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文文阅读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回归原文,用原文字词回答。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技巧。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结构上,开启下文,为叙述、描写、表达、说明什么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起过渡作用;总结前文,呼应前文。忌: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三、具体问题详解
(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
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2、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3、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4、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二)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先从段落位置来看,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等。
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来判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第三个方面,即要分清各种句意,综合全文来分析,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三)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及情感(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一般地说,答案由两部分组成(此格式适用于文章主旨或者主题的概括),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从而表现了(批判了、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或者由文中来寻找答案,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基本格式:(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具体格式: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分类要点: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五)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词语或句子的调换问题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句子的调换,总之首先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再分析调换后产生的不同意思,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1、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2、注意事项:
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A、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B、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①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②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③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④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二)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三)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第二篇:专题七:典型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初三政治专题七:典型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解答理解与说明题:
⑴先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佳的知识切入点。⑵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类:
①“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要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②“启示类”:先找到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要回答出“材料反映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习(坚持)好的,摈弃错误的。
③“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应该如何应对或落实。
④“建议”类:在阅读材料后,先找出教材相关知识点,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解答这类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 广度,当从某一角度找布道合理建议是就要另外换一个角度。
⑤“设想某人或某事发展趋向”类:注意要从好的方面设想也要从坏的方面设想。⑥“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类:A评析要运用相关法律知识;B如果是正确言行要说明符合法律的某一规定;如果是错误的言行要说明违背了法律的某一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有的还要受到道德谴责);C最后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这一言行对你有什么启示。
2、解答调查报告类:
⑴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可以实地查看或走访农户、居民、家庭、学校、或单位、或资料室、或上网查阅。
⑵调查一般采用图表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一般是分析问题的原因或取得成绩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⑶如果是问题,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如果是成绩,则应该获得启示。
3、解答漫画题:
特别要注意漫画中人物(或拟人化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及标题,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通过漫画提供的相关信息,要求学生由里及表地去分析,丛冢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篇:文化与生活主观题答题解题思路
一般答题模式:内涵+特点+形式活动+社会作用+文化与人 ① 文化的含义
② 文化的特点(4点)③ 文化的形式
④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⑤ 文化与政治经济 ⑥ 文化与综合国力 ⑦ 文化与人
例题
1、[2014·浙江卷]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①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② 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 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例题2.2012年9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这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家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所在地甘肃省,在西北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不但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针对这种优势,甘肃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建设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的三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甘肃省委、省政府应如何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12分)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紧密结合;(4分)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柱产业。(4分)
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才。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必须积极培养、引进一大批文化创新人才,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4分)
2.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学生,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和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请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12分)
答.①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中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利于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4分)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分)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4分)一般答题模式:文化现象+内涵+特点+形式活动+社会作用 ① 文化的含义
② 文化的特点(4点)③ 文化的形式
④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⑤ 文化与政治经济 ⑥ 文化与综合国力
材料略。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谈谈为什么我市各区县要出新招、出妙招来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出你自己的建议。(14分)
32、原因: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一定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我市各区县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南阳经济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南阳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各区县必须重视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市各区县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南阳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我市文化产业差距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很大。
建议: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市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③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市的科技水平。
一般答题模式: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析--(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析--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析--
八、微观考察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一般答题模式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析--
3、[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析--
九、微观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0年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明清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10分)一般答题模式: ①立足社会实践。析---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⑤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⑥在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传播手段上都创新。
2、(2013安徽)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⑶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分)答案:
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1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答案]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2014·江苏卷] 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图(a)和图(b),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
[答案] ①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②后者破坏了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健康文明风尚的形成。
18.[2014·北京卷]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材料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 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答案]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北京地铁挖掘和展示了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北京地铁成为继承和传播北京文化的载体。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北京地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推动北京文化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地铁串联“文化珍珠”,体现了地铁对文化交流的作用;地铁讲述着昨天、今天和明天,体现了地铁在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地铁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文化创新的实践基础。1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答案] 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回答本题,首先分析材料中冯洪钱采取的措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满足社会的需要”“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等,从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角度分析。
20.[2014·重庆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解答此题要明确设问依据:中俄文化交流。明确设问指向:分析对发展我国文化的意义。所以此题应立足文化交流,分析文化发展。立足文化交流角度,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繁荣本民族文化角度来分析。立足文化发展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来分析。
21.[2014·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答案] ①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②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④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自信等知识。本题设问指向明确,根据材料主要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几个方面回答,注意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12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 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
进去”的认识。(11分)
答案
(2)①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②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它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
③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
④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它文化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式解析
(三)十、宏观考查《文化生活》一二单元知识
(2013北京)材料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答: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三、【重要观点】
1、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具有时代精神。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7、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感悟高考】
1、(2011浙江试题)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2、(2011广东模拟)西关是老广州的缩影,西关骑楼建筑在广州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也领略融会了广州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基本精神和以“利”为重的市井文化特征。骑楼建筑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奠定了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其中突出的是“商”和“住”。西关的骑楼建筑与西关的商贸、饮食、人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骑楼文化具有浓墨重彩的商贸文化个性,与西关饮食文化相得益彰,演绎着别具风情的人居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骑楼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的保护和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6分)
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骑楼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分)
(评分说明:学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12分。)
3、(11北京二模,38)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民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时代的关系,政协委员们展开了讨论。
甲委员说:“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也是我们文化认同的纽带。推动文化发展,需要我们有文化的认同感。”
乙委员说:“文化是时代的产物,真正好的文艺作品,需要有时代特征。”(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对这一问题的看法。(8分)(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推动文化发展,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2)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推动文化发展。(2分)
(3)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2分)(如果评析甲或乙委员的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12江西模拟)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12分)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4分)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4分)
三、【重要观点归类】 关于教育(1)教育属于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作为文化的作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性、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常见主观题探究】
题型一:微观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例题:(13广州模拟)材料一:广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2年作为券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牲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广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12分)①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3分)
②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④抓住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3分)题型二:微观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例题:(13安徽模拟)话题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近年来,安徽扎实推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瓴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4)请你为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几点建议。(6分)
建议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样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议二: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样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建议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就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建议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6分)题型三:微观考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例题:(13广州模拟)材料三:广东某沿海城市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大财政对图书馆、电影院、社区健身活动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沿海传统文化积极开发具有城市特色的公益性休闲娱乐产业和系列文化产品,开展送戏下乡等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组织“美丽家乡”志愿者文明劝导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该市是怎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12分)①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该市加大财政对图书馆等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物质保障。(3分)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该市利用沿海传统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分)
③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该市大力发展公益性休闲娱乐产业和系列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④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建设和谐文化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3分)
【常见答题角度】
(1)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3)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4)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政府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5)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6)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主观题解读
(本课内容微观考查可能性不大,更多情况是与其他课内容结合考查)例题1: 2008年7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一句“道德的血液”,不仅是政府要求企业家对社会承担责任,更是对全体公民的殷殷期许。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1)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2)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3)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必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例题2:(09浙江卷41)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答案】(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2)“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3)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4)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例题3:(13石家庄模拟)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节目创办以来的l l年间,100多位被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婆,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12分)(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节目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可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物质力量;(2)文化影响人。《感动中国》节目以独特的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节目对全社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节目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每点3分,共12分)例题4:(13浙江40.)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10(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杨;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11(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12(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表3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①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②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③
【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①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1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察《文化生活》的主观题。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没有了文化生活的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活材料题。这也吻合文化生活的学科性质。第一问,让我们分析妈祖文化的作用,其实就是文化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材料;
14(2011高考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15(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卷39)材料一: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8分)
第四篇:思想品德分析说明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本站推荐)
思想品德分析说明题解题思路与方法
1.归纳类:要求学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答出“是什么”,常见设问形式
为“上述材料翻译(说明)了什么问题(道理)”。解题思路与方法:(1)概括材料本身反映了什么问题;(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实质。
2.演绎类:要求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对材料做出合理解释和说明,常见设问形
式为“为什么要……”、“如何理解……”、“谈谈你对……的认识{看法}”。回答时一定要全面,切忌只围绕一个方面来论述。常见设问形式为:(1)明确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2)运用相关知识,具体分析材料中的行为、数据或举措的性质、内涵或意义是什么。
3.评析类: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人物言行或现象进行评价。解题思路与方法:
(1)对言行或现象进行判断,明确其性质;(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的依据,即为什么对、为什么错;(3)说明正确言行或正面现象的意义,或指明与错误言行对应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或指出如何消除反面现象。
4.启示类:常见设问形式为“……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解题思路与方法:(1)
明确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是什么);(2)分析产生这种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后果或影响(为什么);(3)就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建议,或指出作为中学生应作出怎样的选择(怎么办)。
5.行为要求类: 常见设问形式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应如何向……学习”、“请你就…...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解题思路与方法:(1)审清材料,明确答题方向;(2)联系所学,查找理论依据;(3)深入思考,列举举措行为;
(4)针对问题,全面科学作答。所提建议应多层次、多角度,力求完整,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第五篇:高考英语 答题技巧与解题方法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答题技巧、解题方法】
主要考查识别错识并改正错误的能力和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近几年短文改错难度不大,大都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中常犯的错误,高考试题按1:1:2:6的规律,即正确一行,缺词一行,多词二行,错词6行。
答题时首先通读全文,力求理解语篇内容与文章大意,断句以句子为单位,而不是以一行为单位进行断句;注意看句子结构是否完整,习惯用法固定搭配是否正确,上下文逻辑是否合理,主谓是否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以及冠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关系词的使用是否得当;设想有几个可能改正的答案,从中挑出最佳答案;最后重新通读自己改正过的文章,同时检查是否符合1:1:2:6的规律。【短文改错答题技巧、解题方法】
短文改错一直是学生在应考时失分较多的题型。这主要是因为设错的内容多为学生在平常进行语言操练时常犯的错误。比如:写作中用到的关键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容易忽视的虚词、小品词等。做好短文改错题应注重以下技巧。
1、注意分行的技巧性。上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始,往往是考生们容易忽视的地方,不易找到错误所在,从而影响了改错的成绩。考生要密切关注行尾和行首的接连处,注意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尽快找到设错点,从而尽快改正。
2、要以句子为单位而不是以行为单位进行判断。改错题的要求是每行找出一处错误,但在找错时不能以行为单位来找,要以完整的句子为语言单位进行判断。
3、注重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短文改错题中,有时设错的内容与短文上下评议的时态、人称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只从一个单句来考虑,而不关注上下文的各种逻辑关系,就可能造成判断失误,增加失分的因素。
4、在逐行寻查错误时应着重注意看句子结构是否完整,看习惯用法固定搭配是否正确,看上下文逻辑是否合理,看主谓是否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冠词、代词、连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关系词的使用是否得当。