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

时间:2019-05-13 23: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

第一篇: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

读《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有感

人类最美好的祝愿,最昂贵的奢望,最不能舍弃的追寻就是幸福。从大处说,国泰民安,物资丰富,小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幸福;从小处说,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父母安康,儿女孝顺是幸福。虽然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与对其内容的追求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在用心渴望幸福并竭尽全力去创造自己的幸福。

作为“专业化”教师,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呢?做这个职业你幸福吗?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比较幸福,但我不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我想绝大部分的教师会有这样的认同。是的,我是个幸福的凡人,但作为教师,我不幸福!因为,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让我时时处于较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为提高成绩而增加的工作量让我身心俱疲;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三缄其口;同事间的明争暗斗让我退避三舍;日益厌学的学生让我无奈叹息。我的劳动强度大,但我的价值确得不到体现;我拼死挣命地为提高成绩而与学生家长较真儿,人身安全确得不到保证;我兢兢业业,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待遇,我工资的上调永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我靠牺牲休息时间赚点劳务费却被大报小报大肆渲染指责,而贪腐官员却可以夜夜好梦;除正常教学工作外,我还要为满足各种形式化的检查准备大量的莫须有的材料----所以,作为教师,我的幸福在哪里?“此

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我与苏轼有同感,“拔剑四顾心茫然”我与李白有同惑。

然而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职业不能带给我幸福感,只是作为我谋生的手段,不得已而为之的话,我的幸福是有缺损的,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依然在追求作这一职业的幸福感。既然薪资,制度,环境,生活的人群这些影响职业幸福的因素我都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的心态我做主。我不想谋取一官半职,不必费力去赚取政治资本,但我依然要在工作中进取,脚踏实地,因为我的负责与尽职会让学生与家长更理解我,那将是我最大的安慰。

我不屑于将网上的东西速配成自己的东西,而在他人面前夸夸其谈,做别人的传声筒;我鄙视那些一晚上就搞定的获奖论文。虽然我默默无闻,虽然我的证书少得可怜,但我没有停止思考。我依然在学习,用我的眼,用我的脑,用我的心。我坚信教师应该代笔着一定的学识。学识的积累让我的心灵更丰富,让我的思想更深刻,因此我不会空虚乏味,亦不会人云亦云。

我看淡了及格率优秀率的排名,因为无论高与低,那串数字都不能完全体现我工作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但我依然会反思教学,也会虚心取经。“看淡”是我能坦然处之,但不是“漠然”。我依然追求将教学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我不会为逢迎他人而满脸堆笑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但我珍惜同事间的缘分与友情,所以我与人为善。同为教师常感到教育的乏

力,教育制度的欠缺,教育权利的缺失,常遭到不公的待遇,无端的指责,世人的偏见,我们更应该用友情互相取暖,而不是互相猜忌,拆台。

作为教师,我对这职业倦怠过,因为她带给我太多的无奈,琐碎,不平与心里的煎熬。对这一职业的热情或许已消退的所剩无几,因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桂冠似一张空头支票,又似一个愚民的谎言。可我依然在努力感受这一职业的幸福感,这幸福来自于我对学生的尽职尽责,对知识的敬畏,对自我的肯定;来自于我内心的丰盈,坦然与淡定;来自于我与人的和谐交往。所以抛开外界的纷扰,丢弃无用的抱怨,想自己的教学问题,思自己的教学之道,说自己的教育之事。“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一名爱学习的教师,“不畏浮云遮望眼”做一名善反思的教师,“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一名实干的教师。幸福离我并不遥远

第二篇:读教师幸福在哪里有感白卫新

读教师幸福在哪里有感

“教师有了精神上的追求,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自我价值体现的过程中,身体的疲惫会换来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富有会弥补物质的清贫。

案例中李老师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他又觅得新目标,重拾自信,现如今经常沉浸在职业幸福感之中。那段昏天黑地的经历已然成为了他的人生财富。产生职业倦怠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从自身寻找突破点,心态很关键!

某老师强调,教师的幸福在于阳光心态,重要的是心里是如何对待这个职业的。“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因此,快乐工作的关键取决于心态。应放弃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工作,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就会从这种积极转变中找到快乐”。

某老师:“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人,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能常常被学生感动着,被自己激励着的老师,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某校长说:“对老师来讲,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获得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珍惜幸福。”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著名教育专家说,教师应该摆脱倦怠,让幸福教育来替代,即重视师生的幸福能力。“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无非就是把教师这种相对较强的幸福能力转变成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冯恩洪还强调,“课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第一手段,只有尊重学生,关注差异,投入情感,释放潜能,才能构建快乐课堂。”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教师心理帮助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希望在国内,学校能够意识到教师的倦怠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服务。学校应营造以“师”为本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激励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当然,作为教师个人来说,应在现实条件下积极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是和人的成长关系最密切的职业,当教师看到一个个“新人”在自己的引领和感召下不断成长起来,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篇:读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有感

读《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有感

运师附小张马飞

近期,有幸读了赵国忠主编的《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这本书,感受到了教育教学的艺术性,也深感自身平时教学存有很大的差距。都说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其中亮点的设计与挖掘往往能弥补课堂的遗憾。那么我们如何去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使其中的亮点最大化呢?结合本人对这本书的理解,现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感受。

一、解读课程标准

无论哪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有纲可依的,这所谓的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新课标》,其中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性质,学科特点,不同学段要达到的标准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对课标烂熟于心才能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驾驭自己的课堂。

二、备课须用心

众所周知,备课包括备教材教法和备学生两大部分。要想使一堂课有亮点,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性格特点等前期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坚持学习是硬道理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只有不断地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听别人上课能感受到一节课的不足,真正让自己去处理同样的课,却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就是学习不够,读书不足造成的。只有见的多了,识的广了才能秀出课堂的精彩,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说,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活水,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四、课堂教学要创新

同课异构,就是说:同样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其中就涉及到创新。创新不是简单的或随意的调整课堂程序,而是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要让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群,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塑造他们的人格,让新的东西在课堂上大放异彩,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成功的教学,只有学生认可的课堂才有亮点可言。

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还要用心备课;不仅要坚持学习,还应学以致用,力争用新的形式、新的理念去驾驭课堂。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上的亮点大放光彩!

第四篇:幸福在哪里---读Seligman《真实的幸福》有感

E09115

幸福在哪里

---读Seligman《真实的幸福》有感幸福是什么?

当下中国人都活得特别累,上学、就业、医疗、保险等无论哪一方面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连我们的总理都不得不站出来掷地有声地保证: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可最近的通货膨胀似乎管不了这么多,总是变着法儿上窜,意图彻底消灭国民的幸福。于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求幸福。

幸福太重要了,越是重要的东西,我们感觉它的存在就越是迟钝,就像滋养我们的空气和水一样,失去以后才发现它们须臾不可分离。于今,我们开始将幸福挂在嘴边,那是寤寐思服、求之不得的表现。甚或,痛苦中还会发出哲人般的追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1,也终究不过述说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其实,不要指望有人能给幸福下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总理说过:“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总理可能不是研究幸福的专家,那我们看看真正的权威是怎么说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是故,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2 获得幸福的途径

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成分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和优势。前者容易理解,大凡幸福的感觉如欢喜、满意、兴奋等让人情绪愉悦积极,但“优势”也是幸福的成分就有些让人费解了,我们还是听听他的解释。

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幸福公式:H=S+C+V,H代表你的持久幸福,S代表你的幸福的范围,C代表你的生活环境,V代表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为什么幸福公式中会出现变量S呢?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大约有50%的积极情绪来自父母的遗传,有些人天生乐观一些,有些人天生就悲观一些。除此之外,我们对好事情的适应性也会影响幸福提升的层次,譬如说吃冰激凌的美好感觉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所以S变量(天生的乐观个性、适应效应)会限制你幸福感的上限。再看C变量,它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塞利格曼考察了金钱、婚姻、社交生活、消极情绪、年龄、健康、教育、气候、种族、性别以及宗教等对幸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些方面如婚姻、社交、宗教等能够对幸福产生一点影响,有些方面如金钱(在满足必要的需求之后)、教育、种族等对幸福的影响微乎其微。总而言之,“环境因素有些确实可以提高幸福感,但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既然变量S和C在提升幸福感的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以致我们的作为有限,那么可控制变量V就是剩下的唯一机会了。谢天谢地,变量V的可控性,终使我们能够紧握驶向幸福小岛的船舵。

控制变量V的哪些方面能够唤起我们的积极情绪,从而增进我们的幸福感呢?积极情绪可以是有关过去的,也可以是有关现在和将来的。因此,塞利格曼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我控制以获得积极情绪,这些控制方法被称为塞式幸福的三条法则。

2.1 如何对待过去,请用塞式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更有甚者,弗洛伊德学派坚称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事件会对一个人的成年生活产生决定性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竟然对此都深信不疑,以致很多人沉溺于他们的过去而对未来采取被动的态度。“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青年演讲家邹越在全国巡回开展大型主题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场场都充满着泪水和激情,每一次演讲他都要教学生学会感恩,殊不知,也教给了学生建构自我幸福的途经。其次,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比如让你在3分钟内不要去想大象,这时你可能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大象。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

宽恕肯定会引起不少争议,难道我们要宽恕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使他们逍遥法外?正义如何才能得到伸张?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实在难以回答,因为宽恕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对于实际发生的事情,必然会有一个权衡的过程。但是,如果搁置对价值观的争论,宽恕无疑能够增加对过去的积极情绪。

对此,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2.2 如何对待未来,请用塞式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是你想象

当突如其来的打击来袭的时候,你会如何面对?在经历了最初的伤痛以后,悲观的人可能会失望透顶,从而陷入不幸事件的阴影当中再也无法自拔。相反,乐观的人会充满希望,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挫折,最终走出阴影。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塞利格曼认为是对发生事件的不同解释风格所致。一般而言,我们会从两个维度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解释,永久性维度(时间维度)和普遍性维度(空间维度),悲观的人总认为不幸的事是永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对好事的解释又恰恰相反,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和特定的,因此,悲观的人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最早从狗的电击实验中发现了“习得性无助”,关在笼子里的狗在经受多次无法逃避的电击以后,当电击再次发生时,就是将笼子的门打开,狗也

不会逃走,而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但是他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鼠和狗在遭受不可逃脱的电击后都会变得无助,也不是所有的人在遭遇解不开的难题或逃不掉的噪音时都会产生无助。在实验中,有1/3的被试永不放弃躲避,不论我们做了什么,做多少次试验;但也有1/8被试从一开始就放弃,根本不做任何努力就马上投降”。这些反复出现的“异常”现象,使塞利格曼不得不开始正视它们,最终导致他转向了对人的积极心理的研究。

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方法培养乐观情绪,那就是改变悲观者的解释风格,让悲观者指认自己的悲观想法,并且反驳它。当有人指责我们时,我们会轻易做出反驳,但反驳自己并不像反驳别人的指责那样容易,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一旦我们学会将不幸的事解释为暂时的和特定的,将好事看成永久的和普遍的,我们也就拥有了乐观的情绪。

2.3 如何对待现在,请用塞式幸福法则3:抓住现在的幸福

塞利格曼认为眼前的幸福与过去及未来的幸福感有非常不同的成分,它包含愉悦和满意,而且他特意对愉悦和满意进行了区分。在塞氏看来,愉悦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譬如说吃一块巧克力,看电视,洗一个热水澡,都能够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满意不同于愉悦,它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不一定有很强的情绪和感官特点,例如攀岩、看一本好书、跳舞等,满意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付出努力的结果。对人类而言,几乎不需要专家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制造愉悦,我们最清楚该如何追求愉悦。而满意却不那么容易得到,用塞氏的话说,“满意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吸毒或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产生”,满意只来自我们的优势和美德,正所谓“愉悦易得,满意难求”。

可能正是因为容易得到的缘故,所以愉悦带来的幸福总是短暂的。在现代社会,发达的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舒适和便捷,但我们却觉得幸福愈来愈少,时常发出“浮生长恨欢娱少”的感叹,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抑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莫非是现代人过度依赖了暂时的快乐?对此我深以为然。

满意不容易得到,但满意会带来持久的幸福。在构建我们的优势和美德过程中,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时还要面对挑战,还可能面临失败和挫折。不过,意味深长的是,这些都是获得持久幸福的必要付出。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优势也是幸福的主要成分。增进学生的幸福

许多中学的培养目标中,赫然写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字样,既然是全面发展,增进学生的幸福当是题中应有之意,学校也就有培养之责。可是,当越来越多的成人感到不幸福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好不到那里去,连小学生唱的儿歌中都有了“我去炸学校”这样夸张的歌词。曾经有一个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感到不幸福,难怪塞利格曼宣称,教育并不能增进学生的幸福,这对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如果说之前,大家对幸福的认识比较肤浅,教育对此是有心无力,那么现在可以说具备了担当的基本条件。近20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创造了许多能够提升幸福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已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为学校教育肃清了许多障碍。塞利格曼的学生本·沙哈尔,被称之为哈佛大学的“幸福导师”,他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程成为学生最热门的选修课程,场场都是座无虚席,上完他的课的学生总是满面春风地走出课堂,彻底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在中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学生规划幸福指导课程,提高学生感受和获取幸福的能力。特别

是在发展学生的优势和美德方面,学校应当有所作为。蓦然回首,幸福原在歌谣中

在我仔细研读《真实的幸福》过程中,总有一种熟悉旋律萦绕心头,歌词似隐若现。塞利格曼说持久的幸福来自优势和美德,而不是暂时的愉悦,读到此处,我一阵激动,似乎感受到了那首歌词的跳动,呼之欲出却又半遮琵琶。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词意早已模糊,但强烈的直觉告诉我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默契。于是,我寻到了完整的歌词: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是你闪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是你闪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工作”、“劳动”和“智慧”,这不正是塞利格曼所说的优势和美德吗?这首当初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中国歌曲原来包含着幸福的真谛,只是我们自己不知珍惜和挖掘,随手将它丢弃在记忆里。当我们不再感到幸福的时候,只好去拾西方人的牙慧。我想,如果塞利格曼教授知道了这首歌曲,不知道他老人家该作何感想了。有一个故事也和幸福有关:有一个富翁,非常有钱,凡是可以用钱买得到的东西,他都买来拥有享受,然而,他却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幸福。他很困惑。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家中所有贵重物品、首饰、黄金、珠宝通通装入一个大袋子中,开始去旅行。他决定只要谁可以告诉他幸福的方法,他就把整个袋子送给他。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直到一个小村庄,有位村民告诉他,你应该去见这位大师,如果他也没办法,就算你跑到天涯海角,也没有人可以帮你了!

终于见到了正在打坐的大师,富翁非常激动的说:我只有一个目的,我一生的财产都在这袋子里。只要你能告诉我幸福的方法,袋子就是你的了。这时天色已黑,夜已降临,大师顿时抓了富翁手上的袋子,就往外跑了。富翁一急,又哭又叫的追着跑,毕竟是外地人,不一会,就跟丢了。只见富翁一边哭道,我被骗了,呜,我一生的心血。最后大师跑了回来,将袋子还给了他。富翁见到失而复得的袋子,立刻将其抱在怀里,直说:太好了!只见大师再度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你现在觉得如何?幸福吗?

幸福,我觉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

大师笑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所以不觉得幸福。你欠缺的是一个失去的机会,这样你马上就会知道,你所拥有的有多重要,其实你现在怀里所抱的袋子与之前的是同一个,现在你还愿意把它送我吗?

第五篇:读《你心归我》有感——错在哪里?

读《你心归我》有感——错在哪里?

保罗·席

简介

作者简介

史珍玲著(By Jean M.Swanson)

一九六二年,史珍玲姊妹和史文森牧师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来到台湾信义会服事,前十五年中,史师母一直全心地抚养教导她的五个孩子。在那段期间,五个孩子虽然常常在生病,但神却不断地借此机会来教导她,让她明白神的道路。

她现在一直帮助各教会发展祷告研习会。并且花许多时间在台湾各地教导有关灵命更新的课程。本书即是她在教导这许多课程以及在祷告会和协谈经历上的累积。

史师母的五个孩子都极渴慕地寻求神,且让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居首位。她的先生史文森牧师曾任教于种花福音神学院。

书摘(摘自《你心归我》史珍玲著,以琳书房,P12-13)

以后每周一次我们在学生中心碰面聚会,与会人数的加增超过我们所预期的,每位妇女都带着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来参加祷告会。当我们坐在那儿听她们大声为问题祷告时,心里愈来愈消沉,仅为“自己”的难处祷告,似乎只有使问题更趋严重,并且这一类的祷告容易使人无心也无暇去关怀新来的人。

就在聚会进行中,学生中心附设的宿舍有一位女学生在旁边看我们。有一天聚会结束正欲离去时,她突然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很抱歉打扰你,但我是否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我观察到你们每周一次聚集在这儿祷告,你们大声呼求、涕泗纵横,看来相当感人。但每周都这样,你觉得那时一种享受吗?”她脸上充满着困惑。

那一天,神借着这位尚未信主的青年学生让我省察自己以及我们的祷告方式。我再次进入内室向主祷告:“主啊,错在哪里?我们的祷告会只是在收集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开始经历改变,看见问题迎刃而解?每个礼拜她们所谈的只是她们的争战,我再也忍受不住了!整个聚会好消沉,我真想退出!”

思考

作者在本书中讲到的这种祷告的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包括我们自己,也都是常常处于这种苦苦的、仅仅只为自己的难处祷告的祷告生活。弟兄姐妹聚在一起,分享的通通都是自己的难处、倾倒的都是自己的苦水。祷告的时候痛哭流涕,向上帝诉说自己的苦楚和心酸,诉说自己的难处和患难,哀求上帝救自己脱离一切的软弱、疾病、苦难等。

笔者并无否定个人感受和自己身处逆境中难过的情绪的意思。而是诚如书中那个尚未信主的青年学生发问的:“你享受这样的信仰生活吗?”;其次是,每次这样的苦苦哀求,是否真的帮助你走出心灵的软弱和负面情绪的捆绑?再者就是,这样的苦苦哀求,于别人有正面的、积极的见证吗?

笔者在读书的时候自我反省,我自问并不享受这种“痛苦”又“痛哭”的祷告生活,信耶稣本是喜乐的事情,因为世人都犯了罪,按着律法人人都有一死,但是耶稣却道成肉身,为我们钉十字架,担当我们的罪,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因着相信耶稣,得到赦罪之恩。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喜乐和满足的呢?既然信耶稣应当是喜乐的,那么每天或者是常常痛苦的在神面前痛哭地祈求,就不见得就是神期待我们有的状态。因此,要么是上帝出了问题,要么就是我们出了问题。显然,出问题的一定是我们。

再者,每天诉苦的在神面前祈求,除了发泄下自己的情绪外,并没有真正的帮助我们走出心灵的软弱,也没有从根本上出去我们内心负面情绪的捆绑。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是用一种类似于“医学专用剂”的东西,把那些阴暗和负面的东西隐藏起来,并没有彻底消失,等到下一次再遇到逆境的时候,它会“连本带利”的爆发。

曾经真的有人问我:“都说基督徒是喜乐的,为什么每次见你们祷告都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竟无言以对。我相信每一个基督徒在遭遇难处的时候,都有类似的心情。“凡事都有神的美意”这句话对身处逆境中的基督徒来说,是非常清楚明白,却又根本不清不楚的大道理。逆境中所遭遇的苦难会让人根本就不会觉得这样的“美意”美在哪里。如果信耶稣应该是喜乐的,那么请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们祷告却几乎没喜乐过?生活为各种事情缠累。为健康担忧,为经济担忧,为前程担忧……,我们是被神早就赐给我们的喜乐充满己心,还是被无尽的担心占据。这种永无休止的苦求,在众人眼中没有生命美好的见证,反而把更多的未信者,推离耶稣基督的救恩。

因此,我们的祷告和信仰生活不能仅仅为了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而存在。如果我们的生命中被这些苦毒、苦难、挫折、担忧所充满,那岂不是一大悲哀?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条出路,让我们的属灵生命健康起来。

出路

史师母在本书中提供了一条出路,一条不分种族、肤色、时间、地域限制的出路,就是圣经本身给的出路:赞美。大家不妨翻开诗篇看看,每一个哀歌在痛苦的哀求最后,总是以赞美结束。是什么改变了?是心态、是眼光、是焦点。

不再盯着不好的环境不放手,眼目定睛在耶稣的身上。当赞美在生命中时常产生的时候,你会发觉,你的生命和生活处处都在改变。反而你刻意的想要改变你不想要的生活状态、刻意的想要脱离苦难,你越发的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笔者曾有多次因赞美走出逆境的经验。记得那一次,我失业了,经济压力很大,我跪在神的面前哭了好长时间,心中有感动唱诗,我就翻开歌本,唱《圣哉三一》。我唱一遍,两遍,越唱越有力量,越唱心中越不觉得沮丧和难过。我那个时候第一次发现,原来,赞美神的属性,颂赞神的作为是那样的奇妙。虽然我的环境没有改变,但是我的心不被负面的情绪所捆绑,我的眼目不再定睛在没有工作就没有钱的事上。我开心极了,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后,我每当遭遇不好的环境,我就在祷告中,赞美神。

可能你会有疑问,那问题不还是没有解决?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神教导我们的焦点就不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诗篇中的作者也都是在说着埋怨上帝的话、不理解上帝作为,说着说着,想起神曾经在他身上的恩典,就开始诉说神的恩典和作为,然后就因为曾经神的恩典和作为而赞美神,然后赞美着赞美着,他就心灵复兴了,跟神的关系也亲近了,也有力量了、不埋怨神了。转移我们的焦点,或许这就是我们无法明白的奥秘。神就是借着这样奇妙的方式,引导我们转移我们的目光不定睛在世上、不定睛在自己的需要上、不定睛在自己遭遇的苦难上,而是单单仰望耶稣基督。

应用

1、每天的祷告,不再仅为自己的软弱和需要祷告,制定计划,特别赞美神,单纯的赞美神,可以找出纸和笔,写出你要赞美神的方面。

2、学习与人分享神的恩典,分享神曾经在你生命中的带领

3、尽量少说负面的话,不以消极的状态面对别人

4、常常为别人代求,关心别人的需要

5、准备一个新的笔记本,把每一天你认为神的恩典都记录下来,当你觉得自己软弱无力时,翻开看看

6、唱诗歌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赞美神的圣诗。

7、不在公众场合聚会中,痛哭流涕的祷告,特别是慕道班聚会中。以防止因为我们人的原因,导致慕道友对信仰的误解。

下载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师的新福在哪里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喜福会》后有感

    读《喜福会》后有感 谭安美的《喜福会》以主人公一个个讲述的故事贯穿整本书。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在四个女主人公的麻将俱乐部中被娓娓道来,更加是她们(苏源,林多,安美和英英)传承......

    读《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有感

    读《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各位,老师同学们,我在读了郎咸平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无奈》等一系列著作,内心不禁为他敢于说真......

    “幸福在哪里”培训有感

    “幸福在哪里”培训有感 山下湖镇 刘瀚龙 通过这次幸福感培训认识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

    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

    读《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书有感上

    读《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书有感以往,我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出“彩”来——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企图以花架子......

    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我和我的父亲读过丹的孔子经验,通过我自己的理解和父亲的解释,我理解孔子的经验内容和“孔子真理论”。孔子经验的论语主要是,是孔子的孔子话语的论语。内容是:天地路,心路,生活......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新型城镇化是发展新红利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辜胜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城镇化有六个特点,要实现六个转型,其中最重要的......

    新党章内容新在哪里

    新党章内容新在哪里?现行党章是在全面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总体上能适应指导党的建设的需要。这次党章修改工作,突出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