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要忠于党和人民
《当干部就得在状态》系列学习材料之一
领导干部要忠于党和人民
一、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归宿,是“一个让人有深刻归属感的地方”。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的不竭源泉。精神家园是灵魂的栖息地和加油站,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游戏人生,空虚、无聊、不安,有如行尸走肉。做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员,共产党人更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1、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是辨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保持政治敏锐性的需要。在当今国际形势已经并且还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民主化”“自由化”思潮向我们汹涌袭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也一刻没有放松,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无孔不入,广大党员干部每时每刻都在经受各种思潮的冲击和无形的考验。深处剧烈变革和各种思想激荡的年代,面对众多诱惑与挑战,要实现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凝结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清醒辨别和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永葆本色、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如磐石。
反之,精神家园没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垮了,红旗就会变色。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变质,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毁坏,精神支柱倒塌。正如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所指出的,“东欧共产党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仰”“共产党的意志和信心已经破灭”,因而“和平演变的时机已经成熟”。历史从反面教育、启迪我们,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政治生命的源泉,必须建设好而决不能荒废。
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是承担责任和使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奋斗史,始终坚守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克敌制胜、推进事业的一大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艰难地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战胜了靠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在物质基础极端薄弱的条件下,我们党打破封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现代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勇于创新,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精、气、神的源泉,是共产党人朝气、活力的生长剂和孵化器。邓小平曾经总结指出;“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绝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新的历史时期,有机遇更有挑战,甚至会遭受挫折,我们党要立于不败之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全党始终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是保持先进性的需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仅取决于党章的崇高规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唤,更取决于党员主体是否具有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来源于后天培育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即每个党员对党的传统、作风、理想、信念、事业的自 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自主意识。近些年来,面对日益剧增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萎靡,信仰丧失,甚至腐化堕落。坚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经受的一个严峻考验。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动力,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首先在于始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而要始终保持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则必须牢牢坚守其源头——精神家园。
2、内外兼修,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对一个人而言,是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对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而言,是全体成员共有的精神、意志、观念、理想、信念、目标和追求的凝结。面临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新时代,共产党人要筑牢精神家园,必须内外兼修。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夯实精神家园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其形成的深厚思想理论基础、革命实践基础以及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家园的奠基石和顶梁柱,是指导我们确立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位坐标。共产党人只有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精神家园才能日益牢固。20世纪80年代,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旨在削弱共产党的领导,但在当时的苏共内部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或者说当时没有人能够对此给予彻底批判和澄清,结果使这种错误思想理论在苏共内部占据主导地位,淡化、模糊了苏共党员的精神支柱,最终导致苏共垮台、解散和苏联解体。历史的教训,殷鉴不远。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必须牢牢固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不断丰富、发展。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巩固精神家园的支柱。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决定人们思想行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精神家园的灵魂所在。理想的 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危机是致命的危机。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影响,新时期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会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才能把为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同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做到顾全大局,把人民的利益、整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才会有坚强的精神支柱,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潮的影响;才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才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品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制度建设,建立筑牢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长效机制。筑牢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精神、意志、观念、理论、思想、信念等都需要注入新的内容。为了保证通过学习、宣传、教育、培训等途径长期而有效地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首先,要明确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观,并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宣传教育机制。其次,要将构筑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党员干部教育的培训内容,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再次,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引入做为衡量党员是否合格、先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最后,要加强党内民主生活的磨砺和锻炼。广泛开展党内同志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是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精神风貌的有效途径。
加强党性修养,充实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内容。良好的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做为个体的共产党员,要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其一,要加强政治修养,自觉提高 自己的政治素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都能抵得住诱惑、扛得住干扰、经得起考验;其二,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形成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其三,要加强理论修养,在逐步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先进性本色;其四,要加强作风修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时时处处牢记责任,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慎权、慎独、慎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二、把忠诚作为首要品质
忠诚,是我们的民族美德,乃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忠诚不但是重要的社会伦理,更是重要的从政伦理。做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能力固然重要,但忠诚是领导者一个首要的品质。对领导者来说,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原本是道德、伦理上的概念。“忠”从字面上看,就是将“心”放在正“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浅不深,对于自己所坚守的,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谓之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忠”,这样说道:“忠,敬也,从心。”“忠”,就是对世间万物怀有崇敬之心和审慎虔诚的态度,表现为一以贯之的行为。“诚”的本意是“信”,《说文解字》对诚的解释是:“诚,信也,从言。”信和诚是互解的,可以连成词,后世就有“诚信”的词汇。诚就是真心实意,说话算数,言行一致。孔子推崇“言而有信”,把说话算数、求真务实看成人们立身行事的根本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忠诚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规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遇,则臣对君尽忠心。泛化开来,对于上下级关系而言,前者要有“礼”的规范,并受到“礼”的约束;后者受到前者的尊重与重视,自然激发“忠心”,表现出“忠勇”。其二是对具有普遍性的人的行为规 范。“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是指岗位职责意识,“行之以忠”是指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的态度和行为。孔子对此是大力提倡的,他自己就做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有普遍性意义的是,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始终要有这种不知疲倦、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劲头。其三是对行为主体与社会环境的规范。“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就是说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用高尚的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勤奋敬业,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能保持做人的本色。
现代意义上的忠诚,就是指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归属对象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责任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基本伦理规范。忠诚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具有很浓厚的道德理想成份,既体现了人类对内在精神文化价值的体认和敬重,又体现着道德价值的无上崇高性。中华民族的不断繁荣昌盛与祖国儿女有着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分不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责任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对这种责任意识的高度概括。历代仁人志士无不浸透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一种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忠诚于事业才能忘我,忠诚于国家才能尽责,忠诚于人民才能献身。
忠诚,常被用来规范君与臣、王与民、主与仆的关系,要求后者对前者的忠贞不贰、俯首帖耳、言听计从。在千百年文化演进中,忠诚已经演变成一种代表,一种象征意志、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文化符号。只要具有这种忠诚的力量,不论权势多么有吸引力和诱惑力,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如“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周公辅成王、受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无论任务有多么艰巨,历程有多么艰辛,使命有多么艰难,都“可以寄百里之命”,如枕戈 待旦的祖逖(ti)、饮马黄河的岳飞;不论环境有多么恶劣,处境有多么险恶,情势有多么难以预料,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如凿空西域的张骞、牧羊怀志的苏武,等等。靠着忠诚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矗立起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
忠诚是爱国主义伦理规格、等级有序的社会管理和家族亲和的基石和必要条件。继承和发扬忠诚的道德,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对此,孙中山当年的讲演为我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发人深思。他说:现在一般人民的思想,以为到了民国,便可以不讲忠字,以为从前讲忠字是对于君的,所谓忠君,现在民国没有君主,忠字便可以不讲,所以便把它拆去。这种理论,实在是误解,因为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如果说忠字可以不要,试问我们有没有国呢?我们的忠字可不可以用之于国呢?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民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民去效忠。故忠字是好道德,还是要保存。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政治或行政组织对其成员的根本道德要求。现代行政伦理虽然不像古代那样把“忠”绝对化,忠诚的对象也已经不同,但仍然把忠诚做为行政伦理的基本规范和行政主体重要的品德之一。现在不少国家的政府官员在任职时,都必须进行忠诚宣誓,就是证明。
做为一种行政伦理,忠诚行为的出发点是服从,服从上级和组织的意志和政令,按上级及组织的要求和方针办事,不违抗、不推诿。同时,这种服从不是消极的,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执行上级和组织的指令,尽心尽力地实现上级和组织确定的目标,全心全意地去维护上级和组织的权威。忠诚也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和情感上对上级和组织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应该说,这种尊崇的道德情感是忠诚的灵魂,是做为忠诚表现的服从和尽责 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内在依据。
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当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是做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但相对与忠诚来说,忠诚胜于能力。忠诚做为一种品质,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和核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忠诚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的确,具备超强的领导才能,可以为组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很多领导者重能力轻忠诚。但是,单纯强调能力的倾向是非常可怕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乏具备超强个人能力的社会渣滓,由于没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品质,凭着个人的能力,他们可以为一己私利而危害组织的整体利益。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只有忠诚于能力共有的人,才是组织所需要的。假如把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组合形象地称为“技能仓库”,而把忠诚称为“技能运输通道”,那么“技能仓库”中的技能,只有通过“技能运输通道”,才能到达“价值仓库”。领导者的各种能力,必须要靠忠诚这个重要的媒介来实现。只有依靠忠诚,领导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当然,忠诚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忠诚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忠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忠诚,是要用业绩来证明的,而不是口头上的效忠,而业绩又是要靠能力去创造的。一个只有忠诚而没有能力的领导者只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混而已。
忠诚是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做为领导干部的忠诚,它主要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层次:首先,应该忠诚于党。忠诚于党,就是要坚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忠诚于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所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次,应该忠诚于 国家。忠诚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安全、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最后应该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当然,我们所说的忠诚,不是那种无原则的附和,也不是那种刻意的讨好,否则就是一种愚忠,是一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庸俗的东西,是我们必须坚决抵制的。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种离开正确的思想和政治原则而将对某个人的忠诚凌驾于党对人民的忠诚之上的所谓“忠诚”。有的干部为了寻求“靠山”、保护伞,攀附权势,俯首听命于某个领导干部个人;有的领导干部用人也看“忠诚”,顺“我”者为忠,不顺“我”者为不忠,这样就形成对个人忠诚的怪圈。这样的忠诚往往演化为物欲交易,一旦无法从中获益,就轻易地违背当初宣誓的誓言。这样的忠诚不是那种发自内心、为之奉献个人才智的忠诚。这种忠诚谓之为“假忠诚”。
忠诚的核心是“真”,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欺骗的核心是“假忠诚”,那种昨天还信誓旦旦、愿为犬马、肝脑涂地、誓死效忠,今天就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背信弃义、反戈一击的人,他昨天的尽心尽力,只不过是面具、是阴谋而已,于忠诚相去远矣。
忠诚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是一种人生的义务,是一种工作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对外的品牌。忠诚不谈条件,忠诚不讲回报,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操守。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修炼这种品格,尽好这种义务,提升这种能力,树好自己的品牌。
第二篇: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和人民
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和人民
七组:刘建萍(中共上栗县委书记)
这次专题培训,以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广大学员亲身体验了行走挑粮小道的艰辛,经历了拓展训练的磨练,感受了战争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夺取革命胜利的艰辛和困苦。在一堂堂现场教学和一个个革命家的感人事迹中,很多同志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这次培训,是一次灵魂的震撼,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信仰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通过培训,我们感悟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领悟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都已大大提高,我们需要解决的仍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问题。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增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班上的同学都是处级干部,虽然我们履行芝麻之职,但我们要时时要牢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责问,坚定理想信念,心怀远大目标,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党组织重托,不辜负人民期望。总结此次培训的收获,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战争年代,革命先驱能够做到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激励。作为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把坚定理想
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通过长期的学习和修养,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完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悲观,在诱惑面前不堕落,使我们党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通过学习,我们一心为党、真心为民、诚实为官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利益的人生目标更为明确。
二、忠于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群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在不断地变化。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能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和群众的关系如何,党员对于人民的忠诚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党的兴旺发达和生死存亡。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政党脱离了群众,最终将会被群众抛弃。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时刻经受住考验,才能坚决抵制住侵蚀,才能做到理想不滑坡,信念不动摇,才能在挑战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只有永不停步地学习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思想,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只有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
和创新机制体制,树立突破旧事物、旧观念的勇气,朝着崇高理想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三、牢记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心系群众,牢记宗旨,为民服务,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服务民生。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行为上的先进性。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带着爱民之情履职,坚持带着深情,带着关爱,带头面向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服务于人民。我们要带着敬畏之心履责,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心中有民、一切为民。要养成无私的心态、坦荡的胸襟、俭朴的作风,严守党的纪律,规范个人言行,始终做一个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领导干部。
四、增强紧迫意识,提升执政能力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提升执政能力的紧迫感,通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长效性、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把握政治方向,保持立场坚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群众观念,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
事,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省委苏荣书记曾说过,诚实是官德,我深有感悟。诚实是百姓之幸。虚假的政绩,必将危害地方发展,损害百姓利益。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干部,要敢于面对落后现状,抛下眼前的“政绩”,多做打基层、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沉下心来去解决那些制约发展的复杂矛盾,坚持讲真话、干实事。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靠群众发展,发展为了群众,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最大限度谋求发展,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要坚持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争做开拓创新、勤勉敬业、服务群众、廉洁从政等方面的表率,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将人格力量寓于无言的工作之中,形成发展合力,服务民生民享。
第三篇:坚定理想信念 忠于党和人民
坚定理想信念 忠于党和人民
七组:刘建萍(中共上栗县委书记)
这次专题培训,以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广大学员亲身体验了行走挑粮小道的艰辛,经历了拓展训练的磨练,感受了战争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夺取革命胜利的艰辛和困苦。在一堂堂现场教学和一个个革命家的感人事迹中,很多同志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这次培训,是一次灵魂的震撼,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信仰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通过培训,我们感悟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领悟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都已大大提高,我们需要解决的仍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仰问题。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增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班上的同学都是处级干部,虽然我们履行芝麻之职,但我们要时时要牢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责问,坚定理想信念,心怀远大目标,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去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党组织重托,不辜负人民期望。总结此次培训的收获,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战争年代,革命先驱能够做到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激励。作为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通过长期的学习和修养,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完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在挫折面前不悲观,在诱惑面前不堕落,使我们党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通过学习,我们一心为党、真心为民、诚实为官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利益的人生目标更为明确。
二、忠于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群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在不断地变化。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能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和群众的关系如何,党员对于人民的忠诚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党的兴旺发达和生死存亡。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政党脱离了群众,最终将会被群众抛弃。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时刻经受住考验,才能坚决抵制住侵蚀,才能做到理想不滑坡,信念不动摇,才能在挑战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只有永不停步地学习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思想,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只有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体制,树立突破旧事物、旧观念的勇气,朝着崇高理想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三、牢记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心系群众,牢记宗旨,为民服务,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服务民生。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行为上的先进性。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带着爱民之情履职,坚持带着深情,带着关爱,带头面向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服务于人民。我们要带着敬畏之心履责,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心中有民、一切为民。要养成无私的心态、坦荡的胸襟、俭朴的作风,严守党的纪律,规范个人言行,始终做一个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领导干部。
四、增强紧迫意识,提升执政能力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提升执政能力的紧迫感,通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长效性、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把握政治方向,保持立场坚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群众观念,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省委苏荣书记曾说过,诚实是官德,我深有感悟。诚实是百姓之幸。虚假的政绩,必将危害地方发展,损害百姓利益。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干部,要敢于面对落后现状,抛下眼前的“政绩”,多做打基层、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沉下心来去解决那些制约发展的复杂矛盾,坚持讲真话、干实事。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靠群众发展,发展为了群众,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最大限度谋求发展,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共享。要坚持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争做开拓创新、勤勉敬业、服务群众、廉洁从政等方面的表率,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将人格力量寓于无言的工作之中,形成发展合力,服务民生民享。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遵守纪律
领导干部要遵守纪律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就是要使思想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而实现这一个高度,关键要做到理论上的“知”与实践中的“行”的高度统一,体现到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纪律作风,近期总队支队组织开展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我认识到一名消防警官应努力提高廉洁自律能力,使大队领导班子真正成为“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坚强集体,在学习活动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一名廉洁自律优秀领导干部的信念。现将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和建设,做勤廉自律的表率。
作为领导干部要注重自身形象和官兵中、在群众中的影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有关规定,确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同时,要有责任感、事业心,竭尽全力做好当前工作,坚持淡泊名利,坚持秉公用权,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健康情趣,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性觉悟和道德品质,时时刻刻做好表率,做一名群众信赖、支持、拥护的优秀领导干部。作为一名优秀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时时、事事、处处做到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以优秀领导干部为榜样,严格遵守上级领导关于
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公正、公平、合理,一心为公,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一切以发挥领导的整体效能作用为前提,凡事三思而后行,带头做出表率。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大局意识。
大队领导干部是大队整体工作的“龙头”,对大队干部的要求首先是讲政治、顾大局。讲政治、顾大局不仅仅等同于服从领导,不仅仅是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反之,仅仅满足于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也不一定能讲好政治、顾好大局。如何讲政治、顾大局?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清醒的基础”。要做到很好的讲政治、顾大局,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为指导,不懂政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就不可能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工作中就会不辩方向,缺乏政治敏感性。当前胡总书记的“三句话”是指导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及今后,只有认真学好“三句话”精神,做到学深、学透,了解、弄懂“三句话”思想的精髓,真正明白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认清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趋势,工作才有预见性,也才能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在学习中,不能死搬硬套,教条理解,甚至断章取义。要联系实际,结合工作,善于分析。在把握理论精髓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指导工作,才能做到既讲政治,又兼顾大局。
三、强化措施,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抓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把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活动、业务学习有机结合,明确学习要求,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强化宗旨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认真开展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和自查自纠等活动,培养部队全体干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建设一支作风扎实、纪律严明、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干部队伍,起到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团结群众的作用,营造风正、气顺、心齐浓厚氛围。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已
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已、清正廉洁
清河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炳忠
最近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再一次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性。党中央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强调这是直接关系人心背向和党的执政地位巩固的大事,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这既深刻揭示了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也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领导干部要在清正廉洁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是带领全国人民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传家之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清正廉洁做为全体党员干部都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把清正廉洁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都以一贯之地反复强调。早在1949年3月,针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党内可能出现的消极腐败问题,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现在,不正之风很突出,首先要从领导干部抓起,群众眼睛都在盯他们,全心全意改了,下面就好办了”。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决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可以看出,倡导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始终是贯穿在几代领导人党的建设理论中的一条红线。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仅对清正廉洁的认识不断深化,清正廉洁的内容和要求也逐步发展,逐步完善。从《三大纪律 1
八项注意》训令的颁布,到《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的出台,从《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等单项廉政制度的实施,到《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30个不准”的规范,对清正廉洁的内容规定越来越具体,要求越来越严格,落实力度越求越大,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据统计,仅1990年以来党中央制定颁布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制度规定,直接涉及清正的规定就有一半以上。这些法规制度正在日益成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和从政准则。
在我们党历史上,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好党员、好干部,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以他们清廉为公、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化作无穷的革命和建设力量。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访问时,从当时我党领导人的生活细节上,发现中国共产党蕴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__艰苦奋斗、清正为民。他们把这种力量称为“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正是这种“东方魔力”,才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正是这种“兴国之光”,才能使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清正廉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上胜利的法宝。
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对于我们党应对当前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抵御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侵袭,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在大变革,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国际上看,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历史上最强烈的震动,东欧国家一个个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抛弃了社会主义旗帜;苏联这一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顷刻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固然有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推波助澜的一面,但究其根源,是这些国家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没有把自已内部搞好。其中重要一条,是党内腐败现象严重,党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除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增强综合国力外,很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党的自身建设,在这方面,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发挥表率作用至关重要。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一些消极因素产生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剧烈的冲击,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的党性原则和廉政精神受到了前所末有的挑战,如果不引起警惕,不及时筑牢领导干部的拒腐防线,不仅会严重败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损害
党的声誉,而且会动摇党对政权的领导地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构建。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就成为有效克服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五大,面对世纪之交的历史重任,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十五届六中全又提出了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政治坚定、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高尚作风。从目前我们党的现状看,干部队伍整体上依然保持着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些干部挡不住诱惑,守不住操守,耐不住清贫。有的沉迷于灯红酒绿,热衷于奢侈铺张,肆意挥霍国家钱财;有的为了表功,弄虚作假,谎报成绩;有的拉关系,跑官要官;有的以权谋私、谋色。这些问题虽然是少数人所为,但影响大、危害深,事关全局,如果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将直接障碍新世纪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必须从思想上抓起,行为上做起,努力让群众满意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我认为,必须强化三个意识,过好五关。
首先要强化“三个意识”,从思想上抓起。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始终在政治上保持清醒。时刻牢记自已是一个共产党员,头脑里始终具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强意志,具有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精神;时刻牢记自已是一名领导干部,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二要强化公仆意识。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说,更要时刻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坚决反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防止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三要强化模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得失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勤奋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模范;做克已奉公、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模范;做遵纪守法,同不正之风和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的模范;做坚持改革、勇于开拓、多干实事的模范。
其次要过好五关,从行动上做起。一要过好权力关。当前,大多数的领导干部是能够把权力用在为群众办事解难上,尽力尽责地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把权力当作为已服务的工具。
二要过好名位关。应该说,领导干部通过自已出色的政绩获得名位,不公无可非议,而且应该提倡。但如果把当官看作是个人扬名、光宗耀祖的一种手段,为了追逐个人的扬名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他获得的也只能是虚名、假名,只能得到老百姓唾弃的恶名。只有“视名位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的领导干部,他们的美名才能长存于百姓的心中。三是要过好钱财关。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每个领导干部都面临着金钱物质利诱的新考验。戒除贪欲,保持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小利”和“大利”的关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四是要过好美色关。以前很多实事证明,政治上的腐败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堕落。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地节制个人欲望,拒腐蚀、永不沾,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五是要过好人情关。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加强亲友来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领导干部中也应该大力提倡。但当亲友往来的个人要求与人民利益、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讲义气不讲原则、讲感情不讲党性,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甚至违法犯罪,那就会走上绝情于人民的道路。因此,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人情与党性、人情与原则的关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