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悟情
读中悟情
读中联想
读中积累
——珍珠鸟教学反思 树人镇中心小学校 江昌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已不单单是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对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喜爱、赞美去读,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四、在说中体会。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在快乐中歌唱;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是一盏灯,——————————------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信赖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热”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第二篇:品词析句 读中悟情
品词析句 读中悟情—《郑成功》备课参考
关于课前备课的思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6课《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由于这段历史离学生实际比较遥远,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备课组决定以介绍ㄍ迨肥滴黄瓶冢銮垦母行匀鲜叮牙吩傧衷谘媲埃佣斫饪挝淖骱闷痰妗T诖嘶∩希プ≈氐愦示洌赶钙范痢⒏形颍羁汤斫饪挝哪谌荩惺苤3晒Π竦某绺呔瘢嘌陌饕迦惹椋岣哐挠镂男扪脱坝镂牡哪芰Α?/SPAN> 第一次试教:
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2、出示句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四~六自然段。
1、课文写了他两方面的功绩,我们先来看他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2、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在收复前,郑成功做了哪些工作?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3、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工作?
4、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5、看到这些,心里会想些什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6、战斗终于响起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7、找句子,用直线画出郑军官兵表现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敌舰队的表现。再同桌交流一下: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全班交流。
8、装甲如此坚固的荷兰舰队在郑成功官兵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充分说明了什么?(郑军的勇猛善战,训练有素,志在必得)
9、当郑成功的军队凯旋归来时,台湾同胞是如何表现的?(慰劳,酋长要见郑成功,老百姓欢庆胜利)
10、郑成功也表现了汉族人民礼尚往来的友好礼节。(赠送了绸布、烟草)
11、齐读,读出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七~八自然段。
1、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又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呢?
2、指名读第七、八自然段。(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3、人民生活变好了,孩子们有书读了,这都是谁的功劳?(郑成功)是啊,汉族将领郑成功的举动使得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真不愧是——“民族英雄”啊!
四、小结(略)
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学反思: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能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郑成功建设台湾、收复台湾的爱国热情,但过多的讲解把原本完整的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老师的讲解虽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生完全被老师牵制着,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同样,因为没有让学生细细地品读,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第二次尝试:
一、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郑成功取得了哪些历史功绩?指名回答。
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2、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四~六自然段。
a)郑成功下定决心要收复台湾,如果你是他部下,你会建议他如何去做呢?(我会建议他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郑成功是如何准备的呢?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c)他为什么要这样做?(1、这样才能保证战斗的取胜。
2、说明他志在必得。
3、说明他下定决心要把台湾收复。)d)能用你的朗读把他的这种想法告诉大家吗? e)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庞大的舰队,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舰队威武
“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士气高昂
看到这些,心里会想些什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f)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是谁训练出来的?能把这样的气势读出来吗?
g)如此出色的军舰队都是郑成功训练出来的,你来夸夸郑成功!(出色的军事才能)
h)战斗终于响起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i)找句子,用直线画出郑军官兵表现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敌舰队的表现。再同桌交流一下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全班交流。(郑军勇猛善战,敌方狼狈不堪)朗读体会。
j)装甲如此坚固的荷兰舰队在郑成功官兵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充分说明了什么?(反面衬托出郑军官兵英勇善战,训练有素。)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k)当郑成功的军队凯旋归来时,台湾同胞是如何表现的?(慰劳,酋长要见郑成功,老百姓欢庆胜利)想象一下他们是如何慰劳、欢庆的。
l)郑成功也表现了汉族人民礼尚往来的友好礼节。(赠送了绸布、烟草)
m)齐读,读出热烈的气氛。
三、学习七~八自然段。
a)正当台湾同胞们为赶走荷兰侵略者高兴的时候,不禁又犯了愁,你知道他们在愁什么吗?(生活贫苦,孩子们没书读)
b)郑成功早就想到了,他又决心帮助台湾同胞建设台湾,他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c)人民生活变好了,孩子们有书读了,这都是谁的功劳?(郑成功)是啊,汉族将领郑成功的举动使得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真不愧是——“民族英雄”啊!板书。
四、小结
a)完成板书,小结。b)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延伸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象郑成功一样的民族英雄,可后请查阅相关历史故事,下一节课准备口头介绍。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感情。跟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师在朗读指导上明显地到位了。如:能用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告诉大家吗?再如:我们一起来读出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训练有素。教师没有在朗读技巧上作过多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揣摩,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真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件事不是很熟悉,对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是很了解,所以给人留下纸上谈兵的感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教学尝试。第三次尝试:
一、启情激疑,读中置境
1、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郑成功的哪些历史功绩? *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2、“收复”这个词的意思是?(请学生做个动作表示)
3、在当时,收复台湾是件简单的事吗?(师生辩解)*简笔画台湾的地理位置
4、过渡:的确不易呀!可郑成功是怎么说的?(学生自由阅读)
二、设疑铺展,读中悟境
1、课件出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你们理解这两句话吗?(学生交流,体会其爱国情感及收复台湾的决心。)
3、“横行霸道”在文中指?(学生联系上文、课外知识回答)
4、指导朗读。
5、说则容易,做则难呀!为了对抗强大的侵略者,郑成功在厦门„„(引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6、工夫不负有心人,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学生自由阅读第四自
第三篇:读中感悟 创新悟情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送太阳”游戏(课件)。按课文内容,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拖送到四个季节的图片中去。(可以请学生上台亲自操作)
(2)、奖励相应的太阳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太阳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指导学生研读好哪段。(课件随机展示画面)▲第一小节
(1)指名读(“绿绿的太阳”,读得可真好?你喜欢吗?想不想读?)-指名读。
(2)这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是啊,夏日,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把大地都烤热了(出示“夏日炎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假如有一个绿绿的太阳那该多好啊!那么大地将是一片清凉,多舒服啊!小朋友,你们感到舒服吗?愿不愿意通过朗读把这舒服的感觉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让我感到丝丝凉意,我也想读读,谁愿意和我一起读啊!(齐读第一节)
(注:那绿绿的太阳如果挂在冬天,你喜欢吗?可跟进教学第三小节)
▲第二小节
(1)谁喜欢这个金黄的太阳?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2)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
随机出示:果园里,果子熟了。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读好“熟了”一词,随机指名读并进行评价。
③齐读句子。
(3)你们看,金黄的落叶正忙着邀请小伙伴,去果园品尝水果呢!(放录像)
(4)这一张张飞舞的落叶就像是一张张请柬,来到了我们小朋友中间,谁是那金黄的落叶?(师生互动表演,给学生戴上落叶头饰)
①师说:落叶妹妹,你好!我是小鱼姐姐,听说果园里有许多果子成熟了,你能向我介绍一下吗?(生介绍)
②师说:哇,有那么多好吃的果子呀!你能不能邀请我去果园尝尝水果?(生发出邀请)
③师说:谢谢你的邀请!
(5)落叶妹妹,你瞧,你的小伙伴们都来了,你快去邀请他们去果园吃水果吧!(生生互动表演)
(6)谁也愿意做这片金黄的落叶?那就到四人小组去演一演,一个人演落叶,其他三个小朋友演他的小伙伴!(四人小组表演)
(7)小伙伴们,落叶这么好客,我们赶快用朗读来回报他的这份盛情吧!
出示: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8)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这红红的太阳,谁喜欢呀?(指名读)
(2)出示“漫天飞雪”的景象,此时你又有什么心愿?(自由畅谈-指导朗读)
(3)冬天,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的,多希望有个红红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小画家就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一起去感受一下冬日的温暖吧!(齐读这一节)
▲第四小节
(1)这个彩色的太阳,谁来读?(指名读)
(2)春天为什么是个多彩的季节?(自由畅谈)
(3)是的,春天,太阳就是彩色的,她照在了草地上,小草怎么了?
①出示:春天,太阳是彩色的。
她照到草地上,小草()。(指名说说)
②它还会照到哪里?
出示: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汇报交流)
(4)这彩色的太阳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你们看(出示一组图片),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词来赞美她?(指名汇报,随机出示词组)
(5)把学生说到的一组描写春天的词组都出示(预设如下):
柳绿花红、和风细雨、莺歌燕舞、蓝天碧野、冰雪融化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万紫千红、山清水秀
(6)齐读以上词组。
(7)春天真美啊,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这个彩色的太阳所带来的多彩的春天的吧!(齐读第四节)(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灵活组织教学的引导作用,效果很不错。)
五、拓展性思维过渡:多美的太阳,多美的心愿!小朋友,你们心中有什么心愿吗?用你手中的彩笔把他画出来吧!
1、学生自己画。
2、作品展示
3、仿照课文,联系所画的太阳,说说“我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我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在他们的心灵,画出的不仅是太阳,而且是希望和憧憬,只有让学生把所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交流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读中感悟 悟中升华
读中感悟 悟中升华
《金蝉脱壳》第一教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了解《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的大意。
2.会读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并能知道有哪些字书写时要注意。
3.从第四节中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和重点。
一、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我们前面所学的《所见》这首诗吗?
生:记得。
师: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师:谁知道诗中的“鸣蝉”是指什么?
生1:诗中的“鸣蝉”是指鸣叫的蝉。
师:你们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吗?
生2:我知道蝉在夏天出来鸣叫。
师:你们还了解什么?
生:不了解。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有关蝉的文章。
师板书课题: 7金蝉脱壳(qiào)(板书),设计意图:壳是个多音字,教师在板书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一是把壳(qiào)的音注上;二提示学生壳是多音字,在课题中读壳(qiào),文中其他的地方读壳(ké));三提醒学生注意壳的写法,上面是士而不是土。师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你们知道金蝉脱壳的意思吗?
生3:金蝉脱壳就是蝉脱壳。
生4: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师:说的很好。
师及时出示《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知识介绍。(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这里面包含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既增加了课外知识,又拓展了视野。
二、新授
师:好,现在我们自读本课课文,看一看金蝉是怎么脱壳的?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
师看绝大部分学生已读完,提问:刚才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你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
师出示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学生个人读,集体读。
师:现在我们把书打开到38页,描红生字。在你描红时,请注意观察哪一字最容易写错?
生描红后,说出他(她)要注意的字。(配、搜等)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这里安排学生读生字词,描红生字,就是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描红当中就有我想要提醒学生的“搜”。看来学生确实是挺聪明的。对于这种学生我大力表扬了一番。)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播放金蝉脱壳的短片,并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金蝉脱壳的短片,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课前经过调查,蝉原本是农村孩子熟悉的昆虫。但由于我们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孩子的家居住在集镇或小区,再加上独生子女,家长不许他们乱跑,他们已不怎么了解蝉的生活习性了,所以有此安排。是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为了烘托气氛,我把不恰当的音频删去了,自己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朗诵。
师:你觉得金蝉脱壳的过程怎么样?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一下吗?
(快速浏览课文)
生: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师板书: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师:书中哪一节是重点描写脱壳的过程的?
生:第四节。
师:自读课文,找出脱壳的过程可分为几个环节?
生:背→头→脚→尾
师:在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情景?
生:蝉尾出壳的情景。
(多媒体出示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第四、五节是重点,我直接切入,让学生们在读中感悟出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打破了以往的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
师:齐读,想一想通过哪些描写看出来是最有趣的?
生:动作的描写。
师:请找出有关的动词。
生陆续找出:抖,伸,仰,扑,抓,抽......(多媒体陆续把学生说的动词加上着重号)
师:现在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动作,再读这段文字,你会体会到什么?
生5:我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蝉像人一样的聪明。(板书:聪明)
师:说的真好!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5:蝉儿能把这些复杂的动作做的像运动员一样熟练,自然协调,真是了不起!
师:蝉确实很聪明,你也很聪明。你能给我们示范着读一读你是怎么读的呢?(生5声情并茂的读起来)
师:他读的好不好?
生齐声说:好!
师:我们也像他(她)那样读一读。
生齐读......师:在读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生6:我觉得蝉儿很痛苦。(板书:痛苦)
师:为什么,你觉得蝉儿很痛苦?
生6:因为它很小,当然力气也很小。做这么些复杂的动作,很费力。所以它痛苦。
师:你说的也对。你能说出从哪些动作中体会到的?
生6:我是从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这句中的“使劲的”,还有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蝉壳中的“静静地趴在,过了好一阵子"这些词中体会的。
师:你来读一读蝉儿很痛苦的样子。
(生6读,并且在语调读出了很费劲的语气)
师:给他(她)鼓鼓掌!(几个听课的老师也鼓了掌)
反思1:蝉儿很痛苦。这是我在预设中所没有想到的。听课老师的掌声也是意料之外的。学生说的也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只能让他(她)说出个原因。看来我们在预设时,应多从小孩子的角度着想,或许奇思妙想就从这儿产生;或许出人意料的精彩在这儿闪现。
师:你们还有什么体会呢?
生7:我从“依依不舍”这个词中读出了蝉儿有点舍不得自己的壳。因为蝉壳也是它身体的一部分,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板书:恋家)
师:蝉儿很爱惜自己的身体,也爱自己的家。我们应该不应该向它学习呢? 生齐说:应该!
师:我们再齐读,把大家的体会都读出来。
反思2: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大家已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次比哪一次读得都好。看来引导学生悟比教师的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师:我们试着背一背呢?
生自读,试着背诵。
(教师过了几分钟后检查,效果不是太理想。)
反思3:之后,我想了想,原因是留的时间过短,只有区区的两三分钟。如果留个四五分钟就肯定有所改观。
师:在这一节中,还有哪些地方的描写使你感到神奇有趣呢?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生8:我觉得蝉脱壳时,颜色有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感觉蝉儿像个魔术师。(板书:魔术师)
师:说的真好,比喻的也恰当。蝉儿真像个魔术师。把掌声送给他
(她)!
生齐鼓掌。
反思4:学生在鼓掌时,我发现被表扬的同学美滋滋的。为什么小孩子喜欢上公开课。无外乎,一是:能露一手;二是:能当那么多老师的面得到表扬。看来我们平时的上课,是应该多称赞他们,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师:还有吗?
生9:我觉得这句中“接着,头钻出来,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钻”字用的好,作者把蝉儿描写的像小朋友一样,既调皮又可爱。(板书:调皮可爱)
师:你能把蝉儿的调皮可爱的神情读出来吗?
......师:蝉儿出壳的情景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作者描写的好不好?
生齐说:好!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的这么好?
生10:因为他(她)善于观察。
生11:因为他(她)敢于探索。
师:说的太好了!为什么我们平时的作文写的枯燥无味?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观察与探索。生活中有很多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
(出示巴甫洛夫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齐读)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为我们的作文找素材。这是每个教师都想做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利用在情景中实施教育,否则便是空洞的说教,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师:前面大家说的都很棒,让我们再一次领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再一次出示金蝉脱壳的几个精美图片)
设计意图:出示金蝉脱壳的几个精美瞬间图片,意在加深学生的印象。领悟作者描写的高妙之处。
师:《金蝉脱壳》这节课我们就探索到这里,有关其他的神奇有趣,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三、作业布置
1.课内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有关第四节的习题。
2.课外作业:对你喜爱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可以几天后完成)
设计意图:课内作业是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了巩固重点。课外作业是让同学们小练笔,激发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描写。
附板书:
7金蝉脱壳(qiào)
神奇有趣:聪明恋家
奇特动人:魔术师 调皮可爱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我在本校《秋实杯》赛课时用的教案。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打破常规,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部分。让学生熟读重点部分,在读中感悟,悟中升华。设计的意图基本达到了,学生们也感悟的非常好,课中有好几处令老师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在闪烁。看来我们平时的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确实需要改进。
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做得不够到位。
一:学生读的时间不够充裕,这就影响了大部分同学的感悟。从他们发言的人数中可以看出,占全班的比例较小。新课程理念中,关注绝大多数,本节课做得不够好。
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次数较少。评价是体现学生价值的一种形式。如果只是注意了教师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评,那么长此以往,学生也只在乎教师的评价,这对于学生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三:时间不够用,表现在课的结尾匆匆忙忙,课堂上没有一点时间让学生们做练习,充分地消化吸收新学的知识。这样肯定会造成一些学生不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对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利。
改进方法:利用预习案,把前面的导入部分解决好,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感悟,去互相评价,去完成作业。真正意义上,把课堂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
第五篇:《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以读悟情)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以读悟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3)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2.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
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2)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
“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3)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4)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质疑问难
/ 3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朗读。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背诵课文4—6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
(1)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完成课后第四题。
(2)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2.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
3.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 3
(1)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讨论自学。
(2)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1)“向往”是什么意思?
(2)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3)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4)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训练朗读。
3.小声读第6自然段。
(1)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2)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1.练习背诵。
2.课后小练笔: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