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

时间:2019-05-14 00:3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2〕7号 【发布日期】2002-05-10 【生效日期】2002-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

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实施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2〕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制定的《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 施。各市、县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的重新界定,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办法,可先行试点再全面推开。

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的实施意见

省人民政府:

目前,省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式不尽科学合理,不利于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不合理,财政负担过重,已不适 应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需要。为了逐步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改进预算管理形式,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现 就重新界定省直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问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通过重新界定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合理调整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和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和结构,推进事业单位逐步向社会化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二、实施办法

(一)实行职能分开。一是政事分开。对行使或部分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要将行政管理职能交归行政机关。一时难以分 开的,可以作为过渡,按审批权限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或批准后,通过行政机关授权方式,交由事业单位承担。待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具 备剥离条件时,对确应保留的事业单位再进行财政补助形式的界定。二是事企分开。事业单位所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在人、财、物上应与事 业单位分开,使其独立核算并注册为企业法人。各类经济实体不得使用事业单位的编制。以营利为目的已不具有事业性质的单位,不属于 财政补助范围,逐步转为企业法人实体。

(二)按照社会共同需要和综合财政预算的原则分类界定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完全由政府负责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的 事务,即不能由市场机制配置和调节资源的事业单位,列入财政基本保证经费的范围。部分由政府负责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部分由市场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的事务,即属于政府和市场共同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财政对其实行定项或定额补助。属于提供非公 共服务与非公共物品的事务,即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或物品具有排它性和竞争性的事业单位,财政不再补助。

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收支状况及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按《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将各类不同性质资 金统一编制综合预算,按照社会共同需要的原则,确定财政补助程度。具体分为三种财政补助形式:一是用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经费。此 类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支出标准、经费定额及专项资金项目,确定单位支出总额,经费来源先由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 再由预算外专户核拨资金和财政预算内拨款予以基本保证。二是用财政性资金定项或定额补助。此类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核定支出总额后,先由单位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其他收入和预算外专户核拨资金安排,差额部分再视财政状况由财政预算内拨款适当补助。三是财政 性资金补助为零。此类事业单位收支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由单位自求平衡。

(三)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界定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调整事业单位布局、优化整体结构,保留职能独立、业务不能兼容的事业单位,归并职能相同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转体改制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

三、政策措施

(一)对不再列入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实行逐年削减财政补助的办法。以2002年财政补助数额为基数,从2003年开始,每 年削减财政补助1?3,3年递减到位。对不同情况的事业单位削减比例适当有所区别:对收入条件较好的单位可提高年度削减比例;对 收入条件较差的单位要降低年度削减比例,3年期满后仍难以达到收支平衡的单位,财政部门可适当核定1至2年的宽限期,再酌情给予 少量财政补助,但要加快推向市场的步伐。另外,对以经营为主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凡有财政补助的从2003年起分2年削减到位,2005年不再安排财政补助。

(二)财政支持政策。对改为经费自求平衡的事业单位,在3年过渡期内财政部门可根据事业单位意见视财力可能,将3年拟补助资 金一次性拨付,用于改善事业发展条件,增强走向市场的能力。其中对转体改制条件不成熟的,给予1至2年过渡期(过渡期内的财政政 策另行制定),在规定时间内转体改制后,不再作为事业单位管理。

(三)社会保障政策。确定转制改企的事业单位,按国家和我省现行社会保障政策执行。

(四)与有关政策的衔接。重新界定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后,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公费医疗政策、审批机构编制政策,与财政基本 保证经费、定项或定额补助、财政补助为零三种形式挂钩。今后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再作统一调整。

(五)加强组织领导。省直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对重新界定所属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范围和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报省财政厅和省编委办公室,重新确定单位性质,审批人员编制和预算管理形式。省直各部门要帮助改变预算管理形式和转制改企单位谋 划自我发展的新路子,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社会稳定。财政和编制部门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具体的界定审批办法,严格把关,公平界定,保证省直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二年五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2〕11号 【发布日期】2002-09-01 【生效日期】2002-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2〕1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文化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省文化厅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省财政厅

(二○○二年七月三日)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和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二)全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十五”期间,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社区、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一)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必不可少的载体和重要阵地,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基石。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要努力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 馆”和“乡镇(街道)有文化机构”的目标。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学校)、青少年校外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民政部门实施的“星光计划”,要将资金落实到社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上,促进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二)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宣传文化单位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城镇建设中,统筹规划城镇文化设施建设。城镇新建、改造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文化设施,做到规划到位、预算到位、建设到位。

(三)各级计划、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对本地政府兴办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文化单位等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新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经营性文化设施所需用地,可以划拨供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划拨;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在地价上适当给予优惠。

(四)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更新改造。对因城市(镇)建设而拆迁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宣传文化单位等文化设施,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先建后拆,或建拆同时进行,要保证重建的 文化设施规模不低于原有的规模。

(五)各设区市要重点建设好群艺馆、图书馆。市辖区要在搞好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各县要抓好文化馆、图书馆、乡镇宣传文化单位和村文 化室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20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乡镇宣传文化单位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300平方米。农村要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各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宣传文化单位要开辟老年、少儿和残疾人文化活动室。“十 五”期间,各群艺馆、文化馆经有关部门批准可挂牌设立本地老年文化大学(学校)。

(六)“十五”期间,完成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对国家补助我省61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项目,各市、县要安排好配套资金,确保按期投入使用。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可分设文化馆、图书馆;经济欠发达、人口规模较小的县可将文 化馆、图书馆合二为一建设。

(七)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宣传文化单位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要防止文化设施 被挤占、挪用,要坚决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文化设施。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的内部文化设施,凡有条件对社会开放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开放内部文化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要加强对城镇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搞好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三、健全制度,深化改革,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一)建立健全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宣传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在基层专业表演人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图书资料人员、文化经纪人等基层文化从业人员中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全面实行职称考评制度。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加强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省、市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加大县级文化局、文艺团体、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街道)宣传文化机构等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争取在5年内把基层文化工作骨干轮训一遍,努力使基层文化工作者更新知识,提高 技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要逐步改善队伍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各基层文化单位要严格条件,把好进人关。凡进入县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的人员,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进入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单位人员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四)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要会同人事、财政、民政、劳动等部门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 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优秀人才投身于基层文化事业。

(五)积极推进基层文化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要在基层文化单位大力推行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公开招聘制、人事代理制等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新机制。

(六)合理确定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宣传文化机构人员编制。各级机构编制、文化主管部门要从公益性文化单位性质及其职能不断拓展的实际出发,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认真做好这些单位的核编定编工作。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村电影放映队伍的编制问题。

(七)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日常工作所需经费,采取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八)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兴办文化事业。根据文化部、民政部《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文 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审查登记和检查,确认文化类非企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做好民间艺人的建档工作,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鼓励社区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在各类文化比赛和交流 方面,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同等权利。

四、面向基层,拓展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各地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宣传文化单位等国办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办成当地的文化中心。各类群众性文艺学会、协会和文艺社团要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深入推进科教兴冀、科技兴农等文化科技宣传活动。

(二)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传播。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文化信息资源共 享水平。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以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河北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网点、发展数字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信息和文化服务。特别要从提高农民 素质入手,普及网络应用、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脱贫治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积极繁荣社区文化。要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文化单位、社区服务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广唐山社区建设“1+5”模式,在社区建立综合性的文教体活动站。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社会举办和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学校、机关以及社会在设施、人才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泛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 活动。

(四)推进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在农村继续推进小康文化建设,实施综合文化设施建设示范工程,推出一批文化建设示范点。在城市继续推进“彩色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逐步扩大区域、拓展形式,丰富内容。大力发展假日文化、旅游文化和小城镇文 化建设。做好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重点命名发展一批民间艺术之乡,艺术之乡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要以河北省民间艺术团为载体,将河北优秀民间艺术进一步推向国内外市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解决贫困地区乡镇电影队放映设备和拷贝,努 力搞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力争“十五”末实现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要充分发挥流动图书车、小康文艺宣传队、文化大篷车的作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乡新方法和新形式,坚持“送”与“建”相统一,“送” 与“用”相衔接,以“文化下乡”促“乡下文化”的发展。

(五)繁荣艺术创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业和业余作者深入基层,为群众多创作一些贴近时代和生活、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要移植改编优秀作品,开辟群众文艺创作园地,加大传播力度。

(六)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文化市场建设、发展和管理规划,逐步建立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文艺活动的审批、监督和归口管理。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对演出、娱乐、音像、艺术品、美术品及网络文化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内容的违法活动。

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一)各级政府要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文化建设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全省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和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努力实施少儿文艺“蒲公英”计划和知识工程,落实《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2001至2010年 建设规划》。

(二)“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对于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宣传文化单位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要加大对文化队伍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等经费的投入。要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资 助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和整理等。保证每年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文化机构集中配送一定数量的图书。

(三)加大对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财政补助,保证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省、市、县都要根据实际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有影响的导向性、示范性重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维护、设备更新经费的投入,保证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宣传文化单位等各类文化设施及其设备、装备正常使用。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全省沿海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维修、设备更新购置。

(五)省计委设立“河北省农村电影‘2131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和国家资金配套、支持全省贫困地区乡镇电影队设备和拷贝补助。

(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文化扶贫工程,由省财政、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等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扶贫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宣传文化单位为主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文化扶贫专项资金,对符合使用范围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项目给予支持。

(七)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省计委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十五”期间全省综合文化设施示范工程建设。

(八)实施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财政厅每年统筹安排500万元,用于我省与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网建设资金,积极建设省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基层服务网点,通过互联网、宽带、卫星传输等形式,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文化服务。

(九)认真落实国务院《娱乐 场所管理条例》,在停止收取文化娱乐市场管理费后,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要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和实际业务开支情况据实编制财政预算。

(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精神,切实搞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有关专项资金制度;鼓励对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有关部门要对现行文化经济政 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文化建设投入格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山西省中小学教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3〕29号 【发布日期】2003-06-09 【生效日期】2003-06-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3〕29号)

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三年六月九日

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

省编办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2003年4月1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精神,为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我省的实际,现就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定编定员等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

小学教职工编制是我省事业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学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实施意见,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2)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3)力求精简与高效;(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这次中小学校核编的范围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并由财政供给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不包括社会力量和其他部门所办学校)。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为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按照学生数(公办学校中采取民办机制招收的学生数除外,下同)的一定比例核定基本编制。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县镇、农村学校分别按照教职工总编制的一定比例增加附加编制,主要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点及乡镇中心学校等(见附件)。

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

乡镇中学的编制以校为单位核定;农村教学点作为乡镇中心学校的分支机构,其教职工编制与乡镇中心学校一并核定,计入乡镇中心学校内。

职业中学参照普通中学的编制标准执行。

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任,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需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的比例,高中不超过16%,初中不超过15%,小学不超过9%。

三、中小学内设机构设置及领导职数

(一)中小学校职能机构

普通中学(含职业中学,下同)规模在1200人以上的,职能机构4个;1200人以下的,职能机构3个。

小学规模在900人以上的,职能机构2个;900人以下的,不核定职能机构,可配备专职中层领导或专职人员。

中小学职能机构的名称不作统一规定,在机构限额内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行确定。

(二)中小学校领导职数

普通中小学校编制在10名以下的,配备校领导1-2名;编制在11名至50名的配备2-3名;编制在51名至200名的配备3-4名;编制在201名以上的,配备4-5名。乡镇中心学校可增加校级领导职数1名。

普通中小学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按照内设机构数各配1名。

四、组织实施

实施意见下发后,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所辖中小学校的现有在校生人数,按照本《实施意见》提出的编制标准(附加编制应根据当地单人校的多寡、缺编人数多寡等实际从紧、就低核定),测算本辖区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总额,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市(地)机构编制部门对所辖县(市、区)及市(地)直属学校人员编制总额审核汇总后上报省机构编制部门。省机构编制部门汇总全省中小学编制总额,报省编委研究核准。

省、市(地)教育行政部门直属中小学的编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准的编制总额内,提出各学校人员编制分配意见,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下达。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准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学校人员编制。

分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要合理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按规定比例确定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各级财政部门依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五、工作要求

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核定编制的重要性,精心组织、统筹规划,确保核编工作的顺利实施。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组织落实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编制、教育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核准中小学现有在校生人数及教职工各类人员情况,认真做好核编的各项基础工作。中小学校负责同志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全省中小学定编工作,要与农村进行的撤村并校工作相结合,重点解决好农村办学分散、规模过小、教师流动不合理的问题;要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按照教师资格确认专任教师;要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逐步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

各市(地)、县(市、区)要在核编过程中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工作,精简压缩教师队伍,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乡(镇)、村无权聘任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对这次核编后需补充人员的,可在市(地)所辖范围内跨县(市、区)从分流人员中择优聘用,不得从社会上录用。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的内容。编制总量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原则上每三年重新核定一次。根据在校生人数的变化情况可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额内逐年进行调整。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对中小学定岗后的教职工要逐人登记造册,定岗人员和分流人员工资要分类发放,人员要分别管理。

调整和完善乡(镇)教育管理工作。今后,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并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乡(镇)范围内中小学的教学业务管理、经费管理、教师调动、教师培训、考核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具体负责。乡(镇)中心学校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任用和聘任。

各地要积极稳妥地做好中小学人员分流工作。关于我省中小学教职工人员分流政策,由省人事、教育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六、时间安排

中小学人员编制核定工作要在2003年8月底前完成,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上旬至4月中旬):宣传发动,安排部署。

召开全省中小学核编及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部署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及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第二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下旬):编制方案报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所辖中小学编制方案,由同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后,报省编委核准。

第三阶段(6月上旬至8月下旬):组织实施。

按规定程序和办法将编制总额分解到各中小学校,各学校按所分配的教职工人员编制和规定的人员结构比例,科学设置岗位,做好定编定岗、人员分流等有关工作。

第四阶段(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检查验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认真组织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对所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写出总结报告。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对各县(市、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省人民政府组织省编制、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各市(地)、县(市、区)核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重点抽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3]18号 【发布日期】2003-07-05 【生效日期】2003-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3]1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七月五日

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支持我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现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放宽企业改制政策

1、企业改制前经营范围中已取得的专项许可,只要在有效期内,申请公司登记时可不再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企业改制后更换名称的,经企业申请,原名称可保留1年。在保留期内,不允许其他企业使用。

3、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参与企业改制。凡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自然人均可成为公司出资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4、鼓励企业内部职工以现金出资或以置换受让的国有资产入股参与改制,尤其是鼓励经营者、高级管理人员入股。企业改制由职工入股的,允许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作股东。

5、支持企业债权转股权。企业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同意将债权转为股权的,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批准后,债权人可以成为股东。金融债权转为股权的,经国务院批准,由金融管理公司作为股东。

6、支持企业实施兼并,濒临破产或资不抵债企业被兼并后,兼并企业注入新资金并达到注册资本(金)最低数额要求的,可以保留被兼并企业的法人资格,被兼并企业在有效期内的专项许可,可以继续保留。

7、中小企业净资产为负值的,在落实债务前提下,可以零资产进行改制。

8、支持科研院所转制。对转为企业的科研院所,由其自主选择转制方式。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允许以原名称办理注册登记。

9、鼓励国外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企业改组改造,投资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电信、供水、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创造适度竞争局面,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不需要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允许外商控股或整体收购,企业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

10、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辅业改制,可以通过合资、合并、出售等方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辅业净资产为正值的,可以采取租赁、入股或转为债权等方式留在改制企业。

11、帮助改制企业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支持企业发展

12、放宽企业经营范围限制,凡国家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的,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经营范围。

13、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一般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降为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由5个降为3个,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由1亿元降为5000万元。科技、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降为1000万元,控股子公司由5个降为3个,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由1亿元降为2000万元。

14、放宽企业冠省名的条件。申请冠“河北”名称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500万元降为300万元。科技型企业、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企业、进出口企业及持有著名商标的企业,申请冠“河北”名称,不受注册资本(金)限制。

15、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不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对名称不冠行政区划的企业设立的子公司,允许其在企业名称中将企业字号放在行政区划之前。

16、支持我省连锁经营快速健康发展。连锁经营企业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不再办理核转手续,直接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

17、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注册登记机关可以凭依据审计报告取得的验资报告进行注册登记,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

18、鼓励以科技成果投资。以高新技术成果(经省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定)向有限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出资入股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金)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

19、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经投资各方约定,可以人力技术作价入股,最高可占注册资本20%。以职务科技成果出资的,经任职单位同意,可以在该项成果折合的股份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个人股份。20、省外大型企业在河北控股投资办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可任选注册登记机关和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1、放宽河北省著名商标认定条件。将参评商标的条件从注册期3年降为2年。产品质量好、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注册期可降为1年。

22、外省著名商标持有企业在我省设立企业,注册资本(金)超过1000万元的,其商标可享受河北省著名商标待遇。

23、对侵犯我省企业注册商标权的,迅速受理、审查、积极帮助企业收集、整理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材料,及时报送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认定驰名商标。

24、积极帮助企业谋划广告宣传战略,加大对名牌产品、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信誉。

25、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进行日常检查,应将检查情况表签名留置企业一份,以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中,加强教育疏导,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三、提高服务质量

26、实行“一站式首办责任制”。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市场等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在一个大厅内,企业办业务都在这个大厅完成,并且公开公示每个窗口职责和程序。窗口人员为首办责任人,首办责任人热情接待企业办事人员,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要一次性交待清楚办事程序、一次性讲清所需材料;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主动热情介绍到相关部门。

27、实行限时服务。在材料齐全情况下,名称预先核准由法定的10天缩短为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登记由法定的30天缩短为7个工作日;企业变更登记,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企业急需的,当场研究办结。

28、实行预约服务。企业可来人或来电进行预约,登记人员可在注册大厅,也可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对改制企业,要提前介入,帮助企业设计改制方案,解决改制中遇到的困难。

29、实行服务监督制度。在注册大厅设立投诉箱,对有违规行为的登记人员,企业可以投诉,查实后对被投诉人按规定严肃处理。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编委办关于重新界定省直事业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