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19-05-13 21:2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篇: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为地位。如果说,不懂得基督教就很难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要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懂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所包甚广,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中国古代宗教。

一提起宗教,不少人很容易把它与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等联系起来。其实,烧香礼拜、祭祀祈祷作为一种行事仪轨,固然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宗教还有其更深刻的内在蕴涵。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religare有“联系”之意,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佛、菩萨等。宗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是对立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呢?

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进而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当原始人能够把“人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逐渐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抽象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费尔巴哈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指那种某些动物乃至植物也有的自我感知或感性的识别能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了深刻的宗教印痕,就连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至于宗教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是无处不在、难以尽说了。

以古代中国哲学为例,它所探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古代宗教“天神”观念的继续和发展。不言而喻,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一无所知,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天神”观念之内涵及源流迂变毫不了解,那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蕴涵和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来以儒家学说为主流,而儒家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伦理哲学,其最核心的思想是“孝”。“孝”既包括对还活着的父母的赡养、孝敬,又包括对已故先人乃至祖宗的孝敬和祭祀。这种“慎终追远”的传统,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宗教祖先崇拜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对中国古代宗教中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缺乏起码的了解,那就很难较深入地去理解和把握以“孝”为基石的儒家伦理哲学。

宗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治中国古代文学史者首先要碰到的一部著作就是《诗经》。《诗经》中的“天”随处可见,既有赞颂上天的,更有怨天、骂天的。此中之“天”代表什么,有何意蕴,为什么要骂天,凡此等等,《诗经》的读者、研究者们至少应略知一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不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一些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更懂得了解中国古代宗教的重要性。因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不懂得中国古代的宗教活动及其有关仪式,对于许多原始舞蹈、洞穴壁画等,就很难搞清楚它的真实意蕴和创作动机。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与中国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就有必要梗概地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宗教。

中国远古宗教

与世界上许多地区和民族一样,宗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出现过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的宗教形式,其中尤以自然神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盛行。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耋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在世界宗教史上的各种自然崇拜中,当推日神崇拜为最盛。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很多关于日神崇拜的记载,如《山海经》中关于一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淮南子》中关于“尧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契俞”(《淮南子·本经训》)、《楚辞》中关于“十日代出”等记载,大多与日神崇拜有关。所不同的是,有些则把太阳当做与本部族有血缘关系的善神、保护神来崇拜,有些则把太阳作为恶神、敌对者之神来对待。这种日神崇拜直至夏、商、周三代还很盛行。据有些学者考证,上古时代的一些神圣名号如伏羲、太皓、太吴、帝俊、重华(舜)等,都是古代太阳神的尊号。在记述古代祭祀及其他仪式的《礼记》中,日神曾被尊为“百神之王”,其中之《特效牲》日:“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后人在解释这段话时说:“天之神,日为尊。”“天之诸神,莫大于日,祭诸神之时,日居群神之首,故云日为尊。”可见,日神在中国古代诸天神中曾经具有“群神之首”的地位。

日神崇拜所以会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十分盛行,这与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和强大的影响有关。太阳每天东出西没,光芒万丈,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但它也非一味赐福于人,三伏酷暑的烈日常常使人炽热难熬,长年久旱,如火的骄阳更晒得大地生烟。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原始人,既需要太阳的恩赐,又对其变化感到神秘莫测和无可奈何,渐渐地把它作为一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匍匐于它的脚下,对它顶礼膜拜。这样,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太阳,就成为人类最先的崇拜对象。

除了日神崇拜外,中国古代也盛行月神崇拜,而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月神则成为该民族或部族崇拜的主要神灵。例如,鄂伦春族先民主要靠狩猎为生,而大多数的野兽都是昼伏夜出,这种生产、生活习惯渐渐导致了鄂伦春族把月亮作为陪伴他们的主要神灵——“别亚”。每逢正月十日和二十五日,族人都要向月亮叩拜。如果一连几天打不到野兽,饥饿的猎人就要举行仪式,朝月亮叩拜,祈求护佑。如果发生月食。他们则非常恐惧,认为大祸即将来临,大家竞相敲响一切能够敲响的东西,老人们则不停地叩头祈祷。

古人对于自然神的崇拜,除了日神、月神之外,还有星神、云神崇拜,风神、雨神崇拜,山神、地神崇拜,河神、树神崇拜。总之,几乎所有主要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被当做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而受到崇拜。这里以历史上有名的天子封禅祭天地和河伯娶妇的传说为例,看看中国古人对山河之神的崇拜。

清代毕沅在其《山海经新校正序》中说:“禹与伯益主名山川,定其秩祠。”其实,祭拜山川之神并非始于夏代,在夏之前早就有祭名山大』川的活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崇拜及祭祀山神常常成为各代最高统治者的一项重大的宗教活动,殷代卜辞中就有许多关于山神崇拜和祭祀山神的记录,许多天子、国君登基之后都要举行封禅天地的盛大仪式,其中最常受封受祭者,当推泰山,其次则是中岳嵩山。《史记·封禅书》引述管仲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可见古代封禅祭山之盛。

对于河神的崇拜,人们很容易想到“河伯娶妇”的传说,说的是魏文侯时,西门豹用巧计惩罚那些以替河神娶亲为名敲诈民财的巫祝和乡绅。虽然传说本身对河神取否定的态度,但从中却可以看到河神在当地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据有关史料记载,这种把河神人格化并对它进行崇拜、祭祀的现象,早在战国之前就已存在。殷墟卜辞中就有不少关于以人、牲祭祀河神的记载:可见,河神崇拜在我国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等自然神的崇拜,到了夏、商、周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于至上神——“天帝”的崇拜。中国古代宗教中至上神的出现与世俗社会帝王的产生是相对应的。由于世俗社会中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及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因此天国中也随之出现了凌驾了众神之上的“天帝”、“上帝”。这种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没有统一的君主就决不会出现统一的神。”

在中国历史上,与自然崇拜并存的另一种古代宗教是鬼魂崇拜。鬼魂崇拜的理论依据是“灵魂不死”说。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现象,错误地认为有一种独立于身体之外或不随形体的死亡而消失的精神实体——灵魂,由于这种灵魂不会死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人的能力,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危害,又希望能得到它的恩赐,久而久之,不死的鬼魂就成为远古人普遍的崇拜对象。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又总认为自己的亲人的鬼魂或自己部落首领的鬼魂最能保护自己。慢慢地,对一般鬼魂的崇拜又逐渐转变为对自己祖先鬼魂或本部落首领鬼魂的崇拜,由之渐渐演化出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到了后来,祭祖成为古代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宗教活动。

中国古代的宗教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图腾崇拜、占卦卜筮等,但若大而言之,最有代表性的,当推以上所说的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三代之前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故远古宗教与古代文化的相互关系,大多只能从社会民俗等方面去考察,至于三代及三代以后的天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则在中国古代哲拿、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刻的印痕。

第二篇:消防安全是宗教场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防安全是宗教场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教群众生活中的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灭火救援实战演练,使我们受益菲浅,它不仅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生动的消防安全教育,同时也增强了广大信教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我区宗教场所消防工作的层次。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广大信教群众体会到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宗教场所而言,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促进宗教场所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广大信教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各大宗教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今天的消防演习,旨在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切实增强信教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信教群众自防自救互救等消防能力;号召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形成我区消防安全工作群防群治的局面,为我区宗教界创建和谐寺观教堂,营造良好的消防环境。

多年来,我们学校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因此,我校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契机,从规范管理,落实责任抓起,员工朋友们,今年公司“119消防宣传活动日”确定的主题是“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xx”。我希望大家通过参加和观看今天的消防技能比赛实际演练,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消防

安全,从行动上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在我们的旺季生产过程中时刻不忘消防安全。为真正做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全面消除火灾隐患,我们就要在公司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制造(安技)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下,充分全面落实公司制定的以”防范于未然“为目的的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确保我们员工朋友们通过辛勤工作所创造出的丰硕成果不被火灾所吞噬,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同时也为公司全面创建和谐莞康的目标保驾护航。

消防演练讲话(3):

同志们:

;在一年一度的“119消防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省政府机关举行消防演练,既是加强机关消防安全保卫的需要,更是要以此带动和促进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刚才,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蒋巨峰等省领导参加了消防演练、率先示范灭火,机关干部职工参加了演练,消防总队的负责同志通报了消防形势,讲解了消防知识,消防特勤队进行了灭火抢险演习。在这次消防演练活动中,同志们以精湛的技能、顽强的作风和严整的警容,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消防队伍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在今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前,消防官兵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积极为灾区群众送水抗灾,为灾区群众作出很大的贡献。省委、省政府为省公安消防总队荣记集体一等功。实践证明,我省消防部队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是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演练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受中伟省长委托讲几点意见。

;

一、高度重视

;消防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防火灭火知识和技能是广大干部群众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工作和消防演练。学忠书记也曾带头参加了省委机关消防灭火演练并每年都要深入基层慰问消防部队,省委、省政府还多次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消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战斗力和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灭火抢险救援社会联动体系和机制逐步健全,各类火灾和其他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XX年,全省共发生人员密集场所火灾414起,非火灾化学事故387起,无一人死亡,受到了公安部的表彰。

;3月27日,xx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xx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xx、xx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做好消防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构建“和谐四川”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消防工作真正抓紧抓实抓好,有效地预防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安居乐业。

第三篇: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对于宗教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泛起了争论的火花。马克思宗教观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泉。马克思的宗教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体系主要由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宗教的发展和灭亡,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几个方面构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马克思的宗教观来指导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之更能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宗教的认识也将不断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统筹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涵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故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再认识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全党同志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他说:“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宗教长期存在的根源又有新的变化。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风险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人们愈来愈感受到它的影响以至支配力量。现在,不仅经营工商业有市场竞争风险,连农民种地也有市场竞争风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风险还会加大。这种风险在人们还不能充分认识和控制它的时候,就会表现为一种盲目的、不可捉摸的、神秘的力量,造成一些人幸运发财,一些人倒霉变穷。于是,人们就会把这种力量加以神化,作为神灵来崇拜,祈求它保佑自己幸运发财。这就是一种宗教观念。列宁说:“‘恐惧创造神’。现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对资本的捉摸不定的力量的恐惧”。列宁说的“资本的捉摸不定的力量”,就是市场竞争的盲目力量。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的,但同样有市场竞争的风险和盲目力量。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也是我国宗教存在的一种深刻的根源。我们看到,有些宗教过去入教的多是穷困和文化低的人,尤其是农村妇女,现在却有愈来愈多生活比较富裕和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入教,反映了宗教根源的变化。有了神,就有人用神作为商品,借以敛钱和发财。一些地方巫婆神汉大为行时。许多地方大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到处修庙、建神像、建大佛,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西方国家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加紧对我国进行宗教渗透。这也不能不对我国宗教产生影响,成为我国宗教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根源。宗教问题具有特殊复杂性

宗教问题是信仰问题,又是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具有特殊复杂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宗教问题,首先是公民的信仰问题。每个公民都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从这个意

义说,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我们决不可片面理解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私事的原则,忽视或者否认宗教又是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具有特殊复杂性。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我们要从党和国家新时期工作的全局,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宗教问题和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公民信不信仰宗教是公民个人的私事,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教和不信教、信不同宗教或不同教派的群众团结起来,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正是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由于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国际斗争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信仰自由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我国各宗教自身的改革和进步,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两个基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能不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发生变革,这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宗教在历史上曾经适应过不同的社会制度。如佛教传到中国来后,适应了中国封建制度,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但过去宗教对不同社会的适应是从一种私有制社会到另一种私有制社会的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则是从私有制社会到公有制社会的根本变革。这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巨大变革和进步。同时,这种空前未有的变革和进步,又有空前未有的政治社会基础。这是因为在过去剥削制度下存在阶级对立,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不一致的,宗教改革不可能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如马丁·路德就无情镇压了宗教改革引发的农民起义),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反之,如不适应就违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人民的反对。那是没有出路的。

我国宗教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三自”革新运动和宗教制度改革运动,又经过爱国宗教人士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宗教是在上千年私有制

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极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宗教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这不相适应的方面不能不起着消极作用。这就需要党和国家领导和支持广大宗教界人士继续努力,沿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向不断前进,继续发扬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克服消极因素,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

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是带领信教群众爱国守法,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更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创立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化神学体系的依靠力量和带头力量。所以,要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大力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和朱基同志讲话的精神,大力支持爱国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高度重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帮助宗教团体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支持宗教团体培养爱国进步的中青年教职人员。要按照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的关系,经常听取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宗教方面的问题,要同他们充分协商。

马克思的宗教观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对社会现实、对宗教问题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致力于解放全人类、为人类的解放而奉献毕生精力的思想和意志在宗教问题上的反映,也是马克思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社会洞察力的重要体现。虽然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全面和具体,但它无论是对当时社会还是对现实社会,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篇: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某某某,我抽取的题目是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时间、教学程序这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 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三、学情分析

这时候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为了使他们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我会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作为了解,以便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二)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导入探究课题

我先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让学生思考我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设计原因:创设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尽快领会新课意图,愉快的接受课题。

(二)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我采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得出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会拿秦始皇兵马俑整体和局部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艺术特点。并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得出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最后,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设计原因:先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魅力,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加上中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欣赏汉俑图片,让学生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并让学生讨论2分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得出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汉霍去病墓石刻图片,让学生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然后我会结合历史背景谈一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并让学生回答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

(四)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我提出思考题: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归纳分析知识点。

(五)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

带领学生欣赏并分析《晋祠圣母殿侍女立像》。

(六)课堂测试

1、不同朝代的菩萨为何各不相同?说说他们的造型特征?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问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的古代雕塑作品是什么?以及喜欢的原因。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散步在民间的“兵马俑”——雷州石狗,也看了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有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这些地方的雕塑作品,有些是陵墓雕塑的典型代表,有些是宗教雕塑的典型代表,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艺术的宝库,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请同学们下去预习下一节课,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复习教学案 侯凌云 2009年7月15日 13:31 浏览数:162 | 评论数:1

一、目标解读 新课标研究:

1、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考纲研读:

考点:秦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雕塑特点;四大石窟各自的特点 考向: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考查

知识点一:(1)秦陵兵马俑雕塑群 1974 陕西临潼秦陵东侧 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 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真人真马大小

(2)西汉霍去病墓石雕 巧妙利用世才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 质朴浑厚 写意,《马踏匈奴》——象征主义表现手法 《伏虎》——高度概括

(3)《马踏飞燕》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知识点二: 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石窟

(1)敦煌石窟 甘肃 北魏至宋 形象生活化 世俗化审美倾向 与唐代仕女曲眉丰颊 圆润肥美特点一致(2)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 北魏 昙曜五窟最具代表 第20窟大佛释加牟尼坐像最著名

印度式服饰(3)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 北魏至宋 卢舍那大佛 人物造型秀丽敦厚 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本土化(中国化)

(4)麦积山石窟 甘肃天水 泥彩塑像为主 “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秀骨清像 素淡典雅 巩固练习:

1、中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其中代表作分别有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敦煌莫高窟)。

2、我国四大著名石窟是(敦煌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是因为(佛教)的传入、影响而开凿的。3、《马踏匈奴》雕塑出自(D)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敦煌彩塑 C.云冈石窟 D.霍去病墓石雕

4、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的雕塑造像在风格上产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

A.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本土化 B.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艺术化 C.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世俗化 D.佛教雕塑风格进一步写实化 5、《伏虎》属于(D);《说唱俑》属于(B)A.泥塑 B.陶器 C.砖雕 D.石雕

6、(敦煌莫高石窟)是中国石窟中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

11、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说课稿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1: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2: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环节3: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A敦煌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迦牟尼结跏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秸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属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4: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肢体身材比较造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三 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四 课堂小结

下载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建设和谐校园,应该是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建设和谐的校园,主要是建立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没有大学生......

    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否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荀子认为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生命完结了,学习才能停止。近代著名教......

    土建工程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土建工程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土建工程审计对降低项目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实践经验出发对土建工程的审计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归纳和梳理,为更好地开展此项......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 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家园合作达成一致的教育才能获得最佳教育效果。为了进一步搭建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桥梁,3月24日,我参加了中二班召开的家长会,会上老师们......

    第十一课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

    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

    女职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活动 凝心凝力 女职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女职工组织组建容易,但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大家多动脑,多思考,多与女职工沟通联系,要求女职工干部始终保持与女职工的密切......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招聘护士面试题一般没有统一性,在各个医院招聘护士面试题的问题都不同的,常见的医院招聘护士面试题供你参考: 1::自我介绍 2:.你为什么选择护士专业。给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