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时间:2019-05-15 11: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第一篇: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

摘 要: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责任教育成效的关键决定因素。本文详细阐述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导致责任意识缺乏的内因与外因,同时也提出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高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学生还是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后备力量。因此,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成败。目前,加强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责任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只有责任意识教育到位,素质教育才能做出成效。

一、责任意识的涵义

在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责任意识”是一个被经常使用到的概念。当前在学术界对责任意识的定位研究中,责任意识的内涵比较宽泛,普遍认为责任意识包含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本文中,笔者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对本身所要承担责任的一种心理认同和趋向,是个体履行责任和认识责任的一种情感需要和心理态度”。责任意识更注重于个体对所要承担和履行责任认同和接受。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产生基础是责任认知,主要包括对内责任意识和对外责任意识。对内责任意识主要指自我责任意识,而对外责任意识包含对家庭责任意识、对他人责任意识和对社会责任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无论是对内责任意识还是对外责任意识都存在缺失,以下分别从自我、家庭、他人、社会四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现状。

(一)自我责任意识缺失

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完善的自我责任意识,不能对自己负责,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上没有明确方向和目标。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使得学生一下子放松下来,认为进了大学就完成了学习任务,不再督促自己努力上进,不再以学习专业课为中心,而是将重心转移到娱乐、放松、交友等方面。

(2)在自身生命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乏和生命责任意识的淡薄。由于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特殊性,使他们容易迷失方向,生活上一些小挫折和困难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触发他们逃避现实甚至轻生的导火线。

(3)爱情婚恋问题方面,未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思想表现得过度开放化。交往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只是注重感情体验、生理需求,而忽视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二)家庭责任意识缺失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大学生不仅在社会中应该做一个好公民,在家里面也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家庭责任。作为当今的大学生,家庭中的儿女角色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妹。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家庭责任意识认识不够深刻。程慧群所做的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上,近20%的同学是被动且消极的态度。而在实际行动中,只有近14%的同学可以坚持积极主动的承担家务责任,这说明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意识。

(三)他人责任意识缺失

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即关心帮助他人。由于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要学会对他人负责,这样既帮助了他人,也发展了自我。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人责任意识淡化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对于图书馆占座一事,大部分同学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占座行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对个人与他人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而容易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会倾向于前者。

(四)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体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体验。部分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正确认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弱化已成一种普遍的现象。有调查显示:在问及“社会服务实践行动”时,仅有2%的同学表示自己不愿意参加的想法,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实践实际行为较差,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由此可见,他们在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多大学生显得功利和自私,认为个人利益大于一切,而失去了国家与社会利益原本应有的地位。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内因

(1)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不够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今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在自我意识、认知能力和人格发展方面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水平。他们有成人的身体,却没有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以及分析事情的能力。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成熟,部分大学生往往对自己定位过高、期望过高,制定目标时未能实事求是,使得目标与实际相差太大,以致难以实现。而一旦受挫又容易把问题归结为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2)对责任本身的解读有误。随着信息网络化,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发生了变化,使得部分大学生对责任概念理解模糊,认为责任的履行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和各种权利与利益的获得。尤其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中,在没有各方面外在的保障下,如果该责任的履行与自己无切身利益关系,他们就只会为自身考虑,而放弃责任的履行。

(3)不能辩证的看待社会现实,个人价值定位模糊。多数大学生在接触一些负面的社会现实时,便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黑暗面。他们看问题比较片面,不能很好的理解现在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同时,一直以来大学生的目标就是读好书考高分,这是他们唯一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方面,对于责任感却只能是外在的一些皮毛。

(二)外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存在起作用。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不良的观念正腐烛着人们的思想,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并流入学校影响着学生们。另外西方不良文化、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在大学生责任观念受到严重考验的时期,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也会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

(2)学校责任意识教育存在问题。近年来,虽然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现象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担忧,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多为人重视。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学校并没有真正落实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同时德育模式脱离现实,呈现底线化,忽略了特殊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得责任意识教育与现实脱节。在教育方式上,依然采取灌输教学,只是把学生当做被动的知识信息受动者,造成主体意识得不到加强,无法内化为他们自身自觉行为。这些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3)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缺失。首先,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父母的专制、放任、溺爱都不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当代的大学生大都是“421”家庭结构,两代人的关心和爱护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在自身独立都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很难有能力去回报家庭、奉献社会。在某种程度上父母长辈们甚至剥夺了他们去承担责任的机会,这已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障碍。其次,父母责任意识缺乏的示范作用。孩子们塑造健全人格的时期父母的素质是关键,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责任意识教育的范本,使孩子效仿和内化,父母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使得孩子对责任意识定位模糊或错误,父母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让孩子认为没有责任意识是合乎情理的,所以父母本身对责任意识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素质。再次,家庭教育目标狭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更多的是只关注子女的学习,除了学习之外,其它事情都是父母亲全部“包办”。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造成子女过度的对他人产生依赖的习惯,同时也导致子女人格的不健全,步入社会时就难以承担更多的责任。

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建议

(一)彰显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把责任意识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倡导,更要实行。各个学校应把素质教育摆到和智育一样的高度来推行。试想如果学校和社会像重视成绩一样去重视学生的责任品质,那么素质教育也一定会被顺风顺水实施。

(二)有规划开展系统的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责任素质,从学校到家庭,我们都要创造尽可能完备的环境和氛围,低年级到高年级系统性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才有可能使之内化,并指导实践。

(三)与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一种非理论的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只有融入到现实的案例和生活中才有其教育价值,如果单纯将责任意识当成一种规范来灌输,就会悖离素质教育的初衷,脱离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创造实践基地,融合活动体验,才能真正将责任意识教育有效开展。

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承担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做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 叶浩生,况志华.责任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程惠群.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D],2012.[4] 陈欣.责任意识新探:基于行为博弈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5-109.作者简介:

郝红艳(1981,11~)女,河北藁城人,现为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二篇: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研究

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然而,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网络上信息多元化的影响,现在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非常淡薄。从大学生的具体责任和责任现状着手,调查分析后研究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案,以期能从多方面发力来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责任意识 素质拓展

一、大学生的责任有哪些

1.作为学生的责任。大学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为自己所在的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2.作为子女的责任。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里娇生惯养,习惯了对父母只有索取、抱怨,却很少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子女也有子女的责任。作为子女,应该尽孝道,对父母关心,体贴,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大学生很多都已经成年,作为一个社会人,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也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4.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把国家放在自己的心里,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以国家建设为已任。

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责任二字的看法和现状,笔者对所在高校进行了500份的抽样问卷调查。本问卷旨为全面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收集的资料仅供研究之用,不会以任何形式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收集所有问卷整理后,有486份为有效问卷。以下是问卷调查中的关键问题的结果分析:

5.对于打扫教室和环卫区,你的看法是()

A.应该打扫的,这是自己的责任

B.太麻烦了,不太想打扫

C.这个应该是学校自己的责任

D.可以让勤工俭学的同学有偿打扫

7.当集体遇到困难需要你的帮忙但会影响你的个人利益时,你会如何()

A.一定帮,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B.可能帮,根据我的损失而定

C.看当时的心情

D.不帮,又不是我自己的事

9.放假回家,你大部分的时间在做什么()

A.帮父母做家务,在家陪伴父母

B.与朋友出去玩

C.在家玩手机或电脑

D.外出打工

15.你是否有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

A.有,非常强烈

B.有,比较强烈

C.曾有,不太强烈

D丝毫没有这个想法

17.当你遇到问题时,面临选择时,你最主要考虑哪方面()

A.个人需要

B.家庭需要

C.他人,社会

D.国家需要

从以上关键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能意识到自身责任问题的很少,大部分人都缺乏自身责任感,?S心所欲,没有意识到读书求学是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成天玩乐堕落就是不负责的表现。近60%的大学生家庭责任感缺乏,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却从来没想过为家庭为父母去付出。近90%的大学会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社会的事情冷落、无视。都是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

三、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

1.家庭方面。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都非常好,基本上学生都不用为经济方面担心什么,更不用他出力去为家庭做什么,这无形中就让学生有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认为什么都是很容易得到的,而且是自己想要就有的。有些家庭给予了很多物质经济上的支持,却没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在责任方面的意识,导致学生自私自利,没有任何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2.学校方面。现在高校有的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的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极少有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任课教师一般课堂上只讲授与课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完课就离开了,很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辅导员对学生们更多的是生活和课余时间的管理和通知的传达,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很多学生责任意识缺乏还不知错,依旧我行我素。对于大学生缺失责任感这一问题,各大高校并没有引导重视,采取特别的措施。

3.社会方面。现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如冷漠的不帮助他人,随手扔垃圾,各种骗术防不胜防。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选择了独善其身,抗拒外来的一切帮助,也不愿帮助别人。对于一小部分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来说,当有一次两次被骗或被误解的经历后,仅有的责任感也消失了。

四、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责任意识不可忽视。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可以提升他的综合素质,同时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工作中也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提升事业成功机率。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比较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有少数人对社会有责任感。提高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他也会对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但能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还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风气,让所有人都受到感染,都愿意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对于国家民族而言,也是有长远影响的。大学生提升了责任意识,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关心国家大事,致力于实现中国梦,那么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五、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1.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责任意识。在大学里,教师注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思政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团委书记等,平时繁琐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再处理一下问题学生,完全没有时间来针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引导和教育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要加强教师和辅导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各项工作高度负责,同时对学生的各项事务高度负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看到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心,从而受到正面的引导。其次,教师和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系到他以后的成就,也关系到今后社会的和谐发展,毕竟我们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品德素质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教师应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强调学生的责任,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上课认真听课,不玩手机或开小差,课后认真做作业,考试诚信这都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而辅导员更应该强调学生的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责任为班级做出贡献,要建立相关机制来约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引导学生多为集体付出和贡献。最后,辅导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志愿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加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为人民的高尚责任心。

2.提高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各大高校现在大部分还是重视竞赛获奖、就业率等等,其实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人文素质比专业技能对他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笔者认为,现在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在近十年有工作,能就业。却无法撑起个人的事业、民族的振兴。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更没有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和社会首先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学校应该从上至下强调责任意识,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渗透着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养成“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负责任的好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注意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

而社会各界也要携手打造教育共同体,特别是机关单位和公共场合,都提高责任意识,对大学生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引导和教育。

3.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1)营造“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在学校各个显眼位置张贴与责任有关的条文或故事,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引导。同时,也体现出学校的重视程度,表现出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个体也重视起来。

(2)将“责任心”量化,作为考核评优标准。看一个人是否优秀,就是要看细节。如每次的大扫除、义务劳动、校园建设、班级建设等等方面,把责任心进行量化,评估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否强,是否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标准之一,让学生重视责任意识的提高,使之有高度的责任心成为一种习惯。

(3)室内+户外素质拓展,提升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以班级为单位多组织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项目有:鼓动人心、移花接木、珠行千里、极速60秒等,让同学们在放松的游戏中学会和人沟通,培养团队精神。

(4)多走入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学校可多组织班级外出公益活动,如以环保、维稳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下社区、进景区,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或者去孤儿院、敬老院献爱心,提升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

(5)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家责任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革命英雄纪念观等红色基地,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责任担当,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同?r,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如战狼系统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国家责任感。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不靠个别的人或小团体就能改变的,需要全社会、教育界一起提高认识、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迫在眉睫,只要每个大学生都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勇气、有能力的青年,中国梦就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本论文来源于课题《大学生责任意识提升研究》,课题编号:15FDY24。

第三篇: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单位: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

作者:薛亚萍

邮编:336312

联系方式:yaya200593@163.com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

摘要: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质量。本研究运用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的现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整体上是健康的,但也存在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缺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对自然的责任意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责任意识、小学生

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教育实际上就是责任教育,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责任意识,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尺度。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责任意识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质量,更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本研究从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四个维度入手,了解我校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培养措施。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责任意识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二小1、3、5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4份。

2、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16位家长和老师进行访谈。

3、数据处理: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发展整体上是健康的。主要表现在:在自我责任意识方面,具有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意识,非常关注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方面,对同学同伴团结友爱,尊敬老师;在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方面,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希望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成为家庭真正的主人,开始学习融入社区;在对自然的责任意识方面,由于受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熏陶,对环保有较深刻的认识。上述四方面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发展较好,对自己、对自然的责任意识发展较为滞后。

1. 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我调查了个人的进取意识、学习主动性和关注自身健康三个方面。在个人进取意识上,被调查的小学生进取意识比较强烈,积极要求进步,一年级70.4%的学生认为能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为自己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三年级的比例为42.9%,五年级为40%;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反映出小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停留在外在约束阶段,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意义。

在学习的主动性上,低年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了解,一年级52%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中高年级相对较好;在课前主动预习、课堂认真听讲方面,一年级60%的人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三年级和五年级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不能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访谈中了解到,虽然老师和家长曾经对此作出严格要求,但大多数学生仍然难以达到要求,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心态;在独立完成作业、有错题及时改正方面,68.5%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三年级和五年级均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做得很好;一年级40.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时积极思考、能发现问题、对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只有14.8%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五分之一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有26.98%的三年级学生和3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

在关注自身健康方面,51.9%的一年级学生认为自己能认真做好两操一课,只有1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三年级则有38.1%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五年级的比例更高,达到57.50%;在保持正确的坐、站、看书、写字的姿势方面,一年级46.3%的学生选择做得很好,17.5%的三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太好,只有1.9%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

综合小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调查可以看到,当前小学生对自身所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发展较好,但认识并未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信念,行为和认识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

2、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研究选取了对同学、对家长、对老师三个观测点。对同学的责任意识,小学生普遍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友爱意识。如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在同学碰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能帮助他人感到快乐;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损害他人利益,借物品能及时归还。

对老师的责任意识,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虚心接受。当老师给 自己布置任务时感到非常高兴、能尽全力完成的学生比例较高,一年级为76%,三年级为73%,五年级为56.5%,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信服;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非常喜欢与老师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老师听,17.4%的五年级学生表示根本不愿与老师交流;三分之二的一年级学生愿意主动帮老师拿东西,三年级、五年级仅为三分之一。

对家长的责任意识,多数学生表现较好,认为自己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表现明显超过低年级;当问及妈妈生病时,你是否感到难过担心时,近九成的学生回答很担心,比例相当高。在尽可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不给父母添麻烦的问题上,中高年级的学生回答能够做到,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在家里孝敬爷爷奶奶的学生不到半数,一年级最低,为31.2%。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尊重家长,缺乏基本的感恩之心。

调查发现小学生对同伴、对教师的责任意识表现较好,对家长的责任意识较为淡漠。

3、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班级、家庭、社区三个方面。对班级的责任意识,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表现了比较强烈的班级责任意识,如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为班级争光的学生占82%;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学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经常与家长交流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愿给家长添麻烦的学生,一年级最低,为22.2%,五年级最高,也不到一半;对社区的责任意识,被调查者的表现也很不理想,不到半数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和邻居一起扫雪,比例最低的是三年级学生。能够爱护小区的公共设施、花草树木的学生占54.8%,能自觉遵守居民公约,不在公共场合打闹喧哗的占42.3%。

4、对自然的责任意识

被调查学生表现出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明显差别。如不乱扔废旧电池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4%,对有人捕杀青蛙感到非常生气的占45.2%,能提出环保好建议学生为57%,了解环境保护和人的生存之间关系的也占到总人数的50.1%。

三、小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研究发现,小学生明显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角色的现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未从幼儿的角色中转变过来,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存在难以认 清自我的现象。例如小学生虽然也表现出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识,但仅仅是机械反映社会的外部要求,并未真正被其接受。高年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模糊不清,如在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方面,只有27.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在保持正确的坐、站、看书、写字的姿势方面,只有1.85%的五年级学生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好。

由于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不认识”或“认不清”,导致了小学生对自己责任意识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在许多方面,最突出的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生活自理能力和意识欠缺。有21%的学生表示从不主动预习或上课不会听讲,访谈中许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孩子在家中学习必须由家长监督。在与小学生的交流中,许多小学生表示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能出人头地;有的小学生表示学习是因为父母要求,或是为博得老师的欢心,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学习。这与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和应试教育的思想残余紧密相关。虽然在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能够整理学习用品,但在访谈中,很多教师反映,小学生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欠缺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学习用品随处乱丢,在一、二年级的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丢在地上的橡皮、铅笔,三四年级的很多学生还不会系鞋带。对这一点,很多家长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许多孩子在家中随意乱丢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事情总是要父母做,很多家长既担心、又无奈。

(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缺失

调查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据了绝对的比重,他们明显表现出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的特点,很多学生还未完全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他们在活动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尤其是对家长,更缺乏基本的关心。例如有23.8%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平时有乱花钱的现象。对家长的访谈也发现,不少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不管家庭的经济情况,盲目与他人攀比消费,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与家长吵闹。一些孩子对父母的关爱毫无感恩之心,将之视作天经地义。在与同学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习惯以自己的好恶来左右同伴之间的交往,很少关注别人的感受,甚至为了自己的愉悦,伤害他人。在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方面,小学生最为缺乏的就是对家长最基本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

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的原因,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更无法准确认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而,他们对社会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在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上存在明显的欠缺。虽然在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基本隔绝的。如有4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参加小区居民的公共劳动,可以明显的说明这 个问题。

(四)对自然的责任意识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种认识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转化为主体的信念。例如,能做到不乱扔废旧电池的学生只有34%,很多学生对自然的责任意识还仅仅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真正意义的责任意识尚未形成。

四、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建议

研究发现,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复杂,与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寻找问题的症结的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走出传统的、自由的模式,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培养理念和措施。

(一)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层级性原则。

(二)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措施

1.培养主体意识,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主体性理念,具体讲,就是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把小学生视作责任意识的主体,承认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与充分的尊重。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他们是子女,在学校中他们是学生,小学生只有形成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他们方能深刻的去理解这一社会角色的价值和所应承担的责任,才能更好的认识其他社会角色的特点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在协作中深入认识、承担并体验自身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可以借助必要的行为训练,辅之以激励。

2.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责任意识培养向生活回归

整合教育资源,首先要求责任意识培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认识责任、生成责任意识、承担责任。责任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中知识传授式的方式不可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传统的知识灌输带给学生的是精神的压抑和束缚,而不是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因此,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悟责任。

其次,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中,仅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将社会、家庭等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育影响力量,建构完整的网络。特别是在当前,这一要求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当前,家庭、社会、学校在责任意识培养的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统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功利思想占据了主导,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和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得小学生在多样化的观念之中难以抉择,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各种力量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3.遵循层级原则,加强责任意识培养的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很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较多的停留在感性的层面,缺乏对复杂社会关系本质的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对社会关系有模糊的认识。因此,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首先在目标的确立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针对高中低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应当更多的着眼于结合他们的生活形成最朴素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积累责任意识发展所必需的感性材料和情感体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则可以较多的定位于对朴素责任意识的提升。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的选择时,应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总之,注重责任意识培养的顺序性、渐进性、层级性,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6.1 [2]宋晔.“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3]杨成立.论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8.[4]刘玉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06.4.[5]汪明霞,何百通.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2.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摘 要】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培养这些高素质的建设者的同时,需要他们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能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责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有着极为优良的传统。一百多年以前,我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以学生为先导而发起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数大学生投笔从戎,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代大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勇于实践,表现出了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当时那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变化。新中国伊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不怕困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至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安居乐业,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拥有了和平的建设环境。然而,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裕的同时,人们精神世界的生活相对匮乏,不良风气和习俗也逐渐蔓延开来,潜在的危害依然存在。这仍需要人们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是我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13年04月在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刘云山同志提到,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国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短期目标以及时间表,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这其中,高等技术的专门技术人才,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富裕,有不少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自我,丧失社会责任感。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但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增大,受到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1)理想信念的丧失。富有理想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少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容易产生理想信念模糊,没有坚强而长远的理想目标,目光短浅,极容易限于片面追求名利,重物质实惠轻理想目标。他们普遍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自身的发展状态和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价值取向的偏差。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自觉将个人的价值取向服从于社会利益,并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判断、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逐步凸现出来。在当代社会,多元化经济出现表现出了极广泛的利益诉求,市场经济的成功也刺激着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渴望。在这种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3)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的淡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是新世纪大学生的主要职责。从目前我国教育模式和文化环境来看,大学生生活主要局限在学校。他们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在做人处事方面表现德比较欠缺。然而,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一些大学生表现浮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考试作弊,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不顾及他人甚至自己亲人的感受;缺乏社会公德心,不爱护公物,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道德失范,人际关系淡薄,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为一己私利不惜触犯法律,甚至危害他人生命。不少应该在中小学要解决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

(4)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乏。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在思想行为上,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过分纠结于个人得失。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是非观念淡薄,遇到问题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以上情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应积极做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正能量。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下面我主要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要求学生洁身自爱,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力量。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我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必须从塑造自身的形象开始。如何提高自身的形象?这需要从爱心培养开始,有爱心才能有责任感。要从热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我们又怎能奢望他会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只有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孩子,才可能将这样的感情升华开去,尊敬所有的长辈,爱护所有的晚辈,直至爱你周围的所有人。这种爱心要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培养,再推广之,才能爱我们的社会、国家。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其自身形象绝不会差。此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生活,远离低级趣味。

其次,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才不会因眼前的困难和障碍患得患失而踌躇不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虽历尽千难万险仍矢志不渝,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强大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虽然,当今大学生不能像革命先辈们那样具备那样宏伟的志向,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环境,从较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坚定的信念去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一时的困难和挫折吓倒,也不至于为一时的利益而犯错。有不少学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终日浑浑噩噩,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学生甚至在失恋之后,或者自暴自弃,或者迁怒他人进行报复。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归根到底,是他们没有长远的目标和志向。因此,要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自己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仍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然而,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很多老师也发现,近几年招收的研究生,其理论基础也有明显下滑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规模的扩大导致师资力量的匮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等等。无论如何,对这一现象,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高度的热情完成自己的学业,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合格的建设者。

总的来说,我国仍处在发展建设之中,尽管我们有着和平的建设环境,但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潜在的威胁依然存在,落后就会挨打,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历史重任,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杨玉洁]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完善和改进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建设,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从多维视角出发,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以及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机制,全面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没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责任意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育观念亟待改变。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我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因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德育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将责任意识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

二、完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方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形成和发展,科学的教育方法是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抽象的理论教育,而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教育方法也应从传统走向现代。比如: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方法,通过树立正面人物的形象,以其优秀品质和行为思想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更深刻体会责任的意义所在,从而培养勇于担当的高尚品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在我国高校承担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然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还远远不够,要鼓励和动员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使责任意识教育实现全面、持续开展。同时,要加强对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对于其学历背景、职业素养、道德品行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师资素养的整体提升。此外,要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对责任意识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做好示范作用,才能真正将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深入到学生内心,从而使其逐渐转化为行动。

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仍有待完善。需要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责任意识教育取得新成绩。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责任意识教育管理体制,明确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岗位职责,并将责任意识教育效果纳入到工作业绩考核中,为责任意识教育取得实效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有效的监督体制也是责任意识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有必要建立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展开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对于知识的评价,还包括对于行为的评价。评价方式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通过监督体制的运行,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不断纠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责任意识教育落到实处。

五、整合社会教育力量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通过社会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各种社会力量中,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使子女学会感恩、付出、责任,家长对于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子女未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同时又处于信息化时代,面临的外在环境异常复杂。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抵抗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较弱,难免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可能会出现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因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大众传媒能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正面的素材,应正确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多种力量协同配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军.责任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2).[3]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GH1443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锐(1982-),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下载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就如行人肩上的行李,也许很沉重,但不能丢掉,因为它是人生路上的必需品。生活要延续,责任也得跟着向前走,它会伴随着我们走完整个人生,其实,活着本身就是......

    大学生打工现状的研究

    大学生打工现状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大学生打工这一社会、家庭、学生多层面交互,人生观、价值观、感性设想与理性操作多层面融合的社会现象,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责任一词有两重涵义,一是指份内应作的事,即义务;一是指因没有作好份内的事,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同样,责任意识也有两重涵义: 第一重涵义体现在对义......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修改)

    关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 摘要: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支撑性因素。小学生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责任意识形成的起点,培养小......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大全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在其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同时,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因此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