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读李春义《教育教学随笔》有感
茨沟小学:邱炎梅
最近,在教学之余阅读了李春义老前辈撰写的《教育教学随笔》。结合自己的班务工作,我认真阅读了教育研究篇中的《班主任工作》。这部分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三、对班主任的要求。
四、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我仔细阅读了二、三两个板块,发现在这部分内容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热爱、关爱、爱护等,“仁爱产生仁爱,野蛮产生野蛮,这是真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爱,让顽石开花”等思想,从字里行间足以看出“爱”在班主任工作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经过九年来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秘诀。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情况、脾气性格等方面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
3、爱就是责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有责任引导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黑白;有责任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
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爱学生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更是保证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一如既往、倍加努力的去做到爱学生,做他们的好朋友、知心人,用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用爱架起师生沟通心灵的桥梁,将爱的阳光播撒到每个孩子心里!
二0一六年九月
第二篇: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
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听慈红霞讲座有感
6月19日,聆听了慈红霞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慈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感召下,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慨良多。佩服慈老师出口成章的好文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让人的内心受到震撼;羡慕慈老师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母子情,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
师爱,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慈老师的教育历程中仿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爱,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爱,让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带着讲座的激情,结合自己近半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有两点体会:
一、微笑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师生到底该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天天板着脸的教师就是学生最满意的老师?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微笑。
微笑是魅力,是能力,也是魄力。微笑,是风度,是力度,也是气度。微笑着带班,整个班都会微笑!微笑是教师的招牌,微笑是爱学生,爱教育最基本的表现。
凭借着微笑,我们师生有了平等,有了宽容,有了仁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我喜欢微笑着看学生的慢慢成长,即使学生做错了我严厉批评后,也会微笑告诉她们怎么做才是最好。微笑,幻化出了神奇:育,因它而美丽;教,因它而快意。微笑着欣赏,彼此看到的全是风景。我们的眼中从此不再会有“坏的学生”,他们心中的老班也变得潇洒、英明。微笑着倾听,成就了最好的沟通。少了武断,没了隔阂,每个人的心都变得清澈、透明。
二、柔能克刚,遇事缓处理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步,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怎样才能入情、入理、入耳、入心。一次午自习,发现班中一个男生在玩手机,之前已经强调N遍,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不但带来了,还在自习课上偷玩。当时我非常生气,二话不说,就把手机没收了。转身之际,发现学生一直盯着我手中的手机,欲言又止,我灵机一动,把手机关了,拿出电池,说:“电池归你,手机归我,接着看书吧”。下课后,这位学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要知道,以前他违反纪律的时候,总是和我据理力争,从来没有主动认错的时候,今天是破天荒头一遭。事后一想,如果当时没有把电池给他,让他保留了自己的小秘密;如果当时大声对他进行呵斥,也许就不会出现前面的这一幕。其实,学生的情感世界是非常单纯的,要想走进他的内心,就要以心换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话到嘴边留三分,处理问题时冷处理比大声呵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学生,要理解尊重,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情感基础;遇事情,要严爱相济,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方法;观工作,德智并育,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理想目标。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
宽城育才中学阚建民
班主任,一个班的总管,事无巨细均需打理。如果没有个规划,很容易淹没在众多的琐事之中,有时忙得焦头烂额,也未必有功。如果班主任能够站在一个时代发展的高度上,针对本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制定出班级文化建设纲要来,并力行之,就会有效地改变那一被动局面,工作起来,也就越来越有劲头。
一、抓好思想建设
1、抓普及
思想意识是一个人的灵魂,用什么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我校德教工作,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以传统国学教育为主,主要载体是古文化典籍《弟子规》、《孝经》。德教主任亲自挂帅,为同学讲授经典。在这个大环境下,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是做好经典的普及落实工作,将书本、主任的讲解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典籍里的思想精髓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班除了常规的经典诵读工作外,还于每天我的语文课上进行《弟子规》的讲、演活动,既要同学把每天应当学的内容,写在黑板的右侧,又要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讲解和表演(编成小短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组都认真的进行准备、表演,气氛非常活跃,即普及了先贤的思想精华,又展示了同学们的演讲才艺,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真是一举多得。这一活动成为班级国学学习、品德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抓深入
热闹之后的沉淀很关键,国学思想能否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挥应有的作用,决定着思想建设的成败。由于初次接触,这些思想是难以一下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的,学生总会做出这样或那样违背典籍的事来,此时正是学习经典从面上(集体学习)到点上(个体学习)的良机,切不可错过。当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充分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后,注视着学生,只需轻轻地诵出上句,学生马上就心领神会地诵出下句,老师不必再多言,事理早已在定论之中,教育工作也就此结束。心照不宣中给了学生的尊严,又避免了苦口婆心似地说教可能带来的逆反心理,可谓四两拨千斤!如此反复,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行为举止也会越来越有德行。看着学生一天一天的新变化,心中的那份喜悦真是难以形容。
3、抓交流
好的品行、作风及时的交流传播,对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和有凝聚力班集体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是学生国学学习、品行修为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其他像学习心得、呼吁倡导、新闻发布等方方面面的东西,都需要有
相应的平台来承载。我班为此建立了“感恩录”、“半周之星”和公共邮箱等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感恩录”主要承载班里的好人好事,是受益者心声的流露;“半周之星”彰显的是半周以来,学习品行均表现出众的同学,由同学不记名投票产生,再由班主任亲自书写在黑板的左侧。(那是另一块小天地,与右侧的《弟子规》内容遥相呼应。);公共邮箱承载假期师生之间的交流,账户名字都是很有寓意的,比如其中的“阳光班级”“世界各地”等,可以说这两个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其寓意不言自明。
二、抓好学习建设
学习是学生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尤其是小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到了初中面对众多学科,不同风格的老师,更是一筹莫展,为此,我在班里提出:
1、静心凝神
清水之所以能照出人影来,是因为它平静,它无杂物污染。一个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知识,形成技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无疑是必备的条件。我就在班里倡导“一分静立”。利用我校每课前的2分钟的小预备,由班长负责督促大家去做:单腿、闭目、凝神。这一举动有效地完成了学生的心态由喧闹到安静的过渡,利于老师迅速组织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这一做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并在其他班级推广。)
2、学而得法
科学的方法是有效学习的根本,在启发学生多实践、多总结的基础上,我提出系统学习法。其核心就是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即先把旧的知识归类,再把新的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发展,也分门别类的归入旧知识体系的框架之中,这样得到的将是完整的、互相联系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散金碎银似地知识碎片。
其次,鼓励学生在晚上睡觉前过“电影”。即利用上床睡觉还未入睡之际,将一天所学的课程一一回顾,记住卡壳的地方,第二天再查找答案。学法灵活而高效。
再次,鼓励学生做好试卷分析,查漏补缺,调整学法提高效率。
第四、劳逸结合,做好体力精力的恢复工作。教给学生一些小功法,倡导学生课间去做。比如:拍手法、搓面法、捏耳法等等。
3、扩大内涵
学习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应技能的过程,这一点众所周知毋庸赘述。而人们对于学习的其他功用则缺乏必要的认识。比如学习还是一个磨练心性、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的过程,又是一个养身体的过程。事实证明澄清这一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把学习放到人类一切行为总和的大背景下,就会发现,学习不过是人类诸多行为中的一种。学习不仅是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的一种对待所做事情的正确态度、高效的思维方式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差可比做“鱼”,而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差可比做“渔”,谁更弥足珍贵不言而喻。这种认识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是一种指引,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是一粒定心丸,他们不会为眼前暂时差的成绩而苦恼而辍学,掌握一些正确的思想认识,形成一种坚韧的意志品质,谁主未来之沉浮还不一定呢!况且这一过程同时也给身体的正常发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呢。基于这种认识,坚持学习下去不就有意义了吗?
三、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这方面的锻炼,我班主要有晨跑、间操前的撑臂两项活动。此外,我还着重讲了调节情绪,改善内心环境的重要性:激动的情绪就如同地壳中的熔岩,它的翻滚就会导致地球的剧烈运动,发生诸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被不良情绪所伤害,这样的事例从古到今屡见不鲜。所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坚
强的意志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四、形成统一的班集体行为规范
以上诸方面的操作,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了使这些东西形成体系,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我又把它们编成了如下的顺口溜: 加法: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才亦必有坚忍志
我八一有志气外练形内修意善学习成大器
每日晨杯水温凌波步三十分力充沛何惧累
为人事有向导弟子规贯彻好德日进品愈高
闲暇时练毅力十字撑不可少日月累定力好
上课前一分钟凝神立静心情高效率学问精
爱学习法重要分门类体系好新学问类化了
依法做前景妙下列事磨灭掉勿迟疑乐做早
(略)八年一班 修身益智加减法 减法
将它印发给同学们,同时做出如下的换算:大家用一分钟的课前静立,换来
一节课45分钟的宁静情绪,值不值?大家用早晨30分钟的晨跑,换来多半天的身体轻松,精力充沛,值不值?大家现在努力去学习,去践行,用三年的时间,换来一条宽广、厚实的人生之路的基石,值不值?值!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同学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积极性自然会提高,以后的工作就顺畅多了。
62名同学来自全县18个乡镇,其中51名同学住宿,11名同学走读。将这样一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乡俗文化背景的学生揉成一个严肃、活泼、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没有点纲领性的东西和长期稳定的建设规划是难以运行的。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对一个大的国家来说,有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国家才能安定,才能发展强盛,而朝令夕改,反复折腾就是治理中的大忌,这如同烹饪一道鱼菜,反复的翻腾,烹出的结果只能是支离破碎的一堆肉末,哪里还谈的上什么色香味形俱佳呀。治理班级也是如此,也需要稳定,稳定才可能有发展,稳定才可能有成就。把一个班,当做一个国家来治理,就有了一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责任意识和厚重感,以这样的襟怀去做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很有意趣的事吗?
第四篇: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指路明灯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指路明灯
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一中 周阳明
一转眼,当班主任都九年了,回顾这九年的工作有困惑有泪水有笑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管理难度大,相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唯有不间断的学习他人优秀经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实践中前进。下面就这九年的工作做一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班主任要“以人为本”,理解、尊重、宽容学生的行为。
班主任一定要在理念上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具体工作中就是“以生为本”。《论语》里说“本立而道生”,这个“本”就是学生,这个“道”就是学生的发展。
“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的世界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还给学生。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一定要明确一点:所有的中心工作与任务,教学、科研,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是服从于育人这一中心工作的。离开了育人,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拿奖而开展活动,都是无意义的。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是没有发现自己可以很好的接受课堂教学。那么,作为教师,一定要求学生认同老师的这一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是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但这些要求,一定要适当可行,符合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切忌不能过高。有些要求,适合正面直接提出;但有些要求,通过班级建设中的不同形式,变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会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不可一味地追求个人教学成绩而抹杀学生的独特的学习个性和专长,更不可以关闭和剥夺学生的应有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权利。
1、班主任要打心眼里尊重学生的人格。
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更妄逞论。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平等对待每 1
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进行情感教育,知识教学。尊重学生,班主任就应该对班级实行民主管理,把评选班干部,评选优秀,推选照顾贫困生等事情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民主讨论决定。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强,加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阶段,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不作深入的了解,而主观地责备有错误或失误的学生,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极不成熟的青春期,容易出现情绪的躁动、偏激,行为上粗暴、叛逆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现象,是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要因势利导,正确对待,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必哀叹世风不古,不能全盘否定和抹杀学生的成绩、优点。例如上学期时,我班的阳汪强同学,由于家庭的矛盾和学习的困难,变得忧郁孤僻。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操场里用一把砍刀疯狂地乱砍树木,情绪非常激动。学生告诉我后,我跑到操场,没有大声的训斥他,而是轻轻地对他说:“如果你觉得砍树能够发泄你的情绪,你就再砍几下吧。”阳汪强听后,慢慢停了下来。这时候,我才慢慢地询问他的情况,教育他要爱护公物,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引导,他后来变得开朗了,成为我的工作好助手,生活的好朋友。
理解学生,班主任还要对班级实施量化管理,不能要求学生做超出生理和心理能力的事。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如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以及相应的处罚,慢慢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又如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以次来提醒、约束、克服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因此量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重要方法。
3、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学生的心。
现代的中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遭遇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成长中的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比如现代的中学生爱逃课去上网聊天、打游戏,容易早恋,拉帮结伙的到同学家玩等。作为班主任,要理解这些青春期学生的正常表现,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而是要委婉的、正确的引导他们。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坏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班主任的眼里应当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中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下慢慢改正缺点,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
二、班主任要架设“心灵之桥”,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另外班主任一定要采用多种形式、渠道架设心灵之桥,与学生多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和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说事,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班主任就需要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1、班主任要真正视学生为子女,增强师生互信。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学校的每一位老师要有一颗真诚、透明的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有许多迷惘和困惑,但是却不愿意与他人直接表达,喜欢上网聊天,发信息邮件,或者写日记来表露。所以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QQ号、电子邮箱等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事时能找到你。我经常让学生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或者进行QQ聊天,把他们对教师、同学、家人;对班级管理,各科教学;对人生态度,社会现象的看法表达出来,倾诉心里的烦闷;把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告诉我,让我帮他们解决心理的疑难。我还保留一个习惯:让学生每个学月写一篇“总结与反思”,或者是书信,汇报自己一个学月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些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好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思想引导。
2、班主任要创设机会展示学生的风采,探听学生的心声。
班队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题班队活动的内容除了传统的节日庆祝,还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如《理解与尊重》、《自
由与纪律》、《青春的迷罔》、《砺志勤学》、《谈早恋》、《友谊》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唤起学生对尊重正义的支持,对他人的关爱,对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正确理解,对青春期心理缺陷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汶川大地震后,我利用班会课,进行《感恩》主题讨论活动。大家听《感恩的心》歌曲,讲述“5•12”大地震中感人的故事。讲着讲着,很多同学就流下眼泪了,我就拼命表扬,告诉学生:大家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怎能不热爱生活,不感激生命,不珍惜正在拥有的一切?所以学生们能够自发去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所以学生们对所有任课老师都真诚尊重,所以很多同学都改变以往对家长的比较恶劣的态度。是感恩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天使!在感恩中,他们获得生活的热情;在感恩中,他们明白生活的理想;在感恩中,他们立志要回报社会!
我校地处偏僻,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的特点,加上学生生活环境狭窄,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因此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容易产生抑郁、内向、自卑等不良心理。所以有必要引导他们与外校的学生以及社会人员沟通、交流,培养他们与别人的交流、交际能力,也好从别人那里反馈自己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情况。例如我们学校的中学生就每期与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结对子,相互学习交流,许多学生都找到了朋友,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还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带学生观看成都市的“文明之风进校园”的木偶戏表演,进行社会调查,看望敬老院老人,参观兄弟学校,参加心理专家的心理知识讲座等,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心得体会,借此倾听学生的心声,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整自己的班级管理策略。例如,今年十月,我们带领学生参加心理教育专家周老师的《人生成功的核心元素》的讲座后,第二天就有几位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忏悔自己没有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没有认真听课,刻苦学习;没有讲诚信、正义……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3、班主任要积极与家庭、社会配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支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自尊心、虚荣心都特强。不愿意老师向家长告自己的“状”,揭自己的“短”;也不愿家长把自己在家庭的“丑与恶”告诉老师,怕伤脸面。因此,除了在学校内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朋友来关爱,我还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过一般采取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约谈等方式个别沟通。而不是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当面批评训斥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班主任还要充分地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采取的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努力改变部分家长“管”“卡”“压”的管理行为方式,真正做到家校相互配合。我们互相沟通,统一认识,以鼓励为手段,以帮助为目的,为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孩子们由来自家长、老师、学业的压力变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全身心轻松起来,激发他们向上学习的自觉性和渴望欲,这样不仅效果很好,也使学生乐意接受。
总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管理好班集体,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要以人性关怀的魅力来感召、帮助、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师生互信互敬,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使他们的个体人格、道德完善,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发展、成长。
第五篇:爱心,是班主任教育成功的基石-班主任工作反思
爱心,是班主任教育成功的基石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心,是班主任教育成功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
中华文明的三大支柱——佛、道、儒家思想都将“善”行放在首位。佛家《涅磐经》中曰:“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儒家经典《论语》中说:“仁者,爱人也”。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把“仁爱”之“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思想,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最高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一个人只要怀有仁爱之心,便能爱己爱人,乃至推人及物,由此对整个世界怀有感恩与谦让之心。仁爱教育具有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是班级管理成功的核心。
孙子在《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表明了带兵打仗需要对士兵的“真爱”。
班主任感情投资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的心灵就会越容易被征服,学生就越有可能言听计从。相反,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师生关系冷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育,而且还会对教师产生抵制心理。当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爱,就是得到了赞许,得到了奖励。这种爱会进入学生的心灵,会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会激起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会使他对人对事怀有友善、博爱之情。爱心更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依恋,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在教师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主动改正自身的缺点,他会把努力上进看作自发的愿望。
全国模范班主任李镇西老师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爱学生,这是教育的关键,其余都是次要的。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有可能实施“爱心教育”。即以“爱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只有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定会开启学生的心扉,将他们托浮至理想的彼岸,这种爱将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伟大的力量,将成为学生人生前程的行路指南。
二、爱心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取决于全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普遍具有,而爱心意识的形成则是良好道德观塑造的基础。
当学生受到班主任爱心教育及仁爱行为的影响后,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感情,就会逐步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学生就会由单纯接受别人的爱,转变为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集体、爱公物、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信念。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学生懂得了“仁者爱人”的道理,就会主动帮贫扶困、照顾孤寡、捐资助学、扶老济弱;懂得了“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仁民爱物”的道理,就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惜小动物;懂得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就会主动帮助同学,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不会去做危害他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懂得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道理,就会远离不良环境,向品质优秀的人看齐;懂得了“刚毅、木讷,近仁”的道理,就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作风严谨;懂得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理,就会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舍生忘死。
学生有了爱“师长”的意识,会更加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了“爱班级”的意识,就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为集体奉献;有了“爱学校”的意识,对于学校交给的任务,就会全力以赴,精心准备,牺牲小我,付出心血,为校争光。
意大利作家但丁曾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心是其它一切美好品质的基础,当一个班级的学生人人都拥有爱心时,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积极进取的班集体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