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时间:2019-05-12 03: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第一篇: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

——《纸船和风筝》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设计理念: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洁生动,童趣盎然,故事性强。童话所独有的优势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文章的生动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为引发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空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会让学生对如何对待和处理朋友之间的友谊有所认识和体悟,进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板画激情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读准字音,并随机组词练习。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卡,引导学生认读,并抽取部分词语进行口头造句练习等,检验学生对课文新词的理解运用情况。

【对生字新词的复习,不单单是只要求认读,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求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目的。】

3.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结合文中插图,想一想:本文具体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画,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重点研读,诵读悟情

(一)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多音字“漂、扎”的读音,区别“漂”与“飘”的字形和用法。(2)课件出示第3和第6自然段的句子。

①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看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熊和松鼠当时的什么心情?(惊喜、快乐)

②哪个词直接描写了他们“特别高兴”?仔细体味“乐坏了”“也乐坏了”的意蕴。

③请大家带着体会到的心情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播放轻音乐,学生闭眼想象小熊和松鼠欢乐相处的情景,在音乐声中分享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感知内容,体味文本的感情基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学习7~11自然段

1.用心轻声朗读7~11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学生自由回答、评议。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角色体验,再读第8和第9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小松鼠或小熊,体会一下他们吵架之后的心情。(难过、伤心、孤独、失落)

3.引导学生区别“很难过”“也很难过”所表达的不同意思。4.用“难过”进行换词训练。

出示句式:小熊很 ,松鼠也很。(让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说完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可以填“伤心”“孤独”,也可以填“失落”“后悔”)

5.随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读出小熊和松鼠的伤心和孤独,语速宜慢,要饱含深情。

6.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松鼠为什么哭了?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再次和好时的兴奋与激动。引读:

师:因为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所以—— 生:小松鼠高兴得哭了。

师:因为小松鼠又可以得到小熊的祝福了。所以—— 生:小松鼠高兴得哭了。

7.课件出示“纸船启航、风筝纷飞”的感人一幕,师生共同为他们的友谊祝福。

8.轻声播放《友谊之歌》,学生选择伙伴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回味友谊。【通过角色体验读、轻声读、齐读、默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凸显低年级段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三、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和亲人、朋友、同学闹过别扭?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联系生活自由说。)

师总结:是啊!生活中,我们难免与周围的亲人、朋友、同学等发生矛盾、闹别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包容、谅解、真挚的心,就不会失去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就会永远拥有朋友,拥有友谊。【“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创设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共鸣的教学情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进行深层次的体验感悟,启迪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指导写字,夯实基础

1.指导书写“祝、福、扎、抓”四个字。2.展示、交流、评价。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2.找与你闹过别扭的好伙伴,并主动与他和好。教学感悟:

《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本堂课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朗读训练。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重点,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以自己感悟为基础,采取自由读、轻声读、默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落实“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教学中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抓住“乐坏了”、“很难过”、“再也受不了了”“高兴得哭了”等重点词句,让孩子在朗读中体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是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较详细,而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约含蓄,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延伸的空间,本堂课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想象,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人文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个较好的体现。

(1)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友谊带给双方的快乐。如在1-6自然段中的想象说话——“小熊和松鼠还会在风筝和纸船上写些什么?” “小熊,你想在风筝上写什么?”“小松鼠,听到小熊的祝福,你想说些什么呀?”“小熊,你还有什么高兴的事儿要告诉松鼠吗?” 学生在对话中搜集小熊和松鼠在交往中快乐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友谊所带来的美好。

(2)利用想象说话,感受心理变化。如,当他们友谊破裂时,本堂课利用空白,让学生进行补“白”。“小熊坐在树底下,望着满树的风筝,看着看着,它不禁想起了„„ 他想„„” “其实松鼠望着屋顶上挤得满满的纸船,也有很 4 多话想说。他真想说„„” 让学生扮演小熊、小松鼠,体会两者当时的思想变化,学生感悟到了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对友谊的渴求。

三是以情激情,以情导情。

教师以浓浓情感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以情生情,以情促知,以情导情,知情并育,力求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浑然一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本堂课在阅读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在语文教学中,本堂课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整堂课努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与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和小动物们进行心灵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还结合情境理解文中的词语,引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得以体现。

第二篇: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披文入情 诵读悟法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感想

盐城市冈中小学 徐海霞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较有特色的一篇文章。文本讲述作者照料生病的母亲,因护士换床单抱起了病重的母亲。母亲略轻的体重唤起了作者儿时的回忆,忆及母亲的种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作者抱着母亲轻轻摇动,两行热泪从母亲的眼角滑落下来······

文本的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明暗两条线,穿引全文。明线以“抱母亲—忆母亲—报(报答)母亲”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暗线则是以作者心理跌宕起伏,层层推进来推动情感的涌动。“吃惊、难过 愧疚”是作者对母亲一生为家庭默默奉献的情感线索。作者从不了解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独自一人承担重担,到自己成年后没能为母亲分担重担而愧疚不已。

教师需要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起伏。文本中一处细节,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是作者情感的“泉眼”,要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之中,品悟、揣摩词句,寻找”源头活水”,推己知彼。

怎么教这课呢?在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实录。他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启发。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紧抓情感线索选择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在这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一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后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抓住三个没想到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找能解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我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于是找出了下列三个句子: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C、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当读到“每个母亲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这一句话时,我先问学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动情地问到:“每个母亲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的母亲又都是怎样过来的,你们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吗,想到了母亲的哪些事?”课堂上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后,学生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调皮的袁鑫说到生病时妈妈照顾他时的情景,说着说着竟说出了眼泪;丁康说起了“妈妈吃鱼头”的事(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蒋雯丽说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的辛苦经历;王楠说起了妈妈剔自己吃过的鸡腿骨头上的肉的事,由此她认识到了自己真是太浪费了„„学生说得很动情,此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我相信学生懂得了母亲的爱,懂得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他们以后会更体贴自己的父母的。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对人的终身发展意义不容置疑。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巧妙无痕的加以引导渗透,在引导学生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时,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

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学生深入文字,领会文意,真正理解了儿子难受的心情。

第三篇:感 悟 亲 情

感 悟 亲 情

——“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我们走入自己内心,探索表达冲动的缘由,细思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灵的深处……]

一、活动背景:

第五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浓浓亲情的美文,鲁迅的《风筝》在误解和冲突中表达手足之情; 《羚羊木雕》展现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是非曲折中更见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散步》题材极为平凡,含义却十分丰富,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沐浴着母爱的光辉幸福欢乐,而远离母亲则思念哀伤;《咏雪》勾画的是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雅趣和温馨;《陈太丘与友期》从元方的聪颖机智维护父亲的尊严中,可见父子亲情。

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安排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感悟亲请”这一主题而展开。第一项,老照片的故事,去了解背景重温亲情;第二项,我家的一件珍品,询问家人叙述一段家庭往事;第三项,妈妈的唠叨,理解唠叨中溢满着的母爱。

学生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篇幅不限。

二、教学思路

按照教材“教学建议”,我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一、创设情境,情感酝酿;

二、展开话题,情感深入;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四、集思成文,情感表白。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愤怒、悲伤、喜悦、激动等等感情自然就会流于笔端。像这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因此,一篇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是魅力所在。作文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捕捉这样动情的一瞬间。许多学生都认为生活简单枯燥,每天走的都是上学、放学一条路,接触的就是父母、老师、同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人动情的东西。那些事情看起来都很平常,却非常动人,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令人感动的瞬间。生活中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熟悉的东西,是写作时大脑里现有的“存货”,但光把这些拿出来还是不够的。写作还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因此,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情流露。文章,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关心他人,培养热爱亲人和集体的感情。

2、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简洁、有条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有真情实感。

四、教学重点

1、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和简洁性。

2、书面表达的真切、生动、准确。

五、教学时数安排: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学生回家与父母沟通,收集家中物品。、教具: 投影仪(或小黑板),小课件。事先在黑板上板书:我爱我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酝酿:上课前播放歌曲《我爱我家》(让师生在音乐的氛围中逐渐进入状态)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那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1983年,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一家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或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还活着!他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二、展开话题,层层深入

是啊,有亲人就有家,有爱才有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楼华堂,有时也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但,只要有爱就有家。同学们,你们感受到家里浓浓的爱了吗?也许,家中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 一张记录瞬间的照片,甚至是家人之间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会为你诉说难忘一幕,传达浓浓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展示你的物品,诉说你对家的深情吧。

诉,难忘一幕:

家中的一物一景一幕,甚至一句话,都渗透着家的温情。展示你的物品,诉说家中的亲情。

要求:四人小组,互说家事。推选代表展示物品并发言。

(学生互评发言)同学们诉说的家事,谁最能打动你的心?

(教师小结:老师听出来了,这些发生在家中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你,并非它的情节有多么离奇曲折,而是因为凝结在其中的真情实感让人不得不动容。(板书:真情实感)

(同学们满怀深情的话语,让老师也心潮起伏,不由地想抒发对家的情感。)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 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 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 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对家对亲人的深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吧。)

写,心语一曲 :

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对家对亲人的深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吧。要求:四人小组,每人写一句赞颂家的句子。

学生完成后,推荐组员朗读自己所写。(配乐)

(教师总结:是啊,家不一定有多大,可家是自由自在的乐园;家不一定富丽堂皇,可家却是温暖如春的天堂。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的一点一滴,你就能感受得到.(板书:留意细节)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谁也舍不得离家而去, 离开家,,想念家.,思家怀乡的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情怀。

感,深情一片:

欣赏一首诗,感受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去国怀乡的浓浓《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他所思念的家在哪儿?

(他所思念的家不仅仅是自己的小家庭,更是祖国大陆祖国大家庭。)

(余光中先生在大陆生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国情深,祖国大陆成为他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离家越久,思念越浓。他把对祖国“大家”的爱与思念,化成深情的文字,读来叫人九转回肠、不能释怀。)

余光中先生的眼里,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在同学们的眼里,除了父母的家,还有哪里可以为家?为什么呢?

(寝室是家、学校是家、集体是家……)在我们的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小家,更要装得下祖国大家,集体大家庭。只有这样,爱的情感才会更深沉。(板书:情感升华)

同学们记忆里,还有没有以吟唱“家国”为主题的诗词文章?

四、集思成文,情感表白

诗人把绵长的乡愁浓缩成诗,同学们能否也拿起笔,将你对“家”的美好情思流泻于笔端?

颂,心香一瓣 :

以“家”为话题,书写你对家的关注,表达你对家的情感。

“家”的故事丰富多彩,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1、诠释话题,描写家人或叙述家中的事,表达自己情感。

2、从空间角度切入,介绍家的布局,来表现家的温馨甜蜜。、从时间角度切入,写一个家庭的变迁过程。

4、挖掘家的引申义:家不仅指家庭,也可引申为集体、国家或地球家园。

教师总结:爸爸、妈妈和我是一个家,学校班集体是一个家,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是一个家,五大洲四大洋更构建了一个地球大家园。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文字,它是神奇的精灵;家也不是一个单调的发音,它是人类对爱的呼唤。就让我们心中充满爱,来书写你对家的关注,表达你对家的情感。

《我爱我家》开场曲

歌词:

女儿: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常常陪我玩耍。

妈妈: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

爸爸: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合唱: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驻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 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

女儿: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嫉妒,弟弟要啥我有啥。

妈妈: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的他,爱就是感谢,不记任何代价。

爸爸: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爱就是珍惜,时光和年华。

合唱: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充满快乐,拥有平安,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女儿: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

第四篇:感 悟 亲 情

感 悟 亲 情

习作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内容详细,条理清晰,感情真实。题目自拟。教学目标:理解亲情含义,体会父母之爱,并学会爱父母。能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对亲情的理解。通过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表达亲情。

教学重点:能用具体的事例表达对亲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表达亲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有多种情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情、男女之间的爱情、亲人之间的亲情,等等。而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亲情。什么是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情感。包括亲人爱你和你爱亲人。这节作文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感悟亲情。(板书:感悟亲情。)

二、体验亲情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不仅会对故事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相信你一定会被故事背后的亲情所感动。(多媒体课件1出示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配上伤感的音乐//班德瑞)生范读。

唐山大地震时,一家三口被埋在了坍塌的屋子里,妈妈当场被砸死,而爸爸和九岁的儿子则被分别困在相距几米远的地方。周围黑漆漆的,儿子十分害怕,在不停地哭,爸爸就与儿子聊天,给他讲笑话,鼓励他,告诉他很快就会有人来救他们了。于是儿子渐渐平静了下来,外面由喧闹归为寂静,但父亲的声音却始终没有停止。就这样,37个小时后,二人获救了,救援队先救出了儿子,然而当与儿子相隔5米远的爸爸被救出来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位用语言一直鼓励、安慰儿子的爸爸,从右肩开始一直到右腿都被一根重重的水泥柱压着,早已血肉模糊、辨认不清了。挖出来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看了儿子一眼便死去了。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父亲?

学生交流。

4、师小结:那是爱!那是亲情!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

5、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这段话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2)亲情,是温暖的摇篮,让我们健康地成长;亲情,是最美的风景,让我们快乐地生活;亲情,就是不能割舍的爱,让我们感到了幸福。拥有亲情的人生是完美的人生,没有亲情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然而,不懂得珍惜亲情的人生,就是遗憾的可悲的人生。

(师再朗读一遍。)

三、检验亲情

1、你到底有多少爱你的亲人呢?我想测试一下。①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②主动帮助父母做过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同学请举手。③挨过父母的责骂,甚至挨过打的同学请举手。你知道被责骂或被打的原因吗?你知道父母打你时的心情吗?(交流多名学生,师评价)打在你身上,你痛,他们心里更痛。这只有等你们今后做了父母才会真正理解的。你们挨打挨骂,都怪你们自己呀。

2、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朗读下面一段话。(出示多媒体课件3)

父母之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但是,幼稚的我们总是因为这些亲情与生俱来,所以不以为然。我们不但很少关心和体贴父母,而且还常常惹父母生气。当父亲扬起手臂时,当母亲举起木条时,当父母生气了,当父母流泪了„„这都是亲情呀。”

同学们,这就是亲情呀。你感受到了吗?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事情,包含着亲人对你的爱。可惜的是,很多同学没有感受到。下面,老师要举一个例子,加深同学们对亲情的感悟。(出示多媒体课件4)

请一个同学朗读。

爸爸用严厉表达对我的爱。记得小时候,我酷爱玩鞭炮,但是爸爸却总是不允许我玩,说那太危险了。于是我便偷偷去买鞭炮玩。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一次,我不幸被爸爸逮到。爸爸阴沉着脸,眼里露出严肃的光,顺手抽出一根细小的木条,抽打在我的脚上和手上„„父亲一点都不手软,将我狠狠的打了一顿。真的好疼呀。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玩炮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对爸爸的埋怨已烟消云散了。相反,我感到了亲情,感到了幸福。

四、描述亲情

1、同学们,这就是一个爸爸对儿子的爱呀,这就是父母之爱。可以肯定一点:你和你的亲人之间同样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希望能打开你的记忆之门,请你回忆印象较深的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原因?简单概括地写一写。一起来交流。

(交流3名以上学生,师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事情都很感人,相信还有更多感人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这些事情就能体现亲人对我们的爱。但是,这还不是最感人的,那么最感人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细节。(板书:感人的细节)

五、描写亲情

1、什么是细节呢?先看一段话。(出示多媒体课件5)

昏暗的灯光,映照着母亲脸上的皱纹。她那满脸担忧的神色,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双树皮一样的手,正在穿针引线。她把儿子的衣服轻轻地拿过来,一件一件细细地查看,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着。看到扣子松了,就把它缝得牢牢的,看到衣服破了个洞,就缝得结结实实的,每一针都是那么小心翼翼。她的手突然抖了一下,原来是一不小心,把手扎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母亲顾不上疼痛,顾不上流血,继续缝了起来。一针比一针缝得密,一针比一针缝得牢。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唉!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何时回来?”她想:我得把衣服缝结实了,让他多穿些时间。

请一个同学朗读。

这段话是多么感人啊。为什么会这样感人呢?是因为有很多细节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等。在细节描写中,哪怕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哪怕是一瞬间的神态,都包含了深深的情感,所以说,抓住细节之处,就能打动人心。

2、从这段话中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词句。(交流。指正。)脸上的皱纹、担忧的神色、一条缝、树皮一样的手、轻轻地拿过来。细细地查看。密密地缝着。缝得牢牢的。缝得结结实实的。那么小心翼翼。抖了一下。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唉!儿子这次出去,不知何时回来?”她想:我得把衣服缝结实了,让他多穿些时间。

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出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细节描写,再来齐读这段话吧。(生齐读)像这样的细节,相信同学们一定经历过。不过,这需要细心才能发现。请你围绕你的亲情,回忆一段细节,描写一个片段。再来交流。围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或心理活动来写【板书:(围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写)】

(师巡视)

3、做个细心的人吧,细心地回忆亲情,你会感到生活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啊。

(交流片段3名以上学生,师评价)

六、回报亲情

(机动)你们说最爱父母,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你将怎样回报父母呢?(交流2名以上学生,师评价)

七、总结与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从一些事情、一些细节中感悟亲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表达亲情。当然,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亲情。最后,用孟郊的一句诗结束这节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布置作业,围绕“亲情”写一篇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抓住细节,感情真实。题目自拟。(出示多媒体课件6)围绕“亲情”写一篇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抓住细节,感情真实。题目自拟。

第五篇:读中悟情

读中悟情

读中联想

读中积累

——珍珠鸟教学反思 树人镇中心小学校 江昌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已不单单是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对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喜爱、赞美去读,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四、在说中体会。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在快乐中歌唱;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是一盏灯,——————————------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信赖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热”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下载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景体验 诵读悟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的“情”与“悟”(精选5篇)

    教学的“情”与“悟” ——观陈洪义老师的《三民主义》教学有感 法政学院13思政2班黄晓娟2013674153 满怀期待的看完了陈洪义老师的“三民主义”的教学视频,顺便扫了一下历史......

    魏小安__情景规划和设计体验

    魏小安 关于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我先介绍一下现在有关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是一个大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我们不可能直接搬过来,有些东西需要改造和消化。 第一,关于情景规划,我......

    千古垂钓情——古诗词诵读

    千古垂钓情——古诗词诵读 第一幕:张志和《渔歌子》 形式:女生独唱,伴舞,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二幕:小儿垂钓 内容: 形......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以读悟情)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以读悟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3)认真阅读......

    《蜡烛》教学片断品中悟情

    品中悟情-----《蜡烛》教学片断实录„„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 ②、这位南......

    在诵读中体验诗情画意[本站推荐]

    在诵读中体验诗情画意 永康市龙山镇桥下小学 胡芳奕 获奖时间:2010年4月 【内容摘要】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古诗词教学,应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

    品词析句 读中悟情

    品词析句 读中悟情—《郑成功》备课参考 关于课前备课的思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6课《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

    诵读国学经典,体验快乐成长(合集五篇)

    诵读经典文化,享受快乐体育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环境优雅的操场上,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下,姚家园校区的同学们带着金黄色的安全帽,穿着整洁的、蓝白相间的校服,佩戴者鲜艳的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