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时间:2019-05-14 01: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第一篇:(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第13课 旅鼠之谜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地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媲()美

挑衅()迷惘()笃()信 啮()肯

滑稽()徘徊()逃窜()收敛()揪()住

繁衍()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徘徊: 媲美: 挑衅: 迷惘: 笃信: 道听途说: 小心翼翼: 前赴后继: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3、了解作者和文体。

【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三大奥秘中最神奇的当属旅鼠的集体大自杀之谜,它们为什么要集体大自杀呢?请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两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4、旅鼠为什么自杀?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未解之谜,请你发挥想象,大胆猜测,说说你的猜想?

【当堂反馈】

1、尝试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整理文章。

2、我们了解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对这些奥秘进行了大胆地猜测、探究,惊叹之余,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⑴“大自然也是要进行干预的。”神秘的大自然总有办法让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保持平衡,谁破坏了这种平衡,谁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那么地球上的哪些现象就是大自然干预的结果呢?

⑵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提升】

1、读下列这段文字,说说《旅鼠之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把1999年6月15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专家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90亿—100追亿。

2、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然后把你的探索成果记录下来。

3、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课后检测】

读美文《绚丽的蝴蝶》,完成各题。

绚丽的蝴蝶

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粘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做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效果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__________ 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峡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他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来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1.文章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2分)

2.按照你对选文的理解完成题目。⑴怎样理解“物理学的优等生”?

⑵揣摩文章小标题拟制的特点,在文章空白处,拟写一标题。

3.第三部分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

第二篇: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信客导学案

信客

一、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激情参与,阳光展示,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多或少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克扣()接济()噩耗()呵斥()焦灼()颠沛()跋涉()灰黯()昏厥()唏嘘()穷困 潦倒()晦气()嫉妒()伎俩()吊唁()文绉绉()3.解释下列词语。噩耗: 焦灼: 颠沛: 跋涉: 伎俩: 低眉顺眼: 4.主题梳理

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呢?(AB层同学必掌握)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五、探究语言

《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却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试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六、拓展提升

谦卑的人有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位置: ②恶行:。

2.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

3.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4.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5.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6.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一、预习导学

.了解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朔()方

凛冽()

3.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4.有情感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5.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6.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第 单元

课时共

第 页

二、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三、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润荚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于的皮肤。②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遂有冷绿的杂草。③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④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⑤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⑥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⑦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⑧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⑨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雪景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滋润美艳”写出了_____________。

2、第①句中的两个比喻从哪个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②句写出了什么?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4、第③、④句用“记不真切”来描写,有什么新意?

5、第⑤句写出了朔方的雪怎样的质地特点?

6、第⑦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XX—XX学年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夏建东

使用时间XX年

鲁迅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预习导学:

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2.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二、合作探究、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的雪吗?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三、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的绿》)

7.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9.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4、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2、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口

忙碌()

脂粉奁()

灼灼()

嘻()笑

褪()尽

朔()方

凛冽()

3.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4.有情感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5.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6.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二、合作探究

(本文是散文诗,既有优美的语言,又有较为深刻意蕴。我们试着通过理解文中关键性语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内涵。)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的雪吗?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三、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的绿》)

7.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9.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四、课后巩固:

写一段雨景片段,在细腻描写的基础上,适时的融入自己的情感。(200字左右)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六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3 本文事实论据和正反对比的作用 4 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示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停顿正确。

2、给下列字注音。坦殉()职

拈()轻怕重

狭隘()热忱 ....

三、二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题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8分钟后回答问题 1概括文章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划分每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段分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二段分三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三段分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四段分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课时 四、三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题

自学指导二:

1.“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人,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其中“极端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2.文章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

3.文章为什么有“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不同的称呼?

4.课文2段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5在赞扬白求恩的精神是,本段还列举了其他同志的不同表现。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四、引导更正、讨论、归纳、总结(兵教兵)

五、当堂训练。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道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我是很悲痛的”能否换成“我很悲痛”?为什么?

3.“从这点出发”中“这点”指什么?

4.文中“只”和“仅”有何作用?

5文中最后一句依次从哪几个方面阐发前一句的含义?

下载(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三•六导学案)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城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1 新闻两则 主备人:刘兴高 审核人:史德清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阅读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第16课导学案

    荥阳四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编号: 32 —3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

    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案

    口技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春酒》导学案

    《第19课 春酒》导学案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

    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梁思成的故事

    2 梁思成的故事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勘察巍峨 ...黯淡耸立 ..锈蚀.壮硕.枯燥 .轩昂 .宝坻惋惜 ..2.读准多音字 (1)斗拱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困惑不解____ 其他读音: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敬畏自然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十一课 敬畏自然 教师寄语: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

    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 一》导学案

    口语交际·习作 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巴西导学案(一)

    巴西导学案(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 通过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巴西 民族融合的缩影及拉美文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