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

时间:2019-05-14 10: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

第一篇: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

浅析对“中等生”的认识及转变策略

道真自治县忠信小学 黄 超

摘 要: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下,学习成绩一直以来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成绩的好坏使得学生分类现象日益突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成了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描述词。但是,“优等生”和“后进生”颇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而占很大比例的“中等生”却一直被忽视。因此本文就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谈谈对“中等生”认识及转变策略,旨在帮助“中等生”走出困境,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适当的参考。

关键词 :中等生;认识 ;策略

在当代学校教育中,有这样的一类学生,他们成绩不上不下,表现平庸,既不会给班级带来多大荣誉,也不会给班级抹黑;他们积极配合班级工作,默默无闻的学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往往被老师忽略;渴望家长的理解,但往往因成绩中等被训斥;渴望表现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往往因自己所处的尴尬境地,受束缚甚至被扼制,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生。因此,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对“中等生”有这样的界定:即由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价值取向、个性情感、意识和学习状况等原因形成,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在教育教学群体中处于中间状态为特征的群体,更是实现教育教学整体推进目标不可忽视的群体【1】。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人们大多只根据考试成绩的高低将“中等生”定义为平时表现平庸、学习成绩居中,班级中最令老师放心的群体,因而人数在班级和学校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本文就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谈谈对“中等生”认识及转变策略,旨在帮助“中等生”走出困境,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对“中等生”形成的认识

1、教师角度

班级乃至学校差不多1/4的学生被老师定义为“优等生”,1/4的为“后进生”,其余均被看做“中等生”,“中等生”是老师“最放心”的群体,班上的荣誉一般由“优等生” 来争取一旦涉及有“技术含量的活”,老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们,相反,一旦关系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等为班级抹黑的问题时,老师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的是“后进生”名单,而对于“中等生”,老师实在无法用班集体事件与他们相联系。此外,不少教师认为“中等生”人数多、面

广量大,即使采取措施也难面面俱到,受益于每个人,在盲目的抓升学率、合格率的驱使下,大多教师觉得“优等生”基础好,容易出成效,对“后进生”的教育,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取得微小得进步就能显露出来,唯有中等生,既无利可图也无名可争,故不愿在他们身上多花时间,多费精力,而热衷于搞“抓两头带中间”。因此,“中等生”也就自然的被老师忽略了,致使他们长期滞留于中等地段。

2、家长角度

一方面,由于家长培养理念的功利性增加,在家长间的相互攀比之下,很多家长一心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上一所国内甚至是国外名牌大学,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考试排名靠前,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他们自身的想法。长期在这种“被动力”的压迫下,孩子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处于中等地段停止不前。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自己也比较懒散,一有时间就浸泡在麻将馆或其他娱乐场所,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期待,也无暇顾及,长期不管不问。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也渐渐的失去了斗志,对自己成绩的好坏一点不在乎,成绩也就一直停滞不前。

3、中等生自身角度(1)无进取心。

很多“中等生”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自认为虽比上不足,但比下还是多多有余,可能由于其“特点得不到认可”,长期不被他人所认识,自己的优点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慢慢地也就自甘堕落、不出头、不招是非,形成一种“舒舒服服当中游”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上也是能偷工俭料就偷工减料,抱着只要老师不批评就算过关的态度,在班级工作方面不愿出头露面,能推就推,既不主动参与其中,也不愿多承担义务。

(2)有进取心,但学习方法不当。

一些“中等生”学习很用功,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学习,主动参加班级体活动,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比如晚上学到很晚,早上起得很早,一到上课就犯困或是只一味的死记硬背,不断的做题,从不思考、总结,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也只是找借口安抚自己,始终怀着坚持就会换来胜利的态度。

(3)心理素质低,自我感觉良好

有很多的学生平时作业或是测试表现都很优秀,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也很准确,但是当遇到综合性的大型考试,就会失常,有的甚至出现怯场或者短暂失忆。很多人感觉上课听得懂,作业也会,但隔几天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很多问题老师一点就通,不点就找不到突破口,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总觉得课本知识简单,不必看书,一味的做难题攻怪题。

二、转变策略

中等生人数众多,是班级和学校的主力军。因此,为了帮助中等生走出学习困境,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相应的转变策略。

1、改革现行考试和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在现代教育机制下,学生成绩成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因此,要改变“中等生”的尴尬局面,现在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必须改革。应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发展的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培养出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拥有创新的综合性人才。

2、教师要针对“中等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大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中等生”也一样,他们期待老师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等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于缺乏自信心和兴趣的同学,老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帮助其找回缺失的自信心和对事物的兴趣;心理压力重的学生,老师要表示理解,并给予正确的疏导,帮助减轻其心理负担,轻松的学习;对于自甘堕落,只求舒舒服服过日子的学生,老师必须采取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写日记、总结、《错题集》等方式督促并要求家长一起进行监督„„总之“教师应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3、家长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中等生”的问题。

一方面,家长不应盲目的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应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中等这的问题,中等并不等于全部,只是成绩这一单方面。群体中人的智力状况是

呈正态分布的,智力超群的和智力低下的不会超过5%,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

【2】标准的情况下,占大多数的肯定是“中等生”。也就是说,无论学校多好、教师多优秀、学生多努力,一个班总有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家长不能因成绩孩子不好就否定了他的全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处于中等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孩子进步。比如,孩子偏科严重,家长应找出偏科的症结,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孩子本身造成的,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是给他的压力太大还是没有考虑到他自身的想法,一味的提要求造成的„„另一方面,家长应将孩子的健康快乐放在首位,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揠苗助长,家长对孩子的愿望无非是希望他能够成长顺利,以后过得幸福,而所有的研究表明,幸福与学历职业和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却与情感、智慧和心理素质密不可分。因此,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为了一个并不重要的头衔而剥夺了孩子应有的一切。

4、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心理障碍,做学习的主人。对于“中等生”自身而言,首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准自己的位置,虽然自己长期被忽视,但不能失去信心,要善于找出自己处于中等的原因,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想办法克服、改正。若是老师或家长的问题及要和他们好好沟通,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如自己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的情况,是方法的原因还是知识点的掌握度不够,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明确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若是父母施加压力太大,一定要把自己想法与父母交流,不要只被动的接受,用敷衍的态度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中等生”是一个极易被大家忽视的群体,他们独立承受着很多的压力,也曾努力的改变自己,希望得到欣赏和认可,但由于自己的平凡,最终还是被大家冷落,他们是班级的主力军,是“优等生”的后备队同时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只有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壮大“优等生”队伍,提高班级的综合实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关注“中等生”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义务、责任,也是学生自我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体现,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注释

【1】朱蓓蕾.给“中等生”一片翱翔的天空.课堂经纬.总第652期 【2】黄秀花.浅议“中等生”的转变.广西教育2008.1-2

参考文献

【1】柯强、曹田,浅谈教师在“中等生”教育中的偏差成因及纠偏方法,辽宁教育,2005,7-8 【2】谢觉萍、许康,论如何突破“中等生教育”的灰色状态,中国教育,2007、11 【3】张瑞章,中等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方法,教学与管理,2004、2 【4】李文松,小仪中等生的发展策略,新课程研究,2009、2(下)总第145期 【5】姚早华,关注中等生:班级管理的应有之义,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下)【6】潘凤霞,班主任要学会关注“中等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第37卷,第6期

【7】樊文芳,教育呼唤对“中等生”的关注,班级管理,2006、119(总153期)【8】黄秀花,浅议“中等生”的转变,广西教育,2008、1-2

第二篇: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变策略12

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变策略

摘要: 小学数学后进生的形成主要从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家庭的因素以及教师的的因素三方面来进行剖析,也针对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转换策略.关键词:后进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勤于动脑的习惯,家庭教育,个性差异,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转化的策略,激发学生,转变思想,心理疏导,低起点、严要求,家校联动。

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在农村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的后进面更大,因为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学生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而难以进行家庭中有效教育等因素,又因为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学好小学数学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抓好数学后进学生的转变工作尤为重要。在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工作方面谈以下拙见: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原因: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数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勤动脑、预习、复习、读、听、看、说、检查验算等。而后进生们一般都缺乏勤于动脑的习惯,思维品质比较低;听课时爱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没有养成看的习惯;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没有养成良好的说理习惯;做题时丢三落四,错误百出,没有养成仔细验算,自觉检查的习惯。不良习惯的倾向性,都直接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听讲效果,这是造成后进生存在的关键因素。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二)是家庭因素: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思想性格以及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顺畅的情感沟通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正确得体,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中,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相反,破碎的家庭、冷漠的感情、简单粗暴或过于溺爱的不当教育方式、粗鲁庸俗的恶习、父母对财富地位的迷恋追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格的扭曲,进而产生对生活学习的淡漠,久而久之产生认知偏差和心理障碍,最后沦为后进生。首先有一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他们对稍高年级的数学题目,自己也难以解答,更谈不上有效的辅导了,并且有的家长还认为,学生学习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吃、穿,因而他们一年四季忙于农事或外出打工,而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没有能力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更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使这些孩子养成了学习松散的习惯。并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性方面都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当,首先教师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的选用教学方法;数学的着眼点总是给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后后进学生的求知欲和闪光点,很少给其表现的机会;语言单调,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其次是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满堂灌。学生只好静心“听”,或者是简单地一问一答。学生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其次就是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目前只是停留在完成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的作业错误,缺乏对后进生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个别教师做得不够到位,后进生的补差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认为是老是逼我学习,而没有认识到应该是自己的积极进取。

二、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1.调查摸底,建立个人档案

由于“后进学生”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即:有的由于家长素质低又没时间管教,学生调皮贪玩、懒惰不求上进,对旧知识的“欠账太多”,造成知识、能力上的断层,对新知识无法理解;有的由于是智力较一般学生低、接受能力差,自卑感比较严重;有的由于是单亲家庭缺少亲情和关爱,体质差,缺课多,学习又不努力。因此,作为一名科任老师,在你的心里要建立个人档案,便于对症下药。

2、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由于后进的学生对学习一般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思考,但他们善于形象思维,对新奇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并善于记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对在进行教学时,宜采用看图、实物演示、实际操作等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来获得知识。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后进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后进学生要优先提问,应特别注意后进学生的进步处并多挖掘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后进学生上进。教师要把握后进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并根据科学的特点,找准数学学科与其感兴趣事物的联系点,特别是要明确数学对于其感兴趣事物的意义,从而逐步培养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帮助后进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功,帮助分析以往成绩差的原因,并使其看到许多不利因素是可以克服的,一旦认识得到转变,学习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

3、转变思想,进行心理疏导

欲变其人先变其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害怕困难到主动克服困难,由自卑变到自尊、自信。都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疏导,一方面通过讲道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用一些人物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就是给他们创造成功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表扬、鼓励,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该加以表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关注与期望。对他们的不足,不要总是批评,甚至讽刺、挖苦,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学习信心,鼓起上进的信心,除此之处,我们还要做到:

4、低起点、严要求

对于学习后进生我们要降低要求,只要有闪光点就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在课堂上提问要把这部分学生考虑进去,简单一点的问题给他们来解决,让他们也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给他们“开小灶”。可以从作业数量上进行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也可以从作业难易程度上来考虑,后进生只需要做基础题,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及时表扬。如我班有几个学生数学成绩相当的差,连简单的口算正确率都叫人头疼,又不能说,一说就哭,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从口算开始,每天要做5题全对的给一个“五角星”鼓励,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把口算题换成简单应用题,还是每天做三至五题,全对的同样给以鼓励。如自己主动来问问题的给以加奖,慢慢地提高们学习主动性。过一段时间后试着与全班同学做一样的题目,但要求不同能做对一半就给一个五角星鼓励。慢慢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并对每位后生进每个月一小结,每次测试后评选进步奖,及时联系家长给予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让他们有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教师不要拍延误教学时间,也不要把对后进生的辅导当作教学的绊脚石。

5、作业要精批细改

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考虑,首先关注他交作业了吗?交了则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的“√”“×”了事,面批时对于错误的地方可直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加以改正;集体批改时他们的错误还要个别辅导,加强记忆。此外,批改作业时多给他们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渐渐地也使他们爱上做作业

6、“结对帮扶”,建立学习小组

在班内开展帮教活动,首先编排座位上可适当考虑让一名优等生和一名后进生搭配着坐,结成对子(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参考编排)培养他们的自愿与合作意识。其次结对后让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从而能跟上集体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优等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不耽误自己学习情况的同时主动的去帮助他们。这也需要老师进一步的跟踪,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优先生,我们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乐意去帮人和助人。

7、家校联动促发展 增强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家访、打电话、发短信都是很好的联系方式。家访很实在,能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多些了解;打电话、发短信省时省力,效果也不错,老师就是用发短信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我相信这样一定取得的可喜的回报——学生家长积极支持学校教育,更加关心、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了。

8、打辅导持久仗,做细辅导工作

后进生的辅导不宜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后进生免不了时好时坏,经常反复,少数还比较“顽固”,可能越转越差。对后进生的跟踪要特别需要信心和耐心,此外还要不怕难、不怕烦、不怕苦。在转化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才能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教育、转化后进生则是这门艺术的精华。转化后进生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它面对的必须是全体学生,后进生自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同样是珍贵的教学资源,同样是有人格尊严的人。挽救和改变命运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转化后进生而出谋划策,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转变

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转变

李学英

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转变的过程。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否定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面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渴望找到实现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和手段。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如此严重的不平等状态?寻根探源,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使人道德败坏的根源,是造成贫困的根源,因而是现实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们几乎都把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公有制作为寻求社会平等、公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方法。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承继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看法,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将建立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马恩全集》4卷480页)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都多次明确表述了社会主义通过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进行剥夺,变为公有财产,由此把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毫无疑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经济上一直是主张并实践着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任务。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自己经济制度的目标,并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随着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就着手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确立。从1956年一直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体现,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与社会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消灭私有制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是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公有制作为其基本制度的。但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都表明取消商品经济乃至彻底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并没有使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得到很好地实现。相反,长期以来实行的公有制的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地恢复起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转变,并从宪法和法律上进行修改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实事求是地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明确提出要在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11届6中全会和12大指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宪法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规定,从第6条到第13条,基本上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的原则规定,对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给予肯定。在法律上确认个体经济的合法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因为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使是对个体小私有制也是如此。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列宁关于小生产每时每刻都产生资本主义的论述。

第二阶段——80年代末,进一步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近10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私营经济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顽强地发展起来,已经不能再否定它的存在了。在这种条件下,1987年中国共产党13大把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在1982年宪法的基础上对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给予肯定。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因为私营经济作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带有剥削性质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可以存在的。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社会主义允许剥削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还局限在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得不实行的临时的、权宜之计,到了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时将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90年代,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存在,并同公有制经济“平起平坐”阶段。中国共产党14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上没有更多的突破,所以,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对私营经济问题上没有变化。13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使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进一步发生转变。表现在党的15大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按照15大的要求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把原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成分。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一个很大的飞跃。

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确立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和对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进一步保护阶段。中国共产党16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纠正各种不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党的16大提出的“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样,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保护上,不仅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而且还包括现实生活中在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形态,尤其是包括了生产领域中的各种财产权,也就是包括过去涵盖不了的公民投资权、股权、知识产权以及诸如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债权等权利。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进一步发生了质的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已经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落后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临时性的经济政策,而是一项长期的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历史性突破。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比起计划经济理论来具有更大的难度。这是因为,如前所述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一例外地把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归结为私有制,把消灭私有制作为其建立新的理想社会制度的前提条件。这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新肯定,并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的艰难的探索中,在吸取中外社会主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重新审视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才被重新提出来,并给予肯定的。

首先,从理论上看,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经济运行机制必然要求有一定的所有制相适应。关于商品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早就有论述,马克思谈到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产权明晰的所有权制度。没有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所有制,改革开放将不能真正得到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这就决定了必然要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性。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求产权明晰的所有制与之相适应。

其次,从实践上看,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并起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市场竞争,加快新兴产业与行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经济活力等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已由1978年的15万户发展到2377万户,从业人员4743万人,注册资本3782亿元;私营企业243万家,从业人员3247万人,注册资本24756亿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26倍、20倍和293倍。与此同时,外商对华投资企业42万家,直接就业人员75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091亿人民币,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5.7%。

实践要求我们不断审视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对非公有制的价值判断。非公有制经济真的就是那样是万恶之源吗?公有制经济就真的那样完美无缺吗?本着邓小平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重新审视我们长期以来所固守的传统的关于所有制理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与时俱进地对待非公有制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历史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样各有优点和缺点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非公有制经济既有它的弊也有它的利。非公有制经济在它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来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如果没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早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推进社会发展、节约社会财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20世纪中外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的实践也证明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所崇尚的公有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利在于效率,公有制的利在于公平,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取其非公有制经济的利与公有制的利,使其达到完美的结合,充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既克服非公有制经济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缺陷,又克服公有制在实现经济效率方面的缺陷,才是我国经济制度方面的最佳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做重新的定义和判断。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是社会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最高的奋斗目标,往往忽略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在实践中带来了许多问题:往往我们的奋斗为制度而制度,社会主义以制度为标准,使我们的制度难以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使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奋斗目标背离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也可以说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最先突破制度和价值关系的是邓小平。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邓小平提出的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论述,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思考,制度应该是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服务的。在所有制的问题上,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的思路,把所有制看作是手段,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手段,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毫无意义的争论。实事求是地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会使我们的改革的进程更加健康发展,而且更具灵活性。社会主义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价值目标的追求,其制度目标不过是为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将另文详细阐述)。虽然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一些设想和阐述,但是,实际上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都是在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时,主张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的目标,它实际上是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服务的,当这个制度目标背离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时,这个制度的目标应做相应的改变。应该说,在社会主义目标体系中,社会主义制度是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服务的,是手段,包括计划经济在内的社会主义所有制,都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手段。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历史性转变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吸收20世纪中外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失败的历史教训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制度目标调整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李学英,女,吉林人,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学硕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副教授。

第四篇:转变后进生的八大策略

转变后进生的八大策略

转变后进生工作是让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而如今,面对素质教育逐步改革的深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求老师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不再做“应试教育”的庞儿。然而,如何转变后进生,让其适应素质教育的春风,是我们作为所有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笔者针对此问题,浅谈八大对策,以求大家共勉。

一、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后进生树立成才观 第一,坚持用积极向上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对后进生不能用“不报希望”“没有出路”“一代不如一代”的话训斥后进生,如此讽刺,极大造成学生盲目无可追求的思想。反之则应时刻鼓励时刻表扬,比如:对他们说声“你很行,你真棒”几句简练话或对他树起大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努力肯干的信心。第二,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后进生不是绝对的差生,在成绩上拿不到百分,也许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很好,在体、美、劳等方面很有潜能,故我们既要看到后进生坏的一面,又要看到好的一面。第三,我们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后进生也具有可塑性。比如举世闻名的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教师、同学称“捣蛋鬼”,却最终功成名就。我们要挖掘后进生可塑性一面的潜能,比如:在长跑运动项目中,总能夺冠称雄,那我们就针对这方 面作为重点培养、特殊训练,使其在成绩上老拖后腿的后进生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全面了解后进生,研究后进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之一。面对后进生就应该厚爱、了解、分析。其实许多后进生在学习上成绩上虽差,但其自尊心很强,喜欢争强好胜,爱显示自己,企图表现个人,扭转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一遭到冷落或打击,就自暴自弃、心灰意冷,对学习无兴趣,并且会与人打架斗殴,以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故我们教师应知己知彼,摸清后进生心理,找到解决途径,主动帮助,树立信心,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首先从生活上了解学生,看他们是否有来至家庭的压力、经济困难等情况。如今,特别农村留守儿童较多,长年父母务工在外,无人照顾、关爱,心里寂寞孤独,导致性格古怪、孤僻。教师应经常与此类孩子沟通,做心与心的交流,并在他们所在的班级,给全体学生提出要求,与他们做朋友,帮助他们,让其感到生活有价值、学习有兴趣。

其次,从学习方法上了解后进生,绝大多数后进生在学习上都比较认真、刻苦,看似比优等生花费的时间足足多几倍,然而效果却不明显,或者“原地踏步”,于是,便失去信心,寻找机会,等待他人答案,抄袭现象就往往发生在后进生身上了。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故我们教师应即时跟踪了解后进生的学习现状,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为他们找到切实可 行的途径,让其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亲自辅导,请优等生辅导等。

三、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名人言:人无十全十美,月有阴晴圆缺。事实确实如此,人十指有长短,个性有差异。后进生同样如此,他们并非一切都落后,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进步。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具体个别分析,帮助孩子们克服个性弱点,后进生的闪光点既容易显露,又容易很快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比如:我班有位女同学,平时成绩一直跟不上,课堂上总是漫不经心,但每年学校举行六〃一儿童节,她都会挺身而出,兴致勃勃参与,表演节目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许多老师的赞美和表扬,但每当测试的成绩都让她心灰意冷。于是她便以歪就歪,很快就消沉下去了。因此,教师一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及时引导使其成为后进生的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四、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后进生,“五心”教育后进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通向孩子心灵的途径,是教育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自尊的心,后进生也是如此。教师对后进生提出要求时,首先要有爱心。只要做到以情感人,以心换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才能引起学生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融洽师生关系,使其感受到老师并未抛弃他们,同学们欢迎他们,集体需要他们,从而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我校六年级有位同学郑×,不仅文化成绩十分遭糕,而且常惹事生非,胡作非为。学校纪律记载薄上常有他的大名,放学途中打架斗殴有他,让老师十分头疼。面对这样的“双差生”,有次,我亲自找到这位同学进行了交流谈心。原来,他的吐露让我十分惊讶,他也十分懊悔、惭愧,从他羞愧眼神里我发现了他的亮点:知错就改。于是,我并没责怪他,反而我便鼓励了他能知错就改。拍拍他的头,让他高兴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后来,他无论在那个角落看见老师都非常有礼貌,并道声:“×老师,您好!”顺势,我每次发现他都拍拍他的头,并给予期待的目光,渐渐地,他上课认真了,成绩由9分、30分……,慢慢升到60多分了。

其次,老师要有责任心。俗话说:“尽有所短,寸有所长”。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其实,后进生是老师教育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教育失败的证明,老师因工作压力大、经济待遇低等造成心理失衡,对学生难免会产生疾言厉色、高压政策,致使原本消极的后进生更加没有学习的欲望了。所以,教师保持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也是转变后进生的必要策略,尤其对那些心灵受过创伤,有思想包袱的学生更是一副良药。比如:班上有一位同学闵×,一次伙同几个同学盗窃小卖部钱财,被学校处罚还请了家长,在那段日子里,他学习没兴趣,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面对同学们的指责、冷眼,他无颜面对同 学与老师,心灵与集体越走越远,成绩成直线下降。经我发现,他长期生活在这种阴影里,不仅成绩提不上去,还可能良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于是,我很快找到他,并对他作出要求,提出希望,对他列举了名将廉颇知错就改的事例,“知错就改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的信念让他很快恢复了以往的欢声笑语,学习信心十足,作业越来越工整,上课回答问题还特别积极。

第二是要做个虑心的好老师,人们常说:“棍棒出能人”,回答是:未必!一味的体罚、恐吓,是不能取得教育成效的。如今的学生随社会进步与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取代以往“老牛拉破车”的时代,社会信息的接触比在四面围墙里单一枯燥的知识的接受快多了。兴许,他们在读课外书、操作电脑、社交等方面远远超过老师,所以,我们老师也应当乐于与生为友,向学生学习、做学生的的“良师益友”,多听学生的意见,及时纠正适应学生的教法、管理措施。

第四,要有公正、公平的心。老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疏远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管理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待成绩差的同学,更应该多给关怀和教育。比如:对无论是“优等生”和“差等生”违纪后,处罚要一视同仁,决不可姑息迁就成绩优异的同学,不然会令差等生不服,导致班级混乱,难以管理。

第五,老师要宽容后进生。宽容是一种爱。面对学生的错 误行为,教师要正确对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不能忽视。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注重育人,孩子犯错误是天性,有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说道:“只有白痴才不会犯错误。”所以,老师对待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变责骂为交流,变训斥为说服,收到效果定会显而易见。

五、委以重任,让其体验成功

后进生虽常让老师看不起,遭到同学们的白眼,但他们身上也有不少优点和长处。他们在学习上感觉似乎“举步为艰”,但若委以他们一些学习以外事,他们定会给你完成得很美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他们觉得老师信任他们,自认为“我能行,是老师的好助手”,随着这份信任,他们会渐渐消除自卑心理,在学习上、纪律上会迎难而上,不断求上进。我在管理差生时,让他们担任“背书小组长”、“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等,使其参与班级管理,感觉在集体中生活有价值,当得到“流动红旗、文明小班级”的称号时总少不了对他们的表扬。于是,他们在这种管理中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其实,我们还可以课堂教学中给后进生自我展示得到表扬的机会。比如:我在教学中,就是优先照顾后进生,优先提问,优先批作业,优先辅导。那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他们首先起来作答给予鼓掌鼓励,“板演”机会首先让他们试做,让他们体验到展示自我的喜悦,尝到成功的甜头。于是,体验→成功→再体验,循序渐进,无形的动力便油然而生。

六、携手家长,合力教育后进生

争取家长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家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与家长电话联系,搞好每次家访都能有效地促进后进生转变。针对“问题学生”,与家长坦诚交流彼此想法和管理措施,达到教育共识,形成有效的合力教育,当发现学生屡次犯错,累教不改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家长会上邀请有经验家长发言,引起家长共鸣,密切学校与家长联系。针对成绩差的差等生,要求家长对学习上进行帮助,作具体辅导;纪律差的差等生,要求家长对其行为习惯方面加强管理教育,分层次给予指明。

七、额外辅导,“分层次”耐心教育

后进生的转变工作繁杂而苛刻。课余时间,绝大多数老师都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对差生辅导花的时间少得可怜,导致差生的转变不见成效。所以,我们大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差生身上狠下功夫,多辅导、多照顾。对成绩差的后进生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分阶梯式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好比婴儿现让其“爬”,接着让其“走”,最后便能“跑”了。让他们多看、多练、多试,在锤练中成长,成长中锤炼,全面发展。如我在指导作文“特儿”时,就先让其欣赏佳作,然后寻找佳作读给老师听,读给同学们听,谈读后感,然后逐步仿写,最后脱离参照物创新的写、反复修改、反复创新。对纪律差的“后进生”,我特制作成长记录袋,观察学生表现情况,作详细记录,并每周在班内公布哪些表现进步,哪些表现突出,给予通报。渐渐地,一向的“纪”律差生”便不复存在,劲头都转到了学习上。当然对既成绩差、纪律也差的“双差生”,便两种对策都并用了。

八、强化管理,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转化非“轻而易举”、“一劳永逸”,他们常会旧病复发,或许“病”情恶化,这就要教师针对“病情”,对症下药,量病加药量,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工作,把惰性、抗性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认真分析、认真处理、耐心教育,因材施教,定能水到渠成。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改变了陈旧观念,分析每位学生个性特点,善于抓住“闪光点”,用爱心教育学生,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费些心思,持有一颗恒心。让后进生有了信心,少了自卑,最终也会变成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五篇:浅析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及应对策略

浅析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拥有自己的主权,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从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中可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依赖性。

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于依附从属地位。在现存的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仍然处在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的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多边或双边的援助、官方或私人机构的贷款、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控制和技术转让等渠道,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仍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当今的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都操纵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

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遵循立足现实与着眼未来的有机统一,主动协调好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更积极地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时代指日可待。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严峻,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有: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经济体系,手里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第二,经

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目前,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时,也为金融界的不少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次,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市场力量的加强,以及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有可能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国内产业,威胁其国内市场安全,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

三、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重视工矿业,忽视农业,不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忽视合理收入分配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过度依赖外部资金和国外市场,忽视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脱离本国实际,盲目举借外债,进行长期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使外债的投资效益低下,造成大量浪费。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大部分发展中的国家,由于人口增加过快,社会负担过重。增加的国民收入大部分被用作新增人口消耗,影响了生产的积累,难以在教育上更多的投入以用于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缓慢,影响人民的自信和引起人民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政治上的不信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投资不足和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使本国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总是处于下风。由于资本的不足和技术上的落后,本国出口只能主要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生产,这意味着

过渡开发而导致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往往也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差别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保证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也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进程虽然没有促使整体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大大增强。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智力外流。这种“自由流动”使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受损。自1990年以来,非洲每年流往发达国家的各类人才达2万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国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约10万名外国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万非洲人才在发达国家工作。为此,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留住本国的技术人才,阻止人才继续外流,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

四、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开始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将工业化作为发展方向,以人为中心实现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采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减少国家干预、调整国营经济、发展私有经济等措施,实行

出口导向战略,从稳定经济出发,注重实行经济综合发展战略。

(二)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过去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农业发展,使工农业比例失调,经济结构比较脆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调整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强调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把农业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行产业多样化,促进产业升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

另外,强调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即解决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三)调整经济结构

在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国营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不力、经营不善、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等问题。整顿国营企业,对于严重亏损的国营企业不再由国家财政拨款,采取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积极发展私营企业,以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私人投资。

(四)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过去多数发展中国家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大力兴建国营企业,因此,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成为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的重要内容,即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放松价格管制,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

(五)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改革

实行对外开放,政变过去闭关自守的状况,大力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很多发展中国家专门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贸易保护和外汇管制,以扩大出口和提高偿债能力。许多发展中国家

已经认识到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性,并开始较大幅度地降低关税,放松进出口管制。

(六)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风险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已成为普遍趋势,发展中国家想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有必要对外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然而,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弊端,这就要选择好开放时机,在本国基本条件成熟时,再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以规避金融风险。

另外,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进世界经济秩序的改革与调整。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应在多边协作领域就金融、贸易和债务问题不断加强协调和合作。在涉及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谈判中,要充分协调立场,共同提出一些反应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主张,增强与发达国家谈判中的地位,以促使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一]张永安 杨逢珉.世界经济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二]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三] 秦凤鸣.金融全球化的冲突与矛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l,(8).

下载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等生的地位及转变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民营企业地位作用与发展策略

    目录摘要…………………………………………………………………………………………2 关键词………………………………………………………………………………………2 一:河北民......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一个新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变策略之我见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变策略之我见 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中心学校 沈跃英 摘要 大家知道,后进生转化问题在各科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这尤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迫在......

    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口结构转变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和诺特斯坦的人口转型根源学说,我国当前的人口......

    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变策略(精选5篇)

    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变策略 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在农村小学数学学科中,学生的后进面更大,因为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策略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目标转变策略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的难题。教育的变革,无论是观念的还是制度的变革,都将是一件漫长的工作......

    浅谈班主任转变后进生的策略

    浅谈班主任转变后进生的策略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但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环境和班主任等原......

    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篇)

    转变教师角色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推进和落实。如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