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付勇军借贷纠纷----代理词[定稿]
尊敬的审判长:
代理词
作为付勇军诉吴晓珍债权债务纠纷一案中的原告付勇军的代理人,首先,请让我在此简单陈述一下本案事实经过。2013年12月份,原告经朋友推荐,通过社交软件陌陌与被告吴晓珍贵认识后,被告向原告说想去做点生意,请原告帮助并向原告提出借款要求,并说借款会立即归还.原告同意了其要求,于是,原告于2014年1月22日向被告帐户汇款10000元。2014年1月25日,被告提出做生意需要交通工具,没有不方便,向原告提出借8万帮其购买小汽车一辆.于是原告分别代被告支付了购车款70800,车辆购置税6200,保险5239元,出库1000元,车辆装修3000元,上牌照1000元(以上购车费用合计87239元).于2014年2月22日,被告再次以做生意周转还需借5000元,后原告向被告帐户汇款5000元。2014年3月14日,被告以在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再向原告提出借款,原告向被告帐户汇款了4000元.另外原告还分两次向被告支付了1600元,3000元,让被告帮原告购置一台热水器,被告并未帮原告购置,钱也没有还给原告。
在庭审中原告方已经提交银行转账凭证若干、4S店出具的证明、原被告之间的手机短信共计三组证据,予以证明上述事实的真实性。本代理人谨此发表以下代理意见:
一、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有效。
1.本案具有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构成的一般要件。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行为。即民间借贷关系除了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生效的条件外,主要核心条件是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双方所涉及的金钱的数额是特定的。本案中原告就是根据被告的要求,将累计106239元借给原告生意周转、购车、住院之用。另外,加上原告还支付了两次(1600元、3000元)共计4600元给被告帮忙购置热水器,由于被告未购置也未返还该款,所以,被告共计欠原告款项合计110839元。
2.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不因无书面合同而予以否认。《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同时,《民法通则》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借款合同采取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四条规定“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要是双方平等自愿的真实意思表示所达成的,不违背法律禁止规范的,无论是否具有书面合同,都应当认为成立生效。故此,形式不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生效的必要要件。
3.在本案中原被告之间形成了事实的民间借款合同关系。原告阳某将自己的106239元人民币通过代为支付购车款及银行汇款账户的方式移转给了被告陈某。由于原告当时是采用刷卡转帐将款项以代为支付购车款的形式交付给了汽车销售商,虽然被告没有直接控制这笔款项,但是该款项是由被告支配的,实质上是原告向被告移交了87239元人民币这笔金钱的所有权。在整个购车过程中,洽谈购车、签订购销合同以及车辆登记都是以被告的名义进行的。原被告当时是以恋人关系相处,双方之间关系比较亲密,从感情角度考虑,双方当时没有签订书面的借款合同是完全符合情理和事实逻辑的。双方之间平等自愿达成了借款合同,属于双方的真是意思表示,原告依约履行了提供借款的义务。这些事实都由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的系列证据予以证实,在庭审中,被告也没有提出足够的依据来否定原告方的证据,因此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的成立有效,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持的。
二、原告的主张和诉求应该得到支持。
所谓证据优势规则,是指当事人一方提出的证据并未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但是达到了合理可信的程度,即可以予以认定其有效的诉讼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本案原告提交的证据虽然有些是复印件,但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链条,被告方没有足够的依据来进行抗辩否定,根据证据优势规则,应当对原告的证据予以确认。
综上所述,本案中,原被告双方的借款合同系双方平等自愿达成的,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要件,不违反法律规范的禁止规定,是合法有效的,应当受法律保护。结合本案的事实和双方在庭审过程中的陈述、辩论,原告方的证据已经符合优势证据规则的要求,原告的主张和请求应当依法得到法院支持。请法庭充分考虑并予以采纳。
代理人:黄平水 2014、9月24
第二篇:代理词桂勇军
代 理 词
审判长、审判员: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今天我所接受本案原告的委托,指派我担任其告诉讼代理人,现就本案的事实和法律,特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供法庭参考。
1.原、被告婚姻因婚姻基础较好,婚后感情好,虽然近两年因原告外出打工受到外面花花世界的影响夫妻感情发生了变化但并未破裂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第32条规定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四个条件故不因判决原告同被告离婚。
2.被告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家庭生活也比较困难,但原告不计较家庭贫穷自愿与被告结婚,在家勤劳吃苦抚养小孩,辅导复习,现在两个小孩快要长大成人好日子就在前头这个时候原告要求离婚不仅自己划不来同时对小孩带来严重的伤害,希望原告从小孩着想以家庭为重,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和小孩,放弃离婚的念头才是原告明智的选择。
3.被告虽有不少弱点和缺点特别是这些年挣钱少,对小孩和妻子关心不够,家庭没有什么起色但被告诚实、勤劳、能吃苦相信通过这次原告起诉后一点会汲取教训克服自己的缺点迎头赶上时代潮流希望原告看在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上给被告一次机会。
就本案,代理人作以上代理意见,供法庭参考。
代理人:古市法律服务所
卢春华呈
2012/6/27
第三篇:民间借贷代理词
审判员:
安徽金的律师事务所受原告刘梅的委托、指派我们诉刘晓芹、叶树青民间借款纠纷一审诉讼代理人。根据刚才的法庭调查并结合本案事实,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本案借贷关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应当向原告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通过庭审调查以及原告提交的相应证据,2013年6月4日,原告刘梅将10万元借给被告刘晓芹,被告将此款用于其儿子去美国留学所用。该事实有被告于2014年7月20日出具的借条为证。后在原告的多次催要下,被告说会归还该借款,但迟迟不归还。原告已经履行了贷款的交付义务而被告却迟迟没有履行还款的义务。该行为已构成违约并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4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6条第2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因此,被告应当向原告返还借款,并自2014年7月20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至实际清偿之日止。
二、被告刘晓芹向原告借款,系夫妻共同债务。本案中,被告刘晓芹向原告借款10万元,系被告刘晓芹和被告叶树青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24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因此,该借款虽然是以被告刘晓芹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但两被告均认可且被告叶树青也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借给被告刘晓芹系个人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被告刘晓芹向原告借款后,至今拖欠不还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且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本案借贷关系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原告提供证据材料来源合法,达到证明目的。且被告对借款事实也予以了认可。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利,特请贵院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依法支持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以上代理意见请合议庭充分考虑并采纳。
代理人: 2015年9月9日
第四篇:民间借贷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福建温陵律师事务所依法接受原告的委托,并指派我们作为其一审代理人,现我们就本案的事实和有关法律提出如下代理意见:
一、原告与被告签定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事实清楚。
被告向原告的借款事实十分清楚。2009年10月22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60000元,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并且被告写下借条,表明收到借款。后被告又于2010年10月26日、2011年1月2日分别借款4000元和800元,有被告亲笔出具的借条二张为证。双方之间所签定的借款合同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双方属于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二、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受保护,被告应返还借款及借款利息。
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币264800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双方于2009年10月22日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自2010年10月22日起,刘玉文尽快为杨玉霞解决本金。2010年8月10日后原告一直向被告催要欠款,被告都说没钱。
此外,被告于2010年10月26日、2011年1月2日向原告借款4000元和800元,没有规定还款日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同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现经原告多次催讨,而被告却不返还,所以原告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返还借款及利息的损失应予支持。
以上代理意见,请合议庭在合议时参考并盼望予以采纳。谢谢!
尊敬的审判长:
浙江永上律师事务所接受陈某某的委托,指派本律师担任其诉王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的一审代理人。开庭前我查阅了本案的相关证据,询问了有关当事人,了解了本案的具体情况,现就本案发表代理意见如下:
一、原被告之间借款关系明确,事实清楚
被告于2005年6月17日向原告出具借条一份,载明“今借到陈某人民币拾万元整,利息为每月1000元,阴历年2005年年底还清,如没有归还,利息每个月5000元”。该借条载明的出借人“陈某”系本案原告“陈某某”的平时工作生活用名,系同一人。该事实有借条一份和三份证人证言以及购货单佐证,明确清楚。
二、被告不按期还款,应承担合同约定违约责任
原告向被告给付100000元借款后,至双方约定还款日期2005年农历年底(2006年1月27日),被告未归还借款及利息,已经构成了违约,应立即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共计人民币223800元。具体计算方式为:
1、本金100000元;
2、约定借款期间利息:约定借款期间2005年6月17日———2006年1月27日(2005年阴历年底),共7个月零10天,约定借款期间利息标准为1000元/月,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通知若干意见>》第6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里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同时结合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2004年10月29日起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的为5.58%,借款约定100元/月,换算成年利率为12%,未超过四倍,该利息约定应受法律保护。其数额为:约定借款期间*约定借款期间利息=1000*7.3=7300元。
3、逾期还款的违约金:逾期还款期间:2006年1月28日——2008年3月8日,共25.3个月,500*25.3共126500元
逾期付款期间的利息实际为逾期付款违约金,其与借款期间利息属于不同性质,不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通知若干意见中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约束。故被告应按照合同法第207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之规定,给付原告违约金计:126500元。
综上所述,被告应向原告给付本金100000元、借款期间利息7300元、逾期还款违约金 126500 元,合计233800元。以上意见请合议庭参考,依法做出判决!
代理人: 2008年 月 日
第五篇:名誉权纠纷代理词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浙江金麦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潘某某的委托,指派本人担任其与被告王某某名誉权纠纷一案中的诉讼代理人。本人接受委托后,就本案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查阅了有关的法律法规,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代理意见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第一、本案被告有侵权行为。被告自2009年端午节因300元慰问金事项就曾在公共场所对不特定的人诽谤过原告,说原告贪污了300元,后经查实,被告才默认属于自己的过错。但被告并没有吸取此次的教训,事后借政府计划在某公寓沿河修建游步道事宜再次诽谤原告贪污30万巨款,再次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宣称原告是个贪污分子,不仅对原告的邻居说,同事说,还向原告的工作单位举报,性质十分恶劣。这些事情均有证人证言加以证实。
第二、被告的行为是被告故意所为。我们认为被告虽然年纪大但精神是正常的,主观上是故意的毋庸置疑的。从被告的行为上看,被告确实是想通过这种毫无根据的侮辱诽谤行为试图败坏原告的名誉,甚至有想让原告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否则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公众场合,向原告周边的及原告的家人周边的人宣扬自己毫无根据的言论。直至给原告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口。
第三、被告的行为直接给被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被告受到了实际的伤害。从2002年到现在,经民主选举,原告一直在某公寓业委会工作,从2003年起担任某公寓第一党支部书记社区书记,通过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对原告的积极肯定的评价。现能够连选连任,是社区居民对原告为人处事的赞许,原告很珍惜这一名誉,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虽然不能保证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每一件事都让每一户居民满意,但那份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勤恳,乐于助人,兢兢业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即使在日常工作中碰到邻里纠纷或偶尔出现处理事情有失偏颇,我们认为是很正常的,但作为被服务的居民,应当怀着感恩的心理对待社区的服务人员,尤其是年老长者,更多的应当是体谅,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虽然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都有对社会公共事业及工作有监督的权利,但法律绝不允许毫无根据的四处散播谣言,恶意诽谤他人。
一年多来,由于被告的诽谤,给原告造成了严重精神损害。原告为此经常夜不能寐,家庭生活为此经常陷入危机,丈夫埋怨都老夫老妻了还经常吵架,为此,前不久还因被告在公众场合的一次毫不负责人“宣扬”原告“贪污”事情,原告的老公听到后,为了维护自己老伴的合法权益还与被告当众发生过口角。儿女们也是不理解,都要求母亲辞去工作,过点清闲的日子。走在社区里,大街上,在社区上班中,总觉得邻居朋友及单位同事总有些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儿女们的幸福也被他们的同事们看做是“腐败后的幸福”,也使得它在社区上通下达的日常工作都不像以前哪么得心应手,在工作中碰到有些个居民不顺心时,对方会冷不防的低声说道“自己都贪污腐败了,还能做好什么事?”虽然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歪”,但原告也是普通人,不能超凡脱俗,她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对她的评价。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早已年过半百的,一辈子都安分踏实的走过来的老年人,到老了还要被人诬陷诽谤,精神如何能够受得了?原告是也曾有过离职这样的念头,但是作为一名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是哪么的坚信党的宗旨,坚信党员的义务,坚信国家的法律,尽可能的克服困难向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社会需要和谐,和谐不是在书面上的,更不是仅仅拿来演讲或调侃用的,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作为老年人应当作为年轻人的楷模、典范,不能为老不尊,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我们说和谐是应当相互礼让,但绝不是一味毫无原则的躲避、退缩。综上,请求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六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等规定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从而建设并维护和谐的法治社会。
当事人:潘某某 特别授权代理人:熊律师 201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