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保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
医保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的目标,它也在切切实实地发挥着利国、利民作用。但是,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面对当今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建设上的城乡分割、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经管体制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徐州市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一些借鉴与建议。
关键词:医保城乡一体化;碎片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015-0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has been basically achieved the goal of universal coverage.It also in earnest to plays a beneficial role.Howev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ed economy,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which will inevitably fac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the operating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health insurance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fragment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是在供给和需求的双层因素博弈下采取打补丁式的政策发展战略,其直接后果就是社会保险的制度呈“碎片化”分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制度层面的全覆盖,而是要更进一步地打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分立运行的局面,实现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乡界限逐渐模糊,这种多元分割、以户籍为依托的医疗保险制度将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新医改的内容都显示出医保城乡一体化的大势所趋,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保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课题。
位于江苏西北部的徐州市,是江苏与其他邻近三省河南、山东、安徽的交界处,也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稳步增长的经济决定了,在整合三大医保制度、实现医保城乡一体化时必然兼具共性与个性的特点。
一、徐州市城乡医疗保障的现状
徐州市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23.52万人,常住人口为862.83万。就经济方面而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居民收入在持续的稳定增长中,全市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增至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比城市居民少了一万多元,但也已经有1.2万元,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要快于城镇居民。全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业已达1.2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5万和9千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徐州的卫生事业发展态势喜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截至2014年末各类卫生机构一共有4619个,其中乡镇卫生医院占159个,共有卫生服务人员4.7万人,乡镇占有9575人,各类卫生机构总病床数4.62万张,乡镇卫生医院配备9643张。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数为5.36张,卫生服务人员数5.45人[ 2014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为了实现保障全体居民的目标,响应国家、省和徐州市医保有关文件精神,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2013年初经申报批准,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徐州市市区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当前,在徐州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超过95%,新农合参合率更是达到100%。
徐州市在医保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不菲的成绩,制度上的全覆盖已经基本实现,但是,三维分立的制度在参保形式、筹资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碎片化的制度在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二、三维分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显而易见,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除了例如公务员群体之类的一些细分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外,大体上呈现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体系独立运行的局面。这种三维分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补丁式的全覆盖意味着制度上城乡分割的情况仍然十分明显
比如参保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徐州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参保对象为城镇职工,参保单位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7%缴纳,在职职工以上年度本人工资的2%缴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费用则是由个人缴纳,政府资助、集体扶持共同组成。就偿付水平而言,以普通的门诊统筹待遇为例,徐州市参加新农合的患者在徐州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门诊可补偿费用为45%[徐州市卫生局网站]。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补助比例是50%,一个统筹年度最高补助限额为380元。而城镇职工享受的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是:一个统筹年度里,个人累计支付费用达到上年度徐州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以上的部分,按照门诊慢性病的补助比例及时给予补助,最高补助限额为1000元[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不同的L7-种,形成了不同的报销比例,不同的经管机构,水平迥异的医疗卫生机构,筹资标准、偿付水平因险种、城乡区别各异,使参保人面临着“同病不同命”的尴尬境地,同时也给医务人员带来了不便。
(二)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也极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
就以徐州市的翟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它的卫生配备、技术水平都很强,但是却以职工医保病人为主,参加居民医保的病人在该社区就诊时,首诊报销比例降低10%,这就造成了较高的患者转诊率以及流失率。并且,虽然该卫生服务中心处于城乡结合部,但是参保新农合的患者却不能就诊。此外,城乡之间的卫生机构等级、数量和财政投入等都相差悬殊,医护人员大多希望在城市的大中型医院工作,农村的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基本都学历低、水平有限,并且流动性强,很多疾病在农村的卫生机构都无法医治。从而导致大医院排队挂号,基层卫生机构门庭冷落。这也是大处方、医疗过度、高度依赖先进设备等问题总是集中在大型医院的主要原因。
社会保险制度实际上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医疗保险制度,必然要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为原则,而就现实而言,这种不同群体享有不同待遇的情况严重违背了公平、正义、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核心价值理念,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经办主体的分割和管办的分立给财政和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卫生局则主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种经办主体分割的情况,导致了诸多问题。首先卫生部门出台的新农合政策要求农业户口以户为单位参保,而按照劳动合同法,企业职工必须参加职工医保,人事部门出台的城镇居民医保的相关政策要求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保,城镇居民与农业户口又存在交叉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参保,导致了财政补贴的巨额浪费,而且给参保人员造成了诸多不便,造成了参保信息查询困难、待遇领取不便等问题,阻碍了医保城乡一体化发展。就管理体制而言,一方面不一致的权力主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必然导致各自为营的局面,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经办机构的管办不分造成了监督的缺位,容易引发“监守自盗”等腐败现象。2013年徐州市破获了一个骗取医保统筹基金的特大案件,涉案人员竟是社区的医务人员,涉案金额达到五百余万,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除了医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的缺失,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的不利。正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才让违法犯罪人员有恃无恐、有机可乘。
三、徐州市在医保城乡一体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碎片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医保城乡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顺应时势,徐州市也在朝着医保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前进,为此做了许多努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政策制定方面,徐州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一个总目标,即到2015年乡村卫生机构的门急诊量要占到当地门急诊总量的80%以上,乡镇卫生机构提供的住院服务要占到总住院服务的50%左右,争取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此外,还提出了推动市县乡医疗机构纵向合作等保障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医疗保障的差距,进而促进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发展。
在资源分布方面,2014年徐州市新增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乡镇卫生院10个、新增村卫生室38个,有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了提档升级。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基层卫生机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4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经办管理方面,徐州市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医保监管之路。徐州市于201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医保远程视频监控中心”,配备11名专职工作人员。市区有203家一级定点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被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在内,实现了视频图像与系统刷卡数据的同步显示,还可以对定点单位实行在线“无死角”的动态管理。医保中心组织研发了以医学知识库为核心的升级版系统也在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疗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和深入分析,形成了事前提醒、事中监控预警和事后责任追溯“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监控体系,这有助于实现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科学管理。
四、徐州市未来医保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尽管徐州市在医保一体化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随着新医改的推出、医改的不断深入,如若不作出更多的努力,徐州必然会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被抛弃,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发展多层次保障,要求发展兼顾城乡、兼顾不同群体、兼顾个体的保障需求,在一个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制度框架下实施标准有别的制度体系。比如在统一报销比例的前提下,分设不同档次缴费,在政府控制投入的情况下,也能使参保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从其他地区的试点情况来看,三保合一的条件还不成熟,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在筹资标准和偿付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小,可以首先从“三主体”制度框架过渡为“二主体”制度框架,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进行整合,从而为三保合一提供条件,进而促进城乡医保一体化的发展。当然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提高现行新农合的缴费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差距,为两保合一奠定基础。
其次,为确保医疗资源布局更合理,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差异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医护人员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输出更多的“愿意去、主动去”基层的全方面、高素质的医护人才。其次,政府应对基层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和优待,对选择基层卫生机构的患者也给予一定的鼓励,比如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等。最后对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配备、提高医疗水平。
再者,就监管方面而言,应当设立统一的管理部门,使三大医保制度能够实现管理职能上的统一,从而大大减少管理成本,保证医保基金科学高效运行。在设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时不需要“另起炉灶”,可以从现行的医保经办机构的人员中抽调,重点是现行医保经办机构的职责和人员的分离。如此,在现行经办机构还未整合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在经办机构整合后可形成独立的管理部门。在设立管理部门时也可借鉴一些昆山、镇江等地的一些实践经验,当前昆山等地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已由社保中心统一管理,为三类保险制度的相互衔接奠定了基础。
总之,徐州市在大的政策背景下,紧跟国家的脚步,结合自身的特点,虽然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境,但是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兼具共性与特性的医保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为更多的地区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必须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都充分说明了整合城乡医保制度,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仇雨临,翟绍果.改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三维分立的新思路[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9(11):19-23.[2]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5.[3] 郑功成.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病有所医及其发展路径[J].东岳论丛,2010(10):11-17.[4] 叶蓓,蔡娟.城乡医疗保障碎片化及解决思路―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4):248-251.[5] 徐州市党政主要领导相继调研医保工作[EB/OL].江苏医疗保险研究,http://.[6] 邹慧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困局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0-62.[7] 杨翠迎,冯广刚.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案例及其分析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111.[责任编辑:金永红]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目录
1.城乡一体化的背景„„„„„„„„„„„„„„„„„„„„2 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2 3.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3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3 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3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3 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4 4.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4 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4 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5 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5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5 4.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5 5.参考文献„„„„„„„„„„„„„„„„„„„„„„„„5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对策,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内涵二元结构对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农村的大幅度落后的影响不仅限于农村,城市的经济升级和产业爬升也受到了落后农村的拖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刻不容缓。城乡一体化为合理解决城乡发展和提高城乡人民整体水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较好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收入。因此,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谓“城乡一体化”,即“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才逐渐受到重视,就其具体内涵和定义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至今也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社会学者、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城市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探讨,譬如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者依据经济规律,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等。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涵义,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城乡一体化应当包含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等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协调城乡关系,即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简单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等等各方面实现整体性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结构,人为地把我国分割成市民与农民相区别、城市与农村相互隔离的社会。在城乡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这种二元制度深入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时在公共财政体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扩大,2007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 :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世界银行在一个报告中指出 36 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 2 的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国家,农村收入为城市收入的 2/3 或更多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比例。2003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62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 左右。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体现了很大的不平等性。特别是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作用不足,小城镇发展进程不快。城乡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二元结构特征还比较明显,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大型动力供应设施、供水排水设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教育和公共设施投入,几乎完全由财政投入,而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极其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更是城市和农村两重天。近几年来,旧城改造热火朝天,绿化高标准,街道成倍地加宽,住房面积成倍地扩大。而在广大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解决。
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
政府决策者要认识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发展规划要力求科学合理,协调发展。要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具有方向性、实践性,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认识到城乡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服务海外服从于区域一体化。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在城乡之间架起区域发展的桥梁。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精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向农村传递信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地区差异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对农村落后地区公共卫生投入。4.2.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已是一段时期重要的社会现象。生活工作城镇化,但身份却没有城镇化,人为地约束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改革现有户籍政策,使农民的身份也进城,实现城乡人口合理、自由的流动,并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 程水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 高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5).[5]钱德元.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7]王玉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8]维普资讯网
[9]冯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第三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切实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城乡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试图找到破解二元结构、三农难题的“钥匙”。
一、深化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乡关系的发展轨迹是“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这个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重视。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改变“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状况,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城乡一体化不是农村城市化,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简言之,“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和途径
用推进城市化主动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既是势所必然,也是顺势而为之举。调整城乡二元结构,要准确把握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两个主要标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任何孤立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还涵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建设新农村。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结果的表现形态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实现现代化。因此,当前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是“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破解“三农”难题,必须跳出“就农民论农民,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主要途径是减少农民、改造农业和缩小农村。
减少农民。关键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如果说家庭承包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那么城市化将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和现代化问题。一要减少传统意识的农民。减少农民要求减少传统农民,增加具有现代商品意识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民。出去打工后即使再回来的农民,在意识、思维方式上与留在原地的农民已经完全不同。二要减少农民绝对数量。既然没有那么多的要素、没有那么多资源让有能力的农民留在农村,还不如让他离开农村去“闯荡江湖”,去城市工作乃至安家落户。三要加快农民市民化。降低进城门槛,引导产业进城集聚,广开就业门路;把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变为“离土又离乡”的现代产业工人,使“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成为“进厂又进城”的现代文明市民。
改造农业。改造农业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对接。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也是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一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它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设施来改造传统农业,并以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来经营和管理农业。引入产业融合概念,抓住优势产业,延伸和衍生农业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加快农业的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打破“农业龙头企业”的界定框框。二是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包括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传统工业的市场化改造经验运用到农业上来,运用“折旧”、“技改”等工业管理理念,创建有效的农业产业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农业信息化的过程,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农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而且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下作科学决策,并改造传统农业。
缩小农村。浙江要提前实现现代化,少不了农村这一块。现在我们说穷、说落后,主要是穷在山区,落后在农村。城市化本质上是解决现代化的载体,但是没有落后的农村和贫穷的山区发展起来,那么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途径。缩小农村是使有限的资源更多地集聚,让更少的人运作并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减少村庄的数量,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大幅度迁移自然村、小山村,撤并行政村,使其向中心城镇集聚,改变分散的状况,从而形成合理的城乡分布格局。二是增加农村的效益,农村发展并不是随着农村数量的减少而速度变慢、总量变小、效益变差,恰恰相反,会使农村发展速度变快、总量变大、效益变好。三是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安康、社会文明的新农村。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达地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达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重视四个转化过程:一是先“虚”后“实”的过程,即先要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城乡“一盘棋”规划,然后出台相关政策,安排重点项目,落实建设资金。二是以“点”带“面”的过程,即根据经济条件和群众意愿,抓好几个示范村,通过改造旧村、治理环境等形式,以点带面,有序推开。三是从“硬”到“软”的过程,即从道路、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硬环境入手,奠定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再逐步提高村民的素质,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四是由“小”及“大”的过程,先实施农村“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小五化工程,再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大五化工程,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欠发达地区要重视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欠发达地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调整要正确处理三对关系:一是“内”与“外”的关系,即人口的内聚外迁、产业的内聚外来和资金的内聚外引。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即小县大城关、小企业大集群和小财大用。三是“进”与“出”的关系,即山民出深山进新城、工业出老城进新区和农民出农业进工商。这是我们在衢州、丽水等地调研中,对欠发达地区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的概括和体会。
第四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姓名: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途径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二、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城市的产业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乡镇的同步推进,以至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出
现失衡。(2)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城乡规划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3)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包含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有机组合协调发展,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发展水平、速度和拓展面的落差都比较大。(4)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上至城区之间,下至村与村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对城乡的总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重要制约因素。(5)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还存在土地开发征用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途径
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这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所以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
1、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将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于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
2、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只管城市或城乡分割管理一律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管理,创造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3、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臵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实行多种补偿安臵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城市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开发要适度。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行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享有平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5、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体制。①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②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③加
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电网输送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体制、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制、城乡一体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体制等的改革。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进程中,要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第五篇:兴化市城乡医保一体化运行情况汇报
兴化市城乡医保一体化运行情况汇报
兴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9月13日)
各位领导:
2008年以来,我市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工作,在省厅和泰州市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按照“管理并轨、政策接轨、服务同轨、监管合轨”的思路,不断完善政策,在提高结报标准和扩大受益面上求实效;采取有效措施,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调整结报流程,在优化经办服务水平上再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市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0年8月,2003年10月,2007年1月,我市分别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06年10月,市政府着眼管、办分离,医、保制衡,整合医疗保障资源、降低经办成本,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管理职能由市卫生部门划转劳动保障部门。2008年9月,在统筹考虑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基金支付能力等方面因素,出台了《兴化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兴化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保障社会化的医疗保障新体系,形成
“医疗保险基本制度+大病统筹+医疗救助”的制度模式,由此拉开了城乡一体化医保的序幕。
截止2012年底,我市户籍人口157.3万人,已参加各类医疗保险人数已达148.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94.66%(另有10万人左右长期在外打工参保),其中职工医保参保16.86万人,居民医保参保6.11万人,新农合参保125.95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均为100%,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合类、城镇居民类、职工医保政策补偿比分别为80.6%、84.3%、89.64%,实际补偿比分别为75.3%、79.2%、83.7%,医保基金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质态。
二、医疗保障一体化的实践
1、管理整合,节约经办成本。
(1)整合经办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划转人社部门后,我市对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资源进行了整合,落实了8名经办人员,并将人员及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新设臵了经办科室。一是在医疗结算、复核上分为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两类,在基金监管上专设稽核股室,强化了初审、复核、审批、稽核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统一日常巡查。劳动监察大队和稽核股工作人员,到定点医疗机构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情况实行一并检查,有效防止了违规住院现象发生。
(2)整合信息资源。实行信息管理系统同轨服务。积极完
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同网络使用,大大节约了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成本。原来因为是两种不同的医保制度,分别属于卫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均设臵了两套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资金投入和管理上的重复与浪费。实行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管理并轨后,经过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套管理服务系统。仅此一项,每年仅宽带接入费用就可以节省32万元,在服务机构、人力和计算机系统配臵上更是明显精简。整合6年来节约管理成本450多万元。
(3)规范经办流程。按照社会保险基金内控制度要求,规范了内部结算流程,成立了审核、复核和稽核三位一体结算体系,明确了经办人员各负职责,严格掌控医药费票据的申报、登记、审核、审批、补偿等环节,确保资金使用公开、公正、公平。
(4)“三个目录”统筹城乡。将筹资水平接近,医保待遇接近的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政策整合后,两个险种统一“三个目录”,原不同制度的药品、诊疗、服务设施目录,整合为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目录标准库,实现城乡居民可根据缴费标准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医保待遇。
(5)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实现城乡统筹。在医保费征收上,筹资标准是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及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
定的,新农合筹资标准不低于本地区上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筹资标准的20%,所筹集资金全部进入医疗保险财政专有账户,目前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尚分为三个不同的账户,基金未统一调剂。城乡居民医保中央、省级财政补助由省财政厅拨付到我市财政局国库科,后由国库科划拨到城乡居民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专有账户。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都是年缴费制度,每年第四季度筹资缴费,下享受医疗待遇,享受五(低)保和重残人员(指伤残级别二级以上,且家庭处于低保边缘的)的昭阳镇城区居民,凭相关证件办理参保手续,个人不需缴费,其参保费用由市财政全额负担。
2006年新农合共有101.98万人参保,参合率为89.5%,保费50元/人,个人缴费、省市财政补助分别为10、25、15元/人,当年收入5113.39万元,支出4600.42万元,结余512.97万元。2012我市城镇居民、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分别为160元/人、70元/人,省市财政补助均为240元/人,制度整合前,参保缴费工作,人社和卫生部门都要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动员参保筹资工作,各乡镇要组织两套人马,参与两个保险的筹资工作。现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一部署、统一筹资时间,统一筹资要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工作由乡镇财政所、劳动保障服务所和乡镇卫生院分工协作统一征收,大大减少筹资的行政成本。
(6)推行即时结报。一是推行市内住院费用即时结报,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药费用,个人只需交纳应该负担的部分,报销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市经办机构结算。二是积极推进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报,我市已与省内18家医院签订了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报服务协议,实行计算机联网结算。泰州人民医院、泰州市中医院、扬州市武警总队医院等已经开通了实时联网结算。避免了往返报销及等待的不便,也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资金垫付的压力,受到广大参保人员的一致好评。三是优化城乡居民医保市外住院费用结报流程。将原来由经办机构负责受理、审核、结报的工作,调整为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市合管办重点对市外费用进行复核。通过调整,大大缩短了市外费用结报周期,由原来4个月左右时间,缩短到目前一个月左右时间。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结报的透明度。
2、政策整合,提高医保待遇。
(1)整合医保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划转劳动保障部门后,我们发现职工、居民、新农合三大医保政策之间无法衔接,不符合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制约了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市研究出台了《实施办法》,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制度整合一体,并将之变为事实上的三个保障档次;放开参保条件,允许城乡居民自主选择参保;并缩短职工医保初次参保过渡期,由3年缩短为1年半,鼓励城乡居民参加高层次保障;原来一些富裕的农民由于身份所限,参加不了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现在有4600多人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中300多名患大病、重病的城乡居民选择参加报销比例高的城镇职工医保,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的无门槛参保、医保制度无缝隙衔接、无盲点覆盖。
(2)着力提高医保待遇。
一是建立居民门诊统筹制度。2009实行定额门诊。参保的居民发生的门诊费用按15元/人〃年进行结报,以户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可互用,第四季度筹资下参合资金时结报门诊费用;2010建立门诊统筹,在总结上定额门诊结报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2012年,我市又提高了门诊统筹待遇,将门诊起付线标准调低为15元/次,起付线以上部分按50%结报,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0元/人〃年。
二是提高住院结报标准。我市根据每年的筹资标准,每年以5-10%逐年提高住院结报比例。2011年6月30日起,又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及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纳入特殊病种报销范围,其门诊发生的相关治疗费用视同住院费用进行补偿。2013一级、二级、转往市外医疗机构住院结算比例分别达到,城镇居民类: 90%、85%、75%;新农合类:88%、78%、68%;提高最低结报标准,在最高支付限额内,城镇居民类按45%保底结报,新农合类按35%保底结报(不含民营医院和外伤费用)。提升最高支付限额,城镇居民类为18万元,新农合类为14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年最高支付限额20万元(含个人自付部分),均超我市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以上,城乡居民
医保连续多年实行大病二次补偿,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大病补偿金6018万元;
三是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从2011年7月1日起,我市将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两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试点范围。从2012年1月1日起,又增加城乡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病种。将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耐多药肺结核、重性精神疾病等5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对符合定点救治条件的重大疾病患者实行即时结报,市人社、民政部门及时与救治医院进行费用结算。2013年又进一步扩大了重大疾病病种范围,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友病A、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I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重大疾病病种总数达20个。
(3)创新付费方式。为控制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积极探索实行按实结算、定额付费和单病种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一是率先推行了单病种定额结算。二是对住院分娩实行定额补助。参保孕妇自然分娩费用定额补助200元,剖腹产900元。今年7月份开始,我市出台了《兴化市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按“总额控制、复合支付、结余奖励、弹性管理”执行,实现总额付费、按病种付费、定额付费和单病种付费等混合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对住院支付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月拨付90%,年底考核发放10%。
3、监管整合,确保基金安全。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强化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我
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市政府办公室、人社局、法院、检察院、监察局等10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出台《监管办法》,对联席会议制度进行了细化明确:一是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二是明确了联席会议召开的周期,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召集,牵头单位为人社局,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9次;三是明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相关职责。
(2)完善各类监管制度。一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职责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整治挂床、空床住院违规行为的通知》等相关监管政策,明确了乡镇劳动保障所的监管职能,对存在不按规定收费、诱导参保人员小病住院行为的明确了处罚规定,有效遏制了不规范收费行为。二是开展定点单位诚信等级评定活动,评定“AA”级定点医疗机构10家、“A”级定点医疗机构35家,对7家未评上诚信等级的医疗机构实行重点监管,医保定额标准下调5%。三是出台意外伤害结算管理规定,加强外出调查,近两年拒报不符合报销规定的外伤医疗费用323.94万元。
(3)落实监管具体措施。一是给予财力支持,解决监管工作经费。为确保监管工作到位,就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经费事项提交常委、市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了定点医疗机构驻点监管员每年5000元的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二是完善工作
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广泛监督。实行“两公示、一公开、一告知”,利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平台及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结算公示栏,每月公示住院病人的结算费用;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在各定点医疗机构统一悬挂由市财政局和人社局联合制定的《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标牌,告知具体举报办法,加大了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力度。
三、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建设中的问题
一是单位规格级别不够。我局医疗保险管理处目前规格为股级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为全额拨款。管理对象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诊所。部分大医院如市人民医院为正局级事业单位、中医院为副局级事业单位。监管处罚等常存在身份尴尬、不被重视的情况。纵观整个医保行业,单位名称也不统一,存在叫医保中心、处、部等多种情形。
二是人员性质不统一。目前整个医保行业,人员性质存在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等多种情形,泰州地区除兴化、靖江未实行参公管理,其他早已实施参公管理,我局新农合、职工医保虽然同属于事业单位,但人员性质不统一,存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劳务派遣等情况。不符合中央省市同工同酬、社会公平的精神。
三是经办能力明显不足。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工作量明显增加,而人员配臵未增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员配臵与服务对象比例,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医保费用审核、监管等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疲于应付。招聘的劳务派遣等人员普遍
存在知识面不够,素质不高等情况,不能明显减轻工作量。
四是基金整合。由于新农合、居民保险存在基金未统一调剂,参保缴费、基金征收存在重复劳动、办事效率不高、重复参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弱等情况。
四、几点建议
实现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整合公共资源节约行政成本的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医保”的总体目标。
一是建议落实医保经办机构性质和职能、提高单位规格级别。目前医保经办机构名称、性质及职能,都不尽统一,人员编制也是制度建立初确定的;从事医保工作多年的医疗专业人员的职称无合适的晋升渠道,工资待遇受到影响,医保经办机构的肩负医保基金的管理职能,确实应纳入参公管理,工作经费按需统一纳入财政保障,特别是基金监管经费要有专项保障。
二是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医保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科学便捷管理。按照金保工程要求,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统一数据输入,完善参保信息,并纳入数据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三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信息进行比对,标注重复参保人员,避免重复参保。
三是建议建立城乡统筹的医保制度,实现医保全覆盖。在保持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运行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医保基金(居民医保
和新农合)整合,加大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减少重复参保现象,实现参保人群的真正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