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6 浙教版[范文]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 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读图】2-
6、2-7感受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讨论题】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当天的天气状况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
温度(百叶箱内)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
1、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出示图或实物,略作讲解构造与原理、用途等
引导学生在课外用连续观测的方法得出结论,而且晴天的观测效果比阴天好。
课后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4 浙教版
§ 2.2 天气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思考]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一、天气是什么
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板书] 如: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补充]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板书] 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读图] 2-
6、2-7感受天气。[讨论] 天气概念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板书]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板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板书] [分类]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回忆]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思考] 为什么要把气象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探究实验1]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2] 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 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 2-11)。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天气的概念及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的测量和气象观测中气温的测量,并利用探究实验的研究气象观测中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和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P82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3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上册 温度和气温教案 教科版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用心爱心专心 1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四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6 浙教版
§ 2.1 大气层
【 教学目标 】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补充] 大气的成分 [板书]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结合课件)。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板书]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规律(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板书](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五篇:科教版四年级科学《天气-气温的变化》教案
【设计思路】
1、学生在认识了温度计的使用后提出要测定气温。因此在教学中将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保证学生较顺利地获取我们生活中的环境与气象台预报气温的环境下的各种温度数据。
2、在强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对温度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放在本课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动和结构性探究作为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3、为了充分保证上述活动和学生自主观测,应当为学生的活动做好各种准备及有效的指导。如:百叶箱的设置、观测地点的选择,学生用温度计的课前检测,带领部分学生用学校百叶箱观测一周气温。收集上课当天本地(教室)的气温实况等。把测定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教学中指导学生们作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清楚地看出当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百叶箱、温度计、气温变化折线图
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
(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
(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
(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
2、认识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
(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
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
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
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
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
(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
(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
(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
①一天测气温几次
②什么时候测
(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
(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
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
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
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
(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5、布置作业
(1)收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