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时间:2019-05-14 01: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第一篇: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设计

象山中学

郭俊美

教学设想: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正确的文化态度。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我们要想让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学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合作探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出问题:如何对待“孝”文化?

分析“孝”文化的精华—尊老、敬老、爱老。“孝”文化的糟粕—封建家长制、愚孝 指出对于精华要汲取,对于糟粕要剔除。从而概括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做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与旧24孝相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新24孝,新24孝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例如教会父母上网、陪父母旅游、支持父母再婚等,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新旧24孝对比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但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1: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2: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华阴老腔之所以取得成功、中国杂技之所以受世界人民的欢迎就在于他们注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这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第三个态度。(3)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总结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3.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教学反思:本课以“孝”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例,分析总结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浅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魏潇

(山东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2014秋汉语言文学专科·曹县电大分校)

【摘要】: 活动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人们,郝会同时面对两个跺题,一是如何对待历史文化,一是如何审视现实文化,而后才能面向未来,从莱种意义上来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课题。在人类历支发展的某一阶段,总是受到来自自身过去的与来自外界周边的两种文化的影响。而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往,不鲩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声灭迹。在进入电脑时代中,它应不断补充。、改革、创新,在新时代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和态度;批判扬弃;继承学习;包容发展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最开始是为了生息和繁衍,而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辛勤耕耘编织各自的理想,终于,人们一步步地从以木为巢、以地为穴的困境里走出,住进了高耸的楼房;一点点地从用结绳来记叙事请,发展到了发明了一秒钟能够计算数10 亿次的电脑。在文明方面,人们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方式,踏进了现代文明的殿堂。这些人类的变化,让我们不由得思考:我们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创造之路?这些创造能够说明什么?这些问题吸引着几千年来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他们经过数世纪的探究和钻研,慢慢地开发了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文化学。

“文化”这个词语经常被刊载于报刊杂志。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新石器文化、埃及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等等。随着文化这门学科日复一日的发展,“文化”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含义不断的得到了充实和更新,因此当代中国人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关注着文化的发展介绍和钻研探究,使文化能够服务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那么,让人们衷情的“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这个单词源自于拉丁语。它的本意为耕耘、劳作,由此可见,从其最初的意思上来看,就包括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开拓的意图。而在《现代汉语词典》,“文化”的解释是: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件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化”的定义,通常文化的范围包括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不同范畴。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来指称它的文化。在考古学层面“文化”则代表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文物、遗迹的综合体。工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所以有时我们也把文化称为文明。

文化的含义包括两种,我们把其中一种称为生产文化,把一种称为精神文化。科学技术是生产文化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思想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可被生活所用,没有一种文化是不被生活所用的。每一种文化都包括了一套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理论方式,一种理念认识。因为文化其本身就包括了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很难将文化做出准确地,清晰的分类。因此,对文化的不同层次的归纳划分,只能从其中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文化是人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和人们进行活动而产生的。文化终究还是被生活所用,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生活。

文化的范围包括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是国家、民族、企业、家庭。这个群体在某个时期内形成了一定的思想、理念,产生了特定的行为、风俗、习惯和代表人物,它还具有整体的意识,折射出来产生的一切活动。在传统上,我们说过,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是指他在教育方面所受到的程度。前者是文化在广义上的解释,后者是文化在狭义上的解释。对于悠远的中华历史文化,我们每一个龙的传人都应该学习的。

“文化其实本不属人类所独有的,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李二和 《舟船的起源》

古往今来,在众多人类发展衍生的文化当中,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将近5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凭借中国历史所提供的条件,不断地开创、改造、继承下来的精神方面的成果的总和。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足量的富足的文化成果,它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象征,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维系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发展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辉煌的四大发明,更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流派思想。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们的劳动和精神成果成果。然而在中国进人到新时期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暴露出了的弊端,比如,在传统思想方面,各学派思想缺乏逻辑能力、思辩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因此为重振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我们必须认清传统和当今的差距,做到兼容并蓄,可以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化为己用,不断地填充、改善、创新自己,在新的篇章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一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理性科学进行分析。他指出:“应该充分地利用遗产,要批判地利用遗产。所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封建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要把封建主义的东西与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别开来。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也有它发生、发展和灭亡的时期。”他还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予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语录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了一个基本并且全面的评价,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不搞一刀切,不断章取义。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后人借鉴,这也是他一生身体力行的实践准则。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文化的建设则离不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和批判。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久远时期流传至今。如何看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当今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做为党的思想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精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这为我们当今发扬伟大光荣的民族精神,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故此,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传统文化,这已成为了一个需要人们深思熟虑的问题。中国文化,历史悠远,从有文字记载的夏商时代算起,距今已逾五千多年。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文化只是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层面之外的。而在广义的文化含义范畴内,文化则是比文明还要广泛,囊括了几乎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文化,这个词的内容含义,很难划分绝对的界定。而且,中国文化又是和印度古代文化、西方文化等相对而言的。此外,中国文化的内容,又常常代表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汉族文化,而相对较少的涉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中国文化还有多种属性,有时代性,地域牲,民族性,阶级性,还有党派性等等。综上所述,文化既是指一般概念的文化,那么其范畴自然也包括传统文化在内。那么对待中国文化,我们该怎样看待呢,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呢?

中华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为了繁衍和发展,根据中国历史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被后人称为传统文化。更何况这是我大国五千年沉淀孕育出的结晶,维系了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更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重属性。其一,文化的实践性和辩证性。其二,渐渐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过程性和渐进性。其三,多民族大融合的阶段性。其四,与政治经济的统一和差异性。其五,传统的规范和操作性。其六,文化象征的道德中心化倾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同时也是积极与消极的共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意蕴深远,它指引暗示人的生命坚韧强盛,它告诫人们追求稳重现实。在道的追求上,它指引人们以中庸心态,重道轻器。在思想学术上,它代表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量的精神财富,蕴含了古人对生的渴望,对为人处世之道的展示,心怀天下,崇尚自然。它告诉我们如何追求真正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对亲情忠义又该如何取舍。坚守心中的正义,陶冶升华心里的宁静,对未知世界大胆追寻,对智慧心存畏惧尊重。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诸多糟粕,或者落后的精神思想,比较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奴性文化了。它承自数千年来的官场之道,在帝王或权臣之前,下臣往往没有尊严,奴性十足。发展至今天,在领导做决定时,下属往往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在领导发言时,下属往往没有了发言权。故此,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多样性的,对人的价值体现是双重性的。传统文化既具有积极方面的效益,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保持冷静客观的立场。

大多数中国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当做民族自信的根本。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曾真正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给国人带来了怎样的辉煌篇章。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人们常常讨论它的性质是否归属政治问题,也就是说立场问题。所以国人从来都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归类于崇洋媚外的一种群体。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个问题今天再次被放到牌面上来。态度既包括人们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认识,也包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对民族复兴见代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态度。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继承学习。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地探索追寻,五千年来,凝聚了古老的文化智慧,积淀了辉煌的传统文化,这是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敬畏的;从另一角度来说,中国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其特有的文化在世界上也是毫不逊色于其他文明,值得我们炎黄子孙自豪。近些年来,作为中国文化基础象征的中文汉字也逐渐被世界人们接受,兴起一股股汉语学习热潮,无须我们炎黄子孙自卑。中国古代先哲们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各自独特优秀思想流派,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依旧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引导人们继承发扬。忠、孝、礼、义、信、中庸,知行合一、和谐自然、实事求是等,诸多大家思想观念又历经现代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道德建设和政治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孔子的君子之道,孟子的舍生取义,墨子的务实求新,屈原的漫漫求索,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对于当今道德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又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今日,又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基本内涵。在自我修养方面,儒家学者提出了“修己安人”,后人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引导我们提高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二、批判扬弃。历史实践证明,长久的文明积淀必然会留下渣滓文化观念。璀璨的文明荣光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荣耀,但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缺陷不足。数千年来,传统文化受到了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同时思想家的认知能力又有一定的局限。至于其他条件的影响,如地域差异,物质水平,思维习惯等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再加上统治者的独裁,数次民族大融合,战争灾难导致的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使糟粕越积越多,又缺乏有效的甄选清扫,文化糟粕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统治者和思想家们坚信“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数千年来,执迷旧腐,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推崇守旧,使几千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文化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文化重振辉煌的必经之路。智、信、忠、孝、礼、义、廉、耻,这些传统思想已深深扎入中国人的心中、这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已成为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历史长河中的糟粕文化万万不可留下。

三、包容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包容的民族,在文化上,数千年来的文化融合和包容性,让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充满了包容万象、生动积极的特质。从对外方面来说,中华文化打开大门,面向世界,接受异国文化的营养,改善并激励自己,为自己打开了更为强盛的大好局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祖先优秀的传统,优质的文化,摒弃其中的糟粕,谨慎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譬如,在封建社会下的传统文化中,人们要求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子不得读书写字,无才才是德,种种条条框框的规矩压制了女子的思想肉体,这些观点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现代人也不可能再去接受这些违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了。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不能只是一种口说的形式,我们的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路途中,而做为社会文明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传统文化凝聚了我们祖先的古老智慧,它作为人类思想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人类文明基石的价值。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不体现了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价值性。除此之外,在坚持以本国文化为本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以积极态度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信仰,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作为方法和立场,达到以我为主、外族文化之精华为我所用的成果。中国正处于新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这日新月异的事业建设中,以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从世界角度来看,吸收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优点,放弃缺点短板,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韩愈在《劝学》中就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学习是一种解惑的方法,是一种体现人生智慧的方式,是一种追求发展的表现。善于学习,才能解惑,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别人,即使别人学识不如我,也可以继续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总会在一些方面,我们并不如别人优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某些东西不可能适用于我们的国家,照搬照抄是绝对不可取的。差异性是有的,特殊性也是有的,但毕竟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若盲目追求国外思想文化,以错误观念知道我国事业发展,不重视本国国情,不完善适应,最终仍是害了自己,害了民族,害了国家。

上至国家、民族,下至集体、个人,信念是人们不可缺乏的精神力量。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的价值观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价值观被一部分人渐渐忽略了去,用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越来越重要了。任何偏激两级的态度都让我们无法看清文化发展的到来,无法让我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哪一条路才是我们适合的前往我们传统文化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条漫长求索的道路,无数的贤人大哲为之思考和探索。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1]陈华仔:中国社会科学报。

[2]幻朱军:学习时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2009 年12 月22 日。[3]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4]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5]人民日报加03 年12 月23 日第十五版。[6]《现代汉语词典》。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九日

第三篇: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积淀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汲取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实践进行检验,使其融入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来。

二.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离开传统就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毫无批判地一并吸收,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才能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我们不可能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细致的辨别,我们可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直接从现存的文化中吸取我们认为有益的东西,并不考虑一种文化是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现代西方文化。因而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当尽量的简明,这种态度应当使我们能够尽量少接触那些传统文化的糟粕,从而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开放现代的文化背景。这种态度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由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混杂,而我们缺乏辨别的能力,因而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慎重和警惕,进而形成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任何来自传统的东西,我们首先就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往往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它有好的东西,但是筛选不是我们的责任,那是学者的责任,我们只是消费者,我们只买确定安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接受传统文化。

这种对传统文化先入为主的否定态度并不表示我们把传统中所有的东西都丢掉,我们的当代文化中可能依然有很多和传统中一样的东西,但是它可能不来自传统,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新创的,也可以是从传统文化中筛选或者演变的。如果它来自传统,我们不应该强调继承,而是强调筛选和演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形成一种崇尚传统的心理,而是形成一种反对传统的,不断革新的意识。

总之,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

一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是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

三.西安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西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沉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财富。如今,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一代古都渐渐演变成了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城市。旅游业不断创新,高新产业不断发展,外商随处可见,然而,也有不少民族文化被时代的进步所渐渐抹灭。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西安现代文明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意义。

1承西安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之古,开西安现代人文精神之新。比如,进行传统人文理念教育,宗教文化资源转换,以及民俗文化资源转换,来培育西安现代人文精神另外,还要保护古都文化风貌,营造现代都市人文景观。

2承西安传统文化道德精神之古,开西安现代商业道德观念之新。首先要弘扬西安传统文化义利观,培育现代市民见利思义观念。其次,运用西安传统文化的亲和意识,营造商业道德日益普遍的和谐氛围

3.承西安传统文化求实思想之古,开西安现代文明科学精神之新。首先,把西安传统文化中的求实思想与西安科技现实结合起来。其次,推动西安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使高新技术成为传播西安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后,引进和培养既懂得西安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小结

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两组典型的例子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一组是近代中国与近代西欧;一组是当代欧洲与当代美国。近代西欧的崛起就与西方中世纪传统文化的衰亡密不可分,传统的打破主要是靠长达三百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多次的资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的,而在中国,由于缺乏类似的历史进程,反对封建传统文化的任务要艰巨得多。

当代中国的发展也与封建传统文化在中国的衰落和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相一致。中国主要通过两次革命——二十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和二十世纪中叶的共产主义革命,来打破封建传统文化的统治。中国在抛弃封建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改革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这种改革还在继续,这是一种显然的不断打破传统的行为。

尽管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但并不是我们不从传统中继承和吸取好的东西,那些符合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的传统,我们应当保持并发扬光大。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大致的态度应该是:我们把它看成我们的敌人,但并不是敌人坚持的,我们就反对。

第四篇:对待工作的态度

对待工作的态度

全球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三个星期之后,罗文穿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其中的细节我们不谈,我们知道,故事的结果是罗文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当时的问题很多,找到加西亚的困难很大,但罗文在接到任务之后,并没有询问过多的问题,也没有抱怨为什么。要自己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是百折不挠地去执行。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在现实工作中,领导在给你布置任务之后,你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或者抱怨呢?你是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呢?转自虽然这是100多年前的文章,并且已被印刷了亿万份,但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它一定都会令你的心情难以平静,一定会让你联想到今天的生活和事业。

“把信送给加西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目的地只有一个。如今的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导,而更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对自己肩负的重任,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把信送给加西亚”。在生活中,那些不论何时何地,不管有无监督,都努力工作的人,都是能“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默默地把信接过来,义无反顾地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里,这种人永远都不会被解雇,同时他们也永远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寻找这些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其实,这些人无论要求什么事物,都会得到满足的。他们在每个国家、城市、乡村,每个企业、公司、商店、办公室都会受到欢迎,世界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一丁点儿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对企业的忠诚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不能好高骛远,不要整日抱怨,保持愉快的心情,从善良的角度出发,从点点滴滴出发,每个人都以此态度对人,必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天才是主动性的爆发。不管是不是够聪明,但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工作,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主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一个组织,如果每个成员都具有主动性,把任务圆满地完成,并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企业进步,员工快乐,这个组织就大有希望。

“把信送给加西亚”代表着一种主动、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组织、社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越多越有希望。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有送信给加西亚的积极主动精神,运用个人的一切力量达到工作目标,这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真正内涵。其实道理不用说的太多,只有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连手中的工作都不能做好,那他在以后还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没有紧迫感的人,他会做好什么事呢?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其实并不仅仅来源于他的执著,更来自于他有一个能信任他,并能派他去送信的总统,还有能把各个环节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上司,更有那在各个环节为他服务的、没有留下姓名的很多的伙伴,是他们共同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在部队是这样,在一个公司同样也是这样的,每一个环节上,如果少了一个人的配合也是很难圆满完成的。如果把心态都放到一块,大家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都只想着自己,不去想着集体,就不会有成就,只有把心态摆正,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今天的付出才会是你明天的成功。

要拒绝平庸,选择卓越。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要怀着对公司的热爱去完成也许别人不愿意做,但对公司有益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就来源于他的执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正视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树立新的文化和新的理念。在竞争中树立我们的目标,谨慎踏实地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通过个人的行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努力上进,友善待人,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做好,做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把金色号角打造成一个令人尊敬的公司,同时你也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第五篇:对待批评的态度(精选)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于被批评这事,我想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关键是如何去对待批评!我前不久读了一篇《正确对待批评》的文章,写得很好,谨将此文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文章是这样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讲的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正因为人没有十分的完美性,所以注定要承受因自身的各种不足而导致的批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过错,才能知事理,明得失,定方向。大家都是在从小父母批、上学老师批、社会朋友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伴随的是不同的批评层次。我想,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别人对你怎样的褒奖,而是刻骨的批评!

圣人曾讲过“闻过则喜”的道理,讲的就是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人要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思过而知新。在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在矛盾碰撞的过程中,进步和成熟。逐渐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

受到批评后的四种不良心态

由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不同,造就的能力素质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存有一定的弱项十分正常。当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尽管对方是一片好心,但有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有的对批评者有抵触情绪,有的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如何重要,干得如何辛苦,别人如何地不理解,甚至怀疑别人别有用心,道德品质有问题等。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正确的心态反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问批评是否属实,极力找借口来为自己开托责任

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托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苗头隐患太多,出了事,只能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二是从群体的生活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能力素质太弱,对自己关心帮忙有力指导的太少,别人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补位意识太差,当自己出事犯错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对发生的问题推委搪塞,对别人提出的批评表现的气极败坏,怒发冲冠。三是从功劳的温床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不错,偶尔犯点错误,不犯原则性的大错不会有什么事,领导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过多的批评,有时感觉自己表现还算可以,有点错误不会影响大局,最多是功过两相抵;四是从迷信的角度中找开脱。有的人唯倒霉论,自己有错误不是想着怎么纠正,而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别人犯错没什么事,自己偶尔犯一次却被抓住了,抱怨自己命不好,运气坏。

(二)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竭力降低批评者的批评资格

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常见。譬如,有的人发生了违犯纪律的事。面对其他人在众目睽睽下看到的事实,却不提自己违法乱纪的事,而是口口声声指责批评者存心要和自己过不去,存心把自己的大好形势抹黑。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给自己想法开脱,以消极的态度抵触批评者的意见。归结为一句话:领导,你居心何在!譬如,有领导批评下级,言之凿凿,板上钉钉。但有犯错的人不是反思自身没有此事,下步如何改正,而是四处散发这样那样的怪话。要么说是领导是与自己过不去,在捏造事实,纯属公泄私愤,怀恨在心所致,大家不必介意等等。要么指出领导是小题大做,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在杀鸡给猴看。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但没有错,反而成了受害者。

(三)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先反咬一口共同受罪再说

有的人用指出批评者的污点,转移话题,降低批评者的信任度来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倘若一个人身上不干净,便陷入烂泥,便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干净。因此,我们有的人运用这种辩论逻辑来对待别人的批评。不是先否认自己不干净或者证明自己干净,而是先证明对方不干净,只要证明成功,自我辩护便胜利了,至于自己是不是干净可以不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人的反批评,实际上是在反咬一口。对指出你问题的人而耿耿于怀,甚至对提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倒打一耙,你说我失职,我说你也失职,甚至捎带其他一大堆问题,把别人说的一无事处。你不让我好过,大家都别想过好,不管事实成立不成立,反正这水被大家搅混了,令旁观者看不清。

(四)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自卑心理导致的恶性反应

有的人心态不够好,把别人善意的批评当成了恶意的攻击,感觉别人的批评是对自身人格的极大侮辱,是对自己工作的彻底否定,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的反应。有的人在受到批评后,感觉自己以前的工作白干了,功劳全埋没了,期盼上进的良好愿望因一时的错误而被击的粉碎,思想被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自我调节不及时,便引发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种不良心态造成的恶性循环,使得受到批评的同志在以后的工作状态中判若两人,令周围同志惊诧不已,不敢相信曾经朝夕相处的人怎会突然变得如此陌生。

怎样正确对待别人批评

你对批评持有的是什么态度?是热情欢迎,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还是以种种借口拒绝批评,或者表面表示欢迎,暗地里埋怨指责。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什么人,都难免有缺点错误,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缺点错误,自己有时是查觉不到的。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给指出来,这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无论是对自己的成长进步,还是对事业都有好处,应持欢迎态度。我们应该善待批评,尊重批评。如果对自身的缺点错误看不到,天长日久,就会小错铸成大错,到时后悔无及,毁了自己的前程。

当然,别人的批评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有时方式方法也许欠妥些,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批评的理由,正确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少犯错误,正确的走好人生路。

(一)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批评

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错,就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把别人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要提倡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要多拉拉袖子,自己要多照照镜子,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接受别人的批评要真诚善意。要相信别人是真心为自己好的,是诚心帮助自己的。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二)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到底做好了没有,自己是不是胜任本职工作。受了批评就觉得没面子,工作做不好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呢?交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否独立把它圆满完成呢?人不是全才,所以要去学习,去认识提高自己。要为自身较弱的能力素质能否完成工作而寝食不安。工作能力不强,又不善于学习,这是万万使不得的。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虽然对你当面不说,但每人心中自有秤杆,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感觉出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我不认为自己的缺点没有被别人当面指出来,就是给了自己面子,自己就有了面子,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一个人虚怀若谷、追求向上的人生境界。人,要在哪跌倒了从哪爬起来,别拿无知当幼稚,别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任何时候大家都不能忘记“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的人生准则。

(三)积极地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要各负其职,各司其责,其内在的工作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感觉自己工作上受了冤屈,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把你放在上级的位置上,你的部署犯了错,你应当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悬崖勒马?再说了,领导批评你是为了正确的指导你,为了使你今后不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而不是故意把你引向错误深渊吧。当然,领导有时批评的也不一定全对,方法艺术不一定很适当,作为被批评者,你可以在会上提出来,也可以私下与领导沟通,大家胸怀坦荡荡,凡事好商量。批评的话是没有几句是中听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善意的批评只有方法上的不当,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因此也扯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如果因为领导批评我们就说某某人品有问题的话,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不会有好人了。因为在处理每一件事情上,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待情况处理的意见不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领导的批评是用多年的经验教训,甚至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要客观对待批评,辨证的看待自己。

请正确地对待批评吧。那样会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面对批评,我用一句古训与大家共勉:“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下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待人生的态度

    对待人生的态度 狄妤 每天,太阳都是一样的升起,无论是阴天,下雨或是晴朗的日子,无论你是否能够看到它,它都依然在运转着。太阳,是希望同时也带来了失望。阳光照耀在我们的身上,那是......

    对待工作的态度

    谈一谈对待工作的态度今天能够借助这个学习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同事各位兄弟姐妹一起交流一下工作的心得体会,感觉非常的荣幸,也非常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今天,就......

    对待学习的态度

    对待学习的态度1、改变学习态度:首先要将过去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的学习,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布置安排下,自己主动去对一个未知的新事物或新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

    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2016年07月22日 14:53:42 来源:《红旗文稿》2016/14 作者:高长武 如何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回答......

    对待传统文化重在创新

    当代社会,对待传统文化重在创新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当代社会,对待传统文化重在创新还是继承。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创新不是肆意的修改,而是指人类为了满足......

    对待客户的态度读后感

    对待客户的态度读后感前言:客户是企业运营的支撑,但是客户并不是上帝,现针对不同种类的客户进行分类分析。一:唯利是图者:对待这样的客户,我们从根本上首先是要做好服务,在技术和产......

    对待工作的态度的文章

    很晚的加班回来,就在想这一天都在忙些什么?因为最近刚刚换了新经理,我们区在大整顿,又恰逢国庆活动,领导们可谓是一天来一次。当然,少不了批评和指导。就看我们营业厅的布局是换......

    入党申请书对待入党个态度

    入党申请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入党的态度。一般第一段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入党的态度,即“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对党的认识。这部分主要包括:如何认识党的纲领和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