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

时间:2019-05-13 22: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

第一篇: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

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 网络日益发展的今日,网络用语应运而生。网络词汇的来源五花八门——游戏、生活、影视,甚至别的国度,而足不出户的网友们却能迅速理解并熟练使用,除了百度这种搜索引擎的帮助,更 因为网络用语的造词法是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的造词法的。网络基本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我想网络词汇应该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值得探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葛本仪老师的《汉语词汇研究》,造字有八大方法,分别是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引申法、双音法、减缩法。我选取了我常用或者常见别人使用的网络用语来分析网络词汇所使用的造词法。

音义任意结合法就是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这种造词法常用于对事物的命名,例如化学物质“锌”,是在前期比较常使用的造词法,网络用语中这种造词法几乎没看到有使用。音变法是通过语音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网络用语使用这种造词法也比较少,我找到了一个,但是却是一句脏话——“卧槽”,是“我操”的谐音,在读“wo3 cao4 ”的时候表愤怒,在读“wo4 cao4”的时候表惊叹,在读“wo1 cao1”的时候表轻蔑,在读“wo3 cao2 ”的时候表疑问。虽然是一句脏话,但是大部分人使用的时候并没有侮辱别人的意思,而是一种感情表达。双音法是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例如“亲亲”在“亲”的基础上采用重言的形式产生的双音化的词,和“亲”的意思基本相同。引申法是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病毒”指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计算机出现后又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比拟法是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当大量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所以将这种大量的评论出现的效果叫做“弹幕”,整个词是完整的比喻,类似的还有“小鲜肉”“菜鸟”“屌丝”“白莲花”;“玻璃心”用“玻璃”比喻心理的脆弱,还有“草莓族”“蚁族”“蜗居”“绿茶婊”都是部分是比喻成分的词。也是一个较常用的造词法。

摹声法是用人类语言的语音形式,对某种生意加以模拟和改造,从而创制新词的方法。其中一种是模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网络词汇中的“么么”是模仿人亲吻的声音,表达对人的喜爱之情;另一种是模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来造词,网络词汇运用摹声法更多的是模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比如说“欧巴”是模仿韩语、“图样图森破”“逼格”“碧池”是模仿英语,还有模仿方言的声音,例如“酱紫”模仿台湾口音、“捉急”模仿浙江口音,模仿外语或方言的词非常常见。

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高冷”是从事物的情状方面进行说明一种个性,意思是高傲、冷淡、冷静、沉稳;“矮矬穷”、“白富美”、“高富帅”是从事物的性质特征方面进行说明一类人;“三级片”用数量对事物进行说明是低级影视作品,及色情的影视作品;“潜规则”、“颜值”以注释来说明,前指上不得台面的规则,后指长相的数值高度;“笑点”、“泪点”以单位名称来说明笑或哭的时间点。总的来说是一个现在十分常用的造词法。

减缩法是一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减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也可以说是现在网络词汇最常用的造词法。“心塞”是“心肌梗塞”的简称,但是更代表一种情绪,心理堵得慌,难受,说不出来的痛苦,周围有不顺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人艰不拆”是来自林宥嘉的歌曲《说谎》里的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缩写,类似的还有“细思恐极”“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然并卵”“城会玩”等。

意义:造词法多样化 旧词的消亡,新词的诞生

词汇发展的原因:社会的发展

人们认识的发展

词汇系统内部的矛盾和调整

第二篇:《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6篇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而小数的产生和进率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法和探究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提出一个任务型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测量探究活动,辅之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新知内化。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温习小数旧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自然数村的村长阿3在跑步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小东西绊倒了,于是两人结缘,这个黑色的小东西告诉阿3它叫小数点,可是阿3并不认识它。这个时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提问学生:“阿3不认识小数点,可是同学们你们认识吗?”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回忆完相关知识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来,经过相互认识,小数点为自然数村的人变魔术,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数。大家都惊呆了,小数点得意地说:“我的魔术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呢!你们知道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在学生的疑惑与议论中,我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助阿3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又在故事中渗透了小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数产生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会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数,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的商品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等等,回应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如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商品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数的产生,契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他们课桌的长度,并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分别是1米、1分米的无刻度米尺和10厘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条,要求他们只能用这三种尺子来测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到学生当中巡视并指导,提高他们的效率。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让每个小组请代表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面(板书),对于他们的每一种做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或者补充、鼓励。之后再要求他们将本小组的结果全部转化成用厘米来表示(板书)。比如某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是7分米5厘米,那么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表示之后就是75厘米,然后再将用厘米作单位的结果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结果,于是黑板上面就出现了小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来总结小数的意义,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什么任务?”(测量课桌长度)“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如果用米来做单位,就出现了什么数?”(小数)“对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只能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小数。”

通过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引导,探究小数意义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提炼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带着同学回到刚才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将分米、厘米等单位转化成米的过程。我会这样做:“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当我们将1米分成10份时,每份的长度时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这样逐渐放开,最后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我则会不断的鼓励、表扬他们(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面)。然后通过黑板的展示提问学生:“现在我们看到了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数?”(分数)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最后,我会圈出0.1、0.01、0.001,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比如1、10等,并请几位学生来说一下,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小数的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多少并请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表扬并总结,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相邻”两个字,因为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理解难点,提前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

4、巩固提升,了解小数历史

突破了重、难点问题,就进入到第四个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的理念,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练习。第一个是“找朋友”,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动手将图片与分数、小数正确地匹配起来。第二个是“抛花球”,通过随机抛花球的方法,请每个小组接到花球的同学按照规定的单位,先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长度,再转化成小数。第三个是“抽卡片”,请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卡片上面的问题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计算型的,也可能是画图等,综合性比较强。在以上三个小游戏中,每个游戏我都会让小组中不同的同学来作答,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将不同图案的卡片贴在各个小组的前面)。巩固之后,回到情境中,帮助阿3村长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最后我会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在中国小数的产生历史。

趣味游戏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数历史的介绍弘扬了中国文化,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整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课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最后通过趣味习题巩固新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4

课堂简介: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课反思:

听了屈老师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屈老师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屈老师的这节课,屈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提供两个丝带,估一估,量一量这两条丝带的长度,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的产生。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3份是多少?7份是多少?根据“1米=10分米”学生会说出每份是1分米,3份是3分米,7份是7分米。根据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明白,1分米在10份中占一份,就是1/10米,那么3分米就是3/10米,七分米是7/10米?”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后,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整体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巩固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计算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这两个知道点,放在了后面的练习中,这把难点分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6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训练能力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第三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观课报告

张小翠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从整体上感觉课堂教学非常成功!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也感悟出很多,现我就谈一谈自己所观课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率,在此基础上,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导课时学生的参与、新课合作探究时学生的参与、巩固拓展时学生的参与。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推断,目的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整节课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的概念,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二)主要优点:

1、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

通过观察课堂实录,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理解,比较好地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老师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课堂教学,导课用时短;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讨论用时多,学生自学的时间多,参与讨论的时间也多,学生活动时间非常充分。其中“探究新知”和“合作探究”,这两个环节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做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注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形式多样的习题,巩固了抽象的知识

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

(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书写有待提高。

2、概念教学有些仓促,再多让学生说一说,多让学生进行总结就更好了。

3、概念教学没有新意,虽然也行之有效,但缺乏亮点。

总之,我个人通过观摩张老师的精彩教学过程,感知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技能、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营造、课堂掌控能力等的具备,是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课堂简介: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课反思:

听了屈老师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屈老师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屈老师的这节课,屈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4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巴瑞,来自淮河东路小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首先我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三年级已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

三、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小数,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课件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预设: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说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本做一做和基础练习题,对目标1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探索过程中表现状况和提升练习对目标2进行评价。

六、说学习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学习环节:

1、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在估测再测量90厘米长的红彩带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这时人们便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同时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自然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对新课的思考。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用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通过观察分数的相同点及小数间的相同点,总结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测量彩带及数学课本的长度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从而得出结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的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完成学习目标一: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3、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探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0。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7里有()个百分之一;0。09里有()个百分之一。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孩子,像0。8,0。6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位小数的技术单位是十分之一,记作0。1。像0。07,0。09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记作0。01;同学们想一想: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四位小数呢?通过课件演示:1/10米里面有()个1/100米,1/100米里面有()个1/1000米,从而认识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请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目标二: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

(2)提升练习(连线题体现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发散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八、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给学生提供两个丝带,估一估,量一量这两条丝带的长度,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的产生。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3份是多少?7份是多少?根据“1米=10分米”学生会说出每份是1分米,3份是3分米,7份是7分米。根据分数意义,引导学生明白,1分米在10份中占一份,就是1/10米,那么3分米就是3/10米,七分米是7/10米?”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后,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整体中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巩固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计算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这两个知道点,放在了后面的练习中,这把难点分散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而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从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而小数的产生和进率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

三、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境法和探究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导入,提出一个任务型的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测量探究活动,辅之以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将新知内化。

四、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温习小数旧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自然数村的村长阿3在跑步的时候,被一个黑色的小东西绊倒了,于是两人结缘,这个黑色的小东西告诉阿3它叫小数点,可是阿3并不认识它。这个时候,我会稍微停顿一下,提问学生:“阿3不认识小数点,可是同学们你们认识吗?”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回忆完相关知识后,再回到故事情境中来,经过相互认识,小数点为自然数村的人变魔术,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间他们就变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数。大家都惊呆了,小数点得意地说:“我的魔术不仅精彩,而且还有实用价值呢!你们知道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吗?”。在学生的疑惑与议论中,我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后,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助阿3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又在故事中渗透了小数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数产生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会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小数,学生可能会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的商品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等等,回应完学生们的回答后,我会出示一些图片,如人的身高、体重、视力,商品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数的产生,契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他们课桌的长度,并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长度分别是1米、1分米的无刻度米尺和10厘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条,要求他们只能用这三种尺子来测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到学生当中巡视并指导,提高他们的效率。在学生讨论之后,我会让每个小组请代表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并记录在黑板上面(板书),对于他们的每一种做法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或者补充、鼓励。之后再要求他们将本小组的结果全部转化成用厘米来表示(板书)。比如某个小组测量的结果是7分米5厘米,那么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表示之后就是75厘米,然后再将用厘米作单位的结果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结果,于是黑板上面就出现了小数,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来总结小数的意义,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什么任务?”(测量课桌长度)“这些是我们得到的测量结果,如果用米来做单位,就出现了什么数?”(小数)“对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只能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小数。”

通过电脑展示图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适时引导,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师引导,探究小数意义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提炼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带着同学回到刚才探究的过程,重点强调将分米、厘米等单位转化成米的过程。我会这样做:“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米等于多少分米?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那么当我们将1米分成10份时,每份的长度时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这样逐渐放开,最后完全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我则会不断的鼓励、表扬他们(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面)。然后通过黑板的展示提问学生:“现在我们看到了小数可以表示什么数?”(分数)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最后,我会圈出0.1、0.01、0.001,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小数的计数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比如1、10等,并请几位学生来说一下,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小数的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多少并请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则会表扬并总结,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我会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并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相邻”两个字,因为不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理解难点,提前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归纳类推的数学思想。

4、巩固提升,了解小数历史

突破了重、难点问题,就进入到第四个环节,通过各种有趣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为了体现“游戏教学”的理念,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练习。第一个是“找朋友”,通过flash课件,让学生动手将图片与分数、小数正确地匹配起来。第二个是“抛花球”,通过随机抛花球的方法,请每个小组接到花球的同学按照规定的单位,先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长度,再转化成小数。第三个是“抽卡片”,请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随机抽取1张卡片,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卡片上面的问题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计算型的,也可能是画图等,综合性比较强。在以上三个小游戏中,每个游戏我都会让小组中不同的同学来作答,尽量让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我会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与评价(将不同图案的卡片贴在各个小组的前面)。巩固之后,回到情境中,帮助阿3村长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最后我会进行拓展,向学生讲述在中国小数的产生历史。

趣味游戏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小数历史的介绍弘扬了中国文化,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能。

整节课通过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测量课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知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并抽象出概念,最后通过趣味习题巩固新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通过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以及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5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抽象小数的意义。

知识教学点是: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能力训练点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 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第五篇:网络词汇

网络词汇大全

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

有钱佬不叫有钱佬,叫–VIP 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支持不叫支持,叫–顶

强烈支持不叫强烈支持,叫–狂顶 不忠不叫不忠,叫–外遇

追女孩不叫追女孩,叫–泡妞 吃不叫吃,叫–撮

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

乐一乐不叫乐一乐,叫–happy 跳舞不叫跳舞,叫–蹦的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

别人请吃饭不叫请吃饭,叫–饭局 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特兴奋不叫特兴奋,叫–至high 有本事不叫有本事,叫–有料 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单身女人不叫单身女人,叫–小资 单身男人不叫单身男人,叫–钻石王老五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 好看不叫好看,叫–养眼!

入世、走穴、提速、双开、纳米、上岗、下岗、休闲、克隆、打拐、打黑、打假、联

网、人气、裸奔、宰客、练摊、下海、托福、传销、上网、卡号、媒体、网络、派送、接轨、抽奖、考研、减负、整改、双赢、三讲、商机、打的、轿的、摩的、客串、猫腻、爱虫、超导、黑客、加压、分流 双思、宠物、扶贫、网站、网址、人权、三观、阿奇、选秀、另类、单休、双休、传媒、陶吧、网吧、充电、个唱、义演、义赛、反思、呵护、创效、创收、外快、西化、分化、作秀、脱贫、国企、商战、超市、量贩、回扣、严打、外企、外包、三乱、内退、房改、医改、改制、农网、舍宾、长表、攀比、法盲、公示、追星、速配、飞黄、抢摊、抢注、点子、饭局、修宪、迪吧、冰吧、义工、规卡、队卡、氧吧、扩容、双思、卡通、买单、小费、泡吧、扫黄、网校、飚车、专网、公网、房企、官倒、房市、转按、、换按、楼花、期房、按揭、减肥、瘦身、蹦迪、盲流、双基、基价、均价、峰会、刷浴、双拥、泡妞、标王、卖点、箭吧

黄金周、严管街、商品房、民工潮、模仿秀、回头看、无车日、零首付、新世纪、克隆羊、克隆牛、空调车、绿卡热、钟点工、人气旺、性骚扰、新千年、大抽奖、会员卡、电子书、三错层、双错层、一错层、太空水、纯净水、追星族、双休日、跨世纪、动情点、实名制、贺岁片、太空船、格格热、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酒文化、互联网、一体化、服装潮、语言美、暗物质、龙人通、专升本、高消费、报警点、三下乡、商务通、歌组合、行为美、起步费、文化圈、肥皂剧、打白条、主题词、脱口秀、包二奶、世纪林、价格战、小康县、小康村、爱心卡、帮困卡、校园卡、贫困县、假文凭、准生证、医疗卡、多媒体、吃软饭、电子战、季节工、轮换工、打短工、打零工、信息化、主通道、城镇化、年薪制、巴金星、十五大、关系网、听证会、金点子、千年虫、因特网、球皮卡、新秀卡、奖杯卡、玩具吧、目录卡、高交会、红帽子、亚健康、一米线、回头率、新亮点、满负荷、二恶英、范跑跑、夏骗骗、疯牛病、转会热、中国热、普高热、格格热、小三通、京剧热、灯谜热、和平牛、养情妇、IP卡、3+X、费改税、反倾销、二手房、双拥城、日本纸、钱包带、演艺圈、起步价、预售价、扶贫房、DTS、铁饭碗、WTO、泥饭碗、步行街、漫画吧、彩妆吧、安乐死、精子库、红筹股、信息战、零口供

抗洪精神、双向交流、红包现象、两岸交流、金融危机、两个转变、扶贫对象、双向选择、滚动开发、回报社会、稳中有升、对内搞活、太空行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消费模式、随行就市、助学结对、投资环境、文化工程、断代工程、币值稳定、分流资金、储蓄分流、丁克家庭、保姆市场、公网网话、出地旅游、新新人类、202卡、文明城市、网络电话、重拳出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网络旅游、消费环境、电子宠物、O型线条、浪漫时代、植物印象、医疗改革、城乡联动、自带消费、绿色经济、德艺双馨、短期行为、世界e家、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网络招聘、电子信贷、透明度高、国企解困、文化扶贫、人才观念、人文关怀、风险投资、品质经营、物流网络、物流系统、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开放城市、城乡经济、市场机制、小康社会、生态建设、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三资企业、经济亮点、两思教育、绿色观光、高中生源、视觉污染、网络泡沫、社区服务、电子政府、家政服务、限时销售、租借亲人、平稳过渡、两头在外、以财养才、回归自然、任前公示、网上通缉、一国两制、高度自治、通货紧缩、环境质量、一个中心、情感陪护、全明星卡、生活节奏、无商不活、尊师重教、长虹现象、立足岗位、关停并

转、货币分房、一箭双星、两岸三通、和平统一、经济特区、世纪之交、客货分家、全民健身、知识经济、老有所乐、中国特色、资源共享、招商引资、虚拟现实、经济复苏、扩大内需、全面客观、企业形象、权钱交易、女足精神、爆炸新闻、变相回扣、期货交易、封顶奖金、两弹一星、信息社会、生存空间、企业文化、高新技术、人才资源、企业转轨、市场疲软、经济激励、精神激励、能人经济、流程再造、制度经济、激励机制、营销时代、企业标志、CI战略、企业识别、服务禁语、行为观念、服务承诺、连锁企业、餐饮文化、政治改革、时空隧道、质量认证、工薪阶层、售后服务、抓大放小、裁剪发票、灰色收入、高薪养廉、绿色消费、跨国企业、末位淘汰、休闲一派、买断工龄、新闻热线、热线电话、从严治军、承东启西、以线串点、政企分开、以点带面、西电东送、退耕还林、勤俭建军、科技强军、油气并举、竞价上网、质量建军、厂网分开、村务公开、航空网络、政务公开、新闻网络、公路网络、铁路网络、南水北调、供热工程、扶贫开发、优化升级、科技兴国、风险投资、纳米旋风、联合打假、风险约束、极限运动、三个代表、网上配对、绿色食品、知识产权、高层绿化、绿化远景、绿色住宅、国企教困、招商引资、转变观念、五十大庆、净菜销售、岗位流动、内联外引、知识载体、超前消费、游行示威、信念坚定、经济制裁、中国光谷、双思教育、减员增效、减同增效、希望工程、精神文明、敬业精神、人口外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专项整治、个体经济、特许经营、对方付费、国土整治、上门快修、苏联解体、富而思进、司法腐败、共同致富、三年解困、法制教育、兴边富民、暗箱操作、服饰中心、美容中心、会展经济、世纪老人、知识爆炸、长效保洁、网上助学、学生减负、大地走红、人机对话、经济过热、对口支援、人才培养、东西合作、竞争观念、非处方药、基因工程、对冲基金、二板市场、假日经济、高考经济、假日旅游、九五计划、十五计划、物业管理、网上招生、择优上岗、下岗分流、竞争上岗、文化下乡、绿色通道、三讲教育、巡回教育、阳光工程、希望小学、双向收费、单项收费、西部开发、人才大省、人气急升、群体上访、人气不足、致富思源、笑脸经营、网上交友、绿色护照、老有所乐、文化食粮、集中供热、西气东输、人才流失、彩票经济、电脑彩票、自助旅游、人气指数、公共面积、调查公司、安居工程、上门服务、媒体宣传、受众数量、投递网络、资源优势、打折消费、特惠服务、活动派送、电脑抽奖、超值回报、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尾气超标、大气治理、人口危机、全程对号、全程直播、五中全会、天天发团、电脑休闲、休闲思想、找不着北、九九回归、科技强国、龙头地位、双向交流、人才市场、理解万岁、无罪推定、国家赔偿、单位犯罪、买壳上市、东西双赢、微软分割、优先上岗、经济开发、网上婚礼、世纪婚礼、撞了自撞、网上招生、文化扶贫、行为文学、人均收入、电子信箱、智力双拥、精兵合成、平战结合、龙头产品、知识经济、跨国配对、圣诞幽灵、带薪休假、政治危机、金元政治、治理尾气、厂务公开、网络经济、网络革命、司法公证、美食文化、网上炒股、以人为本、公演私分、专家义诊、绿色产业、环保意识、服务热线、热线电话、电子商务、信用经济、网上购房、上市公司、一岗双责、目标同向、责任共担、强基达标、城市减灾、西部引智、分业经营、混业经营、住房改革、助学贷款、黄金地段、理论创新、零点行动、网上休闲、公有住房、科技下乡、开放意识、租金减免、减免政策、闪亮登场、电子家庭、优化组合、政府采购、白色污染、三年千万、阳光农业、书店酒吧、电脑酒吧

治污倒计时、西部大开发、门新国现象、高科技成果、俄白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澳

门回归年、一控双达标、人与人之间、经济复苏期、旅游黄金周、顾客是皇帝、国际空间站、豆腐渣工程、经济一体化、复合型人才、一票否决制、跨越式发展、信得过单位、五十年不变、劳动合同制、送温暖工程、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出口转内销、杜绝走后门、下岗再就业、坚持两手抓、家政服务业、59岁现象、实验室外套、股票期权制、特困生助学、新经济时代、巴氏消毒法、不正当竞争、高技术战争、数字化战场

神马都是浮云、坑爹、无语

落后就要挨打、时间就是金钱、明明白白消费、婚前财产公证、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全球化、非公有制度、导航定位卫星、一百年不动摇、以土地换和平、康居示范工程、集体人文奥运、优势证明标准、一次性买断价,元芳,你怎么看?

下载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词汇的产生及其意义作用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网络流行词汇

    2010网络流行词汇 No.1 神马都是浮云 出处:“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这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 “小月月”事件......

    数学意义和作用

    数学的意义: “我教你们数学,不是想让你们将来都成为数学家。数学,并不仅仅是让你们学会算题、解方程,这些东西在考试结束后就会成为你们记忆中的盲点。重要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对人类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是无产阶级争取......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说教材 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最终定稿)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把“认识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城阳二中小学部 李顺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分数初步......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5篇材料)

    《小数的产生小数的意义和意义》说课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说教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