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教育构建[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0: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家庭教育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家庭教育构建》。

第一篇:幸福家庭教育构建

幸福家庭教育构建*

刘在花*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8)

摘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 探讨了实施幸福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在对幸福家庭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已有研究存在弊端的基础上, 构建了幸福家庭教育实施方略: 学做幸福家长;树立幸福家庭教育理念;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建立学习型家庭。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幸福

家庭

家庭教育 1 引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指出: 幸福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终极目标;幸福的家长才能构建幸福的家庭, 实施幸福的家教, 养育幸福的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 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 家庭被列在了首位, 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 研究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也是政府等公共组织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 加强与孩子的合作, 共同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2010 年2 月26 日, 全国 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七部委首次联合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制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它旗帜鲜明地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重视儿童学习过程, 促进儿童快乐学习。也就是说, 家庭教育应寓教于乐, 提高儿童学习的幸福感, 通过快乐的教达到快乐学的目的。这对我国人才的尽早开发和培养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把家庭教育定义为: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 通常是指父母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和不可估量的。对学龄儿童来讲,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时代发展呼唤现代家庭教育。从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来看,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把握幸福的主旋律, 实施幸福家庭教育。因为幸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 幸福人生是幸福中国的基石, 是教育事业的终极使命, 更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宗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 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 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 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从而为和谐社会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营造和谐的精神状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是迈向幸福学校(幼儿园)的十大突破路径之一。家长要发挥积极配合作用;要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 使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那么, 目前我国幸福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如何? 到底应该如何构建幸福家庭教育? 这是本文拟探究的主要问题。幸福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 截止目前, 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大多数是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名人家庭教育思想的剖析、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效果等, 实证研究主要是探讨家庭教育与相关

因素的关系。下面, 简要介绍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

名人家庭教育思想的剖析: 吴绿霜对左宗棠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 认为左宗棠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围绕着修身育人展开, 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 进行言传身教、严爱殷责、因材施教;在这过程中, 主要强调的是志存高远、学以致用、崇尚节操、自强不息等。其家庭教育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 里面凝结着智慧、包含着不少永恒不变的真理, 必能为今日培养下一代人提供有益的贡献。

家庭教育的作用: 杨宝忠认为家庭教育在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由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以及在形成具有独特个性人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教导未成年人最基本生活技能和知识;教导未成年人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指导未成年人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培养未成年人社会角色;影响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影响个人自我意识形成。

关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李爱利认为当代我国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重知轻德, 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混为一谈;关注物质给予, 轻视精神需求;功利主义强, 期望不合实际。家庭教育方法: 夏雨龙提出了激励的方法、言传身教的方法、平等性交流的方法、习惯养成的方法、童化的方法(即父母以孩子的视角和孩子熟悉的语言教育孩子)和挫折教育方法六种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效果: 宋亚玲首先对心理健康和儿童心理健康的理论进行分析, 然后从家庭教育物质环境,家庭教育精神环境, 家长教养方式、方法, 家长文化程度, 家长期望这些方面分析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从“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与方法”、“家长要提升自己素质”三个方面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初中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为初中生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陈盈盈等以211 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人格和父母家庭

教养方式测查。结果发现: 父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期望过高、过分照顾、过分忧虑、过分顺从等一些问题, 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稳定性维度上, 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说明, 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农村初中生人格的重要因素, 父母应适当调整教养方式。

纵观已有研究都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研究, 且研究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从研究方法上看, 主要是横向研究, 缺乏纵向的追踪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 主要都是对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而家庭教育理论的建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匮乏, 对幸福家庭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尚未见到。幸福家庭教育的构建

周煊在《好家长成就好孩子》一书中指出, 家庭教育是融理念、方 法、心理、生活方式与亲子关系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 家长如何在这个“行业”里做得出色, 如何构建幸福家庭教育, 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教育艺术, 不是无师自通或道听途说就能做好的, 需要父母“培训上岗”。

3.1 学做幸福家长

幸福是指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感就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是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而非他人的标准。通常采用幸福指数作为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幸福家庭教育的实施, 首先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其实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和梦想, 需要家长放宽心态, 自我感知、体验和把握。

3.1.1 少做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 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 来进行自我评价。家长作为社会的成员, 其幸福感将受到社会比较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 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 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 但由于心理平衡和习惯定势的作用, 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 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当个体身处一个比较开放、多元化的社会时, 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冲击和诱惑, 开始进行向外的社会比较, 这时其成员的幸福感就可能呈现下降之势, 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伤害。同样,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也是如此。为此, 建议家长少做社会比较, 多进行自我比较, 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惑, 提高个体自信心, 增强生活满意度, 进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指数。3.1.2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家长也非圣人, 工作、生活当中不可能事事随心所欲, 也会遇到挫折或失败, 这就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要认识到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激发人的进取精神, 磨砺人的意志。人在遇到挫折时, 要比在顺利时头脑更冷静, 更易于清醒地认识自己,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探究失败的原因并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策。同时, 家长也要看到,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增长人的勇气, 磨砺人的意志, 也可能打击人的斗志, 使人丧失信心。因此, 家长要利用挫折好的一面, 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能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排忧解难, 这样家长就容易获得精神上的鼓励或慰藉, 保持良好的心境, 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满意程度, 提升幸福感。

3.2树立幸福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最原始、最真诚、也是最持久的教育。家庭教育理念是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和信仰倾向, 它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产生,它属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教育理念的具体组成部分,是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只要有家庭教育活动存在, 只要有家庭教育行为发生, 就一定有家庭教育理念在起作用, 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明确, 有些人比较模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家庭教育理念也应发生变化, 一成不变的缺乏变革精神的家庭教育理念是缺乏生命力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家长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感、人格完善、对 社会有用的人才, 能够帮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3.2.1 父母与子女平等

父母与子女之间虽然具有不可磨灭的血缘关系和情感联系, 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既不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 也不是”命令服从”的关系, 而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以对等和平等为特征的新型关系, 是平等的理解和交流的关系。其中, 父母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命令者”。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并与孩子展开平等的交流,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家庭民主和谐氛围。父母要勇于在孩子面前说”请”、”谢谢”, 不用命令式口气和侮辱性字眼。如果父母误解了孩子, 要勇于向孩子道歉。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承认的交往中, 儿童才能乐于接受父母的指导、教育, 学会合作, 消除个人中心, 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提高幸福家庭教育的成效。

3.2.2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家长要坚信: 每个孩子都有潜能, 每个孩子都具有成才的潜质和禀赋。世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只是他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既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 那么父母应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 真正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个性和禀赋, 并给予尊重、保护和引导,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尊重儿童的意见和要求, 鼓励儿童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给予儿童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 允许儿童犯错和失败, 促进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 使之成为个性健康、人格健全、快乐发展、生活幸福、适应社会的人。

3.2.3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幸福家庭教育应以孩子为主体, 充分肯定并尊重孩子的主体价值, 高扬人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并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性、能动性, 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 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孩子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 使孩子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转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 使家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孩子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 它要求幸福家庭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家长为中心转变为以孩子为中心, 倡导幸福教育、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增强孩子的学习幸福感, 使孩子快乐地、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3.3 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有时家长对孩子的爱会过度或变质, 甚至有些家长会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溺爱孩子

这是最典型, 也是最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主要表现为: 对孩子百般呵护、袒护, 以孩子为中心, 一切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 凡事都要满足孩子的需要, 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的委屈, 放松了对孩子品质培养和习惯养成。可谓”捧在手里怕飞了, 含在口里怕化了”。许多家长误认 为这是一种尊重孩子的表现, 实际上这是一种溺爱, 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任性、不听话、不服管教、不守规矩、不懂礼貌、到处惹事生非和脾气坏等等。其结果就是: 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初衷, 相反, 许多事实表明, 这样用尽了自己的所有爱心养育出来的却是一个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小霸王!3.3.2 过分重视”智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是最主要的, 其他都是次要的或可有可无, 致使他们过分重视”智”的培养, 将”智”等同于可见的”分”, 轻视”德”与”劳”等非智力因素, 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培养。即使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唯分数至上的家庭教育观依然盛行。家庭教育不应仅仅追求学习成绩的高低, 而应重视孩子全面、可持续发展, 尽量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争取或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尽量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征选择自己的学习, 以充分发挥孩子的天资和潜能。考试分数代替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应以考试分数为代价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家庭教育应努力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努力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

3.3.3 任意体罚孩子

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 孩子是自己辛苦生养的, 有权力对孩子进行体罚。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 家长随心所欲地对孩子进行体罚。不少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和事情大小, 动辄以武力”教育”孩子。任意体罚孩子是家长在溺爱之后、失望之余的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行为, 是由爱而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这种情况往 往发生于文化层次不高的家庭。岂不知, 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遭受巨大的身体痛苦, 蒙受巨大的心理创伤, 自尊和人格受到损害,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上述三个误区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既达不到家庭教育的预期效果, 也有悖于幸福家庭教育的初衷和理念, 因而家长必需尽快走出这些误区。

3.4建立学习型家庭

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 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育,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正如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所言:”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个时期,不,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 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既然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此重要, 那么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 积极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幸福的家庭环境, 努力建设一个学习型家庭。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频繁,需要个人持续终身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由此可见, 学习是持续终生的过程。儿童需要学习, 家长也需要持续终生的学习, 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否则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做法等就可能落伍。家庭教育的全部意义和真谛并不在于父母如何教育、培养子女, 而在于家庭成员如何在家庭中共同学习成长。家庭教育需要终身学习,是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每个成员都要具有孜孜追求的精神。”活到老, 学到老”, 个体只要活着, 就永远不会从”家庭学校”毕业。从这个角度讲, 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指导, 应当致力于建立学习型家庭,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情感性、生活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等形式, 形成一种学习的机制、一 种学习的文化, 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接受学习, 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父母在家庭中并不仅仅是口头监督孩子的学习, 而是要带头学习, 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第二篇: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

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目标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特别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并明确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此,市妇联把家庭教育作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中央8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于家庭教育的全过程,以实施“百万家庭素质工程”为载体,开展具有杭州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妇联提出2008创新创优目标——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主要内容是: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建设家庭教育阵地,加强家庭教育前沿课题研究,促进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08年要完成:对80余万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宣传;幼儿园、小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7%、中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5%,社区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71.8%;家长学校优秀率达10%;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率达30%;市本级开展32场家庭教育科普知识送教下乡活动;新建5个杭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制定并实施《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9项制度文件,逐步形成杭州家庭教育模式。

二、目标完成情况

对90.16万家庭成员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88.19%、小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88.22%、中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87.34%、社区家长学校办学率达78.36%;家长学校优秀率达10.41% ;家庭学校负责人培训率达31.12%。市本级开展32场家庭教育知识送教下乡活动;新建5个市级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制定完善并实施了9项家庭教育工作有关制度,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载体,明确构建家庭教育新模式的任务

杭州市有672.35万人口,家庭211.99万户,其中未成年人105.44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为此杭州市妇联启动了“百万家庭素质工程”,提出了以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途径、新机制,加快推进家庭教育进程的3年目标任务。力争通过家教知识普及化、阵地建设多元化、课题研究基地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工作机制规范化的建设,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百万家庭素质工程”启动后,市妇联制定了《实施意见》,将3年目标任务分解到13个区县(市),召开工作会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狠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保证了“百万家庭素质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实践,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的实现途径

1、立足普及,教育指导经常化。家庭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为了帮助家长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自“百万家庭素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家长,依托家庭教育网站(网页)、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热线、家庭教育沙龙,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送教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广场咨询活动,汇编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在城镇推动“家庭教育进楼道”、在农村开展“流动幸福讲坛进农村”、在流动人口中实施开展来杭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广泛经常的宣传教育,帮助和引导家长用正确的理念教育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用规范的行为引导孩子。一年来,市妇联组织家庭教育志愿者送教下乡

32场次,全市各级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培训和宣传的人数达90.16万人。

2、夯实基础,阵地建设多元化。家庭教育的阵地建设,是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强化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了杭州市家庭教育网站,网站开设了“韩老师信箱”、“家长沙龙”、“四方论谈”、“视频课堂”、“成长烦恼”等多个栏目,点击率已超过150万人次。在巩固各类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同时,积极创办社区(村)家长学校、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来杭务工人员家长学校,还开设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龚老师聊天室、顾今昔家庭教育工作室等。目前全市有各类家长学校1864所,其中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8.19%、小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8.22%,中学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7.34%,社区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78.36%。同时注重加大家庭教育指导优质资源的建设,积极创建优秀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方法单向式向互动式转变。2008年已创建了100所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全市家长学校的优秀率达到10.41%。

3、注重研究,课题引领基地化。为大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研究,探索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律,形成适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市妇联注重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的培育和指导,采取自愿申报,专家组审定的方式,在中小学、社区、农村家长学校中建立了5个市级家庭教育实验基地。针对不同的实验基地,我们把重点放在了项目推进和课题引领上,如在江干区九堡镇三卫村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开展了“关于城市化推进中加强失土农民子女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上城区湖滨街道岳皇路社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开展了“‘1+n’社区家庭教育模式”等实验研究,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难点问题的破解。为强化家庭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依靠专家、学者和基层家庭教育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我市家庭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展了家庭教育立项规划课题报结和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62项课题中有46项报结,征集优秀论文近百篇。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状况的调查》、《透视隔代教养,关注新型家庭教养模式》、《农村留守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等,这些论文对各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学校标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家庭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在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4、提升素质,师资队伍优质化。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奇缺的实际,我们组织家庭学校负责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培训,在全国首编《杭州市家长学校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纲要》,开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势、任务和基本策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策略实务》、《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若干问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知识》等7个专题科目,按照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对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了专项培训,提高了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2008年全市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率已达31.12%。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828人,他们活跃在全市家庭教育讲坛上,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辛勤耕耘。

5、建章立制,工作机制规范化。为保证家庭教育工作规范化运作,实效化落实,我们加大了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总校的双重作用,目前已建了区县(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1个,街道、乡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26个,各级家长学校总校15个。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健全了家庭教育若干工作制度,如工作例会制度、讲师聘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先进评选制度、送教下乡制度等。制定完善了《杭州市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管理办法(试行)》、《2008-2010年杭州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计划》、《杭州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纲要(试行)》、《杭州市合格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评估标准(试行)》、《杭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评估标准(试行)》等制度文件,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科学

化、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

三、创新创优程度和工作难度

(一)创新创优程度

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在全国属首创。创新创优之处在于:

1、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上的创新。在构建家庭教育新模式中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领导体系、指导体系、研究体系、宣传体系、制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

2、家庭教育阵地建设上的创新。各类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长的主阵地,也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我们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主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家庭教育实际的多元化、多类型的家长学校,重点完善家庭教育网站,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农村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来杭务工人员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采取以课题引领加强阵地建设的项目化动作方式,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5个杭州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以指导不同群体的家庭教育。

3、家庭教育指导者教材的创新。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家庭教育师资培训教材。为此,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践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全国首编了《杭州市家长学校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纲要》,开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势、任务和基本策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家长学校组织策略实务》、《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若干问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知识》等7个专题课目,为家庭教育师资的培训提供了规范的教材。

4、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上的创新。针对现阶段家庭教育具有多元化、个性化、亲情化的基本特征,我们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服务、帮助”的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念。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服务于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满足儿童成长和家长学习的需要,为家庭教育需求和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从而帮助家长树立起先进的家教理念,使家长角色从管教者向共同成长者转变;亲子关系从居高临下向平等民主既是长辈又是朋友的关系转变;教育方式和途径从单向转为双向、从封闭转为开放。

(二)工作难度

市妇联在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工作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作协调难度大。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牵涉到十几个部门,关系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乏公权力的妇联组织要协调党政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来参与家庭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为确保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市妇联调整了工作思路,改变过去的单独作战为协同作战,用好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家庭教育学会”两块牌子,协调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人口计生委、团市委、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文广集团、杭州报业集团等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调动各成员单位和学会会员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我市已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2、经费保障难度大。实施“百万家庭素质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提供保障,据了解各级妇联家庭教育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是零预算,严重制约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市妇联一方面积极呼吁,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2008年各地有2万元工作经费,以后逐步递增。另一方面发挥妇联组织广泛联系各界的优势,挖掘社会资源,全市各级募集社会资金180余万元,来推动家庭教育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难度大。目前全国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培训没有统一教材。杭州市家庭教育专业师资较缺乏,影响了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积累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杭州市家长学校负责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纲要(试行)》,使师资培训有了规范的课程,一方面我们在教师中培训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向社会招募家庭教育志愿者,并按课程设置进行培训。目前,由专家、老师组成的家庭

教育讲师团成员已达828人。

四、成本效益分析

(一)投入的成本

自实施“百万家庭素质工程”以来,市妇联投入经费20万元,投入人力20人。

(二)取得的社会效益

1、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为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也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领域,市妇联围绕大局,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以实施“百万家庭素质工程”为载体,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通过家庭教育工作,引导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

2、促进了“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细胞,细胞能正常发育,整个肌体就能健康成长,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一个和睦、健康、温馨的家庭,往往能使孩子正常发展、健康成长;相反,家庭关系紧张、破裂,教育粗暴的家庭,往往导致孩子心理扭曲,甚至犯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通过家庭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使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得到转变,提高了家长育人育德的水平和能力,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3、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的形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形成未成年人教育的强大合力。我们通过构建家庭教育新模式,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格局,真正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成功案例

案例一:如拱墅区双荡弄社区随奶奶生活的单亲少年李某,生活学习环境很差,奶奶原来只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通过社区家庭隔代教育实验基地的针对性指导,奶奶学会了从思想道德、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的对孙女的教育和关心,使得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浙大附中。

案例二:下城区xxx家庭的孩子小刚,初一学生,从小在农村外婆家长大,在校成绩中下,自律性较差,满嘴脏话,还经常无理取闹,成为问题孩子。父母对儿子“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错打骂,收效甚微,孩子因此萌发了对家长的怨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社区后,对小刚的父母提供了个性服务,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二是建议订阅《家庭教育》杂志,阅读《好家长、好孩子》等,学习参考他人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增加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不打骂孩子,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大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让他在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小刚的父母改变了教育态度和方法,树立了教子的信心,小刚的家庭教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小刚也因此在各方面发生了改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数学物理成绩进步最快,还担任了课代表;不良行为得到明显矫正,脏话少了,吵架少了,各方面自律意识得到加强。成功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更加幸福、更加和谐。

案例三:租住江干区三卫村的来杭务工妇女段某,自身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让房东颇

有怨言,而且不重视孩子教育,其孩子经常在居住地顽皮惹事。通过参加三卫村家长学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的城市文明理念和生活常识培训、科学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后,段某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平时主动与村家长学校老师沟通,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还加强与孩子平等式的沟通与交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孩子一起改正陋习,适应城市的文明生活方式。现在段某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了,还被学校评为“文明小标兵”。她逢人便夸三卫村家长学校办得好,在村里享受到了“娘家人”关心关爱。各地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五、社会、公众评价

(一)上级的肯定

2008年3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暨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信息交流》,刊载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一套管理办法,在全国推广,要求全国各地借鉴学习。

2008年11月杭州市妇联作为唯一一名基层代表在全国改革开放和家庭教育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得到大会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批示:杭州市妇联开展的“百万家庭素质工程”以创新的理念、丰富的载体、务实的举措、明显的成效,使妇联家庭建设与传统工作品牌充满了生机活力,很好地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适应了群众的新期待,为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和谐家庭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应很好总结,加以推广,发挥示范作用。

省妇联主席厉月姿批示:“百万家庭素质工程”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工作,值得总结推广。

(二)上级部门的表彰

2008年杭州市妇联被中央文明委授予 “第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三)主流媒体的宣传

《人民日报》时代先锋专版(2008年12月5日)

《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2008年12月31日)

《杭州日报》头版(2008年11月3日)

《都市快报》第3版(2008年11月3日),第29版(2008年12月29日)

(四)群众的评价

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六、自评结论及下一步打算

杭州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2004]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以提高家长素质为重点,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逐步形成家教知识普及经常化,阵地建设多元化,课题研究基地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工作机制规范化的杭州市家庭教育模式,使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的创新创优目标已圆满完成。

实施“百万家庭素质工程”、探索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将继续成为杭州市妇联强化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的工作载体。2009年,我们将继续对93万家庭成员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9%,社区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80%;开展30场家庭教育知识送教下乡活动;家长学校优秀率达20%;家长学校负责人培训率达60%;深入实施9项家庭教育工作有关制度,培育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不断促进家庭教育工作规范化,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构建幸福学校

“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心理学自它诞生起就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获得幸福生活、发掘并培养天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演变成了一种“矫治”或“修补”式的“类医学”。而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末,人类比过去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教育,但患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反而比40年前大大增加了,而且心理疾病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为了解决这心理学的“20世纪困惑”,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发起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积极心理学一方面强调人的潜在力量,认为人本来就存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呼吁要站在积极的角度,用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引导人的心理发展。

可见,积极心理学不是对传统心理学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人们关注心理健康的视角,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由原来的问题取向不断地发展为力量取向。人们对人类心理成长的信心也在不断地增强。因此,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都在发生着变化,在不断地转向积极乐观的一面。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否定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修正与发展,是心理学理论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转化和推广 “十二五”期间,我市从积极视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推广和转化“十二五”成果。

首先,加强积极心理取向,完善了“5+1”六个途径。“5+1”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相互结合是我市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央文明办2009年5月在长春市召开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并推广了我市的研究成果。“5+1”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即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2.开展心理咨询,3.在各科教学中,4.在班主任及集体活动中(校园心理剧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5.引导家庭教育,1个前提,即教师心理健康。

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新。比如:一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间操。我市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都开展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间操活动。汽车区实验学校的手语操《我真的很不错》确实很不错,六中的身心律动操、爱国小学的手语操《阳光总在风雨后》、六十八中的《心静如水》心理减压健康操等,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背景音乐或歌声或指导语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的调整变化带动内心状态的一种转化,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非常有特点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是人生课堂。“人生课堂”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形式的变革,把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课形式,变成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大课堂。采用名人面对面、播放名人访谈录和播放励志电影等三种形式,每月举行一次。针对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叛逆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失败与成功的经历,借助偶像的力量传递 正能量,给学生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正能量加油站”。比如,我市的汽车区实验学校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三是绘本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日文称“绘本”,指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一般每个故事30页左右,每一页都以图画为主,文字大,形式有趣,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比较适合小学生使用。比如,关于死亡的问题,很多成人都是知之甚少,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对死亡的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失去亲人后的思念和不适应、无法应对,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根据绘本的特质和功能,心理健康课上利用绘本故事来引导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加积极;在情感方面能够更加丰富和具有想象力;绘本中鲜明活泼的角色,更是儿童重要的模仿资源,透过书中的角色与情境,有助于儿童构思,并教导儿童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做相应的、适切的反应,同时学习与他人分享及促进社会化发展。南关区东岭小学就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利用绘本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我市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深化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十三五”期间研究的主要任务。比如,沙盘心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技术,按照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设备配备的要求,沙盘已经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具。我市作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将把运用沙盘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主导课题的重要内容,在本课题研究中进行重点探索。

(二)概念界定

中小学校,指本课题的研究范畴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即在学校中,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关注二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即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二是积极,即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取向。

深化研究,指在我市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推广,即将“十二五”研究成果在全市乃至更大范围转化推广,使之落实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二是创新,即对体验式沙盘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等新途径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促进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深化发展。

二、研究目标

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取向,探索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在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团队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形式的主题班会、沙盘在中小学校的运用,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立体交叉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幸福校园。

三、研究内容

(一)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深化研究

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研究。

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开发有各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比如,从主题上,要关注题目的正向性,对以往课程题目中具有消极倾向的题目应予以修改。

从内容上,避免运用消极案例,消除负向体验,丰富积极向上的内容。2.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有效实施方式的研究。在心理健康课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二)沙盘心理技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三)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深化研究

(四)中小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深化研究

(五)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深化研究

(六)班主任工作与班、团(队)活动中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

(七)学生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为学生开辟阵地,通过诸如让学生自己编写“心语”校报,主持学校心理热线广播的“五分钟心理健康”节目,进行“班级心理园地”的编辑和评比,编辑“学校心理健康网页”,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演讲,组建心理互助小组,开展同伴互助等形式,让学生自助、互助,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变为每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

(八)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研究

1.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研究

2.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理论水平提高和技能训练的研究

加强全体教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能在各种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生共同成长。

(九)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互动方式的深化研究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不仅让家长了解学校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开设专题讲座、发放普及资料、交流教子经验;进行小组辅导、开展亲子活动;开通家教心理咨询热线、开放家庭心理辅导室、开辟家长心理信箱、开展个案征集活动等等,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互动。

(十)幸福校园构建的深化研究

班级、学校是学生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持系统,研究学校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科学管理,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人性及自主发展,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和积极力量,使学生受到积极正向的影响。

(十一)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策略与方法

立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进行行动研究。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教学环境中,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边行动边研究。

加强过程管理。本研究采取动态管理,参加研究的实验学校和实验区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一方面,随着研究进程的展开,研究成果的辐射与推广,实验校和实验区将不断增加和扩展。另一方面,对开题后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的子课题单位,将予以淘汰,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五、研究进程

研究年限为4年(2016.9——2020.9),以半年(一学期)为一个研究阶段,整个研究大体分为8个阶段。研究进程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密切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在我市,各县(市)区之间、各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已经先行了一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和成效,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有些学校还是刚刚起步。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不因袭理论研究的线性研究过程,而是螺旋式推进,继续实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策略,对研究成果及时总结,及时辐射推广,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六、预期成果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 3.优秀心理主题班会集萃

4.沙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案例集

七、组织保证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课题组。由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国韬任组长、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洪波任副组长,以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包括市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师培处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长春市和各实验区两级教科所的专职科研人员,部分子课题学校校长、教师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者,组成各部门通力协作的课题组。从组织上有力地保证了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成员略)

主要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5月 第3期

[3]周国韬.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保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周国韬,盖笑松.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第四篇: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什么是幸福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新的办学理念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构建“幸福课堂”,实行幸福教育?以下是自己对“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浅认识,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下。

要想课堂上学生快乐幸福,就必须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课前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这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充分预习,可以根据预习中的问题,确定听课重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参与课堂的交流讨论,有话可说,有据可说,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解决听不懂的问题。这叫先学后教。教师要像重视课后作业一样重视课前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前铺垫,设计预习卷,布置预习题,要做好预习的检查工作。

课中也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钻研探讨,力求体现少教多学。学习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教多少,而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的长短。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就减少。教学的二八定律:20%是重点,需教师讲,80%是可以自学掌握。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已经深入的钻研,才 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沟通,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对比的评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课堂幸福,那么教师的教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分析好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心理发展对新学习的适合度、学习者的起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分析好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以学定教(源于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学”的实情出发,使教为学服务。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可能产生的难点和障碍;要设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设计好解决方案;要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备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要分析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经历、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要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策略。以学定教,学生才会收获更多成功,收获更多幸福。

第五篇:构建和谐幸福校园

构建和谐幸福校园,打造高雅的教师团队

昌图县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张亚茹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命题。这些年来,在“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全体教师正朝着打造“健康、幸福、智慧、优雅”的教师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从“教师文化”构建的崭新角度去审视师德建设,并大胆尝试,现试述如下:

一、以幸福文化熏陶队伍

高品质的教师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近年来,我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正逐渐扎根在校园这片沃土,成为教师文化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

个性独特的信任文化。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里,居于第一位的文化要素就是信任。学校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维持关系的基础是信任。我们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有着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都有着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精神需求。教师的劳动往往带着很强的个体、个性的特征。给与教师思考、研究和实践的空间和自由,是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基于这一点认识,学校在对教师的考勤方面就作了充分的考虑。教师上班需要签到,但是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后,如果需要外出查阅资料,打印资料等,学校则给了教师们足够的空间。因为这份信任,近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教师擅自外出现象。对学校管理的牛鼻绳——教师考评方案的制定,学校也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和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反复修改,力求教师满意的最大化。因为这份信任,教师对考核非常拥护,很珍惜也很重视考核的结果,这样的现象是相当可贵的。2008年秋季学期,在经历了百年校庆的繁重工作之后,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畏难”情绪,思想滑坡,学校及时筹备和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前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各年级组教师酝酿议案,提交议案。议案提交上来以后,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会议,对教师代表提交的议案分类整理,安排分管领导一一对应落实。教代会上,学校领导针对教师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对老师们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能够改进的立即改进,实在有困难不能立即完成的,也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力求有始有终,有问必复。看到学校领导态度如此诚恳,教师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有意见敢反映了,有情绪敢交流了,有好的建议也愿意提出来了。同样,领导对教师的信任也更加坚定,学校很多重要工

作,(比如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放手由教师去做,学校领导不再“一肩挑”,学校重大决策不再由领导班子说了算,(比如教师外出学习)而是采取意向调查的方式进行“全民公投”,由全体教师拿注意,做决定。在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大家的信心更足,干劲更足,主人翁的优越感已经全面激活。

所以我们始终坚信,教师是懂得自律的专业群体,绝大部分的人珍视荣誉,珍视个人的形象,珍视现在和未来。学校应当给与足够的信任,并为他们的事业追求、精神追求提供阳光、空气和水。

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我校教师关系是最融洽最和睦的,但是这种融洽和和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家共同用心“经营”出来的。学校历来注重做好老教师的工作,春节期间无论怎样忙碌,学校领导也要亲自上门给老教师“拜年”,评优秀评先进也总是优先考虑老教师。学校的重视换来了老教师丰厚的“回报”,他们充分利用自身“德高望重”的优势,时时处处作表率,树典型,他们年龄虽大,却从不“倚老”,工作上惟恐落后,事事比年轻人还要上进,要求还要高,对待年轻人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在老教师的影响下,年轻人的劲头更足了,互相学习,互相对照,互相帮助,工作上有重担,甭管是否同在一个教研组,都会积极主动分担。

亲情浓郁的家庭文化。我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每位老师之间都充满着深深的“亲情感”。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体现在对集体的认同上。跟学校同呼吸,与学校共命运成了每个人的自发行动,人人都以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为荣。正因为这种认同感,学校的号召和倡议,总能在教师中得到强烈的响应。今年9月份,为配合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党支部只是号召党员教师为学校发展提供“金点子”,谁知党内党外教师纷纷行动,共递交“金点子”86条,其中五年级组10位教师每人一条“金点子”,足以见得我校老师对这个集体的热爱。

教师的幸福感,其次体现在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上。如今的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队伍空前团结,老师们纷纷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回报学校,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些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优秀家长评选”、“十佳少年评选”、“新广播体操推广”、“经典诗文诵读节”、“英语竞赛”等等,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获巨大成功,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强烈的反响。去年年末,为了迎接县里进行的常规管理年评估验收,学校

号召各班迅速完成班级文化建设。为了突击完成这项工作,全校教师人人上阵,找资料、搞设计、写文章、刷墙壁,硬是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所有班级的文化建设全部完成。这样的大范围的突击性工作,没有一个向心力、战斗力的超强的队伍,是不可能实现得了的。正是这种“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激励着我校教师队伍向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幸福目标攀登。

饱满的创业激情,高涨工作热情,推动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逐年攀升,社会声誉与日俱增,我想,这就是教师师德提高的具体体现吧。

二、以幸福文化塑造形象

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塑造意气风发的教师形象,打造团结上进的教师团队是我们多年坚持的做法。

一是积极探索,大胆实施以“健康、幸福、智慧、优雅”为主题的教师形象工程。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魅力、光辉形象对学生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仪表是教师形象的外在体现,就是学生的一本活教材。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培养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阳光、健康、智慧、优雅,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这样的队伍才具有吸引力,令人满怀向往。

二是大力倡导“劳逸结合,健康生活”的理念,塑造健康而有活力的教师形象。为推动教师更多地走出办公室,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幸福,学校每年举办教师篮球比赛,在体育组老师的带动下,老师们在课间活动和没有课的时间纷纷走出办公室,到球场上全员练兵,每次正式比赛,操场上总是人潮涌动,欢呼声,呐喊声,响彻校园。老师们人人参与,人人上阵,场上的队员全身心投入,运动得酣畅淋漓,场下的观众时时被队员并不默契的配合逗得前俯后仰,欢笑得酣畅淋漓。比赛虽不专业,关键是重在参与,调节身心。学校还推出学生课间舞。这两大完全由学校自主构思、自主设计、自主编排的舞蹈,集艺术性操作性于一体,艺术组老师花了巨大的精力,老师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现在学生课间舞,都成了我校锻炼健康体魄,展现学生精神面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的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们虽然依旧步履匆匆,但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举手投足之间流淌着优雅和自信。我想,教师的形象,也应当是师德的外在体现吧。

三、以幸福文化提升专业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学习新师德规范”、“我的师德观”演讲比赛、“全县师德巡讲报告会”等系列师德建设活动。在全体教师员工中开展以“比师德、比业务、比奉献”的“师德之星”评比活动,对评比结果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开辟了永久性的教师形象展示栏,开展“一帮一,建师徒,结队子”的教师典型宣传活动,并把活动成果推向社会,激励着广大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是通过典型的宣传确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要数“我的师德观”演讲比赛了。另外,学校还开展“师之魂”教师风采展示系列活动,创作收集教师个人教育格言,开展教师形象工程建设大讨论,开展教师书画邀请展,举办教师书画展。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之下,教师职业道德迅速提升,专业成长明显。

文化作为一种传承,关系着办学的方向和发展,以“向上”的精神鼓舞人,以“和”的文化带动人,以“福”的思想影响人,这些都是我们办学品位的定位基准,也因此我们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才能一次次地走在前进的路上,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是对我校这个“健康、幸福、智慧、优雅”的教师团队的认可。但师德的提升却是永无止境的,我校仍将不断继续创新师德建设的载体与方式,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八面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个幸福大家庭将不断壮大,不断地向着幸福的明天迈进。

2011-11-24

下载幸福家庭教育构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家庭教育构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学校“幸福课堂”

    构建学校“幸福课堂”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中学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学校的“幸福课堂”。学......

    “幸福教育”构建幸福班级

    “幸福教育”构建幸福班级 【摘要】教育要让学生追慕美好。我们的班级也要让学生认识幸福、感受幸福、珍惜幸福、创造幸福,超越幸福。只有美的和幸福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吸引住......

    搞好家庭教育 构建和谐村风讲座

    搞好家庭教育 构建和谐村风 “和谐村风”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是邻里团结、关系融洽、家庭和睦、安居乐业、发展有序的最高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

    家庭教育 幸福是成功的前提

    家庭教育 幸福是成功的前提家庭教育 幸福是成功的前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共同愿望。为了培养子女,我们的父母不惜呕心沥血,艰辛备尝,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优......

    提升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

    提升幸福指数,促进和谐发展何谓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感,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幸福指数即是衡量这种幸福感的客观指标。两会期间,“幸福指数”也成为了热......

    家庭教育感言:让孩子拥有幸福心灵

    青岛婚庆公司http:// 让孩子拥有幸福心灵期盼中又一本《父母课堂》在儿子的喧闹中如期而至了,这是一本每次都能让我有新的收获、爱不释手的读物。这期的本刊专访,是一篇访谈录......

    幸福家庭教育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幸福家庭教育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玛纳斯县第三小学“幸福家庭教育工程”班级家委会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们: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叫张凤莲......

    思辨城市发展 构建幸福家园

    思辨城市发展 构建幸福家园 华宇全龄化宜居社区让“四平式幸福”惊艳全国 实现“中国梦”是近年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