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0:2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

第一篇: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

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

“农事村办”惠农解民忧

——都安县创新服务基层方式开展农事村办试点的启示

都安县委党校 银玉川

【案例描述】

“感谢党和政府,自从村里设立了农事服务站以来,我们群众办理证件,就再也不象过去那样,费时费力地跑县里乡里了,不用出村,一下子就办好,省时省力省钱。还是这样好,方便!”。说这一番话的,是都安县地苏乡上节村69岁的黄江力老人。此时,他正手持一本户口簿,乐呵呵地跨出该村农事服务站的大门,脸上一脸掩饰不住的喜悦。

这只是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农事村办试点活动便民惠民的一个真实缩影。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都安县深化和拓展“科学发展惠民兴县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前移服务窗口,通过建立县、乡、村、屯、户五级“农事村办”服务网络,主动上门为群众办事服务,实现了民意直通、民情直解、惠民直兑。

一、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村的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和农业生产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从事的产业也越来越复杂。基层党委政府以行政手段指挥生产、管理农村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民的自治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的服务也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逐步走向多元化。基层党委政府原来以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形势而大大削弱,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再以行政手段为主来实现。如何转变职能,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引导好农村的发展,对新时期的农村社会进行有效管理,不仅是一个基层职能转变的问题,更是一个把农村引向何处,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状况,明显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基层党委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服务,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未来,关系千家万户农民增收的大问题。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工作作风不深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找不到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方法,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发展的平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四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推进,乡镇“催粮催款”的工作任务自然消失了,乡镇干部下村进户少了,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得到深入贯彻,许多社情民意不能及时反映上来,群众的事情没人问、没人管,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协调、排解,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五是乡镇撤并后,百姓办事不便的问题突出。乡镇合并后管辖区面积增大,服务对象明显增加,居住较边远的群众到乡镇办事的路程变得更远,客观上造成群众办事难度加大。特别是撤并的乡一些五保户、退伍或伤残军人,来乡镇领取优抚经费和物资等十分不便。需要想办法解决好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执政为民、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立足于强化基层党组织、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畅通民意渠道、为民便民,在充分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广大群众呼声基础上,努力探索服务基层的新模式。从2009年初开始,都安县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行 “农事村办”制度,把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创新农村社会服务模式,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布局,构建县、乡、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都安县按照 “广泛覆盖、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科学设臵服务机构。在县级成立“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农事村办服务中心”依托县政务中心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县农机中心、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 障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生局、县司法局等县直部门各司其责,共同参与。在试点乡成立农政服务中心,从司法所、国土资源所、退耕办、民政办、合管办、劳保所等9个乡直单位选派干部进行“一站式”集中办公。在试点村设臵“农事村办”服务站,在试点屯内的中心农户、农家课堂培训户、骨干农民户设立“农事村办”服务户。建立了覆盖县乡村屯户的农事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设立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9个,村级服务站61个,屯级服务点169个,宣传服务户256户,“农事村办”工作实现了“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形成了“横向连到边、纵向连到底”的服务网络格局。

(二)立足“农事”需要,扎实开展服务。“农事村办”的核心是“农事”,就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农业的事。各级服务机构根据“农事”需要,扎实开展服务:一是统一编制《“农事村办”服务指南》,明确各部门的服务事项和内容、办理的程序,方便群众办事。二是理顺五级服务体系间关系,规范服务流程。对“县、乡、村、屯、户”的具体职责及工作范围进行了明确,其中屯服务点和服务户主要负责收集群众需要办理的各类服务内容、各类难点热点问题,定期向村级服务站报告,发布上级有关“农事村办”的通告,代办按政策、法规可以代办的事项等。村级服务站则建立“平时受理、集中办公”服务运行机制,设立圩日集中办理日,由乡服务中心组织人员下到服务站点集中办理平时收集的事项。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则安排相关人员上门服务。县乡服务中心则按各自的审批权限受理群众办理事项。三是强化责任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县委将工作责任逐项分解,落实七个部门牵头分别负责开展七大服务,并对服务活动的目标、重点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四是建立完善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服务中心、站、点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办理事项的时限和结果的责任归属等,使整个工作运行有序、履职有据、追究有律。五是实行公示制度。向群众公布服务事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监督电话、办事结果、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六是实行挂牌上岗制。“农事村办”服务中心、站、点的工作人员全部实行挂牌上岗制度,工作人员的胸牌标有自己的姓名、照片、职务、工作职责,既方便群众找人办事,又方便群众监督干部。七是出台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对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确保群众满意。八是加大投入,保障运行经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行”的原则,县里先后投入经费约8万元,用于购臵电脑、办公桌椅、站点装修以及办公费用等。另外,县里还拿出专门的经费,每月补助站点值班的村干和服务户100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服务热情。九是设立农事村办投诉中心、开通监督热线电话,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强化群众监督力度。十是整合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在“农事村办”试点工作中,全县配套成立七个党员义工服务队,县直共有64个单位参与,重点为群众提供七大方面服务。其一是生产服务。宣传解释惠农政策,根据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所需,提供信息、技术、销售、资金等服务。如在发展蔗糖产业中,为让蔗农群众吃下“定心丸”,县里从农业、糖业、科技等涉农部门统一抽调52名甘蔗专家、农技员组成农事村办特别行动队,下到地苏乡宣传 “三送一补”(即送机耕补贴、送基肥农药补贴、送蔗种补贴,贷款利息补贴)等众多惠农政策,并落实驻村屯培训包干责任,利用现场指导、实地操作等培训,确保培训到户、技术到田。其二是事务服务。办理计生、户口、宅基、民政、劳务等公共事务。如针对在下乡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青年就业难问题,2009年4月13日,都安在县城翠屏广场举办青年就业现场招聘会,42家用工企业入场招聘,提供岗位共5000多个,到场应聘20000人次,达成初步用工协议2276人,受到全县青年的欢迎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其三是党团服务。开展政策宣传,发布党务信息,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办理党、团组织关系接转。如地苏乡开通了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当了解到基层群众需要培训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村屯,举办培训班,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讲授品种改良、科技种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等知识,受训人员达9000多人(次)。其四是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服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其五是卫生服务。开展健康咨询、义检义诊活动,为农民提供医疗、新农合等服务。其六是文化服务。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文体活动、读书看报、电影放映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其七是资金服务。多渠道为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在党委政府的动员下,金融部门积极参与“农事村办”试点工作。如都安县农行主动深入到地苏乡为有发展项目无资金的群众提供资金扶持,目前已发放“惠农卡”200多张,提供贷款400多万元。“农事村办”活动的试点推行,实现了基层党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目前,试点工作实现了“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形成了“横向连到边、纵向连到底”的服务网络格局。目前已有财政、农业、国土等10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单位进驻办公中心集中办公,帮助群众办理证件113本,发放五保资金、救灾资金等现金3.6万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37个,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深受群众的好评。

(三)不断深化和完善“农事村办”工作。

1、围绕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将“农事村办”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依托“农事村办”平台,都安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生产和技术服务,使参加第三批活动的广大农村党 员受到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教育,接受科学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找到致富门路。同时,通过“农事村办”平台,引导“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人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广大党员群众服务。把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党员志愿服务者等活动方式延伸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创新县、乡、村联创联动的机制和办法,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如地苏、东庙等乡镇积极组织县、乡的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技术员,通过“农事村办”这一平台,灵活设计培训内容,实行“菜单式”培训,使党员群众通过培训,学到更多实用技术。

2、着眼于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都安县坚持把“农事村办”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以乡(镇)“一办三中心”为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一是试行乡镇“一办三中心”体制改革。“一办三中心”即整合乡(镇)各办、站、所的干部力量,组建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等“一办三中心”,把乡(镇)服务窗口前移进村,把更多干部放到村屯开展服务,让“农民办事不出村”。同时按照“保留现行机构、业务一岗多责、人员统一调配”的运行机制,将乡镇站所干部整合进入“一办三中心”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调配。“一办三中心”设立机关服务岗和驻村服务岗。二是积极推进职能部门简政放权。都安县积极清理各种涉农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对涉农审批事项,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由县级政府审批,实际操作中主要由乡镇甚至村审核把关实施的事项以及没有明文规定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审批的事项,适合在乡镇或村办理的事项,创造条件下放到乡镇审批。对确实不能够下放的审批事项,除规定当事人亲自办理以外,尽量采用代办制等方式由乡镇、村受理和代办。三是加快“农事村办”信息网络建设。都安县积极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向村级覆盖延伸,建立联通县、乡、村三级“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网络办公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在网络系统平台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实现村里申报、网上审批、村里办结、两头在村的目标。同时,都安县积极推行“农事网办”,“农事网办”工作依托《都安党建网》建立,通过在《都安党建网》上建立“农事网办”服务平台,设立党务、民政事务、计生业务、土地审批、公安事务、财政事务、农林事务、司法业务、劳保事务和卫生事务等板块,“农事网办”正式运行后,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事务,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实现基层党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继续深化农村社区化服务工作。都安县注意把推行“农事村办”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在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下功夫,使“农事村办”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同、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在服务周边3-5个行政村,辐射5000-7000人的“农事村办”服务站所在地开展社区化服务。通过对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设立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若干个服务站(室),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结合起来,吸引周边群众自发地到这个区域接受服务,向这个区域集中,让群众享受像城市社区一样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服务待遇,把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4、围绕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都安县注重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纳入服务体系。同时,在巩固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引导、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加大合作社领头人培育力度以及与大专院校、行业专家攀亲结友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伐。此外,在服务活动中,都安县还充分调动各种协会、合作社的力量,引导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事村办”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提升产业层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合作组织利用“农事村办”平台,统一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开展生产指导,统一开展销售服务,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促成大规模的生产服务。如地苏乡在开展“农事村办”生产服务工作中,统一开展编织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开展生产指导,该乡的编织工艺品很快就占了较广的市场份额。

5、以“农情乡解”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事村办”的法律服务工作。依托现有的“农事村办”服务网络,构建以县(区)“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为基础,以屯级服务点和信息服务户为触角的五级信访联动服务网络体系。以乡村两级为重点,构建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等“四张网络”。同时,还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为切入点,按照“村级初办、乡级主办、县服务中心联办、县委书记阅办”的办理程序和要求,不断创新县、乡、村、屯四级联解方式。如都安县地苏乡利用“农事村办”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农情乡解”工作,在乡、村屯分别设立了“农情乡解”服务中心、站、户维稳信访服务网络,有效地化解了许多纠纷和矛盾。

(四)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都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农事村办”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各乡镇党委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乡镇党委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做好规划、指导、监督等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2、强化人员保障。都安县把“农事村办”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按照服务站人员规模、服务范围和服务工作量等具体情况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乡镇合并后的“农事村办”服务站和辐射5000人以上的“农事村办”服务站配2名以上干部从事驻村服务,而且人员相对固定,非特殊情况下一般从事驻村岗位工作不能少于一年,形成驻村干部有序轮换的机制,其它“农事村办”服务站从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干部、县乡科级后备干部等人员中选聘专人兼任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工作人员,形成巡回和驻村服务队伍,注意挑选热心公益的党员、共青团员、复退军人、致富能人等,建立“农事村办”志愿服务队伍,从县乡两级业务部门选派工作人员,组成流动服务队,到“农事村办”站点开展流动服务。

3、强化经费保障。将“农事村办”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并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切实解决“农事村办”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福利待遇、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的经费。都安县里先后投入经费约8万元,用于购臵电脑、办公桌椅、站点装修以及办公费用等。另外,县里还拿出专门的经费,每月补助站点值班的村干和服务户100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服务热情。

4、强化制度保障。都安县建立考评制度,把乡镇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绩效作为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干部工作的成效,每年至少在群众中测评一次;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基层干部遵守各项制度,诚实守信,为群众提供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建立监督机构,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把乡(镇)机关和县直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绩效作为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干部工作的成效,每年至少在群众中测评一次,特别是把“农事村办”工作作为年度村干部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农事村办”工作按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三、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事村办”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农事村办”将乡镇职能前移,使乡镇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密切了干群关系。此外,“农事村办”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实践先进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改进了干部作风,方便了群众。“农事村办”把服务窗口下移至村屯,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屯为群众服务”,有效地克服了乡村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吃拿卡要的现象,各级干部在为群众提供七大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三)畅通了民情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拓展“农事村办”法律服务中,通过开展“农情乡解”工作,认真登记好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处理和答复,从而从感情上贴近了群众,思想上相互沟通,干部能较全面地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及时地掌握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案例评析】

实践证明,“农事村办”已经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解决民事的平台,惠及民生的抓手,疏通民意的渠道,分担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破解了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事村办”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实践载体。“农事村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把党委政府服务窗口下沉前移,把干部的工作岗位放到村屯,直接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为群众办实事,释疑解惑,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思路、送科技、送项目、送文化、送温暖,帮助破解“三农”难题,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树立了党员干部的新形象,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和政府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最好的实践载体。

(二)“农事村办”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抓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农事村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党组织实践先进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抓手。“农事村办”五级网络服务工作,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一大批年轻的党员干部和一大批村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了锻炼机会,使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农事村办”在村设服务站,并向下不断延伸建立服务点,解决了人口不集中、地处偏远山村“没地方办事”的问题。“农事村办”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解决了基层组织一些“想办”而又“没有钱办”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农事村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农事村办”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实现产业合作化,推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将县社区服务理念引入农村,全方位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使“农事村办”服务社区化,把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到村屯,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惠及农民。自开展“农事村办”服务活动以来,都安县共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2737本,为受灾户、困难户和五保户送去救济粮食1.9万多公斤,发放各类补贴37.6万元,报销新农合42.9万元,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2893条,解决实际问题1674件,引入惠农项目338个,引进资金1369多万元,共为群众节约往返车费近57万元。

(四)“农事村办”抓住了和谐农村建设的要害点。“农事村办”找准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通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开展“流动警务”,组织“流动法庭”定期到各村屯办事点开展法律服务,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及时疏导思想,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民情服务,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同时,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公推直选、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等制度,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五)“农事村办”是转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农事村办”是都安县开展干部作风、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成果,是提高乡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有效抓手。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事项目,制定为民办事服务指南,把各部门和乡镇实施“农事村办”工作纳入效能建设考核内容之一,使基层党委政府工作方式由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示范引导为主,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把服务窗口下沉前移,基层干部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成为服务工作的主体。在从“坐机关”到“跑基层”的服务角色转变中,在切实为百姓办理一件件实事中,基层干部切身体会到百姓之苦,办事之难,从而磨炼了干部的意志,增进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作风,创造了让群众满意的业绩。

【案例讨论】

1、从本案来看,你认为开展“农事村办”试点对党和政府创新服务基层、联系群众方式上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层政府在服务群众方面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应如何解决?

第二篇:社区创卫长效机制

xx社区卫生长效保持机制

一是严格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卫生志愿者坚持每天巡视卫生制度,居委会坚持每日一查,每月对辖区卫生进行总结。同时居委会干部经常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如有好的建议办事处及时采纳。

二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素质。宣传栏和倡议书,将市民守则、居民公约、门前三包,发放到居民和商铺业主手中,做到家喻户晓,使居民群众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三是组织建立环境卫生监督小分队。在各社区建立由党员、热心居民和楼片长组成的卫生督导小分队,看到居民乱堆乱放乱丢及时指出,并令其改正,积极协助居委会搞好社区内环境卫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保持楼院内外的环境整洁。

四、社区每周组织一次社区卫生支援者队伍,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防止卫生死角的出现。

五是除“四害”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做好除“四害”工作,从宣传入手,使人人都知道“四害”对人体健康的害处,以减少“四害”的滋生。

六清扫办公室卫生,每天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卫生维护,在每个星期五下午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保持社区整洁无杂物垃圾。

七是配合协助小区物业、城管、工商等专业部门整治社区环境,及时举报违章建筑和市场扰民等问题。

xx社区居委会 2010年7月5日

第三篇:关于建立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

长效机制的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市委办公室转发市委基层办《关于建立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咸办字【2009】106号)精神,巩固和扩大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经验,建立促进农村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区委决定,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镇办、村开展科学发展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快农村科学发展步伐。

一、选派方式

1、选派范围: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从区级部门单位和镇办机关选派干部进驻镇办、村开展科学发展指导工作。

2、选派条件:思想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农村工作,善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优秀年轻干部。区级部门单位中没有乡镇工作经历并符合以上条件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要优先选派。镇办机关选派的干部中要有足够数量的后备干部。

3、派驻方式:区委向每个涉农镇办派驻3名同志组成科学发展指导组(以下简称“指导组”),原则上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驻镇办指导检查组为主。区级部门单位选派的干部原则上按照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的部门单位包村安排,各镇办选派的干部由镇办具体安排,一律担任驻村科学发展指导员(以下简称“指导员”),确保每村均有一名专职的科学发展指导员。

二、目标任务

围绕新农村建设,紧扣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目标要求,以“八心工程”为统揽,不断深化“三联三争三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四进村四到户四结合”(领导包抓进村、部门帮扶进村、干部之道进村、项目扶持进村,目标到户、措施到户、包抓到户、服务到户,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三级联创”相结合、与乡镇职能转变相结合、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所驻镇办、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长、镇办村面貌有新改变、干群关系有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指导组工作任务:

1、在镇办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抓 好镇办驻村指导员管理、协调,对指导员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2、列席镇办党(工)委、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关会议,参与镇办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等重要问题决策,对镇办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党的建设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组织开展派出部门、单位与镇办党(工)委及各村互帮互助活动,探索党建活动共办、支部生活共学、信息网络共享的路子,充分发挥派出部门、单位优势,帮助所驻镇办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加快镇办发展步伐。实现各类资源相互开放、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指导员工作任务:

(一)强班子,组织放心抓头雁

1、协助村党组织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以“五个好”(好班子、好思路、好规划、好章程、好阵地)为目标,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培养敢于开拓、群众支持、带富能力强、善于化解矛盾问题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2、配合村党组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将德才兼备、有文化、懂经营、会管 理、群众公认、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和致富能手选进村两委会班子。原则上每年培养1名村级后备干部。

3、理顺和改善两委会工作关系,增强班子团结,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协助村党组织积极做好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将村上种植、养殖能手和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分子吸收为中共党员。每年至少推荐1名农民党校学员、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名党员。

5、协助村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在合作社、产业链、产业协会等建立党组织,做到“三同三有三好”(党的组织与经营组织同步组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党建成效与发展业绩同步考核;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有一支精通管理、善于协调、恪尽职守的党务干部队伍,有一套适用性广、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工作保障机制;党员队伍先进性保持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建活动效果体现好)。

(二)强素质,提升信心抓学习

1、帮助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理论学习,引导村党组织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党性修养和 发展能力。

2、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帮助制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每年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一次,拓宽发展经济路子,提高村干部素质和能力。

3、加大村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村民创业致富本领。

4、指导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点。通过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等,强化农村党员理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学习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强产业,群众开心抓增收

1、理清思路帮定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帮助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5年产业发展规划,户户建立增收“明白卡”,确定具有本村特色的主导产业。

2、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业转型,积极发展壮大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观光示范农业,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所驻村至少做大做强1个原有主导产业或培育发展1个新的主打品牌。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帮助村上搞好劳务输出,每年至少输出农民工30人,所驻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 增长10%以上。

4、协调落实发展项目。帮助抓好培育龙头企业、种养殖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组织,千方百计抓项目落实,使所驻村60%以上农户有增收致富项目。

(四)强职能,致力贴心抓服务

1、帮助群众解决小额贷款。引导群众自主创业、致富增收。

2、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逐户走访,了解村上困难群众生活现状,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确保所驻村绝对没有贫困户。

3、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助所驻村开展“十佳好村民”、“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促进农村和谐文明。

4、协助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所驻村至少有1个彰显本村特色的文艺队。

5、帮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所驻村无群众性上访事件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6、帮助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完成计划生育任务,所驻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

(五)强示范,党员倾心抓带动

1、指导所驻村建立“支部+产业”、“党员+项目”示范体系。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培双带”活动,形成基地带产业、产业带项目、示范带民富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每年至少创建1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2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

2、积极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比作风看谁党性好、比致富看谁本领高、比带头看谁帮扶能力强”的“三比三看”活动,形成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群众富家业的新局面。

3、帮助建立党员示范机制。深化“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建立“党员示范户”制度,强化党员带富意识,引领群众致富。

(六)强监督,凝聚民心抓公开

1、指导完善村级规章制度。推广“四议四公开”制度,即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决议及实施结果,让农村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2、帮助建立两委会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述职评议、离任审计等监督机制。

3、指导建立村民议事小组和群众代表联席会议制度,使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化。

(七)强共建,城乡同心抓统筹

1、推行机关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制度。实现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积极为所驻村找项目、帮技术,解决交通、饮水、就医、上学、务工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帮助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主干街道无柴堆、粪堆、土堆和垃圾堆,村庄院落环境干净整洁。

(八)强考核,上下齐心抓落实

1、配合所驻村完成“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经考核,所驻村顺利实现“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目标。

2、指导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指导建立健全考核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农村各项工作落实。

三、工作制度

1、工作日志制度。选派干部要有专用日记本,详细记录驻镇办、村开展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形成“工作日志”,并由所驻镇办党(工)委、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每季度末审阅签字。

2、学习培训制度。指导组驻镇办工作期间,学习培训统一纳入镇办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参加所驻镇办党(工)委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指导员原则上只参加镇办周例会。

3、定期汇报制度。镇办党(工)委与指导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认真听取指导员工作情况汇报。选派干部每季度向派出单位和所驻镇办党(工)委、指导组书面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

4、廉洁自律制度。干部派驻期间要树立良好形象,严格做到“五不”:不在所驻镇办、村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不用公款吃请;不挪用专项帮扶资金;不收受所驻镇办、村的土特产和发放的各项补贴等;不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类活动。

四、工作年限、福利待遇和考核管理

1、工作年限。选派干部驻镇办、村开展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年限原则上为3年。

2、福利待遇。选派干部驻镇办、村期间一律脱离原 单位工作,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不变,由原单位发放,不影响正常工资调整、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派出单位每月给予选派干部适当的交通、通讯、伙食等补贴,逐月发放到位。镇办、村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选派干部安心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考核管理。指导员以镇办党(工)委和指导组管理为主,派出单位协助管理。干部派驻期间,原则上中途不得调整,如遇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派出单位必须事先说明情况,报区委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选派干部考核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对指导组成员的考核以区委组织部为主,征求镇办党(工)委意见后确定考核等次。对指导员的考核由镇办党(工)委和指导组共同负责,征求村级党组织意见后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职称和不称职3个档次,考核优秀的干部,派出单位直接将其列为本单位考核优秀档次,不占本单位评优名额;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者优先提拔任用;对不称职的给予诫勉谈话、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予以撤换。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干部任用时,优先考虑派驻的指导员和指导组成员。

五、组织领导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区委成立农村科学发展指 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副书记魏琦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兴发担任,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平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杜群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启胜以及涉农镇办党(工)委书记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主任由张启胜兼任,副主任由段明辉担任。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方案,落实领导责任,确保选派干部驻镇办、村开展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12月25日前,各镇办、部门、单位要将选派干部基本情况报区委组织部审核确定,凡部门单位选派干部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重新确定人选。12月31日前,所有选派干部由镇办负责培训,熟悉情况并开展工作。

二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选派干部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镇办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向选派干部介绍派驻镇办、村基本情况、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随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区委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指导组要经常深入各村,强化督促指导,狠抓任务落实。区级机关派出单位要履行包抓责任,切实把选派干部所驻镇办、村作为联系点,主要领导要加强联系、帮助和指导,包抓村的“三联三争三共建”、“升 级晋档,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全部纳入部门目标考核范围。未下派专职指导员的部门单位要按照村级党组织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安排,继续做好包抓村的工作。区委组织部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坚持每月检查、每季度汇总,逐镇办、逐村排出名次,将督查结果在全区通报。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区委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发现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干部驻镇办、村工作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从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上水平。干部派驻期间,区委每年评选优秀镇办、优秀指导组和标兵指导员,并进行表彰奖励。秦都政府网站和秦都党建网将开辟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指导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附:区级部门单位和镇办机关选派干部名额分配表

第四篇: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学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 增强创学成效

——市委党校创建学习型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党校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校放在工作突出的位置,以树立学习理念、健全学习体系、完善学习机制、促进工作发展为目标,坚持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服务党校中心工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学机制。市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型党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领导小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型党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习型党校创建工作考评办法》,各处室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从而为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制度建设,确保学创有章可循。为了确保学创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学校先后健全完善了校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以及学习考勤、笔记检查、交流研讨、考核激励等多项学习制度。一是健全了校委中心组织学习制度。校委中心组学习由原来的每季度集中学习1次,调整为每月集中学习1次,每次安排1个专题。在集中学习的同时,要求每位校委成员都要从自身分管的工作实际出发,制订科学的个人学习计划,围绕咸阳市情和党校工作实际撰写1—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二是健全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每年初制订“学习计划”和“读书计划”,通过印发“教职工集中学习辅导安排表”,做到学习“内容、对象、时间、责任”四个“早确定”。同时,要求每个教职员工每年读书不少于3本,撰写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定期开展学习

心得交流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健全读书交流研讨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学习心得交流或主题演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科学设定学习内容,增强学习针对性。为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要求,结合党校教职工队伍和党校中心工作,科学设定学习内容。一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目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通过配发《唐诗大词典》、《宋词鉴赏》、《古文观止》、《思路决定出路》、《人性的弱点》、《文物秦汉史》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目,开展专题辅导和传统文化讲座,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二是以提高政策水平为目的,加强政策理论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专门为教职工购发了新编《中共党史》1-2卷、胡锦涛总书记作序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科学发展主题案例》、《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共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等理论书籍,努力增强教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我们按照统一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不同处室、从事不同教学活动的教职工,针对教学、科研需要,要求各处室设定了处室学习重点,报校创学办备案。

四、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一是开展专题辅导。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向市直部门、高校等科研院所发出邀请,有计划地聘请30余名专家教授和部门领导为党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结合各自科研领域和工作实践来校进行专题授课。另外,充分发挥我校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咸阳远程学习中心优势作用,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师资优势,鼓励教研人员积极承担校内专题辅导任务,利用每周三集中学习时间开设专题讲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两年来,校内教师共开展专题辅导讲座24期,收到广大教职工的好评。二是向先进地区学习。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借力培训”。近年来,我们分别在浙江省委党

校、湘潭市委党校、井冈山市委党校设立了三个教学基地,组织学员和相关教师前往学习,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组织教研人员定期深入基层,通过挂职锻炼、开展调研等活动形式,使教研人员能够深入生产一线,全面掌握生产建设真实的、鲜活的材料,用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动了党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2010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县区、部门、乡镇,就县区党校建设发展、市上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教学科研等近30个专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6篇,其中有8篇以送阅件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编印了《国际化大都市基础知识干部读本》、《咸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轮训班专家教授讲稿汇编》、《咸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轮训班学员学习心得》、《科研成果汇编》、《咸阳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辅导读本》等教材、书籍。

五、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创学保障有力。校创学办对每次集中学习都进行考勤登记,并随时就各处室组

织参加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读书笔记、学习成效等进行督查考核。对在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学习不积极、不认真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把参加学习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考核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党员干部和教师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

通过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的开展,全校教职工精神面貌发生很大改变,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更新了学习理念。目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生第一需求”的理念正在全校干部职工中树立和扎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爱学、善学、选学、久学”,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二是完善了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学习制度是学习型党校建设得以制度化和长效化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工作职责分明,落实到位。健全了班子学习制度和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创

建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简便、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把学习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激励学习的正确导向。三是促进了各项工作。学习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工作任务的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工作思路,谋划今后工作任务,努力使全校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新起色、新成绩、新突破。

第五篇: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报告

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报告

市创卫指挥部考察组

(2017年5月)

为巩固和扩大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构建我市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2017年4月24日至28日,市创卫指挥部副指挥长陈继平、郭应虎,带领市创卫办(爱卫办)、市卫计委、黄州区等单位负责同志,赴江苏省常州市、张家港市、宿迁市考察学习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考察组一行采取座谈交流、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当地创卫常态化管理、城市管理、爱卫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现形成如下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常州市基本情况。常州是一座具有32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北枕长江、南濒太湖。1949年设市,现辖溧阳1个县级市和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五个行政区,全市常住人口470.14万人,总面积4372.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0.3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05.34万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0.3亿元。2003年,常州市及辖市金坛、溧阳共同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该市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群。2007年、2012年、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复审确认。

(二)张家港市基本情况。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163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1万。2016年GDP达23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亿元。该市为首批国家卫生城市、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市,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编制出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

(三)宿迁市基本情况。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1996年7月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宿工业园区和洋河新区,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26.1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67亿元。宿迁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主要作法与经验

江苏省常州市、张家港市和宿迁市属全国创建较早的国家卫生城市,经历过多次复查命名,创卫工作常态化管理和爱卫组织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三市始终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水平不断巩固提升。

(一)理顺体制,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以后,三市均就着手考虑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有效的城市管理。常州市政府2004年出台了《关于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宿迁市出台《宿迁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和《宿迁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群众参与、考核奖惩等八个方面,提出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路线图。市委市政府明确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创卫长效管理工作,要求各级创卫组织“机构不撤、经费不减,队伍不散”,加强爱国卫生组织网络建设。市创卫办与爱卫办合署办公,负责创卫督查、宣传和培训等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实行区负主责、街道主抓的城市管理责任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卫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宿迁市累计投入219.2亿元,完成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70个,“九整治”项目69个、“三规范”项目2416个,拓展项目1185个。从2013年起,该市先后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中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整治、建设垃圾中转站、购置环卫车、改建水冲式公厕、新建生态停车场等“六项民生工程”。改造街头游园40余处,中心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2560公顷,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绿化景观,主次干道无一处围墙、无一处卫生死角。整治城市河道28条,打造了水清林绿的生态走廊。

常州市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每年投入200多亿元,实施绕城高速、高铁站、城市高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对园林绿化、环卫、污水、公共交通、农贸市场等一批关系民生的设施投入,实现主次干道“路畅、街美、景优”。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拓展至所有乡镇,成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城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张家港市确定“一城双核五片”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框架,坚持高起点城乡统筹规划,高标准城乡一体化建设,高水准城乡一体化管理。通过城投、交投,以及BOT、BT、BOOT股权转让等投融资渠道,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0多亿元,建设市政道路、下水管网,整治城区河湖水体,绿化亮化美化城市。该市经济实力、城市建设水平排在全国县市的前三甲。

(三)精细管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坚持经常与突击相结合,行业管理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常州市、宿迁市、张家港市均建设了高效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延伸至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及门店。常州市在全国首创“信息化监管系统”,数字化城管系统被评为“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城区和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实施考评。设立“12319”电话平台,受理与城市管理有关的所有投诉、举报、咨询、抢修和报修等业务,凡与城市管理有关的问题,市民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快速得以解决。宿迁市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现场指挥处理车辆乱停问题,从发出指令到处理到位,只用了5秒钟。二是环卫作业实行市场化。宿迁市推广“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环卫保洁做法,彻底改变环卫作业主体多元、标准不

一、水平不高等问题,2016年,该市采取PPP模式,大力推进市区环卫作业市场化、一体化改革,将中心城市64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广场绿地、公厕、果壳箱和部分水面等保洁,以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14项内容整体打包,委托给北京环卫集团。通过引进先进的作业设备和科学的作业模式,构建了全新的环卫作业体系,特别是在作业方式上,实行多车型混合编组、联合作业,城区环卫保洁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导则制度标准化。宿迁市先后制定完善园林绿化、户外广告、公厕、便民疏导区等45项建设与管理标准导则,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运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开发运行“一拍即核”APP软件系统,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实时监督城市管理,着力打造“全民城管”,形成了社会参与、多方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四是卫生创建全域化。三市均坚持市县一体、全域创建,基本实现国家卫生县城(乡镇)全覆盖。市爱卫办每年加强对各县区创卫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月开展暗访检查、跟踪督查,确保卫生创建整体推进;2015年底,宿迁市泗洪县、数学县、泗阳县创成国家卫生县城。2016年宿迁市、常州市、张家港市均实现卫生县城全覆盖目标。

(四)综合考评,形成城市常态管理合力

三市均通过制定一系列考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多管齐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重考评。常州市2008年全面推行常态化管理,实行天天考评、月月点评、考核,并启动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数字化工作,将268.35平方公里建成区纳入数字化管理,划分单元网格2283个,评价对象共涉及5个区、22个市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评价内容包括13大类、114万个部件,实现了区域和内容的全覆盖。2016年,制定《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城乡一体化考核实施方案》,将金坛、溧阳、武进、新北的镇区也纳入长效管理考评,实现城乡一体化考核。张家港市修订完善《城管执法大队奖惩办法》和《城管队员考核办法》,()实行局、大队、中队三级督查制度,对执法队员实行百分制考核,督查与考核情况每天公布,考核结果直接与队员的报酬挂钩。在各乡镇千分制考核中,城管工作占有很大比例;在文明机关、文明乡镇评比中,城市管理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立规矩。宿迁市出台市民文明行为、居住小区管理、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等七项“宿迁规矩”。针对噪声扰民问题,制定出台广场舞、商业宣传噪声等系列管理办法,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音量、定职责”等措施,常态化规范和引导,噪声扰民现象大幅减少。三是严执法。从治理闯红灯、车辆乱停放入手,制定系列“宿迁规矩”,统筹公安、城管、交通三个部门力量,对街面秩序进行不间断、高频率巡查管控,并实行首次即罚、顶格处罚等刚性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形成了人人守规矩的集体意识。深化“一街三方”和“一场三方”联勤共管机制,建立法院强制执行机制。宿迁市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6万起,拆除非法改装三轮车车篷5386起,查扣三轮车1366起,公开曝光不文明行为600余次,城市秩序井然。四是塑习惯。宿迁市每月举办一期政民互动,收集市民反映有关创卫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2015年,全市新招募志愿者6.2万人,劝导各类不文明行为2万余起。从习以为常的小处着手,大力宣导《宿迁文明20条》,常态化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等活动。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引导,文明有礼已成为社会新风尚,文明交通指数全省第一。在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中,宿迁取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三、启示与建议

当前,黄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爱卫办暗访、技术评估、综合评审、社会公示,近期即将命名授牌。创卫难,保卫、守卫更难。巩固和扩大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果,防止市区环境卫生问题反弹,构建我市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应当学习借鉴常州市、张家港市、宿迁市的成功经验,持续开展“四城联创”,特别是连续开展国字号的创建行动,补欠账、强功能、塑精品,促使城市形象和功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抓紧研究落实相关举措,加快构建我市创卫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创卫工作领导体制。国家卫生城市命名授牌后,各项工作必将转入常规阶段,创卫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应转入常态化长效化。建议参照外地做法,将市创卫办与爱卫办合署办公,负责创卫督查、宣传和培训、爱国卫生组织网络建设等工作,促进创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市爱卫办与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市城管会战指挥部办公室适度融合,新成立黄冈市城市长效管理办公室,由市委或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爱卫办主任兼任长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推动形成“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工作格局。制定出台《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和《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群众参与、考核奖惩等方面,明确创卫长效机制建设路线图。积极构建市区“一扫全保”的环卫管理机制,建立市区“一把扫帚扫到边”的环卫保洁机制、“一只队伍修到边”的市容整治机制和“一把剪刀剪到边”的园林绿化机制。

(二)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国家爱卫办技术评估组认为,黄冈城市底子差、基础薄。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道路管网,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环境保护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周期持续建设。建议市政府整合棚户区改造、城市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针对国家爱卫办暗访和指术评估反馈的问题,分分重点建设,逐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每年改造老旧小区10个以上,整治提升30个以上。二是切实加强环卫基础设施。按每平方公里1座中转站的标准,新建垃圾中转站20个以上;建筑垃圾转运站2座,解决建筑垃圾乱堆放问题;新建二类冲水式公厕20座,解决市区公厕不合理问题;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场1座,从源头上治理市区养猪问题。三是推进农贸市场新建或改造。每年新建或改造农贸市场2个,优化市区市场布局,改善市民“菜篮子”购物条件。四是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整治,每年重点推进4个左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配套完善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市区环境。

(三)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建议由市四城联创指挥部牵头,整合城管会战资源,主要职能部门行业管理,两区属地履责,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一是持之以恒整治市容环境卫生。继续落实市区领导和单位包保社区网格责任制,坚持周五卫生大扫除制度,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垃圾,拆除乱搭乱建,铲除乱堆乱放,整治城区十乱现象。围绕广告招牌、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夜景亮化、工地围墙、标识标线和杆线等项目,抓好省市级示范路、示范街区建设,对市区主要道路街景进行立体式改造提升。全面拆除市区主次干道围墙,拆墙植绿、拆墙补绿,有计划建设一批街头小游园和绿地,有效绿化城市空间,形成清爽通透、优美和谐的城市天际线。二是持之以恒整治经营秩序。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全面彻底取缔市区马路市场,建设一批便民疏导点,定点、定品种、定时间、定人综合管理。抓好市区农贸市场及周边整治经营秩序整治。落实责任领导和工作专班,工作职责挂牌公示,与农贸市场经营户签订遵守承诺书,集中整顿商城市场及周边、三台市场及周边,建新市场及周边等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现象,全面提升市区经营秩序管理水平。三是持之以恒整治交通秩序。由市公安局牵头,每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出租车乱掉头、乱变道,电动车(摩托车)走非机车动车道、闯红灯,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交通乱象。对符合条件的道路、城区公共地段,新施划一批停车泊位。制定相关规范,新建住宅小区、商业街区要严格落实停车位配套建设,鼓励沿街单位开放停车空间,有效规范市区交通秩序。

(四)制定落实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考评机制。借鉴常州、张家港、宿迁等市经验,将创卫指标、城管指标、环保指标、文明创建指标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绩效考核,赋予一定比例的分值。制定《黄冈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综合指标)》,加强对两区和各社区网格的督导考核,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季排名、年结帐,整合市区城管会战奖补资金,每季度对45个社区网格排名在前10名的予以奖励,对排名后3名的社区予通报批评。对创卫工作和城市管理重视不够、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媒体曝光和约谈问责。二是完善数字化城管机制。推进数字化平台向县市,市区的街办、社区延伸,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城区和职能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实施考评。设立城市卫生建议与投诉平台,充分利用12319热线、网络论坛、网站留言等渠道,掀起市民和网民了解并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热潮,着力营造“黄冈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管好黄州城,要靠全家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完善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制订《黄冈市市民文明行为规范》、《黄冈市区文明交通管理办法》、《黄冈市居住小区管理办法》、《黄冈市河湖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建立完善周末大扫除、门前四包、院落管理、除四害管理、食堂卫生管理、美化亮化绿化等制度,让“规范(办法)”成为“黄冈规矩”,让“黄冈规矩”扎根每个黄冈人心中。

(五)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整体提升。坚持市区一体、以城带乡,推进各县市卫生创建工作全覆盖。大力实施“个十百”工程,每年创建1个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0个省级卫生乡镇,100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村、社区)。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培育武穴市、罗田县、红安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左右,全面掀起黄冈卫生创建高潮。建议市城管局树立“市县一盘棋”思想,每年都结合实际科学编排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任务,坚持动态指导、每月检查、每季观摩、年终考核,特别是市政府每季度都确定不同主题,在各县区轮流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观摩点评、相互借鉴,推动形成互补融合、共同提升、各具特色的良好格局。

考察组成员:陈继平、郭应虎、肖燕梅、孙梓坤、熊双林、游 伟、陈 磊、陈明星

下载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发展创长效机制[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创精品 优质服务迎国庆演讲稿(园林绿化)

    科学发展创精品 优质服务迎国庆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

    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和谐社会之优

    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和谐社会之优 ——全党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记者 李亚杰、华春雨 党旗映科技,园区别样红。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

    关于落实创卫长效机制情况的汇 报

    XX区关于落实创卫长效机制情况的汇 报 为认真落实市政府创卫工作长效机制,今年以来,XX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新举措新办法,重拳出击,强化对辖区卫生环境的综合治理......

    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长效机制

    摘要: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即使在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

    长效机制

    左权县食品安全共同监管长效机制工作意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共同监管......

    长效机制

    南沟林场联合党支部创先争优 长效机制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创先争优的本职就是服务于职工群众,接下来我们将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把持续改进学习创先争优成果......

    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汇报近年来,工委按照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紧密结合县直机关实际,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好的做法,探索建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工委在发展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