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1: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

第一篇: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加油站都有“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提示,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2.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已知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则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

()

A.-173℃

B.-100℃

C.273℃

D.100℃

3.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4.如图所示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

5.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下面关于水珠在车窗上的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6.如图所示是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 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 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的体温.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升华

D.汽化 7.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0℃ 8.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关于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9.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10.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在炎热的海南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1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

13.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揭开锅盖后,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锅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

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_______.

17.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 温度计测量教室外的温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小明认为温度计 的玻璃泡不装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8.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 样会使水的沸点_______;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_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

19.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雾”飘出,其“白雾”是驱蚊液经过先_______后_______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20.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的包装纸上出现白霜是由于冰箱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21.夏天,市场上的海鲜周围通常要放一些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_______,温度_______,从而使海鲜保持较低的温度.在高山上,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是因为海拔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100℃.

22.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上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原理是:(1)_______;(2)_______.

23.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_______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_______的方法,使之_______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24.“神舟”载人飞船由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火箭与空气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科学家为此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高温材料,另一方面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毁火箭的作用,这是因为_______.

三、解答题

2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 2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不同.

27.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a)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b)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A 6.D 7.B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C 16.100 零下4.7摄氏度

17.热胀冷缩 -

20℃以下水结成冰 18.升高 ② 水蒸气液化放热 19.汽化 液化 20.液化 凝华

21.吸热 不变 低 低于

22.通风处加快蒸发 酒精蒸发吸热 23.液态 加压 液化

24.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25.(1)均匀(2)试管壁 46(3)48 晶体(4)(a)26.(1)高(2)92(3)98 < 质量

27.(1)温度

(2)甲、乙

(3)不正确

(4)正确 28.试管壁有水珠 产生 升高 放出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冷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什么叫温度?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生]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生]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想想做做]

[生]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生]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生]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生]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来认识它们,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生]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生]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

[生]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 量程?

[想想议议]

[生]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生]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生]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生]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

[生甲]℃表示什么? [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 [生丁]如何读温度? [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生乙]温度用符号t表示.[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2.摄氏温度(板书)

[师]我们看P71想想议议,能否把空白填上.[生甲]沸水的温度是100 ℃[生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生丙]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1983年)最低气温为-89.2 ℃[生庚]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约3400 ℃[生辛]液态氮沸点-195.8 ℃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3.体温计[板书]

[师]同学们对体温计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想议议.[想想议议]

[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四、布置作业 阅读P73科学世界

P74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4.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 K

五、板书设计 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体温计

补 充:

教学后记: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

[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3.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3.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

[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3.2—2和图3.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3.2—4和图3.2—5.思考想想议议

[想想议议]

[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

[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板书)

二、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

阅读P79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四、板书设计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补 充:

教学后记: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

[师]看课本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

[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2.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

[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

[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 [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

[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3.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

[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3.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60页小数据.[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

[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

[生甲]给纸锅加热一会儿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这是为什么?

[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 [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3.蒸发(evapration)(板书)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想想做做]

[师]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 [生甲]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生乙]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生丙]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发的慢.[生丁]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生戊]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师]看课本图3.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

[生甲]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板书]

[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

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 馊了.2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五、板书设计

1.汽化(vaporization)和液化(liquefaction)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2.沸腾(boiling)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evapration)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补 充: 教学后记: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进入新课 [想想做做]

[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四、布置作业

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五、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补 充: 教学后记:

课题 物态变化 复习与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补 充: 教学后记:

第三篇: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课时练习(基础篇,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物态变化(基础篇)【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2.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摄氏温标把冰的温度规定为0℃ C.摄氏温标把水蒸汽的温度定为100℃ D.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3.晶体的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4.下面是小明画的四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反映晶体熔化图象是()

5.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6.高山上不容易把饭煮熟,是因为()

A.水的沸点较低 B.空气稀薄,燃烧不完全 C.水的沸点较高 D.水不容易沸腾

7.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升华 C.液化 D.熔化

8.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

二、填空

9.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0.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 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的 像。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11.如图所示是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比赛中的一个场景。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用力“刷冰”,使表面的冰 成薄薄的一层水以减小阻力(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是通过 的途径增加了冰的内能。

12.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和。液化石油气是采用 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 的缘故。

三、简答与实验探究

14.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15.在“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中,小辛同学发现海波熔化过程,温度计示数不断上升,小辛百思不解:海波是晶体,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分析合理的可能原因。回答两点即可。(1)。(2)。

16.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填“A”“B”“C”或“D”)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固体变成液体为熔化,A正确;液体变成气体为汽化,B错误;液体变成固体为凝固,C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错误。2.【答案】A 【解析】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玻璃泡里装的是液体,当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时,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体积膨胀,液体就沿细管上升;当接触温度低的物体时,玻璃泡里的液体遇冷体积缩小,液体就沿细管下降。所以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摄氏温标是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故B错。摄氏温标是把一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故C错。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是100℃,远远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错。3.【答案】B 【解析】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吸收的热量用来完成晶体的熔化。4.【答案】A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C、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C、D不是晶体熔化图像,因此排除;图象A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B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5.【答案】D 【解析】盖上酒精灯,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剪除大部分枝叶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地膜种植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晾衣服时放在向阳处温度高,通风处空气流速大,可以加快液体蒸发,符合题意。6.【答案】A 3 【解析】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也低.水就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水一旦沸腾温度不会升高.所以不容易煮熟食物。7.【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被抛射到空中后,迅速吸收热量,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所以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8.【答案】B 【解析】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

9.【答案】蒸发(或汽化)吸收

【解析】水分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风扇吹风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10.【答案】热胀冷缩 放大 虚 36.5 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

【解析】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体温计的玻璃外壳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水银柱在它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水银柱在36℃以上5小格处,示数为36.5℃;体温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使用前须手拿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一甩;玻璃泡与身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与身体接触时间足够长;读示数时视线应与体温计垂直等。11.【答案】熔化 做功

12.【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13.【答案】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

【解析】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液化石油气是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温度不太方便,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手就会液化,液化放热,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严重。

14.【答案】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解析】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15.【答案】(1)海波受热不均匀;(2)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解析】“海波熔化过程,温度计示数不断上升,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若海波受热不均匀,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有的地方海波已经熔化了,继续吸热温度就会升高,温度计恰好测的是这个地方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就会不断升高。(2)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测得如果是容器底,容器底与热源较近,温度比较高,温度计的示数当然就会升高。16.【答案】(1)89;(2)温度计度数不变;(3)继续吸热;(4)A 【解析】(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B是晶体熔化图像,C图是晶体凝固图像,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第四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五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完整篇)

沭阳县广宇学校初二物理上学期

教学进度计划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科版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发展学生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运动等现象及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热等自然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包括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三、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学校提出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

3.注意提优、补差,同时促进中等同学的进步

4.坚持阶段清,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及时改进教学

5.课堂教学中注重思路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领悟和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教师备课安排 葛恒茂:

第一章 声现象1节

第二章 物态变化1、2、3节 高丙友

第一章 声现象2节

第二章 4、5节和复习教案1课时 仲学

第一章 声现象3节

第三章 光现象1、2、3节 张银东

第一章 声现象4节

第三章光现象4、5和复习教案1课时

李立勇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课时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1、2、3、4节 徐福高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1、2、3、4、5节及复习教案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6)引言 主要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一章声现象 1.1声音是什么

第二、三周(9、10—19)1.2乐音的特性 1.3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第四、五周(9、22—30)第一章复习及测试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第六、七周(10、8—17)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第八、九周(10、20—31)2.5水循环 第二章复习及测试 第三章 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3.2人眼看不见的光

第十、十一周(11、3—14)3.3光的直线传播 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十三周(11、17—28)期中考试及讲评 3.4平面镜

第十四、十五周(12、1—12)3.5 光的反射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十六、十七周(12、15—26)3.1光的折射 3.2透镜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十八周(12、29—31)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第十九、二十周(1、4—16)3.5望远镜与显微镜及本章复习及测试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十一、二十二周(1、19—30)5.2速度 5.3直线运动

5.4运动的相对性

第二十三、二十四周(2、2——)第五章复习及测试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初二物理备课组 2014.9.30 2

下载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