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文化反抗

时间:2019-05-13 23:1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崔健文化反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崔健文化反抗》。

第一篇:崔健文化反抗

摇滚路上的文化反抗

1986年5月9日,纪念国际和平年的百名歌星演唱会,地点工体。那天晚上,崔健穿了一件大褂,两只裤腿挽得一只高一只低,背着一把破吉他走上了舞台。十分钟后,歌曲《一无所有》结束,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的摇滚乐诞生了。

摇滚乐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两方面的叛逆意义:其一是对流行音乐本身的反叛,其二是对广泛的社会文化的抗议。因此,当崔健第一次以摇滚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一代青年人,特别是年轻的知识者和受教育者,似乎一下子发现了恰切表达自我的形式,同时发现了自我表达的替代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美的包装形式,要揭示生命与存在的本真样态和情景,揭示隐而不现的时代精神,就必须经过一个艰难的还原过程,穿透层层包装。如果流行音乐试图还原和揭示真实,那它就具有了反对它自身的性质。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文革”结束之后,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发端,思想解放的潮流开始奔涌。当时,音乐以流行音乐为主,不免媚俗,它要投大众所好,人们才会使它流行。那时的流行音乐主题大多是梦想、幻想,而崔健却打破这个局面,他敢于揭示一些敏感话题,如自由、政治、甚至是性。这些内容在那个时代几乎是禁忌话题,流行音乐基本不触及政治、历史或个人的问题。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思想还在麻木阶段,没有太快清醒,对追求生活与资本主义的界定还是模糊。但崔健的歌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代言人,给人以很强的启示,从而带有唤醒人们心灵的力量。

崔健1962年出生在一个朝鲜族家庭,父亲是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是朝鲜族舞蹈团的成员,他在一个充满音乐和舞蹈的氛围下长大。从十四岁时,崔健开始学习小号,并在二十岁那年成为著名的北京爱和管弦乐团的专业小号演奏员。这时期,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比别人接触到了更多的摇滚,然后,他组建了自己的摇滚乐队,从最开始的扒带子,翻唱,慢慢地,崔健觉得也可以自己创作。虽然那时,国外的摇滚已经开始传入中国,像甲壳虫乐队、Talking Heads乐队。但这些舶来品,始终没能融入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的灵魂,崔健开始尝试着向外面发出一些属于中国大陆本土的声音。在一次采访中,崔健自己说道对亚洲文化的看法,认为整个亚洲文化就是拘束着,“走到只剩青春期了:十八岁已经是大姑娘了,太老了,现在二十四五岁都是老太太了。健康的制度、文化永远鼓励青年人,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是跟年轻人有关的。”所以,他的音乐可能借鉴了欧美,但绝对不是跟风,而是要有亚洲的特色,更多的是唱出刚刚面临改革开放,思想稍有改变的年轻人的想法,让他们找到自己,做真正具有灵魂的人。

1986年,崔健发行了第一张专辑《浪子归》,1989年,崔健的第二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出世了,这被崔健自己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摇滚专辑。专辑收录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无所有》、《花房姑娘》、《不是我不明白》、《出走》等很多他的代表作。《不是我不明白》是崔健的第一首摇滚作品,从这里开始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直是激情与困惑俱在,反叛与自省同生。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过去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过去的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过去的光阴流逝我记不清年代,我曾经认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崔健对于世界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他并没有说得那么明确,却流露出深深的迷惘,过去的世界和现在的世界仿佛都是假的。从文革中走来的中国,迈向改革开放的中国,思想解放却又被旧思想困扰,变化似乎有些快了,每个人或许都明白社会是要变了,思想要革新了,但这样的世界尽头在哪里?是我想要的吗?我在这个世界要怎么存在?这么迷惘和困惑,同时代的人们或许都有。

《一无所有》,让很多人都记住了崔健。

“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的自由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噢„„你何时跟我走

脚下这地在走 身边那水在流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为何你总笑个没够 为何我总要追求

难道在你面前 我永远是一无所有

噢„„你何时跟我走

脚下这地在走 身边那水在流

告诉你我等了很久 告诉你我最后的要求

我要抓起你的双手 你这就跟我走

这时你的手在颤抖 这时你的泪在流

莫非你是在告诉我 你爱我一无所有

噢„„你这就跟我走”

此处所呈现的人物形象,走出了早期通俗歌曲中的“温温恭人”的俗套,转变为一个痞性、藐视陈规、我行我素的浪荡青年。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用沙哑的嗓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心声:对自由的渴望、对传统的叛逆、对激情的追求。因为,他让大家骤然发现自己真的两手空空。刚刚从狂乱中醒来的国人,来不及下海,还在讨论“夜生活是不是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来不及培养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声音。崔健,用他的一无所有点燃了、用他的鼓点惊醒了情绪满当当快要爆发出来的一代人。《体育画报》主编侯飞说:“第一次听他的歌,傻了,怎么有人能这么唱歌!”他的歌完全和当时的文雅之风不合,好像是一个火气暴躁的小伙子从一团迷雾中跳了出来。在80年代的中期,空气中到处洋溢着得是一种不明朗、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而崔健的摇滚将模糊的真实彻底吼了出来。这首歌让那个时代很多的青年都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那种内心的战栗没有理论依据,就好像是出了一口心里的恶气,歌词里的每一句话,就好像是自己的经历,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共鸣。“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因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藐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成为自己和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崔健高喊着自由的主题,反抗那个时代的沉闷与迷失。

如果说《一无所有》是展现了自由,那《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则是体现了自我。“听说过,没见过,两万五千里;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怎样说,怎样做,才真正是自己;怎样歌,怎样唱,这心中才得意;一边走,一边想,雪山和草地;一边走,一边唱,领袖毛主席”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呢?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途中去寻找。在这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含混”,历史和现实、自我交织在一起。“长征”这个带着政治意识的词似乎有着更多的意味,它成了苦干精神和挑战胆量的代表。崔健反叛了一般的流行音乐,踏上了未知的摇滚之路,这或许就和长征一样。而只有坚持下去,挑战自己,摆脱政治和媚俗,勇敢唱出自己的心声。路途才会有希望。“走过来,走过去”却“找不到根据地”,或许有点焦灼,但也让你感受到他愤怒的呐喊崔健追求的,已不是作为一个类概念的人的价值的恢复和确立,而变成为个体自我价值的寻找和选择。他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要远远大与音乐的本身 也许正如崔健所说的 八十年代的中国摇滚也许没有政治的目的 但却有着政治的责任 我想这种责任也就是崔健思想所固有的对变迁的时代和厚重的历史的诠释。

崔健的第三张专辑《解决》在1991年面世。几首歌涉及了爱情和性。像《一块红布》,崔健自己解说在写这首歌时想的是爱情,情人用“红布”蒙住了我的双眼,“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这幸福或许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即使是被蒙蔽了真相,但却沉醉在想象中十分满足:“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投机分子》开头便是“突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就象当初姑娘生了我们,我们没有说不愿意”然而,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在此意义上,每个人都是“投机分子”。这首歌并不是情歌,但歌的一头一尾都以性为誓,表达了一种识见:在人生中,在两性关系中,意义都不是现成的,而是欲望和力量的创作。“朋友给你一个机会,试一试第一次办事,就象你十八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多么直白的呐喊!而在》《这儿的空间》里,“天是个锅,周围是沙漠”“没什么新鲜”,透露着一股无奈的情绪,在无边的空虚中,似乎只有性爱的此时此刻才是唯一的真实。崔健用他特别的歌词反叛这个社会,人人谈“性”色变,而他却直白明了,在怀着梦想却不能实现时得空间,做一个投机分子,展现自己的力量,在绝望中宣泄!

后来,崔健又陆续出了三张专辑《红旗下的蛋》《无能的力量》《给你一点颜色》,一直延续着他反叛的性格。他在回答大学生的提问时,宣称自己是“主旋律、主流之外的第三种声音”,这就把自己定位在了传统文化反叛者的立场上。他的歌词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虚幻的理想、物质的缺乏、思想的茫然,但他就像一个精神领导者一样,在不同于主流和官方声音之外,为我们找到自己、真实地表现自己打开了通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崔健仍在继续他的反抗之路,试图从浮躁的现代中抓住一些什么留给我们,仍然在他的摇滚路上前进„„

第二篇:反抗反抗传统的传统

夏天的白昼总是显得很长,于是周末虽然有两天的休假,但若是少睡个把时辰也能当做黄金周来过,幸好我也不喜漫漫长夜以安眠虚度,除了偶尔喜欢创造人类,额外的就是沉寂的思索。这或许就像宪哥说的――人总有一天需要长眠,所以平时无须多睡。

这个周末约了朋友跑了趟沈城的郊区――北京。都说北京人和上海人向来自我感觉良好,其它地区国人都做一米以下处理,所以姑且在本人的文章里调侃之一下。如果说北京之于沈阳,正如近郊之于城市,以此为例,上海之于沈阳,就如同山区之于镇上。

去北京能去哪呢?王府井、西单还是天上人间?只有盲流才会盲目流窜于上述烟柳繁华之地。而我和朋友则选择了水木清华之中的哈根达斯,做为北京之游的首选。其实很久之前就非常喜欢哈根达斯这一品牌,这都源自我早年曾深深为之痴迷的一则平面广告――一对男女热吻ING,醒目处是被模糊处理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图片,点睛之笔就是一排玫瑰色的文字,是用英文写成(不懂英文者勿看):Before you knew it,you have been feeling it.这则广告巧妙地将品味哈根达斯的感觉与情侣热吻的感觉水乳交融的拈连到一起,实在是巧夺天工、绝非凡品。后世许多广告纷纷东施效颦,但能得其精髓者可谓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要了一客冰淇淋和杯橙汁,就和朋友天南地北的神侃起来。朋友就说:“为什么每一次在你的文章里,我总是一个吊儿郎当、目不识丁的形象呢,还有,就是为什么每次你的文章总是喜欢用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呢?”我不禁失笑,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先吞了球冰淇淋,啜了口橙汁,紧接着打个饱嗝,略带哂笑的对他说:“看来我确实错了,因为你并非十分吊儿郎当,也不是特别目不识丁。”看到朋友攥紧的拳头,我知道再继续说下去,肯定是要挨揍了,于是我说:“其实啊,你应该感谢我,我的文章和你的关系,就如同芙蓉姐姐和她那足有F-CUP的大胸的关系。”朋友的橙汁再有三秒钟就要泼到我的脸上,为了避免浪费,我只有再次急转话锋说:“或许我这么说,你会觉得有点荒唐,但是你听我说,我的文章和芙蓉姐姐都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和包装的产品,芙蓉姐姐是通过网络媒介,而我的文章最初也十分钟爱于网络。虽然结果未必有芙蓉姐姐那般红火,但是本质是相同的。而你和芙蓉姐姐F-CUP的大胸之间也是天然的盟友关系。你看啊,芙蓉姐姐成名于其前无古人的自恋和自暴,而众多浏览者第一眼注视的是她那对大胸;而我的文章呢,侧重点在于说理,而许多读者往往首先注意到你的风趣。胸于芙蓉,你于文章,不都是相得益彰、遥相辉映的关系么?”

朋友听到这里呲牙一笑,说到:“你呀你,就是好色,为什么别的你不比,就比人家的胸干什么?”我没有反驳他,而是说:“我承认我是好色,我总能被一些身材姣好的女性所吸引,尤其是有胸的。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几个人敢于说他自己好色,许多人都是‘窃孔孟之词、悖尧舜之道’的阴着色。以此说来我算是真小人,而并非伪君子。所以我经常跟你说我十分欣赏三国时期的曹操,他能于乱事之中喊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大不韪之词,真不愧苏轼赞它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但是时下流行的风潮就是真小人纷纷落马,伪君子大行其道,可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就说我吧,有时看到女同事穿着齐腰小衫蹲下拾遗之时,一条白亮亮的嫩皮就会钻入我的贼眼,这个时候我会对这个女同事说:‘美女,以后穿的长点,走光了。’特别是当某个女士穿着一席低胸靓妆,弯腰做事时,由于身高一米九四,所以往往能够于昏暗光线之下辨出其内衣是何颜色,而我看过之后我总会对该女亲切的说:‘靓妹,你走光了。’这时总有一些男士对我嗤之以鼻、大加褒贬,说为什么我一天总注意这等糗事。长此以往,同事对我真是严加防范,唯恐避之不及,而在我吸引层层炮火之后,往往是阴色之流的目光扫过了她们的胸膛。呜呼哀哉,看来哈姆雷特的那句经典之词――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之中的弱,或许就是指弱智吧。”

朋友端起杯子迟迟没有下嘴,似乎是在品位我刚才说的胡话。猛一抬头对我说:“我怎么总觉得,你是在为你好色的行为找借口啊,似乎让我想起了汉代宋玉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我说:“想不到,你真的变聪明了,咱们换下一话题,你不是问我为什么喜欢用对话来展开我的情节么?现在我就来告诉你,把耳朵洗干净了听着。”朋友不耐烦的催我,我便说:“其实这是我有意安排的行文方式,因为我要反抗反抗传统。”朋友显然有些不解,问我:“按你说,何为反抗反抗传统。”我说:“你关注没关注半年之内的一些文化现象?”朋友说:“你说的文化现象,不会是超女比赛、芙蓉姐姐、韩白之争这些东西吧。”我不禁错愕,没想到朋友能说这么多,或许真是山无棱、天地合了、冬雷震震、下雨雪了,因为他真的开了窍了。我说:“没错,这些都是近期的文学现象,但是你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什么本质没有?”他说:“前几天从《新周刊》上看到这些说是草根文学,似乎就是你们文人常说的下里巴人吧。”我真的被唬住了,没想到他还知道草根文学和下里巴人。没等他再张口,我便说:“没错,其实说到底,这些都是大众文化的产物,之所以说是草根,是因为这些东西既不像芳草上的甘露一般圣洁,也不如脚下的泥土一样厚重,因此他其实介于雅与俗之间的一种大众文化。这种文化中有一部分就是反抗传统。你看芙蓉姐姐和李宇春她们都在一夜之间成了明星,前者背弃了传统腕儿们的成名途径,而后者恰恰颠覆了女性美的传统。再看韩白之争,他已经超出了传统文人论战的范畴,而引起了众多网络暴民们关注。但其实并不是很多草根都反抗传统,像郭德纲的相声其实也是一种反抗反抗传统。也就是一种传统出现,很多人要进行反抗,后来形成了风潮,就成了反抗传统,比如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这之后也会有人反对他,就这样在反抗和被反抗之间,文学这条大河就汩汩滔滔奔流着,这也符合黑格尔否定之否定的原则。”

朋友似乎有点疑惑,就说:“那你现在为什么要反抗呢?”我一笑说到:“在现在这个商业大潮中,很多人反抗传统其实也就是像超女一样给自己拉票罢了,说难听点,她们将媒体当成了皮条客,多给自己拉些买卖而已。而这完全背离了反抗的意义,还敢大张旗鼓,真有点韩寒所说的‘一百个人手淫一百个人看’的意思。所以我要反抗这种反抗传统。”朋友说:“那你用对话写文章算什么反抗啊?”我说:“过去不少人写东西用意识流来写,而现在的作家,写东西往往也喜欢东拉西扯、不知所言,食之无味,弃之不去,只重技巧、舍本求末。而最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我的行文就是最早期应用的对话体,中国的《论语》、外国的《对话录》都是这么写出来的,没有更多的技巧可言,所以我要采用这种方式,以免我的文章流于工巧而味同嚼蜡。虽然我的思想没有到达先哲那样的高度,但也不会用技巧来掩盖我思想上的缺憾。”

第三篇:关于反抗神

关于反抗神

“神话”中国本来没有神话这个术语,是从日本借鉴而来,大概最早是在1903年的《新民丛报·谈丛》(36号)发表的蔣观云(1866—1929)的一篇题目为《深化历史养成之人物》中出现,而后才被中国人所运用。对于神话的定义,高尔基、马克思、袁珂对此都有解释,但都不尽相同,可大致归纳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如高尔基所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学术概括中的反映。”[1]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和阶级的不断分化,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始出现反抗神,“反抗神”一词来自俄国,最早出现在高尔基说的“奴隶主越有力量和权威,身在天上升的愈高,而在群众中就出现了一种反抗神的意愿,这种反抗神的意志体现在普罗米修斯、爱沙尼亚卡里维以及其他英雄们底的身上”[2],由此可知高尔基认为反抗神就是“反抗神的神”,即对神的不满而发起反抗的一类神,通俗的说就是古代神话中为追求自由,战神灾难,拯救人民而对统治者及自然灾害进行抗争的有着特殊能力的神话人物。他们人数较少,其事迹却惊天动地、广为流传,例如鲧、共工、刑天、后羿、夸父、精卫等,他们有的与统治者进行英勇无畏的斗争,有的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饶的抗争,他们身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现代研究反抗神的学者不多,而对反抗神的研究又以个别研究为主,重在探讨个别反抗神的事迹、精神、价值、影响等;因而对反抗神的特点进行整体把握的较少,就反抗神这一类神的整体探讨研究没有明显进展,未形成相关流派,没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和理论;加之某些研究成果又未得到推广,以致很多人并不知道反抗神,甚至部分人连反抗神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为了弥补反抗神整体研究的空白,让反抗神被更多人所熟知和了解,本文对反抗神的部分共同特点加以概括、论述,下面就其中的几点逐一论之。

第四篇:浅谈希腊神话的反抗精神

浅谈希腊神话的反抗精神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几篇典型的希腊神话,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试述希腊神话的反抗精神。

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远古时代,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类的知识水平,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就显得十分弱小无能。因此,人们就把那些无法用生活知识解析的现象归结到神的身上。久而久之,神在人们的心中便变得形象化,同时创造出许多神话故事。

古希腊人为了面对各种灾害威胁,于是就创造了各种与强大力量抗争的神话。而它们都贯穿着一种抗争精神。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是这样描述普罗米修斯的:天地出现之初,并没有人类。普罗米修斯用河水把泥土润湿,再把它照自己的形状捏出来。他从各种动物的心摄取善和恶,让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送给这仅仅有着半条生命的生物。再传授给他们各种知识,技术。这一切引起宙斯的嫉恨,因而拒绝给人类完成文明所需的最后一物——火种。但普罗米修斯却从太阳神那儿偷到了火,并带给人类。他这样做,遭到了宙斯的报复,被钉在高加索山上,每天忍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这个神话情节丰富,深刻地体现了反抗精神。是处在童年时期的希腊人面对各种灾害威胁、与各种强大力量抗争的写照。希腊这种表现反抗精神的神话还有很多。例如:为民除害,取狮皮擒牝鹿,杀九头蛇,取得十二项英雄业绩的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为了实现诺言,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终于割下女妖美杜莎之头的柏修斯——《柏修斯》;不敬勒托,而遭到所有子女被神射杀,最后自己变成整日以泪洗面的大理石的尼俄柏——《尼俄柏》等。

这些神话故事都十分曲折奇妙,体现出了古希腊人面对强大力量不屈服,敢于起来斗争的精神。希腊神话主要体现的是反抗非自然力量,如普罗米修斯反抗强权、俄狄蒲斯反抗命运、美狄亚反抗背叛等。哪为什么希腊神话主要体现的是反抗非自然的力量呢?这和当时希腊的社会制度有关,当时希腊是私有制出现的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发展,主要矛盾已不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而是社会内部的斗争,很多神话都体现了当时的阶级分化。《普罗米修斯》所体现的就是新兴的奴隶主与守旧奴隶对奴隶主的反抗,事实上他也是在反抗自己的命运。而在《尼俄利亚特》中神的庇护下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之战,体现的则是由奴隶主主持、奴隶闻的一场角斗。而且,希腊神话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几乎每一个主人公都用大段的内心独白来体现个性特征。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出现阶级的程度,希腊人意识里自身是以个体存在的,追求人性解放就更推动他们进行反抗。与中国上古神话表现集体精神相比,希腊神话的反抗更注重个性的追求和自我的满足。

希腊神话的反抗精神,所体现的往往悲大于壮。这中国上古神话不同,中国的神话英雄斗争不依靠神和英雄以外的神秘力量来帮助,就算是反抗失败也表现得宁死不屈豪气万丈。而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反抗斗争常常会被一种与神相关联的命运观念所左右。普罗术修斯在坚持斗争时认为:“无论谁,只要他学会承认定数的不可动摇的威力,便必须忍受命运女神所判给的痛苦。”普罗术修斯靠命运来忍受痛苦,也靠命运来坚定信心,命运使他解脱,也使他同宙斯和解。《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之间的战斗,更是直接由命运之神来决定胜负。俄狄蒲斯也处处与命运进行斗争,但命运处处与他作对,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命运之神的安排:杀父娶母,在命运的不可抗拒中,体现一种悲哀的失败。

第五篇:浅谈幼儿的反抗行为

浅谈幼儿的反抗行为

永安市西洋中心园 陈巧妹

摘要:通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式的变化,但在某些特定的转折时段内,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矛盾会高度激化,对这种激化疏导的方式不同,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从而引发飞跃式的正、负两极变化。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内,存在着转折期、危机期、对抗期等不同称谓的学术观点。还有的学者认为: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中,典型的行为突变有两三岁的反抗执拗,七八岁的心理平衡失调,十二三岁的消极、违抗性等等。特别是由于在以上各阶段内,父母通常会由于儿童的对抗、逆反等极端行为,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恶化,往往不经意间,就严重影响着孩子今后整个人生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策略应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为孩子的心智水平提升和良好性情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支持、促进。

关键词:反抗行为 转折期 第一反抗期 对抗期

一、反抗行为问题

每个儿童都会偶尔表现不太好、出现逆反行为,这是随着孩子独立性的增强而产生的一种自然行为。但是,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反抗行为不是正常的或独立性的反应,而是源于怨恨、愤怒和忧虑。心理健康专家指出,表现过分逆反行为的孩子十分令人懊恼,有时还充满恶意与报复性,他们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与大人争吵、经常生气和埋怨、轻易动怒,他们还总是埋怨别人做的不好、故意扰乱别人、说脏话等其中有一些孩子往往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从来不履行遵守课堂纪律的诺言。

二、反抗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些研究表明,反抗行为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但是,许多有反抗行为的孩子好像天生就具有反抗行为倾向。研究发现,一些被领养的孩子,即使养父母家里的环境非常平静祥和,他们的行为还是像他们生父母的行为一样具有反抗性。实际上,一些孩子一生下来好像就具有反抗性。在幼儿期,他们很急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大人很难把他们哄好。当他们再长大些,他们还是很容易发怒,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到了学校,他们的坏脾气仍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另一些孩子在遇到学习困难之前性情还很随和,出现学习困难之后,他们则变得易怒、消极,经常故意激怒别人,并表现出反抗行为。有的孩子活动量大、热情高,缺乏与人交往的常识,但又渴望能和同伴玩,而周围的人又没有给予他足够的耐心与关爱。特别是其父母常当着别人的面大声斥责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了,并以他的方式进行宣泄。

三、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一)孩子闹独立

过了周岁,很多父母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爱的事情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毕竟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二)矛盾冲突源自何处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在一个“小儿不宜”角落。

“什么都动”是很多看护人对这个阶段孩子行为特点所下的结论。接近1岁半的孩子越来越热衷于“扫荡”和“清野”,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身心投入的“游戏”:拿起小捶敲打易碎的玻璃茶几,把鸡蛋磕破在地上用手涂抹,踮起脚尖搬倒书桌上爸爸常用的墨水瓶„„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

“越不让动越要动”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家长“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他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会打开低矮的柜门,为能倒空所有的物品而沾沾自喜;他有办法爬到矮家具上,翻出父母特意束之高阁的宝贝欢呼雀跃;他能跨越人障,直面挑战电源、煤气灶、饮水机而义无返顾„„

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向看护人提出强硬的挑战。在与父母的抗衡中,他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妈妈要把孩子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孩子常会把双腿盘起脚不沾地,像条毛虫吊在空中,当爸爸妈妈不肯再抱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因“腿腿疼”而寸步难移,假如父母真不让步并且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我们的宝宝经过“痛苦的抉择”也能后来居上„„在与成人的对恃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励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这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而是他长大了,大到想向我们证明: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能做很多的事情,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他不断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反抗”告诉我们:他有自己的主张,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就像爸爸妈妈那样,要对别人提出要求,要让别人受到自己的影响和牵制。

四、用孩子眼光来看待

作为父母搞不懂:为什么当宝宝要长大时,现在的和谐、宁静会常被冲突、恶战搅得一塌糊涂?

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就能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当他打开一个装满各色衣物的矮柜,想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大人把柜子锁起来;他漫步到厨房,抚弄着炉灶上的旋扭,想看看是否也会使它亮起火光,被警觉的妈妈抱开;他拽着台布想爬到桌子上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大人会板起面孔生硬的批评“不乖!”„„他会走、会爬、会登高,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周围有那么多令人兴奋激动的机会,却每每都被扼杀在动手之前!为这些孩子就有100%大发雷霆的理由。假如我们被还原成80或90cm高的幼儿,相信也会成为他们的同盟。

深入分析,我们能理解尝试独立的孩子,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孩子在日益增多的行为规范和自然法则的约束下,在败多胜少、四面是歌的探险历练中,逐渐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时时被失望、害怕和孤独围追堵截着:那天,他像爸爸那样一只脚踏上矮椅,却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号啕之中全是对疼痛的愤懑与不解;一日,他像推积木一样把茶杯推下桌子,杯子莫名其妙的粉碎了,让他第一次品尝到自卑无奈的苦涩。他好想控制身边的事物,但却左右不了它们的发展。为此他慌恐、疑惑、茫然„„由于语言能力的局限,孩子无法通过与成人的有效沟通,释放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重压。这么多的孩子表达不清的委屈凝聚成焦虑与不信任,面对父母的一却安慰、要求,他都可能会大声说“不!”,面对父母的关爱帮助,他会拒绝接受,而要“我自己来”。

总之,幼儿的叛逆心理也有正效应。叛逆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及时释放不良情绪,这样可以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叛逆心理还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创新等。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叛逆心理中的创造品质和开拓意识。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林正文著.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魏龚.我!不!——对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特别关注.幼儿教育导读.2004年第一期.(3)晓杰.5招巧治“小叛逆”.为了孩子.2006年1月.(4)郑静、曹家正、邵慧玲.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5)革文军编.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

下载崔健文化反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崔健文化反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自然在反抗教案

    大自然在反抗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文中描写的人们怎么样一步步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2.思考作品中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作者所阐释的人文精神。 二、学习要点 1. 人们......

    《苔丝》读后感--反抗与软弱(范文模版)

    Rebellion and Cowardice --------O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 novelist and poe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at th......

    反抗词语的常见反义词[精选合集]

    反抗,读音fǎn kàng,汉语词语,指的是不配合,不顺从,出自邹鲁《福建光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抗词语的常见反义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反抗之真心英雄》读后感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个连的兵力只剩下连长陈少东,当鬼子将少东逼至悬崖,英雄少东捉了一对鬼子做陪葬,飞身跳下悬崖……做过前朝知府的万复礼在万镇算得上名门,深明大义的万老爷用......

    诗歌不会反抗的玻璃

    我的心很不完整我就像一块玻璃一次一次的被别人砸碎砸碎它的却是身边的人他们却毫不在乎因为他们能在我身上得到快乐我快乐吗?我非常快乐。这是内心的我对自己的安慰我总是看......

    《家》读后感:束缚与反抗

    《家》读后感:束缚与反抗陈子灵巴金先生的《家》,是我一直想读却又未曾去读的,记得九年级有一篇文章叫做《家的序和跋》。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学习到这篇文章时,便将《家》的大致情......

    《苔丝》读后感--反抗与软弱

    Rebellion and Cowardice --------O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 novelist and poe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at th......

    崔述职

    2012年述职述廉报告 市局考核组: 2012年,在市民政局党组和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所负责的办公室、老年股、儿童股、卫生所的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 一年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