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简答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简答题
1、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2、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张骞出使西域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丝绸之路”。
4、我们要学习张骞什么样的精神?
答:学习他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5、说一说丝绸之路的大体路线
答: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
6、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以至欧洲的陆地交通路线,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
7、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
答: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们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8、列举秦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3)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4)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9、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的看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0、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答:(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个人品质上,曹操多谋善断,善于用人,善于采纳谋士的建议。
11、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名称和时间。答: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官渡之战 200年
赤壁之战 208年 , 淝水之战 383年
12、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而曹操重视人才,战术得当。
13、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孙、刘联军的正确战术。
14、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b、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b、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1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答:(1)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2)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16、列举(或简述)东汉末年至隋统一前北方的几次统一,这样的历史现象对你有何启示?
答:(1)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2)280年,西晋灭吴,南北统一;(3)四世纪后期,前秦统一黄河流域;(4)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启示: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统一,有分裂,统一是主流。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大分裂,分裂中又孕育着统一,多次出现北方统一。
17、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答: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们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8、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政权想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迁都洛阳,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同汉族通婚,用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答: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19、我们应该学习孝文帝的什么精神?
答: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方面有何特点? 答:(1)政治: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向统一趋势发展。(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北方经济得到一定恢复。(3)民族关系: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4)文化方面:科技发展,艺术突出。
21、评价:曹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政治上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谋略,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并在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他的势力日益强大,终于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他统一北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的愿望。
22、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是东汉末、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从此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助手,协助刘备三分天下。刘备去世后,他担当了治理蜀国的重任,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制,并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他的一生以恢复中原、重振汉朝为己任,先后五次攻魏,最后病死途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的。
23、评价: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汉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使鲜卑族最终融进了汉族大家庭。
24、“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阴谋家。”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25、近年来“东突”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东突的倒行逆施。
26、请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对孝文帝进行评价。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下列图片内容,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20、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秦兵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中同学间对话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小题后括号内打上“√”,错误的打上“×”。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
21、甲同学: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是这样的吗?
乙同学:是这样的。当时他任用伊尹为相,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
22、甲同学: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发源地在哪里呢?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
乙同学:它起源于印度,应该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23、甲同学:书上讲,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这件事情还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呢? 乙同学:首先,当时称为夷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这说明台湾地区和内地早已有交往和联系。其次,说明当时吴国的造船业比较发达,这有利于海上交通的发展。()
24、甲同学:我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那么,书法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一种艺术的呢?
乙同学:应该是在西晋的时候。()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5小题6分,26小题4分,共10分)
25、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通过本期的学习,你能对下列文物知道多少呢?请在下列各文物图的右旁列出你解读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至少列出两条)。(6分)
26、我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我们增益智慧、提升修养的良好土壤。请举出下列两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和一条你所了解的其它相关历史信息(如内容、特点、历史价值等)。(4分)
《离骚》—作者:
其它:
《史记》—作者:
其它: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1分)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中?(4分)
示例:
①(长安)②()③()④()⑤()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1分)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1分)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共26分)
29、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请看下列两幅图,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解释它们之间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请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1)图2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2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3分)
30、《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1分)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2分)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3分)
4)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C 2 C 3 A 4 C 5 D 6 C 7 A 8 D 9 B 10 A 答案
题号 D 12 C 13 B 14 B 15 C 16 D 17 C 18 B 19 B 20 A 答案
二、判断题(本大题4小题,共4分)
21、×
22、√
23、√
24、×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辞),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广汉三星堆出土(反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战国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26、(4分)《离骚》:屈原,是研究战国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史记》: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分)2)“百家争鸣”(1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2分)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1分)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欧洲(4分)2)张骞(1分)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2分)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4)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5分)2)奴隶主贵族(阶级)(2分)
3)(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4分)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30、(12分)答:
1)“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地)(1分)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等(2分)
3)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3分)
4)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列出两条即可)(4分)5)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选出一项正确的。
1、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且距今约七十万年至约二十万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在我国氏族公社时期,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的是()A、粟B、水稻C、小麦 D、大豆
3、约公元前1600年,率领本国人民起兵打败夏桀、灭夏后建立商朝的是()A、汤 B伊尹 C、盘庚 D、纣
4、“阵前倒戈”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我国古代的大战之中?()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5、战国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商朝的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B、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西周晚期大篆开始出现
D、春秋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7、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人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
8、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为了北伐匈奴 B、为了显示皇威
C、用来抵御匈奴 D、为了统一全国
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中的“沛公”是指()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10、“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句出自《汉书》的话,是下列哪位西汉皇帝说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B、取消地方的盐铁经营权,中央专卖 C、取消地方的铸币权,中央铸造发行五铢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光武中兴”时期的汉朝皇帝是()
A、汉武帝 B、刘秀 C、汉明帝 D、汉和帝
13、体育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被称为“冠军”。它始于汉朝一位皇帝称他的一位名将军勇冠三军,封其为“冠军侯”。这位“冠军侯”还有一句名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在打败匈奴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位年轻的将领是()A、卫青 B、霍去病 C、窦固 D、窦宪
14、下列哪一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却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5、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史官,他的最大贡献是写成了一部()
A、《论衡》 B、《史记》 C、《十五从军征》 D、〈〈孔雀东南飞〉〉
16、“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南阳武侯祠对联盛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位政治家和军事家?()A、管仲 B、姜尚
C、孙膑 D、诸葛亮
17、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18、西晋末年以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温暖湿润 B、江南土地肥沃
C、百万北人南迁
D、江南主种水稻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是()A、陶渊明B、曹操 C、王粲D、蔡文姬 20、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A、王导 B、王献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填空 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
21、距今约_________年到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
22、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3、商朝后期制造的_________,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的是_________。
24、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发生平民暴动,赶走了周厉王。这件事叫做“_________”。大家推举_________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25、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是_________,他实行的变法是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
26、某初级中学初一学生卜懂史说:“咱们中国古代的人真不谦虚,写了一部书就称‘老子’。”另一位学生史不识争辩说:“你说的不完全对,古代的人也有谦虚的,有一位写了一部书,却自称‘孙子’。”他俩都说错了。“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晚期楚国人,他的学识很渊博,他的学说记录在_________一书里,他是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孙子”名叫孙武,是春秋晚期的接触的军事家,是________家的鼻祖,他所著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27、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_________之战;383奶奶,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苻坚军队是战役是_________之战。
28、希罕汉景帝时,吴王刘濞等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三个月内叛乱被平定。西晋晋惠帝时,为了争夺中央政权,手握重兵的同姓大臣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_________”。战乱使西晋衰落下去。
29、汉朝政府派出的四位著名的外交家中,除了被匈奴强迫牧羊的苏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___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三、列举题:本大题共4点,每点2分,共8分。
31、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或黄河流域)出现过的几次统一局面。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4分。
32、阅读材料:材料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材料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6分)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6分)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18分。
33、简答我国在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答案
B A A A B D C C D C D B B D B D A C A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20分。21、170万
22、禹
23、司母戊鼎 《诗经》
24、国人暴动 共伯和
25、商鞅
26、《道德经》(《老子》)道家 兵 《孙子兵法》
27、巨鹿 淝水
28、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
29、张骞 班超 甘英 30、云岗 龙门
三、列举题:每点2分,共4点8分。(多答不多给分)
31、(1)官渡之战后不久,曹操基本上统一的北方(说明次点不给分,因属东汉末年)。220年,曹魏政权建立后,北方已形成了统一局面。(2分)
(2)西晋于公元280年统一南北,但较短暂。(可以给2分)(3)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2分0(4)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2分)(5)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4分。
32、(1)春秋晚期(2分)孔子(2分)《论语》(2分)
(2)A、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2分)B、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2分)C、他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2分)(3)儒家学派。(2分)
五、回答题:本大题共18分。(能答出6点,即可以得满分18分)
33、(1)秦汉时期(能答出其中4点就可得满分12分)A、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前期和东汉时期)。(3分)B、《九章算术》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世界领先。(东汉时期)。(3分)
C、《神农本草经》(东汉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药物学著作。(3分)D、东汉末年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3分)E、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所著《伤寒杂病论》,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3分)F、东汉时期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的最早的地震仪器。(3分)G、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3分)(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的两点为必答内容,6分)
A、南朝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的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外国早近一千年。(3分)
B、北朝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3分)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卷Ⅰ(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3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之下等级最高的是
()
A、士
B、诸侯
C、平民
D、卿大夫 5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
B、齐
C、秦
D燕 7.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春秋
B战国
C夏朝
D商朝
8.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9、黄帝被后人尊称为()
A、龙的传人
B、人文初祖
C、炎黄子孙
D、兵家鼻祖
10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
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1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人们按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
B.氏族家长制大家庭的出现
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其发生的根源是西周的()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3..商鞅规定: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对这一措施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鞅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
B.商鞅鼓励人们勤劳工作
C.商鞅把整个家庭作为惩罚单位
D.商鞅对工商业一视同仁 14.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器具包括()①青铜器
②玉器③陶瓷器④铁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5.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16.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17.“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18.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
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 20.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21.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2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23.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2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25.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6.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27.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28.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A.开明的奴隶主 B.新兴的地主阶级C.新兴的奴隶主 D.广大的农民 29.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30.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31.孔子的活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创办私学 B.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学说
33.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韩非子 34.秦始皇的历史活动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A.修豪华的宫殿和陵墓 B.修筑万里长城C.焚书坑儒 D.把全国划分为36郡 35.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3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武帝的治国措施()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B.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C.出兵直接铲除了各诸侯国
D.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 D.会不会使用工具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卷Ⅱ(50分)(开卷型)班级: 姓名: 分数: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大题50分。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2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8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4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7分)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8分)他创立的常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2分)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6)
28、(1)列举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6分)
(2)列举夏、商、西周(上古三代)三朝建立的起止时间、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9分)
(3)列举诸子百家关于战争、治理国家、环保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7、了解圣人孔子(9分)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1)春秋晚期(2分);儒家学派(2分);《论语》(2分)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3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任选三句,一句1分,共3分
26.(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8分)
(2)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就贵族的特权(2分)
(3)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或者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分)
对改革的看法:改革是强国之路,动力之源等等,酌情给分(1分)27.(1)孔子(2分)仁(2分)
(2)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8分)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分)(1)劳动:法家
班长:儒家 生活:道家(6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五篇: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
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
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
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
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17.法的适用的特点
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21.法的执行的特点
22、立法的特征
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30、法的价值的特征 参考答案: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2答:
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3答:
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4答: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5答:
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6答:
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7答: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8答、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
9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10答、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11答、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12答:
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
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13答:
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
14答:
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
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15答:
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16答:
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17答:
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18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由五个构成因素:
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1分)
2、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1分)
3、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1分)
4、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1分)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1分)19答: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分)分类:物、精神财富和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3分)
20答:
1、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确认(1.5分)
2、科技活动引起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1.5分)
3、参加国际科技经济的竞争与合作需要法律的保障(1.5分)
4、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可能造成的社会危机需要法律加以防治(1.5分)21答:
1、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法的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5分)
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4、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1.5分)22答:
1、是一项国家机关的活动,是同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活动(1.5分)
2、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专门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1.5分)
3、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1.5分)
4、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1.5分)
23答:
1、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1分)
立法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分)
立法应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1分)
2、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1分)法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保障其顺利实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1分)法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24答: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