M.Zeichner(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座教授,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

L.Goodwi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L.Paine(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

L.Stoll(英国伦敦大学,学校改进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知名学者)

卢乃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教育政策和教师教育领域知名学者)李子建(中国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首席教授,教师教育和课程领域知名学者)

第四篇:联合国际:赏识教育

联合国际:赏识教育 有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它的枝干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当教师用赏识教育这一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把信任、赏识和鼓励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的时候,他们潜在的能力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变化会令人惊喜。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注重细节是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再顽劣的学生也有闪光之处。赏识学生哪怕是小小的优点,也会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曾遇到过一件事。一位学习成绩在中下等的学生,在一次小测试中得了58分,可是我发现这58分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其他学生都没做对的。我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对他进行表扬,他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大家。有的学生恍然大悟给予掌声。我及时地表扬了他独特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能力,并鼓励他如果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成绩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之后,每次在上政治课,当我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用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能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习态度真是比先前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了学习的兴趣或说是动力,成绩提高就是自然的事了。

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必须从“心理”改变,要想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必须接受“自主学习”能力训练。“问题学生”不能离开学校坏境,只能在学校接受训练,才能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事不对人。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第五篇: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读后感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读后感

在仔细研读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之后,感触颇深,深刻的体会到了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宪章》从不同的角度和级别分析了地理的重要性,对个人、对教育、对社会环境乃至国家的发展,对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从初等到高等教育的大致内容,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要求、环境等也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的时有发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地理学科教育也就显着尤为重要了,也增加了人们对地理的重视。地理学所关注的不只是读写能力,解图能力等,其学习范围广阔,研究方法多样化,对如何处理人与环境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环境价值观都有重要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学生的发展变化,无论是教地理还是学地理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宪章》中也提出:“学习地理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过去只是注重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宪章》还提出地理课应由专业教师任教,具有专业地理知识,这对与学生学习地理以及地理知识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宪章》中“地理在全体学生的教育中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更加体现了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与课程的发展,地理学科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注重地理知识的学习也注重人地关系,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实践性,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等。其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及实践性及学科交叉特点是培养各方面素质的良好载体。

通过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学习,让我一个本身学习地理的人更是增加了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与重视,作为一名学生也知道了如何学习地理,同时也给予我更大的支持与动力成为一名地理教师。

下载国际比较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比较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国际MBA教育发展大趋势

    2018国际MBA教育发展大趋势 面临经济环球化和信息化的挑衅,天下列国的商学院都在举行积极的探索。从发达国度的环境看,现在MBA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 国际化成为MBA大趋......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 《教育的国际视野》通过对早期教育中外差异、学校教育中外差异、学生素质中外差异、中国教育现实问题四个方面的阐述,使我们开阔了教育视野,帮助我......

    2020国际禁毒日教育活动总结范文合集

    开展禁毒宣传日活动,让广大员工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并结合全院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国际禁毒日教育活动总结,希望对......

    北博国际IT教育破格录取申请书[精选合集]

    2013年批预留名额入学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你们好.我是宁夏海原2012届高三毕业的一名学生,当初高考结束,由于家庭情况无法走入大学的校门,可是对理想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教育专题

    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教育陶华坤 著 内容概要: 国际理解教育,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精神与能力的“地球村民”,促进世界的持续和谐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总结5篇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总结 20 世纪后半叶,特别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人类活动也随着经济的一体化而趋向于全球化。人类活动本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书心得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书心得 杨婷婷 今年四月,我读了上官子木博士的《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这本书以中外教育的差异为视角,对早期教育中外差异、学校教育中外差异、学生素质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亲子教育讲座

    各位亲爱的校友、学员:在繁复纷杂的商务生涯中,您是否意识到一个快乐节日即将来临?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中欧校友会健康女性沙龙为家有儿童的校友精心设计了一场“快乐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