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

时间:2019-05-14 01:5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

第一篇: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调整。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参加法的创建。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6.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7.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和------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8.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9.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

10.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11.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12.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

1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的主导部门是____。14.法学的研究对象是___ 15.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输人的现象称为____ 16.在法律规范结构中,指明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适用的部分,称为_ __。17.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_ ___范围。

18.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____ 三个要素组成。

19.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具体说,就是由自发的___调整发展到自觉的___调整。20.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___ 2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____ 22.法的创制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____ 1 23.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24.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

25.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26.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27.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

28.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

29.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30.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原则。31.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称为——。

32.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至少尤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A.一般与特殊 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

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英美法系是以()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A.教会法

B.罗马法 C.日耳曼法

D.英国法

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A.单纯说服教育 B.必要的强制

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D.单纯的强制惩罚

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 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的概念。A.相同

B.不同

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 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 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

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

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 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 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 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 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 D.法人

11.法律调整是一种()。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1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 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 1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法制

B.法治 C.法系

D.法律

1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A.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1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后果 16.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 级 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17.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

A.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 C.它 取 缔非法关系

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18.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A.大 陆 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 华法 系

D.资本主义法系 19.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

A.有 国 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

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 C.有 了 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

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 20.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A.法律开始生效

B.产生法律关系

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

D.法的适用 2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 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

2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A.个 别 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 C.习惯 性调整D.法律调整

23.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A.法 所 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 C.法律价值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24.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A.法国民法典

B.英国法 C.罗马法

D.美国法

25.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三种方式中具有立法性质的是()。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 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

2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 法 必严D.违法必究

27.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A.一 般 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 C.原 则 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

28.一 国 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称为()。

A.法学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的体系

D.法的部门

29.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相连接的中间环节是()。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事 实 D.法律意识

30.通 过 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一种方法是()。A.语法解释 B.逻辑解释 C.系统解释 D.历史解释 3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A.法律传统

B.法律心理 C.法律现象

D,违法现象

3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规定属于()。A.一般性规范

B.定义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

D.业务性规范 33.在我国,法典编纂()。

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 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 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

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34.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行使。A.基层人民检察院

B.中级人民检察院 C.高级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5.违法行为是指()。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

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36.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7.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A.社会 B..个别 C.集体 D.共同

38.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二 B.三 C.四 D.五

39.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物质保证是()。A.共同的经济基础 B.共同的政治基础 C.共同的社会基础 D.共同的行为基础

40.在我国,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当是()。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B.政策高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C.法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41.法律调整是一种()。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4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 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 4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法制

B.法治 C.法系

D.法律

4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A.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4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后果

三、多项选择题

1.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A.重复性

B.偶然性 C.任意性

D.规范性

2.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B.二者截然对立

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

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的继续和发展。A.革命根据地的法 B.国民党的旧法律

C.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 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 4.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A.反映的内容不同 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 C.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

5.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6.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 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

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法律后果

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A.宪法)。9

B.行政法规 C.民族自治条例

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违法的种类有()。A.犯罪

B.民事违法 C.行政违法

D.违宪

11.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

A.具体的调整方式

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 C.允许的调整方式

D.禁止的调整方式

12.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些不同表现在()。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并与福利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联 C.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3.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14.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

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动

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 C.人民团体的法律活动

D.公民的守法活动 15.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国家意志性

B.规范性 C.同一性

D.逻辑性 16.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10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

17.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法 律 制 度 的性能 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法 律 制 度 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18.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形成了人们的()。A.思想

B.观点 C.知识

D.心理

19.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分配性价 值

B.衡量性价值 C.保护价 值

D.认识性价值

20.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A.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C.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

D.中国 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2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 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D.法的实现 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2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法治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

C.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 23.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 C.实现权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 2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A.立法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检察解释

26.勒内·达维把当代各国法律划分为三大法系,即()。A.资本主义法系B.大陆法系 C.英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

27.我国法律调整对外关系的基本方式有()。

A.通过缔结或参加大量双边、多边国际协议来促进国际关系领域的各方面的合作B.当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某种矛盾时,采取国际法优先的原则 C.当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某种矛盾时,采取国内法优先的原则

D.通过国内法调整涉外关系,并使国内法与相应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相衔接 28.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

A.法 律 调整的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 律 调整的原则D.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 29.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30.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A.对事效力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3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 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

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3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法治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 33.法律文化是()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法的制定

B.法的实施 C.法律教育

D.法学研究

34.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检察解释 36.法的保护性价值实现的方式是()。A.确认法律关系 B.惩罚犯罪

C.恢复被侵害的权利 D.分配社会财富

37.社会主义法通过以下()方面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A.对劳动者的保护 D.对经济制度的保护 C.对生产资料的保护 D.对科学技术的保护)。38.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 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 39.法的渊源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分为()。A.法的理论渊源 D.法的历史渊源 C.法的物质渊源 D.法的政治渊源 40.法的正式解释包括()。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官方解释

4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A.法理学

B.法哲学 C.法社会学

D.比较法总论

4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A.赔偿损失

B.罚款 C.追缴税款

D.依法纳税

43.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A.客观性

B.主体性 C.变异性

D.多维性

4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D.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

45.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B.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 C.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 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

四、名词解释 1.法系 2.—国两制 3.法的创制 4.法律监督(狭义)5.法的历史类型 6.法的适用 7.合法行为 8.法 9.违法行为 10.法制 11.法的部门 12.法的实现 13.法律意识 14.法的实现 15.法典编纂 16.法律意识 17.法的(形式)渊源 18.法律规范的效力 19.法律事实 20.法学 21.法的价值

22.法治 23.法的实施

五、问答题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3.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4.法律事实的种类。5.“一国两制”的含义。

6.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8.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哪些? 9.法的适用的特征。10.如何理解法律义务的特点? 11.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12.法的本质。13.法与道德的区别。

1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15.法的适用的特征。

16.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17.法的外部特征。18.法律关系的特征。

19.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有哪些? 20.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

一、填空题

1.一次性2.国家强制力3.人民群众4.法的适用5.调整对象 6.习惯 7.权利义务 8.法制 9 政策 10.法治11.法律文化 12法律 规范 13宪法 14.法律 现象(或法律现实)15.法律移植 16.假定 17.生效 18.内 容 19.个别性

规范性 20.法的历史类型 21.意志行为

22、法律的公布

23.法学体系

24.合法

25.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26.法律规范

27.宪法 28.法律所不允许的29.法的实现30.不溯及既往31.(法律)事件

32.有益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C 6.B

.D

8.A

9.D

10.B 11.B

12.A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C 20.A 21.A

22.B

23.C

24.C

25.C 26.A

27.D

28.D

29.C

30.A

31.C 32.C

33.D

34.D

35.C

36.C

37.D

38C

39A 40.A 41.B

42.A

43.A

44.C

45.A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D

3.AC

4.ABCD

5.ABCD

6.ABC

7.ABC

8.ABCD 9.CD

10.ABC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

15.ABCD 16.B D

17.A BCD

18.A BCD

19.A B C D 20.ABCD

21.A B CD 22.A C

23.A BCD 24.A BCD 25.B D 26.B CD 27.A B D 28.A B 29.A B C D 30.B CD 31.ABCD 32.AC

33.ABCD 34.ABCD

35.BD 36.BC 37.ACD 38.ABC

39.ABCD

40.ABC 41.ABCD 42.ABC 43.AB

44.ABCD

45.ABC

四、名词解释

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4.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 17 行的监察和督促。

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6.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7.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8.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生活关系和生活秩序。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10.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11.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及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13.法 律 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14.法的实现,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15.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1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17.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18.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19.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20.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1.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22.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23.法的实施,指法律规范所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他强调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贯彻。

五、问答题 答题要点

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

(2)有法必依。这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4)违法必究。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保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此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给的是参考提示,请阅卷老师根据回答内容酌情给分。(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3.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

(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4.法律事实的种类。

(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5.“一国两制”的含义。

(1)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2)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3)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6.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1)实 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20(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

8.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哪些?(1)国家意志性。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行为规则。

(2)规范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所应受到的制裁措施。(3)同一性。法律规范使用同一标准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4)逻辑性。法律规范是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9.简述法的适用的特征。

(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10.如何理解法律义务的特点?(1)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2)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3)它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11.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1(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

(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5)搞好劳改、劳教、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反犯罪。12.法的本质。

(1)第一层本质,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2)第二层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是随意的,实际上是被历史地、阶级地规定了的行为自由和责任的反映。

(3)第三层本质,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受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13.法与道德的区别。

(1)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法律只调整根本的或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道德调整大部分社会关系。(2)二者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由社会习惯、舆论等确立,依照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二者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以法律规范性文件表现;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和舆论中。(4)二者对人们的要求不同。法律要求人们的行为合法;而道德则要求人们的内心和思想的高尚。(5)二者产生和发展的前途不同。法律会消亡;而道德则会继续发扬和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准则。1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1)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2)内容。法 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在法律上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3)客体。法 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15.法的适用的特征。

(1)法的适用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 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 制裁。

16.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

(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17.法的外部特征包括:(1)法律是—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18.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

(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寸: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19.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有哪些?(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上的平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20.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1)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它指明该法律规范在何种条件下才可以适用。(2)处理,就是行为规则本身,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

23(3)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何种法律后果的部分。它说明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如果不遵守某一条法律规范,将会引起何种法律后果。

第二篇:法理学期末复习题答案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法的部门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2、法的渊源

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和地位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4、法律规范

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

5、法律编纂

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它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

6、法的价值

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

7、法律行为

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8、法的适用

通常称为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答: 概念: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 5

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2、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的区别 答:

(一)主体不同

法律清理和法律汇编的主体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而法律汇编主体不限于有权国家机关,也可以由个人、组织来进行。

(二)目的不同

法律清理的目的,是把现存有关法律加以系统研究、分析、分类和处理。法律汇编的目的,是便于人们查阅各种法律法规,以利于法的遵守和适用。官方编制的某些权威性法规汇编,还有助于人们确定现行法的范围。法律编纂的目的,是以编制科学化、系统化的法典为目的的。

(三)性质不同

法律清理可以重新确认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对可继续适用,列为现行法,对于可修改补充的,提上修改补充的日程,对于需要废止的,加以废止,也是直接的国家立法活动。法律汇编不改变汇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因而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仅是一项技术意义上的工作。法律编纂可以改变原来的规范的内容,即可以删除已经过时或不正确的内容,消除其中矛盾重叠的部分,还可以增加新的内容。因而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三、论述题

1、试述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答: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指参与司法活动的各个国家机关应分工负责,依法独立行使各自的职权;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审理、裁判案件,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组织和个人干涉;司法机关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基本涵义有三:

(1)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并非所有国家机关均有权行使司法权,除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该项权力;

(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以任何形式的干预;

(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适用法律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2、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实行归类、整理或编纂,使之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的活动。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5

(一)法律清理

法律清理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清理的结果,包括命令废止、责成修改、默示或明示其延长法律效力,由立法机关确认并公布后具有法律效力。

(二)法律汇编

法律汇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其它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其颁布的年代顺序或其内容的性质汇编成册的活动。法律汇编具有系统化的特点,但不改变法律的内容,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三)法律编纂

法律编纂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制新的规范,修改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者法典。法律编纂是国家立法机关的专门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于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立法机关发布的处于分散状态的种类繁多的规范性文件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归类、集中,便于查阅、使用、实施和遵守。

2、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法律规范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废止已经过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既可以总结以往立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又可以为新的立法提供资料和必要的准备。

四、选择

1-15是单项选择

1.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须经()

A、到会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 C、到会代表的2/3多数同意

D、全体代表的2/3多数同意

2.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

A、物

B、不可抗力

C、客观条件

D、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 B、调整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4.根据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A、公权利和私权利

B、对人权和对世权

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

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 5

5.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A、手段和目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6.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工委 C、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

D、最高人民检察院

7.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

A、人

B、法人

C、人格

D、精神财富

8.民法法系的发展以()为基础

A、普通法

B、衡平法

C、罗马法

D、判例法

9.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称为()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10.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取的是()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D、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11.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A、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载体

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 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

12.法反映的是()意志。

A、团体

B、人民

C、统治阶级

D、社会团体

13.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

A、法的传统

B、经济基础

C、政治制度

D、法律技术

14.不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活动是()。/ 5

A、法人登记B、领取结婚证书 C、土地依法转让 D、偿还债务

15.法的历史类型更替是通过()实现的。

A、生产力发展

B、社会革命

C、群众运动

D、政治改革

16-20是多项选择

16.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等法律现象。

A、法律行为

B、法律规范

C、法律关系

D、法律文化

17.法与自由的关系正确的是()。A、法总是确认、保护统治阶级的自由

B、法确认和保护自由的范围与程度受到社会生产力的限制 C、法将自由与纪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D、法律自由是人们所拥有的最大自由

18.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效力

D、法律原则

E、法律溯及力

19.法本身的作用是通过()来实现的。

A、合法行为的保护

B、评价、指引人们的行为 C、非法行为的预防和制裁

D、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20.法与国家意志的关系正确的是()。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B、国家意志就是法

C、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的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 5

第三篇:法理学期末论文(定稿)

自然法与国家政权理论

【摘要】自然法与国家政权关系的理论,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近代自然法从自然理性转向自然权利,认为国家是由人的理性创造的,而国家有机体理论的代表们则认为国家建立在历史有机体的理论上,这种国家有机体理论是对理性创造理论的否定。关于国家政权的理论之所以有这种演变过程,是由它们不同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分析方法所共同形成的。本文旨在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

【关键词】自然法;理性;国家有机体

一、自然法与国家政权关系的理论演变

近代自然法学者在理性、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创造国家的理论。他们不再像中世纪所说的那样,认为国家是“至善的共同体”,他们的理论完全取消了国家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否定了人的历史。事实上,这种否定源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基督教神学认为,世界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而是由上帝创造的,历史从上帝开始,由上帝创造。这种神学观实质上也否认了国家是历史形成的这一观点。

自然法学派的代表霍布斯认为,人进入政治生活是基于人的生活经验,是生活需要所迫,否定了人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卢梭也认为,人本质上是反社会的。他们都对亚里士多德以及托马斯·阿奎那所坚持的国家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理论进行了否定。而英国伯克、法国孟德斯鸠,以及德国的浪漫派、历史学派等对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性、城邦生活、政治动物等观点进行吸收、采纳,对理性创造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①。国家有机体理论认为国家是有生命的机体,不是自然有机物,而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民族使然。

二、国家有机体理论与理性创造理论的区别

关于自然法与国家政权的关系的不同理论在第一部分已作了大致阐述,尤其是国家有机体理论和理性创造国家理论针锋相对。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本部分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对理论的形成作进一步的探讨。①(英)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鹏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1

(一)历史背景17、18世纪的近代自然法学家们开始从理性转向自然权利,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强调人的本性。这个时期的自然法侧重于从理性出发,推导出具体自然法则,强调理性的力量,从人类社会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令人满意的法律体系。近代自然法学说是世俗的,传统上基于自由的德性被否定,颠覆了传统道德。此时,人的正确理性不再是自然理性,也不再是上帝的理性,而是由人的激情、欲望激发的理性。人性中的神性部分退化,而动物性上升。人在实际上退化了、堕落了,而世俗的欲望被正当化了。

于是18世纪产生了国家机械论,机械论建立在西方近代自然法理论之上,将自然有机理论简单化为一种人造的机器。霍布斯在《利维坦》引言中提到,人的创造是模仿上帝,从而创造出人的创造物。①他把生命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即使是齿轮等自动运行机械也可以被认定为生命。所以说,利维坦也是人造的生命,国家是一个机械,是由人的艺术模仿上帝创造的人造的人,就像机械运行着的钟表。机械论是理解霍布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政治是一种构建机制,国家是一种发明创造。

而国家有机体理论产生的背景是19世纪国家公法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反启蒙、反理性主义、反机械论的思潮。正如赫尔德所说,“理性不可以理解生命,理性只能创造无生命的概念。”②他们要求严格维持历史的传承,历史才能显现个性,而国家的个性只能在历史当中得以呈现,国家是历史形成的,绝不是人为艺术所创作的机器。德国历史学派也提出,国家不是合约的产物,不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产物,不是一种恶,国家是一种精神本质。在萨维尼看来,国家是通过个体的意志、合意形成的机械论的观点,是一种变态的国家观。③

(二)理论基础

国家有机体理论和理性创造理论针锋相对,主要的原因是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它们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西方18世纪的机械论是建立在近代的自然法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的自然法关注自然权利,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强烈的革命色彩。而19世纪的国家有机体理论建立在历史有机论基础上,通①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25页。②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69页。③里奇拉克:《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许泽民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过描述、回顾历史,来认识国家的有机本性。下面通过简单阐述两个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伯伦知理的理论,来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不是一个事实存在的状态。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此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有保全自己的本性,人的恐惧这种激情激发了人的理性,期望摆脱恐惧,结束人人自危的战争状态。霍布斯认为要想确保和平,人们必须达成一致并同意将自己全部的权利和力量让渡给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因而设定出一个主权者,它凌驾于众人之上,称为利维坦。在霍布斯眼里,国家不再是中世纪所称的上帝创造的艺术,而将它看作人造机器,它是冰冷的,没有历史的,逻辑的产物。

伯伦知理的理论建立在对霍布斯机械论批判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国家有机体理论。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的思路,主要观点可以如下概括:(1)国家是被模仿的有机体。伯伦知理从词源学上论证了国家是一个统一体,它也是人模仿上帝的创造,但是不同于霍布斯所说的人创造物,他认为是人创造人;(2)国家是人。他主张国家是人的图像,是生物意义上的有机体;

(3)国家是男人。相对于阴性的教会来说,国家是阳性,因为国家和男人一样能感觉自身的存在;(4)国家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国家是真实的人格体,可根据意志采取行动。①

(三)分析方法

简单说来,由于西方近代自然法受自然科学的影响较大,理性创造派则是以自然科学实验确认的方法,分析、演绎进行研究,认为国家是没有历史的,是人的逻辑的产物;而国家有机派采用的是一种历史的、有机的研究方法,认为国家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国家有机体理论使“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这一理论问题得以解决,在他们看来主权既不在君也不在民,而在国家,由君主和臣民共同构成。君主有地位臣民也有尊严,组成一个健康的国家。国家有机体理论把人民、国家、民族结合成国家这一整体,也使德国的国家与民族分离状况得以解决。

① [德]伯伦知理著《国家论》卷3,见光绪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清议报》,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六年影印版,第25册,总第1645页。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1.[3](法)孔德.实证精神[M].黄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美)列奥.斯特劳斯,(美)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5](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英)罗宾·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7](德)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8](德)伯伦知理.国家论[M](卷3).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六年影印版,第25册,总第1645页.[9](英)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M].姚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美)里奇拉克.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M].许泽民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第四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期末学业评估复习题

一、仔细想,认真填。

1、6.8立方米=()立方分米600毫升=()升 4.8米=()米()厘米5时15分=()时1.2小时 =()小时()分6.2公顷 =()平方米

2、一个数的百万位是8,万位是9,千位是5,十位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的尾数约是()万。

3、在○里填上>、<或=。

-5 ○ 1-52 ○ +2.52.4 ○-2.4-3 ○- 24、2÷5 =

=()=():()=()%

5、①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再组成比例是()。②如果a×4=b×6,那么a:b=():()。

6、在一幅地图上标有 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如果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泉州到福州的距离为4.9厘米,那么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7、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8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要取()个球,才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8、()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下3 0C记作()0C。

9、把2米长的圆柱形木棒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4dm2,原来木棒的体积是()dm3。

10、一个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6cm,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的体积是()cm3,再把这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约是()cm3。

二、慎重选择,对号入座。

1、数轴上,-3在-2的()边。

A、左B、右C、无法确定

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8.84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3、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甲数、乙数不为0),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A、∶B、8∶15C、15∶84、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

5、买同样的书,花钱的总价与()成正比例。X

A、书的本数B、书的页数C、书的单价D、不能确定

三.认真推敲,做好裁判。

1、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2、如果a÷b = 2 …… 1,那么(5a)÷(5b)= 2 …… 1()

3、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

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5、如果x=8y,那么x与y成反比例。()

6、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四、细心计算,耐心检查。

1、直接写出得数。

35÷1

5×5=27×14

=8.4×13-3×8.4= 27

25+33117+5=60×(1-3-2)=

2、求未知数x

13÷x=38x

-14.5=5.53、怎样简便怎样算。

1.26÷0.4÷31.54453

9+7+9+7

(114+27-14)×2825×31111×4×2

5五、认真阅题,仔细答题。

1、一幢教学楼的平面图上,量的楼长16厘米,宽7.2厘米。已知比例尺是1:250,这幢教学楼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体形的蓄水池,从里面量底面周长31.4米,深2.4米,在它的内壁与底面抹上水泥。(1)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用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需用多少块?(用比例解)

4、王芳的爸爸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2年,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总利息的20%。到期后,王芳的爸爸可以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

5、学校正西方向500米是少年宫,少年宫正北方向300米是动物园,动物园东偏北30度距离400米处是医院。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1)你选用恰当的比例尺是(:)。(2)在下边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第五篇: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军事理论复习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军事理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海防建设是从 D 开始的。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清朝规定:所有 B 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A.15 B.16 C.17 D.18 3.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C。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 D 亿多两。

A.4 B.5 C.6 D.7 5.A 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A.总参谋部 B.总政治部 C.总后勤部 D.总装备部 6.国防是 A 的全面体现。

A.国家综合力量 B.国家经济实力 C.国家军事力量 D.国家科技实力

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 C。A.16岁 B.18岁 C.22岁 D.23岁 8.下列不属于国防要素内容的是 D。

A政治要素 B 经济要素 C文化要素 D历史要素 9.C 围绕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B,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A.军队建设理论 B.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C.常备军军队建设理论 D.慎战、备战思想

11.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了近百次的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 C。

A.湘潭起义 B.海陆丰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12.新时期对我军建设总要求的“五句话”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A ”。

A.保障有力 B.管理严格 C.工作有序 D.打击有力 13.下列哪一项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 C。A.《将革命进行到底》 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持久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在 C 的思想体系中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思想。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5.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 D。

A.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瓦解敌军 16.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是 D 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重要内容。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7.《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 C。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B.“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C.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D.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18.B 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A.战略环境 B.国际战略环境 C.战略格局 D.战斗环境 19.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二是战略环境,三是 D。

A.战略方针 B.战略格局 C.军事斗争 D.军事力量 20.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A.一超诸强,多元争极 B.多超一强,多元争极 C.多超诸强,多元争极 D.一超一强,多元争极 21.构成战略环境状况的核心因素是 C。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军事因素 D.人文因素 22.下列不属于美国对华敌意表现的一项是 B。A.战略包围中国 B.支持对华军售 C.制造“中国威胁论” D.插手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23.下列不属于我国解决南沙群岛的方针的是 C。

A.主权归我 B.搁置争议 C.武力解决 D.共同开发 24.D 是世界上国家间面积最大的陆地争议地区。A.中俄边界争议面积 B.中越边界争议面积 C.中缅边界争议面积 D.中印边界争议面积 25.下列不属于中国的安全政策目标的一项是 B。A.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和发展 B.实行霸权主义

C.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 26.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 B 是高科技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A.生物技术 B.新能源技术 C.航天技术 D.海洋技术 27.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 C 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28.A 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A.军用微电子技术 B.军用计算机技术 C.军用信息技术 D.军用光电子技术

29.关于现代核武器发展的方向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实用化 B.多弹头 C.多用途 D.大型化

30.D 卫星主要用来对海上舰船和潜艇进行探测、跟踪、定位和识别。A.照相侦察 B.导弹预警 C.电子侦察 D.海洋监视

31.B 是现代战争中夺取战场电磁优势极为重要的作战手段,其目的是干扰和破坏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作用。A.电子干扰 B.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C.电子摧毁 D.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32.下列关于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正确的一项是 D。A.空间上的立体化 B.速度上的实时化 C.手段上的综合化 D.操作上的模式化

33.C 是隐身武器研制和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领域。A.隐身导弹 B.隐身舰船 C.隐身飞机 D.隐身坦克 34.伊拉克战争使用的 B 采用了毫米波制导技术。A.“战斧”式巡航导弹 B.“爱国者”导弹

C.“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 D.“美洲狮”级隐身护卫舰

35.1991 年的 D,是人类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或者转折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A.科索沃战争 B.阿富汗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海湾战争 36.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A 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A.科学技术 B.文化 C.计算机技术 D.航天技术

37.农业时代,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战争只能是冷兵器或简单的火器对抗。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被称为 B。A.火器战争 B.冷兵器战争 C.半机械化战争 D.机械化战争 38.信息化战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C 的长足发展。A.文化 B.经济 C.高技术 D.教育 39.A 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集中代表。

A.智能机器人 B.智能坦克 C.智能导弹 D.智能地雷 40.美军研制的“黄蜂”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后,不具有的功能是 C。A.能自动爬高 B.能自动搜索

C.能自动隐藏自己 D.能自动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

41.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B、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A.武器装备系统 B.网络通信系统 C.情报系统 D.预警系统

42.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 A,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A.消耗敌人、摧毁敌人 B.监视敌人、控制敌人 C.控制敌人、瘫痪敌人 D.侦察敌人、摧毁敌人 43.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 A 的竞争。

A.人才 B.科技 C.经济实力 D.综合国力 44.下列不属于非传统安全的主要特点的一项是 D。A.跨国性 B.多元性 C.突发性 D.综合性 45.新安全观的宗旨是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 C。A.共同发展 B.共同进步 C.共同安全 D.共同强大 46.下列关于军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危险性小 B.行动保障困难 C.遂行任务繁重 D.行动情势急迫

47.C 提出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8.我军第二炮兵部队是 A 成立的。A.1966年7月1日 B.1949年4月23日 C.1949年11月11日 D.1927年8月1日

49、我国的国防类型是 C。

A扩张型 B联盟型 C自卫型 D中立型 50.“9·18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A.1931年 B.1937年 C.1945年 D.1949年

二、填空题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化”建设是指 现代化、正规化 和革命化。2.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3.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通常包括 武装力量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

4.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基本成熟。

5.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 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6.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 兵民合一 的民军制。

7.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

8.《国防法》规定,我国的武装力量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民兵 组成。9.我国倡导的是

积极防御 的军事战略方针。10.国防的手段主要有 军事手段 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等 11.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有: 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时代性、明显的实践性 和一定的继承性。

12.人民战争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3.《军政》、《军志》 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代表作。14.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 中国革命战争 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5.外国近代军事思想可划分为两大体系,即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16.游击战的十六字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进。17.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 政权是由枪杆中产生的 ”著名论断。18.1979年,中央军委、国务院制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方针。

19.江泽民从新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实际情况出发,指出:“把经济搞上去和 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

20.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的指导思想。

21.战略按作战性质划分,有进攻战略和 防御战略。

22.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有 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和 多元交叉格局。

2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是 新旧格局的不断交替。

24.朝鲜半岛 和以巴问题是对我国安全影响较大的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25.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 国际战略力量 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26.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 核战争战略。27.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存在着渐变和 突变 两种方式。

28.自古以来,钓鱼岛就在中国的版图内有明确的记载,最早的记载是1372年 明朝 初期的版图。

29.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双方的共同主张。

30.胡锦涛2006 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宣言中指出,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

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31.人们习惯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 民用高技术 两大类。

32.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和海洋技术六大领域。

33.核武器通常是指一种武器系统,一般由核战斗部、投射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 等部分组成。

34.军用海洋开发技术包括海水淡化、海水提铀 海底采矿 以及海底工程建设技术。

35.当前,军用新型材料研究开发的重点是复合材料、高温材料、功能材料、隐身材料和

超导材料 等。

36. 定向能技术 又称束能技术,它是利用强激光、高能粒子束、强微波的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电离、辐射等综合效应,以“能束”的形式定向发射,借以摧毁或损伤目标的技术。

37.指挥、控制

、通信、计算机、情报

以及侦察、监视系统,简称C4ISR系统。

38.侦察是探测目标,具体可分为发现目标、识别目标、监视目标、跟踪目标以及对目标进行定位。

39.按照制导方式可将精确制导技术分为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和复合制导 等。

40.载人航天器包括 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 和研制中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

41.智能导弹

是一种能自动搜查识别和攻击目标,具有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导弹。

42.隐形飞行器、隐形舰船 以及无人机等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新型的信息化作战平台。

4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性能的改进,武器装备的 精度

杀伤力、机动性、生存力、隐蔽性、反应速度和目标捕捉能力将大大提高。

44.计算机病毒 是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软杀伤性武器,它将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而普遍展开。

45.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 虚拟战场 成为可能。

46.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将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转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

47.信息化弹药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自主识别和 攻击目标 的能力。48.当前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目的是使作战兵器精确化、智能化 远程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以此来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和优势。

49.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会不断地发展和运用于战场,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型作战手段。

50.非线式作战 是远程精确打击、非接触作战的必然结果,是信息化战争所表现出的一种客观形态。

51.我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形势主要有 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人口安全、恐怖主义威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52.冷战结束后,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 和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重大威胁。

53.“台独”势力企图“以武拒统”“以拖拒统”“ 挟洋拒统 ”与大陆长期对抗。54.核生化事故

抢险是针对生物制剂、核化原料或产品大量泄漏的抢险救灾行动。

55.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 举枪礼。

56. 集合 是使单个军人、分队、部队按照规范队形聚集起来的一种队列动作。57.阅兵,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副主席、委员及团以上部队军政主要首长或者被上述人员授权的其他领导和首长实施。

58.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可以与立正 互换。59.团分列式队形由团阅兵式队形调整变换,或者由 团首长 临时规定。60.当军旗离开距队列正面 40~50 步时,主持送军旗的指挥员下达“礼毕”的口令,部队礼毕。

三、名词解释 1.国防

答: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2.武装力量

答: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各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事为主体,有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所构成。3.国防法规

答: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4.国防动员

答: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5.军事思想

答: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6.科学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8.国际战略环境

答: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9.国际战略格局

答: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10.周边安全环境

答: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队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11.军事高技术

答:军事高技术,是指在军事领域发展和运用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群的总称。12.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答:电子侦察与反侦察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电子侦察是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接收敌电磁信号,或己方为了解敌方的军事设施而发射的电磁信号,从而获得敌方的军事情报和技术情报。没有侦察就无从实施干扰和摧毁。因此可以说,电子侦察是电子对抗的基础。反电子侦察就是指为了防止己方的军事情报和技术情报被敌方所侦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是反干扰和反摧毁的第一道防线,是电子防御措施的组成部分。13.信息化战争

答: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14.电子对抗

答:电子对抗是指军事上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已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15.军事航天技术

答:军事航天技术是为军事目的而研究和应用的航天技术,是用以执行侦察与监视、弹道导弹预警、军事通信与导航、气象观测、大地测量、反卫星与反弹道导弹等军事任务或作战任务的工程技术。

四、简答题

1.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中国国防历史有哪些启示?

3.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意义有哪些? 5.简述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6.胡锦涛指出加强军队建设的科学管理要做到哪些方面? 7.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8.国际战略格局有哪些基本特征? 9.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10.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1.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侦察与监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有哪些?

13.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点?)1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论述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答:习近平同志根据党和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着眼国际战略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继承、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三)坚持全面发展提高军队整体建设水平;

(四)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五)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2、论述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答: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丰富了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目标下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1)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固安全基石和强大战略支撑;(2)抢占世界军事斗争制高点;

(3)强固我军特有优势、提高打胜仗能力。

(三)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科学指南。

(1)铸牢强军之魂,确保部队坚决听党指挥;(2)聚力强军之要,锻造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3)夯实强军之基,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作风。

//简答

1.答:(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 2.答:(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民族凝聚力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

(2)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实现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现代化。(4)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5)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6)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4.答: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指导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5.答:(1)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2)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科学指南。(3)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指导原则。6.答:加强军队建设的科学管理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要坚决贯彻从严治军的方针。(3)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4)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要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6)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绝对领导的原则。

7.答: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能力与其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或综合国力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力量或一个国家集团的力量是由多种力量要素构成的。(1)政治力量,主要有政治稳定力、政治组织力(协调)力、政治影响(号召)力。

(2)经济力量,主要有生产力、经济开发力、经济资源配置(利用)力及其储备力等。

(3)军事力量,主要有常备军力、后备军力、战争动员力等。

(4)科技力量,主要有科技发展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力、科技创造发明力等。(5)社会文化力量,主要有社会凝聚力、社会文明影响力、历史传统继承和发扬力等。

8.答:(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战略力量对比关系。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9.答:(1)美国始终把我国看做潜在的战略对手;(2)日本队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3)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4)周边地区热点问题不稳定;

(5)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尚未全部解决;(6)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10.答: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开发生物传感器,提高对毒剂、炸药和麻醉剂的实时探测和识别能力。二是利用微生物在各种条件下逐渐形成并完成生物化学转变的能力,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产品,或者解决危险废物和战略金属回收问题。三是研制特种生物材料,例如,具有良好密封使用性能及化学和机械性能的生物弹性体、新型生物粘合剂、新型生物润滑剂等。四是开展生物电子学研究,研究生物芯片,进而开发能像人脑那样具有学习、记忆、逻辑思维能力的生物计算机。五是利用基因工程,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培育毒性大、耐力强、有抗药性的新的致病微生物,制造基因武器。11.答:(1)电子对抗装备将不断更新。(2)电子对抗将向软、硬结合的方向发展。

(3)电子对抗的重点将向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方向发展。(4)新电子对抗战术将不断呈现。12.答:(1)扩大了作战空间。(2)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3)增强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4)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13.答:(1)武器装备数字化;(2)战争进程可控化;(3)战争手段信息化;(4)战争空间多维化;(5)战争实施精确化。15.答: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主要包括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思想等五个部分。

下载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法理学》期末复习题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2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 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

    中医学期末复习题

    中 医 学 单 选 题 1.在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春秋时期属:A、孕育阶段B、奠基阶段C、分化融合阶段D、临床发展阶段E、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 2.首先确立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

    社会保障学期末2012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行政管理本科)2012期末复习题 A、强调权利B、强调义务C、强调权利一、单选题 义务结合D、强调权力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 了第一部(C)。......

    中药学期末复习题

    1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 治疗疾病的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 2道地药材—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

    证据学期末复习题

    《证据学》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一规......

    保险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 1.李某为自己投保了保险金额为5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投保信息中告知其职业是某公司综合部秘书。在公司改制中李某下岗,为生计在一保洁公司应聘了高层清洁工,在保......

    宪法学期末复习题

    宪法学期末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民定宪法是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2、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3、中国人民政治......

    会计学期末复习题

    会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 单选题 1. 会计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主要目的的核算和管理活动。 2. (全面性)是指会计对所有纳入会计核算控制范围国内的经济合同,进行完整的….. 3. 一个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