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

时间:2019-05-14 00: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

第一篇: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

关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

摘要: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支撑性因素。小学生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责任意识形成的起点,培养小学生的初始责任意识,对该学生的影响是终生性的。如何有效的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现状,通过合适的内外教育途径,培养学生优秀的责任品质,是小学教育本源性思考的要点之一。

关键词:责任意识

核心要素

本源性思考 引言: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支撑性因素。它是一个人“成人”的根本,成才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和谐的支撑点之一。客观探究小学责任教育的现状,思考有效的策略,是教育回归本源的基础。小学教育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未来有责任感社会合格公民。

一、当前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1)自律责任感不足。

由于独生子女及相对较优越的家族教育环境,无论是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还是在就读的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基础差、习惯差、自律性不强等责任意识方面的缺失。

(2)不懂有责任地去回馈、感恩家庭与他人。

家庭责任意识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 多重长辈和外在环境呵护中长大,习惯了家人为他着想,习惯了别人为他着想,不懂得、不习惯有责任地去回馈与感恩家庭与他人。而这种初始的责任意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基础。因此,培养这种责任意识是我们必须用心坚守的责任。

(3)个人意识强,但集体意识、公德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少。

新时期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出发点,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参与或合作意识,且奉献意识较弱;对各类规则的感知度明显不够,缺乏对“义务”的理解度和承担力。部分同学公德诚信意识较为淡薄,肆意损坏公物,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且不能尊重、体贴家人、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辛苦劳动。

(4)想法丰富,但持续行动力不足、挫折承载力不强,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多,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配合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愿望,他们会同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但持续性较差。他们受不了被忽视、受不了被批评、受不了“不是中心”等等,并以此为借口,学会逃避,学会轻易放弃,学会逃避责任。久而久之相当多的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缺乏承担对学校、对班级、对家庭、对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意识。

二、当代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的责任性思考

(1)以生为本,从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成长规律、成长 环境和个体差异出发,唤起孩子内心自发的责任意识。让这种责任意识在学校、家庭、相关外在环境等责任主体的无数次内化与外在影响的交替中逐步培养形成。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需要我们有效尊重与信任中不断产生的。首先要了解他们,理解、尊重他们,要走入他们的内心。对于当前小学生的责任现状,要客观的思考,不能一味地批评、否定,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

(2)充分利用好班级课堂等主渠道,将责任意识有效的融入主渠道进程之中。

通过主渠道的作用,促使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真正能进入他们的头脑,走进他们的心里。除了常规课堂,责任教育还应融入学生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

(3)发挥教师、家长及相关群体的言传身教及示范引领作用。

做责任之师,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教师的责任感与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会从内心中产生向上的敬畏心理。家长及相关方面的责任示范作用,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成效。如班级、校园的责任小榜样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

责任意识是在后天不断的强化中习得的,稳定的责任意识,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强化。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优其要重视实践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恰当有效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对他人,对家庭,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实践。力求让每一同学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明白“学知识,学做人”是自己最主体的责任。

(5)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局部的环境主要呈现为班级、学校、家庭、网络及相关群体(亲戚、朋友、社会等),这些环境对孩子个人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班级、网络等这些基本可控四位一体的主体责任教育主体系。班级与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这两个主体结构单元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有潜在的决定性的影响力。学校与网络是学生生活与活动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得做人知识与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利用不同的载体,营造人人讲责任的校园氛围,创建责任教育文化,明确各自在主场所中的责任担当。

(6)健全责任教育保障机制。

首先依据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去明确责任,如班规、校规、课规的责任制度,明确所有教育责任单元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作为班级责任主体的一员,必须有集体观念,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集体,参与这个集体活动,有责任去做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其次,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加责任感,通过考评激励、督促作用,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客观上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使学生必须遵守班规、校规、课规,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对自己、对家,对班、对校、对他人负起责任。

三、结束语

少年强,则中国强。有责任的民族,是千千万万个有责任的个体组成。注重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也是社会文明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在客观探索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六点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考性策略,以期能为学校教育工作中本源性教育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这也是作者本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份责任意识。

第二篇: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单位: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

作者:薛亚萍

邮编:336312

联系方式:yaya200593@163.com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摘要: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质量。本研究运用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的现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整体上是健康的,但也存在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缺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对自然的责任意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责任意识、小学生

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教育实际上就是责任教育,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责任意识,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尺度。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责任意识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质量,更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本研究从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四个维度入手,了解我校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培养措施。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责任意识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1、3、5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4份。

2、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16位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

3、数据处理: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整体上是健康的。主要表现在:在自我责任意识方面,具有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非常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方面,对同学同伴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在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方面,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希望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成为家庭真正的主人,开始学习融入社区;在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方面,由于受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熏陶,对环保有较深刻的认识。上述四方面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发展较好,对自己、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发展较为滞后。

1. 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我调查了个人的进取意识、学习主动性和关注自身健康三个方面。在个人进取意识上,被调查的小学生进取意识比较强烈,积极要求进步,一年级70.4%的学生认为能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为自己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三年级的比例为42.9%,五年级为40%;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反映出小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停留在外在约束阶段,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

在学习的主动性上,低年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了解,一年级52%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中高年级相对较好;在课前主动预习、课堂认真听讲方面,一年级60%的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三年级和五年级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不能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访谈中了解到,虽然老师和家长曾经对此作出严格要求,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以达到要求,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心态;在独立完成作业、有错题及时改正方面,68.5%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三年级和五年级均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做得很好;一年级40.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时积极思考、能发现问题、对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只有14.8%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五分之一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有26.98%的三年级学生和3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

在关注自身健康方面,51.9%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能认真做好两操一课,只有1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三年级则有38.1%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五年级的比例更高,达到57.50%;在保持正确的坐、站、看书、写字的姿势方面,一年级46.3%的学生选择做得很好,17.5%的三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只有1.9%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

综合小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调查可以看到,当前小学生对自身所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发展较好,但认识并未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行为和认识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

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研究选取了对同学、对家长、对老师三个观测点。对同学的责任意识,小学生普遍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友爱意识。如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在同学碰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能帮助他人感到快乐;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损害他人利益,借物品能及时归还。

对老师的责任意识,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虚心接受。当老师给 自己布置任务时感到非常高兴、能尽全力完成的学生比例较高,一年级为76%,三年级为73%,五年级为56.5%,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信服;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非常喜欢与老师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老师听,17.4%的五年级学生表示根本不愿与老师交流;三分之二的一年级学生愿意主动帮老师拿东西,三年级、五年级仅为三分之一。

对家长的责任意识,多数学生表现较好,认为自己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表现明显超过低年级;当问及妈妈生病时,你是否感到难过担心时,近九成的学生回答很担心,比例相当高。在尽可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不给父母添麻烦的问题上,中高年级的学生回答能够做到,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在家里孝敬爷爷奶奶的学生不到半数,一年级最低,为31.2%。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尊重家长,缺乏基本的感恩之心。

调查发现小学生对同伴、对教师的责任意识表现较好,对家长的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班级、家庭、社区三个方面。对班级的责任意识,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班级责任意识,如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为班级争光的学生占82%;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经常与家长交流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愿给家长添麻烦的学生,一年级最低,为22.2%,五年级最高,也不到一半;对社区的责任意识,被调查者的表现也很不理想,不到半数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和邻居一起扫雪,比例最低的是三年级学生。能够爱护小区的公共设施、花草树木的学生占54.8%,能自觉遵守居民公约,不在公共场合打闹喧哗的占42.3%。

4、对自然的责任意识

被调查学生表现出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明显差别。如不乱扔废旧电池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4%,对有人捕杀青蛙感到非常生气的占45.2%,能提出环保好建议学生为57%,了解环境保护和人的生存之间关系的也占到总人数的50.1%。

三、小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研究发现,小学生明显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角色的现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未从幼儿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存在难以认 清自我的现象。例如小学生虽然也表现出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识,但仅仅是机械反映社会的外部要求,并未真正被其接受。高年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模糊不清,如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方面,只有27.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在保持正确的坐、站、看书、写字的姿势方面,只有1.8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

由于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不认识”或“认不清”,导致了小学生对自己责任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在许多方面,最突出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生活自理能力和意识欠缺。有21%的学生表示从不主动预习或上课不会听讲,访谈中许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孩子在家中学习必须由家长监督。在与小学生的交流中,许多小学生表示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能出人头地;有的小学生表示学习是因为父母要求,或是为博得老师的欢心,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学习。这与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和应试教育的思想残余紧密相关。虽然在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能够整理学习用品,但在访谈中,很多教师反映,小学生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欠缺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学习用品随处乱丢,在一、二年级的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丢在地上的橡皮、铅笔,三四年级的很多学生还不会系鞋带。对这一点,很多家长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许多孩子在家中随意乱丢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事情总是要父母做,很多家长既担心、又无奈。

(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缺失

调查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据了绝对的比重,他们明显表现出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的特点,很多学生还未完全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他们在活动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尤其是对家长,更缺乏基本的关心。例如有23.8%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平时有乱花钱的现象。对家长的访谈也发现,不少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不管家庭的经济情况,盲目与他人攀比消费,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与家长吵闹。一些孩子对父母的关爱毫无感恩之心,将之视作天经地义。在与同学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习惯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同伴之间的交往,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甚至为了自己的愉悦,伤害他人。在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方面,小学生最为缺乏的就是对家长最基本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

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的原因,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更无法准确认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而,他们对社会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在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上存在明显的欠缺。虽然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基本隔绝的。如有4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参加小区居民的公共劳动,可以明显的说明这 个问题。

(四)对自然的责任意识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种认识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转化为主体的信念。例如,能做到不乱扔废旧电池的学生只有34%,很多学生对自然的责任意识还仅仅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真正意义的责任意识尚未形成。

四、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建议

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复杂,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寻找问题的症结的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走出传统的、自由的模式,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培养理念和措施。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层级性原则。

(二)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措施

1.培养主体意识,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主体性理念,具体讲,就是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把小学生视作责任意识的主体,承认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与充分的尊重。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他们是子女,在学校中他们是学生,小学生只有形成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他们方能深刻的去理解这一社会角色的价值和所应承担的责任,才能更好的认识其他社会角色的特点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在协作中深入认识、承担并体验自身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可以借助必要的行为训练,辅之以激励。

2.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责任意识培养向生活回归

整合教育资源,首先要求责任意识培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认识责任、生成责任意识、承担责任。责任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中知识传授式的方式不可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传统的知识灌输带给学生的是精神的压抑和束缚,而不是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因此,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悟责任。

其次,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仅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将社会、家庭等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育影响力量,建构完整的网络。特别是在当前,这一要求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当前,家庭、社会、学校在责任意识培养的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统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功利思想占据了主导,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和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得小学生在多样化的观念之中难以抉择,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各种力量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3.遵循层级原则,加强责任意识培养的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很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较多的停留在感性的层面,缺乏对复杂社会关系本质的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对社会关系有模糊的认识。因此,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首先在目标的确立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针对高中低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应当更多的着眼于结合他们的生活形成最朴素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积累责任意识发展所必需的感性材料和情感体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则可以较多的定位于对朴素责任意识的提升。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的选择时,应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总之,注重责任意识培养的顺序性、渐进性、层级性,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6.1 [2]宋晔.“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3]杨成立.论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8.[4]刘玉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06.4.[5]汪明霞,何百通.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2.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与思考

张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毕节地区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家长的思想素质与文化素质以及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影响;家庭成员对孩子学业的支持程度;对孩子学习的指导状况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毕节地区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是:

(1)、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空白或不全

近年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造成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53.1%的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料理生活;有21.6% 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为照料。七至十二三岁的小学生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最佳时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自控能力的培养加强,都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全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2)、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落后

1、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钱人。一些短视的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屠户、倒爷、摊贩纷纷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甚至发财。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读书没有出路。其次,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近31.2%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也留不住,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省出钱来供男孩读书。这种现象在较落后的地区尤为突出。

(3)、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自身素质太低

孩子的道德标准、人生目标、情感因素、学习态度的形成更与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言行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父母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在接受调查的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中,仅有5.3%是高中学历;有44.9%是初中学历;48.7%是小学文化,文盲占1.1%。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担者缺少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自任之,全部推给学校。

(4)、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只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只管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而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娇宠至极。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坏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花钱和照料生活。

另一种现象是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见到《ABC卷》、《过关测试》等辅导资料,不论优劣,统统买回,一股脑儿地逼着孩子去完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就反感,一见到书籍就倒胃。

以上凡此现象和问题带有普遍性。学校、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影响和改变目前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不定期、分散召开家长会

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有相当一部分农忙期间和节假日(如春节)回家探亲。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及时召集他们开家长会,通过他们去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二、经常深入家访

针对农村忙时多、闲时少的特点,教师经常性的到学生家去,到田头去,到学生家长劳动的地方去,互通情况,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配合。

三、采用“家校联系卡”建立联系

用“家校联系卡”定期向学生家庭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并请家长通过填写“联系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不用家长化时间跑到学校,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四、“家长学校”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思想陈旧等状况,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教方面的讲座、学习活动,形成制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承担者的素质。请优秀家长现身说法,让“家长学校”真正发挥实效。

五、加强宣传

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的力量,树立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弘扬正气,破除旧习,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第四篇: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

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

所谓责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我们常说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意识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未来的杜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独立意识、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对学校来说迫在眉睫。学生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呢?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1.自私自利,合作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别人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享受,缺乏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

2.不求上进,角色意识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现在的孩子,厌学现象严重,被动学习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逃课、拖欠作业等现象。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

3.是非不明,责任错位普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学生因长期受家庭与社会环境及不良媒体的影响,而且他们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正确的责任意识,不能判断是非、美丑、善恶。

二、影响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因素

1.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他们大多数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责任意识也就有所欠缺。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部分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

2.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

儿童对自我的关注和认识是发展较早的,而对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则受儿童自我中心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方面,儿童的发展相对较慢,在年幼的儿童中,这些责任行为都很少出现。同时由于受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影响,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其责任行为还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情境性,责任行为不稳定。如虽然在成人的教育下,儿童知道自己玩完玩具应该自己收拾,但由于成人未要求其自己收拾,儿童对于这一自己的事情可能就缺乏责任认知,不能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从而使其行为在同一类的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现。

3.受自身的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发现,责任心与道德、自豪感、坚持性、意志力、自主性等的发展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彼此关联,促进儿童责任行为的产生,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不足,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儿童责任心的发展。不难设想,一个缺乏自主性和坚持性的人,就不能尽责尽力地去完成一项任务。就好比让一个刚上学的班长去管理一个班级的纪律,我们又怎么能够要求他像一个五年级的班干部一样尽职尽责呢?因此儿童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其责任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思想品德新课程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开展各种活动,这既是对思想品德课组织形式的要求,也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实践演练中逐步关注他人、社会及环境,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1.以“我是自理小能手”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

目的:通过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学会一些自我服务劳动的技能。

过程:歌舞引入活动开始——小队接力赛“谁做得最好”(全班分成4小队:穿衣、穿鞋、系红领巾、整理书包)——特长表演赛“谁最能干”——夸夸自理小能手——合唱“别说我年纪小”。

结果:通过活动,学生自理能力增强,并且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由于我不会系鞋带,我们小组没有获奖,同桌埋怨我,其实都怪我妈妈平时什么都不让我做。今天回家,我让妈妈教我系鞋带,并且跟妈妈说,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懂,下一次比赛,我们组一定获第一。妈妈开始只是微微笑,我非常严肃地告诉她,老师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做是我们小学生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没责任感,长大后会变成废人的……”许多家长也反映他们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让大人放心了许多。任课老师也反映学生课前预备工作做得好多了,教室也变整齐了。

2.以“分工又合作,搞好班级工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目的:懂得要搞好班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分工又合作;树立主人翁态度,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过程:“忆苦思甜”,导入活动——开展讨论,明白道理(1.讨论分工方法:指定法、自荐法、讨论法、推选法。2.这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使用,坚持承担者愉悦,全班成员高兴的原则。3,讨论合作方法:献计献策、热心相助。4.讨论后小结。)——学名言,深化认识——活动小结。

结果:通过活动,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应该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班级的事情就是每个成员的事情,每位同学的兴趣、特长、爱好、性格、能力等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班班干部各尽其责,同学们团结合作,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班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并在年底获得了“县十佳雏鹰中队”的荣誉称号。

3.以“妈妈,让我来……”为主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目的:为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

过程:谈话导人——谈谈设想(怎样为母亲过节)——听故事录音(播放《朱德小时候》的故事、说说听故事的想法)——辨析深化(判断正确与否、讨论理由,指导行为)——活动小结。

结果:通过活动,他们明白了自己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父母无私给予的。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与责任,他们是那么的伟人与辛苦。作为稿子,为父母分担家务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活动,我们班的同学在生活上注重享受,互相攀比、摆阔气、乱花钱的现象渐渐少了,并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同时也学会了理解、体贴父母长辈,特别是几个父母下岗或暂时遇到困难的孩子,能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父母分忧解难。我们的这个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其他同行的好评。

4.以“我为家乡添光彩”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目的:通过为家乡设计蓝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过程: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看家乡照片新貌展——听采访报道(十年后的你谈家乡规划)——交流(派代表讲述规划表中的具体方案)。

结果:通过活动,同学们深深懂得,身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价值体现在给予,而不是索取。我们从小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才能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描绘出祖国最美的蓝图。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未来的家乡”想象烩画比赛中,画了一幅《21世纪的果园》,“果园里水果色彩斑斓,形状奇异;机器人挥舞着千万只手忙着采撷。”有同学在作文中也写道:“……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农民科学家,发明出千手机器人来采撷果实……”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了责任与奉献的种子。

第五篇:当前小学生作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当前小学生作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赞贤小学 龚小伟

【内容摘要】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也由来已久,但结果值得怀疑。本文就是站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调查了学生的作业现状,并对其作了冷静的分析与思考,指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方向,从而呼吁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作业现状 【正文】

一、引言:孩子,有话要说

作为一名教师,你真的了解学生吗?你曾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吗? 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想说吗?那么让我们先试着走近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1、假如我是老师(二年级)

我们的老师每天中午和放学都会布置很多作业,所以我们很少有玩的时间。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布置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作业,甚至有的时候干脆就不布置作业。这些空的时间,我会带着大家去公园、游乐场,在那儿可以看见碧绿的树,柳树有柔柔的枝丫,还有花是五彩缤纷的,一切多么美好啊!

2、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三年级)

以前听大人们说,双休日是可以休息的,可是上学以后,我们的老师每个双休日都会布置很多作业,等我把作业做完,双休日也基本上过去了。于是我总在想,要是双休日没有作业那该多好呀!

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那我就可以尽情地看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早上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下午的《巴拉拉小魔仙》,晚上的《熊出没》,一场也不会落下。

我也是个特别向往大自然的女孩,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我就可以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野炊,去郊游„„

二、关于小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

1、调查内容

(1)、在校一般在哪些时候有作业?大约需要多少时间?(2)、一般有哪些类型的作业?在校做哪些作业?(3)、你们的周末一般有哪些作业?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4)、你认为做作业有必要吗?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安排作业?

2、调查结果

在近两百份的问卷中,占94%的学生表示老师每天会在课间和中午休息的时候布置作业,尤其是中午,没有作业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谈到作业内容,我们也惊奇地发现,70%以上的问卷上清晰地写着语文数学同步练习、语文数学分层测试ABC、语文数学新课程新练习等课外资料,更触目惊心的是,不论年级的高下,孩子们做作业的时间竟然没有明显的区别,即使“一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这样的明文规定也被束之高阁。调查中,我们偶尔也问过几个家长,有些家长虽语意中庸,但满含无奈——“这个老师确实很负责,常规也抓得不错,我们的孩子进步挺大的,但他们毕竟才上一年级,老师下课的时候不让他们出来,中午也在教室里让他们写生字、做口算,室外活动量太小了„„。” 作业频繁、量大、偏难、费时、形式单一是本次调查中非常明显的结果。学生是可爱的,他们都乐意接受有作业的事实,而且认为做作业是有必要的,但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让自己无法喘息的作业呀!

作为教师,我们总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难教的原因在哪儿,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

三、对小学作业现状的几点思考

1、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中小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值得极为珍视的。而如今,作业何以步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学生厌作业、恨作业;教师绞尽脑汁编作业同时又为泱泱大班的批改而焦头烂额。作业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2、关于作业的几点冷思考 思考一:可以不布置作业吗?

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找到一条通向“合理、适量”的捷径。思考二:作业越多越好吗?

“作业越多越好”,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句话,过多的作业有害无益!思考三: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吗?

作业独立完成,这在以前似乎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此,大凡老师、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能偷看,不能抄袭,甚至也不允许几个人围聚一起相互讨论,否则就有剽窃之嫌。

那么,作业完成的形式就只有孤军奋战一种形式了吗? 思考四:作业一定要老师设计吗?

我想,教师的批改更重要的是要示范学生一种方法,使学生早日扔掉拐棍自己走路。

思考五:一定要停留于文本的书面作业吗?

譬如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也许这些作业不来自课本,也许这些作业也不需要动笔,但正是这些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作业,恰恰培养了学生除认知以外的许多能力,也使他们在作业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方向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作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上课的目标意识很强,平时下到课堂就经常听到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感叹:哎,教学任务又没有完成。似有万般无奈千种愁肠,于是课内不足课外补,校内不足校外补,讲解不足作业补,这样一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和老师都不期然地坠入了作业的深渊。

究其根本还在于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很好地琢磨教材了解学生,更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举措,以致课堂沉闷,效果不佳。如果我们都懂得“课堂精彩,功在课外”的话,我们的教师想必就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花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了。

2、开放性,小学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未来世界是个多元、多极且富有变化的世界,它注定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适应它。为了适应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时代要求,新课程明确指出我们的学科教学应趋于开放、多元、综合化,而且这也不仅是我们中国教育面临的形势,据报道,广东艺术师范学校教育考察团曾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院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在这些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无疑是对我们中国教育的促进和挑战。

可见,开放的作业设计,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视域广阔,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3、作业,应有它恰当的位置

前文我们已经讨论过,教学中适当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自然作业也有了它必然的位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摆正它的位置。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基础教育阶段,孩子来到学校,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引导,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业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更不是教学的目的。和预习、听课一样,让学生做一定量的作业,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发展他们的潜能。那么作业正确的位置是:没有作业不可,但过分强调作业的功能也不可。过多的作业会影响其他学习环节:预习不充分,上课没精力,研究缺乏兴趣,久而久之,作业也没有办法完成,学习成了恶性循环:白天有听不明白的课,课余有做不完的作业!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流失。

4、新作业新要求

当前“应试教育”仍霸居教坛,独生子女的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但我们不能坐待这一切问题全部解决再来减轻学生负担,而眼见学生书包越背越重,休息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星期

六、节假日还要去上补习班,而不管不顾。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作业内容上,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并要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2)在作业量上,要求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3)在作业难度上,不留过难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尤其各科教师之间常保持密切联系或通过班主任协调,避免总作业量过重。

(4)在作业形式上,笔答作业要少而精,应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为笔答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是完全必要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尽量避免重复和烦琐的运算,其占用时间总量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不要超过授课时间,而且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2003年1月),主编:高宝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主编:商继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程理念的更新》,彭钢、张晓东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人民教育》2003、11;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下载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写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小学生写字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作 者】马广伟【作者简介】马广伟,江苏新沂市唐店小学1997年9月我校将写好字确立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并力争经过一至两年的努力,使之成为我......

    社区卫生现状与思考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关与思考 按照第二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要求,本人深入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调查走访,对我区社区服务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现......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摘 要: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责任教育成效的关键决定因素。本文详细阐述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导致责任意识缺乏的内因与......

    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范文)

    内容提要:重视习惯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之一。关键词:责任良好行为培养教育重视......

    责任意识与危机感

    责任意识与危机感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在这个社会整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让这个社会大机器正常地运转。但无论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任何任务,都需要每个社......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的 现 状 与 思 考 学号:1201103056 姓名:张文杰 班级:作物12-2班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首要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可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