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民责任与社会诚信”主题网上谈举行
“公民责任与社会诚信”主题网上谈举行
2010年09月14日 18:33:4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卫敏丽)为迎接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公民道德建设,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的第二场“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活动14日在中国文明网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公民责任与社会诚信”。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人权法研究室副研究员蒋熙辉,中国伦理学会前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诚信建设指导处处长王胜利,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湖北百步亭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继涛做客中国文明网直播间,围绕道德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座谈。
蒋熙辉首先给网友介绍了诚信的两种意义,一是道德意义上的诚信,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一是法律意义上的诚信,诚信也是法制的道德基础。
“我们每个人既然享受了社会给我们提供的保证和支持,我们就必然要对社会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责任。”陈瑛说,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我们对维持社会正常发展和运行应该履行的一些最基本的责任,诚实守信就是我们的责任。
关于公民责任与社会诚信的话题,王胜利给大家讲了三个观点:诚实守信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诚信建设中,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中介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和个人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每一个主体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消费维权这项工作目前已经成为推动诚信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董祝礼说。
陆建国说,我认为公民责任和社会诚信的问题,不仅是保证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同仁堂历史上的古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损人工,品质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对社会和患者的郑重承诺,这种承诺和责任一直伴随着同仁堂的发展。
张继涛认为,应该增加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责任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诚信就是诚实信用无欺诈。同时,我们还要克服小市民意识和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就是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损人利己,小农意识就是生怕自己吃亏,自私自利。我们还应该倡导志愿者行动,因为志愿者行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大家在参与志愿者行动中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同时能够提升自我、收获文明。
有近3万人次的网友参与了在线交流,逾10万人次的网友浏览了座谈直播页面。
第二篇: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谈公民社会责任
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谈公民社会责任 2011年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4月11日,媒体曝光了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违规加工生产馒头产品,并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的情况。根据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馒头生产过程中,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将过期馒头产品重新用于原料再生产、违法添加色素等行为。
诸如此类的新闻还有很多,“爆炸瓜”,“皮革奶”,“牛肉膏”,我们的底线到底有多低?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是做人的底线。引申到社会层面,亦是同理。无论道德、情感,抑或社会规则、法律层面,底线都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到了关键时刻,应该很少有人会去讨论“底线”问题。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这两个字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瘦肉精和染色馒头大行其道,中国社会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 这难道是一个“底线失守”的时代?
底线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到了关键时刻,应该很少有人会去讨论“底线”问题。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这两个字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道德、规则甚至法律通通被无限度地破坏和践踏,中国社会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
“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这是100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著名的《屠场》一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据说正是因为这本书,直接促使当时的美国政府下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而这又是我们多么熟悉的画面,虽然100年后看起来依然触目惊心,但它却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而又无可奈何:三鹿倒下了,“皮革奶”、染色馒头又横空出
世;拒绝了苏丹红,瘦肉精又开始扬名立万;河南的“健美猪”被曝光了,“化妆猪”又在重庆站了起来。
我们不再期待食品的营养美味天然绿色,只要没毒或毒性不大就可以了;进城务工的农民是否得到公平待遇不再重要,只要不被欠薪就满足了;到政府机构办事遭遇潜规则吃拿卡要都可以忍耐,只要潜规则过后能办成事就谢天谢地了;
人人都是破坏者,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人说,在复杂无比的人性面前谈论底线显得过于浪漫。可是底线不应该只是一种理想,尤其我们俯首当下,看到更多的都是沉重和不安。因为很多我们曾经谴责和愤愤不平的东西,却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而这显然要比某一个行业或职业失去底线更加可怕。
学者孙立平今年2月在人民网发表题为《中国社会正在加速走向溃败》的文章,其中提到,“社会溃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之道。”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的职业底线都在全面下滑,各行各业,无一幸免——养猪户在饲料里添加瘦肉精,奶农往牛奶里掺杂三聚氰胺;曾经是人间天使的医生,收取红包已成常态并对自己的行为振振有词;商人坑蒙拐骗,大生意大忽悠,小买卖小骗局;知名学府教授公开以金钱“励志”,要求其研究生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记者编造新闻,甚至涉嫌欺诈的事件也偶见报端;科学家为利益忘却良知,左手拿着国家的科研基金右手帮助自己担任董事长的企业捞钱;IT公司为竞争在用户电脑屏幕上争吵不休„„人人都是破坏者,才有了社会的千疮百孔,底线的摇摇欲坠。
底线有高低,境界各不同。如果说随波逐流浑水摸鱼的人们挑战底线多半还只是造成社会风气的不佳,那么无故打死一个路人或因各种原因杀死他人的行为,就已经彻底将社会底线推进了万丈深渊。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底线。而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有关部门”。4月11日央视披露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后,有宁波网友就表示,“我们的相关部门到底在管什么?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抢着要管。”
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已经缺失。调查表明,我国“有信仰”者大约在30%左右,“没有信仰”者达到58.33%。看来说今天我们已经陷入“信仰危机”还是有其充分的实证根据的。
公民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1社会信仰的缺失
2唯成功论的社会价值评价影响
3制度惩罚的缺失
4公民教育的缺失
5两极分化现象的蔓延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经济成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价值观结构发生转变,由原来单一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转向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其它价值观体系并存的复合结构。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该承担“底线教育”的责任。警官可以引导鼓励犯人积极表现减刑保释,但必须告诉他们不能翻墙越狱;经理可以要求雇员笑迎顾客,但必须告诉他们可以不笑迎却不能打骂顾客;驾校要教育学员遵守交规,但必须告诉他们肇事绝不能逃逸。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底线教育,长大后自然就会具备底线意识。而正是由于长期底线教育的缺失,因此遇到困境时行为才会毫无底线约束,比如药家鑫,比如之前福建南平杀童案的凶手等。事实上,“底线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底线意识”也是公民意识的一部分。“底线意识”的缺失直接导向整体公民素养的缺失。在教育、培养公民素养的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付出努力。绝不能指望学校的一门思想教育课就能包办所有思想教育内容。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把“育人”——而仅仅是“教书”——放在第一位,那么也就不配被称为合格的教育者。
第三篇:公安责任与社会诚信心得体会
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建设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公安机关是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加强公安责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公安责任、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职责任务,担起历史重任
稳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如何保障社会的和谐,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就是抓发展、抓稳定,同时也抓住了新时期公安机关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公安机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当前我们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基层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明确职责任务,从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切实增强民警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从查找服务意识、执法行为、工作作风、队伍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执勤执法形象,窗口服务形象,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历史重任。必须强化“责任胜于能力”的责任意识。公安机关作为解决民难、化解民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公安民警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努力贴近群众,从群众最盼的事干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切实提高“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好”的能力,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努力解决一个一个的实在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打造诚信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公安机关要不辱使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尊重、理解与支持,必须善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法行为和执法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诚信度和公信力。
(一)打造诚信公安是取信于民、得民之心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和管理社会治安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公安机关只有言行如
一、竭尽忠信,那么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推进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打造诚信公安是惩恶劝善、教育群众的根本保障。在打击违法犯罪过程中,公安机关公正执法,不仅能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匡扶正义,也能使群众受到警示教育,起到震慑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在治安行政管理中,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现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人民群众会更加服从管理,治安管理也会更加井然有序。对各种见义勇为、支持公安工作行为及时进行褒奖,能更大地调动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打造诚信公安是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诚信的公安机关必然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言而有信的,无疑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通过诚信公安机关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警民关系会更加和谐,警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会更加浓厚,从而为推动全社会诚信风气的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打造诚信公安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将无意识体现人民警察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有意识、积极地、创造性地树立良好形象的行动,在执法工作或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自觉维护和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通过健全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等措施塑造严格执法的人民警察形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民实践活动,树立公安队伍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三、影响公安机关公信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转变执法理念,树立诚信公道、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作出了很多努力,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距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距离诚信公安机关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公安民警素质低下。一小部分民警“官本位、警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背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法理念,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感情薄、敷衍多,漠视群众利益,甚至冷硬横拖,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极少数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薄,出现了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不正之风,极少数民警身上甚至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极大影响了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诚信形象。
(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尚未彻底摆正。维护社会治安和热情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过去,有些公安民警注重严格管理,认为管得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而往往忽视规范执法,经常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相背离。近年来,在强调服务时,有些民警又不敢管理,怕投诉,执法失之宽、失之软。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正确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安机关执法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强。
(三)警察公关的理念尚未普及。当前公安机关没有确立全员公关的理念,与公众的沟通联系不十分密切,公安机关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整体评价不高,平等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一些办理证照、受理案件、综合服务的“窗口”单位,由于形象不佳、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互信。
(四)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期望值过高。部分群众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能解决问题,而一旦个人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极少数群众对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形成对整个警察队伍的错误认知,对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导致对整个公安机关公信力的怀疑。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群众在掌握刑法等实体法的同时,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执行等有关法律了解不深,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进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四、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公安机关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要开展以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的核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民心工程、以打造一流公安队伍为目标的警营工程,致力推进警营内部的和谐、外部的和谐以及内外的和谐,实现公安工作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富民强家为已任,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设者、促进者,公安机关将始终站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平安法治社会的高度,积极防范、严厉打击各种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和不和谐因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在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转变态度、办事公正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法公正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大走访”、“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等工作为载体,不断疏通和拓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渠道,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呼声转变为执法执政的自觉行动,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积极实践诚信之行。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变优化行政职能,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管理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坚持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使公安工作真正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在管理理念上完成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责任本位的转变。按照合理、合法、效能、责任和监督一致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情制宜,科学调整、确定公安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安机关介入管理的要积极承担责任、落实管理职责,对不应由公安机关管理的要坚决退出,对需要加强管理的要切实管住、管好。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牢固树立诚信之本。全力以赴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提升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震慑力。公安机关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规范执法行为、管理活动和用警行为,逐步杜绝因参与非警务活动的“乱作为”造成行为“越位”、“错位”,避免在当前刑事犯罪多发时期因警务资源分散而在正常执法活动中“不作为”,造成职责“缺位”。克服对“有求必应”承诺的片面认识,把相对有限的警务资源从兑现“大包大揽”式的“有求必应”中解放出来,充分投入到履行法定职责的警务活动中,确保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有求必应”,实现从“全能”警务向规范警务的转变,推进警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增强警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注重改善执法的策略方式,尤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疏缓警民关系,防止矛盾激化事端升级,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四是提高民警队伍素质,锻造修练诚信之德。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好“三大历史使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诚信公安队伍。深入推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一切公安工作都要取信于民的理念,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民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努力做新时期诚实守信的模范,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信誉。五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始终把勤政为民、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群众作为公安民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以正确的政绩观检验工作,以紧迫的时效观推进工作,努力多干群众所急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民情,知民意,讲真话,出实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统一起来,本着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排查在规范执法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排查在服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警务流程,让民众了解和熟悉警务规程,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破除警察执法的神秘性,消除警民隔阂,融合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诚信的形象。
第四篇:公安责任与社会诚信心得体会
公安责任与社会诚信心得体会.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建设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公安机关是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加强公安责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公安责任、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职责任务,担起历史重任
稳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如何保障社会的和谐,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就是抓发展、抓稳定,同时也抓住了新时期公安机关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公安机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当前我们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基层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明确职责任务,从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切实增强民警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从查找服务意识、执法行为、工作作风、队伍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执勤执法形象,窗口服务形象,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历史重任。必须强化“责任胜于能力”的责任意识。公安机关作为解决民难、化解民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公安民警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努力贴近群众,从群众最盼的事干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切实提高“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好”的能力,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努力解决一个一个的实在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打造诚信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公安机关要不辱使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尊重、理解与支持,必须善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法行为和执法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诚信度和公信力。
(一)打造诚信公安是取信于民、得民之心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和管理社会治安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公安机关只有言行如
一、竭尽忠信,那么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推进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打造诚信公安是惩恶劝善、教育群众的根本保障。在打击违法犯罪过程中,公安机关公正执法,不仅能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匡扶正义,也能使群众受到警示教育,起到震慑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在治安行政管理中,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坚决杜绝冷硬横推现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人民群众会更加服从管理,治安管理也会更加井然有序。对各种见义勇为、支持公安工作行为及时进行褒奖,能更大地调动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打造诚信公安是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诚信的公安机关必然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言而有信的,无疑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通过诚信公安机关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警民关系会更加和谐,警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会更加浓厚,从而为推动全社会诚信风气的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打造诚信公安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将无意识体现人民警察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有意识、积极地、创造性地树立良好形象的行动,在执法工作或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自觉维护和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通过健全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等措施塑造严格执法的人民警察形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民实践活动,树立公安队伍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三、影响公安机关公信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转变执法理念,树立诚信公道、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作出了很多努力,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距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距离诚信公安机关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公安民警素质低下。一小部分民警“官本位、警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背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法理念,以执法者、管理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感情薄、敷衍多,漠视群众利益,甚至冷硬横拖,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极少数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薄,出现了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不正之风,极少数民警身上甚至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极大影响了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诚信形象。
(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尚未彻底摆正。维护社会治安和热情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过去,有些公安民警注重严格管理,认为管得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而往往忽视规范执法,经常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相背离。近年来,在强调服务时,有些民警又不敢管理,怕投诉,执法失之宽、失之软。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正确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安机关执法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强。
(三)警察公关的理念尚未普及。当前公安机关没有确立全员公关的理念,与公众的沟通联系不十分密切,公安机关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整体评价不高,平等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一些办理证照、受理案件、综合服务的“窗口”单位,由于形象不佳、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互信。
(四)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期望值过高。部分群众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能解决问题,而一旦个人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极少数群众对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形成对整个警察队伍的错误认知,对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导致对整个公安机关公信力的怀疑。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群众在掌握刑法等实体法的同时,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执行等有关法律了解不深,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进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四、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公安机关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要开展以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的核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民心工程、以打造一流公安队伍为目标的警营工程,致力推进警营内部的和谐、外部的和谐以及内外的和谐,实现公安工作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以富民强家为已任,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设者、促进者,公安机关将始终站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平安法治社会的高度,积极防范、严厉打击各种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和不和谐因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在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转变态度、办事公正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法公正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大走访”、“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等工作为载体,不断疏通和拓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渠道,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呼声转变为执法执政的自觉行动,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积极实践诚信之行。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变优化行政职能,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管理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坚持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使公安工作真正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思想,在管理理念上完成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责任本位的转变。按照合理、合法、效能、责任和监督一致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情制宜,科学调整、确定公安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安机关介入管理的要积极承担责任、落实管理职责,对不应由公安机关管理的要坚决退出,对需要加强管理的要切实管住、管好。
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牢固树立诚信之本。全力以赴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提升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震慑力。公安机关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规范执法行为、管理活动和用警行为,逐步杜绝因参与非警务活动的“乱作为”造成行为“越位”、“错位”,避免在当前刑事犯罪多发时期因警务资源分散而在正常执法活动中“不作为”,造成职责“缺位”。克服对“有求必应”承诺的片面认识,把相对有限的警务资源从兑现“大包大揽”式的“有求必应”中解放出来,充分投入到履行法定职责的警务活动中,确保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有求必应”,实现从“全能”警务向规范警务的转变,推进警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增强警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注重改善执法的策略方式,尤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疏缓警民关系,防止矛盾激化事端升级,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四是提高民警队伍素质,锻造修练诚信之德。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好“三大历史使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诚信公安队伍。深入推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一切公安工作都要取信于民的理念,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民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努力做新时期诚实守信的模范,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信誉。五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始终把勤政为民、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群众作为公安民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以正确的政绩观检验工作,以紧迫的时效观推进工作,努力多干群众所急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民情,知民意,讲真话,出实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统一起来,本着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排查在规范执法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排查在服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警务流程,让民众了解和熟悉警务规程,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破除警察执法的神秘性,消除警民隔阂,融合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诚信的形象。
第五篇:“社会责任、诚信企业”主题活动工作总结
西门汽车站关于
开展“社会责任、诚信企业”
主题活动工作总结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践行公民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干部职工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更好的服务于交通客运事业,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展示客运窗口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新面貌新风尚,我站根据市运管处文件《关于开展以“社会责任、诚信企业”为主题的企业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站范围内开展“社会责任、诚信企业”主题活动。现将为期4个月的主题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依照《实施方案》要求,我站在开展主题活动第一阶段过程中成立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文明指数评测工作,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着眼于提升道路运输行业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社会责任、诚信企业”为主题,以方便旅客为重点,结合客运服务工作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为主题活动全面开展,全站组织职工学习了连云港市“雷锋车”组先进事迹,深刻体会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学习掌握雷锋精神真实内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核心精神实质。对照先进找差距,各科室领导学习
“雷锋车”组精神后制定了岗位创优措施,上下联动掀起学习雷锋的新热潮,形成全站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浓厚工作氛围。
三、落实措施,注重实效。车站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客运科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技能竞赛”,评选出三名售票技能精湛的售票员,在全站范围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并且提高售票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总公司工会组织各单位职工开展跳绳竞赛,丰富文化生活,加强职工体育锻炼,在全司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企业和谐。并在售票窗口专设了“党员模范示范岗”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实行全天候值班站长制,热情周到为旅客提供问询服务,备齐应急药品、针线包等便民设施,及时为旅客排忧解难;并且进一步规范了优质服务流程。在全站以学雷锋为契机,站务工作人员做到仪表端庄,仪态大方,统一着装,佩证上岗,推行普通话文明用语,加强旅客购票及查询服务,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环境,并着重保持售票厅、候车厅等服务区域环境“亮、洁、美”,为广大旅客营造舒适温馨的候乘环境。通过众多活动的开展,在全站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并涌现出一件件好人好事。
四、今后的打算。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车站各科室好人好事层出不穷,雷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下一步要将学雷锋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不但要在活动中发扬这样的高尚精神,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方方面面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通过本次活动,雷锋精神在全站员工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不断引导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发扬雷锋高尚的风格,弘扬雷锋可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