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家池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23: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家池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家池导游词》。

第一篇:习家池导游词

习家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习家池风景区。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凤凰山南麓,为东汉襄阳侯习郁所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襄阳史上最早的园林建筑。在中国郊野园林史上,习家池被奉为鼻祖,具有重要地位。

据历史记载,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仿越国大夫范蠡养鱼之法,引白马山白马泉水,筑堤修池,遍植松竹,于是亭台楼阁,松篁翠竹相得益彰,遂成习家池。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流连习家池,在此饮酒,并自称“高阳酒徒”,因此习家池又多了“高阳池”这一雅称。东晋年间,习凿齿隐居习家池,在此读书著史,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后著有《汉晋春秋》一书。

习家池背靠三山,面临汉江,据郭璞的《葬书》记载:好的地方应当是“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如此方可藏风聚气。而习家池正处于这样一个地方,所以依据中国古代的风水学,习家池又是一块难得风水宝地。古代人在挑选居住地时一般信奉风水之道,习家池环境清雅,群山环抱,因此习家池从东汉年间开始吸引了大批的文人骚客来此,吟诗作对,著述立传,习家池遂成襄阳地区的一块文化宝地。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记载:“池边有高堤,皆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山极伦每游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襄阳曲四首》中写道:“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杜审言有诗道:“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由此可见习家池在历史上是十分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习家池名声日盛,几经变迁,宋代毁于兵乱,嘉定年间又得于重建,清代以来习家池的规模不断扩大,遂成现今的规模。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园游览,大家眼前的这块石刻上面的九个字“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言简意赅的强调了习家池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崇高地位。明代计成在著名园林学著作《园冶》中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写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构拟习池”,就是指构筑郊野园林,要效法习家池。习家池在造园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走势,讲师法自然,在中国郊野园林上是首屈一指的佳作。习家池以独特精致的园林景观著称于世,皮日休还有一首《习池晨起》:“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诗中描写的习家池在造园风格上追求自热,亲近自然,不拘一格,实在是园林中的佳作。

走进习家池,大家一定对这大名鼎鼎的习家池感到十分好奇,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探今天的主角习家池的芳容,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大小水池便是著名的习家池了。这两个小池分别叫“半规池”、“溅珠池”。“白马泉水被引入到稍大池“溅珠”中,作为饮用:然后进入“半规”池中,用来洗涤;而第三个大水塘用来养鱼,塘中建有亭台一个,作为钓鱼台。在台上,既可赏鱼,又可垂钓,晨起观薄雾曦光,迟暮赏晚霞迷醉。明正德年间,襄阳副使聂览、江汇对习家池做全面修缮,建习杜祠。清道光年间太守周凯又对习家池的亭台做了整修,在大池东边又增了小池。清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对习家池进行过一次大修,给两个较小的泉池取名“溅珠”“半规”。大家眼前所见便是当年大修后留下的溅珠池、半规池了。溅珠池与半规池通过地下的通道与山上的白马泉相连,使得三个池的水可以相互流通,三个池子大小不一,功用各异。古人为表现自然,水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自然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幽远的境界取胜。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为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二为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浮廊可渡,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三为破。水面很小时,便修蜿蜒绿岸,使得景观层次丰富。习家池便是如此,池虽不大,却是一破为三,水中养鱼,化静为动,我们在观赏习家池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习家池作为中国郊野园林的扛鼎之作,拥有大量珍贵的古木。大家请看,在池子边的这棵树便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槐树。在古代汉语中,槐官相连,所以槐树在中国古代又是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习家池的这棵老槐树不仅仅代表了习家池悠久的历史更是暗示了习氏书香世家和贵胄的地位。

参观完了习家池,接下来我带大家去的便是习家池景区的核心区——习氏宗祠了。这座习氏宗祠供奉的是习氏在历史最有名的三个人——习郁、习珍、习凿齿。习郁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阳侯。这座习家池最初也是由他修建的。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魏晋精神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世代为荆楚豪族,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他的作品《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关于习凿齿还有一段小故事,前秦将领攻陷襄阳,将习凿齿和释道安接到长安,说:“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所得唯一人半。”这里得一人呢指的是释道安,半人指的是习凿齿了。习凿齿身患残疾,所以只能算成半个人。习珍也是习家的后代,是三国时蜀汉将领。先主刘备时曾任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大军攻打樊城,唯有习珍据城不降,被困月余后,直到箭尽粮绝,拔剑自刎而死。后代皆称习珍为忠义之士。习家在襄阳历史上是世家大族,习氏最辉煌的历史也是在襄阳创造的。

参观完习家祠堂,接下来带大家去参观习家池的园林之美——怀晋庄园。怀晋山庄是习家池景区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而重建的汉晋风格庄园。由于历史久远,汉晋风格的庄园并未能在现实中遗留下来,但是出土的大量石刻、石砖却成为了这所庄园设计的灵感来源。大家眼前的建筑,颇具汉晋风格。汉代的庄园风格古拙粗狂,结构简单,庄严大气,在承重结构中多用到斗拱。斗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建筑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进入怀晋庄园时处处便可以看见设计精妙的斗拱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殿前的古桩紫薇,这几棵紫薇树已有百年历史,堪称珍宝。在中国民间有一个关于紫薇花来历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名叫年,它伤害人畜无数,于是紫微星下凡,将它锁进深山,一年只准它出山一次。为了监管年,紫微星便化作紫薇花留在人间,给人间带来平安和美丽。传说如果家的周围开满了紫薇花,紫薇仙子将会带来一生一世的幸福,因此在屋宅院内种上紫薇可保平安。

看完怀晋庄园,接下来要带大家去的是牡丹园。牡丹是我们的国花,历来有国色天香的美称,特别是唐代以后,牡丹更是被尊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谓是花中之王。习家池的牡丹园除了牡丹之外,最特别的当属其的设计了。牡丹园采用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叠石工艺,利用地势将牡丹园重叠分割,形成富有层次感似楼阁般的空中花园。叠石分南北两派,北派奉行:安、连、接、垮、拼、悬、剑、卡、垂“十字决”。而南派呢则奉行叠、竖、垫、拼、挑、压、钩、挂、撑“九字决”。牡丹园以及习家池的叠石就是采用南派的设计,彰显郊野园林的独特魅力。

看完牡丹园,今天的习家池之旅就要到此结束了。习家池的山水沉浸在历史的风华中更显迷醉,在岁月沧桑中弥坚,但愿习家池的美丽风光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

第二篇:习家池旅游风景区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

习家池是本区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习郁所建习家池,着意渲染鱼池与范蠡的关系,隐然透露飘洒于江湖之志。以宅第和大、小鱼池为主体构成的习家池园林,背依青山,面迎碧水,开创了利用自然山水配合花木房屋建造园林的造园风格,具备了后世园林所有的山水池泉、亭台楼榭、茂林修竹景物和诗、礼、史、酒、民俗、休闲、垂钓等文化内涵。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习家池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发挥过郊游胜迹、祭祀贤达、传播佛教、灌溉水利等重要作用,成为文人雅士、官宦名流、黎民百姓来到襄阳的必访之所。

第三篇:盆景池导游词

在“金沙铺地”左侧面,有一组由近百个水池组成的进然有序、错落有致的池群。

池堤随树的根茎与地势而变,堤联岸接,活水同源,顺势层层叠置。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壁池底呈黄色、白色、褐色、灰色。池面澄净无尘,望若明镜。池旁池中,木石花草,千姿百态。岸畔翠柏,苍虬挺拔,给人以刚毅之美;堤上老木悬爪,盘根错节,给人以古朴感觉;池中山花含笑,显示出生机勃勃之美;池间野果缤纷,丰富充实之美举手可得……

整个湖群有的石山矗立,有的茅草拂水,有的杂树丛生,有的水柳倒垂,充满着诗情画意,俨然天设地造的奇特盆景,每一个都有独立的灵魂,每一个都有满怀的恋情。他们相互依偎、拥抱,拥抱出的这一片绮丽的景观,使园艺师们也叹为观止。

第四篇:曲江池最新导游词

曲江池,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历时千年,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之经典。唐末,曲江池因战乱宫殿焚毁,池水逐渐干涸,后被垦为田圃,园林胜境几无所存。2007年7月,西安市决定,由曲江新区投巨资,依照曲江池历史水系和文物勘探成果,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园林生态工程—曲江池遗址公园。作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一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工程建设期间孙书记等省市领导多次到达工程现场,慰问指导工作,有关专家学者给工程建设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在党的各级领导关怀支持下,于2008年7月1日建成开放。

现在我们所来到的是曲江池遗址公园最大的广场中和广场,整个广场达11040多平方米,在周末或一些重大的节日,就会在此举办各类活动。曲江池遗址公园总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1500亩,水域面积非常的大,是芙蓉园水域面积的两倍还多,占地700亩,整个园林设计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女士担纲设计的。现在我们的车辆就驶入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主环路总长3000多米宽5.6米,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广阔的湖面水景。公园总共有八大景区三十六处景点,现在我们马上要进入两大景区,一个是位于右手边的艺术人家景区,一个是我们左手边的曲江亭景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右手边的艺术人家景区设计非常的别致,它是由一组九栋两层民居式建筑群落组合而成。分别为:风入松、浪淘沙、浣溪沙、满庭芳、水调歌头、临江仙、念奴娇、无俗念、水龙吟,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前三栋为国内知名书画家艺术展室,主要是以展示国内著名书法家的书画艺术品,第四栋为三秦民间艺术博物馆,里面所展出的都是具有地域特色,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提线木偶、木板年画、凤翔泥塑、农民画等等。居中最大的一栋为曲江池历史博物馆,里面所展出的文物都是和曲江池的历史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就是在曲江出土的。而后四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展示区。如果有兴趣的话,在这里购买几件,送人、收藏、把玩,在游玩的同时尽情体验购物的乐趣。

我们左手边看到的这座亭子叫做曲江亭,它是公园的主题亭,也是园区内大的一座亭子。在唐代,就有北有大雁塔,南有曲江亭之说,这说明在历史上曲江亭就是一处现实存在的建筑。当时白居易来曲江亭游赏的时候,留下了一首《曲江亭晚望》,云:“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今亭内置“曲江池”石碑,背面镌刻有唐王棨的《曲江池赋》全文。在这里也是国家举行重要宴会的的一个地方,每逢中和,上巳等国家重要节日,皇帝都会携带嫔妃在此赐宴群臣,再此赏景赋诗,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因能赋出好诗,也被赐宴于此,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一生非常荣耀之事。

在全唐诗收录的五百多位著名诗人中,有一半都曾在曲江游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而来的最频繁的就属白居易。因为当时他在长安有两处宅子:一是在今大慈恩寺附近,另一处在青龙寺附近,都属于曲江风景区。这就使他的游览以及关于曲江的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因为喜爱曲江的景色才在此安家落户的。

我们在路的两旁可以看到很多上马石。古代的大户人家,宅门前常设置这样两块巨石。通常为青石和花岗岩,更有甚者为白色的大理石。在其上精雕细刻,显示主人的独特品味。一来用作上马,每当主人外出时,仆人便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登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上马背出行了。二来也是显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为马、驴、骡是旧时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加之清代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清朝廷更是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需乘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清官员有“前引”,“后从”的定例,即主人外出时,奴才和仆从也要骑马,前呼后拥地跟随,即使后来主人们乘车、乘轿,仆人也要骑马左右跟随。所以,旧时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而曲江池都是从民间收集回来的,经历了上百年的洗礼,所以看起来比较的沧桑。路旁还有很多大石头,看似普通,实际上都是从华山搬运过来,花费了一番功夫。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另外一处犹如写意山水的明皇栈桥景区。我们左手边这条弯弯曲曲长215米的木栈道就是明皇栈桥,这里是一处供游客亲水的好去处。之所以命名为明黄栈桥,是因为唐明皇总爱带他的爱妃杨玉环及众大臣到此游玩,又因玄宗的谥号为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此景观以此命名。在我们左手边还可以看到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景观,这里是古代曲江池的西驳岸遗址。在修建曲江池的时候,考古专家在曲江边发现了东西驳岸、两个入水口、两个出水口遗址,一是为了保护遗址,二来也是方便游客辨认,就由鹅卵石铺制。我们也可以从这看出,现在的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水岸线和当初唐时的曲江池水岸线基本重合,这也可以看出大师果然是大师,她根据曲江现状地势设计曲江池遗址公园只有一两米之差,这也是为甚麽我们的公园被称之为遗址公园。

路的两旁有很多这样的铜制景观小品,主要表现的就是唐代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像我们看到的插花、插柳、载歌等。受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影响,唐代的女子也同男子一样外出,进行观灯、春游、踏青、骑马等活动。这也证明了当时女子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她们衣着偏好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朱唇赭颊,是当时最时尚的打扮。唐时的对外交流达到顶峰,中西各国人民关系密切,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使得西方文化也随之扎根于唐代社会。

在分岔的路口,我们可以看到会放置这样的守护石狮,相传东汉年间,石狮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佛教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成为人们心目中高贵尊严的灵兽,在唐代,石狮子的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完全中国化了,头发卷毛,张嘴扬颈,融入中国文化当中,狮子嘴一张一合,代表吐纳之意,狮子也是分雌雄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根据他们所踩得物件不同,就能够分辨出来,雄狮脚踩绣球,代表权力。雌狮身旁会有一个小狮子,代表的子孙繁衍生息。在园区路两旁的玻璃展柜中展出有许多石狮,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造型各不相同,是因为园区内收集的都是不同时期的石狮,所以风格迥异,以此也能看出石狮造型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长恨歌》的浮雕图。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诗的后两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的名字就出自最后两句。我想大家对这首诗是再熟悉不过了,像: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包括现在很多研究杨玉环生平事迹的学者,都以此诗作为参考。

我们右手边的是祈雨亭,也是整个公园的至高点,在唐代,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游览胜地供大家游玩,也是一个祈雨的地方。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宗时有一年京师大旱,一个多月都没有下雨。当时来自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的高僧不空三藏于曲江祈雨,他把一块小的木头,雕刻成一个小的木龙,让当时的京兆尹肖昕投入到了曲江池水当中,顿时巨龙升空,暴雨如注,旱情顿解。我们在这复建祈雨亭也是为了表达祈求太平生活和谐之意

我们左手边的小桥为柳桥,得名源于桥旁边的两排柳树。而远远的望去又比较像古代的官衙,所以又称此景观为柳衙。这座桥就称为柳衙桥。这座柳桥分割出了一片小的池塘,到夏天的时候会定期在这边举办一些垂钓大赛。这就和前边的唐城根烧烤就组合成了一个垂钓烧烤乐园。让您可在这里享受垂钓烧烤的乐趣。

整个公园是一个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所以整个公园有很多珍稀的乔木品种,像合欢、苦楝、栾树等。而种的最多就是柳树。因为唐代人对柳树有非常深刻的感情,她们会把柳树折成枝带回家,寓意把春天带回家,又或者说青春永驻。而且朋友分别的时候也会折柳相赠,因为我们都知道“柳”和“留”是谐音。在古时,如果将柳条送给异性,它的意思就有极大的改变,相当于我们今天给心仪的对象送玫瑰花,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岸线旁边有很多的拴马桩,这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被誉为散落在民间的兵马俑。桩头会有一个小狮子或者立人的构造(最著名的就是人骑兽),主要起到的就是震慑牲畜的作用。其雕刻手法,乃中国北方石刻艺术品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通常为石制,大户人家摆放在大门的两侧,成对状,也有成排的,共来仿者系马留缰之用。拴马桩的实际用途就是拴马,但在中国北方农民的心里,它又是富裕的象征,发财的标志。拴马桩能大批保存下来,这种民俗心理是重要的原因。拴马桩用石料打制,一般高约1.5米。特别粗大的“看桩”(又称“望桩”、“样桩”)可高达3米以上,堪称庄户人的“华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组宏伟的仿唐建筑就是全园的标志性建筑——阅江楼。它雄踞曲江池南岸,楼高28.56米,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西边的这座叫做翰苑,定位是西餐牛扒。很多人都比较奇怪,整个公园是一个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设置一个西餐?!我们都知道唐代是我国曾经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当时的对外交流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都打到了顶峰,所以在此设立西餐厅,也是反映了唐代文化交流的开放精神,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之后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但要吃的营养健康,更要吃出文化。所以在这个地方用餐,也是东西文化的一种碰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阅江楼的主楼,内有33个包间,全部是以唐长安城108坊的名字来命名,让游客在这里体验历史,吃出文化。阅江楼更凭借其“三绝”,让人心向神往。一绝创新陕菜,二绝曲江游宴:曲江游宴共三十道菜,选用最先生成、最为鲜嫩、最能健体的动植物为原料精心炮制而成。宴席格局遵循“天、地、人”为“三才”的和合精神,以“数始于一,终于

十、成于三”的文化内涵。三绝曲江画舫。画舫是阅江楼推出的一个移动在水面上的大型高档宴会厅。这座画舫也是全国首个双层的画舫,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精美的仿唐菜肴,还提供KTV和棋牌等娱乐设施。

而阅江楼正对面就是正在打造的秦二世遗址公园,秦二世胡亥的墓就在这个地方。预计明年的五月一日对外开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五座古轩就是阅江楼的VIP包间。作为中国第一家坐拥700亩湖光水色的陕菜主题餐饮中心,阅江楼依托盛唐文化,发扬陕菜精髓,以经营正宗陕菜、盛唐菜肴为主,是合家欢聚的极佳场所。

车辆行驶到这里,顺着我左手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阅江楼的北部设有广阔的滨水平台,每到炎炎夏日的夜晚,都会在这里举行啤酒烧烤消夏会,很多游客都会聚集在这里,一边观赏700亩的湖光水色,一边享用烧烤美食。可以想象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如果您晚上有时间,也可以来这里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广阔的湖面上有很多的荷花灯,最大的直径为4米。赏灯,据说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荷花又称莲花、芙蓉花,原产于南部亚洲广大地带。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悠久。在唐代,佛教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佛教和莲花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脚下七步生莲,涅槃在莲花宝座之上。再加上莲花所表现出的雍容华贵,深受皇家贵族的喜爱,使得唐时的曲江广泛种植荷花。在当时有种说法“曲江荷花盖十里”,由此可见一般。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景观小品为踏青和看花马。踏青是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青,又叫春游、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十一拱便是黄渠桥,也是一座公路桥,张锦秋大师在设计这座桥的时候,将市政道路与公园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她的设计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之所以称为黄渠桥,是因为唐代时,李隆基修成了黄渠,从而使曲江池的水面达到最盛,成就了曲江池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我们左手边这组鹅卵石铺成的区域就是唐代黄渠的入水口遗址。

曲江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北邻芙蓉园、西靠唐城墙遗址公园、南靠秦二世陵,我们现在的位置在曲江池的最东边,紧邻正在打造的寒窑遗址公园。我想各位对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而寒窑就是他们爱情的发源地,曾经王宝钏苦守寒窑18载就在这里,依托这样的文化背景,在充分保护寒窑遗址的前提下,拟将寒窑面积扩大,深度开发,形成一处既突出寒窑爱情婚姻神圣崇高的遗址风景区,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爱情婚姻活动需求的主题公园。

随着车辆的行驶,穿过桥洞我们不由得被这眼前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不禁想起了雍裕之的《曲江池上》——“殷勤春在曲江头,全藉群仙占胜游。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我们现在看到这个M型的亭子,名叫藕香榭。其实藕香榭是苏州园林怡园中的一处著名景观,我们借用这个名字来称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眼前这个高达五米的景观为白龙显灵。大家可以注意看下这条龙是没有胡须的,在唐代大多数龙的造型都没有胡须。因为带胡须的龙是年迈的龙,而盛唐是一个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这里的龙,青壮年的样子,以此象征着唐王朝朝气蓬勃。而从龙嘴里喷出的水柱,我们把它叫“龙涎”。很多游客划船到了这里,都要在水柱低下驶过。龙涎冲身寓意大富大贵,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彩头。

我们现在左手边的烟波岛景区是一座湖心仙岛,岛上有终南雪晴、藕香榭、荷廊、隑洲桥等景观。而现在所看到的小木桥就是隑洲桥。隑洲就是曲江最早的名字。在秦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皇家的禁苑宜春院,而当时最著名的水体的名字就为隑洲。汉代的司马相如曾经在此写过一首诗《哀秦二世赋》,说到“临曲江之隑洲兮,望南山之参差”。就是说站在这个地方往南看,就可以看见连绵不绝的南山。

我们右手边这座建筑为云韶居,这里曲径通幽,翠竹环绕,顶层是公园的三大广场之一上巳广场的所在地。而云韶居是集休闲健身、保健、美容美发为一体,是西安唯一一家将生态园林和健身相结合的高端休闲保健场所。

走出云韶居景区,经过片云桥,我们可以看到右手边的这组气势恢宏的线刻墙,是“秦汉隋曲江源流图”,长120米,高5米,主要展示了曲江池从秦到隋唐的历史发展过程。早在秦代时期,曲江池就已经存在了,但当时称之宜春院,是一处专供皇帝打猎的皇家园林,到了汉代‘曲江’二字才正式出现,由于少陵原与乐游原的夹峙,导致曲江池岸线曲曲折折又似广陵之江,因此叫做曲江,秦和汉都是皇家园林,到了唐代它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皇家园林转变成了一个上及文武百官下及布衣僧侣都可以到此游玩的风景游览区。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畅观楼景区,共有畅观楼、凉殿、涟漪亭、御道长廊等景观建筑。我们右手边的畅观楼南临池水,面积近4000平方米。更上层楼,可畅观十里,故谓之“畅观楼”。我们左手边这条长150米的长廊叫做御道长廊,这里北临湖水,使游客休息纳凉的好去处,我们都知道唐长安城非常的大,是我们现在西安城的7.5倍。而当时唐明皇为了方便来曲江池游玩,就在大明宫、兴庆宫、和我们曲江池的中间修筑了一个夹城。一来不扰民二来也是方便自己。为了纪念这个事情,我们就把左手边的长廊起名为御道长廊。每当皇帝出行,当时的黎民百姓不可能亲眼见到皇上,他们只能通过夹城的围墙外听见马蹄声和闻到妃子身上散发的水分香气。这条长廊是游客可以在此休息、亲水的好去处。前方这座小小的亭子叫做涟漪亭,也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这里经常有大唐茶礼的表演。

物换景移,现在我们左手边的这组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叠加起来的景观叫做江滩跌水,这组景观将整个湖面分为上湖与下湖,两个湖面之间存在3.5米的落差,所以我们就用这样的景观做成跌水,形成一个东西贯通的天然步道,游人可以从这里东西穿过,欣赏湖面的风景。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现在我们的车辆来到了下湖区,这里是一个生态湖区,里面放养有很多的水禽,各种品种的鸭子,鸳鸯,还有十分珍贵的白鹭,我们前方可以看到一个小岛,那里我们的工作人员给水禽做了两个水上别墅,供它们栖息,同时我们也有专业的养殖人员精心养殖。

现在我们来到了重阳广场。我们右手边这组线刻墙虽然没有刚才那组宏大,但是雕刻十分的细腻,它以唐代李昭道所绘的《曲江图》为蓝本,精心刻画了唐时曲江池游人如织的一派繁华景象。在唐代有三大节日曲江池会人满为患,分别是二月初二中和节,三月初三上巳节以及九月初九重阳节,所以公园就用这三大节日给公园的三大广场来命名,而重阳节是农历的九月九日,根据《易经》中记载:“六为阴、九为阳”,九九即为重阳。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以起到辟邪的作用,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公园。整个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分为八大景区三十六处景点,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担纲规划设计。最难得的是,这么漂亮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是一个公益性的公园,向游客免费开放。

驶出重阳广场,我们又回到汉武泉景区,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中和广场所在的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第二座十一拱公路桥叫做汉武泉桥,千古名句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也是伟大的儒家思想家孔子所云。汉武帝刘彻也喜欢儒家游山乐水的思想,因此掘出汉武泉,使曲江池水面有所扩大。穿过汉武泉桥我们来到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北部区域,这里也有一定的高差,所以做成了几道小跌水,这里也是曲江池和大唐芙蓉园水体相连接的地方。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水源自于黑河,与芙蓉园相通,经过芙蓉园,流向兴庆宫,再到护城河,整个水系是循环的活水。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小桥叫做濯纓桥,也是公园最北边的景观,过了这座小桥,我们右手边的就是呈带状分布的唐城墙遗址公园,是在唐长安城外廓城遗址之上修建的,在唐时,整个长安城由皇城,宫城,外廓城三部分构成。现今唐城墙遗址公园总共划分为八个区,在我右手边的为6、7、8区,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运动休闲的极佳场所。

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是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的典型北方园林建设,融合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曲江池历史风貌的恢复和遗址公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最好的见证,它将文化、自然、休闲、和谐等城市化融入到山水格局的古典园林中,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场所进一步改善了西安生态、人文环境’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政府花大力气建设了一遗址公园,把一份生动答卷交给了市民。我们也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爱,肩负起保护把西安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性的重任。

第五篇:襄阳习家池景区旅游形象策划研究

襄阳习家池景区旅游形象策划研究

张云静1

(襄樊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本文通过对襄阳习家池景区历史、地理及旅游资源特色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习家池景区旅游形象设计方案,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塑造习家池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希望对规划建设中的习家池景区有所帮助。

关键词:私家园林;资源特色;旅游形象;景区CIS

Study on Tourism Image Design of Xiangyang Private Garden

Scenic Zone

Abstract: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scheme for the tourism image design of the Xiangyang Xi private garden scenic zone after mak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history, geograph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tourism resources.The designing scheme models a unique and outstanding tourism image for the private garden through scenic zone CIS, hoping to do some help to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attraction.Key words: Private Garden;Resources Characteristic;Tourism Image;Scenic Zone CIS

中国园林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皇家园林的代表在北方地区,发源于商形成于秦。私家园林的代表在江南一带,两汉时期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湖北襄阳市地处中国中部,早在1900多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了私家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习家池,堪称私家园林的鼻祖。对习家池景区进行旅游形象策划,开发其旅游资源,对传承文化,加强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都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一、习家池景区概况

1、习家池历史

习家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仿照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法建在宅旁的私家园林,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习郁将府第置于园林的中央,宅南开池引入白马泉水,又通过地下暗逗将水引至宅北,又开挖出一个小鱼池,池中建台,并种芙蓉、菱草等水生植物,这便是习家园林的原型。习家池坏境十分优美,自古便是襄阳地区与隆中齐名的著名景点,不少名士文人都曾游历留墨遗诗于此。

2、习家池地理风水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门外5公里的凤凰山下,其东望襄阳生态旅游地鱼梁洲,西面刘备三顾茅庐地古隆中,北接号称“铁打的襄阳”的襄阳古城。习家池所在的岘山不仅有山水绮丽的自然胜景,还有众多名人印迹。岘山一带寺庙众多,曾是佛教圣地,高僧释道安受习凿项目来源:襄樊学院2010年大学生科研项目(编号:2010DXS053)

作者简介:张云静(1988年9月5日—),女,湖北黄冈人,襄樊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07级学生。1 [2][1]

齿邀请在此讲经传教多年。习家池在选址布局及环境上,讲究山川灵气,来龙去脉,整体建筑“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其背靠襄阳龙脉岘山,面朝襄阳人民的母亲河汉江,使得其所处地势形成“头顶山,脚踏川”的极佳风水。

3、习家池现状

现在的习家池仅存泉池、半规池、荷花池及六角亭。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习家池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待建的景区包括习家池和习氏宗族祠堂两个部分。习氏祠堂位于习池西北方向,呈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布局有牌坊式门楼、戏楼、拜殿和祖宗殿,两侧分布有看楼和厢房,祠堂内的建筑为明清时期襄阳地区明间建筑风格。

二、习家池旅游资源特色

天下池馆园林很多,然影响都远不及习家池。习家池鲜明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体现。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区位优越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川、豫、渝及陕毗邻地区唯一的大城市,其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目前是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经济圈的重要门户和华中旅游的集散中心。而习家池位于襄阳市历史文化名山岘山之侧,且距襄阳市区不过五公里,其在整个襄阳市内地理位置十分突出。

2、自然环境优美

习家池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观赏胜地。习家池所在的岘山,层山叠翠,逶迤屏镶,山水绮丽;景区旁的白马泉终年泉水潺潺,山上瀑布落下,很远就能听到水声;习家池内碧水荡漾,夏日荷花盛开,景色甚是迷人。作为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习家池充分利用了自然山水之美,使得建筑与自然巧妙融合,宛若天成,是灵魂的栖息之所。

3、历史文化悠久

习家池始建于东汉初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历史十分悠久,其所体现的古老的园林与建筑艺术是最原始的。同时,其自古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又沉淀着爱国主义内涵,很多名士文人都曾前来游历歌咏,缅怀历史,并留下大量的诗文墨宝,唐朝名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曾神游于此,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文化名人辈出

习家池建造者襄阳人习郁是当时的名士,初被汉光武帝刘秀拜为侍中,后被封为襄阳侯,使得习氏成为世居襄阳的豪族;西晋名贤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对习家池胜景绝口称赞,使得习家池开始在历史上以酒盛名并以高阳池馆闻名于世;习凿齿是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学家,曾力邀著名佛教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后在习家池读书立著,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巨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此外,我国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更是先后写

了9首关于习家池的诗作

美谈。[3],这些诗作中很大篇幅都写到了习家池美景和山简醉酒习家池的三、旅游景区形象设计相关理论

1、旅游景区形象的概念和内涵

旅游景区形象为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包括旅游者)对旅游景区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景区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景区形象是一个整体概念,向公众传播的是一种抽象概括的模糊信息,是景区经营组织本身的营销理念,企业文化、产品特色、服务品质,管理模式及社会贡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持久的影响力。

2、景区形象策划的主要内容

景区CIS系统由景区组织理念识别系统(MI)、景区组织行为识别系统(BI)和景区组织视觉识别系统(VI)三部分组成,其中MI包括景区旅游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BI包括对内行为和对外行为两个部分:对内行为包括对景区和员工的管理等,对外行为则包括公关活动、竞争策略、公益文化活动等,使公众充分了解景区所传达的信息,增加认同感;VI主要包括景区视觉景观(景区本身所具备的自然、人文资源)、景区视觉符号和景区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它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冲击游客的感官,形成强烈的印象。

3、景区CIS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识别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CIS系统要求景区经营理念、人员和物力等多方面的有机配合,达到整体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塑造良好景区形象的目标。

四、习家池景区形象设计策略

通过以上对习家池历史、地理、现状及资源特色等各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旅游景区形象设计相关理论,提出对襄阳习家池的旅游形象策划方案。策划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着手打造习家池,塑造其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具体内容如下:

1、理念识别

(1)习家池旅游形象总体定位

习家池历史悠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被地方专家称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其对后世园林影响甚大,同时它本身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景区现存景物不多,但极具开发价值。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曾为习家池专门题词“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此评价既贴合了习家池的实际状况又突出了景区特色,适宜将其作为习家池的总体旅游形象。

(2)习家池宣传口号

结合习家池的总体旅游形象定位,笔者认为其旅游宣传口号为“寻觅魅力襄阳古城池,探寻郊野园林第一家;登临千古文化名山,一览习家园林美景。”将习家池与已经闻名全国[5][4]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和正待开发的襄阳文化名山岘山联合宣传,体现了地方特征,突出文化内涵,符合区域市场需求,既有利于习家池在全国范围内和在襄阳本地知名度的广泛提高,又有利于襄阳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2、行为识别

通过各种活动,让习家池与旅游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点对接,深化景区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1、修复习氏宗族祠堂建筑和族谱,组织开展“习氏寻根问祖”活动,每三年在习家池举行一次大型的全族祭典活动,让散居全国各地的习郁后裔聚集习家池,通过此活动将习家池形象推广全国。

2、恢复明清时兴修的习家池水利工程,用以灌溉习家池下汉江西岸的大片农田,造福于襄阳百姓,在当地人心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取得他们对习家池旅游开发的支持。

3、在新建的习氏祠堂的戏台上表演襄阳传统民俗节目,如端公舞、赶象、沅水号子、襄阳花鼓戏等等,弘扬地方文化,同时这些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对习家池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也有很大的作用。

4、历史上习氏家族在襄阳地区影响甚大,杜甫也曾在此办草堂教书,如今我们则可以在习家池景区开设一个专门讲授襄阳历史文化的“草堂”,增进当地百姓和来访游客对襄阳的了解,在举行全族祭典期间,则介绍习氏家族家史、家规、家庙。

5、修复习家池旁的白马寺。白马寺是习凿齿用习家池田产为晋代佛教高僧释道安而建,它是道安法师寓居襄阳十五年间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习家池对襄阳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将白马寺纳入习家池景区范围内,开发为佛教活动场所,增加景区活力。

6、培训一批专业的导游服务人员,使来习家池参观的游人对习家池有较全面的了解。

3、视觉识别

借助静态的、可见的视觉符号使习家池景区在公众心目中形成鲜明的视觉旅游形象。

1、景区标志:溅珠、半规二池;习氏宗祠大牌坊。这两个标志代表景区的两大组成部分,同时也最能体现习家池独特鲜明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纪念章:圆形,一面刻襄阳侯习郁形象,另一面为古习家园林复原图。这是专为习姓人打造的纪念章,借以宣扬习氏光辉历史,让其产生自豪感并找到一种灵魂的归宿感。

3、习家宗祠及其他园中建筑均采用仿古色及仿古结构,营造古典氛围。

4、习家家规很严,历来以良好的家风自我标榜,百事孝为先,而家族祠堂正有这样一种教育意义,所以可以在祠堂中以传统方式绘上中国人熟悉的二十四孝图,宣扬孝德。

5、在景区内开辟专馆展出历史上来访习家池的名士的雕塑及其相关诗文作品,体现习家池丰富的文化内涵。

6、导游等景区服务人员均以习姓人为佳(也可根据个人特点及景区需要取别出心裁的习姓艺名),并着传统服饰,营造古典氛围。

7、其他特色纪念品:习家人行为规范(即习家家规),让现代人了解古代封建家庭制度;习家池特色折扇、画册等,以艺术品形式展现景区历史。

通过以上三种识别方式,使习家池在公众心目中树立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将其打造成襄阳市一张旅游名片。

习家池既是风景名胜,又是文物景区,还是佛教圣地,集自然美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于一体,堪称“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对习家池景区的形象策划与开发,既符合当前的旅游需求发展趋势,又能表现襄阳当地本土特色,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小丹,钟玲玲.浅谈中式私家园林起源、发展及内涵[J].作家,2009,22:126

[2]李江海.走进襄阳——襄阳旅游导游词[M].襄阳市旅游局,2005

[3]晋宏忠.华夏名人在襄阳[M].新世纪出版社,2004-4

[4][5]旅游景区的形象策划[EB/OL]/kyws/jpkc/jqgl/doc-dzja3.doc 2009-2-19

下载习家池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家池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麻池古城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麻池古城遗址。包头有着悠久、厚重、辉煌的历史。麻池古城是目前包头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乡。据专家......

    醉白池导游词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

    趵突泉泉池导游词

    导语: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趵突泉泉池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篇:趵突泉泉池导......

    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新农村建设 汇 报 材 料 五龙池村位于习家店镇东北部,距集镇有4公里。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256户,1080 人,土地面积 2980亩,其中耕地面积1980亩,村域经济以种植业为......

    醉白池导游词[推荐阅读]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

    醉白池的导游词(范文大全)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

    麻池古城导游词[5篇范例]

    交战后,包括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在内的整个五原郡地区社会经济一落千丈、百姓贫苦不堪。崔寔上任后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

    常家庄园导游词

    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