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众传媒论文:大众传媒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
大众传媒论文:大众传媒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
【中文摘要】大众传媒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下,它已经广泛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传媒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的观念,继而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维护一系列大众所需的社会公共利益,进而对政府决策的制定产生影响。我国政府决策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项政府政策的出台,必定会引起人们的很大关注,假若人们合理的要求没有得到考虑,政府决策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所以提供一个让各种意见充分表达的平台成为必需。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一方面把政府的决策传达给民众,增加民众对我国政府决策的了解,让民众积极的参与政治,并对政府的决策过程加以监督;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为民众提供一个利益表达的平台,把民众的利益需求传给政府决策者,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课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运用了系统分析法、社会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大众传媒与政府决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四项让大众传媒与我国政府决策良性互动的建议。
【英文摘要】The mass media as the product of the social, it has been widely worked into every aspect of the society, an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ife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lobal situation, its influence is growing stronger day by day.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the mass media as aspecial of environment, providing a impotent of the public value,and maintain a series of social interests, and then influence the government’s policy.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of interests been influented to the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so the People will be intereted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if the reasonable demands of the people not be considered, the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will lose their support.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On the one hand,the mass media as a disseminator of information can take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the people,increased public support for our government policy, Let people participated in political and supervise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On the other hand, the mass media provide a public platform for people,and take the public demand to the government policy makers, guarantee the government policy’s democratization and scientific.The impact of mass media on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s a relatively new research topic.Lots of paper are consulted and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such
as system analysis approach, social inquiry methods and so on,are applied.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four proposals that make the interaction ofmass media and our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re proposed.【关键词】大众传媒 政府决策 媒介寻租
【英文关键词】mass media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media rent-seeking 【目录】大众传媒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3-47-1178-999-10Abstract
4目录5-7
摘要
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的来源1.1 课题来源和意义7-81.1.2 课题的意义7-81.2.1 国内研究情况8-91.3 研究思路和方法9-1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情况1.3.1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大众1.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10-11传媒的含义、种类、功能及其现状11-1511121213-1515-192.2 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11-132.2.2 引导舆论122.2.4 提供娱乐12-1
32.1 大众传媒的种类2.2.1 传播信息
2.2.3 教育大众2.3 大众传媒的现状第三章 政府决策的含义、特征及其现状3.1 政府决策的含义1
53.2 政府决策的特征
15-163.2.1 政府决策的权威性15-16
3.2.3 决策方式的民主性16
3.3 我国政府决策的现状
3.2.2 决策内
3.2.4 决容的公共性16策方式的科学性1616-191718-1919-213.3.1 决策信息不完整173.3.3 程序不规范17-18
3.3.2 制度不完善3.3.4 权责不明确第四章 大众传媒与政府决策的辩证关系4.1 政府决策背景下的大众传媒19-20
4.2 大众传媒时代的政府决策20-21策21-3121-26
第五章 大众传媒与我国政府决5.1 大众传媒对我国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5.1.1 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上为政府机构决策提供了
5.1.2 大众传媒形成的公共舆论使政府的决5.1.3 大众传媒监督政府决策过程,帮助政
5.2 大众传媒在对政府提供决策中5.2.1 增强社会沟通器的功能,防止过大量素材21-23策更加民主23-25府维护社会的稳定25-26仍然有很大空间26-31度市场化27-2929-
315.2.2 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应到位第六章 我国政府决策如何充分反映大众传媒和适应民
6.1 大众传媒要加强自身机制的建设众需求31-3931-3331-326.1.1 建立、健全大众传媒的危机预警机制6.1.2 加强大众传媒的行业自律32-33
6.2 政府应主动与大众传媒合作,向大众传媒提供足够的信息33-356.2.1 政府及时公开突发性事件的各种信息,建立信息
6.2.2 我国政府可以主动与媒体合作公开制度34
34-35法规35-3836-3737-3839-406.3 建立健全有关新闻出版和政府决策等方面的法律
6.3.1 要加快关于大众传媒行业的立法建设6.3.2 法律能保障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6.4 发挥好各方面的监督功能38-39参考文献40-41
致谢41-42
结语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2
第二篇: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中国的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了。
很显然,快速发展的大众传媒已经对未成年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最大的影响还是电视,电脑和手机。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它的危害要大于他的作用。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我们自己身边的例子就不胜枚举,玩游戏成瘾,网恋,交损友,被骗钱财,有的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具体一些列子我就不举了,想必大家对听到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光靠哪一个方面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自己,家长,学校,老师,社会一起的努力,一起给予正确的关注和引导。
第三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论述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今天,由于大众媒介到处都有,人们除了工作和睡觉歪,用于大众媒介的时间超过其他任何活动。”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的论述言简意赅的揭示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影视,录像,网络,书籍,报刊等大众媒体广泛普及,并以其色彩丰富、鲜活生动等特点,迅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少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能力发展变化进步的表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传播媒体。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大众传媒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大众传媒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大众传媒构成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的生活环境。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体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彻底改变。除了家庭、学校教育和同龄群体以外,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第四个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获取与传递信息。从古到今,大众传媒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需要获取和接收大量的信息。而青少年通常都会选择最新和最快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等。据统计,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由于青少年对于新媒体需求的增加,新媒体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经是传统媒体数量的二到三倍。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人生中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需要大量而且新鲜的信息和资讯。大众传媒的存在和发展满足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和开阔眼界及思路的需求。不可否认,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里,空间上的距离被无限缩小。遥远地方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传到青少年们的眼前。这无疑加快了全球信息资源同步化的进程,使得青少年并不是被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圈子之内,而且跟上了整个世界的脚步。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无比重要而非书本可以取代的作用。其次,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环境。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而许多现代的新型传媒的存在大大满足了青少年们的交流需求,并且丰富了交流的方式。特别是有些青少年最初与人交流时不善于面对面交流,比较内向或者沟通能力不强,这时,如果通过手机或者网络的方式进行交流就更为方便,有效。虽然存在着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又能彼此传达信息,解决了那些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们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那些新型的传媒方式也扩大了他们交友的范围,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和身边的人,不在身边的人,在距离上很遥远的人,甚至是其他国度的人进行交流,这些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新鲜而且宝贵的。交流对象的丰富能使青少年更快速地认识社会和这个世界,拓宽眼界。这些都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由于大众媒体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中国,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明显加快。而在这个逐步加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众传媒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将人的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一类是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后一类。在现如今确确实实出现了一些不适合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接收的传媒内容,比如色情内容,暴力内容,甚至是反传统反道德的不健康内容。对于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受到这些方面内容的熏染之后很有可能会在对世界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对价值观的概念和正确性上产生扭曲甚至颠覆。这些大众传媒所显露出来的弊端是对青少年的发展极其不利的。面对这些不良的信息内容,青少年缺乏一定的正确的拜别观念和能力,容易误入歧途,导致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些都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大众传媒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维持这一时代的重要而且必要的工具。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再加上自身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控能力,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环境的影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大众传媒应该坚定地发扬其自身的优点,努力改进缺点,更加完善体制,更新发展传媒方式,坚持传递正确,健康,效率的信息的理念,能够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更加有效地使用。
第四篇: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摘要】:美国自从独立以来,发动了不少内外战争,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战前、战争过程中到战争结束,始终都有大众传媒的参与,而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也在影响着战争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大众传媒
美国战争
作用
【作者简介】:唐辉,中国传媒大学
政治与法律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序言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是指以印刷媒体、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化的传播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传播业务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相继经历了印刷媒体时代、视听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时代。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只是后者与前者相比在当时更先进。
了解美国,就必须从了解美国战争开始。美国从诞生以来一直与战争结下不解之缘。有人说“近代欧洲是在战争的铁砧敲打出来的。”而美国呢,则不断用战争来壮大自己,锻炼自己。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一战、二战,再到越战、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可以二战为界,之前的战争,美国是不断的壮大发展;之后的战争则是壮大和削弱参半。而在历次战争中,一直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与大众传媒的纠葛之中。或利用借助或被动卷入,从而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美国的战争,也影响着改变着美国甚至世界的面貌。下面按历史顺序来看一下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独立战争中印刷媒体的作用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在1776-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报刊在战争的酝酿、准备和进程中发挥了巨大 1 的作用。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期间由托玛斯·潘恩(1737—1809年)所写的小册子《常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776年1月,他发表了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仅二百五十万的殖民地里,可能总共售出了五十万册。在这本小册子中,潘恩强烈抨击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批判了那种依赖英国的殖民地思想,陈述了英国统治对殖民地人民所带来的种种害处。他指出,现在已经不是辩论的时期了,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最后的争端。他满怀激情地向人们呼吁,“站起来吧,接受自由!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人们都被潘恩的思想和热情所感动,几乎所有的殖民地居民都读过这本书。《常识》在唤起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促使殖民地人民将独立作为自己战斗的唯一目标的宣传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另外,塞谬尔·亚当斯等几位卓越的革命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充分利用报刊进行宣传和鼓动,鼓舞了战争中民众的精神力量,对革命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北战争中的印刷媒体的作用
这里只介绍一部文学印刷品对美国内战的影响。1851年,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陀夫人)在丈夫体弱多病、家境极其贫寒的情况下写成其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一部反奴隶制小说。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小说首先以连载的形式在《民族时代》报纸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仅第一年就在国内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后来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陀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汤姆叔叔、乔治夫妇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背景下,不失为引发、2 推动废奴运动的惊世之作。当然我们不能说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引起了南北战争,而是这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使得奴隶制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也让赞成和反对这一制度的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局,进而导致南北战争爆发。甚至对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获得胜利,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美西战争中的印刷媒体的作用
在美西战争中大众传媒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美国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美国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还无力同英法等国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国西班牙是个好目标。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这几个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这时,西属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也给美国创造了有利环境。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菲律宾起义军已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包围了马尼拉。古巴起义军则牵制了西班牙的20万大军。在美西战争爆发过程中,美国报纸竭尽煽风点火之能事,无所不用其极。
1898年2月份,发生了两件诱发战争的事件。第1件,是西驻美公使攻击麦金莱的信件被公开。第2件,美国l艘军舰在哈瓦那爆炸。《纽约日报》2月9日刊登了一份西驻美公使德洛梅去年12月写给马德里《先驱报》一位编辑的私人信件。信中谈及麦金莱的国情咨文时,说麦金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一个自命不凡的政客。这封信评论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一个政治骗子,既要把自己的后门打开,又要和党中好战分子保持良好关系”等等。这些观点纯属公使的个人感受,不料,这封信被《纽约日报》公之于众后,在美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纷纷谴责这是西班牙官员对美国国家元首的侮辱。在压力下,西班牙政府担心事态闹大,西政府一面正式向美赔礼道歉,一面让德莫洛引咎辞职。但美国人不依不饶,抓住此事大造舆论。
在古巴起义军日益壮大的形势下,1897年底,美国驻哈瓦那总领事菲茨休·李要求 3 政府派军舰到古巴“保护”美国侨民。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面的美国军舰“缅因”号突然爆炸沉没,舰上的354名官兵中有266人丧生。爆炸事件发生后,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一口咬定这是西班牙人的阴谋。一时间,“记住‘缅因’号事件”和“西班牙人见鬼去吧”成为美国人口中最流行的话语。加上《纽约世界报》等报的记者在报道古巴局势时对西班牙的邪恶和残暴加以渲染,很多不明真相的美国人产生了“正义干涉”的冲动情绪。《纽约太阳报》在第2天发表的报导,更是让美国人冲动。美国笼罩在一片痛苦与惊恐之中,华盛顿停止了公务,全国举行了空前规模的哀悼活动。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爆炸原因。尽管报纸提到,许多士兵是被西班牙军舰派出的小艇救起来的。人们还是怀疑此事为西班牙蓄谋制造。调查结果对于已经群情激愤的国内气氛犹如火上浇油。“让西班牙见鬼去吧”、“记住缅因号”、“讨还血债”的复仇怒吼在美国各地此起彼伏。还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已有人开始煽风点火。佛蒙特州参议员普洛克特在参议院发表演说,以不久前访问古巴的所见所闻,揭露西班牙在岛上实行集中营的罪行。据当时的《华尔街日报》说,这次演说使“华尔街许多人转变了思想”,倒向主战派。《纽约日报》的老板郝斯特在此期间曾电告驻古巴记者:“你供给速写图画,我将供给战争。”此后不久,美西战争爆发。
二战中的美国媒体的作用
广播是继报纸之后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介,与报纸相比,它具有时效性强、收听方便、万水千山瞬间即至、能够克服语言障碍跨越国界传播、感染力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传播优势,正是这一传播优势使广播成为战争时期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和进行心理战的主要武器。大众传媒无疑是战时舆论战的先锋。如果说网络和电视改变了现代战争,报纸推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广播则决定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方。
二战中,美国的广播主要起这几个方面作用:
1、传递信息,改变本国受众思想。广播是当时人们主要的消息来源。许多重大事件,人们都是最先从广播中得到的。1941 4 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美国的相互广播公司最先报道这一新闻,许多美国人是从相互广播公司的广播中得到这一消息的。美国国内的中立主义思想很快烟消云散了,全国都在积极备战。
2、鼓舞己方士气,对外广播获得国际社会和盟友的支持。二战时期最著名的战前动员莫过于罗斯福通过广播所进行的四次被称为“炉边谈话”的演讲。被罗斯福当作政治武器的“炉边谈话”,因为定位准确,采用适合于说与听双方身份的广播语言方式而独具魅力。它对美国走进二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混淆敌方视听,离间敌人的关系,瓦解敌军斗志。美国的一个“诺顿海军中校”电台节目向德国海军进行了309次广播,成为“美国在整个大西洋战争期间,在进行具有战略水平的战时宣传上卓有成效的一员。„„被缴获的德国海军文件承认:‘诺顿广播对于德国海军人员的士气具有摧毁性的影响。’”还充分利用广播对敌军进行怀柔软化,使他们军心大乱,无心恋战。二战期间,盟军充分利用广播,在战场广泛播放一首德国歌曲《莉莉·玛莲》,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流动的旋律所讲述的缠绵故事,使德军产生了思乡情绪,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对战争产生了厌恶。
美国的参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媒体英雄,那就是美国之音(VOA)。美国之音在二战中,不断地给敌方制造混乱,瓦解对方的士气和斗志,离间敌人和其盟友的关系,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时间。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一语道破了舆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越战中美国媒体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1961--1974),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是被美国人称为“越战泥潭”而留在记忆中的。而此时大众媒体发展到视听时代,电视新闻成为主流快捷的传播形式。视听媒体对越战的介入极大的改变着越战的进程和结局,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美国的新闻媒体使美国得以从越战的泥潭中脱身。所以,有人也称这次战争为“第一次电视战争”。
二战后,根据《日内瓦协议》,法国从越南撤军。而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 5 出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直接加强对越南的干涉,并不断升级。由“特种战争”演变为“局部战争”的全面参战。从1961年到1968年间,包括电视在内的美国媒体大多都热情地站在美国政府一边,行驶着自己“爱国主义”神圣职责。
而1968年对于驻越美军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除了具有转折意义的“春节攻势”之外,还有转变美国国内对越战态度风向的媒体对“美莱村事件”的集中报道。新闻媒体对美军屠杀越南平民的“美莱村事件”的报道,彻底打碎了美国民众支持越南战争的道义理由,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这两件事都极大的改变着美国的内外政策。“春节攻势”让美国民众深切地感受到赢得越战希望的渺茫,而“美莱村事件”则从内心上刺激了民众的反战决心。美莱村事件发生在1968年3月16日,美军的一个连队在威廉·卡利中尉的率领下,进入越南广义省的美莱村,开始几个小时的大屠杀。全村109名村民无一幸免。战地记者西摩·赫什率先捕捉到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惨绝人寰”的消息。很快,一份小报《圣路易斯报》以巨大的标题“在美莱村:我们发疯了”刊登了他的文章。第二天,《华盛顿邮报》、《旧金山时报》等36家美国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
由于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被战地记者的电视摄像机把捕捉到的血淋淋的战争画面直接传播给美国民众,电视带进千家万户的血腥屠杀、悲痛的哀嚎、惊愕的表情都真实地展现在荧幕上,美国的大众舆论出现了裂痕,国内开始掀起反战浪潮。CBS和NBC都进行了电视特别报道,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周刊》也进行报道,并配以血腥的图片。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CBS播报的克朗凯特关于越南的特别报道。作为CBS的节目主持人,成为当时美国最获民众信赖的“新闻先生”。以至于总统约翰逊说,克朗·凯特的报道可能会改变那些“一直以来支持战争的公众”的立场。还说:“这是一个转折点。„„假如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大众。”随后,约翰逊总统在电视上宣布退出总统连任竞选,大大限制对越南北方的轰炸,缩减向越南增派援兵的规模。后来,他写道,这样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公众意志一直在遭受着来自越南战场的军事失败的打击,而同时,报纸和电视采取何种方式来把越南发生的一切报道给美国人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有人在评论克朗凯特的作用时指出:“克朗凯特的报道确实改变了原来的平衡。在美国历史上,由一个新闻主持人宣布一场战争应该结束,这还是第 6 一次。”
1973年,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的失败。可以这样说,对于美国政府和军方而言,这几乎是一场被美国媒体定义为失败的战争。美国民众通过电视新闻,在起居室里近距离地接触越南战争现场的画面,使之产生了厌战情绪,掀起了反战高潮,最终促使美国撤出越战泥潭。越南战争结束后,有观察家声称这是一场发生在起居室的战争,是一场电视化了的战争。也使美国及时调整了外交政策,扭转了自己在国际角力场上的颓势。
冷战后美国媒体对战争的影响
索马里战争中的媒体作用
1991年巴里政权垮台后,索马里的形势日趋混乱。电视画面上那些可怕的关于索马里的镜头让人明白,索马里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外界干预了。在干预的这段时间里,艾迪德是索马里被全力追捕的人物:当美国部队在摩加迪沙真正开始追捕他的时候,联合国也公开要求逮捕他。1993年10月3日,形势紧张起来。三角洲部队没有通知联合国便袭击了位于摩加迪沙南部奥林匹克饭店附近的一座建筑,因为猜测艾迪德的重要军官在那里聚会。行动成功抓捕了所有参会人员,但对美国来说是个悲剧性的结局。在这天夜里,有18名美国士兵阵亡,索马里人死亡达1000人之多。10月4日下午,美国士兵的尸体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示众的电视画面毫不留情地传送到美国家庭的电视机上,被俘的杜兰特也上了电视。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抨击美国政府出兵索马里。这件事导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没有与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协调的情况下匆忙下令撤军,以应付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美国政府还与艾迪德方面进行了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1994年3月,美军全部撤离索马里。电视新闻再次提前结束了美国的索马里之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作用
2003年3月20日,英美联军突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高科技战争,而且引发了一场媒体大战。伊拉克战争也被称为是第一场电视直播的战争。从美英联军开始对巴格达打响战争的那一刻起,CNN、FOX、BBC、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就开始了对这场战争的电视直播。也是一场被各种媒体全方位报道的战争。除了电视,还有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都参加进来了。如果说越战中美国政府和军方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话,那么伊拉克战争则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美国政府不断试图利用和控制媒体,想法设法让媒体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无论是战前的舆论造势,还是战时控制新闻舆论,美国政府都做了精心安排,甚至在战争中多次摧毁伊拉克的广播电视设施,以图控制对方的声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前,美国政府就开始进行舆论造势了。很快伊拉克被定义为“邪恶轴心”,萨达姆是屠杀人民的“暴君”,伊拉克“拥有或正在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于是美国必须“先发制人”。战争爆发后,为了控制舆论,对外保持口径一致,由白宫、国家安全会议、国务院及国防部发言人共同拟定了一套完整的计划来进行新闻发布。
对于记者报道,美国军方在伊拉克时期实施了所谓的“嵌入式”报道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记者的言论,进而控制媒体。美军严格地执行了详尽苛刻的采访规则。
相对越战中的媒体而言,伊拉克战争中媒体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这与美军的严格控制有直接关系。也说明了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也得服务于政治。
结论
西方媒体历来标榜“客观、公正”等理念。而美国,新闻媒体被当做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力”,在反映民意、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美国媒体在历次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媒体在战争中既起了极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传媒与战争正方向方面
1.大众传媒宣传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不管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大众传媒的宣传对美国发动战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在美西战争、伊拉克战争之前,为了激发本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和仇敌情绪,大众传媒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2.在战争过程中,大众传媒是宣传战的主打工具。从对己方,对敌方两个方面对起巨大作用。对敌方的欺骗、隐瞒、恐吓、瓦解斗志等等;对己方的鼓舞、激励、促进团结等等。当然也包括对中立国的宣传,争取国际道义舆论的支持。
二、大众传媒与战争反方向方面 1.大众传媒可以阻止或延缓战争的爆发。
2.大众传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战争的升级、激化。
3.大众传媒可以加速战争的结束。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美国的越南战争的结束。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美西战争,再到二战、越南战争、索马里战争,都可以看出美国媒体对战争的独特巨大影响。而从伊拉克战争中有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强大控制力,也不言而喻地表达了一个信息:美国的大众媒体是美国政府的大众媒体。
参考书目:
1、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赵雪波主编:《传播视野中的国际关系》,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张桂珍主编:《国际关系中的传媒透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5、蔡国芬:主编 《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6、赵雪波:等编著 《看得见的手----国际事件中的传媒》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新闻爱好者》,2004年第2期。
8、阎学通、孙学峰著:《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蔡国芬主编:《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五篇: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在它给人们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手段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八个消极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社会、家庭、媒体三方面来共同解决大众传媒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关键词:大众传媒 学生社会化 影响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已影响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它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工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德行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王世永先生分析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后提出了颇具启发意义的积极的对策。他认为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有八个方面:“
一、恶性信息导致道德污染。最显性的,也是后果最严重的是传媒传播的越来越多的,色情、暴力信息,造成青少年淫乱、暴力等违反社会规范准则的社会偏离行为。
二、庸俗信息产生消极示范。电视是大众媒体中受众构成最复杂,对受众文化水平要求最低的一种。因此,其行为示范作用也最为明显。由于电视有大量复制和扩张低层次的通俗文化乃至庸俗文化的倾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视传播的先天优势,许多不良、消极行为会被传播者通过先进的声像技术进行视听包装,而显现出极具吸引力、诱惑力和说服力的精致面孔。
三、失真信息导致认识障碍。在信息传播的全过程中,传播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能完全保证信息传送的高保真度。
四、符号暴力导致文化偏见。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其电视解魅理论中,以犀利的分析有力地揭露了电视反民主的符号暴力特征,表现于电视行业的职业眼光和内部循环所导致的同质化。
五、信息麻醉弱化思维能力。不同媒体信息传播产生的效果不同。电视传播的信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六、信息泛滥降低信息获取效率。信息泛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信息超载。无效信息进入青少年的视听范围势必造成他们精神疲惫、反应迟缓、感觉退化、思维混乱、烦躁不安等心理、生理的不适应症状,使其主动获取、整理信息的积极性,大量垃圾信息、无效信息必将挤占青少年在学校、家庭教育教学中接受的学习知识的空间干扰正常的信息的接受的思维序列,使本来敏锐、活跃的信息吸收需求处于抑制状态,减弱了学习效果,降低了有效信息的获取率。
七、虚拟情景缓滞社会化过程。青少年的情感、意志、性格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对客观环境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
八、有碍生理健康。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观看电视会使青少年视力减退,引起眼睛疲劳、疼痛、头疼、肩痛及颈椎、脊椎劳损等症状,并且由于客观上将少了肢体协调性活动和户外运动,导致全身生理系统的非协调性极不充分发展。”
对此,他提出了消极媒体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政府的行政干预机制。政府行为是较大限度地消除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的根本保障。新闻媒体与其所传播的信息是关乎社会公正和公正利益的重要公共资源。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主体,政府更加有义务,也有能力对电视媒体的传播行为监管。
二、社会的系统教化机制。社会教化体系狭义的理解,包括各种各类教育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学校教育应该扮演媒介教育主阵地的角色。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全面推行媒介教育,是消除电视媒体消极影响的有效对策。在课堂教学和团体活动等全过程中渗透媒介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家庭教育是媒介教育中肩负“启蒙”重任的关键环节。青少年最初接触电视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在家庭中接触时间最长,因此,电视与青少年的互动关系在家庭中展开的最为充分。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电视媒体的认识态度和感情倾向乃至批判能力,均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收视需求,与之充分沟通,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收视好恶。如果说学校是寓教于娱乐,家庭则应化影响于无形。餐桌上的闲聊,卧室中的谈心,电视前的评论等等,无不是借助具体情境进行教育引导的好时机。甚至可以通过对电视媒体、节目的认识,实现培养孩子的良好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及智性分析等综合素养的目的。应该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知识分子,尤其从事人文社科的工作者,以及各社会工作人员和公益团体一起努力,形成教化合力,发挥综合效能,才可能使青少年生存的整体精神环境获得优化,使电视媒体虚拟环境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
三、媒介主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作为大众正义的代言人和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社会单元,大众传媒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自律水准和相对完善的行业制度自律机制。前提是后者的核心和前提,后者则是前者的体现与保障。
从道德自律层面讲,电视媒体较其他媒体具有更为有利的表达方式,更为明显的传播优势,从而也具有更大的说话权利,因此,较其他媒体从业人员,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更严谨的职业作风、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更全面的人文素养。信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表达不同民族文化的自由。对青少年进行保护的义务和青少年通过电视传媒与互动服务获取知识的权利等等诸如此类的通讯道德的普通准则,应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秉持的基本职业理念。电视从业人员要对传播行为与结果持有高度责任的自律精神,尽力杜绝劣质信息的污染,避免行业整体文明水平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