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1: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

第一篇: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

摘 要

幼儿正处于天真、爱玩、爱做游戏的年龄阶段,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真规律。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从游戏的价值,国内外游戏教育实践对比及其未来发展等,简单论述幼儿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 学前教育 意义

宜顺论文网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8-01-01上海教育出版社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 2004-12-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光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成功(教育),2011(03)

5、唐莉莉,《浅析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6、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心理科学,2001(06)

7、董旭花 《幼儿园游戏》科学出版社2009(08)

8、汪荃《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08)

9、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06)

10、广松由希子《我的第一本亲子游戏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第1版(2008年11月1日)

11、庞桂美,《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2)第6期

宜顺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浅谈幼儿户外游戏特征及发展价值

浅谈幼儿 户外 游戏的特征及发展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游戏在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在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成为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那么,幼儿的游戏的有哪些特征,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等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游戏的特征

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 学前儿童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手指小肌肉的也逐步发展,动作逐渐精细,能够实行一些手的操作活动。思维和想象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活动的需要、探索的需要、有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实物的需要、有与同伴合作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探索的需要。而游戏作为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玩具,有操作材料,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游戏能适合幼儿的需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积极的主动性。

(二)游戏是幼儿对实际生活的再想象 游戏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的生活,他们不但仅仅仅模仿,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象,形成新的形象。在游戏中,幼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形成新的情景。比如:把圆形纸片当成飞碟,把椅子当成汽车。同时,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功能。例如:把矿泉水瓶当成点滴瓶,把婴儿车当成超市购物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想象,真实体验,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得身心的愉悦(三)游戏是一种幼儿积极参与,并获得愉悦体验的活动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会玩不同的游戏,游戏适合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所以,能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悦。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加之游戏对幼儿没有限制的目标,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二、游戏活动的发展价值 (一)游戏促动幼儿身体发展 游戏能够促动幼儿的身体发育,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攀爬、钻等等游戏,锻炼了幼儿的肌肉活动水平,幼儿的肢体动作逐步协调,平衡水平得到提升。加之,幼儿在户外实行游戏活动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增强了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合水平,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

(二)游戏促动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会和同伴实行语言上的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水平和幼儿组织语言的水平。而语言游戏的展开,让幼儿在一种幽默、荒诞的氛围中,以一种机智的方式练习语法规则,例如颠倒歌。

(三)游戏促动幼儿想象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自由地想象游戏的情景,并会在游戏中把身边的物品想象成游戏中的其他事物。例如:把积木当成蛋糕,把瓶盖当成碗等。物的取代能够根据幼儿的想象变化而变化,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日益主动化和有意义。

(四)游戏促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幼儿在游戏中喜欢通过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例如在小年龄阶段,幼儿喜欢在娃娃家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从而体验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游戏的结构逐渐复杂,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例如在一些故事表演中,幼儿能够难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等;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能够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能够逐渐提升幼儿的鉴赏水平,感受的音乐作品中的美,而且能够创造美。同时,通过各种对各种游戏的体验,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消除一些消极的情绪,对他们实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了幼儿友好、自信、互助、爱憎分明、同情、责任等积极情感。

(五)游戏促动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就会思考角色的分配、选择什么材料实行游戏等问题。在益智游戏中,需要幼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猜谜语、五子棋等游戏都能够促动幼儿智力的发展。

(六)游戏促动幼儿社会交往水平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交往水平,学会了与同伴分享,互助协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通过这种交往,也构成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网络,幼儿逐步理解了周围的人和事物,掌握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同时,幼儿通过一些角色扮演,也了解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的职能,了解了社会的构成,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转化,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合水平。

总来说之,游戏是幼儿存有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如果说游戏对成人来说仅仅工作之余的”娱乐“和”消遣“,那么,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是他们童年幸福的源泉和快乐成长的阶梯。

第三篇:浅谈幼儿民间游戏教育价值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但能够促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民间游戏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趣味性强,种类繁多,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童年的欢乐!

当前,因为现代化玩教具的大量出现并推广应用,致使人们对民间游戏有所忽视,甚至被遗忘。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材料的限制,很多民间游戏还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深受幼儿喜爱。民间游戏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体质,让他们学会谦让、合作和友谊,促动他们主动性、独立性、社会性、创造性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个童谣说唱游戏,能够把它改编成体育游戏。首先把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前滚翻的动作(教师在游戏之前要做好安全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但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抬轿子”这个民间游戏,原本是两个小朋友相对,俩人双手相互交叉,让另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然后由这两个小朋友架着坐上去的小朋友走。因为此游戏存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幼儿会摔下来),我们就做了一些调整,如自制一顶轿子(可用大纸盒来做),让幼儿坐在里面,另两名幼儿就能够抬着玩了。这样既保证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又保证了安全。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理解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子顶个小猫小狗,一把抓住哪一个,抓住小老头,上街去买油,抓住小老太,上街去买菜。嗨,嗨,嗨---”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买的什么菜?”“买青菜”“买冬瓜”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但能够知道很多蔬菜的名称,而且通过扩展能够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实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水平。如幼儿要想玩《割韭菜》的游戏,就必须找一个或多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边唱童谣“割,割,割韭菜,两把小刀翻过来”边做动作。这时,他们必须同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展开游戏。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交往合作水平。

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实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所以幼儿必须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理解“6”的相邻数,就能够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 6 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 有两个好邻居,就是 5和 7,5 是 6 的小邻居,7 是 6 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幼儿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思维。

在玩陀螺时幼儿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用鞭子一抽陀螺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陀螺转得越快呢?与此同时,老师还能够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个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五、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石头剪刀布》《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水平,增强了明辨是非、准确评价的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其次,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 本文来自文秘 114 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所以,民间游戏的展开过程,能够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和作用还很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使之为幼教事业服务,让民间游戏在孩子们之间重现光彩,让民间游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好伴侣,让民间游戏体现出自身更大的魅力!

第四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内容摘要: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的自由表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在幼儿基础教育中的影响,论证了音乐教育在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提醒人们重视音乐教育,善待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和对大自然美好情感的呵护。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健康心理 情感

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建构健康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在音乐教育中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情感体验日趋丰富和复杂。幼儿如果有机会接触各种富有情感性的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他们的情感就会逐步变得丰富起来。

1、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陶冶幼儿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音乐是儿童生活的中的灵魂。”我们可以将音乐渗透进幼儿的生活当中,这不仅可以调剂幼儿日常生活,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取快乐的源泉。一切都从细微入手,如早上入园时,伴随着一首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快乐地向老师,同伴们问好,开始一天的美好生活;在幼儿的进餐时,为他们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让幼儿在宁静的氛围中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进食的效果;在饭后散步,让孩子哼唱安静、舒缓的歌曲,帮助他们慢慢进入到午睡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在促进与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2、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音乐有着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我认为好的音乐要能够通过其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美和蕴含的感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激励人的情感,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情”和“理”融为一体的认知教育。(1)教学的内容适宜幼儿。

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譬如,幼儿对事物的是非美丑的认知教育,通过艺术生动形象的、激励情感的获得审美感受并达到理性认识的认知教育,就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的多。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幼儿们轮流扮演了的小花鸭和小朋友,通过替换角色去体验不同的感觉,并培养敏锐的观察力。(2)教学的方式灵活多变。

幼儿园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结合唱歌、表演、游戏、律动等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学《小海军》时,我通过动作来表现解放军的威武和神勇,帮助幼儿产生联想来理解动作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动作,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歌舞活动带有视听效果,比较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好动、好模仿的需求。歌舞活动让幼儿有了最初的音乐活动的成功体验,它使音乐变得具体形象,是幼儿表达与宣泄的方法之一。在歌舞活动中,幼儿听、唱、舞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歌舞活动中,幼儿掌握了基本的走进音乐的方法。这些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音乐兴趣的产生,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除此以外,教师教唱歌曲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也可以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如:《小兔和狼》、《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性强,可以让孩子边唱边表演,边唱边学习,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3)与其它领域相结合。

艺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基础构件,又在艺术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通过整合,音乐活动和其它领域的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如在大班艺术综合活动中《胖胖熊和小老鼠》,是一节课将文学作品与打击乐演奏融合在了一起的综合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活动,从文学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提高语言发展能力,也不同于传统的节奏乐活动,为一首特色鲜明的乐曲编配伴奏,而是通过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打击乐演奏技能以及发展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潜移默化的探索各种声音,从中感知节奏美、表现节奏美、培养节奏感。再如,在健康活动《猫捉老鼠》的活动中,孩子面对“高山”、“河流”、“独木桥”等一道道关卡,纷纷面露惧色,不断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害怕。”但是当《黑猫警长》那雄壮、有利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都纷纷化身为勇敢的“黑猫警长”,不怕险阻,跟随这音乐节奏翻山越岭,追打坏蛋。所以说,音乐的作用很大,它就像一种良药,而不再是单纯的背景,它是鼓励孩子坚强、勇敢的催化剂。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事事不如人,体验成功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音乐作为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幼儿平等、民主相和谐的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很快的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表现出来。激发幼儿情趣,才能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尝试,使音乐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例如:当孩子大胆唱出第一句歌词,做出第一个动作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行”、“好样的”“你的动作真好看”之类)等积极性评价都能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又如在音乐游戏中,安排的一名怕羞的孩子扮演“鸡妈妈”一角色,在一片掌声中,她表演得特别好,她对自己的表现也很高兴。从此,总是找机会让她多在集体面前表演,现在她终于能大胆、主动地表现自己了。又如:组织幼儿进行歌词创编的活动时,刚开始,谁也不敢吭声,老师一番鼓励的话后“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行的”,幼儿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而当孩子们成功地创编或改编歌词时,他们就会产生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音乐家”了。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

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能使人获得成功,勇敢地面对挫折。在音乐活动中能使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并乐于参与各种探索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完美和平衡的人格。

三、在音乐教育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中幼儿习得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幼儿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1、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主要是指运用动作与人配合、沟通、共享空间。构成韵律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动作关系的判断,协调能力,情感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空间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如在韵律活动“三只熊”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缓慢、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可以让幼儿跟着音乐学大熊走路,要求边走边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表现出与他人相互点头、微笑、招手,做出亲热交谈的样子。幼儿跟着熊跳舞时,自由选择伙伴,两人一对,做出各种不同的配合方式。在跳音的部分,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手、肩膀、腿、屁股等部位轻轻碰伙伴三下。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的方法和乐趣。幼儿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表演“三只熊”的经验。因此,他们的合作协调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复杂了。他们能够主动追求和同伴一起律动的乐趣。

2、音乐游戏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的最好手段。音乐游戏具有合作性、规则性、创造性的游戏,由于它的特性幼儿间的合作是完成音乐游戏的前提,怎样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进行音乐游戏?教师选择游戏是很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一对一的合作意识不强,我们尽量选择集体性合作的游戏,如: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小朋友散步》、《碰一碰》等;在这类游戏中,游戏情节简单、角色单一,大部分游戏时间是幼儿集体合作,听着不同的音乐做着不同的动作,内向、胆小的幼儿也会在活波、大方的幼儿带领下同样可以感受游戏的快乐,他们逐渐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的感觉真好,这就是初步的合作意识形态的出现。到了中、大班孩子表现音乐的能力会逐步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幼儿显现出较强的表现能力,这类幼儿他们对于“一窝蜂”的游戏形式不感兴趣,他们需要有层次的游戏,有主角和配角的游戏,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如:中班游戏《熊和石头人》、《找小猫》大班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狮王进行曲》、《戴眼睛的苯老狼》等。这些游戏主角和配角很明显,主角(熊、猫妈妈、狮王、苯老狼)需要有一定表演能力而且音乐感较强的幼儿来表现,虽然有了主角的精彩表演,但是没有配角的配合音乐游戏不会成功,随着音乐的情节逐渐的复杂,主、配角都需要随着音乐的情节来表演游戏,从而达到游戏的合作成功,体验游戏的愉悦。

3、合唱活动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合唱是集体合作的简单形式。合唱中,每个幼儿都要适当控制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的声音协调才能使整体的歌声悦耳动听。当有了一定合唱基础后,就出现了领唱、轮唱、小指挥等个体与集体之间合作的比较复杂的演唱形式。这样的演唱形式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又提升了一步。在合作合唱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倾听歌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感受到什么声音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和谐的,最后达成共识。因此,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秩序感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会按照一定规则来活动,同时也要求参加者明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音乐教育中的秩序表现为: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养成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乐器、道具和其他有关设备负责,对活动场地负责的基本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等。如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幼儿时期的音乐教育并不是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幼儿全方位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卓娅编著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邵瑞珍主编 《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摘 要: 关注幼儿发展,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有效的指导与评价,能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幼儿的游戏反映了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和促进了自身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域游戏 美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区域游戏无疑在这方面更符合这样的指导要求。游戏是幼儿用已有经验表现的活动,怎样的游戏活动才是好游戏?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样的游戏材料反映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怎样的材料投放才能够更好地支撑游戏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致总是最持久,幼儿的创作欲望此起彼伏。幼儿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形成幼儿美工活动的特殊方式。他们不会完全按眼睛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事物,而是用自己的童心感受事物,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式表现事物。他们的作品既是幼儿自身想法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感知、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有模仿,又有创作。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体现出多方面教育功能特征。[1]现结合实例谈谈我园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幼儿园美工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游戏。[2]因为美工活动的游戏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看又好玩,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玩具,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和有序的操作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

一、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

我园班级内美工区的设置点多选择靠近水源、采光良好、有较大面积墙面的地方。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同时还兼顾空间位置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做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以外,还提供开阔幼儿视野的展示区、欣赏角,充分利用空中、墙壁和地面三维度的展示空间,将孩子的作品进行悬挂、平面粘贴、立体陈列展示。每次活动过后,总会有许多孩子在展示区中流连忘返,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学习。在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时候,这里总是能听到孩子们自豪的介绍声。孙浩天小朋友平常在班级里总是不吭声,但是在展示区里,则能够见到他小声地向介绍同伴,大声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作品,展示区真正成了促使孩子们表达情感、表现能力、获得发展的天地。

在美工区的设置上除了要考虑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外,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3]

二、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减退。因此在美工区中,材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让“死”材料活起来,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让材料“会说话”,支持幼儿“个别化”需求。

教师在搜集和选择各类型材料的同时要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区域游戏中需要的材料,这样可以通过孩子的参与增进他们与材料的情感,激发他们使用材料表达、表现的热情,更好地投入操作活动中,从而在操作中促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创造。

游戏材料的形与色能够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能够替代他们想象世界中的东西。[4]如在小班美工区域《花儿朵朵开》中,教师提供了酒瓶、皮球、枝丫、纸黏土等材料,其目的是让幼儿在重复练习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空间的合理布置。操作形式的变化重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了因重复练习分泥、团圆、粘等手工技能而使幼儿产生枯燥感。重复性的行为也在自发性的练习中巩固着幼儿的发展。随着幼儿相应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之后,增加了搓水滴形、按压的技能练习,让幼儿感知、创作花朵的不同形态。小班的孩子们专注地重复着分泥、团圆、搓水滴形、按压等技能动作,乐此不疲地让形态各异的花儿绽满枝头。活动结束后将幼儿的作品与废旧物品组合,悬挂在活动室的悬挂梁上,既是展示,又是装饰,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让幼儿的作品参与到班级环境创造之中。

通过对低结构的材料、开放式的材料的操作,在过程中探索出多层次玩法。强调材料的简易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达到材料虽简单,但价值不简单的活动效果,实现幼儿和材料的充分互动。如在开展大班美工区域活动《有趣的布粘画》及中班美工区域《剪剪吧》时,我们和孩子一起搜集生活中各种可剪的材料的技能,培养幼儿巧妙利用材料。将剪、贴、构图与想象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创造性活动能力,用不同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材料。

如在初次进行《有趣的布粘画》操作时,教师投放的是相同材质的纯色(不同颜色)布块,幼儿按照布的颜色,自己剪出各种形状组合粘贴。当幼儿熟练掌握技能后,教师投放了更多的不同材质及带有各种图案的布块及各种其他可剪的材料和彩笔等辅助工具。引导幼儿利用布块上原有的图案进行剪贴、组合,让幼儿在自己粘贴好的作品上进行想象添画。在《剪剪吧》中,孩子们在掌握了直线剪、弧线剪、斜线剪、镂空剪的基本剪法上,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用对称剪纸、折叠剪纸、非对称剪纸等多种技能进行剪纸活动,以增强剪纸的丰富性。同时利用丰富的辅材,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及灵感和趣味性。如利用不同作品来装饰纸杯、瓶子、纸盘、盒子等,形成具有现代立体效果的艺术作品。在这里,孩子们是“美”的设计者、创造者,孩子们的个性和想象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用丰富的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材料更换投放的时机。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过多、过杂的材料一同投放,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但容易造成幼儿的分心。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觉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变化,有计划地及时替换和更新。提供材料时还要注意结合阶段目标,做到有目的、有层次性的投入,避免无目的地全盘端出,令孩子们无所适从。如从大班主题活动《人们的工作》延伸出来的手工区活动《缝的工作》,孩子们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纸上刺点的练习——纸上缝直线、缝斜线、圆形——用绣花绷子绷纸练习上下穿缝简单图案——在海绵纸上练习上下穿缝——在布上进行平面缝制——用无纺布将两面缝制在一起、加入填充物,进行立体缝制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孩子们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当一件件缝制作品完成时,喜悦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他们的作品被悬挂在班级的diy小屋里,被悬挂在走廊中装扮班级环境,被投放到其他区域中循环使用,离园时每个孩子都会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调整投放材料,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游戏的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不断递增材料难度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5] 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常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但这个规则应是为幼儿更自主、更快乐地活动,而不是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限制。如小班美工活动《撕纸粘贴》,第一次活动后,老师发现有些未用完的碎纸被扔得到处都是,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可孩子们还是会到处乱扔。再次开展此类活动时,教师准备了两个纸盒,在纸盒上贴上了小羊的图卡,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将地上的“草”(碎纸)拔起来喂小羊宝宝。

三、有效的指导与评价,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

在美工区创设与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随着孩子的需求,灵活转换各种角色,使环境和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教师既是策划者、组织者,又是材料的供给者及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激发幼儿进入游戏活动的兴趣,并观察、分析其兴趣、能力及需求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计划,补充、调整材料及环境。如在开展美工区域《创意纸绳》时,考虑到因纸绳制作较慢而粘贴较快的因素,在晨间活动等时段,幼儿会搓制一部分成品纸绳,投放至区域待用,而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将《创意纸绳》区域分为两部分,一区:搓绳,二区:纸绳粘贴画,这样以连续性的形式呈现区域活动内容,保障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观察者与诊断者,这里的观察并非是简单的“看”,而是把观察的重点放到孩子们的发展上,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现象,观察、捕捉幼儿能否运用已有经验与技能进行新的探索活动,及时“诊断”幼儿的“不足”之处,适时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建议或点拨。做好一名“引路人”,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创作,和幼儿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教师“助推”式的引导促使幼儿发展得更好。如美工区域《创意纸绳》,它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将皱纹纸制成纸绳、纸团、利用点、线等各类造型,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参与。在幼儿掌握了纸绳的搓制方法和用弯绕、曲直、按压等基本方法粘贴成画的步骤和方法后,进行自主创作表现。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画面时遇到了瓶颈。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体验,在造型设计时利用纸绳的松紧使画面的线条出现粗细变化等技能。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或两两合作的方式完成大幅装饰画作品,在共同商量作品造型方面着重引导。在单纯的美工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在互相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乐趣。

在多种形式的评价环节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欣赏者,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欣赏的方法,不以像或不像等语言来进行单一性语言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保护与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他们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不是用成人的眼光,从成人角度,而是从幼儿的角度阅读、理解他们作品,用幼儿的眼光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中表达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从理解与尊重出发,接纳幼儿的表达,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帮助幼儿学习评价自己,欣赏他人,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展示区为孩子们的自主评价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敢说、想说、可以说的空间环境。他们通过相关观看、讨论,得到了影响和启发。

教师对幼儿作品的重视是对幼儿能力的一种肯定,使得幼儿的努力和创造体现出相应价值。除了进行展示外,还可作为教、玩具使用,作为礼物送给家人。结合妇女节,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孩子运用纸黏土进行造型创作,星形、心形、花形、蝴蝶、草莓、草帽„„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串联,有的制作了挂坠,有的制作了手链,有的制作了钥匙扣„„离园时当妈妈们接过孩子们感恩的礼物、祝福的礼物时,那一刻我们都被感动了。

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发展,观察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活动,追随孩子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用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创意,区域活动才能够真正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开展出高质量的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经验,体验乐趣,并自主地、自由地、快乐地获得发展。

下载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游戏的价值及其发展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戏与幼儿发展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游戏与幼儿发展》学习心得 利州区民族小学 xxx 2014年9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x月秋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而且对《指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王月秋老师从正确理解幼儿园的......

    幼儿游戏与发展论文

    康 宝 幼 儿 园 游戏与发展论文 专 业:学前教育 姓 名:张 番 日 期:二0一四年六月十一日 游戏与发展论文 目录 第一章 游戏与发展概述………………………………………………4......

    浅谈幼儿民间游戏的社会性教育价值

    浅谈幼儿民间游戏的社会性教育价值 摘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

    浅谈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进行的是自主、自愿、自由、自我满足的活动,游戏可以令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又使幼儿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发展;游戏还能激发幼儿产......

    浅谈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

    聚焦手指游戏 拓展教育功能 ——漫谈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义乌绣湖幼儿园 任丽娜 【摘要】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

    幼儿游戏

    游戏规则 《我在做什么》:一人做动作,其他人猜他在做什么,谁猜对的多谁为获胜。(共三轮游戏,每轮三组人,每组两人,每轮游戏五题) 《表情秀》:表情十连拍,共三轮游戏,每轮五人。每轮游......

    幼儿游戏汇总

    游戏名称:跑跑追追 目标: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准备:宽阔的场地。 玩法:幼儿四散站在场地上。游戏开始,大家边四散跑边说:“跑跑追追,跑跑追追,叫到谁,谁来追。”说完教师任......

    幼儿游戏

    重庆市第一届“职工网球”邀请赛 一 活动引言 网球运动诞生于1873年,一百多年来,网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断发展的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观众。如今,它已经风靡世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