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相关读物1 孟子见梁惠王
相关读物1
孟子见梁惠王
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自主翻译文章。2.分析文章层次,梳理文章脉络。3.了解孟子的义利观,培养积极健康的义利观。
对应学生用书P12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父名激,母邹氏。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中“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决心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于是,约在公元前321-前320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六十岁左右的孟子,率领门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浩浩荡荡来到魏国。梁惠王见到孟子劈口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而孟子游说的目的是要推行仁政,仁政以“义”为思想基础,而梁惠王讲利,两种思想针锋相对。因此,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当头泼了一瓢冷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从《孟子》的记载看,孟子以尖锐的言辞抨击了魏国的政治,在梁惠王面前表现了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孟子对梁惠王的评论是:这是一位“糜烂其民“的”不仁者”《孟子(·尽心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孟子民本思想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至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2)孟子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3)孟子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着重阐述了孟子先“仁义”而后“利”的政治思想和策略。文中的孟子不是不讲“利”,他只是扩大了“利”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他的治国之道,有着长远的打算,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如果君主实行了这样的大利,将仁义用在治国、内政外交上,那么在互相征伐的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这个施行“仁义”的国家,所谓的“利”自然随之而来了。
孟子见梁惠王,王
曰:“叟!
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亦 将 有 以 利吾国乎?”有以:有„„的方法。以:连词,表 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目的。利:使动用法,使„„得利。孟子 对 曰:“王 何 必 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谈‘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王 曰‘何 以 利 吾国?’大夫曰‘何 以 利 吾 家?’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得利?’士、庶人曰‘何 以 利 吾 身?’上 下 交
征 利,士、庶人说‘怎样使我自身得利?’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而 国 危 矣。
万
乘
之 国,弑 其 君 者
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它的国君的 必
千
乘 之 家;千 乘
之 国,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弑 其 君 者 必
百乘 之
家。
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这些大夫万
取
千
焉,千 取
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百 焉,不为
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
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轻视义而先 利,不 夺
不
餍。
未 有 仁
重视利益,那么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 而 遗其亲者也;未有 义
而 后 其 君 者 也。
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交: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交相,互相。征:求取,追逐。
对应学生用书P13
一、识字注音
1.弑其君(shì)2.千乘之国(shèng)3.不餍(yàn)...
二、一词多义
①上下交征利
求取,追逐.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出行1.征②问征 .民间《促织》
征收③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①而国危矣
危险.楼高百尺《夜宿山寺》
高2.危②危 .坐《赤壁赋》
端正③正襟危.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弃.
《师说》
抛弃3.遗②小学而大遗 .陛下《出师表》
读wèi,给予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使„„得利.
《劝学》
锋利4.利②蚓无爪牙之利 .《赤壁之战》
顺利③初一交战,操军不利.①万取千焉
语气词,啊.《劝学》
兼词“于此”5.焉②风雨兴焉 .置土石《愚公移山》
代词,哪里③且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三、古今异义 1.千乘之国 .古义:指诸侯的封地。国 今义:指国家。
2.千乘之家 .古义:指大夫的封地。家 今义:一般指家庭,人家等。
四、词类活用
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讲仁义之道).3.不远千里而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4.苟为后义而先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五、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句式:判断句,“必”有判断意味。
译文: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2.何以利吾国?
句式:宾语前臵句,正常语序为“以何利吾国”。译文: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
六、名句积累
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3.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对应学生用书P13
[语句研读]
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解读] 梁惠王一见孟子,就急不可耐地问孟子此来能否“有以利吾国”,是十足的实用主义意识,也暴露了他企图行“霸道”,荼毒生灵以逞个人之志的思想。这正是孟子所反对的,所以引起孟子的反感。这也是孟子一番游说最终失败的原因。
2.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解读] 孟子对利欲熏心的梁惠王毫不客气,一句“王何必曰‘利’”封住了梁惠王的错误话题。“亦有‘仁义’而已矣”则将对话引到自己的轨道上来,牢牢掌握了话语权。这是孟子强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悍人格的体现。下面孟子用三个“何以利”指出梁惠王思想的危险之处:如此会危及你的国家的安全,何谈去征服其他国家呢?这样击中了梁惠王的软肋,使他暂时放弃自己的想法,将思路转到孟子的思路上来。这体现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问题探究]
1.孟子对“利”有怎样的认识?他是怎样引导梁惠王弃“利”言“义”的?
[明确] 在孟子看来,只顾追求“利”就会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培养,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子犯上作乱的问题都是因为“交征利”而引起的。于是,在这段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先否定了梁惠王的言“利”之辞,然后具体陈说“利”字当头的危害,再轻轻点出“仁义”的效用,最后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仁义”,而舍弃“利”。
2.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明确] 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合宜的准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对这样 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子的“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
3.孟子的文章雄辩滔滔,气势夺人,试从文章的章法、语言等方面谈谈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
[明确] 其一,讲究章法。针对梁惠王对“利”的关心,孟子首先用“仁义”当头拦住;中间先指出举国上下只知道追求“利”会使国家有危险,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把君主求“利”的危害说足说透。所以,接下来的两个排比句虽然只是用否定句式轻轻点出“仁义”的好处,但很具有说服人的效果,一泻千里之势至此结住,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最后用和开头类似的话结束,起到首尾呼应、强化主旨的效果。
其二,善于铺排。梁惠王只是问“有以利吾国”,孟子就由此向下逐级推衍,指出大夫、士人、庶人也只会关心什么对他们有利,排出三个大同而小异的并列短句;再概括性地点明一句“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之后,孟子大概觉得只这样说还不够清楚,也不足以震撼人心,就又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复句具体说明“上下交征利”的可怕后果,两个复句在意思上也有递进的关系。短短的一段文字,主要由整饬的排比句式构成,排比句之间在意思上又紧密相连,读起来不容间歇,斩截痛快。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第八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一、习作内容: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每位已经长大了,别在把我当小孩子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写完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意见改一改。
现在,清楚了吧,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
二、目标新了解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3.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训练重难点:根据不同对象和情境运用得当的语言,情感表达要真实自然
5.训练学生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准备新素材
1、上好口语交际课,为本次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2、收集关于“说说心里话”的优秀习作若干篇
3、搜集一些体现父母与孩子等表现亲情的短文及图片
四、设计新思考
本次习作教学,我们应该遵循什么理念呢?或者说在教学之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本设计力求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善于激励学生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凸现个性,以平时基础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性灵文章。
作文教学设计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
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学生默想自己成长过程的童年趣事。
4.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选谁说得最棒。
设计意图:亲切的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往事,打开记忆的闸门,说说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说话的成语。读一读下面的成语,你一定会觉得有趣。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悄悄耳语窃窃私语自言自语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口若悬河说话幽默说话诙谐
滔滔不绝有声有色绘声绘影有声有色有板有眼谈吐从容话语轩昂侃侃而谈
正言厉色义正辞严一字千钧情深意浓意味深长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津津乐道
语重心长蛮和气地挺郑重地兴致勃勃兴奋异常喜形于色笑嘻嘻地一字一句
一字一顿一语双关一语道破哑哑学语牙牙学语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结结巴巴
哼哼哈哈说说唠唠抽抽搭搭吟吟卿卿嗑嗑巴巴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句?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设计意图: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在探究的交流中,感悟人生的成长,回味生活的哲理,使普通的习作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别人的心里话,你会怎么采访?引导学生回答出,把为什么要说,以及把说的内容讲清楚、说详细。
师:组织一次现场采访活动。让小学生采访小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完后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师:谁来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生:„„。(选择一名中等学生和一名优等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随机点评价。)
设计意图:说作文是能梳理思路、引发联想,还能让其他学生评价,培养合作的意识。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形式新颖,学生说作文的积极性高。
二、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话题导入。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篇作文的提示,看看作文有什么要求。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学生自由说作文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2.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来讨论一下,好吗?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成长过程”的?
生:成长就是长高了。(哄堂大笑)
生:我的理解是成长是进步了。
生:我的理解是懂事了。
生:我想,我的学习进步了,就是成长了。
生:前天上学的时候,邻居的小妹妹摔倒了,我上去扶起来,并哄她不要哭。我学会了帮助别人,妈妈夸我长大了。我觉得这也是成长过程的一件事。生:„„
师:对。人生的道路很长,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想一想你最近做过哪些能够体现你成长过程的事例?选择一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说。)
设计意图:启发谈话以激发作文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师:同学们,你的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想对谁说?“为什么说”成长过程心里话,“说什么”成长过程心里话。(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生:我想对老师说,我的学习进步了。
生:我想对班主任说,我学会了帮助别人。
生:我想对同学说,我学会了自己做饭。我快要长成大人了。
生:我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克服了粗心的毛病。我想对远方部队的爸爸说,我长大了。
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点拨指导注意到了三点:第一:先要确定说的内容。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而引发的,要注意把在什么问题或事情上有了哪些心里话说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第三,指导学生想清楚对谁说?为什么对他说?此环节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3.指导作文、点拨思维。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很热烈。但是,在这里,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写文前,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能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形成板书: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想开头先要说明对谁说。比如“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长大了”。
生:我觉得应该说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然后才说“我”长大了。因为这一件事情才是成长过程。
师: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成长过程,是个好方法。
生:我认为应该说自己的心里话。实话实说。
师:对。成长过程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用自己的心感触过的,曾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的人和事。请大家联系刚刚学习过的课文的方法,谈一谈应该怎样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从课文《中彩那天》体会到,说自己的心里话要说出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不高兴和最后的体会。
师: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故事就会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我想了想,课文《万年牢》《尊严》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因此,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述。比如怎么做的,要说清楚、写具体。
生:还应该描写具体人物的语言。生: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具体再说。
师:对。刚才同学们谈了如何说。下面我们要以“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先想一想,最想对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说些什么心里话。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这里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形成板书:有中心,有条理,写具体)
师:这个题目一般可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想法,寻得“我说”的契机,然后,具体“说”的内容,这是重点,要具体、生动,可以是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是几件事,注意详略处理,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具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可用适当的抒情或议论结尾,以点明或深化主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了,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要认真加以修改。(形成板书: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用事实说话、情感要真挚、表达有创意、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的指导应精要有用、适量适度,教师指导得过多,容易束缚住学生的思维,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自由作文应该与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本环节意在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作文的窍门,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读一读下面的佳作,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好方法。
佳作一: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爸爸、妈妈是你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培养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让你们欢喜,让你们忧愁。我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你们说。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每次你们没在家的时候,我自觉地做自己的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别人换课没回来,妈妈又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后,你们还没有回来,我实在饿极了,我自己做好饭后,吃了第一餐没有菜的白米饭,然后按平时休息时间睡觉了。你们回家,直夸奖我,当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很久没有睡着。
从七岁开始,你们就教我扫地、洗碗。现在的我已经会做许多的家务事,替你们分担家务事、减少负担。是你们让我变成一个人人都夸的女孩子。我从心里感谢你们对我的爱:“谢谢你们,我的好爸爸、妈妈!”
但是,我最近发现你们不许我和一些我喜欢的同学交朋友,说是怕我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我不能理解,我有区别事情好坏的能力,我有自己的主见。你们有你们的亲戚、朋友、同事„„而我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片属于我的天空,难道我能在你们的“花园”永远成长下去吗?希望你们多给我一些自由,多给我一些理解和支持!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乖孩子的,希望你们幸福快乐!
佳作二:老师,我想对您说......张老师,您在我的眼中,是一位和颜悦色、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老师。
开学时,我看到张老师一直在带领我们搞卫生,带我们报到,我就知道张老师又将继续带我们,我高兴极了!
记得二年级时,我所在的福源巷小学要拆迁,没办法,只好转到铜铺街小学读书。因为有些同学离家比较远了,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条大马路,不安全,所以,张老师就千叮万嘱的对我们说:“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同学们听了,都体会到了张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
记得有一次,张老师上课时检查昨天古诗背得怎么样。我这时却很害怕,因为,我背得还不是很熟,害怕老师点我。可不巧,老师却偏偏点了我。我哆嗦地站起来,“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还没背完,同学们就“哄”地笑了起来,“不许笑!我相信她能背出来。”张老师用她那洪亮的声音制止了同学的哄笑,又鼓励了我,看着张老师那慈祥的面孔,我下了决心,终于一字不漏地背完了古诗。
张老师,您是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把您渊博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您真是值得我们爱戴和尊敬的一位好老师。
2.学生讨论,教师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点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佳作中感悟写作方法,学习表达技巧,了解说的心里话的内容,为下面的习作
做好了铺路搭桥作。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心里话的内容写下来,好吗?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边说边写,就会感到容易一些。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写一篇“××同学,老师对你说”,咱们比赛行吗?
三、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请你读一读自己作文,让小组的同学评论一下。
师:刚才写的作文是草稿。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草稿念给大家听听,请大家评论一下好吗?(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学生评价)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吗?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生:说说修改方法。(增加、删除、调整、连接、改错等)
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说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用朗诵推敲的方法多读几遍,发现不通顺、重复罗唆、重点部分没写具体、没写清楚的地方要进行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里采用了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和教师当场点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是一件快乐的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教师选择典型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教师点评。)
师:下面是最精彩时刻,我们来评选一下此次作文最佳奖好吗?(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师:明天我们要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作文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习作重新抄写一遍。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评点,说说自己的写作经验,那一定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哟。愿意吗?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成功,引导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身就是一次成长过程。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外拓展练习:以本次习作的过程为话题,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理话。题目是:我又进步了。
第三篇: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精读 蛇
精读
蛇
对应学生用书P14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20世纪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有《冯至全集》行世。
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慈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在诗歌技巧上,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代表诗人冯至、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对应学生用书P14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课文主旨]
《蛇》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通过诗人对“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语意分析]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点拨] 本句中“我的寂寞”是本体,“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体“蛇”作为叙述的对象,写了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寂寞”。
2.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点拨] 本句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的,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
3.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点拨] 本节诗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通过“蛇”把梦境衔来。
1.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
[提示] 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2.为什么说“你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提示] 诗人把“你的梦境”比喻为“一只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衬托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
对应学生用书P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点击]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
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
[典题例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点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开宗明义地点出来,不能分析了半天,还没指明用了何种修辞。如本题主要点明用的拟人的手法。
(2)分析关键的字眼。虽然整个句子用的是拟人,但哪些关键字眼体现了拟人的手法,是分析的关键。其他修辞手法的分析也是这样。如本题则要抓住“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来分析。
(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半,其表意作用则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格作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人情”这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我”的内在情感。
2.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表现手法。如果有多种表现手法,则要分条作答。(2)具体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开始点明方法,中间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这种方法最常见。如本题可先点明用的是“动静结合法”,再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动”,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最后指出这种用法的表达效果。
二是结合表现手法直接点明,不做总结。一般用于多种表现手法分析时,但每种手法要分条作答。
(3)指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边分析边指出效果的方法,也可以先分析后指出效果。[参考答案] 在描写画面时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总说)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关系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分说)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评说。诗人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总结)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方法总结]1.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解答分析: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
3.答题步骤:
(1)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2)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
(3)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
4.注意事项:
(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
(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
对应学生用书P8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寞(mò)
悚惧(sǒnɡ)
侣伴(lǚ)
...B.绯红(fěi)
.C.泥淖(nào)
.
浓郁(yù).诱惑(yòu)
厌恶(â)
温馨(xīn)...饿殍(fú)
.
嗟叹(jiē)
聒噪(ɡuō)..
淬火(cuì).D.摈弃(bìnɡ)
城垣(yuán)
木讷(nâ)
...解析:B项,“绯”应读fēi,“恶”应读wù;C项,“殍”应读piǎo;D项,“摈”应读bì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 甜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菲薄
诽谤
和颜悦色
随声附合 C.狙击
家具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梦境
镜子
世外桃园
桃园结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解析:A项,“宣宾夺主”的“宣”应为“喧”;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D项,“世外桃园”的“园”应为“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组织制订三峡水域落水集装箱打捞计划,对可能________通航的将强制打捞;对既无不良影响,又无打捞价值的,将尊重货主和专家意见再作决定。
②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________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A.妨害 必定 必须
C.妨碍 必定 必需
B.妨碍 必定 必须 D.妨碍 必然 必需
解析:“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用“妨碍”。“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题意表明“比赛”是人为主观控制的。“必须”指一定要;“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解析:A项,用错对象或感情色彩不对,拍手称快,坏人坏事受到惩处。C项,功能错。“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D项,望文生义。“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蛇》一诗,完成5~6题。5.怎样理解诗中“蛇”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6.第一段中的“梦”字能不能换成“见”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能。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显露了诗人的匠心:“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蛇 敏彦文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7.试分析“蛇”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祝福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使心灵之门开启,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
8.“寂静的屋子”“花朵”“阳光”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
9.“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在泪水中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的打破;②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③因为期待原本难以完全得到回报;④因为情感的复杂、易变;⑤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⑥因为美好的感情未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三、语言运用
1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给你遮挡暑热炎凉; 厚道有如坚实的舞台,容你演绎生旦末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厚道有如母性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厚道有如宽广的大海,载你搏击风雨浪涛。
11.(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修)2014届高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可谓好学也已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C.盍各言尔志 D.阖四竟之内
解析 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C.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解析 D项,累:忧患。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无,名天地之始.A.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常无,欲以观其妙故.B.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夫唯弗居,是以不去..C.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布,耒耨之所刺罔罟之所.D.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解析 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道可道,非常道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不远千里而来 ..解析 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答案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A.敝之而无憾
B.不远千里而来 ..C.苟为后义而先利
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B、C、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 A 6.默写下列句子。(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3)彼人含其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2)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3)则天下不铄矣
二、阅读鉴赏(50分)(一)课内阅读(20分)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约束。.B.天下归仁焉
归:归向。.C.请问其目
目:纲目、具体要点。.D.回虽不敏
敏:聪敏,聪明。.解析 B项,归:称许、赞许。答案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A.克己复礼为仁
可以为师矣 ..B.而由人乎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请问其目
其真无马耶 ..D.请事斯语矣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 ..解析 B项,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连词,表示承接关系。C项,代词,代实现仁的措施/表选择的连词,还是。D项,代词,这些/动词,分开。答案 A 9.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在这一则里,孔子说只要能够克制私欲,就能做到“仁”。
B.孔子教育颜回,要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C.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颜回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D.讲究自我约束,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解析 孔子的意思是:抑制自己,履行礼的要求,就是仁。所以A项条件不够充分,缺少了“履行礼”的要求。答案 A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二)课外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楚瓜梁灌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①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
②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节选自《新序》卷四)【注】 ①窳(yǔ):懒惰。②惄(nì)然,忧思的样子。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思()(5分)(1)劬力数灌其瓜().(2)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已().(3)构怨,祸之道也().(4)此梁之阴让也().答案(1)数:屡次;(2)贤:胜过;(3)构:构成;(4)阴:暗中。12.下列句子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C.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解析 A项,因,因为。B项,于是。CD项,顺着依据。答案 CD 13.下列加点词与“楚亭怪而察之”中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解析 例句“怪”与A项“耻”为意动用法。答案 A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5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家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么厉害。(2)别人的行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我们效法啊!15.简要说出你读这篇文章的启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会宽容忍让从而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参考译文】
梁国大夫有一位名叫宋就的,曾经做过边区的县令,与楚国邻界。梁国的边亭与楚国的边亭都种瓜,各有一定的数量。梁国边亭的人辛苦勤劳,时常浇灌他们的瓜田,瓜好;楚国边亭的人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田,瓜不好。楚国的县令因为梁国的瓜好,于是对自己边亭的瓜不好很生气。楚国边亭的人,内心憎恨梁国边亭的瓜比自己的好,因而夜里就偷偷地到梁国边亭的瓜田去捣乱。这样一来,梁国边亭瓜田里的瓜每天都有枯死的。梁国边亭的人发觉了这一情况,于是请示了他们的亭尉,也想偷偷地到楚国边亭的瓜田去报复捣乱。亭尉去请示宋就。宋就说:“呀!这怎么可以呢!这是结怨构祸的办法。人家可恶,你也可恶,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样厉害呢!如果让我教你,就一定要每天傍晚派人去,偷偷地连夜替楚亭人浇灌好他们的瓜田,而不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的人就每天傍晚到夜里偷着替楚亭浇灌瓜田。楚亭的人早上去巡视瓜田,就总是发现他们的瓜全被浇灌过了。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亭的人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去察看,发现竟然是梁亭的人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
()(5分)
()(5分)事,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后,忧思起来,感到惭愧,因而意识到自己可悲,便告诉县令说:“追查一下那些去梁亭瓜田捣乱的人,难道不会发现其他的罪过吗?这是梁国暗中对我们的礼让啊!”于是楚国用厚礼向梁亭人表示谢意,并请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平时就称道这件事,梁王认为这是信义。所以,梁、楚间的交好是从宋就开始的。俗语说:“转败为功,转祸为福。”老子说:“以德报怨。”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别人的行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我们效仿啊!
三、语言运用(15分)1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5分)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乘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解析 ④紧承上句的孔孟一句,故列在第一处。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所以①紧承其后。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⑤承接②说明孔孟的紧密关系。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放在最后一处。答案 ④①②⑤③
17.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总结性的话,表明作者对兴建老子文化园的看法。(5分)深圳大梧桐山拟投资9亿元兴建老子文化园,笔者认为不妨用“老子思想”来“想一想”。在老子看来,事物各有自己的本性,不要强迫去改变它、改造它,如果要硬性打破,破坏平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一切都要做到因势利导,要符合自然,日常生活中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的存在往往是人们凭主观意志与愿望去强加干预和改变而导致的结果,这违背了事物发展的本性。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兴建老子文化园违背“老子思想” 1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①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②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的**,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③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际。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年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但是这时也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千”,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句话可能反映着当时各国备战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国君草菅人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不可能是无的放矢。(1)孟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第③段中先说全民皆兵,再说骑兵步兵,主要目的是想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
(2)一方面展示战争的规模,另一方面揭露战争的灾难,以此来说明时局对孟子的影响。
四、作文(60分)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自定话题”的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前面作文题中的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七课《行道树》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行道树》教案
学习目标:
1、语文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2、基本技能: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高级技能: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主旨句,掌握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
4、情感态度:体会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朗读课文两遍,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说说它们的意思。行道树(xíng)贪婪(lán)堕落(duî)...点缀(zhuì)苦熬(áo)冉冉(rán)....给予(jǐ yǔ)牙龈(yín)...繁弦急管: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爱人间瑞。”
红灯绿酒: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根据课文,在括号内填入内容,可以找课文中的原句,要求说出理由。
()的行道树
如:痛苦的、固执的、奉献的、忧愁而快乐的„„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1、以问题:“假如你是一棵树,你希望自己生长在何处?为什么?”开始新课。
2、读课文,订正预习导学部分第一题。
3、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①、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语段:
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的点缀。但我们会在春天(),在夏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而我们在(),在(),在不被了解的()。但我们苦熬着,牙龈(),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到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的呼吸着(),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
是的,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要迎接()。
②、假如你是一棵行道树,请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己。
例如: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自我牺牲,忧愁而又快乐,心系社会,为人类造福„„(大意对即可)
③、通过朗读,同学们都应该走进了行道树的内心深处,那么,找找那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二、讨论解疑:
用心
爱心
专心 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1)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4)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5)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6)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它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3)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4)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5)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6)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三、体验与反思:
1、文章仅仅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2、学习用象征手法写段话
3、你身边有那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让学生四人一组探讨,选代表在班内发言。使他们感知人多智广,交流可以更快捷地掌握更多信息,进而提高他们的交流意识和协作能力。](学生可能谈到的话题)
a、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b、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c、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用心
爱心
专心 d、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e、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f、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4、请你以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对他或她说说你的心理话。
5、山上、森林里的树是否有奉献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再次解读文章的主旨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是要有理想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会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心系社会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在这里老师愿你们人人有梦,并祝愿你们把理想写在今天,把成功写在未来。)
五、小练习:
煤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好黑,好冷„„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啊,重见天日了。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1、表现“她”内心情感的词语有(按先后顺序):________
2、《煤》和《行道树》比较阅读,共同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两文不同点是________
3、“她似乎无悔”是因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好黑 好冷 温暖 惊呆 微笑 安静 无悔
2、拟人 人称
3、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