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

时间:2019-05-14 00: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

第一篇: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

2009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国的“核心能力”。

紧接着,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全国网络安全状况开展为期60天的全面评估,并宣布设立“网络沙皇”这一职位,负责统管国家网络安全事务,为未来网络战做准备

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网络战司令部正式启动。网络战司令部隶属于美国战略司令部,这表明美国将网络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作战方式来看待。

2011年4月15日,美国发布的《可信网络空间身份标识国家战略》(正式稿)则更具进攻性,在此基础上,2011年7月14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确认网络为战争的第五空间——与天空、陆地、海洋和太空并列。这一战略确认了网络战争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成员”,同时也将五角大楼与硅谷企业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保卫互联网时代的美国”,并为美国谋取更多海外利益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网络战略,还将战场引向文化渗透方面,并对社交网站给予了高度重视。有两个很明显的迹象:一是2010年初谷歌在希拉里等人支持下与中国政府进行的较量,其重要的追求,就是更有效地影响中国舆论和民意。二是“美国之音”淡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对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加大投入,不仅出现了大量豢养的网络水军,还与传统媒体遥相呼应。

12月12日发表2011年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网络安全战略报告,题为《确保未来网络安全的蓝图》,副题为《美国土安全相关实体网络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在《四年国土安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列出了两大行动领域:保护当前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网络生态系统。指出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四项目标是:减少网络安全风险;快速应对网络安全事件、提高网络恢复能力;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增强网络抗压能力。此外,报告提出加强网络生态系统建设的四项目标:提高个人和组织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研发和应用更可信的网络协议、产品、服务、配置和架构;构建合作型网络社区;建立透明的安全流程。该报告的撰写意图是呼吁保护对美至关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并在一段时间后开发出更强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安全地使用互联网。

2012年5月17日,美国公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首次清晰制定了美国针对网络空间的全盘国际政策,扬言不惜用武力护网。

殷克斯特说:“美国在传统武器、核武器和太空领域处于支配地位,他们正谋求在网络空间领域取得同样的统治地位。”这正是美国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所追求的,该报告宣称,为了保护美国网络安全,其不惜动用武力。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6月4日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首次表明在确认遭到来自他国的网络攻击时将“视之为战争行为并予以武力还击”。一位美国军方人士称,这一战略意味着“如果你关掉我们的电网,我们也许会向你们的烟囱里发射一枚导弹”。

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今也要在发展进步快速的网络信息领域独树一帜。

据C4ISR网站5月2日报道 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发表声明要求国防部对其大量赛博活动提供更深入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赛博测试、训练靶场、赛博人员队伍、赛博权力机构和各联邦机构的关系。如果该声明通过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会将就国防部赛博空间作战获得更大的监管权力。该声明拟定由国会议员监督国防部长,并指派一名高级国防部官员,以协调和监督国防部赛博测试和训练靶场活动。

“该委员会认识到当前存在大量的赛博靶场,但国防部测试和评估战略计划已确定了一些需要解决的能力差距,以提供足够和适当的赛博测试和训练,”国会议员写道,“虽然赛博人员的数量显著增长,以满足国防部关键防御和进攻任务,但在现实环境下的训练能力却没有跟上。”

该声明还要求空军部长和国家安全局局长对服务的赛博花费和人员队伍发布联合报告。报告应提供空军赛博投资总数,空军各项赛博基本要素布局,以及这些要素在空军和国防部范围内的赛博企业中如何运作。” 此外,声明还呼吁国防部审计长额外提供有关美国赛博司令部清晰度,包括赛博司令部的长期任务,以及其组织、任务、职权、与地理作战司令部和其他联邦机构的关系。该声明还要求赛博司令部对攻防交战规则公布更多细节。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在4月30日对该声明包括2015年国防授权法案进行增补。

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已经确定了比较成体系的网络作战战略,具体包括网络防御、网络进攻、网络威慑三个领域。

一、网络防御

主动防御:研发主动防御系统,对政府、军队网络进行攻击检测。

联合防御:与联盟国家、民间网络战力量展开合作,在各军兵种间展开网络联合作战。

深度防御:研发“多层网络安全”技术等深度防御系统,将美国政府的互联网接入点整合集中。

二、网络攻击

网络侵扰:侵入对方网络窃取其他国家机密情报,对敌人的雷达、通信等信息系统进行破坏。

物理摧毁:通过破坏网络来瘫痪网络所控制的经济、军事系统,手段包括网络病毒、电磁脉冲武器等。

网络控制:利用互联网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文化影响,并在必要时通过网络控制其他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

三、网络威慑

法理威慑:在法律上将网络安全明确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将网络攻击由犯罪行动上升为战争行动。

技术威慑: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全世界网络用户进行威慑,比如突然停止对某些域名的网络解析等。

综合威慑:采用包括军事、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来应对和遏止网络攻击。(陈文峰整理)

从1988年初次遭受计算机病毒入侵到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网战大捷,再到大量招募信息技术人才,建设网战部队以及不断地制定和修改网络空间战略,美国在这方面可谓反应迅速、灵敏。

相信在世界各国加紧信息化部队建设、网络空间建设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将更为迅速,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又一重要战场!

三 美国网络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就网络安全而言,中国已成为受到网络攻击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中国的计算机网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遭受各种攻击。种种证据与数据表明:中国遭受的大量黑客攻击来源于境外。更进一步,中国的军事和安全,也笼罩在这种网络攻击的威胁之下。

对中国网络安全来说,有几点意识应该有的:一是网络战经常是通过攻击民用目标达到军事目的,国家的大多数关键基础设施,例如能源、运输、电信和金融等,都可能遭到攻击。换言之,仅仅军方具有防范意识是不够的,关乎国计民生的系统,都需要有网络安全意识,不仅是对内的,更要有外部防御意识。

二是网络战争制造的多是瘫痪而不是摧毁。与传统战争不同,网络战争不是摧毁建筑物、能源设施或者运输系统,而是造成对方军事行动能力的瘫痪、社会运转的停摆和民众生活和心理的混乱,这比直接摧毁基础设施和计算机硬件更具隐蔽性,杀伤力也丝毫不差。这就要求我们的军事和安全部门,必须在网络安全方面与国企和民用设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防患于未然。

三是网络战争是隐形的,并且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点。一方面,它意味着在你发觉之前,敌方可能就已经渗透到你的网络、攻击系统或者操控你的数据,如同潜伏在电脑里的木马一样,不仅可以随时发起攻击,而且在你不知不觉中窃取了大量信息和情报。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在和平年代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民对政府的态度,造成对方政府公信力的逐渐丧失,并默默地培植同情和支持自己的势力,一有机会,就以北非模式对其政府进行颠覆。而后者的杀伤力之惊人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对中国来说,美国公开在“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指导下,从技术、资金以及外交、政治等方面,支持和资助某些公开宣称或暗自集结的以“颠覆中国政府”为目标的非政府组织,鼓励私营跨国公司挑战中国的国内法律,通过新兴媒体抹黑中国政府及毛泽东等开国领导人,是比军事上的网络战争更具威胁的挑战。以中美军事实力对比看,美国悍然对中国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经济现状也负担不起,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文化渗透,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得不防。

对中美关系来说,美国网络新战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将会削弱和动摇中美之间本来就并不牢固的战略互信。在新的网络战略中,来自特定国家的黑客袭击被视作“政府资助的行为”,而此间美方更是多次指责和猜疑中国对美进行了有组织、有政府背景的所谓攻击。在中美经贸摩擦愈演愈烈,中美军事关系拖后腿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关系出现裂痕,将非常不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与此前的人民币汇率一样,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网络安全摩擦将会成为反华势力、相关利益集团及一些媒体的炒作重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美的战略互信。更进一步,美国还很有将中国及俄罗斯列为重点防范对象乃至网络战目标的趋势,这将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4]

美国对与中国发生网络战的警惕性是显而易见的。以利比亚战争为例,在美军领导的多国部队2011年3月攻击利比亚之前,奥巴马政府内部曾经激烈讨论通过网络战摧毁利比亚防空系统的可能性,但后来担心此举可能开启网络战先河并为中俄所效仿,加上对在短时间实施网络攻击的效果无充足把握,最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仍采用了常规的战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相结合的常规作战方式。尽管美国曾经讨论的具体技术尚属机密,但其很可能的确具备攻破利比亚政府计算机网络防火墙、切断军用通讯线路、阻碍预警雷达搜集情报进而阻止将其传送至以北约战机为目标的导弹连。

网络战联盟的建立,也将影响中美关系乃至其他双边关系。2011年9月14日,美国官员称,美国和澳大利亚打算把网络空间防御纳入军事同盟协定并强化其他军事合作。对美方而言,这是网络战首次正式列入双边安全条约。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对随行记者团说,“我以前反复说,网络空间是未来战场。这(网络战列入安全条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认可我的观点。”而帕内塔一直都是将中国作为美国网络安全的潜在敌人,在其任内,针对中国的网络战设计将会得到强化。更进一步地,美国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与多个盟友建立这种网络军事合作,甚至成立网络北约一般的网络军事安全联盟。而这种网络上的激烈斗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现实中的外交关系。

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摩擦,也将因此升级。针对知识产权的网络防护,将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焦点。在美国人看来,网络犯罪和侵袭的一个重要经济代价,是知识产权损失。为此,美国会在今后的网络战略中加强对互联网知识产权的维护,同时也会对华施加压力,力促放开脸谱、推特等新兴媒体进入中国,进而更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

与此相关的,则是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更进一步地对华进行文化渗透,这对中国的稳定乃至中美关系的未来将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篇:美军网络司令部的组建及思考

美军网络司令部的组建及思考

2009-09-05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严骁

严骁(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技术装备研究部负责人)

内容提要:美军网络司令部的组建是美军近年来军事转型的重要举措,必将对世界军事斗争理论和实践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研究其组建背景及特点,对我军着眼于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完成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使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美军网络司令部影响思考 中图分类号:E1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式下令创建网络司令部,以协调网络安全以及指挥网络战。这是美军继上世纪末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以来,又一次率先提出的新作战概念。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美军不仅将这一概念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很快将其落实到具体实施阶段。根据盖茨当天签署的一份长达3页的备忘录,网络司令部将在2009年9月1日前向国防部提交相关实施计划,最晚将在10月进入工作状态,并将于2010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一、网络司令部组建的动因

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成立最基本的动因应该是其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美国似乎成为世界上数字敌人发动网络攻击的中心。2007年,仅公开媒体报道的对政府和私人系统的攻击次数就达37000次。此外,还有约13000次直接对联邦机构发动的攻击,80000次试图对国防部系统的网络攻击。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的统计,网络威胁对商业和政府机构以及国家安全构成的危险还在不断增加,仅对商业造成的经济影响每年就超过2260亿美元。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防部长盖茨在6月23日的备忘录中指出:“随着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再加上不断增加的网络威胁和漏洞,这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意味着新增的风险。”因此,组建网络司令部,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势在必行。

但事实表明,网络司令部绝非仅仅为了实施防御性行动。在2009年上半年的伊朗大选中,美国就曾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发出大量的信息,这实际上完全是利用网络进行的一种信息攻击行动。此外,美国还多次对其它国家进行所谓的“网络制裁”,即停止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某些网络服务。这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应该属于网络进攻行动。其实,美国官方在公布网络司令部的职责时,指出其将主要负责美国军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行动。其中“网络安全”毫无疑问,符合国防部声称的网络司令部组建目的,但“网络行动”显然是对“进攻”和“防御”两种行动的一种概念模糊化处理。结合美军利用网络组织的事实上的进攻性行动,美国在网络上的作战已经跨出防御范畴,演变为攻防兼备的行动方式。而现在网络司令部的组建,只是对整个网络作战功能的全面强化和提升。为了淡化这一目标,实际上,美国此前在舆论上已经做了大量铺垫――新闻媒体常常长篇累牍地报道美国受到网络威胁和黑客攻击,其中不乏公开针对中国、俄罗斯黑客的例子。从而造成网络司令部只是作为一个防御性作战指挥机构,是为了应对这些网络上的攻击而成立的假象。

网络司令部的成立也是美军战略转型的需要。基于已具备的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进行渗透、监控、摧毁敌网络系统的能力和“制网络权”绝对优势,不仅需要研发越来越多的网络战武器,而且还急需制订关于如何运用这些武器的策略。因此必需成立网络司令部,对目前分散在美国各军种中的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一个整合,以更大地促进美军的战略转型——由传统战争转向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型的网络战。

二、网络司令部组建的历程

(一)理论概念的提出(上世纪90年代-2005年)

上世纪90年代,美军就开始进行网络战的研究与实践。1993年,美国兰德公司的两位学者首次提出“网络战”的概念,从理论上界定了何为“网络战”,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网络“干扰、破坏敌方的信息和通讯系统”,如何“在阻止敌方获取自己信息的同时,尽量多的掌握对方信息。”早在1999年,美国空军就认真考虑过成立一个航空队作为作战单位从事网络和信息作战。2002年美国通过了《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将政府信息安全工程划分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实施和安全评估三大阶段。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计划》,为美国关键IT基础架构提供综合性保护。“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成立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办公室”,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首次设立由办公室主任担任的“总统网络安全顾问”。国土安全部专门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负责制定国家的整体网络安全战略及其总体规划。国家保密局则设立了计算机安全中心和网络攻击中心,负责网络战的战略情报预警、网络攻防技术开发和网络信息战指导。2004 年3 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网络进攻支援委员会,以提高军队网络进攻的能力。

(二)战略拟定及机构准备(2005年-2009年初)

2005年1月美国防部依据国家战略,向全军发布了“国防部网络防御”备忘录,提出了改进国防部计算机安全的具体要求。为实现美军《2020联合构想》中提出的信息网络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志着美军“以进攻为主”向“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并重”的信息战方针的重大转变。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更明确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和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并于2006年12月11日秘密发布了拟到2030才解密的《网络空间作战国家军事战略》。同时,从2002年开始着手建立世界首支网络黑客部队。海军于2002年成立海军网络作战司令部,同年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组建的新型“海军计算机事故反应队”(NAVCIRT),在通信网络的各个地点设置了传感器系统,不间断监视网络运行,发现网络薄弱环节并进行维护,对大量的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建议。

近年来,美军不断渲染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等其它国家的网络威胁,涉及网络方面的举措更是频繁出台。200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接着,5月1日,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略技术处基于这一计划了展开“国家网络靶场”项目研发工作,这一项目将由多个部门参加并分步骤实施,其最终目的是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防止美国遭受敌对电子攻击,并能对敌方展开在线攻击。同月,空军网络司令部成立,并于10月正式启动,很快就出台了《空军网络司令部战略规划》。2009年1月,空军计划中的网络作战部队,即24航空队宣告成立。海军网络司令部也于2008年10月组建,并于2009年初发布《海军网络司令部战略规划》。

(三)正式组建(奥巴马执政后)

奥巴马上台以后,国防部网络司令部的组建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2009年2月9日,奥巴马要求对美国的网络安全状况展开为期60天的全面评估,以检查联邦政府部门保护机密信息和数据的措施。4月17日调查工作完成,评估报告提交总统审阅。评估报告包括联邦政府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各部门应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管理与保护网络系统,政府机构应如何防止出现技术漏洞并迅速报告网络攻击等。5月26日,奥巴马发布总统令宣布对白宫的国家安全体制半世纪来的最大一次改革。5月29日,白宫宣布组建网络安全办公室,以协调美国政府在此重要领域的活动。同时,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凯文•希尔顿称,战略司令部正在征召2000-4000名“士兵”,组建一支“特种部队”。这支特种部队不仅要承担网络防御的任务,还将对它国的电脑网络和电子系统进行秘密攻击。

2009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式签署命令,成立美军的网络司令部。并要求在2009年9月1日前向国防部提交相关实施计划,最晚在10月进入工作状态,并将于2010年10月全部投入运行。

三、网络司令部的地位、力量构成和职能

(一)地位

根据国防部长6月23日签署的备忘录,网络司令部在行政级别上属于美军战略司令部的一个指挥网络战的次级司令部,但将保持业务与指挥上的独立性。司令部将设在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军事基地。此外,由于国防部下属的国家安全局也负责网络监控和信息拦截,盖茨在备忘录中建议,由现任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中将兼任网络司令部司令,而未来该司令一职则将由四星上将担任。

网络司令部的建立被认为是美国国家安全体制半世纪来的最大一次改革,表明美军已经具备了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进行渗透、监控、摧毁敌网络系统的能力,这是美军力争继续领跑世界信息化战争实力的又一重大举措。种种迹象表明,网络司令部极有可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升格为与太空司令部、战略司令部等并列的职能司令部之一。

(二)力量构成

目前,有两个不同的网络战中心在美军战略司令部管辖下运行。一个是全球网络联合部队(JTFGNO),主要负责保护五角大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系统,应对每天数十万起试图攻入美军网络的攻击。另一个名为“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JFCCNW),主要职责是对敌人发动网络攻击。网络司令部成立后,必将对这两者进行整合。目前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7万名士兵涉足网络战。如果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以及拟于近期征召的2000-4000名“士兵”,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应该在9万人左右,即相当于7个101空降师。

目前美军各军种都建有网络战力量,但信息不能互通,同一件事几个军种都在做,重复浪费且不能进行有机协作。因此新成立的网络司令部首先是一个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统一从军费里划分出款项给各军种实施网络战,协调网络战人员招募、培训和设备采购、分配、使用,建立能够使各种网络战力量互相配合的指挥系统,并制订网络战条令和作战计划等。按惯例,在网络司令部内部会并列设置与各项职能对应的办公室机构。

(三)主要职能

1.统一协调各军种联合网络战

在2009年4月完成的美国网络安全状况评估中,美军各部队网络战力量分散的状况也引起了各方关注。美国家安全部门高层在各种场合多次公开呼吁军内各部门摆脱各自为政的局面。新成立的美军网络司令部将会作为美军网络战方面的最高管理部门,整合各军种网络战资源,协调全军联合网络战模式。因此,网络战司令部的主要职能之一将是做好“顶层设计”,重新调整网络战作战方式,提高网络战水平。并负责为各军种选拔、培训和装备实施网络战的人才。2.实施网络作战指挥

“网络司令部”的成立,是“塑造、反应和防御”战略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具体投射,将促进美国凭借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塑造一整套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空间行为规范,塑造一个美国及与其共同分享意识形态理念的盟国能够从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全球信息空间。根据信息空间和信息技术的潜在威胁,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行动机制,及时作出妥善应对;同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采取包括“先发制人”在内的各种方式,综合运用包括远程网络入侵和物理破坏等方式,压制潜在对手,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至关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美国对于信息空间的有效控制。

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网络发展形势,美军网络司令部或将实施三种网络战的指挥:一是秘密资料的窃与防。通过查找漏洞、破解密码,窃取机密信息,同时防止己方信息被他方获取。二是网络舆论战。运用新闻传播规律和对敌方社会心理的了解,编造谎言、制造恐慌和不团结等,形成对敌方民心士气上的破坏力。三是直接网络对抗。目前美军陆、海、空、天、电磁系统是一个大的网络,而美军作战力量又遍布世界各地。各种情报侦察、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结成信息网;各种导弹、火炮、枪弹的火力结成火力网;各种参战力量、补给物资、弹药、设备等通过陆海空渠道形成后勤运送网。三种网络支撑着美军作战,美军最核心的网络战也在这三个网上,依靠这三个网的力量,先由实体作战部队实施突破、占领,或在较近距离实施电磁侵入和对抗,然后再实现进一步的瘫痪敌方系统、获取情报、施放假指令等网络战,彻底破坏敌方的战斗力。因此,这也是网络战的核心,是网络战中最惨烈的一环。3.重点看护和攻击

虽然美军基于优势的网络能力,完全能确保实施网络战,但同时又必须防止别国对美国进行同样行动。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中将4月21日在一次演讲时指出让美国国家安全局每天检查多达200万封的电子邮件的确难以办到,但指出全球有4000个左右的恐怖分子网站需要重点盯紧,否则恐怖分子从网上攻破美国的金融和经济系统,造成的损失将巨大无比。这一言论基本反映了美军实施网络战的原则,也为新成立的网络司令部确定了工作思路。即美军的网络战不是全面控制网络,事实上它也没有实力做到全面监控和操纵。美军要做的是重点看护和攻击。从针对目标看,美军当前的潜在战略对手,有形的国家是中、俄等竞争对手,无形的组织是反美武装和宗教团体等,这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战领域。

四、美军组建网络司令部的影响

(一)美国网络安全领域各机构职能将重新界定 在网络司令部成立以前,网络安全方面的事务主要分属各个政府机构管理,负责不同领域的业务。在军方成立网络司令部以后,各机构的职能必将面临新的界定。根据最近发布的一系列文件,预计这一事务的管理权限会作大的调整。

具体来讲,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将负责总协调;国防部网络司令部将总负责国家网络安全的政策、网络战实施指挥等;国土安全部将主管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网络安全的政策、实施、保障;其它方面的网络安全事务则将由国家安全局负责。

(二)促使全新战争形态和军种的出现

随着网络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定程度上,制网权,也成为继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后国际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意味着拥有目前最大网络战资源的军队开始把网络作为继海、陆、空、天之后的第五个潜在作战领域,标志着网络战争已正式提入到它的作战议事日程。可以预见,这一指挥机构在其发挥完全职能后,必将为世界战争史引入新的战争形态――网络战争。它是同二战当中的机械化战争、二战末和冷战时期的核战争处于同一层次的战争形态,不是单纯网络的作战行动,而是一个完整的战争形态,一个全面的,包含方方面面的、联合的,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对美国而言,网络司令部的建立意味着势必将有更多资金和人员投入网络战领域。从更大层面上讲,美国建立网络司令部意味着网络战以后很可能作为一种国家战争新方式走入人类历史。今后美国如再遭受网络袭击,美国可以宣布其为战争行为,进行还击。

而实施这一战争形态的作战部队也必将是独立于任何现有军种以外的全新军种――网军(目前美军也未正式未这一军种命名,但依据由作战领域确定军种名称的先例,如海、陆、空军,称在网络空间实施战争的人员为“网军”是比较合适的)。其实早在网络司令部成立之前,各军种已争先组建了各自的网络战部队:美国陆军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其职责是维护陆军各基地信息系统的安全,必要时可发起信息网络攻击,侵入别国军事网络,进行破坏甚至控制;美国海军成立了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舰队信息战中心”,该分队研制的自动安全事故检测系统能够改进信息系统的监控能力,并且成为美海军在安全机构中监视、侦察和反应能力的基础;美空军也成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即空军609信息战中队,该中队的职责是与自动系统安全应急支援分队一起维护各空军基地的信息系统安全。所以,完全有理由预见,一旦时机成熟或者根据需要,美军很快就可以通过抽调力量整合,迅速组建一支独立于海、陆、空、和海军陆战队之外,能独立遂行或与上述各军种联合遂行作战任务的全新军种部队。

(三)美国“绝对军事优势”得到进一步拓展

作为传统军力以及核打击能力在世界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头号军事强国,当前,美国几乎完全掌握了海、陆、空、天四个领域的控制权。成立网络司令部,由军方来主导网络安全事务,打造“网军”则是美国将军事优势向虚拟世界这个第五领域延伸的战略性举措。

作为互联网的诞生地,美国在这一点上有着比其在现实世界更明显的“先天优势”。其网络资源是其它所有国家、地区和组织所不能相比的。以网络系统的核心,即根服务器为例,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一个是主根服务器,12台副根服务器,这台主根服务器就设在美国,而12台副根服务器当中有9台设在美国,只有3台分别设在英国、瑞典和日本。且这些服务器的管理都是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名、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管理。显然,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处在一个绝对的、单一的霸权地位,它掌握着制订规则和系统运行最核心的内容。另外涉及到网络战争核心的内容,比如电子器件,高端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在很大程度上核心技术也掌握在美国手中,且电脑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美国的微软公司。

美国在网络系统上的这种绝对权力,以及衍生的绝对影响,一旦美国为军方利用,必然会成为其最强大的杀手锏之一。网络司令部的成立,明确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和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之一,标志着美国“绝对军事优势”得到进一步拓展,更意味着美国准备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的行动,继续以他国的不安全感为代价来确保本国在所有领域的“行动自由”。这对国际安全局势势必造成进一步的冲击――对英日等盟国,因信息的共享与保护,可能会在安全防护方面更加注重一体化;而对对中、俄等“潜在对手”,则会强烈剌激其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投入和研发。

五、几点思考

(一)认清网络战争的威胁,谨防网络军备竞赛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对人类社会都无异于一场灾难,所产生的后续影响,也是无法控制的。火药、飞机、大炮、甚至原子弹等先进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后果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网络战争带来的影响也必然如此,一旦网络战争真的出现在当今世界,对人类绝对不是一个福音,这是值得我军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此外,还要防止被美国拖入无休止的网络军备竞赛。迫使潜在对手进入军备竞赛,借机拖垮对方是美国的惯用伎俩,前苏联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二战后的冷战期间,苏联首先是跟在美国之后,搞核军备竞赛;然后是八十年代,针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不惜代价进行与之太空竞争。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未能有效规划,不能如美国一样,注重以综合实力支撑军事力量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盲目的参与军备竞赛拖垮国力,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美军大力渲染网络司令部的组建,各国都要谨慎辩证地予以审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理性的对策,谨防形成网络军备竞赛的局面。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向联合国或其它国际组织提交建议,促成国际社会能够达成类似《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国际公约,禁止网络战武器的使用。包括禁止任何国家秘密在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可在日后危急时刻启动的恶意代码和芯片、禁止对非战斗人员和单位发起军事性网络打击行动、政府应当对互联网进行监管等。

(二)把握网络战特点,提升网络信息防御能力

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各主要大国纷纷致力于发展网络战能力的事实表明,网络已成为各国对抗的重要领域。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防止被拖入网络军备竞赛,另一方面要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向网络空间延伸,充分认识网络战的特点,致力于网络防护技、战术的研究,提升网络信息防御能力。

首先,网络战是信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战技术一方面可以攻击敌对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达成对关键节点的破坏,导致其网络的瘫痪而无法正常运作,以削弱其整体作战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我方系统及其网络的安全畅通,为信息战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网络战具有更大的破坏性。网络战可以对敌人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用等运作命脉的广阔网络空间,实施攻击,达成常规火力打击效果所不能及的重大效果,其破坏性远远超过火力打击。再者,网络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与突然性。由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一般处于开放与运行状态,网络攻击可以根据作战要求随时展开,而且不像常规作战那样,因为动用各种装备与人员而及早暴露企图。网络战可以在无声无息、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上,悄悄地、突然地发动网络攻击,达成意想不到的战果,使得对手无法设防,同时还可保护我方作战意图。最后,网络战具有更高的效费比。相比常规的火力作战,网络战使用的装备及其技术成本较低,而其作战效果远超于常规火力战,因此,网络战的效费比极高。

针对这些突出特点,在网络战装备技术的发展与投入上不能按照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思路与眼光来看待。对网络战相关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编制调整、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必须予以更高的重视,在确保一定进攻威慑能力的同时,侧重于提高网络信息的防护能力。

(三)整合网络战攻防力量,统筹网络战能力发展

目前,我国有若干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网络战能力建设任务,存在交叉,需要统筹谋划我国网络战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从美军网络战能力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可以看出,进行网络战能力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统揽全局的宏观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应该是在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从网络作战理论、武器装备、编制体系、综合保障、作战训练、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顶层规划,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思维模式和“各自为政”的行事作风不能适应网络战能力建设的需要。

二是形成有效管理机制。我国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网络战能力,在“网络攻击”、“网络侦察”和“网络防御”方面做了各自很多工作,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各部门没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因此,当前我国的网络战方面并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战略长远规划出发,我国网络战能力的整体提高亟待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

三是统一基础条件建设。应立足当前,在现有技术水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发展路线稳步推进,统一网络战基础条件建设规划及其技术规范,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分别建设,以便为所有网络所共享与使用,待时机成熟时,兼收并蓄,成立国家级“网络实验室”乃至我国的“国家网络靶场”。

四是充分利用民间网络技术,强化民间网络战备观念,为军方主导网络战积极防御提供坚实的后盾。同时大力投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利用,力争为网络战实力形成和运用赢得主动权。参考文献:

1.US Defence Department.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for Cyber Operations(NMS-CO).Dec.11 2006.2.Naval Network Warfare Command Strategy.Naval Network Warfare Command Strategic Plan2009-2013.February 19, 2009.3.Air Force Cyber Command.Air Force Cyber Command Strategic Vision.October 2009.4.US Defence Department.Cyberspace Policy Review.April 2009.5.CSIS Commission.Securing Cyberspace for the 44th Presidency.December 2008.6.Dan De Luce.US creates military command for cyber battlefield.Google News.June 23, 2009.7.Kari Hawkins.New unit looks to defend Army in Cyberspace.美国陆军网站.April 22, 2009.8.陈虎.揭秘美军网络司令部.新华网.2009-06-27.9.严美, 李健.主要国家与地区网络战能力现状分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网站.2009-05-29 10.韩震.美“国家网络靶场”建设及其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网站.2009-05-29

第三篇:中国台湾网络战能力分析

中国台湾网络战能力分析

近年来,台湾当局投入巨资组建网络部队,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计划在未来5年,投入900亿元新台币、约合22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打造网络部队,这些钱占未来5年台军总预算的11.9%。根据《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02期,刘雷与马双骏所著《值得关注的台军网络战能力建设》一文中描述,台湾网络部队组成、训练、攻击手段以及网络防护情况如下: 1)台湾网络战部队

目前,台湾的网络情报系统有三个,包括所谓“老虎部队”、“国安局”和“军情局”等的三个系统,他们的主要目标都是大陆。所谓“老虎小组”成立于2001年7月,是台湾军方下属的网络战部队,主要承担网络战任务。“老虎部队”在规模与编制上直属于台军参谋本部,其组成人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原“国防部通资局”里从事相关信息任务的军官,二是陆海空三军中的网络高手,三是来自民间的“超级黑客”。这些组员在加入“老虎部队”前即对病毒技术、网络技术、黑客攻击技术等方面颇为精通,擅长加密解密、查找漏洞、远程控制、瘫痪网络,加入“老虎部队”后更是着重研练针对网络战的攻防技术。目前,“老虎部队”担负的任务主要有:监控大陆各类网站,侦测记录其漏洞及修补情况,作为战时的技术储备;非法潜入相关网站,尤其是军事网站,收集刺探各种机密信息与情报;开发和储备军用计算机病毒,以备需要时发动大规模病毒攻击;对己方军、民信息网络进行防护,防止遭受攻击及机密信息外泄。通过多年苦心经营,“老虎部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战攻防能力;而所谓的“国安局”和“军情局”则是属于情报机构,着重于情报搜集,其中有很多人是招募的民间网络“黑客”。

除“老虎部队”外,台军还组建有一个专门研究大陆通信网络连接的小组,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技术手段侦测大陆军用网络和民用网络的分布和部署,以便在需要时通过开放的民用网络攻击大陆军用网络和截击在民用网络上传送的军用数据。另外,台军还组建了一个“信息战专家研究组”,着重研究大陆电信IP电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攻击性,目的是使台军网络战部队可以在战时通过互联网对大陆电信网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进行控制和破坏。

2)台湾网络战的模拟训练

台军重视网络战的模拟与训练,突出网络进攻训练,借以提高网络战的实战能力,形成网络优势,增强对大陆可能的军事行动的“反制”与“吓阻”。台湾“国防大学”开展了网络战教学,经常组织学员开展信息网络战试验和训练。学校声称,学员经6小时的训练后,网络目标辨识正确率达77%,目标弱点侦测正确率达100%。因而台军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标准的网络作战程序与对应的软件工具,并施以短期的教育训练,所有人都可以正确地对分配或指定之目标进行侦察与攻击作业。另外,从1999年“汉光十五”号演习开始,台军在历次的“汉光”军演中都将网络战作为重要的演练课目。“汉光十五”号演习中澎湖守军专门组织了电脑病毒攻击与防护等模拟演练,使用病毒武器攻击红、蓝军的内部网络系统,结果蓝军防护不足,导致电脑中毒,红军首度获胜。在2000年8月进行的“汉光十六”号演习中,台军将计算机病毒攻防尤其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纳入演练科目,主要演练了“红”、“蓝”两军用计算机病毒袭击对方信息网络和防御对方从网上发动攻击的能力。在2001年“汉光十七”号演习中,台军进一步强化网络战演练,把“电脑病毒的化解与应用”作为重点训练内容,采用封闭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实体隔离等措施来对抗计算机病毒袭击。组建仅3个多月的“老虎部队”就参加了此次“汉光十七”号军演。在这次演习中,“老虎部队”使用了不下2000种的电脑病毒在网络上向假想敌发动病毒攻击,演练如何瘫痪对手的信息系统。此外,台军还在各军兵种联合演习、“万安”军民联合防空演习中增设了网络攻防课目。在日常战备活动中,台军还频频实施遭受网络攻击等突发情况的处置演练。3)台湾的网络攻击手段

目前,台军重点研究的网络攻击手段主要有木马控制、病毒攻击、DDoS攻击等。木马控制是指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实现控制端对目标计算机的完全控制,被植入木马的计算机中的数据、操作过程将完全处于控制端的监控之下,控制端也可以向目标计算机发出命令,间接操纵目标计算机工作。台军已经制定了“木马计划”,在台湾“国防部”下达的网络战任务中,台军会在特定时候对某些型号的硬件加上病毒芯片再销往大陆,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遥控触发木马,对大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此外,台军也广泛利用网络漏洞向大陆计算机系统中植入木马程序。据大陆有关部门统计,在数万个大陆地区外的木马控制端IP中,仅台湾就占了42%。病毒攻击可以对目标计算机上的关键数据进行窃取、修改或破坏,也可以实现对某些硬件的破坏与摧毁。近年来台军一方面加强了对病毒的研究与储备,另一方面也在着力进行病毒注入的研究与训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军在病毒的“无线注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可以将计算机病毒转换成病毒代码数据流,将其调制到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波中,通过无线电发射机辐射到无线接收机中,使病毒代码从电子系统的薄弱环节进入系统。采用“无线注入”的攻击方式将有可能对我无线通信网络造成巨大的破坏。DDoS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采用DDos方式攻击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控制服务器集中操作若干受控制的计算机向某一个网站或服务器发动攻击,这种攻击能量巨大且来势凶猛,往往令人防不胜防。鉴于此种攻击方式有着巨大破坏性,台军加强了以DDos手段攻击大陆网络特别是通讯、交通等网络的研究。4)台湾的网络防御

台军认为如果忽视对己方各种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人造卫星、电力供应、金融、军事情报侦察搜集、空中交通管制等系统的保护,而花费巨额金钱去构建军备硬件,则无疑是在建造一条毫无作用的现代“马其诺防线”。因此,台湾军非常重视对网络系统的防御,其采取的主要防御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系统隔离。台军基于信息安全需要,将各类信息系统维持封闭式运作,即采取物理隔离“不与外界接触”来达到基本的安全目的。目前,台“国防部”已将其网络系统区分对外沟通、对内沟通以及作战指挥网。对外网络包括“国防部”、“国防部军事新闻通讯社”、“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军通网站”等具有军方色彩网站,这些网站与外界网络相连接,但其内容没有任何机密性的信息。因此,台军认为,即使“黑客”入侵成功,最多也只是获得“象征性的短暂快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收获。至于对内的网站,则是由“潜龙”系统担任,负责战备情报等作战任务。“潜龙”系统由“国防部通信信息局”负责所有的网络构建与规划。该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网络,不具有对外连接的功能,基本上只与“相关单位”连通,所有联线的终端机数目都是固定的,只要连接的终端机数目超出限定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出现,系统都可以侦测到并发出警报信号。台军作战指挥网络是密级层次最高的网络,存储有大量机密文件,与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络,其网络中的电脑只能使用,不具备输出资料的功能。

二是分散式配置。台军对其信息网络采用了分散式配置,以防范在信息战中被集中破坏,造成整个信息网络的瘫痪,彻底丧失指挥、控制能力。另外,台军对其网络战力量也采取了分散式部署,台湾“网军”除配置在岛内外,还以各种身份为掩饰化整为零隐匿在多个国家,以备岛内台军信息网络被摧毁时,可以通过境外网络,采取跳板攻势进行所谓“反击”。

三是构建网络防火墙。由于担心大陆对台湾实施“点穴”式打击,台“国防部”于1999年编列了约1亿元新台币的预算,推动所谓的“网安计划”,提升台军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并研发更为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适应未来的网络战。台陆海空三军的内部网络在2000年均放置于台“中科院”的CSII网络系统中进行了测试,以找出系统安全上的弱点,测试完成后,再交由三军使用。另外,台“中科院”为了强化CSII的防护功能,避免机密资料外泄,还特地加强了与地方网络安全公司的合作,共同研发军方网络的防火墙。5)网络情报功能

目前,通过互联网窃取大陆情报和信息,已经成为台湾情报部门收集大陆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报道,台湾情报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网络情报搜集的专项计划,并相继在全球设立了几十个网络情报工作据点,对大陆重要部门进行网上窃密和情报渗透。日前,大陆方面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部门发布了2007年上半年网络安全报告,报告显示,大陆发现的台湾网络间谍使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木马”病毒控制电脑和利用“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在已发现的网络攻击和窃密活动中,有42%的“木马”病毒的操控者来自台湾,而在“网络僵尸”的操控者中,有15%来自台湾。

第四篇:美军信息化建设

海湾战争以来,美军新的作战理论层出不穷,并在之后的各次局部战争中予以应用和验证,尤其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更成为“快速主宰”、“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作战”、“网络中心战”等新联合作战理论的实验场。美军新的作战理论和方法,给传统的作战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美军新的作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美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震慑:达成快速主宰”“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网络中心战”等多个全新的作战概念,并在近期的几场战争中予以实践。这些战争新思美军非常重视新的作战理论的实践,为了尽快实现由理论向实际能力的转变,美军基本上遵循“概念-实验-实战”模式,经过此过程的反复循环,验证和提高作战理论的科学性,提高其军队打赢战争的能力。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更成为美军新作战理论的实验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催生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是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为目标的诸领域、诸要素互动发展、有机联系的大系统[1]。同时,新军事变革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必须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跟踪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科学借鉴便没有后发优势,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深 入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在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反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 技术决定战术”, 这是恩格斯的名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战争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印证了恩格斯这句名言的真理性。特别是海湾战争后, 走在信息技术发展前列的美军意识到信息技术必将对未来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传统的战略思维与作战理论将不再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于是, 美军一批军事理论家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陆续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全新作战理论, 并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付诸实践。

第五篇:美军军衔中英对照

美军军衔中英对照 陆军: us Army

Private E2(二等兵)Private First Class(一等兵)Specialist(技术兵)Corporal(下士)Sergeant(中士)

Staff Sergeant(参谋中士)Master Sergeant(士官长)First Sergeant(上士)Sergeant Major(军士长)

Command Sergeant Major(指挥军士长)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陆军总军士长)Warrant Officer 1(1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Second Lieutenant(少尉)First Lieutenant(中尉)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

Major General(少将)Lieutenant General(中将)General(上将)

General of the Army(五星上将)

海军 US Navy Seaman Apprentice(三等水手)Seaman(水手)

Petty Officer 3rd Class(三级下士)Petty Officer 2nd Class(二级下士)Petty Officer 1st Class(一级下士)Chief Petty Officer(士官长)

Senior Chief Petty Officer(高级士官长)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军士长)

Command 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指挥军士长)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 of the Navy(海军总军士长)

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Ensign(少尉)Lieutenant(Junior Grade)也叫Second Lieutenant(中尉)Lieutenant(上尉)

Lieutenant Commander(少校)

Commander(中校)Captain(上校)

Rear Admiral(Lower Half)(准将)Rear Admiral(Upper Half)(少将)Vice Admiral(中将)Admiral(上将)

Fleet Admiral(五星上将)空军 US Air Force

Airman(飞行员)

Airman First Class(1级飞行员)Senior Airman(高级飞行员)

Staff Sergeant(参谋军士)Technical Sergeant(技术军士)Master Sergeant(军士长)First Sergeant E-7(1级军士E-7)Senior Master Sergeant(高级军士长)First Sergeant E-8(1级军士E-8)Chief Master Sergeant(总军士长)First Sergeant E-9(1级军士E-9)

Command Chief Master Sergeant(指挥总军士长)

Chief Master Sergeant of the Air Force(空军总军士长)Second Lieutenant(少尉)First Lieutenant(中尉)

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Major General(少将)

Lieutenant General(中将)General(上将)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五星上将 海军陆战队 US MARINE CORPS

Private First Class(1等兵)

Lance Corporal(代理下士)Corporal(下士)Sergeant(中士)

Staff Sergeant(参谋中士)Gunnery Sergeant(射击中士)Master Sergeant(士官长)

First Sergeant(上士)

Master Gunnery Sergeant(射击军士长)Sergeant Major(军士长)

Sergeant Major of the Marine Corps(海军陆战队总军士长)Warrant Officer(1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Second Lieutenant(少尉)First Lieutenant(中尉)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Major General(少将)Lieutenant General(中将)

General(上将)

英语中美军军衔的形状叫“Chevron”,在建筑学里是V型房顶的意思,我们叫它V型徽章吧。从纹章学的角度来看,V型徽章在封建时代,用来为宗族首领效力的那些骑士或者其他武装人员作为表达忠心和荣誉的标志。有一个传说,关于采用V型徽章来源的,讲的是一个骑士佩戴多少个V型徽章,代表他攻占过几个城堡,因为V代表屋顶嘛。因此,攻占的城堡越多的人官阶自然越高了,这就说用这种V型徽章来代表军队的军阶的来源了。

而军士长军衔式样中的菱形或其他形状的内嵌,文章学的解释是代表着杰出的成就。

佩戴方法 1905年11月30日美国战争部(War Department)的61号通知规定了V型徽章的统一颜色和佩戴位置,要求V型的尖顶必须指向上方。而1903年5月1日制定的陆军622号规范规定了以下的颜色:

炮兵-鲜红色

骑兵-黄色

工程兵-鲜红色滚橙色边

医疗兵-栗色滚白边

步兵-浅蓝

弹药兵-黑色滚鲜红边

军需官-浅黄色

通讯兵-橙色滚白边

西点军校军乐队-浅蓝色

西点军校特遣队-浅黄色

军官的金色和银色军衔的由来

大家看到少尉与中尉,少校与中校军衔的款式是一样,而仅仅是颜色有差别而已。这个差别其实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出于避免无必要的改变。陆军的军衔有这个特点,而海军和陆战队的金属徽章同样出于避免不必要的改变而沿用了陆军的军衔,同样道理,1947年美国空军建立的时候同样采用了陆军军官的军衔。

早在1780年的时候,军衔是钉在肩章上,而将军的官阶区别是不同数量的星星。这奠定了目前军官官阶层次的基础。到1832年,所有的军官制服都指定要有肩章,对步兵军官来说,肩章是银色的,而其他兵种军官的肩章是金色的。为了使颜色更好地区分开来,步兵上校的鹰徽标志当时使金色的因为它要被钉在银色的肩章上,而其他兵种上校的鹰徽是银色的。在当时,只有将军和上校有军衔标志,而其他的什么中校,少校以及各级尉官的肩章上都没有军衔。这些没有军衔的军官的官阶区分靠肩章那些须边的长度和大小来区分。(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用图片进行考证,不过过去那么久的事情了,大家也没有太多的必要了解得那么清楚。不过,如果关于这段历史有不正确的叙述,请大家及时指正)

到了1836年,肩绊取代了肩章,但是颜色方面还是按照肩章所要求的规格。步兵军官是银色肩绊金色徽章,而其他兵种军官的是金色肩绊银色徽章。从这个时期开始,少校有了树叶作为军衔标志,而上尉的两杠和少尉的一杠也是这个时期确定来下的。

到1851年,上校的鹰徽被限定为只用银色,原因简单得可笑,因为当时实际应用中银色的鹰徽数量比金色的要多。在这个时期,中校肩绊上的军衔是银色的树叶,少校是金色的树叶,上尉和少尉的杠同样是金色的,中尉是没有官阶,但是它的肩章或肩绊标明他是一个军官。

到了1872年,肩章被取消,代替它的是肩结。由于肩结是没有须边的,因此制服上军衔必须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来区别少校和中尉。很自然地,少校军衔就采用了已经用了21年的金色树叶,而同一年,上尉和少尉的军衔颜色也从金色变成了银色。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军队的制服逐渐开始采用橄榄绿(OD),而深蓝色(黑色)只在晚会或者需要正式礼服的场合穿着。因此,金属军衔徽章被指定钉在制服外套的肩绊上或者是衬衣的领子上。在美军正式参加一次大战后不久,OD色制服变成了唯一的制服。同时,对中尉军衔的要求也变成一个迫切的需要,在众多建议中,军方在1917年决定采用一根金色的杠来代表中尉军衔。

陆军兵种胸条

越战时期参战美国陆军采用的陆军兵种胸条有两种款式,一种是黑底黄字,一种绿底黑字,都是佩戴在BDU左边口袋上沿。1966年之前的胸条是黑底黄字,此后的胸条都是用暗色的绿底黑字了。这种黑底黄字的胸条原品非常难得了,目前市面上大量都是仿制品,建议大家不要太过苛求,因为毕竟66年之前美军参战部队不多,而且,的确也年代久远了,布质的东西不是很耐用的。原品的胸条中的黄字好像不是绣上去的,好像是印上去的,要回去查一下了。

姓名条

姓名条上绣的是士兵的名字,缝在右侧口袋上沿。同样有两种款式:白底黑字和绿底黑字。绿底黑字正式替代白底黑字的年份同样是1966年。白底黑字的姓名条同样难得了,这个名字好像不是绣上去的,同样是印上去的。

美军军衔中英对照

陆军: us Army

Private E2(二等兵)

Private First Class(一等兵)

Specialist(技术兵)

Corporal(下士)

Sergeant(中士)

Staff Sergeant(参谋中士)

Master Sergeant(士官长)

First Sergeant(上士)

Sergeant Major(军士长)

Command Sergeant Major(指挥军士长)

Sergeant Major of the Army(陆军总军士长)

Warrant Officer 1(1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Second Lieutenant(少尉)

First Lieutenant(中尉)

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

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

Major General(少将)

Lieutenant General(中将)

General(上将)

General of the Army(五星上将)

海军

US Navy

Seaman Apprentice(三等水手)

Seaman(水手)

Petty Officer 3rd Class(三级下士)

Petty Officer 2nd Class(二级下士)

Petty Officer 1st Class(一级下士)

Chief Petty Officer(士官长)

Senior Chief Petty Officer(高级士官长)

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军士长)

Command 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指挥军士长)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 of the Navy(海军总军士长)

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Ensign(少尉)

Lieutenant(Junior Grade)也叫Second Lieutenant(中尉)

Lieutenant(上尉)

Lieutenant Commander(少校)

Commander(中校)

Captain(上校)

Rear Admiral(Lower Half)(准将)

Rear Admiral(Upper Half)(少将)

Vice Admiral(中将)

Admiral(上将)

Fleet Admiral(五星上将)

空军

US Air Force

Airman(飞行员)

Airman First Class(1级飞行员)

Senior Airman(高级飞行员)

Staff Sergeant(参谋军士)

Technical Sergeant(技术军士)

Master Sergeant(军士长)

First Sergeant E-7(1级军士E-7)

Senior Master Sergeant(高级军士长)First Sergeant E-8(1级军士E-8)

Chief Master Sergeant(总军士长)

First Sergeant E-9(1级军士E-9)

Command Chief Master Sergeant(指挥总军士长)

Chief Master Sergeant of the Air Force(空军总军士长)

Second Lieutenant(少尉)

First Lieutenant(中尉)

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

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

Major General(少将)

Lieutenant General(中将)

General(上将)

General of the Air Force(五星上将)

海军陆战队

US MARINE CORPS

Private First Class(1等兵)

Lance Corporal(代理下士)

Corporal(下士)

Sergeant(中士)

Staff Sergeant(参谋中士)

Gunnery Sergeant(射击中士)

Master Sergeant(士官长)

First Sergeant(上士)

Master Gunnery Sergeant(射击军士长)Sergeant Major(军士长)

Sergeant Major of the Marine Corps(海军陆战队总军士长)

Warrant Officer(1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2(2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3(3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4(4级准尉)

Chief Warrant Officer 5(5级准尉)

Second Lieutenant(少尉)

First Lieutenant(中尉)

Captain(上尉)

Major(少校)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

Colonel(上校)

Brigadier General(准将)

Major General(少将)

Lieutenant General(中将)

General(上将)

下载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军网络战的政策(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军军官制度简述

    美军军官制度简述 一.美军军官制度基本介绍 美军军官军衔分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三等11级,其中五星上将为战时特别授予的......

    浅析美军军事训练[最终版]

    浅析美军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美军十分重视军事训练。越南战争后,美军三次掀起训练改革高潮。第一次训练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陆军提出“战时......

    美军的葬礼传统

    美军的葬礼传统 & 阿林顿国家公墓 (2015-07-18 10:01:12) 转载▼ 标签: 杂谈 美军的葬礼传统 & 阿林顿国家公墓 1、 军衔倒置的抬棺队 在军事葬礼上,6人抬棺队,官兵队列是按......

    美军“重返”越南期待军事合作

    美军“重返”越南期待军事合作2003年11月22日,隶属于美国第7舰队“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佩里级护卫舰“范得格里夫号”离开越南胡志明市码头,沿西贡河而下,结束了为时4天的越南......

    《跟着美军上战场》读书心得

    写在前面的话 那是一个平静的夜晚,我那时还住在丁香里的宿舍,屋内空无一人,只有那一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立式空调在工作,想当初来到公司,晚上回到宿舍比较冷清,所以大家都会找些事来......

    美军薪酬和福利(5篇)

    美军薪酬和福利 1、 美军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出色的后勤保障 2、 1970年代中期前后,美军实行了志愿兵役制 3、 在和平时期要招募到足够的志愿服役者,较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很重要......

    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政策简报

    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政策简报 一、199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六条中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其内容主要有5点,主要......

    三大运营商暗战3G网络规划、优化策略

    三大运营商暗战3G网络规划、优化策略 2009/8/4/15:49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孟祥初 目前,3G商用大幕即将开启,现网扩容、3G业务平稳启动、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等需求,均对3G网络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