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污染对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2.1.1 网络色情对健康性伦理教育的冲击
由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存在着的差异,有些发达国家主张性自由和性开放,色情信息在网上流传被认为是合法的,网络的全球化又使各种黄色信息迅速流传到世界各地的大小网站。据有关人士调查研究,网络上除学术信息以外,其他信息的47%都与色情有关。虽然黄色毒害很久以来都是社会重要病毒之一,但网络使色情内容声形相融,并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再加上网络传播不需花费大多成本,安全性又高,许多大学生都是无意间就接触到这种俗称“电子海洛因”的网上黄色信息继而受到很深的伤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加上从小到大很少接触关于性的健康教育,所以对它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如果让他们接触到很多不良的色情内容,将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非常大的危害。据美国某大学调查,该校通过网络观看色情视频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进行学术交流的时间,这严重破坏了学校本有的学术氛围。日本网络公司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在从事色情服务,他们通过将外国的色情出版物重新包装后到网上传播,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可以说,网络色情的泛滥,正在猖狂的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给我国健康性伦理教育将带来巨人的冲击。网络色情传播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扭曲他们的心理,甚至导致他们走向性犯罪,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高度予以重视。2.1.2 网络的暴力和虚假信息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目前的软件市场中,有95%以上都是游戏软件,而网络中的暴力语言就是在游戏里出现为多,在网上虚拟的各种暴力游戏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用各种暴力工具杀死自己的对手,胜方可马上获得各种赞誉和奖励。游戏中的“杀手”不仅没有因杀戮受罚反而因此获得奖励,对游戏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替代现实心理的过程,甚至到他们企图把虚拟转变为现实,这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危害。据相关新闻报道:制造1999年4月20日美国某州的中学校园发生一起枪杀案,作为凶手,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博莱克,就是因为过于沉溺在网络暴力游戏中无法自拔,导致以游戏作为模板策划了他们这起犯罪事件。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它们给诚信等社会价值观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人们的诚信意识有所下降。据报道,南昌某女大学生王某利用互联网用网上贩卖笔记本电脑的名义诈骗南京博士生赵某,在骗得4500元之后,王某在网上的论坛里不仅对自己精心设计的“网络诈骗”供认不讳,甚至还在网上对赵某大加嘲笑和挖苦。在网上更是出现了很多不法分子和恐怖分子,他们伺机利用互联网来迅速传播他们的歪理邪说和各种指令,捏造事实以诋毁我国的方针政策,引诱数很多无知的群众上当受骗。这也使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2.1.3 恶性网络信息影响大学生思想认知
网络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拥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虽然有大量知识信息,但同时它也成为撒播很多恶性信息的垃圾场。以往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这些媒介传播出去的内容往往要经过很多人的检查,自己过滤后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都会被删除掉。而网络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宽了很多,阅读者只需找到网址,便可随时看到任何媒体的任何内容。伴随着各国报纸、电视等媒体施行网上浏览,各种社会思潮、各国政党的不同意见在网上大打“口水战”,甚至一些诸如“自杀方法”、“泡妞技巧”等下流庸俗的信息和赤裸裸的语言也会在网上畅行无阻,导致网上信息的混乱不堪和严重污染。而这些有害、恶俗、虚假的信息对那些分辨能力弱,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据某些研究表明,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大学生上网时会无意中接触到色情信息,而接触过这些信息的青少年中九成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的犯罪几率。
过去担心信息量少,现在网络资源共享,信息量过于丰富,常常使大学生无力判断真伪,乃至不知所措。据统计,1983年以前全球数据总容量为3.1亿条,1984年达到10亿条,1995年达到81.6亿条,2000年达到100亿条以上。以前,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内容都是由国家掌控,从而使舆论导向自始至终都是正确的。然而网络的飞速发展却打破了原有的党和国家的控制局面,使舆论导向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和失控。这主要因为我们对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缺少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和缺少主动性。另外从技术层面上理解,网络功能的独特性是造成舆论导向出现偏差和失控的直接原因。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不同点在于它大大增强了个人或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又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西方网络文化渗透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冲击
2.2.1 西方网络文化消解着大学生传统人生观 网上就是各种文化的聚集地,除了本国传统文化外,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西方文化。西方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量,但另一方面,西方网络文化的负面信息正在消解着大学生传统人生观教育。大学生如果长期接触西方网络文化,就会受他们思想的影响,经常不自觉的按照西方网络文化观点去认识和了解社会。逐渐的他们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西方人生观。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会变得消极,人生目标狭隘,伦理观念错位,人生态度随意等。那些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消解。西方网络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慢慢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里,导致他们逐渐走向自私的深渊,慢慢远离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2.2 西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冲击
由于网络中呈现出的文化有虚拟性,它可以消解大学生原有的道德行为约束力。西方文化通过网络在道德意识方面所传播的多是道德主体自我化。在网络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屏幕前的到底是什么人,这样大家可以轻易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道德约束。网络的虚拟性导致道德规范主要靠网友自身的信念来约束,个人素养因此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介于成年和未成年人之间,他们的自主观念比中小学生强,做事冲动,没有真正形成道德自律,在网络环境中成长又十分容易越过有限的道德自制力,造成网上为所欲为的局面。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这甚至包括网络犯罪。西方文化中宣扬的“自由”观缺乏责任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给高校德育工作造成不小的困难。2.2.3 西方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冲击
由于网络最早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构成和特征都是和西方文化相符的,并且操纵他们的也是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以英文必定是网络上的主流语言。网络上大肆传播的信息也主要源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要想熟悉网络必须懂英语和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了解西方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过程,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网络渗透的过程,通过网络进行殖民。当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再把自己的语言当做这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而任由其他语言所替代的时候,那么它可能会导致国民使用本民族语言能力的下降,更严重的是会产生民族个体殖民心态的萌芽。在复杂的网络文化世界,汉语只占网络信息总量的百分之一,而在这百分之一的界面里,也是汉字、英文混杂,稀奇古怪的新词和象形符号充斥页面。网络语言已把古老精致的汉语翻了个底朝天,汉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作为主要网络群体的大学生更是这种语言污染的传播者和受害者。为了上网方便和在网上展示个性,他们以牺牲传统语言为代价,创造应传播着具有网络特征的个性鲜明的网络语言,大学生就这样在英汉混杂,充斥着稀奇古怪的符号的网络环境中,乐此不疲的是有网络语言进行表意和沟通,久而久之他们会忘记怎样正确使用汉语,同时也会失去对民族语言认同和学习的兴趣,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是非常危险的。这应该受到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2.4 西方网络文化引起我国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的变化
在众多影响大学生思想的西方网络文化中,首当其冲的莫过于西方开放的性文化。在西方,网络性文化受“性解放”思潮影响,大力宣扬性的自由和解放,它在西方网络文化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正在这一观点的冲击下 渐渐远离中国传统观念。随着西方网络性文化的侵入,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出现严重偏差,他们强调“性”的开放性,认为性与婚姻、责任无关,在行为上体现“性”的无社会性、无责任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性取向与行为上对社会规范超越,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对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高校德育工作困难重重。
2.3 网络对高校德育方式方法的冲击
2.3.1 网络对以往德育教育方法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随之面临的挑战是全新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和虚拟变得模糊起来,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这种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和失去理性。然而,面对网络的挑战,高校德育教育却远远落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我国高校德育一直比较关注以往的德育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法。因为德育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很多有所接触,所以德育教育一直依靠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不发表言论,师生很少互动,德育效果自然不佳。而开展课外德育活动,也主要是以听报告、参观记念堂等单一的形式进行,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也不强,无法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德育只能形式化。然而,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许多问题是需要被指导的,如学习动力和未来发展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他们对学校和生活问题的迷茫和困惑需要德育教师的帮助。但长期的单向教育,使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情感,德育工作很多达到实际效果。
而网络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不在乎身份和地位自由的表达思想,在自由平等的虚拟环境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网络上显示出充分的活力与积极性,他们的许多思想道德心理问题在网络互动中充分显示出来,这对德育以往的单向灌输法提出了挑战,需要德育工作者提高警惕。要学会借鉴网络的沟通技巧,将大学生在网上的积极主动性引入到整个德育过程中去,加强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2.3.2 网络对传统德育形式的冲击
很久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思想教育为主流,为高校德育服务。而传统思想教育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人物教育和理论教育两大类,人物型教育主要指楷模教育,通过宣传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工作者等光辉业绩和他们的思想行动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理论教育则包括民族传统和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原则、阶级觉悟等教育内容。传统德育形式与内容相适应。但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传统思想教育都出现了明显的僵化,如传统思想教育维度的有限性、速度的缓慢性、手段的简单性、内容的乏味性等均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需要。
现实大学生中的心理事实表明,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对他们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和学习兴趣,他们喜欢追求新奇时尚的东西,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仍用传统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讲台上你说你的,在讲台下他却做他的,你在上面讲完了,他在下面什么都没记住。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的传统教育显示出明显的僵化和滞后。不论是内容的滞后,还是方式方法的滞后,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去认真研究和对待。
2.3.3 网络客观上降低了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
目前,我国己经建立起了庞大的高校德育队伍,包括学校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思想教育教研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德育教育,就要把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并且网络的发展,使我国对德育队伍的现代化素质要求日益增强。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使他们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深,这更加需要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德育工作者,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她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观念意识方面和业务能力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下降,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另外高校的一些科技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精神的责任,为大学德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挑战
从心理学上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成年初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很强的转型性。他们在心理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既不想中学时直率单纯,也不想成年人成熟稳重,他们容易冲动,并且极端。在自我意识方面,自我意思很强,但控制力却不够强,这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在接触网络时,并不能很好使用这项技术,因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并且从社会性的角度而言,大学生虽然正在长大,但并不成熟,他们对其社会角色及责任、义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就是在网络这种新兴事物面前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在大学生中,由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时有出现,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多加重视。2.4.1 网络使大学生产生人格障碍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它的虚拟性和广泛性是人们很容易在为人处世上得到满足感,甚至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网络可以使现实中的乞丐变成网上的富豪,也可以使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变成网上的风云人物。网络可以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网络让人们感到快乐,久而久之,人们会慢慢迷恋于网络世界。而大学生还处在学生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现实社会,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对社会中很多现象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尤其是在社会阴暗面与人生挫折面前,他们更是会感到惊慌、无所适从。这就使他们在心理上宁愿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选择逃避现实生活,这样势必减慢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导致其人格障碍。2.4.2 网络诱发了大学生的“信息综合症”
网络提供的全新的信息环境中,网络信息的增长率和信心的传播速度之快,使大学生并不能很多的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有些学生的无节制上网,导致陷入到了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无法自拔。信息的剧增引发了大学生的“信息综合症”,即他们对诸多信息的处理不当,枉耗时间、浪费精力、身心疲惫。由于面对大量信息不知所措,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信息的吸收不良,也导致他们学习倦怠,无法集中注意力。
2.4.3 网络人际交往导致大学生人格分化
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虚拟性,即网络是除了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世界。虚拟与现实的对立就产生了人格的特殊分化。大学生在慢慢走近社会的同时又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尚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就使他们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分化明显。
互联网的交往方式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员中选择交往对象,同时可以和其中许多人交往,网上的人际交往不受任何限制。在网络上人们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也不担心对方会泄露秘密导致自身利益受损害,正是这种独特的优势,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网络交往中,尤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是选择逃避现实,选择在网络中完成虚拟的完美人生。就是这种对网络的迷恋是很多大学生染上“网络毒瘤”,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同时,网上没有任何责任无所顾忌的交往,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远,产生了道德冷漠现象。如果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异化现象,网络中那种缺乏真实情感的人际交往,容易使大学生变得孤立、冷漠。而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 一旦产生心理异化现象,就容易脱离现实、与社会敌对。
2.5 网络对高校德育内容的挑战
我国的高校德育一直以来都是以“三观”为主要内容,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网络技术,超越国界,畅通无阻地大肆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对高校德育的内容形成了严重的冲击。2.5.1对传统德育内容形式的挑战
在以往的高校德育中,德育内容的形式是平面化的,静态内容较多,形式相对狭窄。但是针对性强。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一致,导向性强,教育者可以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选择相对应的教育内容,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但是,进入网络时代后,大学生通过网络听到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政策和方针,而是来自于全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消息;他们接触的除了本国传统文化之外,更多的是世界文化的交融。面对这种全球化的交融和信息剧增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大学生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接受内容上往往辨不清真伪,结果导致判断力的下降,使高校德育变成形式上的教育。1998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强调过,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己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极力掌控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极力向中国等东方国家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如果高校德育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从平面化解放出来,大学生经历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在网络上被瓦解和替代。2.5.2对传统德育内容内涵的挑战
网络使德育内容的内涵由通俗化逐渐走向了科技化,作为一种历史必然,网络凭借着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高校德育内容的内涵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其他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络上的内容包含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但同时,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信息传播的掌控者,英语在网上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西方文化也是网上的主流文化,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一种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的挑战。这是对我们传统德育的巨大冲击。因为网络的超大信息量和其本身固有的特质,德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较以前相比,它也具有了极高的科技含量,德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知识,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创新高校德育的内容,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则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5.3 对思想内容的冲击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德育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德育对象的实际而确定的。它不仅反映德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德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大学德育以“三观”、“三义”为主要内容。由于网络的介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且这种宣传是一种超越国界、畅通无阻的 宣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严重的冲击,网络对大学德育的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篇:内控部门所面临问题
SAP系统上线初期,系统内的权限管理往往并不引起重视。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系统能否顺畅运行、数据是否准确,财务帐是否能对得上等等。随着SAP应用的日趋深入,公司业务的不断重组、用户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岗位职责的扩大与组合等内部权限管理问题就慢慢突显。比如:
■ 没有清晰的授权原则,不能确切的说明为何授权或授何种权
■ 随着系统使用,用户权限被逐渐放大甚至失控
■ 职责分离体系不能被有效建立和执行
■ 超级管理员权限管理不规范
■ 权限不经测试系统直接在生产系统中分配
■ 权限申请变更没有规范的流程
■ 对人员岗位调动或公司间调动没有及时的做权限变更
■ 临时用户权限使用后没有进行及时回收
■ 使用单用户单角色进行权限管理
…………
SAP权限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就产生了:
■ 哪些用户拥有关键事务或敏感权限(SAT)?
■ 哪些用户拥有的TCODE存在权责互斥(SOD)?
■ 哪些用户拥有超级权限?
■ 哪些用户拥有跨公司权限?
■ 用户本身有哪些权限,可以申请哪些权限,不应该拥有哪些权限?
■ 调岗或离职用户及时清理了吗?
■ 系统中用户信息和备案信息是否保持一致?
■ 能否及时出具审计所需权限报告?
…………
如此等等问题是权限管理人员难以判断的,盲目操作的结果将导致用户权限的混乱,进而产生管理困难甚至无法管理,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业务风险不断加大。
第三篇: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08国贸吴敏20082211121100
31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仍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列举以下六大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一、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脱困问题突出,难度很大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实现,指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不包括国有非工业企 业和国有小型工业企业。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 的为6599户,占39.1%。当时说的要摆脱困境的就是这6599户。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只占 全部国有企业的一小部分。据财政部相关资料,199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企 业)共23.8万户。可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国有企业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所以,脱困 的范围有限,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没有解决。
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亏损严重,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 转,工资发不出去,人心涣散,企业改革肯定很难深入下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很难顺利进 行,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当然,企业可以围绕脱困搞一些改革,但是,大量陷于困境的 国有企业,企业负债率高(不少企业已超过100%)、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技术落后又缺乏技 改资金等,都是企业很难自己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的援助、政策的支持。有些脱困,比如该 破产关闭的企业按正常程序退出市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本身就是改革的内容。可见,脱 困和改革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还很重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展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统一,思想 障碍大。有些人经常挥舞“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大帽子吓唬人,使一些地方不敢积极推 进国企改革,有些地方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放开搞活转制。事实上,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越慢,国有资产流失越厉害,财政的包袱就背得越重。因为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开 放后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其中大型企业)外,一般国有企 业由于其经营机制一下子难以适应,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不 少国有企业在放权让利中出现“内部人控制”,蚕食国有资产,以致出现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的可怕局面。
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也不利于顺利推进改革,比如,国有小型企业“一卖了之” 是不对的。但是,有的批评文章竟提出只有扭亏无望的企业可以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党 的政策一直明确,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出售也是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是要按 中央政策,卖得公平,市场定价,安排好职工。又如不能把国企改革笼统地说成“国退民进 ”。因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是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要在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前述四 大行业和领域集中和发展,而不是只退不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尽管在前述四大行 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发展,要前进,但是,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还会降低的,在 市场化程度高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不是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逐步减少 或退出后,是要让民营经济替补和发展的。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退民进也是符合实际的。
要加快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后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是股权相对分散、均衡的,不应一股独大。按照这一要求,今后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时,要尽可能多吸收非国有资本入股,包 括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并占相当的比重,即使是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 四大行业和领域,多数也不一定由国有股绝对控股,而可以相对控股,有的甚至可以采取持 金边股的办法,以改善股权结构。少数需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股绝对控股的,也要象上海广 电集团那样,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大体均衡地共同持股,避免一家说了算,以利于政企分开、持股者相互制约、形成较合理的治理结构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今年以来,上市 公司国有股减持碰到种种困难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方面改革,是国有企 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真正攻坚战。如果能在 2010年前基本完成,可算是取得巨大的成绩,中国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到 那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 确立起来了。
四、加紧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
第一,改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我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国有企业至今还有近20万个,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应为资本)实行统一所有,由国务院 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职能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也做不到。特别在实行分税制以后,更显 得不合理。地方财政投资办企业,怎么其资产又变为国务院所有了呢?这是说不过去的。应 当承认由哪一级财政投资兴办企业,其资本即为该级政府所有。由中央财政投资兴办的为中 央政府所有,由省级财政投资兴办的为省政府所有,市、县、乡级也是如此。这不但有助于 清晰产权,也有利于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统一。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是计委管 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行,财政部管资产登记,大型企业工委和组织部门管人事任免。这些 部门都可以说自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发号施令,但是企业一旦出了问题,各部 门又可以互相推诿,不承担责任。这样的体制显然是不顺的。政府应有专门的机构,专司国 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统一,不再多头管理。
第三,完善三个层次的管理形式。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 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这几年各地在探索中涌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和深圳的做法,它们分别建立地方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企业或公司这 三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和营运体系。第一层次,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这对不同所 有制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同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第二层次,实现国有资本管理监 督职能同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离,地方政府将国有资本的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给控股公司 或投 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营运;第三层次,众多的企业或公司,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 司通过出资对企业或公司参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权益,实现了出资人最终控制企业同企业 作为独立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离。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仍然任重道远
这几年,国家采取一些重大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2000年,国家撤消了内 贸、煤炭、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等九个国
家局,党政军机关与 所管理的企业脱钩工作已陆续展开,取消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等。但是,直到现 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任务远未完成,有几个重大问题还有待逐步解决。
第一,政府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仍有待消 除。由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体制尚未很好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多家部门分头管理 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干部任免等现状很难有根本改观。国家往往运用权力照顾国有企业特 别是困难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外贸经营权、兼并破产等方面相当突出,甚至国家对国 有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使非国有企业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少地方政府还搞市场封锁,保护本地落后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又常常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进行 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还要求企业承担办社会的职能。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世贸组织 规则,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国家不能再用行政权力对国有 企业予以特殊照顾。这就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进一步分开。
第二,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入新世纪,各方面对原来的审批经济 体制反映强烈,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一般认为,改革的目标是改审批经济 为企业自主投资决策。对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项目,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 承担风险”的原则,由企业依法自主投资,政府不再审批。
第三,打破行政和部门垄断。当前我国行政和部门垄断还相当严重,这很不利于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显重要,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大,亟待解决
改革的深入,要求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今后的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 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也 很重要。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进入新世纪 后,我国面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的严峻局面。有关部门预计,光是“十五”期 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29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325亿元。建立可行、稳 定 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日显重要。特别是扩展新的筹资 渠道,更为紧迫。政府已经决定,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以及将利息税等收入充实社会保险 基金。还可考虑通过发行国债、提高社会保险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办法,充实社保基金。在 社保基金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防止挪用和被个人与部门侵吞。可以考虑吸收象智利等国成 立多家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有,在逐 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的同时,对目前城市出现的部分贫困群体,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费标准需要尽快普遍建立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除了要着重解决以上六大问题以外,还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 改革,以便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分配能多能少的机制。还要加强企业管理。管理能出效益,科学管理是企业搞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要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加强管理很好结合起来。
第四篇: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海洋污染
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长江中下游通江大湖有22个在20世纪50年代初面积有1.7万Km ,80年代只有6605 Km2。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水体生态鱼类也大量的死亡。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异常严重北京每年春天严重的沙尘暴就是证据。(4)、环境高风险期提前到来
传统生产模式未发生变化,粗放生产使得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二成,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质处理率不足30%。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计效应,中国环境高风险期已经提前到来。(5)、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污染每年使5万多人夭折,40万人染病。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一半以上的城市空气不达标,山西全省城市几乎全不达标。与此同时,中国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如果按现在的趋势,到2020年,中国国土面积一半都将被酸雨覆盖,八成人口将处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中。据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七成跟环境污染有关。
(6)、全球和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地球是一个循环的整体,环境问题不会是一国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破坏也不会只是影响一个国家。中国的酸雨沙尘暴问题对日本和韩国存在影响,野生动物越境保护涉及到了蒙古国,黄河污染涉及到韩国等等。另外中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可以说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很大压力很大。
2三、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在这里我想将所有原因归为两类即思想原因和实践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理论根源
(1)、人们价值取向的偏离,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身利益。一方面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狭隘,相当一部分人只看到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其他价值。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大举的向自然进攻,高新科技的力量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的砝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观念中存在很强的私有性,过分追求自我利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2)、环境意识的缺失
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这回事,大多数人环保知识很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而且我国城乡居民环保行为消极,对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表现冷淡。在没有垃圾箱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将自己的食品袋,果皮垃圾等随手扔掉货仍在街角不显眼的地方。(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对于环境的研究有很多,环境科学也在迅速的发展,研究所产生的思想很先进、很成熟却曲高和寡难以成为大众的意识和习惯。
(二)、环境问题的实践原因(1)、人口增长及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中国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 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四亿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数目除以十四亿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句话点明了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本。(2)、经济高速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污染行业依然在发展,经济调整、技术改造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还需较长时间。(3)、城乡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事环境恶劣。垃圾如山无法处理,空气污染让人无法呼吸等。另一方面当环保意识逐渐开始觉醒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开始将工厂从城市中心迁移到城市边缘地带,郊区甚至落后地区,同时也将污染转移到了这些地区。这只能使得到最后再没有一方净土了
(4)、政府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其应当的作用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对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干部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监管不力等都会影响环境质量。政府各部门为了多出政绩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下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理论上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试想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果人人都能够树立可持续的思想,人人都将关注生存环境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还会有这么都的环境问题。不过道理虽如此但要想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多很多的努力,如今可以做得只有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不论城乡,不论文化层面。(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而且这种转变不仅仅要在大型的企业中实现,还应当在最广大的农民中实现。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境保护。我们说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但同时科技进步也会让人类保护环境,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使用新能源,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洁净发展道路都需要科技的支持。并且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被限制在实验室中,大量的应用才是科技有意义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很是严重,但是政府对其相当关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活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业内人士也在不断的努力中。近几年来中国环境相较90年代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自己从我做起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环境保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聂火云,杨学龙.《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2009.3 [3] 徐椿梁,闫勇.《“人类中心主意”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4]王锦.《中国环境破坏之特点及原因分析》
[5] 潘敏.《从全国人大会议的关注程度看当前的环境问题》
第五篇:3D打印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专家表示,要冷静看待3D产业,防止一窝蜂涌入,从而步光伏产业的后尘。
材料种类少、问题多
3D打印主要由设备、软件、材料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现在业界主要研究的是设备和软件,对材料研究还不够重视。”刘平说。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于3D打印,但目前主要以石膏、光敏树脂、塑料为主,这很难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工业级的3D 打印材料更是十分有限,目前适用的金属材料只有10 余种,而且只有专用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金属零件的打印需要。需要用到金属粉末材料的3D打印为工业级打印机,即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目前在工业级打印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可适用的材料成熟度跟不上3D市场的发展 第二,打印流畅性不足;第三,材料强度不够;第四,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与对环境的友好性的矛盾;第五是材料标准化及系列化规范的制定。3D打印对粉末材料的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氧含量、流动性等性能要求很高。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性的标准,因此在材料特性的选择上前期要花很长的时间。”刘平说。
价格高、研发难度大
根据不同的用途,金属材料制备的工件要求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比重小、具
有良好的可烧结性等。同时,还要求材料无毒、环保;性能要稳定,能够满足打印机持续可靠运行。功能应该是越来越丰富,例如现在已对部分材料提出了导电、水溶、耐磨等要求。另外,还有最重要的是经济性要好,简单说就是成本低,客户用得起。否则,很难 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及应用。
原材料价格降低的的途径只能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但这难度比较大,在一些特殊领域要求非常高。比如在医学应用领域要做到无毒无害的同时还要做到生物相容性等,技术要求非常复杂,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即独特的雾化工艺和雾化制粉设备也都是难点。没有大量的研发攻关很难解决。亚通公司在打印材料领域研发中已经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在雾化设备的国产化、独特的雾化工艺、雾化喷嘴设计的技术上都取得了一些关键性成果。
信息不对称、市场认可度低
“近年来,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对材料的成分、工艺性、杂质含量等都要求更高。”刘平表示。
亚通焊材是国内钎随着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专家表示,要冷静看待3D产业,防止一窝蜂涌入,从而步光伏产业的后尘。材料种类少、问题多
3D打印主要由设备、软件、材料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现在业界主要研究的是设备和软件,对材料研究还不够重视。”刘平说。
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于3D打印,但目前主要以石膏、光敏树脂、塑料为主,这很难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工业级的3D 打印材料更是十分有限,目前适用的金属材料只有10 余种,而且只有专用的金属粉末材料才能满足金属零件的打印需要。需要用到金属粉末材料的3D打印为工业级打印机,即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技术。“目前在工业级打印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可适用的材料成熟度跟不上3D市场的发展;第二,打印流畅性不足;第三,材料强度不够;第四,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与对环境的友好性的矛盾;第五,是材料标准化及系列化规范的制定。
3D打印对粉末材料的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氧含量、流动性等性能要求很高。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性的标准,因此在材料特性的选择上前期要花很长的时间。”刘平说。
价格高、研发难度大
根据不同的用途,金属材料制备的工件要求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比重小、具有良好的可烧结性等。同时,还要求材料无毒、环保;性能要稳定,能够满足打印机持续可靠运行。功能应该是越来越丰富,例如现在已对部分材料提出了导电、水溶、耐磨等要求。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是经济性要好,简单说就是成本低,客户用得起。否则,很难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及应用。
原材料价格降低的的途径只能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但这难度比较大,在一些特殊领域要求非常高。比如在医学应用领域要做到无毒无害的同时还要做到生物相容性等,技术要求非常复杂,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即独特的雾化工艺和雾化制粉设备也都是难点。没有大量的研发攻关很难解决。亚通公司在打印材料领域研发中已经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在雾化设备的国产化、独特的雾化工艺、雾化喷嘴设计的技术上都取得了一些关键性成果。信息不对称、市场认可度低“近年来,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对材料的成分、工艺性、杂质含量等都要求更高。”刘平表示。
亚通焊材是国内钎焊材料行业的核心企业之一,特别在粉体的制备技术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多年担任着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钎焊分会委员单位,也是多项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拥有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但是产品如何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仍然是个大问题。“主要是对国产材料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不够信任。”刘平说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企业普遍担心进口的国外机器比较贵,怕用国产材料损坏机器。关于这一点,刘平认为还是信息结构不对称造成的。目前国产高端材料在一定的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歼-15总设计师孙聪在两会期间透露,钛合金和M100钢的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歼-15 的主承力部分,包括整个前起落架。
需求促使企业转型
“国内的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单纯地拼价格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我们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采用高新技术占领市场。”刘平说。
3D打印材料中以金属粉末应用市场最为广阔。因此,直接用金属粉末烧结成型三维零件是快速成形制造最终目标之一。由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不同,因此成型的机理也各具特征,对金属粉末的性能要求也更为严苛。
目前仅德国的EOS公司能生产出有限的几种金属粉末,如:不锈钢粉、铝硅粉、钛合金粉,但价格是传统粉体的10-20 倍。“因此,这对于我们公司制粉研发部门来说正是一个契机,也是公司完成转型升级的一个先机。目前需要加强开展对现有材料的快速成形性相关研究,以满足快速成形技术的工业化需求。”刘平告诉记者。
“我们不可能永远用国外的设备,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国产化将会成为趋势。随之带来的首要变化必将是材料企业向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的水平发展。”刘平显然信心十足,“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金属材料的形态可能会越来越丰富,如粉状,丝状,带状。金属材料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生命力。”焊材料行业的核心企业之一,特别在粉体的制备技术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多年担任着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钎焊分会委员单位,也是多项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拥有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但是产品如何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仍然是个大问题。“主要是对国产材料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不够信任。”刘平说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企业普遍担心进口的国外机器比较贵,怕用国产材料损坏机器。关于这一点,刘平认为还是信息结构不对称造成的。目前国产高端材料在一定的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歼-15总 设计师孙聪在两会期间透露,钛合金和M100钢的3D打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歼-15 的主承 力部分,包括整个前起落架。
需求促使企业转型
“国内的材料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单纯地拼价格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我 们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必须采用高新技术占领市场。
”刘平说。3D打印材料中以金属粉末应用市场最为广阔。因此,直接用金属粉末烧结成型三维零件是快速成形制造最终目标之一。由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不同,因此成型的机理也各具特征,对金属粉末的性能要求也更为严苛。目前仅德国的EOS公司能生产出有限的几种金属粉末,如:不锈钢粉、铝硅粉、钛合金粉,但价格是传统粉体的10-20 倍。“因此,这对于我们公司制粉研发部门来说正是一个契机,也是公司完成转型升级的一个先机。目前需要加强开展对现有材料的快速成形性相关研究,以满足快速成形技术的工业化需求。”刘平告诉记者。“我们不可能永远用国外的设备,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国产化将会成为趋势。随之带来的首要变化必将是材料企业向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的水平发展。”刘平显然信心十足,“而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金属材料的形态可能会越来越丰富,如粉状,丝状,带状。金属材料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生命力。”
(材料瓶颈已经成为限制3D打印发展的首要问题来源:互联网)
当前3D打印发展尚不成熟,人们要对其有清晰的认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拴昌在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表示,3D打印目前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设计工具需进一步优化。
3D打印要求开发和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对于功能部件制造,需要新的工具来优化形状和材料性能,以最大化地减少材料使用和重量。对于非专业人员,需要开发出易于操作的设计工具,来进行产品设计。二是可用材料需持续拓宽。目前的可用原料还不多,正逐步从树脂、塑料扩展到陶瓷、金属,乃至最新的金、银以及强度极高的钛和不锈钢等材料。未来,仍然需要开发更多的材料,并深入研究材料的加工-结构-属性之间关系,明确材料的优点和局限性,为材料提供规范性标准。
三是生产过程需要加强工艺控制。为提高连贯性、重复性和统一性,需要建立装备认证标准,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内部监控和闭环反馈,如通过传感器提供无损性评估与早期缺陷检测,通过流程控制减少设备故障。为更好了解、预测材料性能和零部件功能特性,需要建立预测性模型,使设计师、工程师和用户能够估计零部件的功能特性,并通过调整设计达到预期效果。四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必要的监管。如利用3D打印,犯罪分子能够下载枪支设计软件,私下制作枪支,而且枪支很容易隐藏,可以躲过金属探测器。又如,3D打印的汽车方向盘如果在交通事故中失效,将很难确定事故中的责任方,失效可能是由于设计不足、制造不当、材料甚至是安装所引起的。此外,如果将3D打印技术用于生产人体的肾脏等器官、婴儿模型等,还将涉及到社会道德和伦理问题。
3D打印暂时还不可能替代传统的制造技术,只是一个补充,目前市场空间依然有限。3D打印发展初期要靠国家相关部门来统筹布局、合理安排,不能一哄而上,在有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根据效果进行推广。如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一些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积累发展经验。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清华大学等高校,在3D打印设备制造技术、3D打印材料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尽管已有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国内3D打印成本较高,多用于实验,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用3D打印替代传统制造业批量生产,从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来看都面临着极大挑战。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我国3D打印产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亟待破解的问题:
产业布局层面,3D打印技术路线和国家层面产业发展战略亟待出台。首先,3D打印技术没有被确立为国家主流制造技术范畴。3D打印技术往往被看作工业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国家对3D打印这一交叉学科的技术总体规划与重视不够。其次,3D打印产业培育的基础较为薄弱。3D打印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工业环境不配套等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上仍然对国外依赖较大;在应用方面,我国的3D打印产业分布领域也较为狭窄。
产业规模层面,3D打印行业共性标准没有建立,制约了大规模商业化。3D打印技术应用特征是小批量、多品种和个性化,这就凸显行业共性标准的决定性意义。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整合度较低,主导的技术标准、开发平台尚未确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还处于无序状态等等。可见,3D打印行业共性标准体系一日不建立,3D打印就一日不能大规模商业化。
产业支撑层面,3D打印材料供给不足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瓶颈。3D打印产业特殊性之一就是材料为王。耗材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国内有能力生产3D打印材料的企业并不多,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金属材料。由于国内3D打印产业还处于弱小阶段,过小的市场导致企业缺少加大研发投入的能力与动机,而且即便耗材研发成功,也存在规模化生产、材料配比等问题。
产业成长层面,3D打印产业的技术产品化开发滞后于国内市场开发。一方面,我国3D打印技术大多积淀在高校,代表一定实力的3D技术开发大多为清华大学等高校所掌握。但由于高校在技术产业化方面固有缺陷,使得这些技术的产品化开发还很不充分;已有的几家自主制造3D打印设备企业规模较小,研发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国内3D打印服务的市场开发由于进入门槛低而出现过度开发特征。虽然,他们迅速开拓了3D打印服务市场,但同时由于原发性创新与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也给整个处于孵化期的行业增添了风险。
(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源:电气自动化技术网)
现在,美国人将3D打印技术大量应用于关键军事领域。如,过去的航空母舰需要在特定的码头进行零部件的更换与检修,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将这种固定的模式打破。航母航行在任何公海上,装上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任何需要的零件并进行维修,这突破了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同样,在宇宙飞船上,一台3D打印机也可以解决飞船某个零部件出现故障却无材料维修的窘境。3D打印通过数字化的远程监控、遥控的维修方式,改变了整个产品的维护运动模式。有国外媒体曾经这样畅想过“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维修受损武器将变得十分轻松。技术保障人员可随时启动携带的3D打印机,直接把所需的部件打印、装配并让武器重新投入战场。”
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部调研显示,3D打印逐渐渗透于军事领域,将维修服务模式颠覆。它的存在正掀起一场真正的数字化革命,这种数字化方式把设计、制造、服务全面放开,因此,软件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巨大变革与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国内一些人将目光锁定在打印设备上,认为有精良的打印装备就可以将3D打印发展起来。但问题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适合于3D打印产品设计的设计模型以及精确地数字化分析、仿真软件,打印出来的产品也是不适合的。因此,目前的情况就是要对这个由3D打印引发的设计体系、设计方式和设计技术本身发展进行改进,包括软件技术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制造模式也将随着3D打印的发展而逐渐实现。我们目前还生活在一个批量生产的产品世界中,但是有了3D打印,高端个性化的需求与用户会越来越多,原本的传统设计方式、制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因此,通过互联网以及传感设备将数字化装备联网,这种数字化制造会走出工厂,制造会无处不在。
在航空领域,过去一架飞机的某个组成部分要做几十个零件,产品设计要先做工艺,再进行设计制造。现在这些环节都可以简化甚至消失,3D打印可一次性成型,导致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制造方式、服务方式都发生变化。
(中国3D打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