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

时间:2019-05-13 21:4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

第一篇: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

一、书写(5%)

1、相信你能写一手端正、漂亮的字。请把下面的五个词语抄在横线上。

羸弱

抵御

朦胧

家庭

愁闷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选择(18%)

2、你知道下面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A、忧心忡忡(chōng)毛骨悚(sǒng)然 养精蓄(xù)锐 ....B、山势崔巍(weī)孜孜(zī)不倦 冻饿之虞(yú)....C、梦寐(mâi)以求 怏怏(yàng)不乐 风雪砭(biǎn)骨 ....D、疲惫(bâi)不堪 鲁莽(máng)大胆 坚持不懈(xiâ)...

3、书写一定要认真、端正。你能分辨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B)A、语无伦次 刚毅不屈 姗姗来迟 郑重其事 B、风餐露宿 齐心协力 迫不急待 燃料告磬 C、步履蹒跚 寒风凛洌 精疲力竭 念念有词 D、不可思义 闻所未闻 心情沮丧 广阔无垠

4、请你联系上下文,词语依次选择正确的一项是„„„„„„„„„„„„„„„„„(C)

①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_____了出来。

② 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_______的事情。

③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面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___________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

A、拉 欣慰 坚持不懈 B、拖 宽慰 始终不渝 C、拽 自慰 锲而不舍 D、赶 安慰 坚定不移

5、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趴”的意思,拟人写法,反衬出登山队员胜利登顶后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慨。)B、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

(这里指斯科特由于对死亡极度恐惧,因而产生出的一种幻觉。)

C、我开始尽量安慰我自己,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知足安命。....(表现出鲁滨孙遇到不幸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体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D、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这里指人们得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6、下面所说的修辞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D)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B、我与人类隔绝,仿佛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比喻)

C、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排比)

D、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夸张)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内容。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B、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C、“特别是,”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盖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

D、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

三、填充(16%)

8、《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 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9、小说家 笛福 在《荒岛余生》中,写 鲁滨孙 遭遇海难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

10、美国总统里根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发表了题为《 真正的英雄 》的电视讲话,以纪念遇难的七位宇航员,并号召后继者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奋然前行。

1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2、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语言运用(11%)

14、正在读初三的王京最近迷上了玩电子游戏,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不听父母劝说。请你写一段话,以朋友的身份对他进行规劝。(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6%)

利用

利用

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感悟(50%)

(一)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人民的委托,为了在喜马拉雅漫长的雨季到来之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着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16、这段文字重点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3%)

重点记叙了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17、“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

渲染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的恶劣,反衬出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

18、从上述文字中,你是否可以总结出登山的三大自然“敌人”?(3%)登山的三大自然“敌人”是黑夜、高寒、缺氧。

19、联系上下文,请你体会一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1)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走)来。.“扑”字显得气势汹汹,更体现出死亡威胁的程度之重。

(2)他担心(害怕)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担心”是放心不下的意思,体现了刘连满时刻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而“害怕”则指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没有原词的表达效果。

20、为什么说“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你是怎样理解的?(3%)

因为三位仍在继续攀登的战友正肩负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体现了刘连满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二)15 10月18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到达神农架主峰神农顶。神农顶海拔3105公尺,属华中第一高峰。这里温度明显下降,一阵风刮来,便有彻骨的寒凉,天空飘起稀落的雪花。

我们来到神农顶下的风景址,只见千丈绝壁下浓雾正缭绕漫卷,绝壁下的千峰万壑顿现惊心动魄的狰狞。陈先生说我能看到雾算运气不错。因为这绝壁峡谷中的雾瞬来即逝,一般不易看到。此刻,站在崖边,顿生坠入雾海的恐惧。那雾撒着泼从谷底翻滚而上,浪涛般汹涌地拍打着悬崖绝壁,你仿佛能听到呼呼的海啸,仿佛“野人”正“嘿嘿”着撕裂浓雾,飘然而来。

陈先生说,在这一带,曾多次发现“野人”,“野人”的足迹、毛发、粪便,经常发现金丝猴结队出没,这大约是因神农顶的箭竹是“野人”和金丝猴的食物吧!从风景垭回转身来,就见那茫茫无边的箭竹在秋风里瑟瑟抖动。十月的箭竹竿全部发黄。粗细只有1公分、高不过1.5米的箭竹竿全部呈油亮油亮的黄红色,它们一株紧挨一株,大有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铜墙铁壁之势。千万亩箭竹齐刷刷排成成千上万个方阵,兵营般威风凛凛!

陈先生说,70年代未,野考队员们曾两次在箭竹林里发现了奇妙的“窝”,那“窝”用18根箭竹扭结而成,每根箭竹问的距离约为50厘米,窝外有两堆依稀可辨的含有箭竹和小动物肢体残骸的大便。据分析,这绝非人类所为,而愚笨的熊又不能为,灵巧的猴又聪明不到这般地步。这究竟是谁的杰作?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人在神农架和鄂西北房县的不同地点发现了“野人”不同的踪迹,但至今也未有任何人真正捕获到一个“野人”。“野人”在哪儿?是60年代那开山的炮声惊骇了他们的魂魄?还是70年代的声声斧钺破坏了它们的安宁?如今,它们在什么地方栖度岁月的颤栗?它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而今,它们还能在这里生存多久?站在瞭望塔,瞭望茫茫箭竹林,我好一阵黯然„„

神农架的箭竹据初步勘测,贮量在70万吨以上,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大熊猫的家园。但不知在什么年代、什么原因,大熊猫从这里全部消失了。目前国家科委正在制定让四川的大熊猫东归的计划。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另一消息又使人不无担忧;因箭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不少人建议科学开发用以造纸。倘若真要开发起来,那世代在这里生活的金丝猴、“野人”和未来迁徙回来的大熊猫又将遭何劫难?时至旅游业尚未开发的今天,神农架每到夏季,游客己多至几万、十几万。每日汽车的轰鸣声,人类肆无忌惮地喧嚣声已经惊扰了这片原始野性森林里世代的安宁!倘若人类再被这千百亩箭竹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而进行砍伐,那人类又将背上怎样的原罪站立在茫茫时空,让忏悔长啸不息?21、22、23、24、25、(三)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

① 孔子东游(向东)② 问其故(缘故,原因)③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④ 及日中则如盘盂(到)⑤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⑥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27、文言虚词“为”有很多用法。下面句子中“为”的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A)

①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 始悟为山市 ④ 孰为汝多知乎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8、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请你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A、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寒冷清凉,等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B、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29、你认为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C)A、说明光凭自己的片面经验,只能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B、说明要真正了解事物本质,就必须多思考,多学习。C、讥笑孔子并非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D、反映我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知的可贵精神。30、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两小儿所辩的问题吗?请把它写下来。(3%)

要点: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基本的不变的,之所以造成错觉,是因为大气折射与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

第二篇: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评估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评估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

一、书写(5%)

1、认真书写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请你将下面的词语认真抄在横线上。

眸子甜腻疮痍遒劲悲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8%)

2、你知道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缭(liáo)乱指(zhī)甲眼睑(jiǎn)剽(biāo)悍 ...

B、颤(chàn)动悲怆(chuàng)不羁(jī)沟壑(hâ)....

C、叶蔓(màn)娴(xián)熟抽搐(chù)阔绰(chuò)....

D、逞(chãng)能秩(zhì)序犷(kuàng)野畸(jī)形 ....

3、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

B、但是它驯良不亚于勇毅,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刻制它的动作。

C、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竞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嬴得种群生存机会。

D、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慨不理!

4、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生意:指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机。)

B、开始,斑羚们了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C、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

(屈辱: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

D、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

(观瞻:指马漂亮、威武的样子。)

5、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B、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

C、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

D、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对比,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B、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拟人、反问,细腻地描写了小鸟在“我”肩上睡觉时可爱的情态。)

C、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火焰似的:比喻,生动表现了华南虎皮肤花纹的美丽,眼睛的炯炯有神。)

D、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对比,更加突出了野马强壮轻捷、剽悍遒劲的特点。)

7、在“秋风一阵阵地吹来”的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

A、树技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

C、月光和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树技摇曳着。

D、月光和树影一齐晃动起来,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三、填充(16%)

8、当代著名作家 冯骥才 通过《珍珠鸟》这篇精美的散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

9、《马》是博物学家、作家写的一篇动物小品。

10、《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清代小说家。

11、李杜诗篇众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12、黄梅时节家家雨。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四、语言运用(11%)

13、请以“放弃”为话题,运用排比句式,至少续写两个句子。(5%)

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03年10-11月,嘉兴市隆重举办“2003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作为本市的一名小主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5字)。(6%)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感悟(50%)

(一)①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②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③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④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⑤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⑥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⑦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

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1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①—⑦节文字的主要内容(3%)

16、“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这两个句子中的“探”和“钻”能否调换?为什么?(3%)

17、“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这句话表现出“我”怎能样的心态?(3%)

18、请摘出第⑥小节中表示小珍珠鸟动作的词语,说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4%)

19、在人与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什么在起决定作用?结合生活体验,请你简要谈谈理由。(3%)

(二)他叫半半,刚一降生就来到我家。先生说,就当半个儿子养吧,就取了此名。半半是长毛,但却是黄绿色眼睛,加之四肢较长,耳聪目明,因而称不上是波斯猫。我查阅宠物书,按图索骥给他定性为“准安哥拉猫”。唯一的区别在于纯种安哥拉猫喜欢在浴池或小溪中游泳,但半半却最痛恨洗澡,以至每次邻居都因他的声嘶力竭而知道我们又在给他洗澡了。

半半除猫粮和牛肉干外,不吃任何别的东西。一次,我忘了把一大袋牛肉干藏好,第二天,厅里便成了牛肉宴。半半心满意足地睡着。“半半!”他被我的吼声惊醒,睡眼惺松。瞬间,他明白了怎么回事,倏地跳起来窜到沙发下面躲起来。我顺手拿起本书,使劲地乱打,可是没有动静。背后传来先生的笑声。我气急败坏地冲他喊:“你还笑呢!都是你惯„„”话音未落,我也笑了——半半站在先生脚边,两人正悠然地看着我。也许半半知道自己不吃蔬菜缺乏维生素,所以我家的吊兰永远像刚刚被剃过头一样。

半半行动非常敏捷。家里出现一只苍蝇,他便不捉到它誓不罢休。一旦发现,便弓起后背,四脚悄悄地向前移,一爪上去,苍蝇就被打翻在地。半半一会儿用爪子来回拨弄,一会儿用嘴巴咬住。偶尔奄奄一息的苍蝇挣扎着飞起来,半半就迅速地站起身来,用两个前爪猛地抱住,狠狠地按在爪下,直至苍蝇彻底断气,他才抖抖爪子,索然无味地离开。

因为半半一年要脱毛两次,家里到处都沾着白毛,好几次我都想把他送人,可先生坚决反对,所以至今我这半个儿子已经在我家度过了五年多的幸福时光。看来,我还要继续履行当妈的职责了。(《半个儿子》有删节)

20、至少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联起来写一段话。(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给猫取名“半半”?表现了对猫怎样的思想感情?(3%)

22、短文记叙了“半半”的哪些生活习性?请你简要说明。(3%)

23、请你找出首尾互为呼应的两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24、“半半站在先生脚边,两人正悠然地看着我”。请你揣摩“半半”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把它生动地表达出来。(4%)

(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

①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② 恐前后受其敌()..

③ 狼不敢前()④ 顾野有麦场()..

⑤ 目似瞑,意暇甚()⑥ 屠自后断其股()..

26、文言虚词“以”有很多用法。下面句子中“以”的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

① 屠惧,投以骨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④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7、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请你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8、你肯定听过许多狼的故事、传闻吧,都知道狼狠狡猾、贪婪。请联系当今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狼这种动物的看法。(3%)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评估卷(参考答案)

一、书写

二、选择

2、B3、C4、A5、A6、D7、B

三、填充

8、冯骥才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9、法国布封。

10、聊斋志异蒲松龄

11、各领风骚数百年

12、青草池塘处处蛙

四、语言运用

13、略。

14、略。(要体现地方特色、活动主旨)

五、理解感悟

(一)15、写小珍珠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

16、不能。虽然都写出珍珠鸟小巧或爱的模样,但“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适用于头部;而“钻”是“穿过,进入”的意思,适用于整个身体。

17、表现出对小珍珠鸟又惊又喜的心情。

18、词语:“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去”;

好处:把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活画出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

19、“我”的举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我”作为一名强者,不但没有以强凌弱,反而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们对人的信赖。

(二)20、耳聪目明、按图索骥、声嘶力竭、心满意足、气急败坏、奄奄一息、索然无味

21、先生说,就当半个儿子养吧。表现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2、痛恨洗澡,玩皮;喜欢吃牛肉干、吊兰。

23、开头:先生说,就当半个儿子养吧。

结尾:看来,我还要继续履行当妈的职责了。

好处:以拟人开头,以拟人结束,使文章结构严谨,充满灵气,突出表现了对猫的喜爱。

24、略

(三)25、① 同“只”② 攻击③ 上前④ 看⑤神情、态度⑥ 大腿

26、C27、A、一只狼径自走开,别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坐在屠户的面前。

B、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攻击屠户。

28、略。从生物学角度看,狼也是生物链中的一环;

从社会学角度看,应该斩狼务尽。

第三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通过欣赏歌曲《在灿烂阳光下》,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把握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表达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三、教学难点

顿音、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年歌曲

1、听《童年》音乐进教室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

2、律动《童年》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

(老师带领学生做适合高年级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快乐的气氛)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童年》 教师板书:童年

3、看童年照片

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你们看

(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的明星、歌星、中外音乐家以及本班学生童年的旅游照、生活照、艺术照等)

4、童年的色彩

师:如果用一支画笔画出你童年的色彩,你认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学生们发言: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各抒已见。

二、体验童年旋律

师:童年是多彩的,但童年的时光是最宝贵的、最难忘的。

教师板书:(在“童年”的前面添上)金色的

师:金色的童年就像一首歌,你认为这首歌的旋律会是怎样的呢?用手指试着画一画旋律线。

(学生画一画旋律线,然后说一说)

生:我画的旋律线上下起伏,是活泼的生:我画的旋律线很流畅,是抒情的„„

1、出示活泼的乐句

2/4 16 66 | 64 0 | 16 64 | 6| 1)学生拍一拍乐句的节奏,注意休止节奏准确。2)学生唱一唱乐句旋律。

3)教师唱旋律,突出有顿音记号的歌谱,让学生指出老师唱的与学生唱的不同的地方。

4)课件中添上顿音记号,让学生说一说有顿音记号的作用:短促有弹性,让学生明白顿音记号能使旋律更加轻快、活泼,然后唱一唱,唱出效果。

2、出示抒情的乐句

2/4 1 6 6 ︱ 64 6︱ 1 5 5 ︱ 53 5 ︱ 2/4 1 6 6 6︱1.6 ︱ 1 6 6 4︱ 6-︱

1)教师示范演唱乐句,唱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旋律变抒情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的出现使节奏拉宽,因此,旋律变抒情)2)师生接口唱形式唱两乐句

3)学生用“lu”唱两乐句,教师手势引导。4)教师手势引导学生抒情的演唱歌谱。

三、演唱童年歌曲

师:活泼的旋律,抒情的旋律交相辉映,谱写成一首动听的歌。师板书(在“金色的童年”后面添上)是一首歌 师:金色的童年就是一首唱不完的快乐的歌,你们听„„

1、欣赏歌曲

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完整的、专心的欣赏。师:这首歌告诉我们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怎样的歌? 生:最美的歌与幸福的歌。

2、演唱歌谱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一找前面演唱过的活泼与抒情的乐句,再找一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1)学生找出一个乐句教师就带领学生唱好这一乐句。

2)完整演唱歌谱,教师纠正切分节奏、顿音等唱得不到位的地方。3)准确演唱歌谱

3、朗读歌词

师:摇篮、木马、队旗、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用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前四句采用师生对读的形式,后面采用齐读的形式朗读歌词。

4、演唱歌词

1)轻声跟琴演唱歌词,教师纠正唱错之处。2)轻声跟多媒体上的范唱演唱歌词。3)完整演唱歌词。

5、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听呢? 学生各抒已见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歌曲前半部分旋律欢快,因此声音要活泼有弹性,从“摇篮里唱甜蜜”开始的后半部分,旋律舒展了,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回忆,因此声音可抒情、优美些,最后一句又回到前半部分欢快的旋律,对比演唱就能使歌曲更好听,你们能不能唱好呢? 1)学生用对比的情绪与声音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情绪唱出来了,如果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就更好了。学生说一说领唱、对唱、轮唱、齐唱等。2)选择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启迪童年思想

师: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是最美的,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我们的身边贫困山区的失学孩子的童年,你们看。

1、观看图片

多媒体播放失学儿童的图片,配忧伤的背景音乐。

2、启迪心灵

师:看到这些情景,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谈一谈感受与想法

3、欣赏歌曲《在灿烂阳光下》

师:有一首歌可以代表我们的想法:“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画面配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国庆大阅兵等画面,在画面上配上《在灿烂阳光下》的歌词。(在听的过程中,渐渐引导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五、教师总结

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要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更要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让金色的童年成为一首灿烂、永恒的歌。学生听着歌曲《童年是一首歌》走出音乐教室。

第四篇: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五单元

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第五单元

21、《风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风筝》。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课。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说教材

《风筝》是一篇思想内涵很深邃的文章。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间少年时代的冲突和误解,中年时代的自省和忘却,可以突现出一种亲情,“我”和弟弟有两颗美丽的心灵: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弟弟忘却“我”的不好,这种宽以待人的作法,对现在的学生有较好的教育作用;“我”对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这种严以待己的作法对学生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教育。而兄弟间的亲情是很值得我们探究与回味的。

我对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教学重难点作出以下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不读不为语文)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情感价值目标:

1、在冲突与误解中感悟亲情。

2、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学习“我”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概括文章内容;初步学习用勾画点圈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铺设亲情的写法。

二、说教法

我一直觉得文本是我们从事教学时的根本,一切应以文本为基础,多媒体等的运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期待、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早朝读、课外),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三、说学法

教师应适时点拔,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在预习阶段给学生相应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探究阅读。我提出了以下预习要求:

1、反复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子。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抓住关键语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人物形象。

四、说程序

(一)导入课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没有被误解、受委曲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二)探究阅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自由朗读,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自行解决。

(三)品读感悟:朗读课文的重点章节,体会作者如何在冲突中显现亲情,展示“我”和弟弟两个人物形象。

(四)情感体验: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我”或弟弟说些什么呢?(学生的发言从兄长的善良、严于反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链接:以后的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冲突,该如何处理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理解要有正确的引导。)

(六)作业:

课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儿童时的那件事?(还有回味的余地。)

〔教学小结〕

《风筝》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文章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文章蕴含极为丰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其中的一点(亲情)为主,探究一个局部性问题,进而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很可能学完以后学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体悟之处,但这应该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激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羚羊木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课。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第二课,本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对话,更适合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围绕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学情发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揣摩文章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掌握朗读和圈点勾画等读书方法。

2、能力目标

(1)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倾向。(2)在整体把握要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文章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倾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读课文

品读课文

探究课文 导入:

一、通过引用同龄人的一段话,激起同学的同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贵,爸爸妈妈的逼迫,奶奶的无能为力,万芳的仗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注意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1—15段默读课文,标划出体现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物形象的神态描写。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1——15段,学生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速读文章26段至结尾,标化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指名读、学生齐读

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倾向。

三、探究课文

1、这件事究竟应该怪谁?展开辩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2、讨论: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给了万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小结:

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场家庭矛盾,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

(五)课后作业:

1、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小说,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

2、与父母一起探讨后,合理地改编某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并工整地写到小作文本上。板书:

羚羊木雕

张之路

羚羊木雕

23《散步》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3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等。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出示目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可以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比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八)、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4(一)《金色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色花》,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二、教学目标

1、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4(二)《纸船》说课 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纸船》,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说教材

《纸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诗两首》,这是一首冰心写的诗。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人间亲情。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重点词句。

冰心的《纸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可以由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培养与家人的亲情,同时通过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情。基于《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母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 领悟母爱,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接受新事物敏感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学习。利用这一点可更好的调整课堂的气氛。初一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情境渲染,走近诗境;朗读练习,感知诗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亲情。学法:

1、读中悟,悟中读,逐步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诗的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3、在了解本诗借物抒情的写作特征后,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短小的诗歌。

四、说教学过程 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先来考考学生:一次全球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词当选为世界上最美的英文单词。你知道是哪一词吗?(mother)

等学生回答好,放轻柔音乐,教师描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幻灯片显示课题)朗读练习,感知诗情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今天学习诗歌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个别学生朗读,再由学生点评。在朗读中谈体会,同时注重对朗读时停顿、节奏、重音、情感等方法上的指导。

请一朗读能力好的学生做示范朗读。(配乐钢琴曲《眼泪》)齐读。感知诗歌要抒发的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意象,体验诗情

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借纸船来抒情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借纸船抒情适合于大海上这一特定的环境特点。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于表达女子的心态。以此让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拓展冰心的《繁星》、《春水》有关知识,促使学生对爱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感受亲情

借某一意象写几句献给我们最爱的人。

(六)板书设计:

寄母亲

冰心

我纸 船

母亲

爱和思念

25、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陈太丘与友期》,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材的地位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阅读法

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

探究法

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学法 :

朗读法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

合作法

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点,进而形成开放式话题。

四、说教学流程

导语引人 展示课题

渲染气氛,促使学生思考 整体感知

范读,引导学生勾画重点词语

1、听朗读

2、自主学习课文

3、朗读,4、掌握重点字词

5、初步疏通文意

6、复述课文

7、表演课文

1、出示教学目标

2、多媒体显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3、多媒体显示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并作强调。

生自主读文,独立解决问题,师引导讨论解决,并总结解决字词的方法。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指导点拨,统一意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质疑 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2、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3、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问题

2、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原文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合作探究

1、老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点拨。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老师点拨。

3、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归纳出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参与讨论,以便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争辩,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拓展训练

1、完成表格。

2、阅读《世说新语》里另一个故事,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拓展训练

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设计说明

这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将“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体现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就不会因为只解决一篇短小的文章显得单薄。

2、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这一设计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反应较好,较新鲜。

3、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学生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主体性。

5、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在整个课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没有了老师最后“力尽声色”、略显乏味的小结,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6、作业的设计,讲究了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附: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羚羊木雕》教案

南昌市湾里第二中学

齐述兰

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人生有益启示。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和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肯定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跟他们不一致的地方。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跟父母因某事而意见分歧?你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的?请你说说你的经历。(请两三个学生谈经历)由此导入本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1.掌握生字词语

攥捕dài 逮着玩dǎi .zuàn 树杈.chà 怦怦..pēng 逮..2.搞清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A、父母对“我”怎样? B、“我”和万芳的友情怎样?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 B、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 C、这些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D、父母逼我要羚羊木雕,奶奶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父母听奶奶的话没有?说明了什么? E、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父母:重财轻义

万芳:重友情

“我”:重义气

(三)合作学习:课本剧表演。

分成四个大组,按角色进行表演,注意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四)以“亲情与友情”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1、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目的在于: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学习辩论的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活动过程:

2、导入:“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这样作对与不对?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请大家围绕“亲情与友情”进行辩论。板书辩论会主题:亲情与友情

3、方法:男生代表父母一方;女生代表“我”、万芳一方

4、老师主持,宣布要求后,先提出问题:“既然羚羊木雕已送人,父母逼我要回,对或是不对”?以此谈论各自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辩论中不是进行引导、点拨。

5、小结: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五)片段作文训练:续写“我”从万芳家回来时路上的心情。

下载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评估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优化训练A卷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第五单元训练(A卷)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癫狂()步履()销蚀()... 阴霾()余暇()斫痕()......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元、角、分》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73页。 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南昌二中心远中学校区初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验卷 命题人:涂玉玲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50分(其中书写2分)得分___________平时作文得分________......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三个太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 “三个太阳”的含义。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及试题-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角逐 拽(zhuài) 坚持不懈(xiâ) 热情高涨 荒无人迹无垠(yín) 颤栗.......不可思议 癫狂(diān)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jiã) 闷闷不乐 夜不成眠 毛骨悚......然(sǒ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潘兰林第五单元单元要点 一、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卷[推荐五篇]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六单元卷 二,多音字组词: 称 磨 重 四,给字加部首,再组词。 廷各 六,按要求写句子。 1. 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人在口中就是囚,谁愿意囚禁在牢房中呢?2.......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卷

    2014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卷 二(3)班李悦6号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表示(3%) 只好(zhīzhǐ) . 船只(zhīzhǐ) .难道(nánnàn) .遇难 (nánnàn) .树干(ɡ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