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探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我们教师每天每节课都在评价,“回答的很棒、表现不错、你进步了”。可是作为教师,你是否真的了解学生的心,你是否知道学生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廉价的鼓励,而是心灵的呵护;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而是精神的抚慰。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下面我就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一、鼓励语言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我常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下一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你的回答太棒了,老师都没想到呢?”“你的拼音写太漂亮了!”“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样的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在一次拼音拼读中,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拼音掌握不是很好,但却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我便点她读了几个拼音,读得很不好,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读错。于是,我说:“你很有勇气,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示范读)你愿意再读一遍吗?”生又读一遍,拼读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我相信在我这种评价下,我们的班的班级氛围会越来越和谐。
二、体态语评价,给予学生的肯定。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要有真情。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三、书面语评价,融入老师的期待。
在平日的教学中,当我的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老师真喜欢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学生字写出田格,我会给上评语“你的字比之前又有进步了,如果都写在田字格里那就更漂亮了”。
四、“星星册”评价,发挥班级的民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以上语言评价方式,我还给班级中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星星册,让每个学生自己根据自己课堂表现给自己评“星”,小组间互相评,充分发挥班级中民主性,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互相监督合作,是课堂小组合作实践有效性得到最大提高。
五、批评语评价,表达教师的期待。
批评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同样也是语言评价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1)期待式批评。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提醒或纠正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并寄于希望,如“你读得很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请你再试一试!”
(2)关爱式批评。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要采取当场点名批评的方式,可通过表扬好的学生促使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3)启发式批评。课堂提问后,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如教师所愿,教师不能简单以“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这样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在他们面临失败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态势,用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用智慧的评价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用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我想,评价有了爱的支持和智慧的滋补,一定会成为教育这门艺术中更绚丽的花朵。
第二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有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特别要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实现 “时间+ 策略=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注单位时间的效益,核心就集中在每一节课的效能上。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每一节课则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每一节课上下工夫,归根结底要做到一下几点:
1、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语文教什么?这是首要问题。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方向。即每堂课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朗读或倾听或写作或阅读或说话;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思考能力;是感悟能力还是体悟能力。这必须在课前确立并在课堂落实。最根本的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能好高务远也不能过于肤浅。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一节课的时效很短,教师应树立一瓢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短暂的时效中获取实效。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实际上,许多教师放不下,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必须放弃这种爱心,不能在课堂上溺爱,帮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如文言文就得串讲且面面俱到,结果是学生课后仍然不懂。学生没有获得认知和感悟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思维教学是语文的灵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迷失是思维的流失。传统教学的精讲很容易忽视思维的训练,教改后的探究教学往往是隔靴搔痒,停留在表层的思考,忽视深层的探本溯源。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入里的思考问题,注重联想和想象、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切实围绕语文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到思维的落脚点和语文学习的平台。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4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所谓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包括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海纳百川。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带头人。
5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教师既要能统观未来的教学,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课堂的预设要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合理性。科学性就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做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预见性则要求能反映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动态变化。合理性指的是豫设具有可操作性,能真实再现教与学的本质。
如何落实有效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让语文回归本质,回归自然。“语文,心灵的一泓清泉”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为应考而教学,是教育的功利主义行径。为教改而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形式主义的表现。语文,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说是工具,他让人在生活生产中交流;从人的最高需求来说是心灵的清泉,他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寄托。回归语文本色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的源泉是生活。而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活体现。从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生活中延伸发展。惟有用生活将教师学生课堂知识连为一体,语文方可闪烁他独特的光芒。
第四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实现素质教育最重要渠道,是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最重要形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开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不带教具、学具去上课,手中仅拿一本教科书,扯着嗓门与学生分析课文,40分钟结束,教师已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还有的教师尽管激情满怀,准备了教具、学具,但孩子却不爱听,有的做小动作、有的讲话,教室就像自由市场,吵闹声一片,学生与教师难以互动,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这样的现象特别多。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与孩子有关,但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快,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了解得不够多。《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那么,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如何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1、用“游戏”的形式贯穿课堂始末。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游戏、童话、幻想以及儿童自己独特的创作“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巩固知识,扩展思维,激发兴趣。例如,在“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用找“朋友”、玩“魔方”的游戏,让孩子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又如,在“拼音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拼音王国”的情境,让孩子在通往“拼音王国”的旅途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过关斩将的形式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书写。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短的特点,所以在一堂课中,只设计一个游戏是不够的,而应多设计几个游戏,让孩子在多个游戏中掌握要学 的知识。总之,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眼有所见,耳有所闻,口有所尝,鼻有所嗅,身有所感,进而达到心有所悟。
2、借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教具进行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应准备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因为色彩鲜艳的教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经常使用的头饰、挂图、木偶、桌面教具、贴绒教具等都是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
3、进行环境创设,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物质环境是教学的物质基础。为调动每一个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我们小学的教室已经失去了富有儿童特点的构造和生动活泼的装饰,就不能再失去它应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一些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图片、展示台或是与当时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特别是黑板报的利用,最能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因为丰富的教学环境,易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兴趣和主动性。具有个性差异的儿童,只有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所以,我建议在教室里可做些矮柜供教师放些学生使用的教具、学具、参考书或各科图书资料以及各科必需的物品,便于孩子自主探索、自我发现。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1、语言表述尽量儿童化、口语化,避免成人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生动优美,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所指的“平等”我觉得除了指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指挥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外,这里的“平等”更主要的是指教师要超越年龄的障碍,心理上与孩子同龄,这样,教师在与孩子交谈时才能做到平等对话,并且教师说出的话学生能听得懂。试想,课堂上,学生听不明白老师说的话,还谈什么“师生平
等对话”?低年级学生对口语化的语言掌握较好,而对书面语言接触并不多,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趋向口语化、儿童化, 避免成人化。例如,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用“孝心”、“收获”、“特点”等词语进行教学,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词语概括性强,比较抽象,孩子不大理解它们的确切意思,致使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索性问:“老师,’特点’是什么意思”,老师还得加以解释。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能把“孝心”改为“爱心”,把“收获”改为“学到了什么本领”,把“特点”改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孩子就能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我们说的口语化并不是婴儿化,不是诸如“手手放放好、脚脚并并拢”等说法,因为这样的语法不规范,会误导孩子。
2、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
经验世界是学生个体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了的。“学科本位”、“教材中心”长久地统治着我们的思想,课堂与生活成了互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学生坐井观天式的学习禁锢了语文视野。事实上,经验是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的桥梁,是主动探究的中介。再者,语言的发生本就是因着人们表白的需要,渗透着生活的感悟、情感的信息。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少、知识面较窄、抽象思维欠佳,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悟往往不够深,特别是对阅读课文中蕴涵的情境、潜在的意义把握不准,针对这些情况,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和体验。例如,在教《看菊花》这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赏菊的经历,谈谈自己看“菊花”的情景,再自然地过度到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赏菊的,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感悟菊花“不怕严寒、傲然挺立”的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向菊花学习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学习”的方式,不但使孩子轻松地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说、爱说、会说的良好习惯。
3、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
我们用开放式的提问,使一个问题让孩子能用多种答案进行回答。这样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科学而启发式的提问,刺激了学生感知和操作思考,并创造性地寻求答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提出:“除了书上提到的方法外,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一类开放性的问题,容易开发
孩子扩散性思维,孩子通过想象,会有许多富有新意的点子从他们的口中崩出。这种提问方法灵活多变,有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运用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低年级教师应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都喜欢老师表扬,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越学越有趣,应常常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在教学中,经常可以说“你说得真好”“回答得很正确”“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当然,多用并不是滥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对于学生答得不对、不好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不能盲目鼓励,因为盲目鼓励,会误导孩子。
此外,评价的形式要活。要一改过去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转为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甚至是学生参与对老师的评价,这样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出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
教育家陶行知说“课堂是知识的圣地,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进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就让我们用饱满的情绪、科学的方法去吸引孩子,使枯燥、陌生的课堂多一些欢声笑语!
第五篇: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哈尔滨市道外区伍连德小学
何宏雷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 何宏雷
课堂中最离不开的就是提问,提问在教学中是大量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的有效,不但可以快速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呢?结合一段时间的实验,总结了关于低年段课堂提问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提问要少而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必繁多的分析,少一些不必要的讲授,多一些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语感。所设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重难点的关键处设疑,决不范范的问,碎碎的问;提问要少而精,不该问的不多问,否则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本来不长,老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溜号现在就会出现。如我在教学《雪猴》一课时,就用一个大问题:“雪猴是怎样和边防军人和睦相处的?”课堂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朗读感悟。重点突出,简洁精炼。学生在这个大问题的指引下,逐条逐段去找,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思考问题也变得全面了。
二、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全班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所在,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安排,对问题的答案,学生可能产生的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提问的要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差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三、教师要让学生会提问题。
教师提问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积极动脑,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升的。也许,他们现在还不会自己提问,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每节课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敢于动口,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价值,但是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筛选和归纳,就会变成有价值的问题。我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里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例如,我在教学《画鸡蛋》时,我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直接发问:“看了本课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是谁画的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让他画鸡蛋的为什么呢?”等等。根据课题让学生提问,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目标的一部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真实实的从问题入手,获取新知带来的成就感。
四、注重实效性,“见缝插针”的提问。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有效课堂的教学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新颖性,启发性,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课堂的实效性也就能突显出来了。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让学生喜出望外,使学生产生共鸣,吸引他的兴趣,学生的头脑迅速预热起来,积极参与课堂,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才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另外再说具有启发性,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师要能“见缝插针”,把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那么课堂上就能看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身影。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生成的问题等变化,而灵活地变化,才能在课堂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教学课堂波澜起伏,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