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哲学期末论1
西方哲学期末论文
题目:浅析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班级:10级经济5班 学号:2010484218 姓名:李娜 周三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对苏格拉底的研究注重史料的甄别,或感兴趣于现身哲学事业的壮举。作为一名学习西方哲学的学生,我只能通过前人的资料加上自己浅薄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一)以逻辑理性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苏格拉底的大半生以谈话为职业,他与不同的人进行过数不清场次的对话,每次对话的主题各不相同,而且每次对话都没有形成什么明确的结论,他似乎也不关心最后的结论,只是一路不停地追问下去。在所有的对话中,苏格拉底从未理屈词穷过,也从未回避过实质性的问题,倒是他的那些谈话的对手,常被追问得到了不耐烦、甚至发怒的程度,对他的态度极不礼貌,甚至就此结仇,比如后来控告他的主谋安尼托,就是被他追问得恼羞成怒后怀恨在心的。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在对话中始终处于发问者的地位,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任何事情、任何概念都必须合乎逻辑。他的逻辑体现在坚持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能涵盖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事物的共性,也就是说概念的内涵应与其标示事物的属性一致。换言之,各个可归于这个概念名下的事物都应有相同的属性,如果有所悖离,要么该事物不能归属于这个概念,要么该概念就不能准确概括这类事物,其结果都是这个概念就无法成立。不幸的是,几乎所有的概念在与其标示的具体事物对应时,都可能会遇上这样的麻烦,都会被推理到不能成立的窘境。这种尴尬的处境让绝大多数人头痛,懒得再追究下去,但却激起了苏格拉底的好奇与敬畏,他甚至将这种情况归结为神的启示,他说有个“神灵”,在告诉他去不断追问真知,这个“神灵”其实就是逻辑与现实的悖论,这种悖论似乎总有可解决的答案,但又总在接近答案时出现新的问题。这种悖论引起了他的一种惊奇感,觉得总有什么东西在引领他去追问下去,在泛神论的时代,他似乎也想不出什么别的解释,只是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神秘力量的牵引,只能把这种力量当作“神灵”的旨意。他的追问固然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共鸣,并且和他一起追问下去;但更多地是激起了厌烦和恐惧,尤其是当他把这种令人厌烦和恐惧的力量称之为“神灵”的时候,就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恐慌,这是把他送上法庭的原因之一。起诉他的罪状有一条就是不信城邦的旧神,引入了“新神”,这个“新神”就是他所说的“神灵”,其实就是无所不在的逻辑力量。从一般大众通常赋予神的祈福禳灾的功能来看,苏格拉底的“神灵”的确是种“新神”,尽管他没以此来否定城邦信仰的旧神阿波罗,也没有要求别人相信这个“神灵”,但在城邦里的大多数人看来,他所说的那个“神灵”大家都不知道,不知道会给大家带来什么结果,所以,产生了恐惧,在这种角度上看,对他的起诉也算不上冤枉。
现实的生活就是处在一定的逻辑性中的!记得看过曾仕强的《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这本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三国,他把三国里“看不见的手”比作“水镜王国”,从阴秩序的角度分析三国的势力变化。这就是从逻辑的角度分析问题。作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的著作中无不体现着苏格拉底的“以逻辑性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二)遵守法律和坚守岗位职责
遵守法律和坚守岗位职责是两件事,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提出来,是因为它们都是在经过死亡和磨难这种极限考验后,证明是苏格拉底身上一种稳定不变的品质。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申辩时,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免于处罚,但他明确地拒绝那样做,因为那有违他为自己设定的岗位职责。他认为,自己的岗位是神灵给的,那就终身研究哲学,考察自己并考察别人。他会像在战场上坚守战斗岗位的士兵那样,坚守自己的哲学家岗位。他甚至将其上升到真理的高度,“真理就是那样:一个人的职位在哪里,不管这是自己选定的,还是上级指派的,他都应该坚守在那里,面对着危险,不考虑死亡,也放弃其他顾虑,绝不让荣誉受到损害。”面对陪审团,他不无挑衅地说:“如果你们放我回去,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不再钻研、不再搞哲学,如果查出你还在干,就一定要处死你,如果你们在上述条件下让我走,我就会跟你们说:“雅典公民们,我敬爱你们,但是我服从神灵胜过服从你们,只要我还有口气,还能动弹,我绝不会放弃哲学,绝不停止对你们的劝告、停止给我遇到的你们中的任何人指出真理„„,把我释放也好,不放也好,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径的:我行我素,虽百死而不悔。”苏格拉底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是一种坚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关于尊重法律,他也表现出固执的认真。在法庭申辩时,他就拒绝以哀求获得法庭的同情,从而为自己免罪。他认为法律是严肃的、讲道理的事情,如果法官因同情而改变判断,那是对法律的破坏。
他不仅拒绝以情枉法,更拒绝因死避法。当他被判处死刑后,他富裕的朋友克里托买通了狱卒,劝他越狱逃跑,遭到他的严词拒绝。而且,就此发表了一篇关于守法根据的原理的演说。这篇对话内容如此丰富,逻辑如此完整,以致于任何转述或裁剪均可能伤害其精神。所以,我又不惜篇幅,将其全文摘引于本章之后,引用的仍是王太庆先生的译本。
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阶段,这种尊重法律的意识对一个公民行为的制约、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中国,上至国家干部下到平民百姓,从惩治官员的腐败、滥用职权到唤起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滑坡,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大家都能像苏格拉底一样尊重法律、坚持法律、传播法律,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一个个政府高官的“前腐后继”也许不会那么猖狂,小悦悦事件也不会那么令人无奈!
(三)教育思想——助产论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他施教的主要场所有: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的施教对象,不管是谁,只要向他请教,他都热情施教。这种思想对当代教育以及现在我国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示!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都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因此他的一生都很清贫!这对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作用!当代的教育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虽然见面了学费,但是其他的各种杂费加起来,对于一些农村家庭,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另外,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还是比较愚钝的人,如果他们下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这和我国的一些传统思想异曲同工!可见,他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法”,因为他的母亲是个产婆,他借此来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产婆法”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它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个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理论。他所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四)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我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标和至善的美德。他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类似于“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当代这个信息社会、知识性社会是符合的!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人才的需求更大!“T字型”人才,专业人才,这些哪个不需要知识的支撑?一个不重视教育和知识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都体现着这位先哲的进步思想!让后人对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坚信构成经验世界的万物另有原因,即“相”理论:
这是苏格拉底逻辑理性的副产品,他坚信因果律无处不在,于是用因果律解释一切。在他看来,无论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具体的实物,均有其成为其的原因,例如正义,它不是一些没有关联的具体事件,也不是一种抽象的共性,而是某种类似灵魂或精神的东西,通过各种具体的事件或现象反应出来;再比如某种物质,如树,其之所以为树,是因为某种先于它又使其成为它的东西存在,这种决定一概念成其为概念,或一物成其为一物的东西,就是真正的存在。关于这个东西,有学者译成“原因”,有学者译成“相”、“型”,还有学者译成“理念”、“存在”、“是”等,无论哪种译法,都无法全面表达出这个概念的多义性。因为在理解一种实物时,它更像是一种原因性的最基本的实在单位,这些基本单位通过某种结构,组成最后的这个实物,如铁原子按某种结构便组成了铁。而在理解一种概念时,它又像一种“原型”或共同的属性。现在比较多的人接受了“相”的译法,所以,称之为苏格拉底(更多情况下是柏拉图)的“相论”。苏格拉底真正确信的只是一种逻辑,即任何经验事物必有看不见的其背后的原因,至于这原因是种实体构成要素,还是共同属性或其它的什么东西,他似乎还没有清楚明确的判断。所以,按照他的思路出发,面临不同的问题时,把这种原因分别译成“相”、“型”、“理念”、“深层实在”等都有道理。
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系中,“相论”或“深层实在论”似乎只是个不证自明的出发点,是思考一切问题的公理,也没有多少人就这个问题与他争论过什么。但这一理论在后世激起的反响却非同小可,它深刻地影响到了后人对世界的看法。对这一前提的不同定义,不仅使哲学与科学出现分离,而且又产生了不同的哲学和科学流派。
一个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但近年来已经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但是无论是其生前还是其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是他的“伦理哲学”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是哲学“从天上回到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功过自有后人评,对于这位伟人的思想,我们更应该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糙粕”,让哲学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篇:西方哲学论文《论苏格拉底》
论苏格拉底
【摘要】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格拉底 哲学 心灵的转向 灵魂不灭说 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心灵的转向。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2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灵魂不灭说。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3、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3 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4、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 4 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 5 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三,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 6 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四,社会对于苏格拉底的评价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 7 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五,学习西方哲学的收获
我在大一时就从学长们那里了解到有一门西方哲学的选修课,老师讲课很有吸引力,所以在大二下学期慕名而来,果然不同反响,感觉学完西方哲学,收获很大。
上学期我就跟着房老师选修了硬笔书法,一直觉得房老师身上有一种特别吸引人的气质,很有修养,这学期选西方哲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学习了西方哲学,对以后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帮助,运用西方哲学的思想与人交流,肯定是另一个境界。以后应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多补充一些关于西方哲学的知识,肯定会更有收获的。
第三篇:西方哲学智慧 原因论
原因论已完成 成绩: 50.0分 1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构成事物的原因有()种。A、1.0 B、2.0 C、3.0 D、4.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2 亚里士多德有时把质料称作()。A、质量 B、物质 C、载体 D、事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得分: 12.5分 3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经验必须是? A、从技术中获得
B、从父母的传承记忆中获得 C、可传授的 D、不可传授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4 当我们用砖瓦盖房子时,()是形式,()是质料。A、房子、砖瓦 B、砖瓦、房子 C、房子、房子 D、砖瓦、砖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12.5分 5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从哪里来的? A、感觉 B、记忆 C、技术 D、智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6 四因说是柏拉图提出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2.5分 7 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分类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知识是智慧。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 8 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得分: 12.5分
第四篇: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试题答案
1、下面哪个不属于张志伟总结的康德哲学问题?(B)(2.40分)A.理性的危机
B.自由的失落
C.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D.独断主义盛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0分)
A.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
B.时间和空间是知性的先天直观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理性的先天直观形式
3、休谟问题也被称为什么?(A)(2.40分)A.归纳问题
B.演绎问题
C.推理问题
D.进化问题
4、对于一栋房子,什么是它的动力因?(C)(2.40分)A.砖石
B.建筑师
C.居住
D.房子的样式
5、对话方式写哲学著作的顶峰是谁?(B)(2.40分)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6、莱布尼茨的哲学学说又称为:(C)(2.40分)
A.光照说
B.自因说
C.单子论
7、谁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B)(2.40分)
A.泰勒斯
B.赫拉克利特
C.毕达哥拉斯
D.巴门尼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2.40分)A.马其顿王国吞并希腊之后,希腊人的文化都被消灭了
B.城邦制和公民民主使得语言和论辩的作用变得显著,哲学获得
有利的发展空间
C.希腊人之所以研究哲学,是为了学科建制完备这一需要
9、五证论证明上帝存在的是谁?(C)(2.40分)A.奥古斯丁
B.安瑟尔谟
C.托马斯·阿奎那
D.奥托
10、康德认为感性与理性的沟通工具是什么?(D)(2.40分)A.自我 B.想象力
C.范畴
D.直观
11、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启者是:(B)(2.40分)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12、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2.40分)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13、德国的著名唯理论者,斯宾诺莎的同时代人,发明了微积分的哲学家与科学家是:(A)(2.40分)
A.牛顿
B.康德
C.莱布尼茨
14、下列不属于西方哲学的两大源头是:(C)(2.40分)
A.希腊文明
B.罗马文明
C.希伯来文明
15、康德第一部代表他思想的著作是哪个?(D)(2.40分)A.《纯粹理性批判》
B.《论人种概念的确定》
C.《论人的劣根性》
D.《道德形而上学》
16、“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提的?(B)(2.40分)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0分)
A.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B.笛卡尔是近代经验论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C.笛卡尔的二元论孤立、静止、片面,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8、下列不属于17、18世纪社会政治思想核心概念的是:(B)(2.40分)
A.社会契约
B.自然状态
C.民主法治
19、不属于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贡献的是?(C)(2.40分)A.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B.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
C.在哲学中开始了推理论证
D.运用象征和比喻论证哲学问题
20、康德认为知识的基本单位是什么?(B)(2.40分)A.名词
B.判断
C.选择
D.经验
21、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谁?
(C)(2.40分)
A.君王
B.自身
C.整体
D.机构
22、对康德影响很深的人是:(C)(2.40分)
A.贝克莱
B.洛克
C.卢梭
23、经验论者的大本营是:(A)(2.40分)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24、使经验论理论化体系化的是谁?(D)(2.40分)A.培根
B.笛卡尔
C.莱布尼茨
D.洛克
25、下列不属于柏拉图解释理念和现实事物的关系的是:(B)(2.40分)
A.分有说
B.光照说 C.摹仿说
判断题(40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和事物自身的概念是一体的,不可分离。他的观点是柏拉图所认识不到的,是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深化,因此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1.60分)是 否
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不是真的认为世界就是由火组成的,而是用火来说明世界出于永恒的变化之中。(1.60分)是 否
3、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的原因这一概念,和现代的原因概念是一样的,都是讲因果律。(1.60分)
是 否
4、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不可教的,是先天的。(1.60分)
是 否
5、黑格尔认为真正的批判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批判,他的辩证法就是在这种理性的自我批判式发展中展开的。(1.60分)
是 否
6、哲学能代替人们回答问题。(1.60分)
是 否
7、斯宾诺莎认为实体只有一个,就是上帝,但是他所认为的上帝不是人格神,他认为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这一观点也被称为泛神论。(1.60分)
是 否
8、所有哲学家都不清楚什么是哲学,因此他们都在研究什么是哲学。(1.60分)
是 否
9、哲学在近代对社会有很大影响,因此现代哲学界的社会影响力也十分巨大。(1.60分)
是 否
10、人生哲学都是说教性质的,是市侩文化,俗人智慧。(1.60分)
是 否
11、海德格尔认为,人是独立的个人,与他人毫无关系,人与人之间是截然分别开来的。(1.60分)
是 否
12、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都完好地保存在基督教之内,并通过基督教传承给日耳曼人,基督教是希腊罗马文化的真正继承者。(1.60分)
是 否
13、黑格尔认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活动也参与到了宇宙的本体论的运动中,而非单纯的认识论,实际上从绝对到绝对精神,它是一个自我运动、自我展开,自己实现自己的一个过程。(1.60分)
是 否
14、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体就是主体。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个自身永恒不变的实体,自身不动而引起万物运动,叫做“隐德来希”,又叫至善。(1.60分)
是 否
15、康德主张理论理性的优先地位。(1.60分)
是 否
16、康德利用超验分析论分析“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1.60分)
是 否
17、历史上的哲学家都因为学科分化而大为不甘,要为哲学这门学科谋生存谋发展。(1.60分)
是 否
18、黑格尔曾经和歌德以及拿破仑是好朋友,他还给两人送过他写的《精神现象学》。(1.60分)
是 否
19、康德之所以把他希望在哲学领域引发的革命叫做哥白尼式革命,是借用日心说对于地心说的反转,使得人们从最初的在外界寻找知识的来源,翻转到从人自身寻找知识的来源。(1.60分)
是 否
20、洛克也是通过自然状态来解释国家和社会的起源,但是他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不是像狼一样互相敌对,而是自然平等,每个人都拥有一些天然的权利,为了维护这些权利人们才缔结国家,签订契约。(1.60分)
是 否
21、斯多亚学派信奉快乐主义的伦理学。(1.60分)
是 否
22、洛克认为知识就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这种看法与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知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是冲突的,因此就是错误而没有价值的。(1.60分)
是 否
23、康德认为“我思必须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1.60分)
是 否
24、只有当一个人有自由意志,能够把自己的主观准则上升为普遍法则的时候,人才能够自律,道德才是可能的;人都是有限 的,受自然法则的束缚,必须假设灵魂不死,人的德行的完满才有可能实现;必须假设上帝存在,才能保证幸福和人的德行相一致。康德认为,道德是无条件的,但 是道德的实现需要这三个根本条件。(1.60分)
是 否
25、形而上学就是本体论,英文为“ontology”,字面含义就是关于存在(being)的理论。它不是研究存在着的具体事物的科学,而是研究存在的事物何以存在的科学。(1.60分)
是
否
第五篇:西方哲学评析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石大专用-更新中)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两大对立学派: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引入数的概念)四大元素:水、火、土、气
2、西欧封建时期的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教父学
3、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4、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务实性、批判理性、日常语言、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唯意志主义——现象主义(存在主义)
第一讲: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意志自律“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到世界是我的“意志”。康德:“自在之物”——>意志
2、“生命意志”——>盲目冲动
第一、意志无所不在,万物都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
第二、意志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盲目的;“本体论”
3、人生即痛苦:缺乏~~~~~意志转向
三、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1、拉开了人学的序幕
2、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方法
3、把悲观意识纳入到了哲学
4、开辟了从微观心理层次来研究人的状态
四、叔本华哲学的谬误
1、是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2、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求生意志”
三、尼采的“权利意志”论和“超人”学说
(一)生平时代
(二)基本哲学观点
1、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持反理性和批判现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1如何评价尼采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2、“强力意志”——权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阿波罗,酒神——古希腊狄奥尼索斯 日神精神——主张梦幻;酒神精神——醉 它们的统一形成了艺术 险境(2)“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性——》创造生命力 “永恒轮回”
3、“一切价值的重估”
尼采哲学的主题,其含义是: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全部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4、人和“超人”——认识价值/评价
主义道德——贵族——》“超人” 善=高尚 奴隶道德——畜群——》弱者
(一)超人特征:特立独行
一般人:随波逐流——末人——一般人
(二)对超人的评价
5、尼采思想的影响 伯兰代斯预言
四、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期中考试——论文:
1、关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评述
2、关于使用注意哲学的评述 第二讲 早期实用主义 实力、经验=解放的效果 知识、理论=解放的工具 真理=解放的成功
一、对风险与邪恶社会的惨痛感受 二、三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一)创始人——皮尔士
信念——》怀疑——》探究——》确立信念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生平
2、哲学观点 效用原理(1)实用主义方法论:
不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 而看最后的东西:效果、收获1、2、行动时工具非答案
3、效果判定理论的意义和价值(2)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一、真理是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联络经验的工具 第三、真理==有用、成功(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哲学观:文化批判行为的模式 改造哲学 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1)关于经验的看法 “旁观者的知识论” 当下性/探究(2)实验主义方法论——》探索
疑难——》确定问题立点——》假设——》推理——》实验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效性 注重人际功用 道:天道、人道 “法器”
第三讲 现象学
一、胡塞尔及其在哲学上的地位 布伦坦诺
二、基本观点
1、从“面向事物本身”到“本质的还原”(1)“面向事物本身”的含义
(2)“还原法”{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意识到的现象
{第二、“悬置”、“加括号法”、“自然观” “纯粹”
{第三、本质的还原 “意识流” 直观“自由想象的变幻”内省活动
2、意识性——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1)意识指向对象 自我《——》客体 “唯我论”(2)意识构造对象 构造生死
第四讲 存在主义哲学
一、概论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一)兴起去传播
(二)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者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
2、存在者都具有公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3、存在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
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萨特其人
(二)基本观点
1、现象学基本观点
1、存在主义论
“自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事实
【存在时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非存在趋向于“存在”
【超越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不是
2、“存在先于本质” 主观性
3、“萨特自由观” 决定论(1)自由的存在论
(2)自由式选择的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
(4)人的存在状态——烦恼、孤寂、绝望
4、“他人是地狱”
三、萨特热和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无意识理论
1、过失 故意意向 意识牵制 调解
2、梦——愿望的达成
3、无意识——意识伪饰 内趋势 前意识
三、人格结构理论:无我——自我——超我
四、人活动的心理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考试安排:10月28号晚 星期三 7:00-8:40 题型:
1、名词解释 4*5=202、辨析题 5*10=50
3、论述题 2*15=30
要求:
1、谁的观点 解释含义
2、谁的观点 基本含义
分析命题的性质(主观唯心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论的观点 分析合理性、错误处 范围:叔本华、尼采 哲学史上的地位、意义
皮尔士:效用原理的含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
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的概念 意识构造世界)
萨特:存在主义 无意识-性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