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3.5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3.5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匈奴族生活的范围主要在()
A.东北平原
B.蒙古草原
C.新疆一带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的首领是()A.蒙恬
B.主父偃
C.冒顿单于
于
3.关于匈奴族的生产和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匈奴族过着游牧生活,畜牧业兴旺发达 B.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铁器
C.许多金属制品用动物图案做装饰与其发达的畜牧业有关 D.匈奴人已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进入农耕社会 4.西汉反击匈奴战役中的名将是()①窦固 ②卫青 ③窦宪 ④霍去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5.下面是昭君出塞图,请你判断此事件发生于()
A.公元前1世纪中期
B.公元1世纪中期 C.公元前2世纪中期
D.公元2世纪中期
6.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是在()
A.秦朝
B.西汉初年
C.西汉末年
7.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的主要原因是()A.他们过着游牧生活
B.冒顿励精图治,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格的军队 C.他们已开始过着农耕生活 D.冶铸业发达
8.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反击的原因是()A.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B.“和亲”政策无法执行下去
C.匈奴连年骚扰边疆,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D.匈奴分裂成为两部分
9.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取得胜利的原因中,不包括()A.反击战顺应了人民的心愿,人民积极支持战争 B.西汉初期的“和亲”政策麻痹了匈奴
D.西藏地区 D.呼韩邪单
D.②④
D.东汉时期
C.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英勇善战
10.下图是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书“单于天降”汉字,这种现象说明()A.匈奴人已全面汉化 B.匈奴人信奉上帝 C.匈奴人用汉字作装饰
D.汉匈友好相处,文化交流频繁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
材料2 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3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说明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区别?
(2)材料3的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三、问答题 12.简要分析匈奴经济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你是如何看待匈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的?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A 6.D 7.B 8.C 9.B 10.D
二、11.(1)这两个时期的和亲有着本质的区别。汉初的“和亲”,是在国力贫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被迫的,昭君出塞不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主动的、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友好交流、融合、长久的和平。(2)指昭君出塞后,汉匈双方交好,不再发生战争。作用:昭君出塞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汉匈双方友好相处,互相交流,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12.匈奴经济发展的表现: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后,匈奴进入鼎盛时期,畜牧业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开始垦荒种田。
匈奴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匈奴族人用勤劳的双手,开发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精选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 B.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 C.和亲是汉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 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认识能力。此题的解答,首先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同汉朝订立了友好盟约。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提出和亲请求,宫女王昭君也是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可见这次和亲汉朝不是被迫的,当然也就不存在屈辱而言,A、B两项说法错误。汉初和亲是为了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而昭君和亲双方是自愿的,且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D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入侵
4.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A.汉武帝 B.汉高祖 C.冒顿单于 D.呼韩邪单于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7.汉武帝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8.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还不是中国境内的民族。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C.对秦汉北部郡县的侵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匈奴族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北方的发展。9.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0.西汉宫女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的原因是()A.不满西汉宫廷的黑暗而前往的。B.西汉皇帝为图边界安宁而强迫她的。C.匈奴军队在同西汉战争中抢去的。D.为了促进汉匈两族友好相处而自愿的。
11.下列几个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A.大秦遣使来汉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2.阅读材料
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胡”是指谁?当时他们的首领是谁?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以后的情况?
③结合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④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14.你能比较汉初和亲与昭君出塞和亲的异同点吗?
15.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16.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D 7.D 8.A 9.B 10.D 11.C 12.①霍去病。②为国忘私的高贵品质。③匈奴从此再不能与西汉抗衡。13.①匈奴.呼韩耶单于。②昭君出塞。
③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14.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具有屈辱性,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和亲是主动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5.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16.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
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
战》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能力方面:通过前安排学生搜集本人物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堂上讲述搜集的内容,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
思想方面:
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模拟,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观念。
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三、教学思想:
由于学生前搜集资料而对本的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堂上教师应设计适当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好这一。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回忆在前面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抵御匈奴。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西汉初年,匈奴向中原发动进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平城白登山,侥幸逃脱。
冒顿单于是一个勇武善战,富于谋略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和亲政策:
问题:
白登之围说明了什么?西汉国力不足,相对匈奴处于劣势。
西汉对匈奴的骚扰打又打不过,该怎么办?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效果如何?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首先,请同学交流自己下搜集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
问题:
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到汉武帝时,有条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开始西迁。第3问可引导学生回忆第12中提到的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汉和匈奴的和战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总结提问:
学完匈奴和秦汉关系的这一,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第四篇: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
点拨导入】
1、提问: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他们是怎样崛起?与汉朝的关系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新知探讨: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合作掌握】 第一目——草原帝国的兴起:
1、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2、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三、温故知新: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
点拨导入】
1、提问: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他们是怎样崛起?与汉朝的关系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后习题
1、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2、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以史实加以说明。影响: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畜
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 来;在汉族影响下学会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第二目——草原帝国与西汉王朝的和战(教师巧设问题,引导探究)问题: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
思考题:1.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2.汉武帝时为什么能大规模反击匈奴?
使匈奴再也无力对抗西汉的是什么战役?说说战役发生的时间、指挥者、作用。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时代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弱渐强,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参与决策的大臣之一,面对主战派及主和派,你会建议君主采取哪方建议?为什么?
1、提问:长城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他们是怎样崛起?与汉朝的关系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五篇:3.5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2.通过观看演出、录像、听故事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及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
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
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
1.匈奴族生活在 草原,匈奴的最高首领称_________.2.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__ ____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3.秦始皇派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修筑
抵御匈奴的进攻。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4.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_______和_______地区。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 ___、__
___分别出击匈奴。
6.经过_________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7.公元前
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
向汉称臣。
8.______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
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意义:①
;②为汉匈的 和
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
1、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及原因?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政策:“和亲政策”。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没有骑兵部队,汉初统治者为取得暂时的安定被迫“和亲”]
2、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及原因?
(汉武帝时政策:抗击匈奴。原因: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3、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汉初政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政策:抗击匈奴。根本原因在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决定战和。)
4、汉元帝时对匈奴政策及原因?
(汉元帝时政策:接受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请求,昭君出塞。原因:为加强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条件。)
5、汉初的和亲与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什么不同?
(汉初的和亲是在匈奴强大下,西汉限于国力,被迫和亲。昭君出塞和亲是匈奴主动的求亲,是汉匈关系有好的体现。)
课堂小结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长城。抵御匈奴)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单于。冒顿、呼韩邪)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昭君出塞。以和亲政策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
(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课后习题 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A蒙古族
B匈奴族
C突厥族 D东夷 2.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119年 C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1世纪中期 4.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5.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
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6.“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昭君出塞
7.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B向汉朝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 C是汉朝迫于匈奴压力的一项和亲
D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8.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 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 填空题
1.匈奴民族在 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之际,其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强盛,开始对匈奴大规模反击,夺取了
地区和
地区。
年,汉武帝又派卫青、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在 大败匈奴,使其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
3.时,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称颂的昭君出塞。这件事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
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