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有感(共)
读《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有感
读完这本书,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人的本相常常迷失,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的责任,而杨天石先生的这本书,给读者还原了那个妖魔化的蒋介石,为历史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其实,蒋介石是一个在历史中熟悉的陌生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感觉就是他是民族的罪人,是导致台湾不能统一的一个因素,但读完了这本书,我有了对他的新的看法,我学会用一个辩证的方式去看待一个真是的蒋介石
看完书以后,我总结出杨天石先生是结合蒋介石日记从以下六面去解读:一是早年经历与思想,二是北伐前后,三是抗战期间,四是国共矛盾,五是对内政策,六是家庭生活。
从早年的经历和思想看蒋:一是很有血性和革命志向,充满侠义之气,爱国意识浓,厌恶外国列强和洋奴。二是很勤勉好学,读过很多书。三是受苏俄影响很深,思想有个从左到右的转变过程。其独裁专制自立思想的源头来自苏俄,这也是后来武装清党的来由。四是重制欲和个人修身,也认识到自身暴躁、好色、多疑一面,善于自省和自励,有常人很真实的坦诚一面,甚至将贪欲色心起伏都写在日记里。五是有下海从商做投机证券物品交易的经历,贯通江浙财阀资源,为以后的权势积累人脉和财物基础。从北伐前后看蒋:一是访苏近三个月的经历使其政治取向和智慧获益良多,并影响其一生,其对付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恰恰是从苏俄学来的。二是“中山舰”事件并非如以前教科书上说的是蒋反共清党的开始,其实是西山会议派阴谋挑拨、蒋汪猜疑关系恶化的结果,中共做了替罪羊,并因误会使裂痕愈深。三是蒋在北伐问题上其实是主战上进的,比胡汉民和陈独秀更激进;与胡之争,只因政见不同,而非完全是私利;蒋小心经营孙中山的政治遗产,很有识见和作为;其善于反省和自责,不能说完全是矫情和虚伪。包括其三次以退为进,也有真正退的成分,但一上道是不可能停下来的。这种戏法如果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实力,恐怕会弄巧成拙,不是谁想玩就能玩得的。
从抗日期间看蒋:一是蒋为了统一各方抗日力量,作了很多真诚的让步;将汪胡等联合起来,而自己虽然是中原大战后胜利者却甘愿退出,这是顾全大局的表现;其迟疑、观全局、综合各方考虑,使之反而下不了决心拼死立马对日开战,其对国际调解抱有幻想,并拟以拖字诀为全面抗日赢得时间,并非是一意卖国投降。二是淞沪会战、保卫南京是战略失误、估计不当,无谓损失很大,但也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开辟新战场是为了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占领华北的侵略计划;其能顶住主和派的压力,有较强的抗日决心,并有过许多感人激昂的言行,一直有抗战的持久和艰苦的思想准备。三是亲自掌控对日秘密谈判,但大节和主流还是爱国的,并对日方的诱降一直保持着十分清醒,坚守着底线,算得上是位善断和意志坚决的雄主;蒋是个民族主义者,与汪精卫和唐绍仪的卖国嘴脸和孔祥熙等求和派完全不同;军阀吴佩孚在这一点上也是爱国和有骨气的。四是蒋受苏联将出兵的忽悠,接受现实先“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为条件和底线应是理智和无奈之举,并非就此证明出卖东三省,其思想中有捍卫东北主权的一面;“九一八”事变后放弃抵抗和退守关内并不完全是蒋的意见,张学良应负更大的责任;苏军进攻波兰和英法对日宣战,使蒋心中的期待成为现实,并将抗日战争与世界战争联系在一起。五是蒋力挺东北及其他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但美国因需借助苏联而出卖中国的利益,开罗会议相对较公正,确立东北、台湾等地回归中国;而雅尔塔会议对中国不利,并使苏联严重侵占中国利益。
从国共矛盾看蒋:一是重庆谈判是斯大林做了工作的,本来是蒋设的“鸿门宴”,整个过程,蒋有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的心态考察。二是抗战期间,蒋和中共维持着一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抗战头两年,毛对蒋较满意并给过蒋很高的评价,后来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毛对蒋的印象愈来愈坏。三是蒋对毛的判断发生了了严重的错误,对毛并不够重视,蒋相信在今后与毛的较量中,可以战胜毛,并认为:“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仍以政治方法制之,使之不得不就范也。政治致曲,不能专恃简直耳!”杨先生点评道:蒋一生作过许多错误判断,但是,其中最大的误判可能就是上述判断。历史证明,蒋的“一握”并没有能控制毛,相反,倒是毛,让中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天翻地覆,并且将他赶到了海峡彼岸。从家庭生活看蒋:一是蒋纬国的身世之谜,纬国不是蒋亲生儿子,是戴季陶和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所生,但蒋介石并未道破,并因此与宋美龄发生了感情危机。二是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绯闻”据考证是无中生有的事。三是宋美龄出走巴西是因蒋的“婚外情”传闻可能是美要整蒋的阴谋。
其实关于蒋介石,历史有太多的失误和偏见,感谢杨天石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让后人能有机会了解到真实的历史,也希望真的可以有更多像杨天石先生一样的历史学者给我们还原更多的未知历史
第二篇: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读书笔记
20111300236
王丽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是杨天石,江苏东台人,大陆著名现代史史学家,大陆研究蒋介石第一人。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杨在研究工作中,首先着力于访求各种珍稀未刊档案、日记、函电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考辨探微,钩沉索隐,揭示鲜为人知的历史奥秘,从而形成自己的治学特色。
蒋介石的日记内容可谓相当丰富,与邓小平对比。邓小平这一生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少之甚少,以至于学者们想要找到邓小平同志的一手资料时,都是寥寥无几,少得可怜。蒋介石的原有日记有很多的,有自己写的,后面他也有叫人摘抄的,以防丢失。因战争、收藏不利等多方面,失落了很多。《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就是根据蒋介石保留在哈弗资料室的日记写的,本书史料扎实丰富。主要是由作者杨天石个人解读而写成的书籍,当然个人解读也总是有不足和偏见,但此书相对于很多人描写的蒋介石,价值性很高,可读性很高。在蒋的日记中,我们发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使自己的盲区渐渐缩小。看问题也不在那么局限,变得客观、全面。因蒋介石是当时政治时局里的风云人物,所以他的日记不会把所有真实的事件都记录下来的,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小辫子。这本书主要是按照日记的形式来解读的,主要是叙述,没有理论框架。但总体来说此书的价值还是颇高的,值得研究的。
蒋介石的日记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日程工作安排、个人情感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为与治国方略。在对日的秘密谈判中,蒋介石写了很多,在几年的时间都在对日的秘密谈判。他也识破了日本的吞华策略,坚持抗战到底。
本书大致主要分为五个内容: 一,蒋介石早年的经历与思想。二,北伐前后。三,抗日期间。四,国共合作。五,对内政策。六,家庭生活。
早年时期的蒋介石留学过日本,学习了很多国外先进知识,特别是苏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对其影响很深,以至于他在国民党里统治使用的手段策略也是深受了苏俄的影响。殊不知影响他的苏俄思想是什么!原来是共产主义,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转变,蒋介石的思想也转变了,由原来的左到右。早年间蒋的思想比较开放而且积极学习外来文化,广泛学习,对经济学也怀有好奇之心。虽然受外国先进思想的熏陶与洗礼,他本人也刻苦专研外国先进知识,以谋求救国救民的方法,但是他骨子里还是保留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道儒两家的影响。喜欢研读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书籍,蒋力求做一个圣贤。在作者的眼中,蒋介石是好色的,脾气是暴躁的,性格是多疑的对人缺乏信任,据说是除了母亲和宋美龄之外都不信任。性格孤僻自恋,却又不断的在自我反省。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很多政治内幕,如辛亥革命後刺陶案、1923年的苏联之行,中山舰事件之谜、对日秘密谈判、以及重庆谈判等等。
以前对蒋介石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抗日剧的演绎,家里长辈们的评说,以及老师课堂的谈及。而这些大多都是经过了意思形态的加工与共产党的宣传教育,使得年轻不懂事被误导的我们一直认为蒋介石是卖国贼,小时候经常把蒋介石是卖国贼这句话挂在嘴边。而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的开国元勋则被认为是多么伟大,就像太阳一样的伟大,照亮了我们的整个中华大地,原来小时候我们都错了。那是我们的思想被洗脑了,被蒙蔽了。在电视剧里面扮演的蒋委员长是独夫民贼、人民公敌。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现在对蒋介石的看法。在电视里,蒋介石多是反面的,特别是当蒋与共产党放在一起的时候,对比特别的明显。蒋介石被大家贴上了标签,同样的包括他带领下的国民党也是一样,国民党也总是会失败的,是中看不中用的。以前总习惯与从共产党的角度去看历史思考问题,深受学校、媒体、政府、国家等宣传教育的影响与毒害。现在随着自己的阅读与成长、伴随着教育的改革等等,学会了从国民党蒋介石等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现在更能理解以及同情蒋介石,他也是被迫无奈。蒋介石是痛恨日本的侵华行为的,对日本可谓恨之入骨。早在他留学时就已经有决心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为中华寻找一条光明之路。在书中让我知道了,日本人也不全是坏人,也有爱好和平的,也有为中国抗日胜利作出贡献谋求中日和谐共处的。例如萱野长知与小川平吉,萱野长知和小川平吉支持过辛亥革命,多次支持或直接参加中国革命,提倡日中友好等。
每个国家领导人其实本心都是爱国爱人民的,他们也希望得到国民的尊重与爱戴,谁也不愿意卖国求荣,成为史上的罪人成为人人唾弃的人物。蒋介石也不例外,蒋介石无疑是一个纯粹的名族主义爱国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厉行节俭、一生克己复礼为多人目标。他是一个民族英雄,虽然现在共产党是不承认这点的,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他就是英雄,特别是台湾同胞们都是这样认同的。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有着英雄的大义凛然抵御外辱的决心。不予余力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保持民族尊严。每个领袖都有其闪光点,也有他的灰色斑点,年轻的蒋好色、毛泽东也是啊!只是我们党给了他很多合理的解释,掩饰了毛的好色而已。周恩来一生可谓光明磊落可是文革时也给人留下了不好的映像,也有其缺陷不足。任何伟人归根结底都始终是人,人都不是完美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也是如此,他一生富有色彩传奇,看看其一生也会发现,犯了许多错误。
曾经的我也认为是因为蒋介石,所以台湾才始终不能统一。至今都给我们的国家领导带来了很多头痛的问题,也给我们大陆和台湾双方都添了不少麻烦。不过现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蒋介石内战死了或是逃到国外了,没有现在的台湾问题,而今天的台湾是否会那么发展迅速,那么民主吗?流亡到台湾的蒋介石,令人感动的是,他较好的保持了中华文化的种子、精髓。不仅古董保存完好,文化继承也很好,台湾人对蒋介石的认同感是很高的。我也曾想过,如果内战时期蒋介石胜利了,我们由国民党领导统治。那中国是否发展顺利,毫无疑问国民党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考着资本主义在那时的中国是否行得通?又会有多少阻力?人们百姓又会经历多少困难与折磨?不过我们现在和资本主义有多少区别,是变相的资本主义而已,是共产党不肯承认这就是资本主义,就是给自己的资本主义叩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同样的,我们从新中国建立到现代,我们走的所谓“共产主义”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第三篇:读蒋介石日记有感
读蒋介石日记有感
苏照龙6100511069
中国历朝历代都会有一些备受争议的名人,对于这些人从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中国近代就有两个备受争议的伟人,一是毛泽东,另一个是蒋介石。今天我就对蒋介石就我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一次比较客观的评价。
古往今来伟人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功过并存。蒋介石作为民国时期最高统帅也不例外。蒋介石生于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逝世于 1975年 4月 5日,活了 88岁。他一生经历了近、现代中国的许多大事。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孙中山逝世后,领导北伐、清党、剿共、抗日、内战,很长时期内担任中国党、政、军三方的最高领导人,位居“元首”。既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两次合作,又两次分裂。1949年后退到台湾,既坚持反共复国,又坚持一个中国,在活过 88年以后去世。在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被神化、美化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勋盛德”,“光华流泽”;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笔下,他则被鬼化、丑化为人民公敌、元凶首恶、民族败类、千古罪人。
两种情况,简单的捧和骂,都背离蒋介石的实际本性,下面我就据一些具体事件来分析一下蒋介石。
一、蒋介石早年思想
蒋介石生于晚晴的一个盐商之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思 1
想也比较开放,相比与常人视野比较宽敞,它曾极度反感中国的旧社会还有乡绅制度,后来归国参加革命,追随国父孙中山,决心推翻旧政权,坚决拥护孙中山,五四期间曾大量阅读有关共产阶级的图书文献,并认为共产党的理论和方法可取。1923年,正直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曾担任访苏代表团团长访问苏联,在国民党和共产党问题上蒋介石认为共产党受苏联共党操控不可取,他坚持一个主义一个党,中国人民的路始终要国人自己走,大权不宜旁落于他国之手。
二、个人修养
蒋介石注重修身,这与他比较崇拜晚清重臣曾国藩、胡林翼等人有关,他曾节录曾国藩的“嘉言”作为自己的“借镜”。其内容有:“虑忘兴释,念尽境空”;“涵咏体察,潇洒澹定”;“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以志帅气,以静制动”;可见蒋对曾推崇备至,蒋介石自行和写日记的好习惯也受曾国藩影响很大。蒋介石还好色,为了戒色他曾和自己做过数年的心理斗争并最终取得成功。
三、不抵抗之说
1937年七月七日抗战全面爆发,之后蒋介石邀集各界人士 158人在庐山举行谈话会,讨论《应战宣言》。该《宣言》空前坚决地声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可见蒋在当时全民抗战之决心。但是,由于当时牵涉的问题利益异常复杂,而且蒋介石对打败日本完全没有信心,所以对于这份宣言应否发表,何时发表蒋介石自己也犹豫不定。后来经过传播已经改变蒋介石当时的本意,最后竟变成蒋介石不抵抗之说。
四、国共和谈
这里的国共和谈也和大家所熟知的版本不一样。事实上蒋介石再三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毛泽东当时是不敢去的,后来是斯大林催促毛泽东前去赴会,毛没办法才去的。蒋介石也曾想过在重庆杀掉毛泽东,但碍于共产党军队众多而且还有苏联在背后支持所以没敢下手。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每个特定历史时期总会有那些个力挽狂澜的人来拯救黎民于水火,然而这些大人物也会有很多人格缺陷,这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读书,我发现很多被遗弃的历史,正如读蒋介石日记,我了解到国民党和蒋介石并不是坏的无药可救,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并不是好的一塌糊涂,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为往圣继绝学,不辜负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人们。
总的来说,如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没有国民党和蒋介石,中国也许已经灭亡了,所以我们没办法凭借只言片语来全面评价蒋介石这个人,我们只能根据史料和当时国内环境来一步步了解蒋介石、来还原真正的历史。
第四篇:蒋介石日记观后感
《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观后感
120516 12051177 魏屹坤
在反复斟酌后,我选择了《历史关口 蒋介石日记 1931至1945》这一部纪录片。蒋介石作为一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政策决断以及其它的琐琐碎碎一直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但是由于有些信息无法公开,大家也都只能依靠猜测。这次胡佛档案馆公开的蒋介石日记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蒋的绝好机会。
这部纪录片总共分为五集,总时长约为两个半小时。当然,在两个半小时内对蒋介石在1931至1945年间的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活动是无法面面俱到地介绍的,所以纪录片就选取了几个特殊的历史瞬间来一窥蒋介石云谲波诡的一段人生历程。
一、不抵抗政策
日记是最私密的表达方式,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写日记,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这些日记,对于中国对于蒋介石,都是历史关口。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他的日记聚敛和透析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众多事件的幕后细节、真相以及重大历史疑问。
我们首先来看看蒋介石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犯下的致命错误。说起不抵抗政策,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九一八”,张学良,日本。在1931年的9月18日晚,蒋介石在去往江西的军舰上苦苦思索如何剿共,而东北军的张学良则和夫人一同来北平中和戏院观赏梅兰芳的京剧作品。历史总是喜欢和关键人物开玩笑,这两个日后背负着无数谴责与压力的人物,却没能亲身经历那个惨痛的黑夜。“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细节就不在叙述了,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在“九一八”后,这两位关键人物的表现。“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这是蒋介石在9月20日写下的日记,可见蒋还是有收回东北的计划。但是蒋是怎么做的呢?蒋介石采取的是外交策略。但是,一个已经下定决心吃掉你领土的国家又怎么会去理会国联的谴责呢?我认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蒋介石心中根深蒂固的西方民主思想,但是现在是在东方,投票或者请大家长来管是行不通的。或许这也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差异,或者说是谁对近代中国看得更透彻。还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是“不抵抗政策”是谁先下达的?引述张学良的一段话,“后人骂我啊,国人骂我啊,我说你骂我啊,“九一八事变”不抵抗啊,我是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我没有错啊。可是你要骂我是封疆大吏,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那我是,我承认”从张学良的这段话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张学良与蒋介石微妙的关系。但是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关于“不抵抗政策”这五个字很早就出现了。但总之,无论是谁下达的命令,一场持续了十四年的国殇开始了。
二、攘外还是安内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的一句名言“攘外必先安内”,我们不能说蒋这样做不对。假如在共产党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国民党这样一个地方非法武装力量,那我想共产党人一定会二话不讲立即剿灭。那在当时蒋介石也是采取了这样一种措施,更何况日本侵占中国在即,谁能保证共产党不是和日本有什么秘密协定呢?我这样说并不是为蒋介石,为国民党开脱罪名,因为历史已经冷酷地证明了当时国民党的领导人所做出的错误决定给大半个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既然我们是在说
历史,那么就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去看待整个问题。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唯有深入历史人物,才能洗去小姑娘脸上的浓妆艳抹,还以素颜。
现在让我们回到历史关口,到底是剿匪为重,对日妥协;还是与日决战,放任共党?严肃的选择题摆在了蒋介石面前,蒋应该怎么做呢?当时国民政府已经与日本签订了许多的协定,步步退让,东三省沦陷,淞沪也即将失手,山海关已被攻破,共产党还在茫茫大山中曲折穿行。对蒋来说如此的“内忧外患”确是棘手。最后,蒋采取了对日拖延的手段,以免战局扩大;同时一面剿共,一面准备集结中央军精锐准备与日作战。率先展开的淞沪会战就将日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蒋介石的中央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三、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大敌当前,日本对中国的华北地区的吞并之意已昭然若揭。华北地区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储备地区,倘若华北丢了,那么中国就丢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仍然不顾眼前的危机而坚持剿共。从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看出蒋介石心中对“统一”的看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消灭异己永远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的。蒋调派张学良的关东军在陕西一带围剿红军。仗打到这个地步,张学良也会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日本人正在步步紧逼,而我军却在与中国人打得热火朝天。于是,张学良与杨虎城决定发动兵谏,迫蒋抗日!在1937年的7月7日,著名的“七七事变”爆发了。蒋介石被软禁在西安并与外界隔绝了联系。先不论蒋的处境,我们来看看张学良的微妙位置。自己的手下发动兵变抓了自己,张学良作为蒋的老部下,位置自然是十分尴尬。而且张的行动不仅在国民党,在共产党甚至在日本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国民党内部关于如何营救蒋介石吵得不可开交,共产党则是反复思考如何处理与蒋介石的关系,而日本人也在密切注视事态的进展。一场行动引发了三方的反应,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大概也是不多见的。随后的历史也看到,在蒋介石无奈同意联共抗日后,张学良立即被软禁。直到蒋介石去世后,才得以恢复自由。可见张学良在民族危机前所做的巨大牺牲。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张对这种行动的后果一定是非常了解,他肯定知道蒋介石是不会放过他的,但他仍然这样做了,这也许就是一名军人的担当吧。
抗战结束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两党面前,就是谁来领导战后的中国。重庆谈判普遍认为是在拖延时间,但是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做了许多“和平”的举动,共产党显然是被迷惑了,复原了大量的部队。这正是蒋介石愿意也是朝思暮想希望看到的。共产党的军队收缩了,而蒋介石的兵力却在悄然扩大。刚刚赶走侵略者的中国又将会有新的战火燃烧在大半个土地上。不可避免的内战终将爆发。
四、帝国之间
有一句很快老的话,但是在描述帝国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精当---帝国与帝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这一句话在中国抗战后英美苏三国对华的态度上展现得酣畅淋漓。抗战已有四年,迁都重庆后,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昼夜不断。重庆城内满目疮痍,饿殍遍地。面对破碎的山河,蒋介石心中是痛苦的,是想与日决一死战的,但也是无奈的,因为蒋清楚地知道现在的中国军队在经过几次大而惨烈的会战后,根本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地进攻行动了。用四个字来形容蒋介石现在的策略,就是“苦撑待变”。期待国际形势的变化,但另他悲哀的是,国际形势并没有按照蒋的预测发展。正如我在本段开始所说的,“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当时在亚洲,只有中国还在坚持抗击日本。而苏联在与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后,苏联撤回了所有对华援助。为什么呢,“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的古人真的是非常智慧,一眼就看穿了一些表面复杂的问题。与此同时,远在天边的美英两国更是撒手不管。这是,在美国寻求贷款的胡适说了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倘若美国再多卖给日本一滴石油,中国的将士就要多流一加仑的鲜血”,但这仍是无济于事。蒋介石对此异常失望。但是历史总会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意,德宣战。这无疑给蒋介石打了一剂强心针,中、美、英三国结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这也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对日作战的最好时机。他在日记中兴奋得写道“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随后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就一泻万里地开始了。
最后的话
写到这里,我们的日记也要说完了。我选择蒋介石,因为他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但也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国民政府的领袖。我们从小就学习蒋的诸多缺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更清楚地,洗去小姑娘脸上妆容地看看历史的真相,看看真正的蒋中正。虽然一部纪录片无法对蒋的一生,或许是一生中的几个小片段做详细的介绍,但是“管中窥豹”,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对蒋介石也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本文中引用《蒋介石日记》中的内容以加粗字体表示,再无其余参考资料。
第五篇:读蒋介石有感
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有感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能及。故冯玉祥对蒋介石的了解可为入骨三分,读这本书让我更确切的了解蒋介石。
读完本书,我感到非常气愤,真不知道国民党内的那些人为何要推选蒋介石为国民党主席。蒋介石消灭异己,迫害中国骨肉同胞,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抓紧抗日救国,采取不抵抗策略,白白让日本人占据祖国大好河山,却一刻也没停止过剿共。可见蒋介石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要不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兵谏,蒋介石也许会在中国彻底灭亡之后才会想起还有抗日这一件事。冯玉祥一直在跟蒋介石谏言,可蒋介石每次都义愤填膺的答应后就没了下文,可见蒋介石是一个多么言行不一的人,靠他救中国显然是奢望!所以说只有共产党才是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共产党爱民如子,而蒋介石却养了没用的嫡系军队,任由他们搅民扰民。当然国名党中还有许许多多忠贞爱国的热血人士,冯玉祥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可是,一度我非常不理解:国名党内部不是有很多人不赞同蒋介石的做法吗?那为什么他们不联合起来推翻蒋介石,组成一个真正爱民护民的国民党?而不是只是谏言,谏言不成功也只是眼巴巴观望,而不能真正救国救民,那些人有血性,有见识,却只是在一旁干着急,没办法。如今,我看完这本书,想了很久,得到了一个答案:首先,他们秉承孙中山的愿望而联结在一起,不愿轻易破坏国名党这一联盟组织,并且国名党已经上了“轨道”,影响力广大,这样的形式总比单个团体来的来的有分量,有力量。再者国名党是他们为了共同目的组建的,党内每个人对国名党都抱有极大的期望,纵然有缺点却还是报以救国救民的愿望。况且当时共产党力量薄弱,国名党是支撑国家的唯一大党,当时国名党就代表中国,所以说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有听信谗言的情况,总比君主专制强得多吧。当然封建残余的势力使得国民党内只能只听蒋介石一个人指挥,虽然有意见最多也只是谏言,还没有人敢当面与蒋介石作对,推翻蒋介石的统治。还有当时的国名党也刚刚建立,一旦内部叛乱,国民党或许会瓦解,那么中国就没有一个统一政党,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观其变,等着它自动慢慢走上救亡图存之路。或许出于以上的缘由还有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才会有蒋介石超控政局的局面,以至于他毫不顾忌地执行贯彻自己的个人主张,置中华民族于水生火热之中。
还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毫无疑问只有中华民族真正的统一抗日,抗日战争才会取得胜利。一直很尊敬那些用血肉来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然而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处境会是如此艰辛,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可却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能获得。我一直认为只有红军战士们条件艰苦,想不到那些国民党军队(除蒋介石的直系亲信军队)根本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怀着救国梦想还未上阵就饿死在路途中;军长根本就不把他们的命当命,有随意地枪杀的,有受伤任其自生自的,有活活被闷死的。。。这样的军队会有战斗力吗?这样的党派会得人心吗?这样的领导集团会取胜吗?不会,根本不会!蒋介石对军队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装做不知道;压迫其他民族;放走汉奸汪精卫;命特务杀害大量的热血青年,民族志士;鼓励贪污;带头不守法。。。诸如此类罪行注定了他要失败,注定被人民所唾弃。
蒋介石任用小人,听信谗言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地位,他百般讨好那些人,只能够用直系亲属都是为了让获取他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权力。当然,我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待蒋介石,他也有他出众的部分,不然他如何能做国名党的主席呢?他对中国的发展也必定起了巨大的作用,不然又怎么会获得很多后人拥护呢?这本书帮我从一个方面认识到了蒋介石,我不得不说蒋介石不是一个好人。但值得我进一步去认识他,他应该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
读完这本书我还被民众的热血与爱国而感动。当时不管多么贫穷的一个人,哪怕只剩身上的一件毛衣都拿来捐献!大家纷纷出力出钱,没什么比抗日救国更重要了,没什么比保家卫国更迫切了!统一的民族,统一的行为,统一的心愿,统一的气势,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