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 新人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将答案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① 亲情的自然流露
② 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③ 当今道德的要求
④ 当今法律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她是一朵“苦菜花”: 她一出生就遭遗弃,年近60的农民王志全夫妇收养了她。4个月后,养母病逝了。她只得与年迈的养父相依为命。她叫王兆华,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居仁学校的一名学生。据此回答2 — 4题。
2. 王兆华的亲生父母遗弃王兆华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她们()A. 没有承担应当承担的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B.不懂得对所有子女的抚养教育都是无条件下的
C. 没有给予未成年子女应当得到的爱的回报 D. 虽没有触犯法律,但背离了当今道德的要求
3. 王兆华与农民王志全夫妇组成的家庭是()A.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C.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D. 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4. 12岁至今5年来,她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一边上学一边挣生活费、学费,全心赡养瘫痪在床的老父亲,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王兆华在自立自强的同时()
A. 造就了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
B. 培养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 C. 形成了淡漠一切的人生态度
D. 传承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5.家的最主要特点是()
A.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B.它与家庭有关
C.家人都有血缘关系
D.家中有亲人、有亲情
6.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形式,下列不属于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的有()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
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D.因工作和学习需要而组建的集体大家庭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一首 《常回家看看》 唱出了无数父母的心声。据此回答7 — 9题。
7. “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这说明家是我们的()
A. 发展大本营
B. 天然学校
C. 娱乐天地
D. 情感栖息地
8.“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这说明父母()
A. 不需要儿女的物质帮助
B. 不需要儿女的赡养扶助
C. 需要儿女天天陪伴在身边
D. 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
9.“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这句歌词说明孝敬父母()
A. 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B. 要从小事做起 C. 就是经常回家吃饭
D. 是我们的天职
10. 逢年过节,在沿海打工的民工大都长途跋涉赶回家乡。这是因为()A. 他们出门在外太辛苦,想休息
B. 他们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 C. 他们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D. 他们想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 11. 漫画(见右图)旨在劝诫年轻人()A.要了解自己的父母
B. 应该依赖自己父母 C. 要体谅父母的艰辛
D. 要尽情地享受生活
12.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A.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B.是完全错误的C.是一种有主见的、值得提倡的心理和行为
D.是完全正确的
13.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的积极做法是()A.顺其自然
B.否认、漠视
C.在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D.逃避矛盾
14.当我们与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
A.先发制人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
C.弄清到底谁对谁错
D.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
15.我们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是()
A.彼此了解
B.尊重理解
C.求同存异
D.换位思考
16.想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B.坚定自己的原则立场
C.提醒父母站在子女的立场上看问题
D.以美好的语言来打动父母
17.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是()
A.只说不做
B.只做不说
C.投其所好,讨父母开心
D.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
18.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下列属于 “与父母交往艺术” 的有()
① 认真聆听父母的意见
② 一切听父母的安排
③ 不必太计较
④ 帮助父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
A.高期待、严要求
B.蛮横
C.误解
D.不善解人意
20.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
A.母爱
B.父爱
C.师爱
D.友爱
三、问答题
(共26分)
33.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都是错误的。”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说明理由。(4分)
34.一位男同学抱怨父母道: “爸爸根本不了解我,还要常常管着我!” “我与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就会吵架!”(5分)(1)怎样认识材料中的 “爸爸常常管着我” ?
(2)请为这位同学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提出你的建议。
36.《绝情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 的一篇文章中说: 一位读者来信说,他有一位不孝顺的大学教师姐姐。信中介绍了这样几个情节:一是 “金凤凰飞出山门不识爹”,当父亲送姐姐去重庆上大学时,姐姐却对学校老师说: “他是我家的邻居”。二是 “读高中后姐姐不再见乡亲”,我们做中学校长的叔叔,也是资助姐姐读高中、大学的恩人,到了重庆,姐姐却避而不见。三是 “摸上门不给父母吃饱饭”,1998年,父母自己问路 “闯” 进了姐姐所在的大学,姐姐勉强接待了父母,但中午和晚上都只用小碗给父母舀了一坨饭,没让父母吃饱。四是 “临死前老父才见女一面”,2005年,爸爸妈妈双双患上了晚期癌症,多次打电话叫姐姐回家看一看,姐姐却说城市里孝敬父母是当儿子的事。(6分)(1)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的行为对吗 ?为什么 ?
(2)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
37.某学院发出了 《关于开展 “亲情寒假、感恩父母” 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 算一笔感恩账,将自己一年的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说一句祝福的话、磕一个头、鞠一个躬、干一些家务等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此通知一出,引发了一片争议,争论的焦点是 “给父母磕一个头” 这一作业到底应不应该做。
反对者认为: “磕头这种方式值得商榷——磕了不等于就孝顺,不磕也不等于不孝顺。这种磕头流于形式,是作秀!”
赞同者认为 “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为父母磕头是对父母表示感激之情最好的形式。”
请你说说: 对于 “给父母磕一个头” 这一作业,你会作吗 ?为什么 ?(5分)
四、分析说明题(22分)38.阅读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阅读材料请回答:
(1)歌词中为什么说 “妈妈的腰身不再挺拔,眼睛失去了昔日的光华,黑发泛起了霜花” ?(3分)
(2)为什么 “想对妈妈说,话到嘴边却又咽下,眼里却闪着点点泪花” ?(3分)
(3)作为儿女,你想对父母作怎样的报答 ?(至少三个方面)(4分)
39.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他的母亲吴凤仙是金华市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成长的。他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助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徐力升上高中重点班后,吴凤仙要求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要排在班级前10名。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他的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一天吃过午饭后,因对母亲的管束不满,便拿了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
法院认为,被告人徐力非法剥夺其母亲吴凤仙的生命,触犯了 《刑法》,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由于徐力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处罚,故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徐力有期徒刑15年。
阅读这个案例后,请结合第二课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徐力是在母亲的重压之下才有这样的过激行为,他的行为是可以谅解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分)
(2)请分析发生徐力杀母这一人间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沉痛的教训 ?(4分)
(3)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学习上的要求也很严格,或者近乎苛刻,你打算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 ?(4分)
参考答案
测试卷一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A
A
C
D
D
D
D
D
B
C
C
A
C
B
B
A
D
C
A
A
二、判断题
√×××√√×××√√√
三、33.(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生活中,我们与父母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差异,这就使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3)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因为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 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34.(1)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教育和保护的权利与义务,“爸爸常常管着我”,是爸爸在行使他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接受和配合父母的正确教育。(2)建议: ① 认真倾听。② 主动沟通。③ 控制情绪。④ 讨论协商,等等 35.(1)安慰、关心、体贴、照料父母,使他们早日康复。(2)向父母学习,在孝顺父母的同时,孝顺爷爷、奶奶。(3)立即帮助父母做家务。
(4)对父母的态度表示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爱好不相同,两代人的爱好差别更大。(5)向父母表示歉意,并解释原因,保证以后尽量早回家。
(6)理解父母的做法。因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改正缺点,健康成长。(评分要求: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即可。)
36.(1)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的行为不对。这是因为: 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社会名流都应具备这样的道德品质。对父母的孝敬是每个子女都应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孝敬父母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点滴中。女博士 “飞出山门不识爹娘”、“不给父母吃饱饭”、“临死前老父才见女一面”,甚至还说什么 “城市里孝敬父母是当儿子的事” 等言行都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与其大学教师、博士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
(2)我们孝敬父母要: 体贴父母的辛劳; 关心父母的健康; 了解父母的心意; 听取父母的教诲; 分担父母的忧虑; 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每一点的具体分析略)
37.(只要言之有理,赞同和反对均可。反对的理由如: 给父母磕了头不等于就孝顺,不磕头也不等于不孝顺,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磕头也毫无价值; 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布置” 学生给父母磕头,是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 赞同的理由如: 给长辈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礼节,这个传统礼节正被慢慢遗忘; 感恩之情的表达,仍然可以借助传统的文化形式 —— 磕头得以表现;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在中国,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衡量人性美德的重要标准,不能说磕头属于封建迷信,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磕头这样一个古老而郑重的形式,有助于召回学生对父母感恩的传统。
四、38.(1)因为妈妈为家庭、为子女日夜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而现在已经变得苍老而又脆弱。(2)因为看到母亲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了昔日光华的双眼,泛起了霜花的头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报答之义在心中激荡,不能用语言来描述,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
(3)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回答。如: ① 在心里感恩父母; ② 语言上劝慰父母; ③ 行动上体贴照顾父母。
(评分要求: 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39.(1)这种说法是错的。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的心愿。徐母对徐力的严厉管教是基于对他的高期待,这反映出父母对子女的爱。徐力在心存感激的同时,应该尽力孝敬母亲,报答母亲的恩德,这才是正确的做法。知恩不报,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原因是: 母子缺乏必要的沟通。与母亲发生矛盾时,徐力没有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母亲进行沟通,而是采取了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造成了人间悲剧的发生。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严重冲突时,一定要使自己先冷静下来,努力克制自己冲动情绪,多想想父母的好处,坐下来与父母进行沟通解决,切不可用粗暴或极端的方式解决。
(3)教材P24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或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回答。如: ① 尊重理解父母; ② 换位思考; ③ 求同存异等。
(评分要求: 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第二篇: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学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双周淸1)
三台县富顺初中八年级语文组
一、按要求完成(3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眩目(xuàn)涟漪(yī)倏地(shū)摇曳(yè)....B.参差(cān)谛听(dì)安谧(mì)篝火(gōu)....C.璀璨(càn)喧嚣(xuān)娴熟(xián)斑斓(lán)....D.烙印(lào)深湛(zhàn)潸然(shān)浣妆(huàn)....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 油然而生 首屈一指 脍灸人口 古褐苍苍 B.超尘脱凡 青葱可爱 分道扬镳 稍纵即逝
飘绕不绝 C.潸然泪下 尾尾动听 白雪皑皑 张灯结彩 悬涯绝壁
D.争先恐后 重峦叠障 如诉如泣 柳暗花明 毅然绝然 3选出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相看两不厌:互相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B、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不知悔改。C、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间,浮在人间。D、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周庄水韵》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C.云南热带作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都使云南跻身为国内资源最丰富的省份。
教学
教学
D.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6.下面句子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可口。②只有长风呼啸,蓝天()时,还能听到鼓动羽翼的声音。③但是枪终于响了!半自动步枪和谐()的连击。④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A.清澈 清凉 清脆 清远 B.清凉 清澈 清远 清脆 C.清凉 清澈 清脆 清远 D.清脆 清凉 清澈 清远 7.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中先开始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然后顺流而下,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山水特点。B.《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从岸上写到河中,从镇中写到古镇的尽头,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C.“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四位美女依次是:西施、昭君、玉环、貂蝉。D.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赵丽宏,当代作家。
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昭君是汉武帝时宫女,公元前33年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名嫱,字昭君。B 仲春,即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C 植被,指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D 明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
9、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是:3分
A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令人目眩。
B 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C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D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10、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3分
①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
②甲虫以铁为甲,以轮为脚,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
教学
教学
③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
④它们之间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A 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拟人 比喻 设问 排比 C 比喻 拟人 设问 排比 D拟人 比喻 反问 排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内容默写。(7分)①古老的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
,像是一幅
的版画。
②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全都落到了水里,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
的彩带。
③“
,生长明妃尚有村。” “巴东三峡巫峡长。”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⑤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
”的古语?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1分)
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教学
教学
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
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a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b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1.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6分 第③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④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⑤段内容与“
”相对应。
教学
教学
13.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是因为
;比作“无声的诗”是因为
。4分
14.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4分 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
的特点。4分 1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4分
②简单说说这两句赞语的含义。4分
17.请写出与下列地点相关的古诗文。5分(1)与
“
长
江
”
相
关的诗句:。(2)
与
“
山
”
相
关的诗句:。(3)
与
“
海
”
相
关的诗句:。(4)与
“
江
南
”
相
关的诗句:。(5)与
“
塞
外
”
相
关的诗句:。
教学
教学
18.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处当地值得参观游览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特点。我推荐的景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2)请你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一条充分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化建议。我的建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
⑴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⑵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⑶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⑷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⑸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⑹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⑺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⑻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⒆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⑽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⑾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⑿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教学
教学
19.第①段徐霞客的话强调了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第③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禅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文章的第⑿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1.B[参cen] 2.B[A.灸—炙 C.尾—娓 D.障—嶂 3.C 4.(1)比喻(2)对比(3)引用(4)比喻 3 B 4 C 5 A 6 B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略)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第①句概括全文内容,第②句引郭诗点出了黄山奇的特点。6.玲珑剔透的怪石 虬枝斜出的黄山松 浩瀚无边的云海
7.黄山的石多、石巧,巧石千姿百态,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 这些巧石惟妙惟肖,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乐趣。
8.a处:黄山松形态各异
b处: 松林似海蔚为壮观
9. 排比、比喻
森罗万象、变幻莫测
10.①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②五岳是中国山的代表,教学
教学
而黄山的景观更在五岳之上。12.①示例:千鹤岛
特点:千鹤岛位于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合浦库区内,岛上聚栖着鹤、鹭近3万多只,是广西最大的鹭鸟聚栖地
②示例:改善交通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博白经济建设(从交通、食宿、接待、宣传等方面提建议均可)
1、黄山风景冠绝天下,是第一名山。开头引用徐的话一方面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和下文“自己的感情”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陈,突出中心。
2、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意象中的黄山是天下第一名山,包括所有天下名山的美。
4、作者的感情包括:黄山确实美,但不能冠以天下第一;所有名山大川都是天地造化之物,都涌腾着灵秀之气,都有它独特的韵致,都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不能确定哪座名山第一。
6、对待真理或传言,不可尽信,应抱以怀疑的态度,勇于探索,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学
第三篇: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魏家楼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按要求完成(3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眩目(xuàn)涟漪(yī)倏地(shū)摇曳(yâ)B.参差(cān)谛听(dì)安谧(mì)篝火(gōu)C.璀璨(càn)喧嚣(xuān)娴熟(xián)斑斓(lán)D.烙印(lào)深湛(zhàn)潸然(shān)浣妆(huàn)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瞬息万变油然而生首屈一指脍灸人口古褐苍苍
B.超尘脱凡青葱可爱分道扬镳稍纵即逝
飘绕不绝 C.潸然泪下尾尾动听白雪皑皑张灯结彩悬涯绝壁 D.争先恐后重峦叠障如诉如泣柳暗花明毅然绝然 3选出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相看两不厌:互相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B、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不知悔改。
C、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间,浮在人间。D、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D.《周庄水韵》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C.云南热带作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都使云南跻身为国内资源最丰富的省份。D.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6.下面句子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3分
①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可口。②只有长风呼啸,蓝天()时,还能听到鼓动羽翼的声音。③但是枪终于响了!半自动步枪和谐()的连击。④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A.清澈清凉清脆清远
B.清凉清澈清远清脆 C.清凉清澈清脆清远
D.清脆清凉清澈清远 7.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有序。文中先开始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然后顺流而下,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山水特点。B.《周庄水韵》是一篇游记。作者三次游览周庄,前两次略写,第三次详写,从岸上写到河中,从镇中写到古镇的尽头,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C.“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述的四位美女依次是:西施、昭君、玉环、貂蝉。D.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赵丽宏,当代作家。
8、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昭君是汉武帝时宫女,公元前33年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名嫱,字昭君。B 仲春,即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C 植被,指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D 明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
9、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是:3分
A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令人目眩。
B 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C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D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10、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3分
①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
②甲虫以铁为甲,以轮为脚,以汽油为液体面包为牛奶为可口可乐。
③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
④它们之间都没有真的巉岩怪石,都没有真的山泉飞瀑,都没有真的苍松翠柏。A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
B拟人比喻设问排比 C 比喻拟人设问排比
D拟人比喻反问排比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①新闻在广义上分为、、,狭义上仅指,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②新闻的六要素、、、、、。③小说三要素、、。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1分)深信黄山天下奇
①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②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③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④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a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b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⑤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1.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6分 第③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④段内容与“ ”相对应。第⑤段内容与“ ”相对应。
13.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是因为
;比作“无声的诗”是因为。4分
14.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4分
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的特点。4分
1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4分
②简单说说这两句赞语的含义。4分
17.请写出与下列地点相关的古诗文。5分(1)与“长江”相关的诗
句:。
(2)与“山”相关的诗句:。(3)与“海”相关的诗句:。(4)与“江南”相关的诗句:。(5)与“塞外”相关的诗句:。18.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处当地值得参观游览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特点。我推荐的景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2)请你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一条充分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化建议。我的建议
第四篇: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看你基本功
一、知识积累(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千锤百炼气势磅礴课捐杂税酣然入梦大现身手
猝不及防饥饿难耐悬崖峭壁万濑俱寂神彩飞扬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长征》)
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风雨侵衣骨更硬。(萧华《》)
4.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__了。
②他深情地_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
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
二、实践运用(10分)
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赢得中外媒体一致称誉,都认为非常精彩。口号精彩在何处,请赏析,讲出一点理由即可。(两句任选一句)
⑴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⑵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
6.国庆节快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朗诵者:李静)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琳)
开场白:
串连词:
7.探究:当年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②我们今天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美文共欣赏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二)阅读《女兵墓》一文,完成14——18题。(共17分)
⑴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⑵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⑶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⑷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⑸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⑹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⑺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⑻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⑼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⑽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⑾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⑿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⒀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⒁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⒂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⒃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
⒄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⒅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⒆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墁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⒇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14.根据文章第⑷~⑽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4分)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4分)
A.第⑴段中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心情。
B.第⒀段画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⒂段中加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事,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16.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3分)
(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4分)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18.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2分)
(三)阅读《将军和士兵》,完成19—22题。(10分)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行人员。哨兵精神抖擞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区司令员。
“革命就不要家了?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膀,“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0.从哪里知道士兵其实是想家的?他为什么说“为了革命,不想家?”
21.将军“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敢于斥责“不想家”是说假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2.联系实际,举例谈谈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危害。
倾诉你真情
四、写作实践(30分)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
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关键是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构思方法———“九词”设问演绎法。所谓“九词”,即人们交往中最常用的九个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九个词是人们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动机”。譬如本题,先用“什么”一词去“点击”,自我设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再问:为什么“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后会怎么样?假如人没有“精神”会怎样?这样多角度设问,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例文链接】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
陈建业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似乎是不一定能看得见,却又是可以觉到的东西。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一种江云变霞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
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渲染得大自然透出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
人具备了精神,方能挑战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民族具备了精神才能挺起脊梁,在抵御外侮时同仇敌忾,在发展经济时博采众长,在创造文化时独领风骚。
精神,有时需要的是充满激情,富于夸张想象;精神,有时又需要以静制动,不事张扬的沉默状态。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你只要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也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点评】本文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山川、草木,写到个人、民族,逐层演进,论述了“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第五篇:2005年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测试卷1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罗 琼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环绕(rǎo)悠闲(yiōu)B.锐不可当(ruǐ)舀水(yǎo)....
C.横渡(hènɡ)溃退(kuì)D.鞠躬(jū)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三、写作(40分)
24.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
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D(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制卷人:罗 琼
学校: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邮编:410301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