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教师素质是发展山区教育的前提和保障1
提高教师素质是发展山区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湖南省宁远县李家铺完小
廖中密
摘要: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城镇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是山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和提高山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提高 教师素质 发展 山区教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是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边远、贫困的山区,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现阶段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山区的基础教育师资状况令人担忧
我国现在农村的基础教育师资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尤其是边远山区、贫困山区,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1)教师文化水平偏低,业务能力教差。
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在山区小学教师中,特别是村小教师,由于当时教师缺编,在当地把一些稍微文化水平高一点的人请进了教师队伍当了民办老师,有的是初中生,甚至有的是小学生,由于山区的贫困,教师待遇低,一些人虽然当了老师却无法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优越,现在,民办教师都转了正,待遇也大大提高了,但年纪也大了,他们觉得自己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拿老资格,虽然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也不足,但眼看就要退休了,也无心去提高自己了。
一所山区村小的一位老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四则混合运算时,告诉学生:不管题目中的加减乘除和括号,哪个在前面就先算哪个。小学教育是基础,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能提高吗?在提倡普通话教学的今天,山区村小大部分的老教师本身的普通话都说得很不标准,他们又如何教好学生的普通话呢?有一所村小的老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黑板上写满了,问学生抄完了没有,擦不擦掉,竟然用地方方言说:“同学们,抄完没有,麻不麻(擦不擦)?”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写完了,哈马克(全擦去)。”小学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更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定型时期,也是孩子们今后成长得如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2)教师流失严重,农村小学专任教师缺乏。
大部分教师都希望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城镇任教,这不仅是城镇的生活条件比农村好,更重要的是城镇教师的前景和工资福利都比农村教师好得多,于是一些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被选拔进城,而能力比较差的教师就只能留在农村,留在山区,这就造成山区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质量低劣。2、教师的目的不明确
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堂教学大改革的浪潮中,一些教师还不清楚教育的发展趋势,仍然用那种老眼光看待教育,用老套套老方法去实施教学,目的还不明确。
(1)教师年龄老化,教学方法老套,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山区教师中以中老年教师居多,传统教育已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再就是他们的学历达标和能力达标都存在较大落差,教学目的不明确,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代课教师居高不下,难以管理。
山区代课教师十分普遍,代课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是落榜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选拔教师没有严格的标准。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代课教师的工资一般是由学校自行解决,高工资的聘请不了,学历较高一点的认为代课教师工资低,又是边远的山区,不愿意干,学校只好就地取材,在本地聘请一些学历低,工资要求不太高的作代课教师。由于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上课照本宣科,甚至教师本人也有许多知识弄不懂搞不清,不合格的教师自然教不出合格的学生。再者临时代课教师是做一天算一天的,转正无望,收入微薄,工作责任心不强,难以管理。
3、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不强 山区教师工作、生活在最基层、最艰苦的环境里,工资待遇却比城区教师低得多。山区教师中绝大部分是半边户,家庭条件差,经济来源不足,生活比较困难。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上来。再就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不甘寂寞,不甘辛劳,只求享乐,进取心不强,责任心不强。
(1)环境艰苦待遇低,工作不安心。
边远山区教师中大部分是中、老年教师,有的单独自一人在村小实施复式教学,一人管两、三个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加上教师年老体弱,精力不充沛,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山区教师中绝大部分是半边户。家庭经济来源不足,山区学校福利待遇又低,生活比较困难,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搞副业,靠家庭的种植、养殖业来给以补充家庭经济的缺欠,由此导致了他们既要教书又要搞生产劳动,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书当成了副业,把生产劳动当成了主业,学校还没放学教师的心思就已经回到家里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太少,了解太少,一个学期结束了,教师还叫不出本班学生的名字,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学生只好把教自己语文的称呼为语文老师,把教数学的称为数学老师。有所学校的低年级学生甚至连“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这个称呼都不会叫,管教语文的老师叫“aoe老师”,把教数学的老师称“123老师”,这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疏远。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原因何在。
(2)受不良环境影响,教师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现在,扑克、麻将遍地是,赌博成风。“十亿人民九亿赌”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赌博的盛行和严重性。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毫无阻挡地吹进了学校,吹遍了校园。有的教师热衷于赌博之中,一有空就是扑克、麻将,有的甚至在麻将桌上通宵达旦,校园内麻将声震天响,上课时才没了精神。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神圣使命是什么,使得校园里这块圣洁的土地变得乌烟瘴气,更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提高山区教师素质的探讨与对策
1、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对山区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打消教师“山高皇帝远”的潜在意识,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摆花架子,不流于形式。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岗定编、择优评聘、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制度。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具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2、减轻山区教师负担,提高教师待遇
对城乡教师工资与补贴要适当地拉开距离,特别是对边远山区教师要实行山区差补助,提高待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解决教师无住房和住房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宣传山区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达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的稳定教师的目的。
3、建立教师调节制度,解决教师不足问题
建立稳定的供给渠道,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政府要有计划地分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去任教,或者面向社会招考教师以补充山区学校教师的不足。也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一些年轻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这样,既给山区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解决了学校中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源头”。
4、加强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为了帮助山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山区教师要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山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采取教师在职进修、举办各种培训班、利用远程教育工程、自我修炼、城乡教师交流,送教下乡等多种途径达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学校办公经费进缺的情况下,帮助学校解决教师培训经费的困难。让教师能自觉、自愿地参加培训。
5、不搞花架子,学点真功夫
我们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就是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在教师岗位上就更应该提倡终身学习,因为时代在更新,教材在更新,学生的观念在更新,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要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地方政府和学校也重视了这个问题,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摆摆花架子而已,有的是专业培训不对口;有的是因为时间紧事务多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有的认为年纪偏大了,职称也达到了,没有必要培训了;有的即使去参加了培训,也只是报个名完成任务而已,没有真正去培训学习,这样培训,既毫无效果又劳民伤财,于公于私都没有好处。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在培训中学点真功夫,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联系电话:***
0746—7668368
第二篇:安全发展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安全发展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一、坚持安全发展,是党和国家面向新的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安全发展的实际行动去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确保人员履职到位、设备灵敏可靠。突出抓好瓦斯煤尘、地温地压、水火灾害的防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把异地安全放在十分突出位置,结合构建集团管控模式,设立区域安全监管机构,与本部一个标准抓好安全监察和责任追究。异地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本地基层单位要加强劳务技术输出项目的调度和监管,确保异地安全不失控。
四、坚持安全发展,就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提高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整体水平
基层、基础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工作效果的好坏,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础,这是由矿井作为本安创建工作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应当看到,集团公司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工作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围绕提升理念、完善规划、建立体系、建设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基础不牢、理论不完善、事故未得到根本遏制等问题,距本质安全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提高整体创建层次,真正实现强基固本,必须立足于基层,致力于基础。首先,要完善创建规划。要按照集团公司创建整体规划和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和创建思路,完善创建保障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提高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进一步突出矿井创建主体地位。各主力矿井要率先实践,发挥好示范作用、带头作用、导向作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协调,保证整体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部安全立法工作,建立规范的安全法制秩序,健全覆盖全面、内涵丰富、监管有效的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从制度设计上杜绝管理空档,提高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
五、坚持安全发展,就要持续推进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和品牌队伍建设
上半年集中组织“延伸递进”活动,全面推行“十有”规范,在生产矿井中倡导准军事化管理,把企业建设成“军营”,把职工队伍打造成纪律严明、执行有力的“部队”,形成富有徐矿特色的安全管理与执行文化。积极推广“手指口述法”,简明扼要地口述安全要领,手指确认后再操作。要继续深化“三违”治理,严肃处理弄虚作假现象,确保治理质量。探索规范操作行为的正向激励办法,使职工积极主动地正规操作。严格教考分离制度,把好培训教学关和验收关,提高职工培训质量。变招工为招生,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加强采掘一线队伍建设,提高派遣工文化水平和安全知识准入门槛,探索建立派遣工异地招收、延长合同期、实行就业保证金预留等长效管理与约束机制,为建设稳定的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打好基础。
六、坚持安全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提升安全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矿井抗灾防灾能力
科技是安全 井安全生产装备,提高安全监测监控、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努力实现安全管理智能化、装备现代化、生产机械化、人员精简化,提高人机互补、人机互保的本质安全程度。要探索建立以生产安全费用为重点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和使用安全资金。领导干部要把保证安全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确保安全必要投入一分不少、足额到位。要紧密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优化和整合技术研发资源,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增强安全监管效益和效率,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服务生产、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的科技含量。
七、坚持安全发展,就要坚持以先进的安全文化为依托,努力营造良好健康的创建氛围
建设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导向正确的安全文化,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创建成果的有力措施。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总体工作部署,摆上重要位置来抓。要持续创新安全理念,坚持不懈地对安全生产规律进行新的认识和把握,使之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并总结凝炼切合实际、具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的安全理念,使之真正成为职工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强化职工“安全为了自己”的主动安全观,营造浓厚的珍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文化对提升职工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要按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坚持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和安全品行习练,狠抓安全行为规范养成。要注重抓好企业内部警示教育和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基地载体作用,提高培训效果。要加强安全行为监督检查,严格兑现奖罚,帮助
职工自觉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做到保护自己、爱护他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升安全管理境界,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努力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着力打造安全必需的物质系统、制度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努力实现企业无伤亡、职工无伤害,促进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八、坚持安全发展,就要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科学发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安全发展是前提和保障,和谐发展是根本目标,是发展的最高境界。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决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
第三篇: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山区教师素质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山区教师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认为校本培训是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和保证。特别是从我校的实际来看,虽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校师生多年的共同努力,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学风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校地处山区,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与实施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面谈谈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确保开展
为了保证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首先完善了学校校本培训组织机构,确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在整个领导小组中,以抓业务的副校长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保障校本培训工作严格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当中。教导主任为校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组织每学期的校本培训工作。由于我们中心校下设的教学点较多,为了让校本培训能真正落实到每一间学校,每一位教师身上,我们还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中心校为中心辐射全乡镇的校本培训网络。即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中心成员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抓规划、方案的制定,抓过程的指导,抓制度的落实,抓效果的检查;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依托,组织、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校本培训。从而形成“学校行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的梯级培训体系,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整个校本培训的活动中,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本身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力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山区小学的教师虽然经过培训,学历基本合格,但仍然有不少教师的素质偏低,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仅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几次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立足本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才能有效激发教师们的内在潜能,为教师的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我校通过宣传,使广大教师提高对培训的认识,转变陈旧的观念,以加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校本培训是将教学、教研、培训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以研兴培,以培促研,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模式。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根据山区的实际,重点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解读新课标,为创设轻负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全面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是创设轻负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认为认真解读新课标,让老师们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髓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为了搞好我校的课标解读工作,中心校教导处先认真学习文件,制定出全镇学校课程标准解读工作实施方案,课标解读工作制度以及考评办法。中心校一级制度方案完善后,多次召开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会议,要求教研组长制定出学科年级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根据各科各组人员作出详细分工。在中心校的统一安排下,集中学习了县教育局有关创设轻负高效课堂的文件,使每个教研组长透彻的会课标解读对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然后,各分校教导处组织课标解读工作的大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标解读方案。通过学习,从任课教师到教研组长,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把课标解读工作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的重点工作来做,积极开展解读活动。
2.落实过程管理,加强开展校际间的联片教研活动。教学是校本培训的主修课,课堂是校本培训的主战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培训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认为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活动,就抓住了校本培训的根本。校本培训应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形式,以常规管理为立足点,促进教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反思。由于我镇学校较为分散,教学点多,所以同级科任少。面对这一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发挥同级科老师的智慧,达到同研共进的目的,我们严格按计划认真组织每月一次的联片教研活动。活动分级、分科进行,活动时间为一个下午。在整个集体研讨活动时间里严格做到“三定四研究一分析一交流”。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课堂练习;分析学生考查情况,对比中查漏补缺;交流近期的一些经验和教学体会。教导部门的负责人则轮流到各个教研点,全程参予教学研讨活动,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指导,确保每一次教研有实效,有提高。
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密度。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为提高培训的密度,还采用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培训每学期二次,中段前一次,中段后一次。集中培训除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学习以外,更主要的是充分利用本镇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让他们把自己平时从教学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作一次小小的讲座;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学会全面认识和分析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增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或以一堂教学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让老师们懂得如何创设优质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建立“推门听课”、“教后评课”、“评后反思”制度,确保课堂质量关。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从教师课堂的起步,从教学新问题入手,从具体操作策略着眼,重视课堂与教学的真实情境,应该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教学主管部门以听课、评课等为抓手,以常态课堂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学研究。
5.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学习和实践反思的好习惯。教育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导航灯,只有灯亮,才能引导教师们在教海中正确前行。于是,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为老师们订阅一些教育教学刊物,要求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勤于学习,每个学期完成读书笔记15篇,并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大胆运用于教学实践,学期结束时,认真总结本学期教学所得,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随笔杂谈等。教导部门则负责收集并及时把上级部门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反馈给教师,并组织好论文指导、筛选、推荐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学校还把上送县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后的论文,编成学校优秀论文集,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凡是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获得县级教育刊物发表的老师,皆可在教师工作量化评分中得到加分,获得奖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我们山区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为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校为本,结合实际,找准差距,克服困难,使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稿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1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我当先”
作为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岗,是对教师的工作岗位充满热爱之情。敬业,是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作为企业的员工,爱岗敬业更是你在这个企业有所作为的必要素质,爱岗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舞台,我们寒窗苦读的知识,我们拥有的各种能力都将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自信和创新。
2008年的十月我来到了学大教育,坚信我会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发光发热,也坚信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我会快乐的成长。从入职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了我在学大的教学生涯,在分公司和校区的培养下,经过我的努力,我的个人的业务能力迅速提高,我也清楚的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只有不断提高我的个人能力才能去指导学生,包括一直到现在我也在探求,自己在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的提高。
爱岗敬业从爱与责任做起,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也是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你应该首先热爱这份职业,怀揣着一份责任和爱心去面对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不是无生命的物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 教育是份爱的事业,而教师的爱又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我们要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要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为这些茫然的孩子引路。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有了这种爱,就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的脸,“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是啊!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责任对于我们来说总是分量十足,这种责任首先来源于家长和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你的这份信任,你是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回报的,他们是把孩子的未来交予你托付你,这种责任我觉得对于接两三特别是高三学员的我来说更是重于泰山,一想到我当年上高三的时候所背负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我对未来的憧憬,我就更知道去试着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孩子对我们的期望。这种责任其次来源于我们的团队,无论从前期的咨询还是到学管,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为了学员努力着,这种责任最后来源于对我们自己的负责,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过学生进步对于我们带来的喜悦,也正是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认可,我们才在我们的岗位上越来越优秀越来越突出。
敬业首先从自身能力做起,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下面介绍一下我学习的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客的研究:考纲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上的引导
3.学习方法的研究:找到适合学生的简单有效
4.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尽职尽责,我是学大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但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也兢兢业业,早已记不清多少次从早8到晚10,多少次带病工作,多少次放弃了同学和朋友的聚会,记得爸爸妈妈开玩笑说你要是就回家呆一两天就别回来了,记得同事们开玩笑说晚上走的晚第二天早晨还有课,你家那么远,要不然晚上就在学大打个铺得了。其实亏欠很多人太多关心,但是我觉得亲人、朋友们会理解的。其实是很辛苦,但是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一份事业而奋斗;我亲爱的学大同仁们大家和我一样,都辛苦的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那么此刻请为自己鼓鼓掌!
爱岗敬业企业看在眼里,在学大的培养下,我通过面试成为了学科组长,也是非常感谢学大各位领导的器重,以后的我,会带领我们组共同追求,共同奋进,共同进步。
亲爱的朋友们,请您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去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岗位上的竞争优势。
相信自己,相信学大,最后用雷锋的话和大家共勉“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
第五篇:关于提高教职工素质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提高教职工素质是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文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教职工素质已成为教育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教育学院人要不断提高认识,明确提高素质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职工;素质;教育学院;要求
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以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在逐步提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和加油站的教师进修院校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进修院校教职工素质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进修院校谋求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加速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大连教育学院将2007、2008、2009年作为素质提高年持续推进。三年来,教育学院秉持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督察推动与激发自主相结合、制度激励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素质提高工作模式,丰富素质提高工作内涵,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教育行动,探索开展了教职工境内外培训、集中专项调研、各层次读书沙龙和学术沙龙活动,规范了境内外访学、素质提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申报、总结等工作,形成了体例多样、内容丰富的考察学习成果,强化了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反馈,为教职工搭建了素质提升的平台,创造了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全院各部门教职工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要求,立足岗位、积极参与,保证了素质提高工作的广泛性和实效性。为期三年的素质提高年,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教职工的素质提高,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院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但是,认真反思学院近年来的工作,不难看出,教职工素质的提升与学院快速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着差距,教育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同国内外同行相比依然还有追赶的空间,所以,进一步增强弘扬大学文化、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将素质提高作为长期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以学院教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推进学院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将是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笔者围绕提高教职工素质的重要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维度,探讨教育学院提高教职工素质的策略。
一、认清形势,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责任感
1.提高教职工素质是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应对未来教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必然要求
2010年是新中国另一个甲子的起始之年,也是我国教育开启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年。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心和关注。无论是新任教育部长上任之初,近17万网民关于“提高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治理„校官‟腐败„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地域教育差距”等问题的期许,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历程,以及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纲要》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无不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也清晰地反映出教育改革任务的艰巨和繁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能够通过《纲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能够从《纲要》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自身承载的责任和压力。如,《纲要》提出了2020年教育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一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三是进人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其中,将学习作为富民强国之本,提出到2020年,将中国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设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使得人人
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之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并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构想,既是对我们的要求,又为我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又如,在《纲要》第二项任务中明确提出:“把依靠教育家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措施。”对我们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成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此等等,可以看到,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是网友关心的热点,也是《纲要》关注的焦点,更是关乎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和《纲要》确定的任务能否落实的难点,因此,在教育进入关注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今天,应该也必须把素质提高作为我们学院工作的重心和教职工工作的重点,下大气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提高素质是贯彻落实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适应全域城市化新格局和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2009年8月17日,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为核心思想的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继“全域谋划”之后,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的概念;2009年12月28日,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域城市化是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增长点,必将为大连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1月12日,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代市长的李万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作为2010年的首项工作任务重点部署,吹响了“全域城市化”的强劲号角。全域城市化是大连审时度势、顺势而发的重要举措,它“牵一发而动全局”,意义深远而重大,堪称“百年大连的又一次洗牌和重生”,它将进一步提升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全域城市化也为大连自身发展提出了重大的历史课题。全域城市化需要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跟进,均衡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我们绝不能置身度外,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这个大局,认真研究大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使学院工作围绕中心、紧扣主题、贯穿主线。要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思考并回答事关全市和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提升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使我们的工作与大连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相匹配?如何趁势而上,借助城市发展的契机,把学院做大做强,在与15个副省级城市同行的博弈中保持应有的位次?如何发挥优势,加大倾斜农村,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力度,在促进教育均衡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都以我们素质的提升和学院整体实力的增强作为前提和基础。
3.提高素质是贯彻落实学院党委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战略部署,实现学院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和新辉煌的必然要求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十二五”的规划年,也是学院事业发展由专门走向专业、由拓展走向深化、由规范走向特色的推进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学院来说,更是抢抓机遇、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学院全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肩负着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的重任,要充分认识素质提高既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院“十二五”规划如期完成的重要基础,更是推进学院事业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站到历史的新起点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将素质提升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按照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要求,通过自觉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成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结合实际,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2010年素质提高工作要以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构建具有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全面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完善绩效考核为抓手,继续实施“任务驱动、课题牵动、制度促动、督查推动”四大策略,坚持“专业化、精细化、成果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持续推进、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走出盲目等靠、被动执行的误区,增强素质提高的自主性
素质提高工作是学院顺应教育发展规律,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院推进二次改革转型、弘扬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学院“十一五”任务圆满完成和“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需要每一名教职工深刻认识和主动践行的重要工作,因此,它不是指导性计划,而是指令性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而是必须精心设计、确保完成的硬任务。在强调素质提高的刚性要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素质提高还有显著的自主性特点,表现为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内容的个体性和行为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实施“任务驱动、督查推动”策略,加大对素质提高工作的管理和推进的力度,落实《大连教育学院2010年教职工素质提高工作计划》,使全院教职工进一步明确素质提高的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强化考核和监督,修订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教职工专业发展档案,强化素质提高的管理与考核,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另一方面要继续通过“课题牵动、制度促动”策略,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教职工改变“等、靠、拖”等错误做法,在认真学习方案、科学分析部门和个人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着眼于部门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专业成长,积极讨论制定切合实际的部门工作计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2.摒弃运动式、应景式的做法,明确素质提高工作的长期性
有人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五个方面;也有人认为教师素质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无论哪一种提法都表明了教师素质构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过程。因此,在素质提高过程中,不仅要举办一些推进活动,更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规划好,安排好。全院教职工不仅要积极参加学院的集中活动,更要把学习提高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和个人的良好习惯,切实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仅要读书学习,还要实践反思;不仅要提高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还要提高实践智慧、专业技能。同时,学院作为一个整体,几百名教职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提高的起点、路径、目标、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出决定了我们的素质提高工作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通过一二次活动就可以包医百病,一劳永逸,而必须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素质提高的方式,丰富素质提高讲座的内容,分类分批分级组织讲座,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建立讲座调查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把握教职工的意见及建议,不断调整工作策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走出事不关己、置身度外的怪圈,明确素质提高的全员性
学习能使人聪明,学习能使人精明,学习能使人高明。如果学院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是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那么我们学院这个团队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团队、有智慧的团队、有战斗力的团队。提高教职工素质是学院推进二次改革转型,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既与每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又需要人人积极参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思想误区,依然是素质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内容。2010年,学院将继续派青年教师赴基层学校挂职锻炼和到高校做访问学者;组织教职工赴北京、上海、新加坡基地进行培训;选派中层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赴北京、宁波教育学院挂职锻炼,广泛学习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为全体教职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搭建平台,激发教职工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修订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将素质提高工作作为全员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要有效整合学院科研力量,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课题
研究团队,通过任务驱动、制度推动和课题牵动,保证素质提高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计划和个人规划中,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工的实际工作中,体现在每一名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中。
4.走出游离中心、单打独斗的误区,明确素质提高的全局性
微软人认为学习包括三大理念——通过自我批评学习,通过信息反馈学习,通过交流共享学习。对于成人学习而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学到更多的是主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对于工作急需的实践性知识则需要在团队的交流共享中学习。我们开展素质提高工作,不仅要激发每位教职工的学习自主意识,还要通过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团队学习与交流氛围,促进学习型部门、学习型学院的建设,从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使学院的素质提升工作有持久的动力和物化的成果。因此,在素质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把素质提高与服务中心、推进工作密切结合,有机融合,使之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而不能游离中心,单打独斗。因此,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素质提高与全局工作的关系。珍妮斯·沃特在《学习的革命》一是书中倡导要学会“站在高处”学习,学习者要有全局眼光,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二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是团队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学院素质提高工作是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始末的重要工作,是学院重要的发展目标,要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三要处理好个人专业发展与学院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的关系,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要紧密围绕学院总体工作安排和部门岗位职责需求,使个人的发展与部门、学院的发展步调一致,同频共振,从而产生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以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学院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管理,增强素质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充分认识素质提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素质提高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列入重要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做好素质提升的协调和统筹。
2.齐抓共管,密切合作
素质提高工作要集中全院力量,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职能部门对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做出安排,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调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正确处理好素质提高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按照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4.强化监督,狠抓落实
强化素质提高的过程管理,加强素质提高重点工作项目的评价与分析,加大素质提高工作常规检查力度,推进素质提高工作健康开展。同时,学院要举行读书笔记、工作体会等交流展览活动,为教职工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推动素质提高各项任务的落实。
总之,提高素质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教育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