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

时间:2019-05-14 01: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

第一篇: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过程与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活动启发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巩固提升】(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自学指导】

一、知识梳理:(请同学们利用课前15分钟,阅读教材,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熟记教材中重点知识,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课堂上用展台展示,小组间进行点评)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 的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②生物的(刺激反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更重要的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的产物,__________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________,还必须有被反映的___________。不管是正确编写日期

编写:

审核:

第1页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____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2)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______________;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____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______是派生的,物质 意识。

探究一(请同学们简要分析以下观点,学会辩证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请你对此谈一谈看法。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交流(讨论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讨论展示(请同学们利用课堂10分钟时间,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小组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请谈一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编写日期

编写:

审核:

第2页

三、课堂检测(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8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B.人脑

C.思维着的精神

D.客观存在

2.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

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5.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6.2008年,有一些热词、新词进入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们折射出这一年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这些词包括“生态文明”、“物权法”、“又好又快”、“加息”、“消费价格指数”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7.“万物皆有思想”的论调违背的是下列哲理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8.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编写日期

编写:

审核:

第3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对西藏问题、新疆问题进行歪曲报道。从哲学观点看,这表明

A.主观应当超前于客观 B.主观很难与客观相符合

C.意识不一定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的

10.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12.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并完成了对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是说明

①想象是突发的 ②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 ③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④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简析题

15.有人认为,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课堂上准备到黑板上展示)

编写日期

编写:

审核:

第4页

第二篇:人教版政治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后练习.doc

《意识的本质》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有的意识纯粹是人脑瞎想的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我的幸福公式”登上某网站焦点专题榜,以下是一些网民的“2013+?=幸福”的幸福公式:

网民“天天美食”:2013+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网民“劳动致富”:2013+找到工作+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难得一笑”:2013+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这表明()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③人们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满足 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①电脑也会产生意识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国库也叫做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网络热词“谣盐”取自“谣言”的谐音,意即空穴来风。从哲学的角度看,谣言来自于()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8.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通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意识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李白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诗句。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A.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 D.都来源于人脑

10.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A.神是人的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

11.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飞天”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12.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西方人的信仰不同

玉皇大帝像

耶稣像

释迦牟尼佛像

材料二 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一只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14.有人说:创意来源于富有创造力的人脑,请结合有关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解析】 材料中所提的大脑效应、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的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C项本身表述错误。

【答案】 D 2.【解析】 由“2013我的幸福公式”看,不同的人幸福公式不一样,可见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人们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满足,故选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3.【解析】 只有人脑才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①说法与题意相反。

【答案】 C 4.【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意识源于客观存在,因此A、C、D本身错误;人们对国库认识的片面性,主要受主体的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事物相同,但人的认识不一定相同,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 5.【解析】 题意旨在强调任何意识都源于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观念都经过了人脑的加工改造,与现实不完全相同,②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6.【解析】 世界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你的感受的起伏而变化,是客观决定主观,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不科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 7.【解析】 谣言是一种错误的意识,来自客观世界,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8.【解析】 感觉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在内容上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因此A、D两项说法均错误。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心理感受,也是对秋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B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9.【解析】 “发挥想象力”、“夸张”是强调人脑对客观材料的加工制作,而“其实”则把题目的指向转到客观存在的决定性上。B项错误,想象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D两项错误,否认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答案】 A

10.【解析】 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神”的观念也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在客观世界中能够找到某种“原型”,故C项入选。

【答案】 C 11.【解析】 “嫦娥奔月”、“飞天”的神话传说,说明意识能够反映客观存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12.【解析】 A、B、D三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予以排除,只有C项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 C 13.【答案】 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东方人崇拜的玉皇大帝活脱脱是生活中的帝王的再现;西方人崇拜的耶稣则是西方古代史上卓有成就的君王的再现;佛教信奉的释迦牟尼则是南亚次大陆人群的外貌再现。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②鬼神观念也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14.【答案】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创意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上述观点没有认识到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源泉,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篇:高中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4.5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

学情分析

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他们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把握意识的本质: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中,“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课件设计构思中要做到匠心独运,体现生活现象、文字材料、图片、音像与教学内容的和谐性,体现动态传达与静态呈现的一致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使我们的哲学教学在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的交融中更具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仍然属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并不是意识。黑猩猩和人都属于高等动物,为什么只有人具有高级的反应形式——意识呢?人的意识是某个神赐予人类的吗?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中映月”、“空谷回音”、“踏雪留痕”等现象。)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片:1.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食物,把它吸入体内;2.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卷起;3.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

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图片:1.蚯蚓没有眼睛,却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是因为它的身体拥有感光细胞。2.响尾蛇的两眼已经退化,可是它却能在夜间捕食,因为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有一块皮肤,能感受红外线辐射。3.蝙蝠可以在1米范围内发现同人的头发丝一样细的铁丝,这是借助于长在两耳上的超声波探测器。)

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但是在意识的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偏偏只有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呢?

劳动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协同动作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并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案例):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曾报告说,有一个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惨无人道地关在楼顶的一间房里,不让她见人,不让她接触社会,每天只给她送一些食物和水。当人们发现安娜时,她已经6岁了,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更不会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学家们为了使安娜适应社会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在她死前仅学会了很少词语,但从未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更谈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识。无独有偶,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只有当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能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并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问题探究二: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脑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多媒体展示:1.人脑结构图 2.大脑的内部结构图 3.人脑功能分区图。)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位于颅腔内。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其表层是灰质,也叫大脑皮层,厚度约2-3㎜,里面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左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右边的感觉信息,并控制人体右边的一切活动,如语言、书写、计算等等;大脑的右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左边的信息并控制左边的活动,像描述空间结构、临摹等活动。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协作,它们之间由2亿多根及其细微的神经纤维连接起来,以协调左右两边的功能。如果大脑皮层受到损伤,人会变成什么样?

(多媒体展示案例):1848年的一天下午,在新英格兰卡文迪什小镇附近的采石场里,年轻领班菲尼亚斯?盖奇用一根长1.5㎝、直径为3㎝的铁棍将岩石上孔洞里的炸药捣实,以便爆破。不料,铁棍与石头摩擦打出的火星竟点燃了孔里的炸药。刹那间一声巨响,铁棍从孔内发射出来,正好从盖奇的左眼下射入,穿透头盖骨,从头顶飞了出去。几个月后,盖奇的创伤奇迹般地愈合了。然而,他却从此变成了一个喜怒无常、谈吐粗俗、不能按自己意图办事的怪人。待盖奇死后,医生们解剖了他的颅脑,发现大脑皮层的额叶与边缘叶之间的大部分脑组织都损伤了。因此,人们推测:盖奇性格的改变是由于大脑额叶与边缘叶的连结被切断了。前苏联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朗道,幼时聪明被人称为“神童”,12岁进入大学,同时学习两个系的课程,他对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于1962年获诺贝尔奖金。一天,他突遇车祸,脑部受到严重损伤,失去了记忆和思考能力。虽然经过抢救又活了6年,但从此再也不能进行科研了。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们用优雅曼妙的舞姿、炫目的造型,将《千手观音》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演绎得天衣无缝、灿烂至极,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体现着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这21双充满神韵的玉手,婀娜多姿的千变万化,是怎样配合得犹如出自一人之手的?

生:(观察、思考、讨论)训练时,为了看清舞蹈动作,她们对着镜子练习,因为镜中可以见到等大的实像;听不见声音,她们就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在演出现场,有艺术团的4位手语老师分别位于舞台的四角进行指挥,演员们通过看指导教师的“手语”来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

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

(多媒体展示案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地区,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两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一队猎人进山打死了狼,在狼窝里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裸体女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为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吃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爬行,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下站了起来,但教她独自站立竟用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 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多媒体展示案例):世界上没有从来不做梦的人。梦境的场面尽管五花八门,但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这些素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睡眠时以梦幻的形式剪接组合再现出来。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有趣的是,有人可以在梦中发表演说、写作文、计算数学难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梦见一条蛇正在吃自己的尾巴,身体形成一个大环。这个梦使他灵感顿发:苯分子的原子事实上呈大环形,而不是原先看到的直线结构。这一发现被视为整个有机化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英国诗人科里兹有一天因思维欠佳打瞌睡。梦幻之中诗句竟如泉水一般涌现出来。科里兹惊醒后伏案疾书,一口气写了80行诗。谁知这时不速之客造访,梦中萌发的诗意消失殆尽。其后无论他怎样努力,这下半篇诗也未能写成。《红楼梦》中的香菱进大观园后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她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旁视,但做出的前两首诗都不合格。她不畏艰难,日夜苦吟,并在林黛玉、薛宝钗的点拨下,终于在梦中做出了一首连林黛玉都没能“绉出来”的歌咏月亮的好诗来。

生:(先读第一首诗)“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这首诗用镜子、盘子、蜡烛来比喻、衬托月亮,感觉很俗气。

师:林黛玉也是这样认为的。林黛玉的评论:“意思虽然有了,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为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生:(读第二首诗)“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沫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这首诗用花香、露珠、金粉、银霜这些优美文雅的词语营造出一个朦朦胧胧、如梦似幻的境界,感觉比第一首诗有进步。(全体同学鼓掌表示赞赏和鼓励。)

师:分析得非常到位。大家来看看薛宝钗是怎么说的?薛宝钗的评论:“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放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生:(读第三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首诗语言很朴实,但意境很深远。我虽然读过《红楼梦》这本书,也看过电视剧,但我阅历太浅,说不出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师:贾宝玉的评论:“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不是仅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原原本本的反映呢?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两大主要图腾,但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龙、凤”,那么“龙、凤”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龙、凤”的观念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取材,逐步创造了“龙、凤”的形象。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龙、凤的原型,是由于龙、凤的形象是人脑对龙、凤的原型加工改造的结果。所以说,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多媒体展示“龙、凤”图解)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人们头脑中仍然有鬼神观念。鬼神观念是否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呢?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人;释迦牟尼的外貌酷似印度人;上帝耶稣的外貌酷似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对客观存在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种错误的意识。

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都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一种超前的反映。正确思想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实现)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2001年1月10 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中国又先后三次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新的突破。2003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14周后从太空安全返回,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北京时间9月27日下午4点59分,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我国从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出人类在探索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状态、属性和规律,从而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课堂小结:

什么是意识?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四篇:高中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教案

授课人:姜凌(兰州二中)

2011年9月20日

《意识的本质》的教案

学情分析

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对物质的初步认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然而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培养,理解如此高度抽象的概念仍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

教材分析

本框题着重论述论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课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把握意识的本质: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结合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刺激感应,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中人的意识产生的条件,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2.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意识的产生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要采用情景讨论法和活动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要学会运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略(讲授新课)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板书)

2(多媒体展示案例):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仍然属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并不是意识。黑猩猩和人都属于高等动物,为什么只有人具有高级的反应形式——意识呢?人的意识是某个神赐予人类的吗?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板书)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

(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滴石穿”等现象。)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生命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图片:1.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2.蚯蚓受到刺激后的反应。)

无机物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有机物,出现了生物反应形式。在植物和低级动物身上,这种反应叫刺激感应性。应激性和反应特性的区别是具有了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这就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从此掀开了地球进化历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阶段级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图片:1.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

随着低级生物向较高级动物的发展,产生了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并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级的反应能力,就是动物的感觉。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1)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参加劳动,进行社会交往的实践。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劳动和社会交往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促进了人脑的生成,促进了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可见,劳动创造了人,也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促进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多媒体展示案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地区,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两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一队猎人进山打死了狼,在狼窝里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裸体女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为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吃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爬行,小的 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下站了起来,但教她独自站立竟用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 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告诉我们:只有当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能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并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板书)问题探究二: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大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脑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多媒体展示:1.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2.人脑的结构图 3.人脑功能分区图。)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位于颅腔内。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其表层是灰质,也叫大脑皮层,厚度约2-3㎜,里面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左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右边的感觉信息,并控制人体右边的一切活动,如语言、书写、计算等等;大脑的右半球接受来自人体左边的信息并控制左边的活动,像描述空间结构、临摹等活动。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协作,它们之间由2亿多根及其细微的神经纤维连接起来,以协调左右两边的功能。由此得出: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板书)(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板书)(图片:望梅止渴)

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

(多媒体展示案例):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王子的故事说明什么?

说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有人脑,还必须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使各种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板书)(1).意识产生的厂房和机器——人脑(2).生成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

4(过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帝、鬼神并不存在,可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观念和鬼神观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鬼神观念、上帝观念是人脑中自生的吗?(多媒体显示教材36页的探究活动。)(回答略)

(教师提问)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回答略)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课堂小结:

什么是意识?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课堂探究:(教学反思

略)5

第五篇:政治必修四期中考试测试题

德惠市第二实验中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去理解和运用

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

A.① ④B.② ③C.③ ④D.① ③

2.下列选项中与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存在即被感知

C.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D.气者理之依也

3.今天,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遇到的矛盾纷繁复杂,更需要哲学的指导。这是因为()

A.哲学解释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

C.哲学思想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总结

D.哲学为实践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

4.在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③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 理在气先

A.① ②B.② ④C.③ ④D.① ③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1 页(共 6 页)

6.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的普遍趋紧,提高全民的能源危机意识和节能意识,已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人类也越来越意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

A.加大力度改革自然,人定胜天

B.崇尚自然,崇拜自然

C.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D.回避自然、顺应自然

“新年到送你鸟巢做新房,送张床叫水立方,祥云围绕在身上,“鼠”不尽的祝福送到你身旁。”据此回答7-8题。

7.该短信将奥运标识窜成一串美好的祝愿,有利于促进全国上下对奥运的关注和支持。这主要表明()

A.物质依赖于意识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奥运标志具有意识

8.鸟巢、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由设计图纸到建成实物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

A物质B意识C实践D反思

9.宋代诗人陈与义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漫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0.2008年6月1日,第三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奋斗目标、侦测措施等,为实现安全生产、保障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A.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1.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这是因为()A真理和谬误的界定是主观的B.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C.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2.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2 页(共 6 页)

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具有无条件性

C.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办事情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D.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13.某手机网站反弹出广告:“发送短信,告知生辰八字,可洞晓您的姻缘……”等等。这些广告()

①否认了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②否认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是唯物论的一种具体表现

④用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15-16题。

15.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16.调整农业结构的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17.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8.从摇把电话、拨盘电话到数字键盘电话,从功能单一的大哥大到 可视频通话的3G手机。通讯工具的进步说明()

A.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事物发展的道路时曲折的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3 页(共 6 页)

C.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19.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后人。”与本句话反应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偷牛贼一起游街,不公平。”偷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就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有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的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4.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看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2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4 页(共 6 页)

26.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要人为抑制经济增长。这告诉我们()

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7.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飓风式影响,今日,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实行了“非对称”形式贷款利率(即存贷款利率非同时上升或下跌),这也是在非常时期做出的非常抉择。这一政策所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善于抓中心、抓关键

28.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能使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从而促进我们更加全面的发展。辩证否定观教会我们生活的态度是()①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扬弃别人、前人的经验

③对权威说不,对权威的尊重就是否定自己

④大胆抛弃一切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

29.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有密切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同样离不开创新。这说明()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可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农业是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

D.是否坚持运动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计40分)

31.200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两周年。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建设人员再充分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的同时,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

请从规律客观性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6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5 页(共 6 页)

32.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凳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需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他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5分)

33.“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这是今年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内以扩大内需、普惠农民、改善民生、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家电下乡”政策所带来的成效和反应。但在一些地方,却发现家电下乡也存在诸如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下乡产品品种不齐全,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网点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企业应如何开拓农村家电市场。(6分)

3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过去“经济增长方式”。一词之差,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经发展更看重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突出了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彻底否定。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7分)

35.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地处珠三角背部边缘的某市断然告别过去已知沿用的发展模式,大胆的启用主体功能区战略来重新统筹部署全市的新一轮发展大局。他们根据自身不同镇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已有发展水平,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地区营造工业制造产业圈;中部地区环境优美,创建文化产业城;北部地区生态优美,着力营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该市探索出的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为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参考的样本。目前广东各地正在学习推广该市的做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广东各地学习该市模式的做法。(6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第 6 页(共 6 页)

下载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意识的本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 必修四 材料类型题

    政治 必修四(哲学) 材料类型题 1.2010年7月12日,如火如荼的南非世界杯落下了帷幕,也给世人留下了诸多话题…… 话题一:西班牙夺冠 西班牙创造了历史,他们第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就捧......

    2014高考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20个)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4、唯物辩证法11、认识论2)(共17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4条原理) 一、物质决定意识......

    政治第五课总结

    第五课 初三六班 胡佳来 弘扬文化意义 = 1、架桥—文化 2、有利于——影响 P66 3、有利于——重要性 4、有利于——how 5、中华文化地位 民族精神why = 1、重要性 P68 2、地......

    意识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必修4)班级 班 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课题意识的本质讲课时间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 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

    《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意识的本质》我从六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 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既是对上节课知......

    意识的本质(5篇)

    华池一中 思想政治教学案 主备人:张明星 审核人:高二备课组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 2.......

    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四大题归纳

    第一题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名词解释:科学发展观 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

    高三政治必修四主观题测试题范文

    高三政治测试题(哲学主观题)2014-8-2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