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证券公司分类管理与业务模式创新
证券公司分类管理与业务
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券商业务经营触角的不断延伸粗线条式的泛泛规定在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券商积极推进业务创新的背景下显得极为不适应
建议增加补充相关内容
1、明确规定分类标准国外划分券商类别的标准有以下两类一是市场选择标准以规模、信誉、市场排名、业务种类等指标来划分券商类别;二是政策选择标准主要以券商注册资本金、内部管理以及有无违规等政策标准来划分券商类别限定券商所从事业务的种类鉴于我国证券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因此制定有关我国券商分类管理的制度应充分考虑防范市场风险、鼓励市场竞争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2、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考评机制除保持原来按规模划分券商类型的做法外可以考虑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不健全、市场份额严重下滑、市场声誉不佳的可以被降级为经纪类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创新与法规完善的几点建议
1、建立证券经纪人制度
从长期来看推行证券经纪人制度应当是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可以考虑借鉴《保险法》及相关法规关于保险经纪人的规定建立一整套的证券经纪人资格认证、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它与券商的关系有些不宜直接规定在证券法中的可以另行规定在证监会的规范性文件中
2、建立并完善保荐人制度
目前核准制下实行的是通道周转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应增加保荐人制度的原则规定更细化的规则可以由证监会的规范性文件做出在制定规则时应当对保荐人的尽职调查和尽职督导标准进行细化规定从而增强可操作性并可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
3、明确券商可以从事并购财务顾问业务
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但我国目前券商从事财务顾问的业绩非常单薄这
与券商固守“通道”业务有关在国内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重要性日渐显露的时候仅仅依靠证监会要求的“财务顾问”通道业务生存将使国内券商在与国外投行、国内专业财务顾问中介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这次修改《证券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考虑在突破财务顾问业务的“通道”方面做出调整把“并购财务顾问”明确为综合类券商的业务范围
4、拓宽综合性券商的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融资渠道狭窄且不够畅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在海外成熟证券市场上除了上市筹资外海外券商的融资渠道还包括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重购协议、商业票据融资、有价证券借出、短期银行信贷(包括无抵押信贷额、证券抵押的短期银行借款)、申请特种信用贷
款、抵押债券和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等
目前券商发债问题已经进入了监管层的视野但发债的规模还受到《公司法》关于发债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40%的限制建议修改有关条款为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拓宽创造制度空间
5、清除资产证券化的制度障碍
资产证券化使得难以变现的资产获得了较高的流动性使发行资产证券的金融机构更快地获得现金在我国目前无论是《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办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都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任何法律依据建议修改有关法规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发展空间
6、拓展证券公司集团化运作的制度空间
加入WTO后外资的进入为我国的证券业发展带来了机会同时也会国内券商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证券公司采取集团化运作有利于扩大券商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由于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子公司在人员、财务、机构上独立运作独立承担责任还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规避金融风险因此应在《证券法》的框架中明确规定证券公司集团化运作的有关制度性条款
7、明确券商业务创新的指导部门
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 聂庆平观点
在成熟市场上证券公司都按专业化分工进行分类这有利于业务的专业化管理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也是加入WTO的要求此外修法时要尽量对承销商勤勉尽责、尽职调查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量化
第二篇: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及战略模式研究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及战略模式研究
[摘要]针对券商业务创新是在金融信息化、自由化、国际化背景下经常被提及却又相对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和若干思考模式,认为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性实现切入总有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大创新域;在此基础上对三个主要的业务创新域进行了分析,以求诠释券商业务创新,明晰券商业务创新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证券机构;券商业务创新;业务创新域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日渐成熟和规范,市场上的暴利机会已越来越少,中国券商面对金融信息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目前,我国券商的主要业务多属表层业务并且具有明显的粗放经营特点,券商要生存、发展,必须未雨绸缪、开拓思路、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以扩大利润增长点、降低成本和提升活动价值,从而通过积极行动来适应环境变化。
尽管业内已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业务创新运动,但迄今为止,业务创新仍然是一个经常被提及却又相对模糊的概念。首先,许多研究把券商业务创新混同于金融工程。从金融工程的角度来研究业务创新有其局限性,即金融工程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产品——金融业务概念,仅仅基于业务概念的创新只能使券商获得产品优势而非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后者的获得必须考虑业务流程创新和业务沟通界面的创新。因此,把业务创新混同于金融工程实际上无形中缩小了业务创新的内容范畴。其次,也有许多研究从券商经营转型的角度来研究业务创新。这类研究突出了券商在金融自由化、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的战略性反应,但是这一类研究内容纷繁复杂,多是一种应对策略的罗列和描述,缺乏系统的集成,结果业务创新的逻辑思路显得过于笼统而不清晰。此外,也存在着把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等概念在不区分层面的情况下混为一谈的现象。
究其实质,当前对业务创新理解上的诸多混乱源于创新基础理论框架体系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弊端是:首先,缺乏对业务创新的系统化整体理解和全景式认识,容易在战略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于个案化的创新;其次,无助于梳理业界众多的创新思想,探寻业务创新的规律性思维,把握业务创新的切入点;再次,不利于对业务创新的本质性理解,在组织和策划业务创新中忽视众多类型的创新行为。如果能够为券商业务创新从理论上建立一个基础逻辑框架,则对我们把握业务创新的思想脉络无疑大有裨益,从而也有助于进一步从实践上明晰业务创新的一些战略性实现路径。
二、券商业务创新的分析框架
目前,人们对券商业务创新的认识几乎都是从金融领域乃至证券领域直接切入的,但证券机构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金融服务型企业,从而启发我们可以把券商业务创新研究置于一般服务型企业的大背景之中来认识。尽管一般服务型企业业务创新的许多具体设计往往不能直接适用于证券业,但这一类研究从服务营销角度阐发的服务型企业业务创新的基本思想——对业务系统进行解构,把握业务创新的三个层面:业务概念(即核心产品与增值服务),业务界面(即分销渠道,也是与客户接触、沟通的关键时刻),业务流程(出于金融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同步性的考虑),仍然是研究券商业务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为券商业务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思路。
券商业务是券商与客户之间的交互活动,任何一项业务系统都可以剥离成以下四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业务概念。业务概念是券商业务系统的核心。券商业务概念的内涵是指资本市场上的业务,券商业务概念的外延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能使券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所有业务。通常我们所说的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核心产品等都可视为高一级的概念,还可以对这些高一级概念进行进一步细分形成更为明细的二级、三级概念。考察海外券商的业务结构变迁,可以发现券商的业务概念范围正由本源性、传统型业务(即承销、经纪、自营),向核心性、创新型业务(如购并咨询、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拓展,并最终挺进高层次、引申型业务(如风险投资、战略投资、产融结合等)。第二,业务界面,即券商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渠道,即分销渠道。券商对业务界面的认识应扩大,除营业部等传统的物理界面外,还有网站、手机、电话、电脑等虚拟界面以及如客户经理、经纪人等人力界面。第三,业务流程,即服务的实现过程。券商对流程的理解应该是灵活的。通常流程被理解为做事、运作的方式。流程具有不同的层级系统,次级流程系统的选择取决于高级流程系统的设定。此外,流程应区分不同的客户而有所不同,如大众化流程与个性化流程。通过券商与外部组织结盟,可以使流程从组织内部延伸到组织外。第四,技术的选择,即由于新技术的选择所造成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所发生的改变。
如果我们把技术因素的影。向分化到其它层面,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切入点就可以有三个大方向: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从这几个层面来考察,可以发现券商业务创新的指向非常宽泛,创新的源泉也呈多元化,远不像通常仅从业务概念理解的那样狭窄。事实上,券商只要在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个方面有任何一项突破,业务创新即告成立。因此,狭义的券商业务创新主要是指券商业务概念的创新一概念内涵的深耕和概念外延的拓展,广义的券商业务创新则包括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诸方面整个系统的创新。券商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券商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
三、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模式
人们对业务创新的深入分析,就意味着对业务创新机会来源的思考;一般而言,基于业务创新机会来源的若干战略性思考模式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替代产业
从广义上讲,券商不仅与证券行业内的其它企业竞争,还与提供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所有金融乃至非金融企业竞争,客户在做决定时经常会不自觉地比较可替代物,正是可替代行业之间的空间,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机会。就证券经纪业务系统而言,证券咨询机构、IT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的分销网络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是证券机构的现实或潜在竞争者,券商在业务概念、业务流程和业务界面方面均有广阔的借鉴模仿空间。而券商的资产管
理业务实质就是信托业务。因此,各类信托投资机构的业务运作无疑也为券商提供了参考空间,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则在借鉴众多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方面也如此。
(二)跨战略群
审视行业内不同的战略群(即同行业内采取相似战略的那些公司的集群)也可以发现新的业务空间。我们对券商战略群的区分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根据业务种类范围,有经纪类券商与综合类券商;根据业务地域范围,有国际性券商、全国性券商与地区性券商;根据客户性质,则有机构业务型券商与个人业务型券商等。虽然同一战略群的券商可能在业务概念、业务流程和业务界面方面大同小异,但不同战略群的券商则可能大相径庭。券商考察这些不同的业务系统设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在业务创新上豁然开朗。
(三)跨客户群
在证券市场里,众多券商都朝着一个方向竞争,他们对目标客户的定义几乎是一样的,经常会锁定单一的客户群。重新对客户进行定位分析,可借着转换客户群,从而发现创新机会,引发业务创新。传统上,经纪类券商对代表性目标客户的需求理解无不是提供通道服务加信息服务捆绑,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客户的捆绑式需求偏好已开始分化,通道服务与信息服务相分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美国的嘉信理财等券商便是通过客户细分,敏锐地把握住了客户新的需求定位,离析出并锁定了新的客户群,从而大胆创新,开始提供廉价的折扣经纪业务——纯粹的通道服务,并籍此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一跃成为了美国证券经纪界的翘楚。
(四)跨关联产品或服务
券商未开发的业务往往还隐藏在相关联的产品或服务之中,尤其可超越行业范围考虑相关联的产品及服务。从客户的观点来看,往往存在着单项业务实现“一条龙”处理,多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的需要。这启发着我们可以从纵向延伸业务链的上下游,从横向联合其它的业务链来实现业务创新。在证券经纪业务中,投资者资金转移所经历的从现金存取、银证转账到银行卡炒股、银证合作新股申购的诸阶段已体现了这一思考模式。在资产管理业务中,一些券商也正在考虑与银行和保险公司结盟,推出综合理财账户,开辟综合性理财网站。在投资银行业务中,解决企业购并咨询过程中的过桥融资需求也将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而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内容之一。
(五)跨情感诉求
随着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客户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标准化的服务,对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期望越来越高,从而迫使券商也越来越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以证券经纪业务为例,传统齐一化的营业部业态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以迎合不同层次投资者的偏好,并为投资者提供各种舒适性、体贴性的便利服务;在业务流程和增值服务方面,则从大规模的服务生产趋向大规模的服务定制。就资产管理业务而言,特别账户理财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六)跨时间
券商业务创新是一个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在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是不同的。一些国家券商的业务创新行为未必在另一个国家如此,因而券商业务创新在国际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一般所说的券商业务创新,是指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的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上的金融创新。因而,创造性的模仿也成为后发的证券市场中券商业务创新的一个主要研究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大量未言明创新,而旨在系统阐述海外券商业务体系的浩如烟海的文献形成了我国券商业务创新研究的重要思想智囊。
四、券商业务创新域的具体分析
为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在此引入业务创新域概念。业务创新域是指券商可以选择的,能够引起现有业务发生变化并导致新业务出现的各种业务要素群的总和。由于影响和制约业务变化的相关因素很多,所以各种业务创新域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且有些业务创新活动必须在若干业务创新域里展开。本文将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视为三个大业务创新域进行分析。由于各种业务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相关性,所以对于不同业务创新域的进一步深入划分没有绝对的意义。以下将就三个主要的业务创新域作具体分析。
(一)经纪业务创新
目前,证券经纪行业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券商的经纪业务创新应旨在实现低成本和差别化,基本上可归于三个创新域展开。一是业务概念。在金融分业经营制度下,经纪业务分销系统只能提供证券类产品,而证券交易产品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层面的创新。因此,围绕着已有和未来可预期推出的核心交易产品,通过细分客户来开发增值服务,便成为当前公司层面的创新选择。此外,代理保险类产品分销,开发银行类的中间业务产品(如代保管有价证券等)也是可行的思路。二是业务界面。主要涉及营业部的业态创新(如巨型化、缩微化、连锁化等)以及各种虚拟界面和人力界面的功能整合创新。三是业务流程。流程系统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活动价值,降低成本。当前涉及经纪业务系统的高级系统流程的主要创新包括集中化的证券交易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息配送系统、证券客户综合服务系统等。
(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
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可行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业务概念,即投资选择空间。投资运作的选择空间因受托资源不同而有异。就券商最主要的受托资源资金来说,其主要的投资选择空间是金融资产,即股权类产品、债权类产品、汇市产品及其衍生产品,此外,对银行类产品与保险类产品也可进行考虑。对投资选择空间还可以根据地理区域来考察。其二是业务界面,即受托资源。一般地说,券商受托的资源有资金、金融资产、实物资产乃至无形财产等。其三是业务流程。资产管理的运作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基金、私人专户管理和事业型经营三种方式。证券市场上的资金管理可分为基金和私人账户理财,其中私人账户理财又可划分为增值账户理财和特别账户理财。基金是一种大众化的理财工具,公司层面的开拓创新可主要依据投资工具(如新股认购、B股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外汇投资、衍生产品交易等)和投资策略(如指数化的运作、成长型的运作等)。账户理财的开拓创新主要依据委托者的个性需求,如特别账户理财中的公司现金管理方式、风险管理方式、个人专户管理方式(为个人客户提供理财计划、管理实施个人退休金计划、管理个人信贷账户等)等。事业
型经营主要是企业托管(如受托证券营业部、受托股权管理等)、收购培育管理等。
(三)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也可从三个创新域入手。其一是业务概念。主要就顾问咨询、资产证券化、CDR、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风险投资领域等未来的投资银行业务概念来进行分析,这些业务概念投资银行进入了新的基础产品市场空间,也使投资银行业务链得到延伸。其二是业务界面即客户资源范围空间。主要分析因政策开放而扩大了的服务对象如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国企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这种需求使投资银行进入了新的客户市场空间。其三是业务流程。这里主要既涉及投资银行业务运作整体层面的高级系统流程,也涉及具体业务项目的次级系统流程。传统上,投资银行的运作多是单步业务处理的交易型服务,业务服务概念多是单一化的,而且后台的运作也基本上是松散的信息管理。目前,投资银行的运作的发展趋势正朝着多步业务处理的关系型、一站式的业务服务发展,并且日益强调后台运作的知识管理。
五、结论
根据券商业务创新的基础理论框架,券商业务创新的战略性实现切人点有业务概念、业务界面和业务流程三大业务创新域。众多的业务创新要素构成了众多的业务创新域,而这些业务创新域又构成了无限广阔的业务创新空间,在每一个业务创新域及若干不同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业务创新空间里,便存在着众多的业务创新点和业务创新群,券商可以任意选取其中某一点进行业务创新。这样,我们可分别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对由多个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多维的立体的业务创新空间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即分析其中由每一个业务创新域所构成的创新平面里的若干重要的业务创新群、业务创新带、业务创新点及其组合与选择问题。在对创新空间进行细致分析之后,券商可就自身业务系统创新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的思路是在自身业务系统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创新空间选取适当的主要业务创新点,以求有利于打造券商自身的创新业务。
第三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研究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证券公司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业务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在证券公司推出新业务时采用何种品牌关系模式成为证券公司推行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品牌识别与品牌资产增值的视对证券公司品牌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有四种品牌关系模式可供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关键词品牌关系;业务创新;证券公司业务;品牌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证券业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的运营环境、政府监管体制、业务类型与社会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业务创新、服务升级为核心的证券公司市场化进程加快证券公司的个性业务设计与相应的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根据业
务的发展需要推出反映其主要目标客户认知心理的品牌形象规范各个品牌的个性与代表性进而理顺公司的品牌关系成为证券公司当前制定品牌战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品牌关系是指一个公司内部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关系对内要确定公司业务组合结构与竞争战略对外要明确各个品牌所代表的客户利益的差异及其关联度便于顾客识别与认同大卫·阿克教授提出有四种品牌关系模式多品牌组合模式、品牌化模式、主副品牌模式、托权品牌模式每种模式的选择都涉及到公司的业务结构、竞争战略与顾客认知三个基本层面品牌关系决策的核心是要回答做公司品牌还是做业务品牌?公司品牌与业务品牌之间以及业务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等战略问题它规范着公司品牌发展的方向与脉络本文试图从业务创新的视角对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
二、证券公司业务的性质与品牌资产的形成
证券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未来业务创新的方向品牌资产则反映了客户对业务的认知心理 证券公司业务的性质
证券业是对资本进行定价并提供交易中介服务的行业证券公司经营的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一种虚拟产品其价值或效用不像实物产品那样易于衡量价格制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使得为金融产品定价受到买卖双方的实际和心理需求、市场环境和时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查理斯·R·吉斯特认为为新股定价“一部分是科学另一部分是艺术”而金融衍生产品使得原本虚拟的金融产品越来越脱离物质基础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困难证券公司个性化的产品优势与品牌形象在增强投资者识别与信心方面作用巨大
投资活动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消费而是一个长期的变动过程在其中包含着多种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国际上对服务品牌的研究表明服务是一种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过程服务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作为提供金融服务机构证券公司能否赢得顾客对服务的满意既取决于顾客的体验和从服务中获得的价值
也取决于企业的工作流程、员工管理、品牌化的程度等因素规范化的员工行为、运作流程与品牌文化等品牌导向的管理行为成为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与保障
金融服务与其他服务相比还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创新胜、风险性、高回报性等证券业务作为一项专业化很强的领域客户往往难以准确认识产品的风险与回报做出决策的依据往往是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对证券公司的信任使得证券公司金融创新的实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高回报的获取等都有赖于投资者对券商信任的形成强势品牌建设与忠诚客户的培养是证券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形成
当代品牌资产理论认为品牌资产是由“品牌一消费者(客户)”关系决定的以此类推证券公司的品牌资产是由“证券公司——客户”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对证券公司来讲决定其品牌与客户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客户对其业务的识别能力二是对公司品牌的信任程度
品牌识别是由品牌构成的要素体系与个性特征决定 的品牌识别包括证券公司品牌之间的识别与统一证券公司内部各种业务之间的识别
同一证券公司内部品牌之间的识别是客户通过了解或体验品牌的诉求、业务特点和获得的实际利益等品牌要素区别出不同金融产品的品牌个性形象与特点在一个公司推出的针对不同客户的众多金融产品中对每一个产品进行严格的客户身份、形象定位是保证客户准确识别产品的前提也是品牌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表现业务目标客户形象的品牌个性设计与推广活动缺乏个性或个性不鲜明终究会导致目标客户对品牌认知的混淆与品牌失败
证券公司之间的品牌识别则突出了各个公司在业务上所追求的差异化与核心竞争优势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各个证券公司会根据自身的历史、目标追求以及当前的业务优势力争在某一方面形成自身的品牌个性这种个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该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增加品牌资产如国外券商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如美林证券长于项目融资和个人理财服务高盛证券长于公司购并业务摩根斯坦利长于证券承销业务雷曼兄弟长于二级市场的自营业务等
为了增强客户对证券公司品牌的信任证券公司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创新团队和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形成这些优势需要企业对所推出的金融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内容包括品牌价值观体系、品牌定位目标、品牌市场运作与服务模式、品牌管理监控等当公司的客户在接触到与公司品牌一致的信息并体验到品牌的实际价值后才会形成对公司品牌整体印象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是一个反复感受的过程
三、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及其对品牌关系的影响
品牌关系模式是根据公司的业务种类、性质与市场细分等对公司的品牌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与隶属关系结构上的规范以便清楚、简要地说明品牌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的起点是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及其创新趋势 当前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不足及其创新趋势
从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情况看目前开展的业务一般有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业务等五类从业务收入构成看手续费和自营收入一直是券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创新业务收入比例极低这种不均衡的收入结构加重了券商对二级市场的依赖性一旦市场行情转弱券商的整体经营状况将受较大影响
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承销、公司购并基金管理、衍生产品、风险投资、金融咨询等多项类型业务多元化使收入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收入比重也较均匀这大大提高了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按照国外证券公司的业务划分和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的趋势分析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从目标客户的属性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一部分来自于证券公司最核心业务即证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其目标客户是传统意义上的客户包括股票投资人、上市公司等这是客户识别证券公司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目前证券公司品牌资产的基础二是同业拆借业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进行的投资活动这部分业务的目标客户都是金融机构
这部分客户关系的发展受制于政策法规的变化品牌关系的发展不能完全由证券公司自己所掌控客户识别证券公司往往依据行业内的法则和从业的经验
三是自营业务作为投机性较高的业务由于其业务的风险性高正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在这方面树立品牌资产的难度很大
四是基于高水平服务的创新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顾问等创新业务的目标客户是社会上一切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个人、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客户多数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加之金融业务创新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使得客户对新业务的了解与接受都存在难度必将给客户选择决策提出挑战客户在判断金融产品的价值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来识别金融业务的特点与风险其中对品牌的信赖往往成为客户决策的重要依据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对现有品牌关系的影响
目前的品牌关系现状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营业务的局限性各个证券公司的品牌关系基本上处于
公司品牌(基本上是一个公司品牌模式)建设阶段也有的公司推出并注册了业务品牌的商标这是一种新的探索
证券公司业务变化的基础是对客户进行的市场细分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必将引起品牌关系的变化变化的趋势就是证券公司品牌模式的多样化因为业务变化的方向是市场导向、客户导向未来的竞争在于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各个公司要在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上进行竞争这就要求证券公司适时推出代表不同业务形象的、适应客户认知规律的品牌或者在现有品牌的基础上推出托权品牌形成主副品牌的形式等
四、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的基本策略证券公司选择品牌关系模式的标准
在证券公司开发创造出新的业务时应该采取哪种品牌关系模式呢?根据大卫·阿克教授的品牌关系结构模型核心是采用多品牌组合模式还是品牌化品牌化即是在现有
品牌的基础上以不脱离现有品牌为前提在保留现有品牌的全部或部分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业务新的业务并没有新的品牌名称品牌组合模式就是给新的业务命名一个与原品牌没有任何关联的全新品牌使公司同时经营多个品牌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是主副品牌模式、托权品牌模式主副品牌模式是在业务的推介中首先提到的是公司品牌然后再提及业务品牌两个品牌都要提及一前一后托权品牌模式是先提及业务品牌然后提到这个品牌是某某公司推出的业务品牌处于显著的位置公司品牌往往处于不太显眼的地位
据此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决策需要回答下面10个问题对前五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倾向于选择品牌化模式对后五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倾向于选择多品牌组合模式这10个问题为
(1)主品牌是否使新业务更能吸引客户主品牌的积极要素是否被转移到新的业务之中使客户对新业务产生积极的联想?(2)主品牌(证券公司)的组织单位是否被客户信任如公司的服务水平、经营成就、技术能力、创新精神等(3)出现的频率怎样?建立一个出现频率高却和人们常见的知名品牌没有联系的新品牌其成本会是非常昂贵的目前公司品牌在大众面前的知名度与信息出现频率高低成为重要指标(4)现有
公司品牌在公司整合营销传播中的效率如何?由于公司会在不同的领域推出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在这些产品推出时是否会形成整体的互动效应起到品牌信息相互支持的作用(5)新产品的推出是加强还是削弱公司品牌的地位?能否使公司给人一种新鲜感并受到客户的认同(6)创建新的品牌能够建立和创造某种新的联想物使得新品牌能够开辟新的证券服务领域(7)能够有助于说明品牌的独特性或突破性的利益点(8)为了避免某些不好的联想尤其是当公司品牌受到大众怀疑时(9)当证券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时对被收购的公司的品牌是否保留呢?原公司的某些业务可能还有广泛的市场基础(10)避免证券公司的业务在销售渠道上发生冲突
这10个标准的关键是证券公司品牌能否支持新业务以及新业务的推出是否将公司品牌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对前5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往往表明新业务能够增加品牌资产所以当新业务达到这样的标准时公司可以采用品牌化的品牌关系模式如果对后5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公司就要考虑推出新的品牌了
经过对上述标准的归纳可以梳理出决定证券公司品牌关系的两个主线品牌的识别性与客户的信任度由这两个主线可以概括出一个更简便的二维分析模型即识别性——信任
度模型从前面的论述来看影响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品牌决策的关键变量是客户的识别能力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程度这两者密切相关 证券公司品牌关系模式选择的对策分析
依据上述的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将证券公司当前的业务分为四类一类是识别性高——信任度高;二类是识别性低——信任度高;三类是识别性高——信任度低;四类是识别性低一信任度低等
对一类业务证券公司应保持原有品牌的个性与运作模式采用证券公司品牌化模式主打证券公司品牌这些业务包括当前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证券经纪、承销业务、自营业务等这些业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品牌资产客户认知度与信任度都较高
对二类业务可以考虑采用主副品牌的形式即可以推出“公司品牌+业务名称”的形式向公众说明公司最近新推出的业务名称这些新业务可能并不是本公司的创新而是仿照其它公司的成熟业务试图利用本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已有的品牌资产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条件是这些新业务与公司当
前的业务在某些方面有内在的联系使得客户能够产生自然的联想与信任
对三类业务可以采用公司品牌托权的模式即将创新业务的品牌名称置于显著的地位而利用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品牌影响力作为托权在推出有个性的新业务名称时由公司品牌做出价值与安全保证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给新业务起一个响亮而有个性的名字用这个名字最直接地锁定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在目标客户群中形成最早、第一或最好的概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对策主要是当证券公司开发出别人所没有的独特业务而且此业务对目标客户来说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与吸引力而客户对公司也很在意不便于推出一个新品牌的情况
对第四类业务要么放弃要么推出新的品牌采用多品牌组合模式这种业务品牌的推出主要是当证券公司规模较小在业界被公认为处于跟随者地位客户的认知与认可程度较低但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决意采用市场集中战略在某一集中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以往的客户资源专门为其提供具有个性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
五、结论与讨论
上述品牌关系模式的对策分析只是在一般意义上进行的只适用于我国证券公司当前的业务创新分析而在证券公司的经营实践中尤其是处于证券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大公司各种品牌关系模式都是综合运用的只是不同公司对品牌关系模式的运用策略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国外证券行业的多数公司是以品牌化模式为主其它形式为辅的但中国的证券行业与国外相比在规模、创新性、监管体制、客户的成熟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采用哪种品牌关系模式尚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做出抉择这还需要另文论述
第四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一,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展。
第三,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及个股期权模拟交易等。目标是通过推进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的整合优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证券行业创新活动提供快速、灵活、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第五,独立的、轻型化分支机构组织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证监会于2013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取消了分支机构设立的主体资格、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不具体限定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和合规控制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协会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2013年3月,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在符合开户流程、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放宽客户非现场开户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和非现场开户工作已经平稳开展。各分支机构由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各地的灵敏触角,全面协助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第一,经纪业务由传统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2012年12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暂行规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业务资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业、PE 和期货等,已极大托管了居民财富增值渠道。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给券商向客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条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70%以上是现金和存款,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关键。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积极搭建各自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投资顾问服务为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构筑集聚客户资产的开放式资金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咨询驱动为主的收费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发展新机遇。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情况来看,承销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销商中,只有三名属于大型券商(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前十),其余均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如东吴证券、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和华创证券等。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佣金费率测算,仅可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可以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变证券公司市场格局。
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证券公司内部结构梳理和业务拓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向——完善投行业务链:目前投行的主要业务仍是IPO 及企业债、公司债等,项目相对而言较大,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虽然单个项目利率低,但是项目审批周期快,发行简单,可以“以量抵价”,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券商投行业务的知名度。另外,对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以为券商提供发债——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发的产业链条,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横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资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集团化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为券商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良好补充,提升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资管部门设计更具备风险收益配比多样化的产品,体现投资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比如广发证券推出的广发金管家弘利债券,就是国内首款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理财产品。
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能成为银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过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提供通道服务,能够有效地对“银信合作”提供可替代产品;能增强券商在和信托竞争时的吸引力。
第三,资产证券化为券商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以美国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美国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国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6 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4.5%;存量规模达9.86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MBS(房地产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比七成。在资产证券化从产品发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长率超过35%。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仅为242 亿元(占同期存款金融机构80万亿信贷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亿,RMBS13.4亿,ABS34.9亿元。我们认为,一旦相关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MBS和CDO,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8000亿;若达到5%时,资产规模可达4万亿。实际上,截止2012年底,统计口径内的银信合作规模2万亿,银证合作规模接近2万亿,总规模已达4万亿。若通道业务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规模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表,以缓解贷款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若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4万亿,假设证券公司从中收取1%的承销和通道费率,则收入可达400亿元;若证券公司进一步通过做市,或发行定向资管产品、或创设权证方式购买专项资管产品,并收取2%的中介费的话,则可另外创造收入800亿元。增量收入将推动证券行业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业收入1280亿元)。
实际上,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信贷资产存量60%、占债券市场规模的25%的经验来看,即使中国证券化率相对美国低,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达到十万亿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前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相比于2010 年的试点指引:
1、明确扩大了基础资产的范围,将信贷资产等纳入其中。
2、降低了业务门槛,放宽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
3、强化了流动性安排。新规的实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边界将得到拓展,对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权类信托业务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前景广阔,将成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又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场外市场是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资本市场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提升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存在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继续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良好的资本市场应有完整的市场层次体系和组织体系,顶层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设计阶段,资本市场内部主板、新三板、区域市场和柜台市场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内部品种亟待丰富,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
今年是以新三板为代表等场外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新三板全国范围扩容的方案呼之欲出,各大券商也是摩拳擦掌,纷纷加大在新三板业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虽然,从单个业务来看,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只有100万左右,更培育一个企业IPO上市的承销费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IPO仍未开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券商更应该紧跟证券市场潮流,积极把握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跑马圈地”,为今后更大更宽范围的企业投融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一)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勾画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系列重要改革创新相继破题。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创新进入了观念转变快速、思想动员广泛、创新活动高涨的时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业松绑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内证券公司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有竞争力综合券商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全行业、全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全行业各参与者创新热情高涨,创新产品和业务不断涌现,行业规模稳步提升,取得了长足进步。
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第一,正确的行业定位决定了行业创新的发展方向。金融行业创新对于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力服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证券公司应回归资本中介本位,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为并购重组提供资产定价、资金融通等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促进加快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制度的创新,给行业提供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当前,证券市场创新步伐很
快,但也存在配套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特别是上位法盲点问题。例如,《证券法》对“证券”这一核心概念,既没有采用定义方式,也没有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界定,而是以适用范围作为替代且范围狭窄,但随着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等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证券的种类与范围大量增加,这些均有必要纳入《证券法》进行调整,凸显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日趋复杂多元,对如何识别风险,建立有效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差异化的流动性服务机制等基础制度也提出迫切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藉《证券法》修订契机,注重统筹规划,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证券”的范围,为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和拓展空间;尽快完善基础性制度,研究制定行业统一的投资者分类和产品分级标准,完善产品发行、销售、转让等规则体系,规范创新发展。
第三,基础产品丰富,结构合理是行业创新的基石。证券行业的业务创新,证券
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都建立在相对丰富和完备的产品结构上。各机构共同建设好基础产品,共同开发更多适合不同投资者特点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的差异化交易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环境。
第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给行业创新提供保障。现代证券行业高度依赖信息
技术,行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全行业持续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先后在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察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综合业务处理平台上线以及个股期权模拟交易等。目标是通过推进各交易平台、交易系统的整合优化,在保障核心交易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证券行业创新活动提供快速、灵活、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第五,独立的、轻型化分支机构组织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证监会于2013
年3月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取消了分支机构设立的主体资格、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不具体限定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和合规控制的要求,鼓励证券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遵循市场机制,在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协会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2013年3月,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登记结算公司发布了《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在符合开户流程、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放宽客户非现场开户限制。目前,证券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和非现场开户工作已经平稳开展。各分支机构由于证券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各地的灵敏触角,全面协助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
(二)第一,经纪业务由传统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2012年12月证监
会发布《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暂行规定》,截至13 年3 月底,已有近40 家券商取得业务资格。目前券商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涵盖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业、PE 和期货等,已极大托管了居民财富增值渠道。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给券商向客户提供全方面财富管理提供基本的起步条件。我国居民金融资产70%以上是现金和存款,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是我国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关键。目前各大券商都在利用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积极搭建各自财富管理平台。主要通过整合公司内外资源,以投资顾问服务为主体开展综合金融服务,以高效率的资金结算和便捷的支付功能为基础,构筑集聚客户资产的开放式资金通道,逐步形成以产品加咨询驱动为主的收费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综合”、“集成”和“支付。
第二,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中型地方券商提供发展新机遇。从目前中小企业私募
债承销情况来看,承销总额排名前十位的主承销商中,只有三名属于大型券商(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名前十),其余均为中型券商,尤其是地方性券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如东吴证券、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和华创证券等。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模较小,按照券商收取1%的佣金费率
测算,仅可为券商提供1%左右的收入。但是长期来看,在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可以为中型地方性券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中型券商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变证券公司市场格局。
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对证券公司内部结构梳理和业务拓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向——完善投行业务链:目前投行的主要业务仍是IPO 及企业债、公司债等,项目相对而言较大,成功率较低。而中小企业私募债虽然单个项目利率低,但是项目审批周期快,发行简单,可以“以量抵价”,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券商投行业务的知名度。另外,对于优质企业,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以为券商提供发债——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定向增发的产业链条,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横向——整合固定收益、投行、资管等一系列部门,形成集团化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
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做为券商固定收益投资标的的良好补充,提升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券商资管部门设计更具备风险收益配比多样化的产品,体现投资业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比如广发证券推出的广发金管家弘利债券,就是国内首款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理财产品。
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还可能成为银券合作的新“通道”,券商通
过为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委托贷款提供通道服务,能够有效地对“银信合作”提供可替代产品;能增强券商在和信托竞争时的吸引力。
第三,资产证券化为券商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
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以美国的经验来看,1980-20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由1108亿美元增加到10万亿美元,其占美国同期信贷资产余额的比重也由5%上升至62%。2012年美国新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26 万亿美元,占GDP总额的14.5%;存量规模达9.86万亿美元,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MBS(房地产贷款抵押支持证券)占比七成。在资产证券化从产品发展初期,年均符合增长率超过35%。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仅为242 亿元(占同期存款金
融机构80万亿信贷存量的0.03%),其中CDO193.7亿,RMBS13.4亿,ABS34.9亿元。我们认为,一旦相关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MBS和CDO,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考虑信贷资产存量的增长,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比规模达到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可达8000亿;若达到5%时,资产规模可达4万亿。实际上,截止2012年底,统计口径内的银信合作规模2万亿,银证合作规模接近2万亿,总规模已达4万亿。若通道业务通道控制之后,至少同等规模的信贷资产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表,以缓解贷款比和资本充足率的压力。若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4万亿,假设证券公司从中收取1%的承销和通道费率,则收入可达400亿元;若证券公司进一步通过做市,或发行定向资管产品、或创设权证方式购买专项资管产品,并收取2%的中介费的话,则可另外创造收入800亿元。增量收入将推动证券行业收入翻番(2012 年全行业收入1280亿元)。
实际上,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信贷资产存量60%、占债券市
场规模的25%的经验来看,即使中国证券化率相对美国低,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达到十万亿以上仍是十分有可能的,尤其是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前版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订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新规相比于2010 年的试点指引:
1、明确扩大了基础资产的范围,将信贷资产等纳入其中。
2、降低了业务门槛,放宽对证券公司的业务限制。
3、强化了流动性安排。新规的实施,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边界将得到拓展,对原有信托公司的收益权类信托业务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前景广阔,将成为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又一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场外市场是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3年5月6日表示,“二十余年资本市场由小及大,正在加快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提升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存在严重失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重场内市场、轻场外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继续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鼓励证券公司探索建立柜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良好的资本市场应有完整的市场层次体系和组织体系,顶层设计已
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设计阶段,资本市场内部主板、新三板、区域市场和柜台市场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而大宗商品市场、理财产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内部品种亟待丰富,更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
今年是以新三板为代表等场外市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新
三板全国范围扩容的方案呼之欲出,各大券商也是摩拳擦掌,纷纷加大
在新三板业务上的人力物力投入。虽然,从单个业务来看,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只有100万左右,更培育一个企业IPO上市的承销费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IPO仍未开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券商更应该紧跟证券市场潮流,积极把握新三板给券商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力度“跑马圈地”,为今后更大更宽范围的企业投融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