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做到管育并重
班主任如何做到管育并重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看起来非常简单,要真正做好来却要花点心思来研究。我认为站在学生的角度潇洒地教好书育好人,是一门艺术,需要从教者有一定的知识素养,一定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充满激情,倾心关爱学生。因为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师必须跟着变。如何变,那就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将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作为自己心中的唯一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自己的唯一要求。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需要老师如何教给我们知识?
一、激情演讲,名句鼓励,增强班级凝聚力
首先,面对一个新的班集体,同学们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带着不同的习惯走到一起,他们的心情是既充满幻想又严肃紧张。班主任的开场白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时候老师的一句话等于以后的一百句,它是你第一次展示给这个班级的形象,因为你的工作态度、作风、管理方式、个性行为,将在此时亮相。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把握好自己,讲话要有激情,有鼓动性、明确性,针对性,能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施政纲领。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印象,达到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要重视周小结,月总结。根据班级出现的各类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周日晚自习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导。比如,面对班级纪律涣散状况,我写了演讲稿,说明学习是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感染,让学生知道了纪律是学习的保证。针对班级上课气氛低沉,学生发言不够大胆,有畏惧心理,我写了《上课发言敢死队宣言》,学生感到新奇,听后鼓掌,我发问:谁愿加入“敢死队”请举手,结果同学们全部同意。
面对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缺乏毅力,不专心,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状况,我作了《用自信心对待自己》给学生鼓气,并做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精神的力量》等演讲,给学生们加油,使他们明确了目标,端正了态度,知道自己来校的目的,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针对老师和学生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或误区,甚至抵触情绪时,我做了《说说一个班主任的心里话的》演讲,同学们了解了老师的初衷,知道老师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学生,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情感沟通了,日后的工作中就会事半功倍。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爱强调理由,爱解释原因,爱钻牛角尖,思想偏激,有逆反心理,与父母缺乏沟通,老是相信自己,排斥他人,不愿承担责任,对家长是这样,对老师仍是这样,我就此专门写了《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的故事来给他们做样板,令他们信服,更让他们明白:犯错误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学习不努力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我还经常利用小黑板,坚持每周书写一两条名句激励学生,学生们将其收集起来,发布到网上,出现了《何昌锋语录》300条,效果很好,影响颇大。
作为班主任,你必须时时关注,处处留心,让学生始终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和良好的奋进势头,班级的凝聚力就会因之而增强。
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目前的社会现状,认识到自己要想立足于社会,没有好的学习能力是不行的,因此,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条件、环境,形成一个学习竞争的氛围。事实上,学生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在这方面,我抓了以下几点:
1、教育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习惯。我介绍德国人给墙上钉“钉子”的故事,讲斯巴达商人拾石子的启示,告诉学生: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千百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实际上是一种激励、自我分析、小结,也是一种自我提高。认真养成习惯,习惯改变命运。
2、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从学生个人爱好、理想目标、校园生活、社会现状等方面谈自己感受认识,发表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建立学生学习纪律个人档案,掌握学生学习思想变化,跟踪学生的成长发展。制定学习自律卡,每月提出奋斗目标,贴在自己的座位上方,激励学生上进。
4、组建班级“领航学习小组”,利用早饭后,下午自习时间,学生上台讲题,答疑解惑,弥补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不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胆略,活跃学习气氛。
5、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早读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谁赢得了早读宝贵的时间,谁就赢得了一天学习的激情,学习效率就会大增,上课关注学生的听讲情况。
三、充分了解学生,进行个体引导
做过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都明白,现今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心气浮躁,自我意识强,和过去大不一样了,要敦促学生转变,首先要了解学生,因人施教,发挥优势。我发现现今的学生在校的思想变化和学习状况,往往是受其学习动机支配的,而学习动机往往是受社会、家庭诸方面因素制约的。我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五种:一是迫于压力向家长交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即家长心急学生不急型;二是为了满足好胜心而所谓的“争气”型,这类学生思想变化波动较大,受挫能力差,自尊心强;三是学生很聪明,但未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心慌坐不住,贪玩,家长教育引导不得法,学生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型;四是爱好广泛,结识朋友多,学习心不专,家里条件不错,家长对子女比较宽松型;五是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型。针对这五种情况,应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要寻找各类学生的特点,主动接触学生,发现积极有利的一面用鼓励的话语作引导,然后指出不足,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掌握文化知识和培养良好品德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是对一些爱上网,谈恋爱的学生,老师一定要把工作做细,例如我班一位学生爱上网,上课睡觉,打不起精神,有时还缺课,我找他谈过几次,询问原因,他始终不开口,只说今后改正。但依然如故不见好转。我通过了解知道了上网的情况,便留心观察他的行动,终于在一家网吧发现了他,我站在他的面前一言不发,只是用严肃而失望的目光默默地盯着他,学生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耷拉着脑袋跟我回到学校。路上我仍然一句话未说,以后的几天里,我更没找他谈话,可是这位学生自己却一直心事重重,一个星期后他主动来找我,说:“老师,你怎么不处分我啊!”我说;“这一周你没去上网,上课精神好多了,我等待你月考取得好成绩呢。”学生明白了老师的心意,激动地哭了,说:“老师,我一定能赶上去。”事后,这位学生进步很快。他曾对我说:“老师,那时如果你骂我一顿,打我一拳,我可能很快就忘了;可你越是不吭声,我心里越是不自在,想的也越多,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你看我的那种眼神。”这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启发了我,更让我总结出对学生的教育“脸上分四季,神态各不同”的班主任表情管理法。
作为班主任如果只从讲台上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却不从侧面去发现问题,那是不够的。这将势必造成你在班级就好,你一离开班级纪律就散乱,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我是这样做的,每次提前或准时到教室,一为安定学生情绪,二是清查人数,三是发现问题,相机处理。但时间一长,你的行为会被学生掌握,这就要改变形式,先不着急进教室,从旁观察,发现问题不要急于处理,待两次以上,给予批评点出,学生会心服,或者因其他事你要进教室,也不要直走,先观察,肯定有所发现,这样一来,让纪律松散的学生感觉到你将随时出现。
四.尊重学生,建立真挚的师生情。
“爱”是“严”的提前。要严格要求每个学生,以爱动其心。首先,从爱心出发,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敬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建立真挚的师生情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你博大的爱,去哺育茁壮成长的苗,用你春蚕般的豪情,蜡烛的泪光去谱写桃李的辉煌。关爱学生,要“不偏”“不溺”。既要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调皮学生;既要爱为班级争光增彩的明珠,也要爱那些使班级扫兴丢脸的“捣蛋鬼”。
爱是一切的原动力!爱比责任更重要,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我们每天都在强调责任是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所有精力去琢磨,去研究,去做到最好。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爱,你可以忘掉了吃饭;爱,你可以不厌其烦;爱,你不怕不懂;爱,你会全身心投入!在这一过程你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你会把你所做的一切当作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味每一个过程!
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没有被爱过的人怎么懂得去爱别人?老师应该用对学生的爱的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心中没有爱的人,怎么能够担负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呢?
从心底里爱每一个学生,爱比责任更重要。爱心,应是我们教育者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做老师虽然辛苦,但当你培养的学生成才时,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内心的愉快,那种不以金钱来折算的幸福,这做老师又是一个光荣而崇高的职业啊!
五、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科学施爱,为人师表。
我管班的基本方法是严与爱并重,通常做法是先严后爱,即先刺激后安抚,这适合于农村学生,他们想学好但控制不住自己。另一种是先爱后严,即先关心不提缺点,待机再制约,这一类属于家庭条件较好,学习基础差,不思上进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学习态度各方面表现不一,班主任必须掌握这些情况,然后对症下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要当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也是人,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倘若老师对己要求不严,却要学生如何如何,学生心理就不服,久积起来,一些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于管理,善于观察,多想方法,倾听各方意见,我相信我们所带的班集体定会出现一个纪律严明、学风浓厚、团结奋进的先进集体。
第二篇: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过程中“管育并重”的有效应用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过程中“管育并重”的有效应用
摘 要:面对新的教育改革,中职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偏重对学生行为的约束,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做到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提高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另外,班主任也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提高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管育并重
随着教学的改革,人才培养策略和目标也发生着变化,人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属于班级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加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一)容易使学生出现功利主义思想
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中,一般都是采取量化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而学生的日常表现直接与学生的德育考核挂钩。如果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将会扣除学生的德育积分,同时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惩罚。这种德育教育形式严重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也会出现反作用,让学生滋生功利主义思想。
(二)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在中职教育中,学生德育教育都是进行量化考核,而班主任属于主导者,学生干部则是实施者。在实际德育教育考核中,班主任因为精力、时间等因素限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投入不够多。所以,在实际教育中,学生干部??严格根据考核标准对学生德育评分进行管理。这种德育管理方式,过于重视学生德育积分考核,完全失去了德育考核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也达不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中“管”和“育”关系
中职教育,一般都是对于中考落榜学生进行培养。中职教育中的管理机制都是比较制度化的,德育教育也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学校都是建立更多的规章制度,给班主任下达命令,让班主任通过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德育教育不只是进行道德教育,也不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认识中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德育教育其实是为实际教育服务,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也要及时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理念。
“管”就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在传统中职教育中,学校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将服从管理的学生,没有违纪的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优秀的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管”不是强制性的管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是保证德育教育能够顺利地进行保障。但是很多中职教育都是按照制度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无法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达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一)发挥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育”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中,传统德育思想教育过于片面,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是比较“讨厌”的角色,班主任都是不苟言笑,非常严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思想教育严格划分了学生和教师地位,这样更是让学生厌恶班主任,从而阻碍学生与班主任更好的交流。所以,在中职班主任思想教育中,班主任要以“朋友”的角色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只有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出现一些顽劣行为或是不良行为时,班主任不要总是严厉的批评,可以耐心地与之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感化,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之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以理育人”,让学生能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这样不仅达到思想教育,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实现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中职班主任正确理解德育教育中的“管”
在实际管理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不应该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同时也不应该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正常生活。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都会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的任何无关学习的行为进行遏制,虽然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但是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独立意识,班主任不仅应该过多侵犯学生的隐私,同时要做到尊重学生,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在实际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私人空间,将学生与自身角色放到同一高度看待,班主任也要意识到“管”不是限制,要合理把握“管”的度。
(三)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管”和“育”结合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处于青春期,心思比较细腻,如果班主任在管理中过于约束和限制,会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同时学生也会逐渐疏远班主任,也不积极配合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要注重“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用心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
四、结语
国内教育中,一般都会由班主任负责整个班级各项事务管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生心理比较复杂,加强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管”,对于“育”方面不够重视。所以,本文针对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管育并重”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鲁兴.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2] 许振宇.提高中职德育实效的实践探索――以长沙财经学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4.作者简介:
韩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洋学校。
第三篇:五育并重,德育为先
五育并重,德育为先
——大水小学德育管理纪实
德育不仅占学校工作首要地位,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尴尬,德育往往是学校提得最响却抓得最软,教育效益较差的一项工作。教师们普遍反映:社会越进步,学生越难教。有人总结,现在的学生存在:虚荣心强,诚信减弱;对自己宽,对别人严;没有亲情,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孩子有“四缺四不缺”即:缺志气,不缺钱;缺精神,不缺物质;缺实干,不缺愿望;缺创造,不缺享受。有“三个一”: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知、行脱节)。还有“四大特点”:懒(贪玩、怕吃苦,志向虽远大,但不行动)、馋(好吃、贪欲心强,不考虑承受力)、软(意志品质薄弱,遇事易退缩)、刁(性格倔犟,好钻牛角尖)。
德育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思想认识上:一些领导和教师存在重“智”轻“德”思想,片面认为:德育工作是德育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进行德育教育要花时间和分散教学精力。
2、在德育工作上:存在学校德育目标抽象化;德育内容空洞化,远离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错位; 1 德育方法单一化,陈旧化、想象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乏灵活性、生活化;德育途径和手段形式化:单
一、机械、照搬。
3、学校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德育部门唱“独角戏”,学校各部门与德育部门工作不协调,使德育工作的效率不高、实效性差。
4、在德育管理上:一是存在管理不到位;二是把德育程序化,形成“例行公事”的德育,而不是做“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一)我校实施“三维一体”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德育教育模式。
为了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了过去抓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在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和“四点一线,双轨并行”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的工作格局。
1、“三维”是指“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体”,即融为一个整体。“三维一体”德育工作模式,即:学校领导成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形成一个整体抓德育,“全员育人”的管理目标责任体系。
“三维一体”的德育模式使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了育人的主体,管理的主人。无论领导,还是教师“人人都既是德育的管理者,又都是德育工作的执行者、实践者”,从而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2、“四点一线,双轨并行”。
“四点”,即:教导处、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德育教育执行线(简称:执行线)和教导处处、班干部、学生组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线(简称:自治线)。
“双线”,即:执行线和自治线。“双线”同属于教导处领导,同时运行:执行线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德育常规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教书育人。“自治线”是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由班干部组织学生具体负责对卫生扫除与保持、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升旗和集会、全校性活动、各班学生到校、纪律、学习及规范教育、板报宣传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各班和学生中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督查,并督促整改。协助、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常规和进行规范养成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完善和自我管理。
“双轨并行”,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了德育教育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和谐德育,使教育管理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行“四制”
1、实施班主任负责制
2、实施科任教师协作制
每个班给科任教师明确职责要求。坚持定期考核,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班级管理,又能壮大德育骨干队伍,有效培养班主任后备力量,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负担。
3、实施德育导师制
任课教师(与学生自愿组合)各自“承包”若干名学生,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学生认可的德育导师,做学生的“学习引路人”和“心理临床医生”,对帮助他们摆脱学科学困、矫正行为偏差和恢复心理信心有明显效果。
4、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制
落实备课“三渗透”即:一是“目标渗透”;二是“内容渗透”;三是“方法渗透”。上课“四渗透”,即:一是“师表渗透”;二是“语言渗透”,教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语,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甚至一生的影响;三是“教态渗透”,教师课堂上的每一次期望的目光,每一个甜蜜的微笑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鼓励。四是“内容渗透”。
(三)坚持“四抓”
1、抓德育观念更新
我校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和“抓德育就是抓质量、抓安全”的观念。落实了德育观念“四个转变”,即:一是变管理为“引导”;二是变规章为“常规”;三是变“说”为“做”;四是变“虚”为“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
2、抓德育载体创新
校园内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项项活动是德育载体。我校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4 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①让德育走进生活——实施规范教育
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头。回归生活是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学生形成主体德育的源泉。德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现代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德育已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给学生灌输一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的思想价值观念”。
丰富的校内德育活动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的舞台,是促进品德发展的动力。
例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在相当部分孩子的行为不规范,学习习惯差,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难管理。为此,我们开展了——《植精神,养习惯,塑人格》规范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勤学习、严训练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怎样当主人、怎样接待客人,见了长辈、老师要问好,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学习常规等行为规范实践体验和展示,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规范习惯。
我们在抓规范养成教育中,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实现了“要我做,我要做,我会做”和“学习知行、训练导行,规范植根、体验树魂”道德升华。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第一阶段:“要我做”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新生入学集中训练,“逼”着做(一般为一周)
一是“学”,把规范植入脑海。抓6个环节:①“学”:分集体学、分班学、小组学和自学,与家长一起学,学规范教育要求和考评扣分细则;②“讲”,听领导讲、教师讲、同学讲;自己讲,讲学习收获体会。③“看”,看相关影视录像,寻找自己身边的学习榜样,同时发现自己和身边存在的不规范现象。④“记”,通过学、讲、看,在理解基础上达到熟记。⑤“测”,自测,同学互测,小组测,全班测和年级、学校随机抽测,查找不足进行“帮扶”,不过关的进行“补课”。⑥“赛”,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进行评比,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使规范熟记心中,为内化为行动奠基。
二是“练”,把规范变为行动。抓三个环节:①集中“示范”,如:红领巾的规范佩戴。②集中“训练”,根据学校实际选择重点项目进行规范训练,如:上下楼梯,升旗和集会、课桌上的书本摆放等。③分班、组训练和自我训练:抠细节,严要求,勤督导,确保训练到位(这是关键的一环),使学生明确具体做法,初步体验由知到行的转化。
三是“评”,营造规范为荣氛围。训练结束时,组织汇报表演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评比,对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训练,直到验收合格为止。
在集中训练阶段,全体教师必须人人参与,兼任有其他年级课的,除上课外其余时间,都必须按统一安排到班参加组织训练和辅导,否则按旷课处理。
实践体验,由“知”到“行”,“牵”着做(1—2学月)各班科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训练和指导,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把重点精力放在新生规范实践体验训练落实督导上;指导班干部进行督查评比,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扣分,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班实行停课训练,达不到“底线”要求的学生落实专人强化训练,在规定时限内仍不合格的,请家长配合训练。
在这期间,“严”和“细”是两大关键,“严”,就是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不合格的必须纠正并从做,这样,才能纠正学生以前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使规范在脑海里植根,行动上体现;“细”,就是在每项规范的细节上要求到位、指导到位,学生行为到位。如:打扫清洁卫生:前几次,班主任要亲自示范,使学生掌握扫工地、拖地扳、擦玻窗、讲桌的技术要领和达到的标准要求。“先扶后放”,实现由知到行,逐步内化。
这个阶段要十分注意抓“重点”,做好“不规范”生的转化工作。
展示风采,初露雉形,“扶”着做(1—2学月)
这个阶段各班要在学生中挑选骨干,为他们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发挥其引领作用。班主任逐步把规范要求的常规管理工作转移给学生干部去做,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个别“不规范生”上,让大多数学生逐步做到在无教师监控下,由学生干部管理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展示规范风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有意识“躲”在背后操作,观察情况);学校则逐步把管理的重心移交给学生会。
这个阶段的重点:一是培养骨干,使他们在学生中起好引领作用;二是建立信息系统,配备“千里眼”、“顺风耳”。班主任要逐步做到人不“在”,但信息“灵”,使个别“不规范生”不敢“违规”。三是防止“反弹”,这个阶段是学生“规范”形成的过渡期,防止“反弹”是关键,校领导、教导处和班主任要注意在逐步“放”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会、班干部工作的督导,“该出手时就出手”。规范植根,净化心灵,“放”手做(2—3学月)
这是规范形成习惯的稳定“维护期”。在这阶段的重点: 一是要大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规范实践快乐体验,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体验成长,感受言行规范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使规范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学生的心灵在规范体验中逐步得到净化。二是要“放手”把规范养成教育的日常检查评比交给学生会干部去做,树立他们的威信、培养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规范从不稳定期过渡到稳定期。从“要我做”过渡为“我要做”,三是领导和班主任要当好“幕后指挥”,“该出手时才出手”。
第二阶段:“我要做”
通过第一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的言行规范已成为习惯,已不再是被动的“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这个阶段的重点:一是要用学生群体的规范去教育、影响和规范学生中的“不规范”现象。二是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进行规范自我体验,并在体验中实现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三是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和班干部做好规范教育日常工作,不定期8 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督导;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四是班主任要注意对个别“掉队生”进行帮扶、指导。
第三阶段:“我会做”
通过前两阶段的规范养成教育,学生普遍已达到“我要做”和“我会做”。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实现由植“根”到树“魂”的道德升华和指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发奋学习,拼搏进取。
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用力拉着猪耳朵要猪向前走时,猪总要拼命争扎不肯前进,即使用尽力气把猪拉到了目的地,一放手,猪却又跑了,结果是白费了力气;如果用力拖猪尾巴,猪反而争扎着向前走;如果手里有一把猪喜欢吃的苕腾,猪就会乖乖地跟你向前走,你可以轻松地、毫不费力气地把猪赶到目的地。从这一生活体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管理中的“赶猪理论”:“拉耳模式”、“拖尾模式”、“诱饵模式”。
我们在规范教育的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就是采用“拉耳模式”,以后逐步采用“拖尾模式”和“诱饵模式”,到第一阶段后期和二、三阶段则主要采用“拖尾法”。如:每周星期一升旗后的规范教育评比,对扣分超过3分的班进行“亮黄牌”警示等。
“三步走”规范教育策略,用一周时间“拉”,1—2月时间“牵”、1—2月时间“扶”,虽然“拉”得累,“牵”得苦,“扶”得也不轻松,但却用不到一学期的时间争取到了以后五年半的“轻松”时间,教师们都感觉值得。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由“拉”、9 “牵”、“扶”、“引”到“放”的过渡;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再到“我会做”的转化;实现了由“植根”到“树魂”质的升华。这样,学生上了高年级教师基本上可以不愁课堂纪律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这就使师生有时间和精力抓教学质量提高。这也就是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上升的原因所在,也是我校教学质量年年实现新突破的秘密。
②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实施“孝敬教育”、“感恩教育” 针对现在的许多孩子由于家长过分溺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人不感恩,对物不爱惜,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理解、关心他人,导致许多家庭最基础、最重要的“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都严重缺失等现状,我们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孝敬教育”系列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在家中做到:
为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1)、为父母长辈沏一壶茶,削一盘水果,送一条毛巾,盛一次饭,为父母端一次洗脚水,捶一次背,洗一次自己的衣服,整理一次房间,买一趟菜,做一回厨房和卫生间的清洁工作,上学时向父母说一声“再见”,每天放学回家后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2)、在父母生日时为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唱一首生日歌,自制贺卡、合影留念等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孝敬之心。3)、每周向父母介绍一件发生在学校或身边的有意义的事;与父母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
在学校:
(1)、要求教导处每期组织办一次以孝敬教育主题的橱窗,10 组织一次关于母爱(或父爱)的征文比赛。2)、要求各班办一期以孝敬为主题的的黑板报,开展一次孝敬主题的班队活动。3)、要求学生学习一首献给父母的歌,朗诵一首歌颂母爱(或父爱)的诗,收集一句孝敬格言,讲一个孝敬故事,阅读一篇赞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让教育活动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尊重老师、不接受老师教导,老师难当等现象,我们开展了《浓浓恩师情,款款学子心——谢师恩系列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讲学生尊师和老师爱生的动人故事,讲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唱歌颂教师的歌曲;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为了教好同学们每天忙碌、操劳的工作,观察老师们的头发和额头上过早布满的皱纹,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仰、热爱之情,营造尊师氛围。
同时,学校开展了谢师恩主题班队活动和争创尊师模范生及示范班活动;各班设置尊师台,开展每天为老师敬上一杯水、送上一句感恩的话、完成老师交办的事等系列活动。
通过营造浓厚的尊师爱师氛围,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去不理解老师和后进的学生也在活动中受到了很大教育,他们领悟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纯真爱心。他们变化了:自发给老师写感谢信,为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学会了感恩。感师恩、感父母恩、感社会主义大家庭之恩,把对老师、对父母、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化作了巨大 11 的学习动力,他们学习更自觉、更刻苦了,成绩进步更大了………。
3、抓德育常规创新
德育常规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没有基石的德育就象“无根豆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总结出“抠细节,重配合,抓落实,勤小结,广借鉴,常改进”常抓常新管理模式。
如:佩戴红领巾这样一件事虽小,但对养成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培养爱校情感和保护学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天天坚持佩戴,而且对佩戴的位置,佩戴的规范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坚持进行督查指导和每周公布评比结果,使我校学生的红领巾佩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以规范佩戴红领巾为荣,以是一名大水小学学子为荣。
又如:规范养成教育。我们坚持从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摆放、学生上下楼梯、升旗活动等每件事的每一个细节抓起,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齐抓共管,严格要求,指导学生会坚持每天一小评,每周在校会上公布各班本周规范养成教育考核扣分结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学生养成了规范的行为习惯。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培养性格开朗,言行规范,有爱心,知感恩,有志向,勤学习,善创造的现代中学生”为目标,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为主,坚持德育工作“七有”:即培养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训练有内容,过程有督导,考评有方案,结果有奖惩,奖惩有依据。坚持德育工作“双轨并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在德育工作常规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德育常规管理,注重在常规中体现特色,在特色中展示亮点。
4、抓德育表彰常态优化,增强磁吸力。
开展学校德育表彰活动,评选每班“德育之星”,是进一步深化我校规范教育的有力举措,它将过去的“强行纠正”变为“正面引导”,有效实现了单一的惩罚式、扣分式、打压式的核办法的成功转型,变堵为疏,变惩罚为激励,变打压为引导。实现了“三大转换”,即: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从过去的规约者、监控者、评价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实现了德育方法的转变,由听命德育向智慧德育的转化,由群体化向个性化转化;实现德育目标的转化,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作主,不学作戏、作假和盲目顺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学生更乐于接受,更热爱班级,更团结同学,更尊敬老师,更喜欢学习……
我们把“德育之星”的评选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本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撑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辉煌!
第四篇:如何利用家长资源 做到家园共育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
做到家园共育
中班教师:李雪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园桥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和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学。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本学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进入大班如何达到幼小衔接这一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培养孩子的乐学。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如有的带了古建筑的照片,去旅行的照片,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工艺品、运动员、宇航员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供孩子们在信息栏认识、探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又如,我班设置了“百宝箱”,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经过处理消毒充实到活动区中,供孩子操作探索。在班级的展示台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家长与孩子平时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的。2007年“六一”之际,我园成功举办了“大手牵小手时装走秀活动”。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家长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设计一件衣服作展示,于是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衣服来参加走秀。由于家长的参与,此项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七、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在家园联系栏和幼儿园网站里向家长作科学育儿的宣传。其次是合理利用价值资源,举办家教讲座。如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就特邀我园张子阳的爸爸、银山消防中队队长张欣为家长举办了消防知识的讲座。这种尝试为幼儿家长之间开展交流提供了平台,很受家长欢迎。张队长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防预防常识,家长们听得专注认真。讲座完毕后,张队长又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气氛活跃融洽,效果较好,深受家长的称赞。
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过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我感到要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儿经验,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与家长“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握手”!
第五篇:在家校共育中如何做到与家长有效沟通
在家校共育中如何做到与家长有效沟通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沟通越来越多。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建立起家校合作沟通的桥梁,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变成自己的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我从教育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热情的与家长交谈,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要以诚相待,二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说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这样家长会积极地配合工作,在他的眼里你对孩子很关注、很了解。
三、了解、分析家长
1.高素质家长
在你的班上找出几位这样的家长: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善于聆听老师的建议,学校提出的任务,总能高品质地完成。对这类家长,给予鼓励,引导他们成为班级里的正能量。
2.过于溺爱孩子家长
对孩子包办代替,百般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什么都是对的,别人不能说孩子一句。
3.对孩子不负责任家长
常以“文化水平不高”“工作非常忙”等为由,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管不问。
4.蛮不讲理家长
主要核心就是自己永远没错,错误永远在对方。
5.优秀学生家长或后进学生家长
优秀的孩子家长期望值往往过高,总是对孩子充满期待,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才。后进生的家长往往是破罐子破摔型,认为反正孩子也就这样了,所以基本就是放弃了。
四、分类实施,有效沟通
首先要树立服务的理念,不管家长的态度怎么样,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家长克服教育中的困难。
技巧一:优化沟通语言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先抑后扬,先肯定学生好的地方,然后再委婉指出缺点,不能上来就批评,这样家长才能乐于接受,从而带动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技巧二:掌握沟通节奏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不带任何偏见的叙述事情经过,要做到真实、及时、有效;要明确告知由于孩子在学校的什么行为家长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和家长说清楚我自己做了哪些工作、要求家长做哪些工作;后续还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技巧三:换位思考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接纳家长的情绪,实现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教师应当在方法上应用通信技术,在语言上要尊重家长,理解家长,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达成一致,从而提高沟通技巧,促成家校的有效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