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打工现状的研究
大学生打工现状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着眼于大学生打工这一社会、家庭、学生多层面交互,人生观、价值观、感性设想与理性操作多层面融合的社会现象,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交流访谈、参观考察、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打工的目的目标、基本情况、观念转变、主要矛盾,以及用人单位、中介公司与家长对大学生打工的态度看法和现实意义作了分析及研究。课题还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学校课程设置的优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打工 现状 打工心理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翻开报纸,面对铺天盖地的大学生兼职广告以及诱人的薪资,大学生是心动是疑惑?马路、超市、企业处处可见打工大学生忙碌的身影,家长是支持是反对?大学生打工在现今社会中虽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但大学生打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打工是否仅仅只为了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呢?面对大量的大学生打工一族,社会做出的又是何种反应?企业对此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为此,我们做了针对性的调研工作,以此来了解大学生打工的心理及在此之间碰到的困难,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和归纳,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且对部分调研对象采取直接交流访谈形式,以此来更有效地来帮助完成调研,增强调研结果的真实性。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企业、家长三个不同角度着手,共有问卷7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大学生打工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打工的局限性
经调查显示,大学生打工在工源、工种和时间上仍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就工种而言,快餐店服务员、市场调研问卷发放的小时工仍是大学生的首选,由于这类工作的技术专业要求较低,时间安排较为随意,所以对于那些刚进大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受欢迎的,但此类工作除了能使学生们的口袋鼓一些,对于提高相关专业能力来说是完全不够的;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种对于大学生又有着知识结构与时间经验的局限。他们普遍只有三年的学习生活,学校在专业课的设置与安排上受到时间的极大影响,在校的学生仅获得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而诸如语言、经济管理等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因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缺乏相关的经验,用人单位必然不予以考虑安排与录用。
另外,学生们的求职渠道也过于狭窄,主要集中于亲朋好友介绍和中介公司,但由于时下中介公司市场混乱,诚信度极低,致使学生们不敢轻易去那找工作。
对于打工时间的要求,有75%的同学都希望放在寒暑假,可以不和学业冲突,这就导致了假期中一职难求的局面,也是很多企业拒用学生工的原因之一。
2、大学生打工的观念转变
据调查所示,65%的学生打工目的已不是单纯地为了赚取零花钱,更重要的是获得一份工作实践经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除了掌握更高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社会接轨,融入到社会,而其学习最好的渠道就是打工,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半数学生表示只要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口的工作或者有机会去好的单位锻炼一下,即便是免薪也在所不辞。可见大学生已清楚地意识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一味死读书的结局终将被社会淘汰,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将来的就业更是意义非凡。但现在的问题是愿意提供这样实践机会的正规单位实在太少,要不就要求过高,以至于学生们不得不去做服务员之类的打工工作,这是导致大学生打工工种单一的原因之一。
其次,相对于以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成功找到打工机会的机率较高,选择范围也较广。但如今,75%的被访大学生认为名牌大学这样的优势已不存在,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表明自己并非出自名牌院校。这也从侧面表明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已注意到“唯才是举”的重要性。
3、面试成为大学生打工注重的一个重要环节
和正式就业相同,面试逐渐成为学生打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打工过程中参加过面试,其中有63.9%的大学生非常重视面试,认为类似的面试能让自己更了解公司,也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为将来正式工作面试应聘打下基础。
4、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时下越来越多的打工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86%的大学生认为签定相关的劳动合同十分有必要;有50%的大学生曾在打工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定过劳动合约。有效的劳动合同既能保护学生的权利,又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5、民办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较强
由于民办大学的费用较高,因此进入民办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并且民办大学的学习气氛及课业负担相对而言都又较为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产生自我的一种优越感。适当的优越感是自信,越过自信就成了自负。民办大学的学生应该避免有此种心态。
(二)企业对大学生打工的态度
1、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注重招用学生工
此类民营企业的规模一般以中、小型为主,企业结构模式不复杂,人员相对集中,在某段特定时间,对于工作量较大、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会请大学生来做。毕竟学生工的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这对于刚建立或建立不久的企业来说不失为降低成本的一个好办法。
2、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一般不愿由打工大学生担任
83%的企业这样认为:首先,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较为完善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工一般都是在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其次,一般正规的企业在实践上岗前需要一定的技能培训时期,而这个时间不一定就放在假期,这样难免会和大学生的课业起冲突,技能培训得不到保证;最后,类似于这样的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学生工都为兼职,恐怕难以做到一心一用。由此一来,大学生所期望的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打工工作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3、企业对于人才选择注重方面有所改善
过去,企业拿到简历,先看该学生毕业于哪个大学,学历如何,如果出自名牌院校便不顾一切地招入。而如今,用人单位不再断章取义,以为出自名牌学院就是什么都好的人才,而是更注重该学生的社会经历,个人的气质、谈吐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即便招聘打工的大学生,也会设置面试,进行现场测试,来看学生总体综合素质。87.5%的企业表示对于打工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很有可能在其毕业后招入公司工作。
(三)家长对大学生打工的态度
1、家长对大学生打工的看法
调查中,98%的大学生家长认为,大学是学生生涯中一个特殊阶段,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学生们不仅要掌握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学会怎样在社会中为人处事。
有83.67%的家长同意并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大学学习阶段外出打工,大学和其他阶段的学习不一样,没有安排满满的课程,学习的专业也是自己挑选的,因此学习没有过去那样的紧张,压力也没有以往那样大,多出的空余时间完全够大学生去打工,家长们认为外出打工既充实了自己的课余时间,又能借此机会增加社会经验,让孩子了解社会,用自己的视角来透视社会,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解决,当他们克服困难,取得劳动成果时,他们的信心也增加了,自我价值也得到体现。
同时,也有16.33%的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他们认为孩子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外打工必然会花费时间,影响学习,这样就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毕业文凭,将来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也有家长是因为怕孩子受苦,想想自己家中又不是缺那点钱,何必让孩子遭那份罪。
此外,84%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份与所读专业有关的打工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地在实践中运用,以此来融会贯通,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家长还认为,做一些促销、派送等工作也未尝不可,只要是做正当工种,都能在其中学会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家长对大学生打工机会的看法
有59.18%的家长会亲自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打工机会。因为他们觉得现今社会上适合孩子的好的打工机会实在太少。而且当今社会上一些企业,屡有违约现象出现,孩子自己找工作实在不能令人放心。通过中介公司寻找工作无疑也是一种途径,但在中介泛滥的今天,仅有6%的家长认为通过中介找兼职是一种快捷方式,当然在此还有个前提,所找的中介公司必须是正规的。而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学校能提供打工机会。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1、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起草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首先,由于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对于现今混乱的中介市场应该加以管制。其次,大学生打工基本是以小时制为主,虽然现在《劳动法》规定小时工每小时工资不得低于5.5元,但其小时工的定义模糊。据调查反映,有学生在某企业打工,每小时工资为4元,《劳动法》修订后,其向所在单位提出质疑,该单位给予回答称这个小时工只针对下岗人员,学生茫然。故我们建议在这方面,政府应该细化规定,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帮助引导学生找到打工实践的企业。
2、学校应给予合理的课程安排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相关专业课程,让同学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课业和专业知识。然后,给予学生充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时间,使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尤其是专科类学校,更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现代社会除了需要高学历的科技人才外,还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具备专业素质的“灰领”人才,而专科院校就是为培养这批人才而设立的。从国外相类似的院校来看,其课程的安排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知识。我国教育体制目前并不是很完善,但在最近几年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中,也能看到我国正逐渐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专科类高校一定要对各种专业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为社会多培养一些“素质高,技术精”的高质量人才。
3、学校应定期给学生举办相关讲座
首先,要在思想上给予正确引导。大学生既不应该只为了钱而去盲目打工,也不能养尊处优——名牌高校学生自恃出自“名门”就认为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民办高校大学生倚仗自家有钱有势,只图坐享其成。社会竞争是激烈的,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先进的社会不再只需要“死读书”的“书呆子”。而家庭条件再好,若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处事能力迟早会坐吃山空。因此学校有义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开设针对性的讲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挑战未来。
其次,学校应该专门提供一些打工信息,组织相关的招聘会,便于学生找工作,当然,学校也可以适当提供在校内打工的机会。
4、大学生应时常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政策在完善,机会在增多,但学生自己本身若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可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所以想要找到自己理想的打工职位,想让自己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必须在学校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在其他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尤其是那些非名牌院校的学生,更应在端正自我心态的前提下,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现状
对大学生假期打工的探讨
作者:何秋丽 王碧珠
【摘要】 : 在大学生的世界里,打工已经是件非常频繁的事情了,很多人都会借助寒暑假或者一些周末的时间,去兼职去打工。在大学生的身边,有太多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想早点通过亲近社会去锻炼去提升。精神与物质上的诱惑,或许往往会令这些同学忘记了学习的计划,外出的安全,机构的可信度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打工的普遍,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打工出现的原因、现状、利弊等方面进行分析。想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为学生们现在或者未来的工作提供到一点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打工 利与弊 假期
大学生打工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或许身为大学生的你也曾经有过打工的经历。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点已成明日黄花之际,当代大学生假期打工已形成潮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打工过程,体酸甜,品苦辣,个中收获是任何人都无法描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打工给了我们一个提早接触社会的平台,有人说它是一个大学堂,精彩纷呈的课外知识频频呈现,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无底洞,其中黑暗其中陷阱无人晓。那么作为大学生的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假期打工的潮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就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原因,现状利于弊以及对此的建议做一次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原因:大学生假期选择去打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出于什么缘由。为家庭,为自己,为社会?都有,我想大学生打工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困难,为减轻家庭负担。同样的大学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所谓你有的是 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这是事实,一个大学里,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寥寥无几。大千的大学生是跟我们一样的来自普普通通的家庭,他们更没有过道的背景。他们父母的职业不外乎是农民。你能想象一个来自农民家庭的孩子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吗?来到大城市求学,物质水平高,消费高,资源多,不一下子可能你这个月的伙食费就被用完了。用完之后难道我们还向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伸手要钱吗?不,许多大 学生选择了自给自足,自己赚钱。所以,大学生打工就成了大家平时热讨的话题。在校兼职,寒暑假打工的都有,帮别人端盘子的有,替别人促销的也有。总之,他们的目的就是能赚到钱,然后给家里减轻负担。
(二)、想提前认识社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工作是我们在课堂这个狭隘的空间里所不能触及的。而打工,就给了我们在一应该机会去了解它们。小到街头摆摊,大到国营外企,其中蕴藏的知识能让我们狭隘的视野变宽。许多大学生在假期打工都会接触到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同时,适当的社会体验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坚强不屈的性格,调整自我抗压能力,从而立好在社会立足的根基。所以假期兼职打工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选择。确实,多去接触一下社会,增加社会处事的经验,提高实践的能力,这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将是不可多得的资本。况且这在人生的经历中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三)、锻炼自己。可能你是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世界总想去了解,去体验,去挑战。在大学,兼职打工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你去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赚的钱可能不多,但是你收获的那一份经验会是你今后值得珍藏的宝藏。大学生有的是青春,有的是能量,不怕苦不怕累是他们的精神。所以许多大学生出于要锻炼自己的这个初衷,选择了兼职打工。大学生打工,是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勤工俭学的有效途径。当然,打工是辛苦的,你会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求职被拒绝,被人看不起,工作时被老板骂,被顾客挑剔;工作环境差,工资少等等,找份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打打工,对大学生来说真的是一个大的挑战。这些所经历的事可能也会是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所讲遇到的。而如果我们现在就克服了它,这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他们之中更多是为了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得到锻炼,增加人生的阅历。
(四)、社会资源充足,平台多,途径多。大学生寻找假期工作,途径很多。大学生是通过他人介绍得来的工作,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到兼职的信息,也可以在用人单位到学校招收员工时找到工作。由此看来,大学生找兼职打工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满街跑,满街找”的状态,在开放式的大学里,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方式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打工信息,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五)、大学时间比较自由。大学的教学方式灵活,不再是天天满课,天天要晚自习,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供自己支配,自强、自主、自立、自律已成为大学生活 的主旋律。在大学,你可以自主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兼职打工就是一个大学生选择的锻炼自己的平台,通过打工兼职,大学会过得比较充实有意义。
(六)、独立意识高,有自己的想法。“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许多打工兼职的大学生们响亮的口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打工的苦与累是明天的收获和积累。最重要的是,通过打工他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职场规律。锻炼到更多的技能。比如一个企业,过去,企业招人是学历文凭决定一切,而如今,用人单位不再断章取义,以为出自名牌学院就是什么都好的人才,而是更注重该学生的社会经历,个人的气质、谈吐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学历文凭只能作为一个参照物。
二、大学生打工的现状
通过自我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社会初步的了解。不得不发出感慨:学生真是一代比一代牛啊!或许自己也是90后的原因吧。和上一辈的受教育水平相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算是幸运的了,在这多彩的世界里,不仅避免了文盲时代,同时我们的课外生活也是很充实的。说得可能大家会以为这太美好了吧。其实不是,就我国的地域人口分布状况与经济差异而言,这些因素早就拉大城乡差距的距离,以至于大学生的各自家庭方面存在差异。那是不是这跟大学生出去打工有所关联呢?打工在大学领域到底是个如何状况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吧!
(一)、大学生个人对打工的态度
大学生出去打工的事例越来越多,就我亲密的朋友每每放假期间都会积极的找工作,很多高校的学生也像这样;在本地的或出去外地的,诸如此类的积极工作的态度,让我们不得不想问问:您是真的喜欢打工吗?当然,若能当个“懒虫” 也是件幸福的事儿。众说风云,但都有共同的地方:打工虽然比不上在宿舍打游戏或者出去玩耍那么轻松那么愉悦,但却也是一种出去“溜达”的方式,借此机会让自身得到更多的锻炼,不仅仅是让我们沉浸在课本的世界里,亲身经历近身感受的才是真实的;寒暑假的时间也很充足,若只当是休息那也太浪费时间了,无不借此时间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呢!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大学生主观念的改变是一个好的出发点,我们都有感受到,小时候羞羞涩涩,也不问世事的同学比较多,现在长大了,自食其力的想法在滋增;还有的是盲目从众心理的,会说到:“大家都去打工了,我还等什么呢”。其实这态度是不太理性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是要发自内心的想去尝试想去挑战的,这样最终的 收获才是自己梦寐的。或达不到这效果的时候,你也会觉得这就是青春啊!收获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总而言之,大多数都是想体验百味人生,重在磨练自我。
(二)、家长对自个孩子打工的看法
通过实地的访问那些家长来总结。
1、家庭经济状况好的:
在条件好点的家庭里,大多数的家长是不赞同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未完之前出去打工的,他们觉得没有毕业,出去找的工作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手工劳动比较多,以其收到身体上的劳累,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学学专业知识;家长还会觉得,各年龄段有各年龄段的思考路线,我们这个年龄该是把重心放在学业的,打工问题应是毕业后该想的事儿。还有少部分的家长觉得赞同孩子出去打工,他们觉得孩子也不小了,应让他们多点自食其力的思想,少点依赖感
2、家庭经济状况差的:
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庭里,大多数的父母还是持有支持态度的;毕竟家里有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与生活费时一比比小的数目。孩子都了这个年龄阶段,也算的半个“独立分子”了。让他们出去体验下社会,也是提高自身的一个过程,提高社会意识,增长辨识能力,也体验下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向上精神;同时寒暑假的时间也很长,赚自己的生活费来减缓家庭的负担;从认识到体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加努力的奋斗,从而来改变贫困现状。不过也过少部分的家长是不赞同的,他们觉得放假了,竟然是休息的时候就要好好休息,放松放松。养好精神,为学业打拼。孩子虽是长大了,但跟父母生活比较密切,心理还是很单纯的,社会安全意识不强,怕出去上当受骗,而且觉得出去工作怕结交到不好的社会青年,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觉得还是等毕业了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好。
(三)、社会部门对大学生打工情况的看法
很多部门每年都会为应届生开发些岗位。这一点也大大降低了就业的紧张感。对于招新刚毕业的大学生,都知道工作经验是不足的。但是,若在大学期间有过工作经验,人家还是会另眼相看的。毕竟人的责任心、处事态度、工作效率等等这些都不是与身具备的。大多数都是后天的劳动成果。敢问有哪个部门是不喜欢勤劳能干的学生的呢?所以,有了一定的基础,为自己以后出去工作面试时,也是别人眼里的一大亮点。
(四)、大学生工作的单位情况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大学生打工的种类呈现多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劳务性和智力性这两种工作中,大学生更喜欢做智力类型的工作,但是在做过的工作中,大部分人都只从事体物劳务性工作,而从事过智力型工作的;比如家教、促销员,快餐店打工的服务员等等,都是些比较平凡的工作。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很少很少的。而且找这些工作也是不太困难的。
学生打工选择的地点也大有差距,当然在自己家乡的比较多,儿特意的去一些发达城市的并不多。一些热门专业的岗位一般也不会特意的去招还没有什么足够知识的大学生。所以,这一点也能看出,并不是有“打工”的热情就能满足社会的要求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的工作状况并不如人意。
(五)、自我保护意识
或许是盲目,或许是出于对大千世界的好奇,或许是某种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去打工等等这一系列。都会让我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挑战,安全意识成了一道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要面对的难题。不能被一时的欲望诱惑埋没了头脑;社会是光明的,但是总有那么黑暗的一面你是没有看到的,大多数的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但是,辨识虚假度的能力不高;所以也建议大家,既然想出去面对,就要做好准备。一些非法的机构部门会趁我们的单纯之心,乘虚而入的;想出去长见识,就要抱着理性的头脑去思考。
三、大学生打工的优点
(一)、收获经验阅历。大学生的假期打工,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培养工作能力、增加工作阅历的机会,大学生有些兼职的工作过程就是毕业找工作的“预演”,打工给了我们提早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的机会,所以在大学期间打工是件意义非凡的事。止步于课堂和参加社会实践工作的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是不一样的。打工的一个直接作用就是可以丰富个人简历。现在的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提出了须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要求,所以大学生选择的打工能非常好地应对未来就业的要求。
(二)、锻炼了自己的综合实力。有的企业还把吸引大学生前来打工作为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一种方式。每年企业招收毕业生时在很短的几次面试中往往难以比较客观地把握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现在通过给学生以打工的机会,察其言,观其行,这样既降低了招聘者的审查难度,而学生也可以对就业单位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日益成为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若能为其提供适当的空间,企业自身也将受益匪浅。
(三)、给市场增添了新活力。大学生是一股新生的巨大力量,让市场焕发新的活力。大学生兼职打工,为许多行业单位注入了不一样的构思与方向,推动了整个行业向创新方面发展。市场的饱和度也有了一个新的高度。用人单位通过对大学生兼职的引导与锻炼,让大学生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打工过程中对就业单位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而大学生兼职打工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许多福利。大学生打工在客观上“扩大”了就业市场,也提高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的交流过程给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人说大学是盲目的,浑浑噩噩一天过去了,玩玩游戏上上网,一个学期过去了,上课睡觉聊聊天,大学四年过去了。大学真的是该这么来度过吗?为什么不能像高中一样好好学习,为什么不能像有志气的人一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确实有许多空闲的课余时间,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起来,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有意义的事。假期兼职打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没有占用学习时间,也可以很好地体验社会。在此过程还会让你很好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你看待问题的想法也会有所不同。或许你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兼职打工过的人和从没体验过打工的人在思想想法上市有区别的。
(五)、拓宽学校教育的领域。大学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更多的是 自己自学自己体验后所收获的知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打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现行大学教育体系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缺陷,大学生不是只说不做,纸上谈兵,而是将理论有机地与实践结合。大学生兼职打工是金钱与经历的结合,这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训练大学生的实际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可以在打工过程中学会许多,领会许多在校园内无法触及的东西。确实,大学生假期兼职打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校教育的领域。
四、大学生打工所存在的弊端
(一)、对学业上的不利之处
凡事儿都会存在优势与劣势的一面;大学生在打工的过程中会面临到很多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里面的利害之处吧!
打工,无论是寒暑假,还是在校的一些课外时间,这些时间都能够让我们更充分的利用到学习上,帮助课后的消化;这样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更好的鼓足我们的知识锦囊,为我们以后出去找工作打好基础。但是,若这些时间呗占用到“打工”势必是会影响到我们的成绩的;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不无道理,想要成绩不落下,同时又能赚钱补足生活费。这很难办到的。这样的忙碌的后果最后换来的还是忙于补考,交挂科费用等等这些令自己头疼的问题。那么“打工”可算是不值得了。因为,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宗旨。所以,打工时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的。
同样的,有的同学会说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全面的,出去打工也是想为了更好的锻炼,这也是学习部是吗?社会实践也是一门打课堂不是吗?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是的!但是,反过来又问问自己,自己出去所做的工作,有多少是跟我们所学的知识挂钩的?可能不多吧!而且工作的时间,细则等都不要太合理。冒着这样影响学习的风险去打工,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举动。想实践并不是没有机会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这个实践的问题,是件非常好的风气,同时我们国家的高校现在基本上都会给学生提供集体实践的机会,为什么不能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中磨练自己呢?
(二)、诈骗广告的存在
大学生打工容易上当受骗。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面还是不足的,缺少人身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有一些非法的中介机构,抓住了学生的这种心理,收取中介费却不履行合同,不及时地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束后退还,然而工作结束时大学生只能领到工资,保证金却不见了踪影;直销、传销本来是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不少同学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甚至不惜欺骗自己的同学、老师和朋友。上当过后又怕家人朋友的责怪,于是会出现为了弥补这个缺口而做些非法的事情,还有一些不法之徒会把目光盯在女学生身上,利用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轻易相信人的弱点,进行犯罪活动。
每每接近假期时间,都会有很多的假期兼职传单。上面的条件都不会太高,价钱合理且待遇也不错,于是同学们就心动了。只是叫提前交几百块钱的“合同费”而已,反正要赚的是几千块,这几百块先交也不亏。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里面的利害之处呢?不能一句话就为那些机构“判刑”,有好有坏。但对于我们而言,是要我们这方先交的费用,是不可轻信的;就算有了票据,不能避免上面的单位电话是虚假的,若被骗了,你自己无凭无据,跟谁告去呢!
还有的 加学生们去使用一段时间,使用期满后,这时候说你不合格,于是离开过后,有没有被骗去白白干了苦力活的感觉呢!
有的是同学们报名过后,一些手续费也交了,要开始去适应工作了;去的地方发现跟自己在传单上了解到的有差距,或许你觉得这很正常,但适应几天过后,开始要正式上班时,这个单位部门的电话却始终打不通,就像永远消失了一样。
还有的说道待遇问题,到了一家旧的工厂工作后,老板总是说些激励的话,叫员工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要发工资了,而到了发工资的时间,自己见到所拥有的数目不是老板之前口中所说的“待遇”、“报酬”、“加薪”。想找人评理,却无能为力了,热锅上的蚂蚁都比不上您当时的心情了。
这种诈骗信的事例越来越多,我们没有能力避免社会上出现的这种欺骗行为的时候,只能去提高自己的警惕了。想工作也不是一定没有出路,像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和一些正规的中介机构是可以考虑的,比较普遍的大型网站和知名度较高的报纸的招聘信息也可考虑。其次,与中介机构打交道时要注意其是否具备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等证件。大学生打工受欺骗的纠纷层出不穷,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也揭露了管理体制不严谨的弊端。
(三)、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更明显的一点不好之处是,过度劳累的打工对学生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有存在很大的影响。打工,无可非议,是件很痛苦的且时间长的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膳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小伙伴是会吃不消的;毕竟我们还很年轻,精力是旺盛的,但身体的健康状况并不是能受得起这么漫长的“折磨”的,这些无不让他们饱尝着生活的种种艰辛,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到了以后出去面临人生工作大考验的时候,身体不好会是我们的一大“绊脚石”,所以,身体是我的本钱,要好好对待。
五、对大学生假期兼职打工的建议:有些同学只看到兼职打工的好处,却忘了最根本的学习了。对此,我们要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习打工正确对待。所谓“叶障目不见泰山”,目光放不远,以后的道路就会很难走了。大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打工这个锻炼平台而不去学习和发展各项潜能,那么只能是因小失大的结果。我们应该要两面结合。既需要在校学习知识,有需要通过打工去实践学校的理论知识。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兼职再能锻炼能力,也不能取代了学习的地位,你只有厚积薄发,才可充分展现你的才能。平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好时间,劳逸结合,不要因为学习而牺牲适当的休息,不要因为打工而荒废学习,更不要因为打工而造成对自己学习的不利影响。处理不好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二)、防止受骗。社会纷繁复杂,切不要因某些金钱利益的诱惑而上当受骗。特别是一不小心陷入传销陷阱。有些单位,打着正当营业的旗号,专门欺骗处世不深的大学生,所以我们要小心了看,可能你是以正当的员工名义去开展你的工作,但是你却不知道你一掉入了他们的陷阱。可能其中单位会给了诱人的利润。大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谨慎小心,遇到问题要告知老师和家人,切不可一意孤行。不然不仅没赚到钱,还会给自己的身心遭受极大的伤害。
(三)、有选择地选择工作。最好选和自己专业有关联的工作。好的选择相当于将课堂的知识在课外实验。在这些“有益”的工作之后,就应该寻觅更为“有效”的兼职工作,为走上社会或者是进一步深造做好实践准备。既然选择,就要认真对待,学乃至用,学有所用,对进修、对生活、对深造都有泼大的益处。这样,学习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既提高了打工的“效率和效益”,又使大学生从“劳动者”,转变成了社会的新兴创造者和体验者。
(四)、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你的所作所为将决定你今后的学习人生。假期“学生工”热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既然选择了打工这个平台,就不要在别人游玩世界是埋怨自己的打工处境。此外,工作环境有好有坏,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切不可轻言放弃。端正了这个态度,打工会成为大学生增长阅历,减轻父母负担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会利用假期打工自筹学费和生活费,有些学生难免会心生怨气,与同龄人相比认为自己的处境困苦。但是,少儿当自强,人生是要考自己去创造的,享受安逸止步不前的人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相反,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会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并不断努力,把困难当作一种财富。正视自己的处境,自食其力,与同龄人相比自己多了一份勇气与担当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收获。但是我们也 不可拜金,以挣钱为目的并不可怕,但是不要因为赚钱而违背自己最初的梦想与天真。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是青春的代表,是时代的领衔着,是冒险主义家,我们有资本在我们的青春年华写下华丽的篇章,对于大学生假期兼职打工的探讨,你,认识透澈了吗?
【参考文献】:
[1]李金凤,王象刚.大学生打工利弊谈[J].科技信息.2007(04)
[2]郭立新, 康琦,马玉.大学生打工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学大众.2007(04)[3]何晓艺, 雷彦巧.大学生假期打工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4]刘正发, 何继秀.当下我国大学生打工现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7)[5]赵立杉,吴聪聪.大学生打工的职业分布及成因分析[J].成才之路.2008(03)[6]厉剑斌,周莹莹.人们对于大学生打工的看法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0(08)[7]张旭,徐瑛.大学生打工市场亟待规范[J].北方经贸.2011(11)[8]韩震, 郑立俊.大学生打工相关问题的法理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03)
第三篇:目前大学生课余打工问题研究
1目前大学生课余打工问题研究
一.调查目的: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通过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或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打暑假工或寒;会为自己以后毕业找工作积累经验和知识。当然也可以广交人脉等。然而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重要目的,但也有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如此,一方面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提高别的方面的技能,像如何和上司更好的交流或者怎样更好的完成工作等等;另一面可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现在的很多公司、企业招聘一般都优先录取有工作经验的)为毕业之后就业增加筹码。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自己课余打工的看法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课余打工这个“洪流”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课余打工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方法,是大学生更好的对待课余打工、社会实践,在其中不断地磨练自己。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高等院校、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了这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大学生加入到课余打工或参加社会实践之中,似乎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个问题。时下,大学生课余参加社会实践和打工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了塑造和锻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课余打工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认识。这次调查我选择了40名在校大学生,这其中的大部分人自己是认识的。调查涉及河南的五六所大学,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10个人共40名;调查方式,20人是通过调查问卷,另外20人是通过打电话,互联网,QQ聊天所得。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大学生是否参加过课余打工、兼职或实习;为什么课余打工看,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最喜欢课余打什么工);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是否与所学专业有关,能否体现实践和理论的相结合;以及在打工或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打工或是实习是否影响自己的正常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结果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打工或实习时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认为只要能够赚到钱的工作,就可以试试,像校园代理、超市或商行促销、家教、散发宣传单等,以前很多大学生不愿从事的打工,现在几乎有很多人做。2/3的同学认为要参加社会实践最好去企事业单位,有1/2的同学做过兼职,1/3打过暑假工,1/10的去过企事业单位实习,表示从未参加过的仅占1/6;从大学的阶段上看,打一打工的2/3的人是由于家里困难,希望打工能够减轻家里的压力,其余则是爱好和兴趣;大二中家里困难的占1/3,其余则是由于大学开销比较大希望打工能够赚点钱;在大三之中2/3的人是即将迈入社会,希望能够积累工作经验,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对当前的就业比较关注;大四由于课比较少实习和半工作状态的人比较多占9/10.五.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环境都相对优越,经历的有关工作方面的教育比较少,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明显的就是眼高手低。另外比较明显的就是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大学的实习生,就是毕业也不怎么愿意招聘刚”出笼”的大学生;致使大部分课余打工所从事工作致使和技术含量比较低;现在大学生课余打工的较之以往有增多的趋势;当前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比较担忧,对未来比较迷茫,没有很好的人生职业规划。
六.结论和建议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当前的大学生知识储量比较丰富,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实践比较少,致使知转换为生产力为这个社会服务。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时间育人的作用。求学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其主要任务是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厚积薄发,而不应本末倒置。大学生应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课余打工量不宜多大,不然有可能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政府和国家也应对大学生的课余打工给予足够的关注,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比较的好的环境,提供场所,使其知识有其用武之地,社会也应该予以支持,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回报社会。
2关于大学生打工调查报告《改一下内容里的学校》 关于大学生打工调查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05级法学一班 亢妍 05573019
暑假来了,新的打工热潮开始了,这次的主角是我们的莘莘学子们。每年的假期都有一批大学生投入到假期打工这个行列来,利用暑假时间打工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已经成为大学生打工的目的。
网络媒体关于大学生打工的调查
网上有一项关于暑期打算做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找暑期工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87%。中华英才网根据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原因、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工作种类、打工的渠道来源,做了调查,调查结果: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暑期打工的原因?
投票结果:减轻家庭负担:13%
在打工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35%
丰富简历,为就业做准备:28%
为自己创业打基础:14%
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6%
好奇:2%
其他:3%
二、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工作种类:
劳务型:夜总会刷盘子、桑拿浴的服务生、酒店的领班、商场促销员(化妆品、保健品等)、话务员、派发(办公室用品、传单)、快餐店打工、抄写
智力型:办公室文员、会计师所审计、家教、翻译、电视台编导、网站版主、网站销售、软件公司编程
还有一些大学生,挥起了创业的大笔,如办公司、开工作室、书店、经营餐厅等。
三、大学生暑期打工的渠道;
校园的海报栏、网络为媒、社区的家政服务中心、学生中介、查报刊、学校勤工助学办公室、校园“小广告”、专场招聘会、老师推荐等
采访到的一些学生打工情况
这次的社会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打工的情况,接受采访的人大部分是利用假期打工的,只有几个是长期兼职并签有合同的.采访时间:7月24日
采访方式:电话、短信
采访对象:高中同学(有打工经历)
王斌,天津滨海学院05级商务英语。他打工已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寒假时候,是家人介绍的在一家烟酒商店做零售员,工作了一个月支付工资是580元,碍于都是熟人介绍的也没好意思签定任何协议或者合同,只是口头上的协议,在一个月的工作中没有迟到或早退,但是收到过假钱。在我采访的人员中他是唯一回答出权益受侵应该找哪个部门解决的人。第二次是在今年暑假,给一家影楼发传单,他是在学校的海报栏上知道这家影楼的,上学时找过这家影楼做赞助,所以也可以说是认识的,这次依然是口头协议,问他怎么不签,他说好不容易找份工作有是认识的不好意思和人家签协议,最后给钱就可以了。在我写这份调查时他还在打工中。
王颖,天津理工大学05级日语。家人介绍在超市工作,只干了三天支付了150元,只是口头协议,不知道权益受侵时找谁解决,表示都是熟人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史楠,天津铁道职业学院05级。采访中了解,因为学校的课程较松,利用课余时间在麦当劳长期兼职,签定了劳动合同,工资是每小时5.4元,每个月至少可以拿到三百元,她说这样就可以不用找家里要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在我采访的同学中有打工经历的人很多,包括我在内,我是去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去打工的,在一家饭店做服务员,20天500元,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八小时多,忙的话有九个小时以上,因为是父亲朋友开的所以没有签定任何的协议。除了上面采访的史楠签定了协议外,其他的几乎是口头协议,幸运的是都没有权益受侵的事情发生。我在采访过程中,告诉他们,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对方不管的话,应该去找劳动局、工商局投诉,涉及到人身权利要找公安局,他们也表示在以后的打工时会注重自己权益的维护。
以上三位工作有家人介绍,有自己在报刊、杂志等上面找到的,还有是在网上的大学生之家网站上找的等等。从大学生的打工渠道或者从他们打工的种类来说,已经是渠道多种类齐全了。然而,大学生的打工处在一种边缘状态,劳务市场的混乱,不了解社会的情况,致使他们在打工中被骗、工资被扣、甚至有暴力事件发生。在我采访时候就遇到了。
采访时间:7月22日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情况:
赵宏志,天津农学院04级计算机专业,家住东北,学校组织旅游后没有回家,利用放假时间打工赚零花钱。谁想这次打工就被骗了。2006年7月20日,在同学的介绍下在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附近的一家KTV应聘服务员,当天赵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所谓的面视。对方问他们是否有健康证,二人说在办过两天可以拿来;对方说可以了,让他们填表并交纳180元的服装费,规定了上班的时间是晚上七点至凌晨三点,工资底薪是800元还有小费和酒的提成,双方达成一致(只是口头协议没有签定任何书面协议),赵和同学各交了180元的服装费。当时二人没有找对方要收据或是其他收条之类的证明,事后采访问他们为什么没有要收据之类的证明,他们说对方没给而且他们没想那么多也没要。交钱后,对方让他们到甘肃路和哈密道的某地方找某经理。随后他们就找到了那个经理,那个经理让二人准备红包给业务经理说是好好照顾他们。那个经理让他们准备188元,可是二人说没有那么多,于是就各给了168元。(采访问到二人怎么就给红包了,他们回答说以为是规矩,找同学借钱给的,二人希望能早点上班。)给完了红包,二人满以为可以上班了,可是对方说服装要一两天才下来,让二人先做公关,二人说不做。于是,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21日,二人去后还是没有服装,对方说直接做公关,二人没有答应。二人觉得被骗了,于是打电话给“消协”,对方回应不好管而且也管不了。又打110报警,警方说,“KTV收了你们的钱但是你们没有收据,有说既然对方说给你们找工作,又没说不给找,所以不够成诈骗,警察的介入会使事情更糟。”。就这样,这件事不了了之。采访开始有问到对这家KTV的感觉如何,他们说那KTV不是很大,有很多家但是不是连锁形式的,刚开始时候没觉得怎么样,可是到了另一家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里面的女的穿着打扮都不正常看起来像“小姐”,而且去的老板模样的人很多。不难想二人为什么不做公关了。
在我整理社会调查时给赵打了电话问它这件事怎样了,他无奈的说还能怎样没有任何消息。后来又得知赵在这次之前打工时候还受过两次骗,但是依然是不了了之。
大学生暑期打工权益为何受侵?
网上关于大学生暑期打工的调查中,作为大学生,在兼职时权益受到侵害的占调查人数的86%。
现在大学生暑期打工市场还没有一种规章体制,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利用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易轻信人的特点设下陷阱,使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
一些从事家教、翻译等比较轻松的工作,广告写着只要交纳押金就可以马上上班。学生辛苦
了一个假期,由于没有正式的合同,工资被克扣,劳动部门不管,这样的事情很多,学生只能自认倒霉。
在整理调查情况时,打电话给劳动局询问,一位工作人员解答说,在校期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师、法学博士莫小雨分析说,“〈〈劳动法〉〉没有将大学生列在调整的范围内,劳动监察部门无权受理投诉,在校大学生只能按照〈〈民法〉〉打官司来维护自己打工的权益,其成本之高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是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每日新报〉〉有报道题目为“大学生暑期打工小心陷阱”的文章,文章列出了常见的 受骗表现
1.骗取押金或培训费,单位以工作服或培训为由要求交纳费用,不开收据,学生辞职时便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或是培训时压根什么也没有学到。
2.是非法中介,先承诺找到满意工作,收取中介费后,便迟迟不能兑现承诺。
3.发工资时候,单位不兑现当初的工资承诺,或者老板干脆直接失踪。
大学生暑期打工权益如何保障?
劳动部门提醒:要选择正规的用人单位,打工时候要签署劳动协议,明确上班时间、内容、工资等内容;做好工作记录、出勤、工作内容、时间等情况,让老板签字认可;去中介公司需要看他们的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交钱时一定要索取发票或收据。在工资方面,若是全日制上班的,工资不低于4元/小时,月工资不低于640元;若是做钟点工,每小时工资不低于6.4元/小时。
造成大学生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学在打工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在打工期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打工前最好了解以下劳动部门的规定,不要盲目,与雇佣方按照一定的法规签定合同,如果没有也要保留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据,以便发生纠纷时提供有利的证据。在打工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有侵权、违约、强迫打工者从事违法行为的现象,即使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解决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制度保障,对现行的〈〈劳动法〉〉进行修改,把在校学生列入调整范围,而且降低学生维权的成本,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混乱的大学生市场进行调整,建立一个规范的学生打工市场;相关的部门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假期来临之前,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关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和受侵维护的渠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就是本次社会调查的情况。采访中知道很多事情,了解了学生打工的不容易,受骗上当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是,却没有一个服务于学生的部门去为受害学生主持公道。希望我们学生打工时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四篇:大学生打工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任课教师:喻术红09级法五 李知菲 2009301610142
大学生课余打工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培养的并非是只能在象牙塔里做科研写报告的书呆子,更应是能适应多变、复杂社会,可以抓住机遇和面对挑战的综合素质人才,也就是英文中所说的兼具academic 和 practical双重特质的社会储备力量。与英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比,我国学生进入社会获得工作经验的年龄相对较晚,但随着教育对于学生自立意识的重视不断增加,大学生打工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打工往往会面临同工不同酬、被拖欠或克扣工资甚至发生工伤的遭遇。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挣取部分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利用假期或课余兼职本应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当这件好事因为得不到报酬甚至身体受到伤害而成无奈、痛苦时,对于完善、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救济途径的诉求之声愈发声高。
一.问题背景
老师在课上也提起,法律的修订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迅速变迁,致使打工大学生成为没有法律保护的真空主体。事实上,数年前高校学生打工人数寥寥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在当时学生工作由国家分配,学生缺少外出打工的动因,即使少量学生的外出打工也处于学校的严密控制下[1],因此这些学生的权利基本不会受到侵害,而如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市场相对持续饱和的情形下,即将迈入社会的在校生为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提高竞争力,而在课余时间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除却上文所提及的素质教育对于自立的重视成为大学生打工现象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国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扩招,学生积数变大,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在校贫困生群体也越来越庞大。目前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比例为8%[21]。
二.打工大学生法律地位不同观点阐述
2关于“打工大学生”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打工大学生”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理由是:其一,大学生符合我国劳动立法关于劳动者劳动资格的规定;其二,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律关系的范畴可以弥补我国关于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盲区”,有助于保护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则不承认“打工大学生”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理由是:其一,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不能将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简单引入劳动法的范畴,否则会导致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无限扩大。大学生不能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主要因为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其主业是学习,大学生外出打工不是一种就业行为,更不能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且大学生在校期间受校方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其行为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并不完全符合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其二,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并未将“打工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范畴。
综上,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是: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其劳动权益是否受劳动法保护。
三.大学生应纳入劳动法保护对象的几点理由
(一).劳动者定义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对“劳动者”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明确的界定,这导
3致了概念的模糊和保护的不周,在此,只能从法理上进行分析[3]。在宪法上,劳动者指一
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宪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另外,《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使得对大学生的劳动权的讨论不仅仅在理论上有很高的价值。但是,1 大学生打工维权之现状与对策 陈丹 镇江高专学报 2008(7)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保护 石磊 中国校外教育 2011(4)论“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 钱小敏 时代经贸 2008(4)
宪法保障的仅仅是公民的劳动权,是一种就业机会保障权,《民法通则》赋予公民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地位,都不是具体的劳动权利义务保护。因此,对劳动者的保护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法规上,也就落到了劳动法上。在劳动法上,劳动者指的是具有劳动资格并且已经参加劳动关系的公民。劳动资格主要取决或者受制于下述因素:一是年龄,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二是健康,在劳动法中,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需的健康条件。三是智力,从精神健全、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三个层面去考察,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要求。四是行为自由,公民必须能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自己的行为。综观上述因素,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可以满足这几个条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3周岁之间,智力正常,而且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大部分大学生都属于健康群体。因此,大学生应该可以参与具体的劳动关系,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大学生打工与兼职、勤工助学的不同区分
司法实践中,将打工大学生排出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原因是我国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该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但“勤工助学”与“大学生打工”
4并非同一个概念。
1.“兼职”: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兼职”并非规范的法律用语,而是对一种工作状态的表述。它具体是指,一个人在已经拥有一份工作的前提下,又利用这份工作之外的时间从事第二份甚至是多份工作的状态[1]。然而,大学生打工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兼职”的情形。因为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是在以学业为主的前提下,只能利用课余的时间从事打工。在学业之外从事一份工作的情形,显然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兼职”。
2.“勤工助学”是指高等院校组织本校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内产业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学生从中取得相应的报酬的活动。这一名词是由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对“勤工助学”的认定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第4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第6条规定:“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同意,不得聘用在校学生打工。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勤工助学必须是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而打工大学生大都未经学校的统一组织和管理,属于私自外出打工,不在勤工助学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勤工助学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设立的“勤工助学基金”,其专门用于支付校内勤工助学活动中的劳动报酬,旨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因此,勤工助学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一种优抚措施,而大学生私自外出打工则属个人行为,不在国家优抚支助政策范围内[2]5。因此,不能根据该规定就断然认定“打工大学生”不具有劳动者的法律身份,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
(三).从立法目的分析
如上所提及,司法实践中,处理“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时,往往把“打工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原因是我国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这是否表明“打工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我认为,仅依据这条规定就把“打工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是对该法条的误读。上文提及过的“勤工助学”与打工的辨析不再赘述,这里主要从立1
2“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 木韩震,于玲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院报 2010(6)对“打工大学生”法律地位的思考李彦法制与社会 2010(4)
法目的的角度展开讨论。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这意味着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的社会性以及劳动合同的继续性这两个重要特征决定学校和学生订立劳动合同的不便捷与不现实性。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获得主要生活来源。劳动关系的强烈人身属性,决定了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弱者身份。因此国家动用公权力介入并干预预先属于私法自治范畴的劳动合同领域,以保护弱者权利。劳动合同中许多内容受到法律的限制。为了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国家通过发布实施劳动基准:最低劳动标准,对劳动合同的许多内容做出了限制,如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工资条款,均必须遵守国家工作时间以及最低工资的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为政府支持下的优抚项目,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最低劳动保障,作为一种资助性质的行为,也没有必要规定和实施最低劳动基准。
劳动合同相对稳定,双方当时人所约定的权利义务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继续存在,不像一般的民事交易合同,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一次或几次履行就导致合同关系的消灭,《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如果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不继订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在校大学生从事的大多为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整理或助教工作,无法与校方约定确定的合同期限,而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没有强制性的工作要求,基本按照学生的自主时间随时调整。
从以上两点看,《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这一规定的立法目的,即强调勤工助学的学生未成立劳动关系,不必要签订劳动合同这一规定,旨在便于更高效、便捷地开展助学优抚的项目,使得从事勤工助学的学生得到最大利益,学校同时方便管理,而并非排除学生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四.特别说明
上文关于打工大学生劳动者资格部分的论述的出结论大学生可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大学生打工的具体工作类别和工作性质,又可以继续区分为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分别受《劳动法》和相关民法的调整。
1.雇佣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劳动合同法》虽然将用人单位扩大到“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家庭、自然人仍不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法主体,受雇于家庭、自然人的在校大学生仍被排除适用劳动法。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平等合同关系,几乎没有最低保障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侵权造成劳动者身体损害.赔偿权利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此可见,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2.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二者之间是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广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一方将自己的劳动力有偿交
给另一方(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必须在保障最低标准之上与劳动者协商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工作,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非全日制工,是有劳动资格的主体,即《劳动法》、2007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对象,受到两个法律的保护。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适用工伤保险赔付。且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侵权的赔偿范围亦不相同.工伤保险责任仅对人身伤害限额赔偿,不涉及精神抚慰金等。
【结语】让打工大学生的权利保护不再空白,同时是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健康。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现在,大学生打工的合法权益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到有法必依,使得大学生打工维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异同 房素素 学理论 2011(11)
2.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法律考辨 白小平张玺 商业时代20008(36)
3.论“兼职大学生”的法律身份时代经贸,2008(4)
4.大学生打工维权之现状与对策 陈丹 镇江高专学报 2008(7)
5.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之研究候玲玲;王全兴 云南大学学报2006(01)
6.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 王倩 2007(07)
7.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研究发展述评王庆高经济管理 2009(08)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在时代发展变化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有失偏颇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政治信仰,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笃信、追求与自觉。政治信仰植根于内心,以人的自我意识的生成为基础;扎根于社会,是现实生活的内化和人们道德人格的升华;籍由内省产生,并依赖于人们心中的尊崇。有无政治信仰或者信仰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社会成员是否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的重要依据。作为社会群体与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对于推进政治社会化、统一社会意识形态、坚定社会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较高、政治基础较好的群体,他们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经济至上”,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边缘化,其中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修身齐德、全面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课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各高校大学生为考察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座谈、访谈等手段,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进行深入探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7份,有效率为91%。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突出的现象和问题
1、政治态度比较明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比较鲜明,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主流积极向上。他们饱含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对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问题思考较多。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与直接受益者,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他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国家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学会了从国情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审视形势。同时,他们积极肯定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问及“你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看法”时,多数大学生认为“是好的,但要完善”;在问及“你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时,42.8%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45.1%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
2、政治理论素质相对缺乏。大学生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与缤纷的社会活动之外,几近无暇参与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能力不强。在问及“政治信仰”的确切含义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76.4%的同学不知道校团委理论研究会的职能,即便是理论研究会成员,经常参加理论学习的也仅占28.2%;与此相对应,每年理论研究会都有两次征文,每次收到的有效稿件可达400份以上,但文章质量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获奖作品的质量和深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低水平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3、政治参与热情降低。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亦不再像前辈那样激进狂热、豪情万丈,积极充当“社会精英”的角色。在问及“你是否有当人大代表的想法”时,46.4%的大学生选择“有”,41.2%选择“现在没有”,12.3%选择“从来没有”;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参加各种类型的选举活动”时,7.3%的大学生选择“喜欢”,28.2%选择“比较喜欢”,34.1%选择“不太喜欢”,8.3%选择“很不喜欢”。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降温。
4、政治信仰出现淡化倾向。伴随着政治理论的缺乏和政治参与热情的下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淡化倾向。在问及“你的政治信仰”时,48.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29%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主义”,22.8%的大学生选择“宗教或其它”。在访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即使是选择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一些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行为也是脱节的,这样的政治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调查还显示,只有12.5%的大学生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令人忧心。
(二)原因分析
首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大量新兴事物和思潮出现,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被边缘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引起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各种思想大量涌现、多样并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社会价值判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日益模糊了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判断力与荣辱感。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涌入亦使青年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去中心化”。大学生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荡涤中或裹足不前,或无所适从,或偏激狂热,从而造成政治信仰缺失。
其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把大量的政治现象和政治信息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学生在早期形成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及政治信仰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处于校园的亚社会环境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尚不健全,多数尚未形成政治价值认同,在此状况下,必然直接影响他们政治信仰的状况。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对学习边际收益的心理预期中正处于边缘地位。市场技术成本和道德成本分离的现象是促使学生产生重技轻德心理取向的直接原因。市场趋利性和课堂道德性的现实差距已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接受性心理障碍。一旦大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产生反差,就极易形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当前教育方向与现实的相悖,更大程度地将这一矛盾凸显出来。当代大学生不习惯于说教式的灌输,而我们的思想工作方式趋于传统和老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一些社会负面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社会风气的低俗化、拜金主义现象,以及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对于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用冷静、全面、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课程安排,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现状、前途与命运,进而指导他们的社会行为。而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是重要内容。但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我们比较重视思想意识和政治立场、观点的培养,但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技能教育则不够。又如,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有些高校受师资力量所限,各专业开设思政类课程的时间不一。由于合理的课程次序设置对于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系统学习,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度、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的有效途径。
(二)提供参与平台,提高参与意识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政治的接纳度和接受性还是积极的,造成他们政治参与度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没有适当的参与平台,因而出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被边缘化的情况。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关键在于“参与”,重点是提供“机会”和“平台”,亲身参与其中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细小事件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做了才能有认同,才可能提升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
(三)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凝聚青年思想
共青团承载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时代责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思想凝聚,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上发挥积极作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体现积极作为。长期以来,团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面对新情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在服务大学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的思想,让大学生由认同团组织到认同党的事业。此外,团组织要进一步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推动大学生热情投身和广泛参与,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才能共同体认。
(四)依靠传统文化,提升向心引力
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先进文化的根基。在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功能,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凝聚大学生。共青团组织必须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青年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构筑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基础,进而坚定政治信仰。
(五)创新工作模式,择优培优树优
面对存在的问题,共青团应在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方面明确定位,整合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阵地,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模式,努力将正确的政治信仰牢牢印刻在当代大学生心中。
学校课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高校共青团组织亦可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信仰教育纳入团校教学体系之中,开展以坚定政治信仰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设施在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共青团要建立健全“择优培优树优”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动线,以线影响面,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六)明德知耻崇法,促进“精神和谐”
高校共青团应把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走形式”、“轻实效”、“两张皮”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思想困惑,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把大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投身党的事业,永远跟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