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
第一章 总论 一 项目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种养基地(二)、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县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5万亩高产魔芋;1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20万吨年产量饲料厂;15万吨年产量生物肥料及液体肥厂;装机容量5000千w沼气发电厂。
(四)、项目总投资:初概算为3.5亿元人民币。其中:种植部分投资0.5亿元;养殖项目投资1亿元;工厂生产投资1.5亿元;沼气发电投资5000万元。
(五)、项目建设年限:本项目分两期建设五年完成。(六)、项目建设背景
l、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通过对粮食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由于畜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就业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始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的重点。未来一段时期,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小康户和新农村的摇篮,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2、城乡经济高速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国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同时,我国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更是远远低于城市居民。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占人口60%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居民也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优质、卫生、方便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对畜牧业产生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这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3、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农村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本项目的建设。
二、项目的规划:
本项目的设计规划是:以种带养,以养护种,以养发电,以养保厂,以厂育养,养再育林的现代循环性生态农业工程。具体规划设计如下所示:
1、首先是种:本项目规划种植5万亩的魔芋。根据当前本地成功种植的亩产量计算,每亩4000斤,合计年产魔芋10万吨,深加工后的芋渣约有50000吨可供养猪饲料。种植的魔芋有芋藤每亩约500斤共2.5万吨,是最好的有机饲料.再补充玉米和豆粕,一个20万吨有机饲料厂的原料就充足了。
2、有了年产20万吨的有机饲料厂,可建养殖年出栏肉猪10万头的养猪场。实行新科学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不喂食任何推长剂,实现真正的农家猪全部出口美国。
3、有了10万头的养猪场每天的排泄物便可建造一座储气2万立方的沼气发电厂,可装机容量5000KW的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够2个工厂使用。4、10万头猪每天的大量粪便经生产沼气后,废渣作为生产有机肥原料,经科学技术制作后成最佳的生物有机肥,废液体生产叶面肥料。所以建设肥料厂变废为宝。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顺利,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就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 滞后。所以农业的发展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滞后,农业科学技术化较低,立体化循环经济没有体现,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立体式种养经济,这不仅可以减少农业成本的投入,而且可改良土壤的现状,并直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很有必要。
二、建设条件:
1、地理条件
XX县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四周青峰环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水资源极为丰富,水质好。主要河流怒江,由南向北贯穿全县,全长144公里。全县有大小河流47条,县城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2万吨,供用水有保障。能在XX县建设以上立体化种养项目,形成集种猪繁殖、幼猪饲养、自制饲料供给、粪便沼气利用、粪渣种植农业,成为大型循环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循环链条,也为改善农村环境污染做出示范榜样。
2、生产条件:
土地:项目建设用地共700亩,其中养殖基地600亩(可租用 农用地使用20年),五个厂共用地100亩(工业建设用地经招拍挂获得)。
②资金:项目总体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由项目实施单位:XX县兴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筹集解决。
④生产技术:请贵州农科所和林科院协作完成,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种植方案(一)、高产魔芋种植
以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
1.由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社,每乡(镇)设一个由各乡(镇)选派人员担任管理,合作社直接与农户对接,公司与合作社对接。
2.公司负责全部收购魔芋产品和魔芋藤,价格按当时当地市场价收购。
二、养殖方案
1.由公司建好猪舍等一系列设施设备后,选择100户有能力养猪且有经验的农户作为专业户,分5个猪场养殖,每个猪场养殖1000头父母代猪进行自繁自养,达产后每个猪场年出栏商品绪约21000头,合计年出栏商品猪约105000头。
2.由公司垫支养猪成本给专业户养殖,并技术指导喂养,直至当批生猪全部出拦后,养殖户在10天内凭相关票据到公司财务 部结算。
3.专业户在与公司签订养殖协议前,需经公司技术培训7天,在培训合格后才能正签养殖协议。
4.专业户在签订养殖协后,需交纳合同履约金,金额按500头猪苗市场价交纳,在退出养殖时无损坏猪场设备时返还。
5.专业户凭技术部门每天的喂养要求清单到物资部门领取词料和药物,然后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喂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选择的种植,养殖产品属我国居民日常生活品,市场需求旺盛。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猪肉在我国的消费量特别大,目前我国猪肉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养猪户存栏数的变化,这是由于没有规模化养猪场的保障而造成的因素。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政策的落实,生猪生产会逐步走向稳定,其市场风险会越来越小。
农业种植和林业项目的发展,始终是我国主导行业,国家在近年来连续出台了相关的支农扶林政策,特别是20 l 2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提出对农林项目的大力支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加大力度对农林牧畜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冷链等的重点扶持。我公司也想在种养项目中发挥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作用,把以上项目做好,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好向导。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美味的食品已是人们的追求,市场上呈现有机食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 绿色有机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消费群体越来越大,需求空间日益扩大,但有机生态种养还属起步阶段,必须加快步伐才能满足入们的需求。
所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立体种养型、环保节能型的农林畜牧项目,对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有力的作用,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也符合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准予立项。
第二篇:浅谈现代生态农业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生态农业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切实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21世纪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一)探索阶段
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英国是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
(二)关注阶段
远景设计研究院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英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日本生态农业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重点是减少农田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玛雅(Maya)农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典型,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这时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认为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阶段
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 发展计划,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这一时期,全球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
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
(二)多样式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
(三)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
远景设计研究院
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
(四)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是运用农业生态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它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追求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以求达到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养生养老生态农业基地项目
养生养老生态农业基地项目
关于加快推进遂昌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
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17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推进“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决定》(丽委〔2012〕8号)和《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丽委办〔2012〕68号)文件精神,加快遂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努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现就加快推进我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符合省委关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和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是我县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核心抓手和重大载体,也是我县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针对休闲养生和养老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调整我县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信心,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好的举措,扎实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形成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比较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
二、明确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围绕“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建设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着眼点,以长三角城市休闲养生(养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支撑,谋划并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培育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和生态养生农业为重点,力争通过10-20年努力,形成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服务优质、影响广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目的地,全面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的县域品牌。
——近期(到2015年),打响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的品牌。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相关机构和平台相继成立并发挥作用,一批重点休闲旅游景区和养生养老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以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为内容的产业结构初步确立。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400元,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2%,旅游总收入达到73亿元。
——中期(到2020年),提升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影响力。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一批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养生养老基地相继建成,养生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广普及。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50%以上,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70%,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远期(到2030年),全面建成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县。该时期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特征和服务模式全面成型,县域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经济发展实现高度融合。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经济发展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休闲养生养老为主体的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均预期寿命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中名列前茅,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领先,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将显著降低。
(二)基本原则。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突出规划引领统筹作用,注重管理机制创新,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规范遂昌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优先,低碳发展。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注重生态保护与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遂昌县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作为一个多元化及复合型的新兴产业,具有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等特点,需要着力推进养生(养老)思路、政策、制度和服务的创新,按照多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思路,切实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三次产业共同发展。
——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坚持集约高效发展,全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核心旅游区与养生养老基地,通过重点区块、核心基地的辐射与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较快发展,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加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
(一)加强用地保障。在编制各类规划和计划时,充分考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要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供地类别主要以商服类用地为主。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定符合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实际的用地标准和投资强度。
(二)实行项目建设奖励。在项目投资建设阶段,对按时完工、符合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可按项目投资及完成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对重大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采用“一项目一政策”的方式,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三)实行基地运营奖励。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与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相关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加大对基地经营企业财政税费政策的扶持。对于新建基地,在项目运营阶段,对按要求进行管理运营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自开始运营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全额奖励其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县部分;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奖励。对于一次性收取一年以上租金、会费等营业收入的,按收入归属期限计算当年应奖励的营业税。同时,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减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四)实行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经营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养生(养老)公寓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范对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收费行为,基地经营企业应缴纳的各种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低限收取。
(五)加大金融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对基地建设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加大对基地开发运营企业级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入境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大型国企、大型财团投资开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养生(养老)基地开发运营企业上市融资、交易股权、发行债券;支持有条件的养生(养老)基地开发运营企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式探索多领域融资。
(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完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
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将配套基地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重点解决,确保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投产前配套到位。
四、加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规范管理
(一)建立基地项目联审机制。拟引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项目,由主管部门或招商部门提出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经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审核后,报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委员会审议并形成书面意见,再进入项目市场准入程序。
(二)建立招商项目后评价机制。主管部门要根据合同约定,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实施,定期对照项目引进的承诺追踪核查。同时,要建立健全对不能履约建设项目的惩戒、清退等相关配套措施。其中,对项目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还未动工的,政府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对项目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两年还未动工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按合同约定处以罚款,拒不纠正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没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对土地使用者逾期完成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项目建设的,按合同约定,取消项目用地优惠、收取违约金,并从严约定建设进度,督促继续履约;对无法继续履约的,按合同约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并评估收回地上建筑物、附着物。
(三)实行房产持有运营模式。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要根据功能定位,确定科学合理的、能够满足运营服务需求的公共配套设施比例,进行设计、建造。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中的房产,采取“建设+持有+运营”的方式运作,产权由基地开发经营商拥有,不允许分割转让或分割出售,禁止基地内养生(养老)房产变相转为普通商业住宅房地产项目。基地开发经营商可以采用会员制、酒店式出租、配套设施经营、养生(养老)服务等组合盈利模式,持有运营。
五、健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招商引资。建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招商项目库,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提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拟对外招商项目;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负责汇总、筛选并建立基地招商项目库,会同县经商局做好对外招商项目的发布工作。明确招商主体单位及要求,县级基地项目的招商主体为县人民政府;招商主体单位要本着招大商、招好商、招真商的原则,积极引进和选择一批有真心、有实力、有特色、有现代理念的养生(养老)产业高端战略投资商。加快建设招商引资“绿色通道”,围绕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签约的项目早日落地建设、落地的项目早日投产达效,为遂昌跨越式发展助力增辉。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和旅游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工作;负责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认定。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建设规划、政策措施、目标考核办法的拟定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审核,以及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养生(养老)基地的项目招商和建设运营监管工作。各成员单位负责主管和指导基地项目相关行业发展。其中,县委宣传部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品牌宣传和“文养”项目;县农办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乡村建设;县经商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相关工作以及养生(养老)基地的“食养”项目,并做好基地项目的招商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相关经费保障;县建设局负责县级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建设审批管理和房屋产权监管;县国土局负责县级养生(养老)基地项目的土地供给;县民政局负责养生(养老)基地中养老项目相关政策的争取和扶持;县教育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教育培训项目和相关业务;县卫生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药养”项目和医疗与健康管理相关业务;县农业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养生(养老)农业项目和农产品相关工作;县林业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养生(养老)林业项目和林产品相关工作;县水利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水养”项目;县环保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县旅游局负责主管和指导休闲旅游景区综合提升项目;县质监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和相关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县体育局负责主管和指导养生(养老)基地的“体养”项目;县气象局负责研究养生(养老)基地气候养生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相应负责养生(养老)基地的运营监管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医药学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旅游协会、钓鱼协会等作用,共同推进我县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三)加强监测考核。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建立信息交流和报告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工作办公室报送,并及时通报有关工作信息。
本意见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和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意见的落实工作,加快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发: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抄送:县人武部,中央、省、市驻遂各单位
中共遂昌县委办公室2012年12月31日印发
第四篇: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种养水平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种养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乡镇职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是服务老百姓的教育,科技兴农是我们的宗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职校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无论困难多大,我们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态度胜于能力,只有转变思想、积极进取,农村的职业教育才能稳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近几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黑岛镇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示范基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们以“培训农民当好农民,培训农民不当农民”为理念,在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三农”服务网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现就我校“如何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种养水平”做简要汇报:
一、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
我校自有示范基地两处:一是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一个,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标准养鸡大棚两个,有专用的培训教室、值班室、配电室、饲料库房和消毒室等。每年出栏肉鸡6~7万只。二是旱田12亩,今年种植玉米新品种沈农1号。
我校示范基地始终坚持“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经营”的原则,基地产权明确;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财务制度健全。基地的一草一木均属于学校集体所有,管理规范:有管理体系、有示范项目、有规划、有总结、有记录。2012年,我校的无公害肉鸡养殖项目被大连市教育局评为示范项目。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
为了推进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我校与镇畜牧站、科协、农业站一起成立了技术指导组,负责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审查、实施过程的检查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基地建设与管理,实行“定人、定点、定责、定效”的“四定”模式,教师采取“包村、包户、包技术、包效益”的“四包”责任制,确保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实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田、责任到户。
2、发挥基地主阵地作用,强化科技培训
在教室里讲课,农民积极性不高,感觉纸上谈兵,把课堂搬到示范基地上,不但培训针对性较强,而且实用高效。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农闲季节,我校与镇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采取基地现场培训、科普大集、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种养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2012年至今,利用基地开展培训16场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印发资料1400多份,使各村屯都有一批科技“明白人”,为农业丰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学校还制定了入户技术指导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入户指导,并通过电话、QQ、视频等与农户建立经常性联系。还多次聘请步云山的养鸡土专家宫国涛、明阳的养鸡龙头鲁金龙等,帮助养户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我镇的肉鸡养殖为例,养鸡户都有自己的生产、技术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是你传我、我传你的土办法,缺乏科学性。我 2
校肉鸡生产基地建成以后,我们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生产技术分析会,把基地的技术经验介绍给大家,一起研究和探讨新的生产技术。如我们组织养户观看鸡舍夏季喷雾降温技术,鸡粪覆膜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等。并与养户一起交流小鸡雏的日龄变化与进食、饮水的数量关系,养殖场怎样彻底消毒,等等。
光有示范培训还不够,还要发挥基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带动发展作用。如今年3月,南方多省发生禽流感,为了防控禽流感,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应对,为所有养鸡户免费提供禽流感疫苗,但是养户不敢用,说“免费的没有好玩意儿”,仍去购买高价疫苗。畜牧站领导找到我们说明情况后,起初我们也犹豫,如果疫苗质量不可靠的话,不但免疫无效,反而能引起鸡群流感爆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转念一想:老百姓不敢做的事不正是需要我们来做吗?再说了,我们更要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所以我们二话没说,马上按标准用量进行全场注射免疫,并安排专人负责观察记录,第一天正常,第二天正常,„,两周后我们又做了鸡的血清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成功,养户完全可放心使用。带着这份欣慰和喜悦,我们立即深入养户进行宣传:告诉他们疫苗生产厂家是农业部正式批准的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只要是健康的鸡群,按照推荐剂量,定时免疫,免疫率能达到100%。就这样养户全部改用免费疫苗。仅此一项,养1万只肉鸡一茬就可以节约费用1000多元,一年可省五六千元,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使农民体验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会到了黑岛职校的技术培训是实实在在,真正起到了科技兴农的作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高质量的培训,是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可靠保证。通过示范基地的现场培训,实现了教师与养户的“零距离”互动教学,有效提高了农户学知识用技术的能力,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教师能够适应多元化的技术需求,我校主要做法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就是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中心的专家、讲师为农民培训,为教师讲课,提高教师的农业技能;“走出去”就是将教师送出去培训,一方面我校教师每年全员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燎原”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将教师送到专业院校培训提高。2012年至今,我校先后将三名教师送出去培训,祝庆友老师到辽阳工程机械学院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师培训、张忠志老师到熊岳的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大棚草莓栽培技术、孙守兵老师到丹东的辽东学院学习肉鸡生产和养猪新技术等。
4、争取资金投入,搞好硬件设施建设。
我们的基地建设不仅得到了教育局的专项资金扶持,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黑岛镇政府投入近4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基地建设,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新铺甬道80延长米,更换塑钢窗140余平,维修基地道路1000延长米,重新装修会议室。尤其是 4
新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投影机,为教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培训指导提供方便条件
5、做好“三农服务网”建设,发挥农民培训的网络平台作用。要更好的发挥基地的培训作用,积极发挥职校为“三农”服务的主导作用,牢牢把握面向“三农”服务的大方向,离不开现代媒体的平台支持。为此,我校自建“三农”服务网,全称是:庄河市黑岛职校三农网。是大连市唯一一家由乡镇职校建设管理的“三农服务网”,在百度上输入黑岛 三农等关键词,就会搜索到我校的网站,欢迎各位领导、同仁经常点击我校网站并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网站内容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资使用方法等多个涉农行业和学科。为保证网站服务质量,每个专栏都有专职教师负责,便于加快更新频率,确保培训内容和“三农”信息的时效性、地域性、季节性,让老百姓能够及时地了解、掌握、运用各种知识、政策、技术,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普及,更具有相当大的推广作用。
我校网站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通过网站培训的农民达1万多人次,受训农民不仅有本市各乡镇农民,还包括周边县市,如东港、凤城、岫岩等地的农民。另外,接听电话咨询一千多个。如今年春,东港市小甸子镇田家沟一张姓农民要散养大公鸡,来电咨询“如何鉴别鸡雏的雌雄”,我们当时认为这个知识很专业,于是我们联系了庄河市金泉肉鸡孵化场谭洪生场长,请谭厂长与学校教师专程去了趟该养户家,为他现场讲解怎样根据鸡雏特征辨识雌雄,养户十分感谢我们,更感谢我校“三农网”这个平台。
通过示范基地对农民培训、引领后,农民心中有底了,目标明确了,方向对路了,敢做敢干了。农民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技能,更主要提高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在我校示范基地的带动下,我镇新增肉鸡养殖大棚16个,现有养鸡专业户48户,年出栏肉鸡260万只,每年可消化玉米2000万斤,同时为绿色有机农业提供农家肥10万吨,创造社会产值140 0多万元。
总之,作为一名乡职校校长,要做好农村职业教育工作,我有几点体会:一是离不开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离不开乡镇政府的关心与重视;二是教职员工要有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三是校长要能吃苦,懂技能,善经营,会管理。
各位领导、同仁,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三农”问题,也是乡镇职校发展的原动力,我们一定不负党和政府的重托及农民的期待,实实在在为农民做点实事。我校的工作不仅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认可:2012年,我校的无公害肉鸡养殖项目被大连市教育局评为示范项目;今年,大连市教育局对乡镇职校评估检查中,我校的工作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要借这次例会的东风,更要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改革的东风,做好今年的《鸡粪能源化再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深化基地建设,服务于广大农民。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汇报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黑岛镇职业技术学校
2013-11-19 7
第五篇: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项目建议书[模版]
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XXX公司 201X年3月
目 录
一、总论 …..................................二、项目背景….................................三、项目区基本情况…..............................四、市场分析…..................................五、项目建设整体方案…..............................六、项目技术方案….................................七、项目组织与管理…..............................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九、效益分析.................................十、综合评价..............................十一、结论.............................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XX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X镇XX村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建设规模为XX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建立和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包括园区道路、土地平整、灌溉与提水、工人宿舍、仓库、水电设备等建设。
2.建立标准化桑园,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工作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根据季节做好有机肥及农药施放工作,保障桑园肥力及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购买相关农资设施设备,保证桑园日常生产所需。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生物防治桑园病虫害。6.新建小蚕共育室,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
7.建立标准化室外蚕棚,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和纸板方格蔟,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做好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户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含量。
10.开展桑园套种粮食及家禽饲养,实现桑园生态循环化生产。
七、项目的特点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
2.《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商务部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等; 4.《XXX地方蚕种管理条例》; 5.《地方“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6.《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方案》;
(其他通知文件精神请根据当地政策补充)
二、现状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项目建设点XXX镇XXX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当地一直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当地丘陵山地长期以来一直以甘蔗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丘陵山地没有真正开发利用起来,种植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和调整,也没有形成以高效益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优势产业。项目区贫困户众多,脱贫攻坚难度大,部分农民的收入还比较低,群众极度盼望通过政策和项目的扶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东桑西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良好契机。伴随着东桑西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XXX迎来了推动与东盟贸易合作升级的机遇。项目建设能够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好的商务和技术平台,学习到新型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模式,加强地方和城区间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并运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的农业提供信息和各类贸易商机。XXX近年来大力推进桑蚕产业
一、XXX基本情况
XXX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位于XXX,距XXX12公里,距城区40公里。全村辖16个自然坡,土地总面积26.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32户5879人,43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部1个,下设7个党支部,正式党员94名。全村耕地面积12766亩,林地面积18000亩,全村以农业、养殖业为经济支柱,其中水稻3600亩,甘蔗4000亩,种桑养蚕30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目前,XXX有73分以下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07人。截止2016年底,共有贫困户123户525人实现脱贫,仍有106户382人未脱贫。
二、龙头企业概况
项目进驻的XXX公司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丝绸原料生产和销售,拥有新时代自动缫丝机38组15200绪和相关配套的捻线丝设备,每年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生丝1560多吨,捻线丝300多吨,副产品2150吨,生丝质量达4A以上,捻线丝质量达双特等级,是目前XXX丝绸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在蚕桑生产和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公司主要担负全市蚕茧发展、收烘服务和茧丝的经营与管理,现有资产总额3.36亿元,员工1600多人,年生产总值达3.2亿元,上缴税金可达150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AA。公司自2006年承接了“东桑西移”项目以来,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蚕桑资源,不断加大对蚕桑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农户的技改投入。
三、蚕业专业合作概况
XXX村XX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为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由当地养殖技术员发起成立的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现有入会会
3.土壤水文条件
项目区地形条件具有丘陵坡地的典型特点,项目区丘陵坡地地势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呈弱酸性,降雨量充沛,适合规划建设蓄水池,保证桑树的供水需求。
4.劳动力资源条件
茧丝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价格决定其市场竞争力。XXX富余劳动力多,同时当地村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与XXX镇农业技术服务和水利中心为村民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劳动科技含量。
5.其他基础条件
一是项目区交通便利,XXX公路贯通项目建设点,项目区内村村通公路;二是项目区电源充足,能满足项目所需电源;三是通讯方便,XXX移动电话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
第四章 市场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作为传统的种桑养蚕之都,其蚕丝及丝绸加工产品深受世界各国青睐,对蚕丝的消费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蚕丝产品销往140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日本和东南亚为主要的贸易对象。2008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导致近年我国的蚕丝对外出口稳中求升,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对我国蚕丝的青睐给我国的桑蚕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市场来看,前些年蚕丝作为高档消费在我国的市场消费份额很小,人均丝绸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纺产品的质量需要也在提高,(一)亮点打造
计划通过项目实施全力打造三大亮点:一是新建标准化桑园100亩,二是建立以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为重点的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三是建立100亩桑园套种花生、蔬菜、薯类、豆类等作物和家禽养殖的复合型经济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引领XXX镇蚕业生产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和标准化,实现桑蚕业跨越式发展,促进蚕农增收致富。
(二)科技目标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并在桑园建设与管理、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力争实现小蚕共育面达到95%以上、大蚕省力化饲养率95%以上、标准化桑园面达70%以上、优质茧率80%以上的目标。
(三)效益目标
2017-2020年项目区预计发种量达到XXX万张,项目区建设第二年起,平均每亩桑园产茧量达200公斤,每亩桑收益达7200元;项目建设第三年起,预计每亩桑园年产桑果平均可达1200公斤,亩桑收益达3600元;项目区每年套种的蔬菜、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和桑禽饲养亩产值约7000元。通过项目的建设,逐步吸收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工创业就业,带动剩余在档的16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实现当地农户奔小康和带动当地财税收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项目实施原则
(一)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
由XXX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制定项目方案,审查、项目实施监管、项目整合、技术指导、资金划拨、项目验收等工作。由XXX当地蚕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在充分尊重
2.标准化桑园建设:新建XXX标准化桑园100亩,桑苗引进XXX公司品种“桂桑优12号”,桑园按6尺×2尺×1.5尺左右规格栽种,每667㎡(亩)栽种800株~1000株。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有机肥及农药施放:桑园施肥做到氮、磷、钾与生物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全年每亩纯氮施用量不少于35㎏~40㎏,氮、磷、钾以5:3:4为宜,桑园氮素肥料有60%以上来自有机肥;根据季节性施放农药,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生产物资购买:购买手动及电动喷雾器、消毒清洗机具、切桑机、甩干机、专用蚕盒、微耕机等农资设施设备。
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计划在新建连片桑园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20台,覆盖范围达到100亩,主要防治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灯蛾及金龟子、叶蝉等多种害虫。
6.新建小蚕共育室:新建、改建和提升改造小蚕共育室5间共300㎡,并配置一套蚕室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备作为推广示范。由合作社联结、带动农户搞好蚕桑生产,全面推进小蚕专业化共育,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达到95%以上。
7.标准化室外蚕棚建设:计划新建标准化室外蚕棚5个,每个50㎡,共250㎡。蚕棚为空心镀锌管立柱,直径10公分以上,彩钢瓦加隔热层屋面,隔热层厚度不小于5公分镀锌管型材人字架搭建,净空3米以上,地面硬化,四周砌1.2米高围墙并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省力化活动蚕台,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建设。计划新推广活动蚕台20台(具体规格以现场测量为准),计划推广纸板方格蔟1万以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技术培训 :计划在项目区积
1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
引进当前区内桑蚕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种试养检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桑蚕种养殖的品种和配套推广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当地生产上,提高当地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开展规模化桑蚕养殖。项目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桑蚕幼种幼苗方面,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无毒高产优质的桑苗品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种养的品种,组装配套优质高产技术规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建成生态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2.种养技术方面,通过桑蚕养殖产业探索应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新路子,如生态栽培技术、生物农业、应用物理技术等。形成新技术应用示范教育培训,多元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3.农业设施方面,运用调温遮光、避雨、防虫等绿色防控技术及设施,实现桑蚕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并加强对桑蚕副产品的利用率,提升当地产业活力和经济收益。
4.桑蚕检验方面,按《桑蚕原种》(GB 19179-2003)和《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T 19178-2003),对桑蚕产品的外观包装(单蛾良卵数、折净率、标签)、每张良卵数、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卵率、纯度等进行筛查,提升优质茧率。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
1.成立XXX镇现代蚕业工作领导小组
3项目补助农户的资金一律通过银行卡发放,物资按标准统一制作表册发放,由农户签字盖手印,相关表册经发放单位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报镇农业和水利服务中心审核签字后作为报销凭据或附件存档。不符合财务规定或不按项目方案要求的支出费用,一律不得报销。严禁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财政资金,如有违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实行项目公示制
项目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项目实施前及完成后,项目村及合作社将项目建设相关情况在项目实施区域及时、准确地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投资情况、补助标准、项目物资或现金补助发放情况等。
三、项目验收办法
项目验收分为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阶段验收主要是部分隐蔽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总体验收在项目全面建成后,先由实施单位自查,项目乡镇组织初步验收完善资料后,再向城区农林水利局和财政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城区农林水利局牵头,会同城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城区级验收。城区级验收通过后,项目公示材料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张贴7天,公示期结束无问题反映,完成项目的验收。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45万元,其中:争取城区农业局和财政投入135万元,占39%,乡镇级财政投入100万元,占29%;村
(四)生产设备投入,计划投入10万元: 1.背负式喷雾器:20台×250元=0.5万; 2.消毒设备:2套×5000元/套=1万; 3.切桑机:5台×2000元/台=1万; 4.专用蚕盒:5000个×2元/个=1万; 5.微耕机:5台×5000元/台=2.5万; 6.高压清洗机:5台×2000元/台=1万元; 7.其它设备:3万元。
(五)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购置及安装:20台×2500元/台=5万元。
(六)小蚕共育室期建设计划投资21.5万元,其中:
1.新建共育室:300㎡×650元/㎡=19.5万元。
2.蚕室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引进示范:1套×2万元/套=2万元。
(七)标准化室外蚕棚建设计划投资10万元:
250㎡×400元/㎡=10万元。
(八)省力化活动蚕台及纸板方格蔟推广,计划投入2.5万元:
1.活动蚕台建设投资概算:20台×500元/台=1万元。
2.纸板方格蔟推广投资概算:1万片×1.5元/片=1.5万元。
(九)技术培训计划投资6万元:
2017-2020年,3年培训共12期,每年4期,每期50人。1200人次×50元/人次=6万元。
(十)桑园套种种苗投入:花生、大豆等种苗、幼鸡苗,投入10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7一是通过生态标准化桑园建设,全面提高养蚕科技水平,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同步显著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力推进,农户蚕业收入显著增加,为当地蚕业发展建立良性循环和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建成蚕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蚕业体系,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密切干群关系;三是项目建成后,当地蚕桑基地基础设施设备将大为改善,可减轻蚕农养蚕劳动强度和亩桑养蚕用工量,吸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四是项目完成后,为进驻的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让蚕茧经营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三)生态效益
桑树根系发达,是难得的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经济林树种,项目新建及改造的标准化桑园能够减少地表泥沙冲刷、涵养土壤水分,并能净化空气,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当地和我镇以蚕桑为主导的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为我镇推广建成生态强镇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章 综合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地绿色生态农业正日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一种新兴路线,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正在产生重大的变革。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而实施的。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立体、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对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必将逐步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