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 德与才由文化和知识谈到企业员工
由知识和文化谈到企业文化和员工
在很多人心中,知识等同于文化成为了一种固定思维。然而,知识与文化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通俗地讲,我们的大学生们,上学期间获得了知识,但不意味着拥有了文化。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意识形态,简单的说是一种人格的体现。找一对合适的词和它们对应,即才与知识对等,德与文化对等,其实就是才与德的关系。这个古人已经有所论述,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说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对于一个人而言,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建立具有企业伦理的企业民主和企业科学,现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需要企业提升至深的企业文化,培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来应对,要想不被时代淘汰,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
通过公司多年来组织员工学习,让我们对企业文化和德才兼备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做一个懂政治的员工
政治是博大精深的,一名优秀员工要做到胸怀宽广、心怀天下。首先要做到三个服从: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其次要具有政治的敏锐性,做到与时俱进,紧紧抓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难点,并把它转化为个人的思考,联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多方面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的先锋,要不断吸收新的营养,随时掌握好新的行业动态。
二、做一名有奋斗目标的员工
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要给自己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或是要做出什么样的事业进行一个更高的定位。有人说“我将来要成为好的领导者!”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需要有胆识、有才略,需要打仗的经验,如果你连士兵都做不好,怎么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还有人说“我想开个大公司,我要自己当老板。”对,做老板需要资金,需要开公司的经验,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如果你不从公司的员工做起,你哪来做老板的条件?好的员工奋斗目标是阶梯型的,而不是直线型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下一次奋斗目标的起点。
三、好员工要学会“修心养心”,自我调控情绪
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或不利环境影响时,首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即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战胜消极的心理,以乐观的情绪去克服悲观的情绪,以开朗的心境去克服悲戚的精神状态,以良好的心理情操去克服恶劣的心理状态,使人格不断完善。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自己的心境变化,做到沉着、镇静、稳重,遇事冷静思考,戒骄戒躁,尤其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或想不通的问题时,要主动找朋友、领导沟通,这样既能取得他人的劝慰和帮助,又能使情绪得以宣泄,不被积郁。总之,好的员工应能及时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乐观豁达。
四、做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
优秀员工一定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要想自己在专业上有成就,平时工作中就要多做,多向他人学习,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要怕失败,要敢于面对,只要坚信能成功,有信念,就会有成功。一个员工具有了专业能力,说话办事才能抓住重点,别人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在工作中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五、做一个善于服务待人的员工
光想着为自己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是最不让人尊重的人。每一位员工都要摆正自己的位臵,要学会察言观色,要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宗旨,为身边的领导、同事、客户好好服务。员工心中要有领导,领导心中也要时刻惦记员工,为员工着想,双方才能形成一股合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
六、做一个敬业的员工
敬业指许多方面,在劳动纪律上,我们每一位员工应该遵守单位上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假公济私;在工作效率上,要时刻想着我们所做的本职工作,想着集体。要把单位当成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端正思想,明确工作意义,时刻记挂着自己的岗位。
七、好员工不怕埋没才能
好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在未得到领导赏识之前,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心情,这种心情一旦膨胀就会强烈的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都不能顺利的完成,影响业绩。好员工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埋头苦干,恪尽职守。只要你忠于公司、忠于岗位,努力付出了,工作上渐渐有了起色,即使当中遇到了委屈,有不如意,但只要是金子终会发光,有一天,你耀眼的光芒会让他意识到原来你就是他的宝藏,你的付出是公司的财富。
八、好员工需要恪尽职守,视工作如生命
恪尽职守是每一个好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准则,当我们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去从事工作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我们就会从中得到收获,找到快乐。工作给我们的回报决不仅仅是晋升与加薪,就如同体育比赛的目标不只是金牌与奖金一样。在社会上,很多事业上的成功者,往往并不是那些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而是有着更崇高目标的人。因为具有了强烈的工作使命感,才使得他们在工作时更具有动力,他们不会畏惧工作中的坎坷,而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在工作中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
恪尽职守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品德,是一种无需别人监督也能将工作做好的习惯,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才与德是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称之为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有德的人让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选拔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贼子,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太多了!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同时审察才与德两个方面,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德才兼备的“圣人”具有强烈的理想色彩,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在其余三类人中,强调人才选拔的次序是,先“君子”,其次是“愚人”,而一定不能任用“小人”,因为“小人”无德而有才,具有作恶的能力,对国家来说是乱臣贼子,对家庭来说是败家浪子。概括起来,人才标准是“德”具有一票否决制。
一个聪明的领导所要的既有才又有德的人,是要建立灵通的情报网络和沟通管道,使下情上达,能得到真人才及好意见。当领导之所以要兼听,主要在于应付两大问题,一是决策,一是考核,这也是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决策是对事,考核是对人;没有正反两面的情报,在作决策时经常会失之以狭,对人的考核则易失之以偏。前者不是躁进,便是错失机会;后者不是误用小人,就是错失人才。而当后者的效应发生以后,前者的错误便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
由于现代企事业单位规模愈来愈庞大,高层领导愈来愈疏离基层员工,人事部门也无法直接管辖到每一个人,所以提升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民主表现为领导的决策,应该建立在集体员工的共识基础上。让个别人聪明,不如让整个组织聪明;一整个组织要聪明,要靠一整个组织的脑子能量串连;一整个组织的脑子的串连,要靠畅通的意见管道。真正的兼听,就是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正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竞争的基本条件。
再谈谈理想、信念、道德和能力,这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四个重要基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按照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理念加强理想、信念、道德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经。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撑。但是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除了必须培养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高尚的道德作基础,以较强的能力作保证。从理论上讲,道德是区别于法律的一个政治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人们遵守和执行的一种制度规定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而道德则是通过舆论的力量,依靠内心感悟和对是非曲直的判断,促使人们自觉遵循的一种软约束力。能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坚守住道德底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兴衰成败。
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悔恨,不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苦恼,永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永远坚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坚定信念。
强调道德,不是贬低能力的重要性。能力是人的体力、智力、才气、技能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资治通鉴》一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德,才之帅也;才,德之技也。”是说,德与才相比,德是灵魂,是主导。而才是肢体,是手段。无论什么时候,才永远受德的支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作指导,才气越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可能越大。
所以,德为先,才在后,是永远不能颠倒的正确排列顺序。但是,只有德而没有才,人就可能想干事而不会干事或者干不成事。干不成事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难以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讲,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方面。由此可见,理想是信念的引擎,信念是理想的保证,德才是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支撑。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总之,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和学习德才理论,辩证的认识德与才的关系,是推动企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关键。按照企业文化和德才理论的要求,大力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对于德与才的认识,对推进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每名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德才理论的学习,坚持用德才兼备的理念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们总把知识分子当作文化人来看待,我觉得不妥。知识分子是掌握了一定知识的人,实质是工匠,知识工匠而已。不要混淆了知识与文化的概念。文化与知识是相互 联系有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前人的文化结果或者成就只能是后人的知识,后人掌握了并不意味着后人就拥有了文化,只能是掌握了知识。
什么叫文化?什么叫知识?什么叫知识分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文化,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知识,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份子-知识界;知识分子,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从概念看而这就是有相当的区别的。
现如今,文化一词被广泛的滥用了,酒文化、茶文化等等。文化一词似乎已经贬值到了一文不值的地步。不论什么事情仿佛一和文化挂上钩就瞬间高尚了、高雅了。如 此说来妓女现象干脆也叫做妓女文化、艾滋病也理所当然的可以称之为性病文化的组成部分了。腐败也可以称之为腐败文化了。那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开设一些相关 学科,大学里也相应设立什么酒文化系、妓女文化系、性病文化系、腐败文化系了?培养一些此类学科的硕士、博士。不过至今尚没听说中国、就是外国也没听说有 开设此类学科的。现今的中国人一向崇尚与国际接轨,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是没有什么轨可接,不然以我们中国人的特性早就接上轨了。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知识与文化的概念,致使人们在好多现实问题上产生了模糊认识,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所产生的误区、错误认识。
知识就像词典定义的那样,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从时间的先后上讲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前人给后是留下的对事物的常识和经验。文化是什么呢?笔者在词典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是前人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结合,经过探索研究所得到的关于世界、事物的原理、理论、及其体系的正确结论 的总称。当然因为世界的多样性因而文化种类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也就可以定义为:掌握了前人遗留的常识和经验的人。可见文化的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都要远远大于知识这个概念。拥有知识只是掌握文化的基础,有知识不见得有文化,有文化必定有知识。你熟记历史年代、历史典故、唐诗宋词,可是你并没 有因此而领悟到什么、没有因此而形成自己的什么东西,那你只是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已,而不代表你有文化。人们总是用谁谁有学问来形容某人有文化、有知 识,其实有知识不等于有学问,学问应该与文化同义。眼下人们都在炒作易中天等类人,易中天之类人有文化吗?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我敢说仅就其解说《三国演 义》之类的作品而言,他们只是做了一些类似翻译的工作而已,仅仅是像翻译一样起到了一个工具的作用而已。并不代表其有文化,而只是具有了这一方面的知识而 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可以称作有文化,什么人可以称作有知识呢?我认为有文化的人必须是开创了某一领域的人、或是拓宽了某一领域的人或是对这一领域有所贡献的 人,简而言之就是有所创造、发明、开拓的人。比如科学领域的牛顿、爱因斯坦、毕升、祖冲之;文学领域的曹雪芹、雨果、李白、毛泽东; 教育领域的孔子、陶知行;哲学领域的黑格、马克思、董仲舒等等如是者。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可以进一步这样定义:“掌握了一定知识在从事创造文化工作 的人或知识工匠”。你创造出了文化成就你就是文化人,不然你就是一个没有成就的创造文化的人、一个没有成就的知识工匠。如此说来知识分子就是掌握了一定前 人遗留的常识和经验的工匠。这样就好解释很多事了,过去人们对知识分子很不好解释,在划分社会阶层时很是不好确定,划为单独一个阶级似乎知识分子变成了统 治阶级与剥削者,知识分子不接受。划为劳动人民普通百姓不乐于接受。因为虽然说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可是老百姓总认为是有知识的人在领导自己,就连孔圣 人都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嘛!如果用工匠理论或观点来解释就好多了。所谓阶级只是以所持观点、理念、理想、和所处的现实境地而划分的。任何阶级都由 不同的人群组成,即普通劳动者、技术工匠、知识工匠。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普及,人人都会变成了有知识的工匠。现在大学生就业 难,正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概念认识理解不清的结果,就业需要技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不就是拥有技能。现在的大学特别是我国的大学培养的都是理论研究型学 生,可是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人的能力也决定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理论工作者,掌握知识并不代表你可以具备研究能力。社会需要的绝大多数是工作 在社会实践一线的拥有一定相应技能的劳动者、工匠。今后大学教育普及了,大学文化水平只能是普通劳动者必备的知识结构而已。当然,知识可以提高人们、人 群、社会的素质。学校学到的知识仅仅是书面的,机械的,要想变成一个真正有的文化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还需将书面知识应用到在社会实践中,与实践结合,再学习、再创造。最终你是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有能力的人还需要社会实践来评判、鉴定。
文化是一种思想结果、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思维体系、是一种理论观点、是一种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技能、秘方、生产方法等等。如此说来,你说爱因斯坦是文化 人,但不可以不认为爱迪生就不是文化人。你说孔子是文化人,但不可以不认为毕升就不是文化人。你可以说袁隆平是文化人、但你不可以不认为雷锋、铁人王进喜 就不是文化人。因为
第二篇:浅谈教师的德与才
浅谈教师的德与才
许昌市二中 孙吉培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德是灵魂,是导向;才是能力,是工具。德具有价值理性,才具有工具理性:德是方向.才是动力;德是目标,才是手段;德体现的是社会境界,才体现的是个人境界:失去德指引的才犹如黑夜中狂奔的马,危机四伏:同样,没有才的充实,德也就失去了动力和牵引,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心办不了好事.在现实社会中,德与才同样重要,有德有才才是教师具有为教书育人做出最大贡献应有的优秀素质.德才兼备”是对具备优秀的品德和较高才能的人的一种形象评价。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自身更应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早在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就道出了为人师的重要真谛,即“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见,师德在教育中是要占首位的。
那么,怎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学生取得成绩时为他高兴,学生犯了错误时为他们感到惋惜与同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其茁壮成长。第二,要有一颗公正之心。教师要存着仁爱之心,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学生贫富贵贱,美丑贤愚,均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春风化雨。第三,要有一颗敬业之心。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看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非谋生的手艺,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认真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带好班,上好课。第四,要发挥表率作用,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崇拜及学习的榜样,只有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模范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时候,你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学生才有可能接受,并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自觉性。学生之所以尊你为师,是因为你有高深的知识,能教会他们不懂的东西;之所以接受你的管束,是因为你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平日不遵章守纪,谁又会听你的呢?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正是这个道理。
第五,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由的空间内得到发挥,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要尽量摆正位置,尽力引导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把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成功看作是教师的光荣。
第六,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那么为人师表就没有基础,教书育人也将成为空话。所以说,教师若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具备渊博知识,学习了解各种有用知识,作一个学者型教师,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为学生奉献的营养成分,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观念,才能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机会,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而言之,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教师既要有德,也要有才,无“德”不能当老师,无“才”当不好老师,有德无才的老师令人同情,有才无德的老师令人疏离,无德无才的老师令人鄙视。所以说,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第三篇:孙青读后感--德与才
德才兼备身正为范
-----《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读后感
孙青
下午读了《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一文,说实话,看得我冷汗直冒,不禁扪心自问: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老师到底在哪里? 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很犀利的。它指出,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实际上,现在的小学老师——本该是儿童启蒙老师的人,却在不遗余力地在成为中国教育考试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后来读书死。
作为一线教师,在一层层的上级领导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下,怎样去展开真正有效的,足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启蒙教育? 我认为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人们常说:“师道不立,其教不成”。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伟大的人格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那么教师就可以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的成长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必须具备过硬的师才。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云:“道之示闻,业之示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是啊,有惑不能解,怎么能称得上“学高为师”。由此可见,一位教师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渊博的学识是如此重要的。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作为教师,只有我们拥有一桶水,才有可能让学生分得一杯水。因此在任何时刻我们都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惑能解,有业能授精。学生才会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
再次,还必须具备纯纯的师爱。其实我们应当明白:在争当优秀的人民教师过程中,“德与才,都不可偏重”。然而真得要想做到德与才兼备并不难。那就是要付出每个教师对学生纯纯的师爱。记得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要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可以说,有了这种师爱,教师就可以倾注他一生的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就会拿自己的师德与师才方面与别人相比,从而不断地扬长避短,取得长足的进步,这就
是所谓的“爱的力量”。而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他们就会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师的教导。
让我们都拿出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吧!
第四篇:员工不“折旧” 企业才长久汇总
员工不“折旧” 企业才长久
日前,康奈集团与温州市鹿城职业技术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把一线工人送进学校半工半读拿文凭。而此前,这种机会只有中高层管理人员才享有。
前不久,在浙大EMBA人力资源课堂上,老师问起学员所在公司是否有专人负责培训,下面齐刷刷举起了很多手,不少人还表示自己企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培训工作。
眼下,浙江、上海市场,各种培训、咨询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这也从侧面透露一个信息:企业培训有相当大的市场容量。
企业正日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采访中,记者发现,以往常见的技能培训、企业文化灌输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家常便饭,很多企业还有自己的“独门”培训计划,各个培训公司更把自家培训方案当宝贝,不肯轻易透露内容。记者多方探访到一些培训方案,虽然仅是管中窥豹,但五花八门的培训方式释放出一个信息:企业培训员工,目的已不光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从而提高产能,而是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虽然日益上涨的培训费用已成了企业一大支出,但在人才竞争时代,很多企业家仍坚信,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只要合理培训 费用预算无上限
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遇到发展瓶颈,各大高校的MBA、EMBA里多了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企业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日益重视。
“近几年,主动找上门要求培训的企业越来越多,要求培训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久盛企业管理咨询相关负责人傅先生说,他的工作也从原来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扩展到为企业设计不同种类的培训活动——以前,企业的要求是缺啥补啥,最好立竿见影;现在不同了,除了技能、知识培训外,对员工思想、意志的培训成了关注的重点。
纵横通信集团董事长苏炜峰,同时承担着自己公司心理培训师的角色。“除了常规的技能培训,公司更注重培养员工心理素质的平衡发展。”苏炜峰有这样的“觉悟”,因为吃过亏:公司有一个部门主管,平时有点自以为是。有一次主管做了个项目方案,下属看出有瑕疵,本想提出,发现主管当时情绪不佳,这个下属就退缩了。结果,这个瑕疵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体会颇深的苏炜峰参加了一个心理培训课程。
“心理培训课程看上去似乎跟企业管理、经营之道搭不上边,但我发现了心理健康平衡对成功的重要性。我还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苏炜峰不无得意地说,自从参加培训后,他改掉了晚睡的坏习惯,每天早起冲个热水澡、神清气爽地开车上班。
回到公司,苏炜峰自己也当起了“培训师”,给员工上课,定期送管理层参加类似的培训。他惊奇地发现了变化:“总裁助理回来后和我说,他意识到自己从前的工作方式有点不负责。每次有计划书送到手上,他只是例行公事地检查,没有真正周全地考虑就把方案上交。”
像苏炜峰一样,感受到“预防保健”式培训给企业带来变化的民企老板越来越多。当有企业提出“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来吸引人才时,红蜻蜓、报喜鸟等温州几家民营企业已经把MBA课堂搬进了工厂,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碌,培训的预算开销正在逐年上升,甚至有企业提出:只要合理,预算无上限。
“自助餐式”——吸引员工
每个周末,小卢都会牺牲休息时间去上商务英语课——这是他的福利。“中级以上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各种社会培训,甚至健身也算,公司都给补助。我选择的两项培训,公司都能报销,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小卢说,他现在觉得很充实,更自信,也选择了留在这家企业。
由于员工的特长、爱好不同,年轻化的公司大多选择“自助餐”式培训。腾讯公司年轻人很多,除了公司专项培训计划外,人力资源部每月会安排一个培训周,每天下午提供1~2小时公开培训课,内容涵盖公司产品业务介绍、行业趋势、职业心态及素质、个人兴趣及时尚等多方面,员工可以自主报名,享受“自助餐”。公司还在部门建立二级培训体系,把一半培训经费拨到部门,由部门开展特色培训。当内部培训无法满足需要时,员工还可以选择外部培训,只要有益于工作,公司都会给予资助。
点评:“除了课堂听讲学习,万科还有读报会、沙盘演练、内部岗位交流、外部岗位交流、同行交流、考察等各种培训。”万科集团副总经理解冻说,他们并不看重培训了多少人、开了多少班、花了多少钱,而是更关注员工的满意度——效果不好,钱就白砸。“员工选择健身也是培训,公司照样补贴,因为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思诺博的老总,也是更看重效果。
“潜移默化式”——培养员工
IBM为员工设置了“心力交瘁”课程——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时到晚上6时,还有附加的课外作业让人熬到半夜。实际上,培训并不是要员工记住多少条例、掌握多少专业知识,而是要让员工深切体会到,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万科和南都合并数天后,浙江万科南都的经理人训练营就开班了,第一堂课,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讲了很多企业营销案例,实际上是从多方面讨论辨析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判断。
点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种培训方式,而一旦经历将终身难忘。万科董事长王石觉得,“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向哪里汇聚。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条件。”万科被称为房地产业的“黄埔军校”,王石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急躁、有人图利、有人想创业,这都很正常,公司发展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相反更多的人以成为万科的一员而骄傲。
“励志式”——留住员工
纵横通信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唐红的办公室桌上,贴着一张奇怪的图案:一个被分成六部分的圆(唐红叫它“平衡轮”),依次写着六个方向的目标:事业、学习、健康、家庭、人际关系、父母。下面还写着今年的三个决心:“早睡早起,每周健身一次,睡前看半小时书。”这是刚刚结束的三天内部培训的成果,也是整年培训计划的一个开始。
“公司50多个中层以上主管成立了6个小组,每月举行一次总结会,汇报自己的计划进展。有人遇到困难的,大家一起帮助分析。”上星期,唐红小组一位主管说近期工作不开心,部门经营遇到了瓶颈。一位参加过心理培训的同事,帮助分析了这位主管的症结所在。“我们没有办法教他怎么去经营,但是可以引导他改变自己的态度,变得积极和乐观。”
点评:“如果说技能是术,人格和心理健康则是道。卡耐基认为,成功百分之九十以上靠的是道,如诚信、责任和忍耐等。”苏炜峰对此感受颇深。当一个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员工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开始成为企业家关注的重点。
记者这次采访的所有企业,都给员工安排心理培训。把培训和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员工的稳定率也就大大提高。
“情景式”——让员工融入企业
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胡滨对两年前参加的培训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情景式培训,每人做一分钟自我介绍,要求不能眨眼睛,胸要挺背要直,讲话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停顿,连打嗝都不行,直到通过为止。”胡滨说,那次培训难住了不少人,他自己就讲了两次才通过。一个人没通过,所有人都得等着,不少同事越是通不过,压力越大,越不自信。胡滨现在说话像播音员,充满了自信。他说那场锻炼对他影响很大。
苏泊尔还花巨资承包了玉环大鹿岛70年产权,专门用来做封闭式拓展训练,锻炼员工的意志和团结合作能力。
点评:为了让新员工更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了“空降”的中高层更快了解企业,很多企业会选择“情景式”培训。IBM公司的情景式培训在业内也相当有名,他们积累了很多案例,会在非常逼真的环境下,考验工程师、财务经理、市场营销人员、主要的经营管理人员、总部执行人员等的应变能力、个人素质、执行能力等,效果显著。
记者手记: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企业既然将培训视作是一种投资,当然就得考虑“投资回报率”。大部分企业都觉得,培训带来的利远远大于弊。
“我们今年的培训预算是500万元。”浙江苏泊尔有限公司培训经理吴江洪告诉记者,摩托罗拉公司曾说,培训投入可以带来30倍的利润增长,虽然苏泊尔的培训成效可能没有摩托罗拉说的那么惊人,培训后员工为更具竞争力而跳槽的现象也常常发生,但公司这几年发展确实很快,人才梯队开始呈现,近三年,公司产值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全员劳动率增长20%.所以,公司每年都在增加培训预算。“我们的培训费用是没有预算的。”万科集团副总经理解冻说,他们的员工培训费用从来不设上限。
宝洁公司前董事长Richard Deupree曾说:“如果你把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把人带走,我们的公司会垮掉;相反,如果你拿走我们的资金、厂房及品牌,留下人,十年内我们将重建一切。”
人才战略同样是浙江企业要走的路。一位朋友的话让我感触颇深:“公司与员工是共同成长的。如果员工在一个公司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任何提高,甚至丧失了竞争力,老板也会哭死。”
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如果不及时充电,只能年年“折旧”。企业如果不重视员工培训,就不能增强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的培训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等着员工“折旧”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寸步难行。
第五篇:由德胜员工手册引发的思考
得胜员工手册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 得胜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关于德胜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美国联邦 胜公司在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它的前身是 美国联邦德胜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的代表处。德胜公司从事 美制现代木(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设计及建造,是迄 今为止中国境内唯一具有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施工资质的 企业。
2、德胜公司的发展
1998年2月,德胜公司被美国住宅协会吸纳为海外会员,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一家进入此协会的企业。
2003年9月,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德胜公司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2003年10月,德胜公司一次性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003年10月,经教育部门批准,由德胜公司捐资创办的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正式开学,首批学生于2005年6月毕业,并获得中国首批匠士学位。中国政府相关领导及美国、加拿大和芬兰等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参加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2004年4月,同济大学德胜住宅研究院成立,成为同济大学在住宅领域的研发基地。
2005年8月,由德胜公司捐资成立的、专门招收家境困难的农村学生的休宁德胜平民学校正式开学。凡进入该校的学生,衣、食、住、行、学杂等费用一律全免。
2005年11月,德胜公司被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苏州市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重点企业。
2006年1月,“TECSUN德胜洋楼”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经过数年的发展,德胜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在定制别墅类行业中具备强大竞争力,多年来一直稳占行业首位,目前约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国苏州总部占地约52.5亩,又在昆山购地236亩建设“德胜昆山工业园”,作为公司的工业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年生产加工能力可以满足1000栋以上的木结
构别墅工程所需全部材料(以每幢300平方米计)
二 德胜员工手册基本内容
第一章 发现德胜
《德胜员工手册》是含金量最高的管理书营销的最高水准,就是不需要营销
报销不用上司签字
第二章制度结构12:
3制度要求条款
制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执行细则
检查程序
第三章 程序管理----TQC新突破
特征:致力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监测管理的基本单位:工序产物
关注焦点:产品质量
注重什么:注重结果,产品质量
第四章 干部下沉,末端切入
没有那件事情你动动嘴就能做好
干部要做好下属的秘书
将敬业干部与官僚干部区分开来
第五章 脱胎换骨的培训
认真---岗前培训唯一内容
用企业文化改造世俗文化
第六章 敬业三层次
工作时间上的满负荷,做足8小时
按程序、按规定的工作方法,标准做事
乐干心态
第七章 理性忠诚
忠诚教育,让员工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出诚实的选择
第八章 以人为本换来员工忠诚
企业要忠诚员工
以人为本的福利待遇
关爱成员健康
第九章 德胜企业是怎么形成的做强,以管理为重点,谨慎发展,健康运营
企业信仰
制度化、程序化管理
坚持不懈的说教
强力度的培训、同化
三我感受到的德胜公司的企业价值观
1、“真诚”。
在营销上,德胜永不主动出击,德胜出击的是诚信,是履行诚信的能力。体现了德胜公司严守信诚之道的经营之本;也体现了员工忠诚公司,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
2、“创新”----TQC管理模式。
不仅仅指技术创新,引导世界,还包括企业的观念更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
3、"高效”。
体现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工作精神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4、“优质”。
一方面体现了公司产品优良、安全的内在品质和稳定的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德胜公司及全体员工的社会形象和个人素质。
5、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爱心,对员工要有爱心,用爱心来管理企业。
6、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执行决定战略
7、公平,公正。
德胜认为“血浓于水”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德胜不认同“血浓于水”的观念,反对依靠“血缘关系”来区分关系的疏密远近,竞争必须是公平状态下的竞争。
8、发展企业、回报社会。
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的建设当中。
四如何理解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1,什么是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价值观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它包括一般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中的制度化,用人的规章制度,以及各个部门按照核心价值改进管理和业绩的规章制度三个方面。、举例从德胜公司看企业价值观制度化
(1)奖惩制度
公司执行国际通用的“1855”规则。即全公司员工按100%计算,年终时对其中10%员工进行重奖,对5%的员工进行批评,对5%的员工予以解聘。
(2)人际关系法则
简单、纯洁的同事关系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保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本公司推崇的健康的同事关系法则。德胜认为“血浓于水”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德胜不认同“血浓于水”的观念,反对依靠“血缘关系”来区分关系的疏密远近,竞争必须是公平状态下的竞争。
(3)财务报销法则
公司不能接受员工因公办事而自己垫钱支付的事情发生。这种侵害员工利益的情况如果长期存在的话,将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隐患。同时,员工也不能因办私事而巧立名目,以欺诈的手法达到报销因私费用的目的。
以欺诈的手段报销因私费用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员工将会为这种不诚实的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同时,公司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也极易发现这种欺诈行为。
(4)制度没执行,等于一张纸
法规、制度的制订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施细则和检查程序。企业核心价值的确立及其制度化之后,需要培训并贯彻执行,要正真做到完全按照核心价值的要求去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对于核心价值的制度化,并不是说把它定位规章制度就行了,还要不断地推动它的实行,要不断地解释、监督,向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渗透。
五 企业价值观制度化的意义
1、企业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得以贯彻执行的关键
一旦企业核心价值观被确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全面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制度,必然会促进和催生企业文化的形成、进而长足发展和兴旺发达。施工企业经过实践探索,正在建立起完整的制度化体系,建立和丰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容,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和档次。价值观的制度化的贯彻执行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使企业文化更好地彰显和体现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为核心价值观服务。通过制度化,更好地使值观为统领的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相统一的前提。企业价值观是随着企业经济结构、生产经营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作用的不同,其表现形式而不同。员工的价值观更是受个人的出身、经历、阅历的制约以及企业的教育、引导程度的影响,因此员工的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及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从理论探索,还是具体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制度化,内在要求企业和员工在对价值观的认同上必须形成共识,这一共识的统一体不是别的东西,正好是把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了的那些制度。并且通过核心价值观制度的贯彻执行,逐步使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向核心价值观过渡,达到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价值观同一性。综上分析,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是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相统一的前提,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