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

时间:2019-05-14 11: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

第一篇: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

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

8月23日,河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河南将从2018年秋季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届时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科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考生第一大省,河南省此次高考改革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就本轮高考改革而言,其改革广度和力度之大,确实空前。它的逻辑与事实的出发点,在于尽可能给予考生自主选择的权力,给予高校自主灵活招生的权力,兼顾教育公平公正以及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多元模式。”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崔振成告诉记者,“实行‘3+3’模式,将会给考生提供“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州大学教授董广安向记者表示。关于对学校和考生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董广安指出:“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学生更加多样的选择权,使得纵向流动的升学渠道与高考招录机制更加科学。” “《方案》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全面发展。如果理科生不懂些政治、历史、地理,长大后就会缺少人文素养,而文科学生不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就会缺乏科学素养。”郑州市第十六中教师刘丽霞说。

关于如何做好今后的招生录取工作,河南师范大学招办主任黄进才教授告诉记者:“今后高校要科学制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建立完善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和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协作联动机制。” “高考改革涉及考试形式与内容,以及评价打分、招生录取、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需要各个环节做好通力配合,才能使得高考改革取得好的预期效果。”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沈长云说。在改革推进实施过程中,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好。“只要我们能够凝聚最广大的勇气、智慧、决心,就可以探索出一条更加先进、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更具实践性的高考考试与招生制度。”崔振成满怀信心地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改革信息汇总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河北陕西内蒙古山西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宁夏甘肃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西云南出国留学网高考改革频道为您提供

第二篇:申论:兼顾公平与效率

兼顾公平与效率

——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均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工资性收入占比过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之初的0.3扩大到了0.48以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指导精神,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政府的核心议题。

收入分配问题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建国初期,我国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绝对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大大抑制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普遍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收入分配原则,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社会公平问题逐渐凸显。现在,我们应立足当前、回顾历史、放眼长远,看清效率与公平的内在联系,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

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首先要认识效率的重要性。效率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最终只能是普遍贫穷,普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不断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大做好,才能为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所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能回到导致普遍贫穷的绝对公平中去,依然要认清效率的重要性,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基本分配制度不动摇。

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更要认清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效率的保障,不顾公平而盲目追求效率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会使人民对社会制度的合理与公正产生质疑,进而产生社会不满情绪和仇富心理,处理不好甚至还会引起阶层冲突、造成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保障和前提,而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内在要求。政府应多措并举确保收入分配的起点、过程、结果公平,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把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要用客观规律指导制度的完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现阶段,我们已经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得较大较好了,是时候考虑分好财富蛋糕的问题,用历史的眼光看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初次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方向,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公平的阳光将更加灿烂,相信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逐步构建,人人能劳有所得、家家会生活无忧、社会将长治久安。

第三篇:兼顾效率与公平教案(范文模版)

兼顾效率与公平教案

【课程标准】

内容目标: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主要体验:让学生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

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 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并且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2.能力目标

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认识到现阶段收入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对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教学活动过程】

复习旧课:

展示画面,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

提问:他(她)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形式的收入。

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怎样的。(由同学来评价)导入新课:从分蛋糕趣事看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多媒体展示:深圳效率[视频] 什么是效益?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效益的含义

深圳人幽默的说:“奖金不封顶,大楼快封顶;奖金一封顶,大楼封不了顶”。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改变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通过学生探究得出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重要。多媒体展示: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什么是公平?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公平的含义 课堂活动:招聘启示。通过学生探究得出。课堂活动:什么是真正的公平? 没有差别未必真正公平(平均主义)

公平应指差别在合理的范围内。(基尼系数—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低于0.2绝平;0.2-0.3之间较平;0.3-0.4之间相对合理;0.4-0.5之间差距较大;0.6以上收入差距悬殊)(1996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就突破了0.4的警戒线)多媒体展示:触目惊心的数字、图片 多媒体展示: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以上我们了解了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意义,那么二者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

根据图片信息,老师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多媒体展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老师简要解释二者还存在着矛盾,并由此导入下一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是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呢? 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蛋糕做大)多媒体展示:华西村的启示(1)兼顾公平呢(分好蛋糕)多媒体展示:华西庄(2)多媒体展示:青藏铁路 先富帮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 多媒体展示:《决定》的有关精神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刚刚落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老师简要总结: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钱,居者有其屋,看病有保证,收入大提高。你看咱们的政府是个怎样的政府?

是个以人为本,为民、亲民、务实的政府,一个为老百姓办实事、跟老百姓贴心的政府,有了这样的政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人们的工作效率更加提高,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社会更加和谐,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多媒体展示:本课小结 【课外作业】

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董事长如来拿出100万元奖励他们。结果师徒四人因为如何分配奖金而闹得不可开交。

请你替他们设计一个奖金分配方案,注意要考虑效率与公平哟。

第四篇:3.7.2兼顾效率与公平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 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主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的辨证思维能力。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重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基础知识

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他表示(),效率提高就是()。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如果()就会(),促进(),反之,则会(),阻碍()。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即要求()。

2、我国坚持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原因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体现,他有助于()实现()()。

3、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另一方面()。(2)、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a、兼顾效率与公平,要()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又要()既要()又要(),在()同时,倡导()。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关系。初次分配注重(),就是在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通过完善()等;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个方面群众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五、巩固练习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

(1)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3)增加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4)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A、(1)(2)(3)B、(1)(2)(4)C、(1)(3)(4)D、(2)(3)(4)

2、“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这种观点()

A、错误,其实质是主张平均主义 B、错误,其实质是只讲效率不讲公平C、正确,因为效率与公平总是对立的 D、正确,它主张公共富裕

3、兼顾公平,是指()

A、社会要消除收入差距 B、实行平均主义,消灭差别

C、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进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D、社会收入能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4、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面。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A、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效率与公平的对立面已经消失 B、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都以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兼顾社会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基础,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保证

5、我们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这一政策是()

A、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体现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6、在我国的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应当正确出来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做到()

A、使个人收入与其经济活动的贡献相联系 B、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8、从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看,我国的改革以效率为目标是因为()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效率是公平的理论基础 C、公平是效率的社会保障 D、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基础

9、不公平开始严重影响效率,这从反面证明了()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公平的实现有待于效率的提高 C、有公平自然就会有效率 D、公平从来就离不开效率 10、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和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公正和公平从经济上讲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正和公平。下列对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1)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2)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

(3)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4)收入分配公正和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1)(2)(3)B、(1)(3)(4)

[ C、(2)(3)(4)D、(2)(4)

第五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摘要:文章提出发展观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应立足于经济,但又超越经济,应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起来。

关键词:发展观;公平;效率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必须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

2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成就,但是同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也始终横亘在我们面前。这些现实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之一斯蒂格利茨所言:“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的全面改造。”科学新发展观的提出,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新认识,即经济增长本身不能完全代表发展,发展应涵盖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管理方式、技术进步在内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样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应重视各种非经济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关联性,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鉴于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 1 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平观与效率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公平观与效率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理论依据如下:其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属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抓住机遇,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其二,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人力物力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参与国际竞争,加快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三,过去几十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公平有余,很少讲求效率,平均主义的工资分配,“大锅饭”的劳保福利制度,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思想,缺乏竞争意识,不能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诚然,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是在个人劳动报酬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合理拉开差距的同时,采取措施,克服收入差距悬殊,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必然出现的贫富差距,1992年邓小平曾经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多年来,对提升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在这一原则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片面追求GDP使得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有些领导以GDP的增长考核政府官员的业绩,甚至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

2. 传统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与公平

传统发展观中,发展的涵义基本上就是经济增长,衡量发展的一般指标就是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在这一发展观下,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基本上是指生产性效率,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资源投入与产品产出之比”。“公平”主要强调的是收入差距的大小,关注的是结果的公平。

正是在这一传统的发展观和经济公平、效率观下,我们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国经济获得年均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748 2 亿元。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78-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57元上升到2150元,增加了近16.1倍。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也从1981年的500.40元上升到1998年的5454元,增加了近10.9倍。但是,在传统的发展观下,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主张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的倾向。于是,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与问题:一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及政府管理机制的缺陷,导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腐败行为和权钱交易对公平与正义造成巨大的威胁和侵害。

在总量经济与居民总收入高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90年代却不断扩大。据调查,1994年中国居民按家庭人均收入计量的基尼系数陡升至0.43,比1989年的0.3上涨了43%。并且,9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是同最低收入阶层状况相对或绝对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在日趋繁荣、现代的城市中,与高收入聚集相对的是“新贫困阶层”的形成。在这一阶层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原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曾经为国家做出过较大贡献的,甚至还有劳模。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他们一直拿着微薄的工薪,把大量的劳动贡献与经济剩余拿来支持国家的重化工业建设。现在,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使得他们原有的工作岗位减少甚至不存在了,他们也随之下岗失业了。而此时,他们年事已高,学习新技艺变得十分困难,生活收入又因下岗失业变得很少甚至没有。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在政府和组织的支持帮助下,在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费用的发放下,他们在基本生活消费方面勉强能得到保证。但是,“兼顾公平”因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尤其是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流于形式和表面;经济增长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由于与后富的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之间因缺乏有效的带动机制和渠道,致使带动效果不佳,弱势阶层在不断扩大。弱势阶层在医疗卫生、住房、教育方面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一旦遇上个疾病、灾害的,他们便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9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是同寻租泛滥、腐败蔓延交织并存的。90年代以来大规模要素市场化与超常的投资推动,在为国民经济创造了高增长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广泛、普遍、巨额的各种“租金”,从而诱发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寻租活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很快。一部分人通过在借贷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上打通关节获取差价的手段谋取巨额收益。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不少官员、国企经营管理者贪污、受贿、非法获益等腐败行为大增。

无疑,可以通过寻租和腐败获得巨额收益的人毕竟只占人口比例的少数。但是各种寻租、腐败所攫取的收入,却占居民收入量相当大的比重。据有关专家估算,90年代以来的几年(截至1995年),金融机构流失的利差约为3000亿元,还不包括因寻租导致不当、违规款的本金坏帐损失;房地产,主要是土地批租中流失国家应得的差价收益4000亿元;证券市场中寻求上市、公款炒股、买卖额度等大约2000亿元;基建工程、项目审批、进出口批文倒卖以及一些交易、采购中行贿等,造成国家、机构、法人收益或资产流失约5000亿元。这种同寻租、腐败相关甚密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无论以怎样的价值标准来看,都是严重的不公平,而且它会对生产性创新与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坏影响。

3. 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经济公平与效率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回顾刚刚走过的路,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的涵义与传统发展观下的经济公平与效率涵义有了以上区别,所以科学发展观下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也有所不同。

首先,经济公平与效率之间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的公平必然促进效率。“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首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赋予他们同等的、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实践也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公平,经济效率才有可能实现。这是因为,效率的提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组合。而各要素中,最根本、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人的要素。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是一切效率的源泉。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依赖于经济主体获取经济利益机会赋予上的公平、获得经济利益多少与做出的贡献相称上的公平。如果不能给各主体以各种平等的经济权利和均等的机会,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会严重挫伤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能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经济效率。只有给广大劳动者以各种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才能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效率有助于推动经济公平,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经济公平。只有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为实现经济的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只有提高效率,共同富裕才会成为可能。另外,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才能为推动人们遵纪守法、履行社会义务等精神文明创造条件。

其次,片面地强调经济公平或经济效率都会引致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紧张,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关键在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不能片面强调结果公正。如果片面地强调结果公平,就会不可避免地抹煞劳动者在工作上的实际差别,造成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出现脱节现象,往往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结局,这必将严重挫伤那些干得多而且干得好的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与“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核心相违背,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的状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率,特别是生产性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会造成不公平,不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率。我们追求的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来自于竞争。激烈的竞争造就了经济的高效率,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的客观规律,竞争中的获胜者自然地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而失败者必然要减少收入,甚至破产。而竞争结果的不断累积势必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出现两极分化,使许多人一出生就丧失了获得起码生存条件和受教育的机会,更谈不上经济公平了。长期如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实现。

第三,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应是经济公平的题中应有之意。只有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追求客观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才能维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为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从而使效率成为可能;只有实现一定程度的结果公平,才能维护社会秩序,避免社会冲突,为经济高效运行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定程度的结果公平,要持久地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不可能的,在一个秩序混乱的国家是无效率可言的。

第四,经济效率为实现较高水平的相对结果公平提供物质前提。实现结果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而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要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必须增加税收,而税收的提高一是靠提高税率,二是靠增加税基(即增加国民收入)。税率的提高总是有一个极限的。在税率适度的前提下,增加税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税基,而税基的增加依赖于各经济主体效率的提高。只有各经济主体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使共同富裕成为现实。这体现了新发展观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的思想。

可见,遵循科学发展观,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就会日益协调与相容。它们之间的协调与互促也必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消减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促进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1]我国经济基本实现预定增长目标[N].上海金融报,1998-12-31.[2]李强等.我国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J].党建通讯,1997,(9)[3]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高尚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2)

下载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高考改革:兼顾公平与科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知识复习《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三) 一、考点展示: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兼顾公平与效率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兼顾公平与效率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1980年9月10日,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80版个人所得税法),我国居民也正式进入个人所得......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

    从1993年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界、学界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再......

    公务员薪酬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率”-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一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正在筹备之中。人社部目前正在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重心在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

    2013申论热点:价改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专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申论热点:价改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导语:如果要评论2013年的热门关键词,改革无疑是热门候选词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公开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价......

    辩论稿:公平优先,兼顾效率(5篇材料)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对方辩友共同探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今天我方的辩题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公平问......

    新时代背景下的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范文模版)

    新时代背景下的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差距......

    事业单位2013申论热点:价改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导语:如果要评论2013年的热门关键词,改革无疑是热门候选词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公开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价格改革。多位专家接受采访表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