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第2分册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东亚文化圈的形成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4、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秦朝“三公”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5.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6、右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清朝
D.清朝 7.(此题为多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不同。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历史解释则是根据各种历史事实加以阐述与说明。下列是关于唐太宗的叙述,哪些选项是属于『历史解释』者?
(A)唐太宗灭东突厥,西北诸国向他献上「天可汗」尊号
(B)唐太宗治国时,物阜民丰,四夷宾服,人民安乐,号称治世
(C)唐太宗对夷狄一视同仁,不予歧视,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中国帝王的历史评价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功大于过,过大于功,功过各半,唐太宗当属于功大于过
(E)唐太宗是位卓越的政治家,时时以隋亡为戒,知人善任,接纳直谏。
8.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
吐蕃 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昭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9、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10.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
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 C.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 D.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
11.有人将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1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建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3.中国古代儒家文明惠及周边。下列四组中,深受儒家文明影响的国家是
A.波斯、日本
B.朝鲜、印度
C.埃及、越南
D.朝鲜、日本
1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蔬、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莱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C.西域都护的设置
B.对外交流的繁荣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5.隋朝文化成就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
B. 用石拱方法建筑桥梁 C.建立了学校教育体系
D. 四大发明应用与传播
16.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火药出现,其京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东汉
B.北宋
C.明朝
D.唐朝
17.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18.隋朝对秦朝丞相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其措施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强化皇权
C.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D.设立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19.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机构的职能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他所说的机构应是()A.尚书省和门下省
C.中书省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政事堂
B.尚书省和中书省 20.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古代完成国家统一并开创新制度的两个重要朝代,两者有许多相同点,下列不属于相同点的是()A.在大分裂的背景下实现国家大统一
B.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C.对知识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D.统治短暂,暴政而亡 21.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打破门第限制
C.有利于选拔人才
B.削弱了皇权
D.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唐朝哪一皇帝在位时的盛况?()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23.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了之日:“安事劳民”。这说明唐太宗()①自信国力强盛,有能力以武力击退少数民族的进攻
②相信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开明,能平等友好对待少数民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成为千古佳话。这一故事是发生在唐朝的()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5.《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这样励精图治的出发点是()A.忧怜百姓
B.有所作为
C.缓解矛盾
D-巩固政权
26.唐太宗在吊唁魏徵时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唐太宗()A.善于学习隋朝灭亡的教训
B.重视友情
C.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D.为失去一面镜子而可惜 2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中都有()①重视选拔人才 ②重视发展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8.如果你生活在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你在长安生活或旅游,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到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去购物
②在店肆中喝酒并吟颂杜牧的诗歌
③可以看到日本、新罗等国的留学生
④看到由中亚人和西域人开的店铺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9.“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这首诗描述的是()A.秦朝的贸易 B.东汉的贸易 C.南朝的贸易 D.唐朝的贸易 30.唐朝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A.崇尚实用、推陈出新
C.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B.博大精深、全面辉煌 D.开放求索、兼容并蓄
31.‟世界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是在隋唐时完成的,是因为当时()①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②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③中国兼容并蓄外国文化 ④长安是亚洲文化交流中心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诗,该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骆驼队 B.各地商人来往于长安城,商业繁荣
C.丝绸之路开辟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D.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33.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以佛教为纽带与之交往的国家是()A.天竺
B.波斯
C.大食
D.新罗 34.《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边疆民族政权归附中央政府
B.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35.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得益于()A.汉文化被各少数民族学习吸收
B.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C.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36、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
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
3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
38、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职权有分工,监督,无合作
②三省的运转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 ③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④户部主管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9、科举制作用不包括()
A、强化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B、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C、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
D、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作官
40、一次,唐太宗“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天下的文人都成了英雄
B、天下的文人都为唐朝所用 C、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了
D、唐朝创设了新的选官制度
二、非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上,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其选人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这种选人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3)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唐朝则对科举制予以继承和完善,并形成定制。你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作何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民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材料三中的故事实际上折射出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自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顿和好。……(出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转送于郊。
——《唐大诏全集》
材料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须发兵讨击。”太宗日:“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必欲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岂得随即发兵?”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之小女”,“朕”是指谁?“小女”指谁?“吐蕃赞普”指谁?
(2)材料中因何事有大臣上言“发兵讨击”?唐太宗持什么态度?他为什么持这一态度?
——《旧唐书》(3)两则材料反映的主旨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篇: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I.Reading Comprehension
Passage One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If the salinity(含盐量)of ocean waters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o vary only slightly from place to place.Nevertheless, some of these small changes are important.There are three basic processes that cause a change in oceanic salinity.One of these is the subtraction of water from the ocean by means of evaporation—conversion of liquid water-to-water vapor.In this manner, the salinity is increased, since the salts stay behind.If this is carried to the extreme, of course, white crystals of salt would be left behind;this, by the way, is how much of the table salt we use is actually obtained.The opposite of evaporation is precipitation(降水), such as rain, by which water is added to the ocean.Here the ocean is being diluted(冲淡)so that the salinity is decreased.This may occur in areas of high rainfall or in coastal regions where rivers flow into the ocean.Thus salinity may be increased by the subtraction of the water by evaporation, or de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fresh water by precipitation or runoff.Normally, in tropical regions where the sun is very strong, the ocean salinity is somewhat higher than it is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there is not as much evaporation.Similarly, in coastal regions where rivers dilute the sea, salinity is somewhat lower than in other oceanic areas.A third process by which salinity may be altere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and melting of sea ice.When seawater is frozen, the dissolved materials are left behind.In this manner, seawater directly beneath freshly formed sea ice has a higher salinity than it did before the ice appeared.Of course, when this ice melts, it will tend to decrease the salinity of the surrounding water.In the Waddell Sea, of America;the densest water in the oceans is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is freezing process, which increases the salinity of cold water.This heavy water sinks and is found in the deeper portions of the oceans of the world.1.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processes that decrease salinity except ____.A.runoffB.evaporationC.meltingD.precipitation
2.The salinity of the oceanic water is generally higher in ____.A.tropical areasB.coastal regionsC.turbulent areasD.rainy regions
3.The Waddell Sea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to ____.A.give an example of cold water salinityB.point out the location of deep waters
C.compare Antarctic waters with Arctic watersD.indicate that this body of water has salinity variation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Various factors combine to cause variations in the salinity of water.B.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ocean ice water salinity decreases.C.The salinity of the water near the bottom of the oceans is relatively high.D.In coastal areas the ocean is diluted by rivers.5.The major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is ____.A.the subtraction of water
B.the conversion of liquid water to water vapor
C.the salinity of ocean water
D.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salinity of ocean water
Passage Two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cat has probably been associated with Man since it was first given a place by his fire in return for keeping the cave dwelling free of rats and mi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t and Man has not been constant, however, Man’s attitude has ranged through indifference and neglect to the extremes of persecution(残害)and worship.The Egyptians had great faith in the power of a living cat to protect them from both natural and supernatural evils.They made small ornaments and charms representing cats and the various cat deities(神性).These decorated their homes and were buried with them to ensure that the soul of the dead person was protected on its perilous journey through the hostile spirit world.Pious Egyptians always mummified their cats and had them buried with almost as much reverence(尊严)as if they were human beings.At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a cat cemetery was discovered near the sit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Bubastis.Here literall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little cat mummies were found ranged neatly on shelves.Some were stolen, destroyed, and antique dealers sold many to tourists.Thousands were left.
The ancient Jews believed that when a religious person who had reached a high degree of sanctity died, his soul entered the body of a cat and remained there until the cat itself died a natural death.Only then could it enter Paradise.Exactly the same belief existed in Burma and Thailand until comparatively recently, and beautiful sacred cats were kept in great luxury in the temples.When a member of the royal house of Siam died, his favorite cat was buried alive with him but a small opening was always left for its escape.When the cat emerged, the priests knew that the prince’s soul had safely entered its feline(似猫的)host, and the cat was ceremonially sent to the Temple.At the crowning of the young King of Siam in 1926, a white cat was carried by a court official in the procession to the Throne Room.The old King’s soul was resting in this cat, and his faithful former courtiers knew that he would want to be present at the crowning of his successor.6.Man’s attitude towards cats has been ____.A.constantly hostile throughout the ages
B.friendly
C.through many changes
D.negligent from time immemorial
7.The word “perilous” in the last sentence of Paragraph 2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A.dangerousB.longC.boringD.pleasant
8.Ancient Egyptians buried catlike ornaments with them for the reason that ____.A.they had blind worship of cats
B.they had natural inclination to persecute cats
C.they hoped to be under the cat’s protection against all evils
D.cats were their pets
9.The ancient Jews held the belief that ____.A.good cats could enter paradise after they died a natural death
B.a good man’s soul was protected by a cat
C.a holy person’s soul entered a cat’s body after his death
D.man had to believe religion
10.At the 1926 Coronation of Siam a white cat was ____.A.escorted to the Temple
B.believed to be the spiritual guardian of the old king
C.presented to the new king
D.buried alive with the old king
II.Cloze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or each blank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per.You shoul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fits into the passage.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For the past two years, I have been working on students’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I have kept a record of informal conversations __1__ some 300 students from at __2__ twenty o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tudents were generally __3__ and direct in their comments __4__ how course work could be better __5__.Most of their remarks were kindly __6__—with tolerance rather than bitterness—and frequently were softened by the __7__ that the students were speaking __8__ some, not all, instructors.Nevertheless, __9__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indicate, students feel __10__ with things as 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
Professors should be __11__ from reading lecture notes.” It makes their __12__ monotonous(单调的).”If they are going to read, why not__13__ out copies of the lecture?
Then we __14__ need to go to class.Professors should __15__ repeating in lectures material that is in the textbook.“__16__ we’ve read the material, we want to __17__ it or hear it elaborated on, __18__ repeated.” A lot of students hate to buy a __19__ text that the professor has written __20__ to have his lectures repeat it.”
1.A.involvingB.countingC.coveringD.figuring
2.A.bestB.leastC.lengthD.large
3.A.reservedB.hardworkingC.politeD.frank
4.A.overB.atC.onD.of
5.A.presentedB.submittedC.describedD.written
6.A.receivedB.addressedC.madeD.taken
7.A.occasionB.truthC.caseD.fact
8.A.onB.aboutC.atD.with
9.A.thoughB.whetherC.asD.if
10.A.dissatisfiedB.unsatisfactoryC.satisfiedD.satisfactory
11.A.interferedB.interruptedC.discouragedD.disturbed
12.A.voicesB.soundsC.pronunciationD.gestures
13.A.holdB.leaveC.dropD.give
14.A.couldn’tB.wouldn’tC.mustn’tD.shouldn’t
15.A.refuseB.prohibitC.preventD.avoid
16.A.OnceB.UntilC.HoweverD.Unless
17.A.rememberB.argueC.discussD.keep
18.A.yetB.notC.andD.or
19.A.desiredB.revisedC.requiredD.deserved
20.A.aboutB.howC.butD.only
第三篇:第4章第3节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同步练习
(2012·利川一中测试)2012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与旅游。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全部为湿地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湖泊附近地区,②为水稻梯田,③为海洋,④为河流沿岸地区。在此基础上,结合题干中湿地的概念不包括海洋,或根据教材中海洋中只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才是湿地,得到选项C符合题意。湿地中的水库、河流、湖泊、沼泽等对径流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使径流变得平稳,可减轻洪水的威胁,同时在枯水期又能提供较为充足的水源,湿地还能调节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使气候变得温和湿润,因此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为保护湿地,湿地不再作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是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故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B。
答案:1.C 2.B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据此回答3~4题。
3.从地理分布来看,湿地大多分布于()
A.内陆地区
B.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
C.沙漠边缘
D.高纬度地区
4.广东省是我国湿地大省,其重点保护的湿地类型是()A.淡水湖
B.红树林海滩 C.水稻田
D.鱼塘
解析:第3题,陆海交界地带、江河入海口以及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平原通常有各种类型的湿地发育。第4题,红树林海滩是广东重要的湿地资源,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答案:3.B 4.B
(2012·潍坊模拟)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6.下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解析:第5题,大力开垦湿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态恶化,加剧人地矛盾。第6题,湿地被破坏后,其生态功能会下降,调节气候能力会降低,温差会增大;湖泊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洪水期洪峰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流量偏低。
答案:5.B 6.B 7.(2012·杭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
材料2: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万平方千米。
材料3: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状高原,平均海拔约3500米。
(1)与B沼泽相比,A沼泽成因在气候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除此以外,其他破坏湿地环境的人类活动还有哪些?
(3)以A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解析:A地区和B地区相比纬度高,导致平均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和凌汛形成沼泽。A地区为农耕区,B地区为畜牧区,虽然人类活动不同,却都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 环境问题,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谋求人地的协调发展。
答案:(1)A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的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
(2)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工程建设等。
(3)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一、选择题
(2012·西安中学月考)2012年2月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旅游”。据此回答1~2题。
1.健康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调节区域气候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国际湿地,但近些年来面积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包括()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量急剧增加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入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及湿地破坏的原因。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青海湖是内陆湖,湖水为咸水,不可能围湖造田,也没有调水工程,其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为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答案:1.A 2.C 3.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下列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 B.湿地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D.停止围垦三江平原是因为湿地的肥力不高,发展农业的潜力不大
解析:选C。内陆地区的湖泊一般不具有调蓄洪峰作用,湿地不具备防风固沙的功能,三江平原退耕还湿地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2012·龙岩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4~6题。
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6.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乙湖水质变差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4题,洞庭湖萎缩直接造成对长江水的调蓄能力减弱。第5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第6题,引水入湖,可以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都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
答案:4.D 5.A 6.C 7.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盐湖、盐沼是湿地
C.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水库不是湿地
D.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湿地概念的理解。A项说法太片面;湿地包括淡水或咸水,天然的或人工的,故盐湖、盐沼是湿地;天然湖泊、河流、水库都是湿地;青藏高原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8.(2012·湛江高二质检)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双选)()A.湖区降水量减少
B.围湖造田 C.泥沙淤积
D.气候干旱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图的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1)洞庭湖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小,4 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外,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多,如作为供给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答案:(1)BC(2)调蓄洪水 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等(任选两个)供水(蓄水)水产业 航运(任选两个)(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9.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试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
(2)请说明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积水。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2)作用: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10.(案例探究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三江源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
材料2:三江源地区图。
材料3: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以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牧民小康生活。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三江源”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的原因是什么?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A.该地区的整个生态系统 B.珍稀动物藏羚羊 C.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 D.当地牧民的养殖业
解析:本题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背景,考查了湿地的环境效益、湿地减少的原因及湿地保护的措施。第(1)题,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从图中的位置来看,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源头金沙江,④是黄河。从而得知答案为D。第(2)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作用,此处湖泊位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上,河流的发源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生态作用,为三大河流的源地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对世界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第(3)题,目前湿地减少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加剧了湿地退化过程。自然原因:全球变暖,使得蒸发量加大,地温升高,冰川、冻土层得不到水分回补,使得冰川回退。人为原因:主要是水源地周围植被的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源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第(4)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1)D(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自然原因:“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地温上升。
人为原因:(草场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行为)使植被遭到破坏,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4)A
第四篇:初二第二学期历史同步练习第2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运动之后
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A.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 3、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4、2004年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周年。A、49、39
B、50、40 C、51、41
D、52、42
5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实行股份制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C.①③④
9、有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关中
共
“
八
大
”的叙
述,正
确的、三
大
改
造的实
质是
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0、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⑤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⑥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⑦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 4 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2、毛泽
东
决
定
发
动
“
文
化
大
革
命
”的原
因是
①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②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③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④为揪出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②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四五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14、“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A、“二月逆流”
B、“四五运动” C、红卫兵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15、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赵忠荛
B.华罗庚
C.钱学森
D.邓稼先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C、土地改革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7、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 4
三、史料分析
材料一:“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材料二: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运动中?(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副对联是我国建国后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3)这两大运动有无联系?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四、读图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涌现出很多英雄和劳动模范。请你先列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然后就图中其中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
五、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b5E2RGbCAP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了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A 一五期间,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一些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4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C 参看上题
4B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1964年。5D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里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6D 7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B
9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届人大上制定的,利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10A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结合政治上所学知识和中共所犯错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11C 由于左倾错误泛滥,而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12A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3A 14B 15D 16C 土地改革运动是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还是土地私有。17C 只要明确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就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2)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三、史料分析:(1)“大跃进”运动(2)“文化大革命”(3)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是“大跃进”运动时期党的“左倾”错误的延续。影响: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四、读图回答问题:建设成就:①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可任意选择一个来介绍。如:左图是王进喜:1960年春,率领“1205”钻井队到东北的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工作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被工人群众誉为“铁人”。右图是雷锋:他积极学习毛泽东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迅速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就是雷锋精神,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刻苦学习,奋进自强的钉子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五、党在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年又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教训:要坚持实是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p1EanqFDPw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敬畏自然》同步练习
敬畏自然 【课文探究】 ??? 整体理解 ?
1.本文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2.本文标题“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3.仔细阅读课文后请说说在“人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一论题上,作者有哪些观点?
4.第五段中作者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请从文中找出他这样说的依据。
5.在六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深意”在此应怎样理解?
? 鉴赏运用 ? 本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
热爱自然,但不应妄自菲薄
--对课文《敬畏自然》的一点质疑
近日读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敬畏自然》,对作者极度热爱自然的虔诚十分敬佩。文章提出了所有生物平等、人类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自然等观点,不乏理据,而且语言幽默优美。然而,文章里面的一些议论难免让读者感到过于偏激,对人类的能力作出了过分而不太必要的贬低。
作者认为:看着人类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地笑。文章对人类为自己的一些高科技而沾沾自喜大肆讥讽。但笔者觉得,人类有理由为自己创造的成就而高兴,就算是“沾沾自喜”也不为过。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可谓白手起家,祖先们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凭借不屈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作为其子孙后代,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以“大自然”的身份,来贬低蔑视前人创造的辉煌,把自己形容成“无知的孩子 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更是不必要的“谦卑”。即使如作者所言,大自然是母亲,人类是小孩,难道母亲不会为孩子哪怕是一丁点进步而高兴?有哪位母亲为孩子的成绩和抱负而感到可笑的?现在教育界十分推崇赏识教育理论,道理是应该让孩子为成绩而自信,同理,人类通过自身努力,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进取,其成绩来之不易,当然应该高兴、值得自信,而绝不应该被认为狂妄。
后文的一个观点显得更莫名其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这个看似非常辨证的“历史观”,本人却觉得十分幼稚,甚至有违历史发展规律。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从猿到人,还是从古人到今人,人类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都是一点一滴地累积、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的,没有前人的探索经验、失败教训,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的成就。如果我们每一代人都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忧谗畏讥”、不思进取,想必人类社会是不会进步的。尽管我们的科学可能会被一万年后的人们看作幼稚,但我们都必须继续 “幼稚”,继续在任何未知的领域探索真理。惟有这样,人类社会才有进步,才有机会被后人“嘲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今天的“神舟五号”升空相比,其进步程度无疑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谁会觉得当初先人的发明是幼稚无知的呢?
也许是作者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了,无独有偶,作者还考虑到了宇宙其他高等生物对人类的嘲笑。“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宇宙高等生物)看来也不过尔尔。”这显然是“莫须有”的批评。我们中间的伟大人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受到我们的景仰和尊重,是不得拿来开玩笑的。我们为作者写出这种“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而感到耻辱和有损尊严。即便有外星人比我们厉害,我们只有摒弃“崇洋媚外”的心理,才有可能同心协力超越对手,此时我们尤其需要伟大人物;况且,笔者从不认为我们需要苦苦追寻从未发现过的想像中的“外星人”,科幻小说可以凭想像去描绘他们如何厉害,但我们犯不着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智慧生物而杞人有天,我们更不必为他们的可能存在而那么温顺谦卑地自贬。
最后,尽管《敬畏自然》的作者呼吁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立意是好的,然而笔者认为,自然可敬,但不可畏。人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自己。只有这样,人类才算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立足自然、爱护自然。不知作者以为然否?
1. 找出本文作者的中心论点。
2.本文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哪些观点提出了置疑?请用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3.本文段的作者对《敬畏自然》给予了哪些肯定的评价?
4.看了上文后,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抑或你还有自己一些新的想法,请用简要的文字写出你对“人与自然”这一话题的思考。
·字词积累· 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鹏 咫()尺 蓬蒿()斥安鸟()狼藉()相形见绌()2.判断下列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⑴咫尺:比喻距离很近。()⑵狼藉:狼走过后留下的痕迹。()
⑶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⑷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们自不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这间房子的面积还需要丈量。
B.①我军歼灭了抵抗之敌,控制了南下要塞。
②环卫工人及时疏通了堵塞的下水道。
C.①凡是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它,这个说法让他心里发慌。
②这座大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D.①大家得小心提防,千万不要让这些小东西溜出去撒欢。
②他从剩余的资金中提留了一部分,作为今后的活动基金。
·咬文嚼字·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B.那位考生真大胆,考试作弊了竟还从容自如。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看到这种情况,他简直怒火万丈,不能自已。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 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⑵我一直 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不断地显现出它崭新的远景。
⑶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 自然。
A.观察 沉迷 征服 B.观看 沉醉 战胜
C.观察 沉醉 征服 D.观看 沉迷 战胜
3.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病句诊所·
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①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②矇眬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③甚至有时自己也觉察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④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⑤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⑥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也可能搞同样的工作。
1.第②句搭配不当的词语是______ ___;应改为________。
2.第③句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_____ ____;应改为_______。
3.第⑤句应补出的词语是________;应放在_______。
4.第⑥句位置不当,应放在第_____句的后面。
·仿句仿段·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尖子平台】
1.仔细阅读下文,与同学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再将你和同学们的理解、感受整理成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丑城
我始终不明白,要动物跳火圈,到底有何趣?
给它掌声,不如给它奔跑的空间。
我也想不通,将野兽变成小乖乖,究竟有何意义?
给它怜爱,不如给它狂野的自由。
我是猛狮、蠢驴、笨熊、呆象,活在小丑之城。
2. 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zhàn()放的梅花; 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譬如。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萧瑟()zhàn()放
⑵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
⑶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参考答案 【课文探究】 ??? 整体理解 ?
1.文章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畏惧”是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遭自然的惩罚。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
3.人的智慧只是大自然智慧中普通的一部分;人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是十分幼稚的;大自然的智慧如此精巧绝伦;智慧只是大自然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工具; 人的智慧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与宇宙的一切都是一种存在形式,人与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4.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5.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鉴赏运用 ? 可以从“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等方面提出观点加以解说。【迁移拓展】
1.自然可敬,但不可畏,人类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自己。
2.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四段的第二句。
3.对《敬畏自然》作者极度热爱自然的虔诚十分敬佩;认为《敬畏自然》一文提出的生物平等、人类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自然等观点,不乏理据;认为《敬畏自然》一文语言幽默优美。
4.略
【文海冲浪】
·字词积累·
1.kūn zhǐ hào yàn jí chù
2.⑴√⑵×⑶√⑷√
3.C
·咬文嚼字· 1. B 2. C 3.B ·病句诊所·
1.“相近”搭配不当;应改为“接近”。
2.“所以”使用不当;应改为“但”或“但是”、“却”、“只是”、“然而”等。3.应补出“的缘故”;应放在句末。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4.应放在第②句的后面。
·仿句仿段·
反问句与一般陈述句相比,它能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尖子平台】
1.开放性试题,不求统一答案。参考理解:前半部分,作者只是抒发其独特的思考,结尾一句,则是作者猛然挥拳击向自己,同时也是击向全人类:在人类世界,人们见的小丑还少吗? 2.⑴sè 绽
⑵示例:诗意指自然带给人的美好的感受。
⑶略 沙陇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